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澹園文錄
滿額折
澹園文錄
澹園文錄
澹園文錄
澹園文錄
澹園文錄
澹園文錄
澹園文錄
澹園文錄
澹園文錄
澹園文錄
澹園文錄
澹園文錄
澹園文錄
澹園文錄
澹園文錄
澹園文錄
澹園文錄
澹園文錄
澹園文錄
澹園文錄
澹園文錄
澹園文錄
澹園文錄
澹園文錄
澹園文錄
澹園文錄
澹園文錄
澹園文錄
澹園文錄
澹園文錄
澹園文錄

澹園文錄

商品資訊

定價
:NT$ 650 元
優惠價
90585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64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1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內容大部分為作者曾發表過的單篇文章的集結,區分為兩部分:一是學術性論著;二是一般性雜文篇章;加上第三部分是附錄,附載師友相關的文章、對聯、書畫,以及較具紀念性質的照片。
學術性單篇論著,以《春秋左傳》《史記》等類為主,是作者教學和研究過程中的一點心得,集結起來,供同好觀摩。雜文類則是與師友間關係的記錄,以及敘述所經歷過的一些事物,做為紀念。附錄中附載師友、家人的幾篇相關文章及個人紀念照片。

作者簡介

葉政欣

學歷
成功大學文理學院中國文學系畢業
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文學碩士
國家文學博士
經歷
任教於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三十餘年,任職期間,曾兼任中國文學系主任及研究所所長三年,韓國全南大學校中文學科交換教授一年,又曾兼任國立編譯館高中國文教科書審查委員會主任委員六年。成大退休後,轉任南台科技大學通識學科教授三年。現已退休。

自序

我最近擬將過去發表過的單篇文章,集印成書,作為此生的紀念。檢點筴笥,除專著數種外,僅二十餘篇而已,加上可資紀念的雜文近二十篇,勉可成冊,即以之付印。題為《澹園文錄》,取其與我恬澹自適個性相近之意,聊誌自己一生走過的痕跡而已。
書中第一類學術性的文字,以春秋左傳的篇章較多,其次為史記,及一篇參加日本「二松學舍大學」研討會有關漢字運用與華文教學的論文,和一篇南華大學黃永武教授學術研討會的半篇「專題報告」;第二雜文類十八篇雜文,都是我生平為相關的人事物所寫的篇章,還包括故鄉和祭祖的事;第三類附錄,附載幾篇師友相關文章及一些較具紀念性的墨寶、對聯、相片等。末附政欣及家人簡單大事年表,便於查閱。
我於民國廿八年(一九三九),出生在臺灣省高雄縣岡山鎮(今高雄市岡山區)後協里,當時尚屬日本國殖民臺灣時期。到卅四年(一九四五)十月,二次大戰結束,臺灣回歸祖國。次年,我八歲入國民小學就讀,得以接受本國教育,隨後一路升學初中、高中、大學,乃至研究所,完成完整教育。尤其大學進入中國文學系學習,接受中國文學專業訓練,得到中國文化薰陶。繼又進中國文學研究所深造,獲得高學位,奠定了我一生從事高等教育工作的基礎。
回顧上述整個學習過程中,至少可以見證兩件事情:其一是我慶幸自己雖出生在仍是日本殖民地時期的台灣,而能因很快台灣光復而有接受完整的祖國教育的機會,得以深通中國文史學識,沐浴在中國中道文化的環境中,是我深感幸運和榮耀的。其二是在我整個就學過程中,從小學、中學到大學、研究所,所遇到的教師中,幾乎有九成以上是來自大陸各省市籍的老師,尤其是大學和研究所階段,更是青一色的大陸籍學有專精的學者。
這主要原因當然是國家的改變,而日本殖民台灣時期的殖民政策,沒有重視發展台灣的中高等教育,沒有重視培養足夠的本地高級知識人才,也是重要的原因。而民國三十八年(一九四九)大陸撤守,整個中央政府遷台,許多政府各級官員、文化藝術界、企業界、商界人士,以及學界菁英高級知識分子大量來台,填補了這一空缺,也提供了這一需要。由於日本的殖民政策,在許多地方限制了台灣的發展。因此,在中央政府遷台之前,台灣的文化水準及各種產業發展是相對落後的。這一群為數超過兩百萬人來自大陸的人士,也包括各級軍人及百姓,隨蔣公來到台灣,和台灣同胞共同努力,把他們的能力貢獻給台灣,使台灣的一切均脫胎換骨,大大加速了台灣各方面的進步,國力也獲得大大的提升。這也是幾十年來,台灣以彈丸之地得以抗拒大陸的原因。當初國民政府整個播遷來台,對整個國家來說是大不幸,但對台灣則是千載難逢的機遇。回顧這段歷史,令人感慨萬千。
幾十年來,我一直生活在台灣,對台灣的一切,應有切身的體會。我於民國五十四年(一九六五)秋,開始任教於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擔任一般文史課程,並兼了幾年秘書工作。擔任課程中以《左傳》和《史記》兩種專書時間較長,研究和閱讀範圍也以這兩方面為多。《左傳》與《史記》這兩本典籍,兩千多年來的發展,累積了豐厚的學術成果,供後人學習和運用。我接觸時間既久,故凡有論述,也以這方面的為多。而我研究春秋左傳,著重杜預與賈逵兩家之學,漢儒賈逵是漢代春秋左傳學的大家,可惜他的著作已全部失傳,透過後人輯佚,得以將他僅存的遺說,取與晉儒杜預說較論其得失。繼又探討杜氏《春秋經傳集解》一書的內容要義及其《春秋釋例》的得失,所作論述,雖乏真知灼見,亦庶幾可供後學參考。至於《史記》的研究,則側重人物的興替,行事的得失及對政局的影響等方面,尤其秦末楚漢之際的人物行事,瞭解亦較為深刻。
我教學及研究的方向,側重於史部之學。課餘閱讀興趣漸廣,舉凡中外戰史、國際現勢、兩岸關係等方面的文字,均喜瀏覽,旁及兩岸近代人物事跡、兩岸發展現勢、中共內幕訊息等,如京夫子所寫的《血色京畿》一書,均喜閱讀,故對當前兩岸及國家情勢發展良窳的認知,亦能成竹在胸。早些年,常看湖北籍立法委員胡秋原先生的文章,胡先生學貫中西,長於歷史與哲學,具有中國知識份子的素養和愛國心,常有長篇大論,在《中華雜誌》上發表,是我課餘所喜歡看的。《中華雜誌》月刊,是胡先生所創辦,我長期訂閱,深得其益。他也是中俄共問題專家,他寫了〈蔣總統論〉等多篇權威性的評論文章,評論近現代中國重要的政治人物,能秉持一個具有傳統中國文化素養的知識份子的見解,持論中肯,值得敬佩。胡氏所著《中國古代文化與中國知識份子》一書,出版於台灣風雨飄搖的四十年代,藉倡導中國文化和歷代中國知識份子所表現精神,鼓舞士氣。他以在野力量配合政府政策,安定人心,著有貢獻。近年以來,兩位院長級的前輩,王作榮先生談經濟、法制,錢復先生談外交,政論家聯合報的黃年先生談兩岸關係和未來,均具卓識,為政欣所服膺。
我閱讀歷史,深知戰亂的可怕,幾十年來,身處台灣,未受戰亂波及,生活安定,自認非常幸運。其實,台灣的安定發展,得力於兩蔣時期政府的勵精圖治,和民間的配合,發展迅速,奠下了堅實的基礎。人文及經濟方面的發展,尤為凸出,人民生活安和樂利,為舉世所欽佩。可惜後繼者守成而已,不能把握國家發展的正確方向續有作為,至今三十餘年,雖兩蔣餘蔭猶在,尚能勉強維持安定局面,然已逐漸走到關鍵的十字路口。而國際情勢不斷變化,大陸發展也進步神速,迅速崛起,而台灣反共的形勢也明顯轉變。現在兩岸差距越來越大。在大陸積極追求兩岸統一的情勢下,台灣如何因應,無疑是重中之重。未來兩岸如能走向以談判解決問題,避免戰端,將對兩岸及人民有利,對中華全民族未來的發展有利。未來究竟要往何處去?端賴今後兩岸主政者的操持領導,和兩岸全體知識份子的良知覺悟,可不慎哉!
我任教大學四十年,上過課的學生少說也有幾千人,課堂上除了傳授知識以外,當然也會把我的人生經驗及各種道理告訴學生,使學生獲得益處。同時,我也當過導師兼過行政工作,也算為教育的發展,付出一份心力,為國家社會的進步盡了一點責任。我在「故鄉與我」一文中說,故鄉居民質樸踏實,和平互助,培養了我平易坦誠的個性,從小接受本國教育,得到中國文化的薰陶,育成了我正直無私的秉性和與人為善的胸懷。這些自述成長的說法,雖有自誇之嫌,但我也始終堅持此一信念,自我約束,不敢懈怠,期能實現而已。
經過一番努力,這本《文錄》即將編成付印。在這裡要特別感謝黃永武教授等幾位為本書寫序的好朋友,和題簽的黃宗義教授,有了他們的大作,可以為本《文錄》增色不少。還有協助出版出力的麗文文化公司,也一併致謝。葉欣政謹序。
民國一一一年(二〇二二)八月三十日

 

目次

黃永武教授序
陳金雄教授序伉儷學海雙比翼,家庭志業兩圓融
陳怡良教授序
張高評教授序《春秋》《左氏》學三書讀後(代序)
江建俊教授序順中以為常──為《澹園文錄》出版獻一言
王偉勇教授序
自序
一、學術論著類
1.《春秋左氏傳杜注釋例》序
2.杜預與《春秋經傳集解》
3.《左傳》古史疏證之一(隱公至僖公)
4.《左傳》古史疏證之二(文公至襄公)
5.《左傳》古史疏證之三(昭公至哀公)
6.賈逵與《春秋左傳》
7.《左傳》「旝動而鼓」解
8.說《春秋》「猶三望」
9.釋《春秋》義例二則
10.春秋昭公七年「暨齊平」解
11.《漢儒賈逵之春秋左氏學》序言
12.《杜預及其春秋左氏學》自序
13.《春秋左傳》學世家,杜氏三世年譜──杜畿,子恕、寬,孫預
14.杜預《春秋左傳》學之成就及其得失
15.讀《左傳》散記
16.關於《左傳》「以亂易整,不武」的解釋
17.敬答李鍌教授,再論《左傳》「以亂易整,不武」的解釋
18.談《史記》「鴻門宴──並澄清幾項誤解
19..論漢高祖劉邦──附論呂后並澄清若干誤解
20.臺灣地區學校教科書古典教材與古典教育的現況與未來
21.「黃永武教授的生平與學術述介」專題報告(生平部分)
二、雜文類
1.杜學知先生之生平及學術成就
2.一個成大「中文系人」的回顧
3.《成大中文學報》發刊辭
4.成功大學中文研究所簡介
5.《第二屆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卷頭語
6.《大學四年風采錄詩書影畫一囊收──黃華安畢業巡迴展》序
7.「中正紀念堂」不應當被廢棄──兼論蔣介石先生對台灣的貢獻
8.憶往與祝福──為梁文偉先生全集之出版而寫
9.成大中文系成立六十週年感言
10.悼念于大成先生
11.懷念林耀曾先生
12.懷念張子良學兄──附論張教授所參加的教科書審查工作
13.「中正紀念堂」是「護台神山」,應該珍惜
14.故鄉岡山後協里與我
15.岡山後協里葉氏舊居的改建與「葉氏祠堂」的設立
16.張故校長滎生先生輓詞(附輓聯)
17.蘇金發先生生平事略
18.李葉秀美女士事略
三、附錄
1.李鍌《左傳》「以亂易整,不武」葉解之商榷
2.黃慶萱「黃永武教授的生平與學術述介」專題報告(學術部分)
3.黃永武老友如古琴
4.郭妍伶謙謙君子風,隨緣且盡心──葉政欣教授專訪
5.謝金美懷念張子良老師──並略記其在南師語教系演講內容大要
6.魯實先教授甲骨文對聯墨寶兩件
7.李漁叔教授、宗孝忱教授對聯墨寶各一件
8.于大成、黃宗義教授作書
9.高明、尉素秋老師八十壽慶,分別與成大中文系同仁、政欣及家人合影
10.政欣與成大中文系施之勉主任、趙阿南老師、于維杰老師等合影
 政欣與後協里宗親們合影
11.宋子開老師國畫、黃宗義教授對聯
 政欣與成大中文所研究生合影
12.政欣與國立編譯館同審教科書委員同仁合影
13.與黃永武伉儷合影兩件
 趙文傑小妹妹書贈「鶴壽」二字特大楷
14.政欣與吳仲寶(璵)、林建農合影
友人謝雅廉
政欣與岡山中學同學合影
15.外祖父母及父母親照相
16.與家人生活照
17.政欣新婚與朋友們合影
 政欣全家福合影
18.政欣金美結婚家族大合照
19.耕柏、耕榕小時候的家居照金美與小孩
20.政欣練功(一)
21.政欣練功(二)
後記
附:葉政欣及家人大事年表

書摘/試閱

說《春秋》「猶三望」

《春秋》僖公卅一年:「夏四月,四卜郊不從,乃免牲,猶三望。」杜預釋之云:「三望,分野之星,國中山川。皆因郊祀望而祭之。魯廢郊天,而修其小祀,故曰猶。猶者,可止之辭。」(《孔穎達春秋左傳正義》卷十七)孔穎達《正義》引賈逵、服虔說三望,與杜預說同。是杜預釋三望,用賈逵、服虔之說。孔氏《正義》申賈、服、杜說云:「襄九年傳曰:陶唐氏之火正閼伯居商丘,祀大火,相土因之,故商主大火。昭元年傳云:辰為商星,參為晉星。〈楚語〉云:天子徧祀群神品物,諸侯二王後祀天地三辰及其土地之山川。注《國語》者皆云:諸侯二王後祀天地三辰日月星也,非二王後祀分野星辰山川也。以此知三望分野之星、國內山川,其義是也。」(注疏卷十七)《正義》據《左傳》及《國語》之文,以證諸侯有祀分野星及國中山川之義,是注《國語》諸家亦以此說為然也。《周禮春官大宗伯疏》引許慎《五經異義》謹案論六宗而兼及三望云:「《春秋》魯郊祭三望,言郊天日星河海山凡六宗。魯下天子,不祭日月星,但祭其分野星,其中山川,故言三望六宗,與《古尚書》說同。」(《周禮注疏》卷十八)許慎之意春秋魯之三望,即祭其分野星及國中山川。許氏蓋本賈逵師說也。
鄭玄駁許慎《五經異義》之文,〈大宗伯疏〉但引其駁六宗說而不及三望。《詩.魯頌.閟宮》疏則引其駁三望之說。《閟宮》疏云:「《禮祭法》:諸侯之祭山川,在其地則祭之,亡其地則不祭。春秋僖三十一年,不郊猶三望者,《公羊傳》曰:三望者何?泰山、河、海。鄭駁《異義》云:昔者楚昭王曰:不穀雖不德,河非所獲罪也。言境內所不及,則不祭也。魯則徐州地。〈禹貫〉:海岱及淮惟徐州。以昭王之言,魯之境界,亦不及河,則所望者海也、岱也、淮也。是之謂三望。又〈王制〉云: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注云:魯人祭泰山,晉人祭河是也。是由魯境至於泰山,故得望而祭之。」(《詩經注疏》卷二十之二)又《穀梁傳》僖三十一年范寧《集解》引鄭君云:「望者,祭山川之名也。謂海也、岱也、淮也。非其疆界則不祭。〈禹貫〉曰:海岱及淮惟徐州。徐、魯也。」(《穀梁傳注疏》卷九)本年傳《正義》引鄭玄以為云云,意同駁《異義》之說。是鄭君以海、岱、淮為三望,與賈、許、服、杜異也。
按二說不同,而實皆未當。望者,於境內山川,不至其地,遙擬其方,望而祭之也。良以境內土地,廣袤四方,名山大川,散居各處,不可一時徧及,故為壇於郊,設表象位,遙望而祀之耳。惟望有常祀、特祀之別:常祀者,有常秩,諸侯不得行之。又有常期、常地、常事,此天子之禮也。特祀者:於受禪、巡狩、出師、禱疾、禳災等禮,皆行服祀,無常秩,亦無常期、常地、常事,此則諸侯亦得行之。天子之常祀、特祀,皆為四望。《周禮司服及大司樂》云:祀四望。〈大宗伯典瑞及玉人〉云:旅四望,皆是也。四望者,望祀四方之名山大川也。故鄭君注〈舞師〉云:「四方之祭祀,謂四望也。」(《周禮注疏》卷十二)〈大宗伯〉賈疏亦云:「言四望者,不可一往就祭,當四向望,而為壇遙祭之,故云四望也。」(同上卷十八)黃以周《禮書通故》云:「天子方望,無所不通,故四望。四望者,四方之望也,非限定四事,故許以日月星河海岱言之,鄭以五嶽四鎮四瀆言之,當以鄭說為正。」(卷十四群祀禮)黃以周主鄭君說,所以不從許君者,許君以日月星河海山為六宗,秦蕙田《五禮通考》謂,許說六宗即天子所祀之四望。(卷四十六引)而《周禮典瑞》:祀天旅上帝與祭地旅四望對文,故黃以周謂望祀地祇,不得有日月星辰天神之屬也。黃氏主鄭君三望說,雖亦未妥,然謂望祀不得有日月星辰天神之屬則是。又〈典瑞〉於旅四望之外,別云:「圭壁以祀日月星辰。」(《周禮注疏》卷二十)明與祀四望有別。而《考工記.玉人》云:「圭壁五寸,以祀日月星辰,兩圭五寸有邸,以旅四望。」(同上卷四十一)亦日月星辰與四望別稱,是四望之中,不當兼有日月星辰也。天子四望不兼日月星辰,魯國之望即天子郊後之常望,所祀不應異於天子,則魯之三望,不當有分野之星矣。魯以周公有勳勞於王室,得天子特賜,亦得行郊望之禮,禮隆於諸侯。惟天子四望,魯禮降殺,故但有三望之稱,知三望為魯之專禮也。賈、許、服、杜諸家以分野之星、國中山川釋之,及鄭康成以海、岱、淮為說,義皆未妥。故陳壽祺曰:「賈、許、服等亦知河非魯境,故不從公羊說,然不察三望之名為魯所專,而欲通於諸侯之制,故以分星強配其數。《左傳正義》因云:天子四望,諸侯三望,失之矣。」(《五經異義疏證》卷一)陳氏謂賈、服、許不察三望之禮為魯所專,而通於諸侯之制,所以致誤,其說良是。鄭君據〈禹貢〉及〈閟宮〉之文,執魯之疆城所及,以定三望之名,是亦通魯望於諸侯之制,其失與賈、許、服、杜略同,故知二說皆未當也。
然則魯之三望,究何所指乎?《公羊傳》僖公三十一年云:「三望者何:望祭也。然則曷祭?祭泰山、河、海。」(卷十二)孔廣森《公羊通義》云:「北望泰山,西望河,東望海,南不及淮者,闕其一方,以下天子。」(卷五)孔說當得公羊之旨,其說近是。周氏何云:「天子四望,祀五嶽、四鎮、四瀆及海,四方之內名山大川,皆得祀之。魯三望本即天子之禮,天子四望,達於四方,魯禮降殺,故闕其一方,而曰三望。泰山在五嶽,河在四瀆,海亦在四望之中,故《公羊》之說為可信也。《左》、《穀》二傳於魯望所祀皆無說,獨《公羊》舉此三事,或有所本。《五禮通考》秦蕙田案:《公羊》此傳論天子諸侯望祭之事,極有精理,可為經傳望祭的解。」(《春秋吉禮考辨》第三章)又云:「然而天子四望,達於四方名山大川,無不可祀,不必確指何山何川。魯之三望,當亦如是,惟闕一方為降殺而已。則三望所祀蓋不止泰山、河、海三事,說《春秋》「猶三望」《公羊》舉其各方之尤大著而言也。」(同上)按周氏說可從。魯境所及,以泰山、河、海為近,魯之望祭,當必及此三者。惟魯既得行郊後之望,則所望當不僅限於岱、河、海三事而已也。
(本文刊載於成功大學中文系《文心》第一期,民國七十年五月)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585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