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世界裝甲列車圖解百科:1825-2016年(簡體書)
滿額折

世界裝甲列車圖解百科:1825-2016年(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299.8 元
定  價:NT$ 1799 元
優惠價:871565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4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鐵路在戰爭中有兩項基本功能:快速投送兵力和保障後勤補給。裝甲列車又被稱為“移動堡壘”或“軌道上的戰艦”,是人類利用火車自身優勢使其成為一種強有力武器的大膽嘗試。這種威風凌凌的武器曾在二戰前航空兵和裝甲坦克兵未發展壯大的年代出盡風頭。美國內戰時,它為戰場決勝做出了重大貢獻。此後,幾乎所有擁有鐵路系統的交戰國都在一定程度上使用了裝甲車輛,從維護殖民地治安時的低強度應用,到俄羅斯內戰期間的大規模使用,這種前線武器越發受到歡迎。後來,坦克和其他自動駕駛汽車的發展使得裝甲列車略顯失色,但直到前南斯拉夫共和國的內戰期間,裝甲列車仍在發揮作用。

《世界裝甲列車圖解百科:1825—2016年》(Armoured Trains: An Illustrated Encyclopedia 1825-2016)是該題材的集大成之作。本書按國家名字分類,以翔實的圖文介紹了1825—2016年近兩個世紀裡世界各國在裝甲列車設計和建造方面的成就,及裝甲列車在戰爭中的地位演變。本書匯集了大量照片及繪圖,集中展示了各國裝甲列車設計的細節。


作者簡介

原著:[法]保羅·馬爾馬薩裡(Paul Malmassari)

保羅·馬爾馬薩裡曾在法國軍隊服役,指揮過一個坦克團,撰寫過大量坦克及機械化戰爭歷史方面的書籍,這本《世界裝甲列車圖解百科:1825—2016年》是其代表作。

翻譯:姚軍

福建廈門人,2006年起開始從事書籍翻譯,涉獵電子技術、科普、軍事、文史等領域,譯著甚豐,已出版軍事歷史類譯著《二戰精銳系列》《決勝諾曼底:登陸戰中的科學、工程與特種裝備》《秘密武器:影響深遠的二戰軍事科技》《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略與戰術的歷史》《阿登戰役》《第二次世界大戰軍服、徽標與武器圖解百科》《紅色方案:法國的崩潰》等。


名人/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歷史軍事愛好者

以史為據,圖文結合,是讀者了解這段歷史的重要的、有價值的參考資料。

保羅·馬爾馬薩裡是裝甲列車研究領域的標桿人物,本書是目前關於這個主題的集大成之作,其研究的時間跨度從19世紀初到現今,其研究地域涉及77個國家和地區,研究水平在其深度和綜合性上都比較突出。

這本裝甲列車百科全書按照國別,逐一介紹了近兩個世紀以來在鐵路上行駛的各種戰鬥裝備。本書概述了裝甲列車在戰爭演變中的地位變化,同時通過1500多張照片和作者依照國際HO鐵路模型繪製的插圖,集中介紹了它們的設計、特點等細節。

這部作品初於1989年以法語出版後,備受贊譽,後來又在推出英文版時進行了修訂和擴充。如今,它的中文版面世,仍然是裝甲列車領域的重要前沿成果。


在我的老家法國,對我們生於互聯網時代和柏林墻倒塌的這一代而言,許多人是在勒內• 克萊門特的經典電影《鐵路戰鬥隊》(1946年)中首次看到裝甲列車的。那列著名的德國裝甲列車通過光影的魔術向我們走來,如果不是後來在遊擊隊的火把攻擊中被粉碎,它將成為裝甲列車的標志。

十多年以後,我們在伯特• 蘭開斯特的電影《戰鬥列車》(1964年)中目睹了另一輛德國裝甲列車的毀滅。但是,《日瓦戈醫生》中斯特列尼科夫的裝甲列車銘刻在了無數人的印象當中—它鳴響汽笛,從我們面前屏幕上林立的紅旗中疾馳而過—它已遠不僅僅是軍隊裝備,更是一種純粹力量的投射。

裝甲列車——我們在這裡使用該術語的一般意義,僅在特殊情況下表示“軌道車”和“機動有軌車”等意義—既不像其他的裝甲車輛,也不像其他的列車。它有些不倫不類,在軍事科技中難以被分類,後來失寵也許正是這一問題導致的結果。鐵路愛好者往往會貶低裝甲列車,他們更傾向於(以聖西門學派的風格)強調鐵路的社會效益。就連著名的法國作家司湯達也曾希望“鐵路將使戰爭不可能發生”。直到最近,軍事歷史學家才對裝甲列車有了足夠的重視。傳統上,他們認為裝甲列車只是坦克的“窮親戚”,無法自由調動,不適合被用於執行攻擊任務,只適合被用來維持治安。總而言之,在西方文化中,裝甲列車似乎沒有資格被加入任何重要武器系統的行列。

不過,即便是只對在各個地區、不同歷史時期和武裝衝突中服役的裝甲列車做個簡短的研究,我們也能發現它們幾乎無所不在,從獨特的輕型裝甲軌道車,到成組甚至以“車隊”形式運行的重型列車,不一而足。顯然,它們的使用方法取決於所涉國家和歷史時期。盡管裝甲列車的應用很普遍(特別是自19世紀末以來),但直到1974年,一位義大利作家才寫出第一本簡明的相關著作,隨後是1981年的一本英文專著。1989年,我們也出版了一本內容詳盡的研究作品,並向各大洲的所有國家開放。從那以後,我們從地理和時代的角度確定了主題的範圍,並決定對全世界的裝甲列車使用情況開展新的研究,時間範圍從鐵路誕生時起到最近的武裝衝突,並且在現有資料允許的情況下提供盡可能多的細節。

從參考文獻( 我們在每個國家所屬章節的“資料來源”中引用的)中可以看出,近年來對單獨國家的裝甲列車的研究著作已經出版了不少。但是,很少有作者嘗試將其放在裝甲列車的總體背景下,或者與其他部隊及其使用方式做比較。一方面,不同時代間的很多聯繫被遺漏了,另一方面,針對不同地理位置,關於裝甲列車的使用方法差異的介紹也較為稀缺。此外,各博物館和檔案館中的相關歷史資料及技術資料都非常分散,沒有標準的參考依據,或者極其稀少。因此,我們決定在這本“百科全書”中遵循每個國家的邏輯發展,而不是試圖編寫詳盡的國家歷史,後者只有精通該國語言的歷史學家才有資格編著。同樣,如果存在該國的相關著作,我們將不會重復使用那些文本資料,而是僅限於對相關裝甲列車進行圖解。

為什麼研究裝甲列車的歷史?

主要原因有三。

首先,當代對這種裝備的應用( 如最近幾年在前南斯拉夫、車臣……)喚醒了我們的好奇心,使我們希望將這些事件與歷史上的先例聯繫起來。

其次,裝甲列車是一個悖論的受害者,這個悖論可以總結如下:在一般人看來,要打敗一輛裝甲列車,只要切斷鐵軌就足夠了,可為什麼從鐵路被發明以來,裝甲列車能被持續不斷地廣泛使用,並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根據每個使用國的心態和地理環境,以及裝甲列車用來對付的各種威脅,這個問題有多種答案。

最後,裝甲列車是有關國家鐵路和軍事遺產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樣,列車可以為了軍事之外的用途而配備裝甲,例如作為官員的交通工具,或者現金與鑄幣的運輸工具。根據歷史時期和安裝的武器,不同用途和數量的此類列車應運而生。再者,裝甲列車的設計反映了對應國家的工業能力和使用思路:後者根據影響的地理位置、後來的殖民經驗、加入的不同聯盟以及對潛在對手實力的評估而有所不同。


目次

序言

安哥拉

阿根廷

亞美尼亞

奧地利

奧匈帝國

比利時

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

巴西

保加利亞

緬甸

柬埔寨

加拿大

智利

中國

哥倫比亞

美國南部邦聯

剛果—利奧波德維爾

克羅地亞獨立國

克羅地亞

古巴

捷克斯洛伐克

埃及

愛沙尼亞

芬蘭

法國

格魯吉亞

德國

英國

希臘

危地馬拉

洪都拉斯

匈牙利

印度

印度尼西亞

伊拉克

愛爾蘭自由邦

義大利

日本

拉脫維亞

立陶宛

馬拉維

馬來西亞

毛裡塔尼亞

墨西哥

摩洛哥

莫桑比克

荷蘭

新西蘭

尼加拉瓜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挪威

奧斯曼帝國

巴拉圭

秘魯

波蘭

葡萄牙

羅得西亞和津巴布韋

羅馬尼亞

俄國、蘇聯和俄羅斯聯邦

斯洛伐克共和國

南非

韓國

南蘇丹

西班牙

瑞典

瑞士

泰國

突尼斯

烏克蘭

美國

越南共和國(南越)

南斯拉夫

附錄1

附錄2

致謝


書摘/試閱

裝甲列車使用概述

在研究各國的裝甲列車之前,我們認為展示一下裝甲列車的發展全貌是明智的做法。顯然,這種全景式的介紹能幫助我們將科技發展與應用於裝甲列車的發明聯繫起來,特別是通過觀察敵方的同類裝備、戰場救援與維修,以及對敵方的戰鬥能力進行分析而發現裝甲列車的創新趨勢的情況。我們可以據此確定三個主要的時期(每個時期的原始資料多少各不相同):

1765—1917年:鐵路的出現以及為軍事需要而做的改裝

鐵路首現於西歐。蒸汽機的誕生和在工業上的應用催生了許多項目(包括屈尼奧的蒸汽動力車輛),而鐵軌的完善創造了一種均質的人工道路,最終創造了一種新的交通方式。因此,對1825 年前的時期做一個簡短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1765—1825年:機動車輛前史

1765 年,詹姆斯• 瓦特發明了蒸汽機。1769年,屈尼奧製造和試驗了第一種蒸汽動力汽車。在這一時期,除了火炮牽引車之外,其他發明和軍用汽車應用幾乎毫不相干。不過,保存下來的資料表明,知識界對真正意義上的“坦克”或“裝甲車輛”的概念越來越感興趣。

1825—1871年:鐵路首次改裝為軍用,裝甲列車出現

在這一時期內所被構想的許多項目都受到了美國內戰(南北戰爭)的影響,無論從提議的使用方法還是實際的構造細節都是如此。歐洲裝甲列車首次出現於普法戰爭,各方對其效能的認識也不盡相同。當時法國和英國提出的多個相關項目都意在海岸防御。

1871—1917年:殖民地使用和對未來裝甲列車的系統研究

對普法戰爭的研究,導致各主要大國於世紀之交都建造了裝甲列車或裝甲車廂。殖民帝國的擴張也存在於這一時期—裝甲列車在殖民地中被用於維持國內治安,於1914年被用於征服非洲南部的德國殖民地。英國率先大規模試驗和使用裝甲列車,特別是在第二次布爾戰爭期間。此外,雖然如今已經很難評估推動德國發展的重要思想,但將1917 年作為裝甲列車史第一階段的結束似乎很恰當,因為俄國將要爆發內戰,同時1917年也是第一代坦克服役的時間。

1917—1945年:“黃金時代”,裝甲列車在多條戰在線作戰

俄國內戰是相對現代化的軍隊第一次在如此廣闊、連續的空間(從德國、波蘭直到西伯利亞)裡對抗,這種戰鬥超出了同時代裝甲車輛的能力範圍—那些車輛主要是為在公路上使用而設計的。此外,布爾什維克革命和隨後的中國革命,都產生了對機動炮兵的新需求。

這一時期,由於奧匈帝國的解體,以及原屬俄國的各省獨立,許多新國家誕生了。裝甲列車的使用重心也隨著局勢向東轉移—波羅的海諸國和波蘭的炮兵火力主要圍繞裝甲列車,而捷克斯洛伐克、奧地利、匈牙利和南斯拉夫則分享了原奧匈帝國的裝備。最終,在十月革命鼓舞下的革命分子都開始建造新的裝甲列車。

1917—1922年:裝甲列車作戰任務的標準化

年輕的國家繼續發展它們的列車,各國的作戰特性越來越明顯,尤其是波羅的海國家。1918年協約國取得一戰勝利之後,以裝甲列車為主要武器系統成為作戰中的規範,從俄羅斯內戰的各次戰役,到蘇波戰爭、德國革命與波羅的海自由軍團、西裡西亞、匈牙利和烏克蘭起義,以及中國的解放戰爭,概莫如是。

1922—1941年:裝甲列車在各國陸軍中的配屬與現代化

始於20世紀20年代的這些努力在中東歐各國產生了效果。在盟國間停戰委員會下令銷毀德國裝甲列車之後,德國製造了新一代產品,目標是維持國內治安。而在亞洲,中日之間的衝突都發生在戰略意義重大的鐵路線周圍,雙方都需要使用裝甲列車。西班牙內戰中的共和軍也使用了這種裝備,1939年9月1日凌晨,二戰在歐洲爆發,其開端便是但澤走廊兩側裝甲列車與軌道車的協同攻擊。

1941—1945年:普遍爆發的遊擊戰所引發的技術與思想發展高潮

隨著德軍對蘇聯發動進攻,接下來的四年中,裝甲列車的重要性達到了史無前例的高度。一方面,蘇聯的專有技術影響了德國人的設計。另一方面,蘇聯、巴爾幹半島、法國和波蘭軸心國占領區普遍爆發的遊擊戰所帶來的不穩定,只有裝甲列車能夠壓制。裝甲列車既是一種“先進的”政治武器,也是法西斯鎮壓的象徵。

1945—2016年:衰落和經常地重現

1945年是鐵路網絡根本重要性終結的一年。鐵路重炮(ALVF)從軍隊中消失,被代之以各種導彈。雖然裝甲列車在某些社會主義國家中仍是重要的武器,但卻主要被用於反遊擊戰。盡管裝甲列車在某些衝突中也會走上前臺,並在宣傳上取得很大的成功,卻再也沒有起到過以前那樣的主導作用。

1945—1962年:革命斗爭中的裝甲列車

盡管存在空中優勢一說,以及導彈的出現部分替代了常規炮兵,但裝甲列車並沒有完全消失。它們仍然在蘇聯被使用,直到20世紀70年代,中國可能也使用了這種裝備。而且在無數危機、衝突和內戰及反殖民戰爭的前線,它們仍然發揮著最具決定性和最杰出的作用:馬來西亞緊急狀態時,以及在朝鮮、古巴、印度支那(中南半島)、阿爾及利亞、荷屬東印度(印度尼西亞)和越南的戰爭時期,所有鐵路網都無一例外地使用了裝甲列車。法國從未真正相信裝甲列車的效能,但它們卻在中南半島[這些車輛都被錯誤地稱為“陣風”號(Rafales)]成了傳奇,同時在阿爾及利亞自始至終確保了鐵路網的安全。

1962—2016年:鐵路網抵御核戰爭的屏障,頻繁因政治而重現

核戰爭的直接影響令人印象深刻。對於必須利用初期攻擊打開突破口的部隊來說,有害輻射是真正的敵人。為了對抗這種物理效應,各國嘗試改裝裝甲車,但都沒有取得任何真正意義上的成功。乘車穿越核污染地區實際上仍不可能。在1970年左右,蘇聯開發了特種裝甲列車,其中三輛最後在高加索地區服役。朝鮮領導人前往蘇聯的一次旅程和歐元紙幣的運輸都成了大量媒體報道的主題,使裝甲列車留在了公眾的視野之中,而所謂“ 波蘭某地發現裝滿黃金的納粹裝甲列車”這一有待證明的傳聞,更是引發了人們的熱議。

最後,想要完全覆蓋我們的主題,就必須考慮裝甲列車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我們將展示它們通過小說、詩歌、漫畫、電影和歌曲,對大眾文化造成衝擊的幾個例子。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56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