TOP
0
0
母親節暖心加碼,點我領取「限時加碼券」
新聞的發明:世界是如何認識自己的(簡體書)
滿額折

新聞的發明:世界是如何認識自己的(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128 元
定價
:NT$ 768 元
優惠價
87668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2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早在印刷術發明之前,人們就渴望信息。在前工業時代,人們通過談話、八卦、慶祝活動、布道和公告來收集和分享新聞。印刷時代催生了小冊子、期刊和最早的新聞紙,將新聞社區從地方擴展到世界。本書追蹤了1400年到1800年四個世紀以來多個歐洲國家的新聞史,展示了控制新聞的力量,新聞在政治、宗教改革和社會事件中的角色,新聞的娛樂性和時效性,記者的可信度,以及人們在推開新聞的世界之窗後發生的改變。


今天,在一個被信息淹沒的時代,人們如何在這種信息規模中相互溝通?讀者或將在書中得到新的思考。本書榮獲2015年哈佛大學金匠獎。


作者簡介

[英]安德魯‧佩蒂格里,英國歷史學家,聖安德魯斯大學教授。著有《文藝復興時期的書籍》和《新聞的發明:世界是如何認識自己的》等。

譯者

董俊祺,中國人民大學文學博士,中國傳媒大學廣告學院教師,著有《中國消費市場四十年(1979—2019)》和《廣告定制化傳播研究:觀念、應用與實踐》。

童桐,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博士研究生。


名人/編輯推薦

“人類想獲取信息、想知道內情的欲望,與人類社會本身一樣古老”,講述四個世紀以來,這一欲望是如何催生新聞,改變世界面貌,又反過來塑造人類自身的。


榮獲2015年哈佛大學金匠獎;既是讀來引人入勝的趣味文化史,又是材料豐富、內容嚴謹的學術專著;收錄60余幅珍貴歷史插圖,讓人身臨歷史之境。


新聞的發明,即公眾力量的發明;而新聞史就是人類試圖串聯世界、世界試圖認識自己的過程。觀新聞之源,知信息之流,為信息超載的現代社會減重。

四百年來,新聞的發展比我們想象的還要曲折:

從擁有信使和通訊員網絡的權貴,到憑借印刷技術和郵政服務之進步踏入新聞圈的普通人;從官方公告、民間歌曲,到小冊子、期刊以及早期報紙;從晦澀冷靜的國外新聞,到富有編輯個人風格的地方報道;從怪胎、天象和女巫故事,到經濟危機、犯罪和戰爭信息……

本書史料豐富多樣、引述精準得當,有助於專業學者作深入研究;與此同時,語言風趣易懂、邏輯嚴謹清晰,普通讀者也能借本書敲開新聞史的大門。書中還收錄多幅圖片,更讓人讀來有如身臨歷史之境。作者作為該領域的專家,在書中展現了令人嘆服的材料組編能力,他調查了大量歷史資料,以幽默風趣的口吻講述引人入勝的軼事,以學者的考究態度進行深刻的案例研究,並借此提出了富有洞見的觀點。

了解新聞史對於今天的我們有什麼作用?

新聞史的關鍵在於新聞觀念和媒體意識的形成,即人們看待和評價自我經驗之外的世界的方式,它直接關係到人群的行為模式和人類共同體的構建;漂流在茫茫信息巨海,只有從歷史中汲取健全的新聞觀念和敏銳媒體意識,我們才不會被卷入污潮和亂流中。


引言 :一切新聞,皆足道也


1704 年,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著手創辦了一份政治期刊—— 《法國每周評論》,此時的他還未因其偉大的小說《魯濱遜漂流記》 而名聲大作 ;他在後來才發現自己作為小說家的使命。到目前為止, 笛福在許多方面都有涉獵,但經常以失敗告終。《評論》也是他為賺 錢做的又一嘗試。這一次,他做到了。不出幾個月,笛福的出版物 就找到了新的形式——將圍繞時事性話題的單篇文章分期連載,一 周發行兩到三次。 笛福是幸運的,他創辦《評論》的時候正值讀者大眾迅速增長, 時事市場迅猛擴張。笛福自然充分利用了這樣的時機。在 1712 年的 一篇文章中,他開始將注意力轉向上升的新聞出版市場,並且義無 反顧,毫不退縮。笛福寫道,我們的時代正在見證一場媒體的高度 繁榮。他回憶說,在他的有生之年從未見過哪段時間有這樣鋪天蓋 地的報紙、政府文件和政論文章。人們對新聞的渴望正在改變社會, 笛福也樂於處在風口上。笛福並非唯一一個注意到當時新聞熱潮以及似乎是與其相伴隨 的政治辯論中的惡毒口吻的人。但如果他真覺得這是新現象,那就 大錯特錯了。六十多年前,英國內戰也催生了一股宣傳冊、新聞報 道和諷刺性政論的潮流。第一批大陸報紙創辦於四十年前。早在笛 福之前,甚至在報紙誕生之前,在諺語中就可以看到對新聞的渴望。 “怎麼樣,有什麼新聞麼?”這種常見的英國式問候經常出現在倫敦 的舞臺上。旅行者可以購買寫有必要詞匯的短語書,因此他們也可 以加入談話 :“你有什麼新聞嗎?這個城市正在發生著什麼?西班牙 有什麼新聞?”新聞最初成為一件商品,並非起於笛福的倫敦,甚至並非始於 報紙的發明,而是更早 :在 1450 年到 1530 年的八十年間,緊隨印 刷術的發明。在這段技術創新的時期,出版商們開始嘗試新的圖書 形式,遠比早先主導手抄本市場的神學和學術文本簡短、便宜。這 些小冊子和傳單為業已存在的新聞需求轉變為大眾市場創造了機會。 新聞得以首次成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 本書回溯了歐洲新聞市場在從 15 世紀到 19 世紀這四個世紀間 的發展,講述了這一變革。它承前於中世紀(彼時新聞是政治精英 的特權)以來商業新聞市場的發展。四百年後,新聞開始在大眾政 治中起決定性的作用。直到 18 世紀末的法國和美國革命時期,新聞 出版物不僅為正在展開的事件提供日復一日的記述,而且就塑造這 些事件發揮了重要作用。大眾傳媒時代即將到來。


信任信使


人類想獲取信息、想知道內情的欲望,與人類社會本身一樣古 老久遠。人們總是會不遺余力地去發現新聞。11 世紀在地形崎嶇的 威爾士鄉村有兩個修道院,彼此相距一百英裡,每隔兩年它們會交 換信使到對方的修道院住一星期以分享新聞。5 這個存在於都鐸編年史中的故事,說明了早期信息文化的另一 個重要方面。中世紀的前人們對於那些他們獲取到的書面形式的信 息有著很深質疑。他們絲毫沒有把握寫下來的比嘴上說的可信度更 高。恰恰相反 :一條新聞的可信度來自這條新聞發布者的名譽和 聲望。所以,一個可信賴的朋友或者信使口頭傳達的新聞要遠比一篇匿名書面報道更有可能被人相信。這一古老的傳統——對報道的 信任依托於講述者的信用——持久地影響了對新聞報道的態度。但是這個早期的新聞世界不易被重構。口頭報道為歷史學家留下過少 的研究線索 :研究早期的新聞史就是要將殘余和片斷給整合起來。


克萊爾沃的伯爾納鐸,是西多會的締造者,身處中世紀歐洲最 龐大的新聞關係網的中心。那些去法國東部的克萊爾沃拜訪的人會 給他帶去他們旅途中的見聞,有時也會在離開的時候帶著他的信件。 我們異常清楚伯爾納鐸的新聞網絡,因為他有五百多封信件留存下 來。 但在某些方面伯爾納鐸也特別具有中世紀新聞世界的特色。當 時,定期獲取新聞是權力圈層的特權,只有他們能夠負擔,也只有 他們有辦法收集。但即使是對這些處於社會頂層的特權個體來說, 新聞收集也不是沒有問題的。他們清楚地知道那些給他們帶來消息 的人很可能都是有利害關係的。一個遊歷教士為伯爾納鐸帶來一次 遠方的主教選舉的信息,他可能是支持其中某位候選人 ;一位從國外寫信回家的使者可能正在嘗試去影響政策 ;商人們則企圖從動蕩 的市場中獲利。尤其是商人,對信息的價值以及依據虛假傳言行動的危險有著敏銳的意識。在本書所涵蓋的時期的前兩個世紀裡,商人既是新聞的主要消費者,又是新聞最可靠的提供者。



目次

引言:一切新聞,皆足道也 001


第一部分 新聞出版的開端
第一章 權力與想象 019
第二章 商業之輪 045
第三章 第一份新聞印刷品 066
第四章 國家與民族 087
第五章 機密通訊員 110
第六章 集市與酒館 135
第七章 勝利與災難 161


第二部分 信使神的飛升
第八章 郵政崛起 191
第九章 第一份報紙 208
第十章 戰爭與叛亂 238
第十一章 咖啡杯裡的風暴 263


第三部分 啟蒙運動?
第十二章 尋求真相 287
第十三章 期刊的時代 307
第十四章 商業世界 330
第十五章 本報訊 351
第十六章 呼喊自由 372
第十七章 塞繆爾休厄爾如何讀報 395

結 論 413

注 釋 425
索 引 468
致 謝 488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66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