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九十歲的一年:《查令十字街84號》編劇的90歲日記,一部關於衰老、回憶與愛的動人沉思(簡體書)
滿額折

九十歲的一年:《查令十字街84號》編劇的90歲日記,一部關於衰老、回憶與愛的動人沉思(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68 元
定價
:NT$ 408 元
優惠價
87355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當盛年不再,變老意味著什麼?


“今天,我迎來了自己九十歲的生日,但還有太多的東西有待發現。”2017年11月11日,英國作家詹姆斯·羅斯-埃文斯度過了自己的九十歲生日。他決定以日記形式寫下一年的生活,記錄在人生第十個十年的開端,有怎樣的日常與感悟。


從衰老帶來的種種不便與病痛,到日常製作酸辣醬的樂趣,從深愛之人離世的傷痛與回憶,到自身對生命及死亡的思索。羅斯-埃文斯的文字充滿智能與對生活細節的洞察,描寫日常瑣事,但極具沉思意味。


作者簡介

詹姆斯·羅斯-埃文斯 | James Roose-Evans

(1927.11.11—2022.10.26)


英國戲劇導演、編劇、作家,英國皇家藝術學會會員。1957年畢業於牛津大學,1959年創立漢普斯特德劇院俱樂部,曾執導多部戲劇作品,其中以倫敦西區的話劇《查令十字街84號》最為有名。羅斯-埃文斯一生著述頗多,曾在BBC及多家雜志開設專欄,對儀式、冥想、精神分析等也有較為深入的研究。


2022年10月,在即將度過九十五歲生日前的一個溫暖秋夜,羅斯-埃文斯在家中安詳離世,身邊圍繞著愛他的人。


名人/編輯推薦

★英國知名作家、《查令十字街84號》編劇的90歲日記,寫在人生第十個十年的開端:“這不是告別,而是通往新開始的最後道路。”

★以非凡的坦率記錄日常瑣事,90歲也要認真生活:編輯稿件、寫書、照顧植物、和朋友聚會,雖然飽受身體疼痛及衰老帶來的種種不便,羅斯-埃文斯始終在生活中不斷發現、不斷更新,對他來說,90歲才真正進入人生的成熟期。

★一段接近終點的旅程,重新思考回憶、衰老與死亡:從深愛之人離世的傷痛,到自身對生命及死亡的思索,羅斯-埃文斯以充滿智能的深沉文字,分享人生暮年的思考與感悟。

★傾聽內心的聲音,在最後一刻來臨前熾熱燃燒:極少有人能在90歲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創作能力,羅斯-埃文斯以充滿智能的文字展現了年老之人的從容和坦然,也傳達了豁達的生命觀。

★英國編劇、演員一致好評,讀者口碑盛贊:可以毫無保留地推薦給所有年齡段的讀者。


11月11日


今天,我迎來了自己九十歲的生日,但還有太多的東西有待發現。誠如歌德所言:“成為你想成為的人。”

回顧我的一生時,我意識到有很多人經常在關鍵時刻出現,為我指明前進的方向,或引導我遠離某些有害的行徑。而且重要的是,有人會毫不猶豫地舉起一面鏡子,讓我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錯誤和過失——如果有朋友能毫不忌諱地對你說真話,那你確實是有福之人。另外,我感到驚訝的是,這些人生邂逅中有很多次看上去幾乎像是計劃好的,就仿佛是預先設定的人生圖景中的一部分。正如約瑟夫·坎貝爾所說的:“只需知道並堅信,那永恒的守護者就會出現。”

記得在二十一歲時,我正處於瀕臨崩潰的狀態,一天,我碰巧路過倫敦奧格爾街的一座天主教堂——我此前從未去過這座教堂。當時的我是一個虔誠的天主教教徒,便決定進去懺悔。我從未見過那位神父,他只是隔板後面的一個聲音,但聽了我的懺悔之後,他建議我去格洛斯特街找弗朗茲·埃爾克西醫生。於是,一段有趣的榮格精神分析治療便開始了,這使我能夠將自己的“拼圖”碎片拼湊起來,成為我想成為的人。之後,這樣的見面和邂逅一次又一次地發生。

為了避免我顯得自滿自得,需要指出的一點是,這一切都發生在我財務狀況不穩定的背景之下。有成功、有失敗、有背叛、有失望,也有大門“砰”的一聲在你面前重重關上的時刻——這些也是人生旅程中必經的部分——而我們始終要面臨的挑戰是如何處理這些挫折、痛苦與困難。

最近幾年,我會時不時地重讀一遍西塞羅的《論老年》。在這本書中,他寫道:“當我離死亡越來越近時,那感覺就仿佛在一次漫長的遠航之後終於要抵達港口。”就我自己而言,無論在這世上還要活多少年,我都不再懼怕死亡。怎麼會有這個念頭的呢?早在數十年前,我做了一個夢,夢中有人把一艘看起來像一片卷葉的小船指給我看。那人告訴我,這就是我來世間所乘的船;在船裡面,我還發現了一張回程票。那時候我便知道了,只要時機一到,我就會回到原本所在的地方。當我把這個夢告訴埃爾克西醫生時,他當場宣布:“你的精神分析治療到此就可以結束了。”

到了這個年紀,我清楚自己已經走了多遠,但我也知道有些旅程尚未完成,因為正如詩人 T. S. 艾略特在《四個四重奏》中所說的:“老人仍然應該做探險家。”老頭子當如此,老太太也應如此!

盡管如此,我卻已經精疲力竭了。我不喜歡人們僅僅因為我九十歲,就將焦點集中在我身上!不過,這是一場快樂的慶祝活動,從上周日(本月的第一個周末)開始,冥想小組成員就歡聚在了一起。晚餐時,每個人都帶了自己準備的一兩道菜給大家分享。皮爾斯·普拉萊特做了一個簡短的發言,但這更像是一個家庭聚會,人們三三兩兩湊在一起,談天說地;之後我們走進花園,點燃了煙花!但需要注意的是,因為受了風寒,我這幾天已臥床休養兩次。昨天,也就是十號,起床後,我感覺腦袋昏昏沉沉的,渾身虛弱無力。我在加裡克俱樂部舉辦了一場小型燭光晚宴,參加晚宴的還是我們這十四個人。


11月12日


昨晚我夢見自己開著一款新車,卻不知道怎麼停車。突然,我面前出現一道雙扇門,車子衝了進去,駛入一條長長的隧道。隧道不斷向前延伸,直到盡頭,然後我走出去,來到海邊一家新酒店的前廳。

在等待填寫入住信息期間,透過左邊的一扇門,我看到在較低的樓層上有一間帶窗戶的餐廳,窗外是海灘與遠處的大海,潮水還沒漲上來,海灘上散布著泥灘與水汪。餐廳裡,一名年輕的女房客正獨自坐在桌子旁用餐,她抬頭看看我,笑了笑,然後又繼續吃飯。

衝過隧道這一場景,我理解為九十年的時光匆匆而過,所以眼下我是在一個完全不同的空間裡,潮水還沒有涌進來。我要在這裡停留一段時間嗎?與“阿尼瑪”說說話,等著浪潮逆轉?

這讓我想起了一周前的噩夢,醒來時,我聽到隔壁的房客在敲我的房門,問我是否安好。我當時一邊尖叫,一邊用腳胡亂地猛踢,像是要把什麼東西推開似的。夢裡,母親正用力推我的門,想進來,而我則在門的另一側踢她的肚子。她看上去非常強大。這讓我想到了“大母神”的原型,其中那種控制欲極強的母親,她們會“吞噬”自己的孩子,“咬碎”子女的骨頭,而不是給予孩子自由和獨立。我想到,有一次,母親看著我六歲時拍的一張照片——照片中的我滿頭鬈發,就像童星秀蘭·鄧波兒那樣——說:“要是你一直這樣就好了!”(母親原本希望生個女兒的)。事實上,在她去世的前幾天,臥床多日的她特意坐直了身子,對我說:“親愛的,謝謝你所做的一切。哪怕你是個姑娘,也不可能做得比這更好了。”聽到這些話,我回答道:“你怎麼可以對一個五十歲的中年男人說這種話!”


11月13日


受了風寒,臥床休息。


11月14日


我的家庭醫生喬納森來上門問診。針對我腰部左側的慢性疼痛,他將安排 X 光檢查——疼痛可能與結腸有關。


11月15日


依舊臥床休息,風寒感冒讓我腦袋昏昏沉沉的,鼻涕直流。昨天下午,一個朋友發現我的VISA卡被盜刷了近五千英鎊,這讓我非常痛苦。我感到震驚和困惑。由於我們當地的銀行分行已暫停營業,所以在打了一個小時的客服電話後,我們乘出租車去了最近的網點——芬奇利路上的國民西敏寺銀行。然後,朋友又花了兩個小時才把這件事搞定。沒有他,這事我可辦不成。但是,我的錢包又丟了!!脆弱的老年人!


11月16日


病愈,去給我的美國學生上課。


11月18日


與豎琴演奏家弗朗西斯·凱利合作舉辦朗誦音樂會時,我將名字定為“迄今為止的旅程”,因為演出中的文本素材(包括詩歌和散文)都來自我人生旅程中那些對我產生了重要影響的經歷。但關於變老,我總是會澄清一個要點:當有人說“我老了”時,我會反駁道:“不,應該是你年齡更大了!”“old”這個詞的最後一個字母“d”,聽上去就像關門時“砰”的一聲——仿佛生命終結。我們的年齡更大了,這沒錯,但我們仍在學習、仍在成長,直到最後一刻。


11月19日


近些天,我重讀了一位音樂家朋友的來信。她結了婚,子女也已成年。她在信中寫道:“我有幾個月極為忙碌,所有的工作都一窩蜂地涌來,我有時候覺得太累了,擔心自己無法盡力而為,做到最好。

“步入六十歲後的人生完全是一種陌生的處境。隨著年青一代的聚集,新的團體正在形成,而你手頭的工作卻開始慢慢減少。我很高興看到,我教過的學生在專業領域取得成功,但與此同時,要我放手這一切並不容易,畢竟還有謀生的壓力(和必要性)!年齡歧視,以及某種程度上的性別歧視(雖然我討厭談論這一點)仍然存在……但也有兩個不可否認的事實:首先,我不再擁有幾年前的那種精力、專注力和耐力,另外,我一向很好的音樂記憶力,也不那麼敏捷和可靠了;其次,我確實覺得讓年輕人參與進來很重要——他們需要機會,我們不應該死守著不放。

“可是,親愛的!如果我是運動員、舞者甚至歌手,那我可能很久以前就不得不正視這一問題……不過,你仍然能給後來者提供一些啟發。總的來說,我接受了這種改變。我意識到,有時我會想放下樂器,舉手投降,我不是天生的斗士……但創作音樂是我整個生命中如此重要的一部分。我依然相信正確的解決方法會出現。”

這裡的重點是,人生每十年就會要求你做出微妙、有時是重大的改變。因此,我們必須學會如何接受變化。不僅如此,我們生命的真正使命或意義往往要到人生中途才能顯現出來——這樣的情況常有發生。正如布賴恩·羅伯的妻子芭芭拉·羅伯的故事一樣——她為我的童書《奧德與艾斯維爾歷險記》系列(共七本)畫了插圖。

芭芭拉年輕時一直接受芭蕾舞演員的專業訓練,直至她的一只腳受傷,不得不放棄了剛剛起步的職業生涯。之後,她接受了藝術培訓;再後來,經過職業分析,她成了一名藝術治療師。不過,直到五十多歲,她真正的人生志業才浮出水面:當時她年邁的祖母住院了,她發現,在一間塞滿了四十張床位的病房裡,老年病患們的眼鏡、假牙、助聽器及其他提供便利的生活必需品全都被剝奪了,老人們的生活陷入了一種極度孤獨和無所事事的乏味狀態。不僅精神病院如此,許多其他醫院也是如此。當時,數以萬計的老人生活在精神病院裡,而這種狄更斯式的故事竟發生在富足的 20 世紀 60 年代!她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才把祖母轉到一家私人療養院。之後,她前往英國各地,與老年醫院裡的醫生和護士們交流,並出版了一本名為《什麼都沒有》的書。該書一經出版,即銷售一空,《觀察家報》還推出了獨家連載。1965 年 10 月,在斯特拉博吉勛爵的幫助下,她創立了“AEGIS”。該組織有三個目標:一是讓公眾認識到老年患者在公立機構接受的護理存在某些非常嚴重的缺陷;二是設計和宣傳針對這些缺陷的補救措施;三是鼓勵使用老年病護理的現代方法,呼吁人們重視康復治療。作為結果,議會通過了提案,並對相關行業進行了重大整改,以確保這類惡劣狀況不再出現。


11月20日


約瑟夫·坎貝爾的著作對我的人生產生了很大影響。他最著名的一句話也許是“追隨你的極樂至福”,這並不是說一個人應該自我放縱,無視他人,而是要弄清楚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向前,向前,進入超驗的世界!”他在一次演講中說,“擺脫你原本計劃好的生活,才能擁有等待著你的生活。”每年給我的美國學生上課時,我都會講瑪麗·奧利弗的詩歌《旅程》,我知道這首詩對他們來說意義重大的原因。他們意識到來自父母、老師和社會的壓力(或許在美國那種外向型文化中更是如此),認定了必須成功,必須掙到大把錢。

奧利弗那首詩的開頭是這樣寫的:

有一天,你終於知道

何為你必做之事,然後著手去做……

在擺脫一切時,詩人聽到了一個新的聲音:她慢慢意識到那是她自己的聲音。隨著她越來越深入這個世界,這聲音始終陪伴在她左右,讓她“決心做你唯一能做之事——決心救贖你唯一能挽救的生命”。

這讓我想起了我認識的活得最知足的人之一——內維爾·杜伊斯。20 世紀 70 年代,他是索爾茲伯裡劇院的常駐舞臺設計師。有一天,他坐在一座小山的山頂上,自問道:“往後余生,我是否真心願意每三周鼓搗一次舞臺設計?”也正是在那個時候,“泥土”這個詞進入了他的腦海。隨後他放棄了劇院的工作,買了一輛單車,成為一名兼職園藝師,打理著大約十四所住宅的花園。他租住在布雷瑟頓的一棟鄉間別墅,那是一排別墅中的一棟,位於教區長(喬治·赫伯特曾擔任過這一神職)住宅對面。杜伊斯自己種菜,還將其中一間房出租給那些來索爾茲伯裡劇院演出的演員和導演,正因為此,我在 1981年執導《查令十字街84號》舞臺劇的全球首演時才認識了他。當時他的收入相當微薄,平均每周大約一百英鎊。許多人,尤其是男性,在四十多歲時,會經歷一場中年危機,意識到他們的生活缺少了一些非常重要的東西。但改變方向永遠都不晚。


11月21日


一整天都在清理舊物。我把所有的檔案材料都堆在了房間中央,包括我五十年來的日記,它們將被送往得克薩斯州奧斯汀的哈裡·蘭瑟姆檔案館……我一生都在收集、記錄、存檔,而如今,在最後的歲月裡,我很高興自己能放下這一切,徹底擺脫它們。隨著年事漸高,這是另一個重要的教益,就是願意放手人與物……就像那些已逝的朋友。真的,也許可以說,我們沒有給這個世界帶來任何東西,也沒有從中拿走任何東西!我們的目的是輕裝旅行,清醒地知道我們在這世間只作短暫停留,隨後又將繼續前行。


目次

導讀

序言

2017年11月

2017年12月

2018年1月

2018年2月

2018年3月

2018年4月

2018年5月

2018年6月

2018年7月

2018年8月

2018年9月

2018年10月

2018年11月

致謝

譯後記


書摘/試閱

11月11日


今天,我迎來了自己九十歲的生日,但還有太多的東西有待發現。誠如歌德所言:“成為你想成為的人。”

回顧我的一生時,我意識到有很多人經常在關鍵時刻出現,為我指明前進的方向,或引導我遠離某些有害的行徑。而且重要的是,有人會毫不猶豫地舉起一面鏡子,讓我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錯誤和過失——如果有朋友能毫不忌諱地對你說真話,那你確實是有福之人。另外,我感到驚訝的是,這些人生邂逅中有很多次看上去幾乎像是計劃好的,就仿佛是預先設定的人生圖景中的一部分。正如約瑟夫·坎貝爾所說的:“只需知道並堅信,那永恒的守護者就會出現。”

記得在二十一歲時,我正處於瀕臨崩潰的狀態,一天,我碰巧路過倫敦奧格爾街的一座天主教堂——我此前從未去過這座教堂。當時的我是一個虔誠的天主教教徒,便決定進去懺悔。我從未見過那位神父,他只是隔板後面的一個聲音,但聽了我的懺悔之後,他建議我去格洛斯特街找弗朗茲·埃爾克西醫生。於是,一段有趣的榮格精神分析治療便開始了,這使我能夠將自己的“拼圖”碎片拼湊起來,成為我想成為的人。之後,這樣的見面和邂逅一次又一次地發生。

為了避免我顯得自滿自得,需要指出的一點是,這一切都發生在我財務狀況不穩定的背景之下。有成功、有失敗、有背叛、有失望,也有大門“砰”的一聲在你面前重重關上的時刻——這些也是人生旅程中必經的部分——而我們始終要面臨的挑戰是如何處理這些挫折、痛苦與困難。

最近幾年,我會時不時地重讀一遍西塞羅的《論老年》。在這本書中,他寫道:“當我離死亡越來越近時,那感覺就仿佛在一次漫長的遠航之後終於要抵達港口。”就我自己而言,無論在這世上還要活多少年,我都不再懼怕死亡。怎麼會有這個念頭的呢?早在數十年前,我做了一個夢,夢中有人把一艘看起來像一片卷葉的小船指給我看。那人告訴我,這就是我來世間所乘的船;在船裡面,我還發現了一張回程票。那時候我便知道了,只要時機一到,我就會回到原本所在的地方。當我把這個夢告訴埃爾克西醫生時,他當場宣布:“你的精神分析治療到此就可以結束了。”

到了這個年紀,我清楚自己已經走了多遠,但我也知道有些旅程尚未完成,因為正如詩人 T. S. 艾略特在《四個四重奏》中所說的:“老人仍然應該做探險家。”老頭子當如此,老太太也應如此!

盡管如此,我卻已經精疲力竭了。我不喜歡人們僅僅因為我九十歲,就將焦點集中在我身上!不過,這是一場快樂的慶祝活動,從上周日(本月的第一個周末)開始,冥想小組成員就歡聚在了一起。晚餐時,每個人都帶了自己準備的一兩道菜給大家分享。皮爾斯·普拉萊特做了一個簡短的發言,但這更像是一個家庭聚會,人們三三兩兩湊在一起,談天說地;之後我們走進花園,點燃了煙花!但需要注意的是,因為受了風寒,我這幾天已臥床休養兩次。昨天,也就是十號,起床後,我感覺腦袋昏昏沉沉的,渾身虛弱無力。我在加裡克俱樂部舉辦了一場小型燭光晚宴,參加晚宴的還是我們這十四個人。


11月12日


昨晚我夢見自己開著一款新車,卻不知道怎麼停車。突然,我面前出現一道雙扇門,車子衝了進去,駛入一條長長的隧道。隧道不斷向前延伸,直到盡頭,然後我走出去,來到海邊一家新酒店的前廳。

在等待填寫入住信息期間,透過左邊的一扇門,我看到在較低的樓層上有一間帶窗戶的餐廳,窗外是海灘與遠處的大海,潮水還沒漲上來,海灘上散布著泥灘與水汪。餐廳裡,一名年輕的女房客正獨自坐在桌子旁用餐,她抬頭看看我,笑了笑,然後又繼續吃飯。

衝過隧道這一場景,我理解為九十年的時光匆匆而過,所以眼下我是在一個完全不同的空間裡,潮水還沒有涌進來。我要在這裡停留一段時間嗎?與“阿尼瑪”說說話,等著浪潮逆轉?

這讓我想起了一周前的噩夢,醒來時,我聽到隔壁的房客在敲我的房門,問我是否安好。我當時一邊尖叫,一邊用腳胡亂地猛踢,像是要把什麼東西推開似的。夢裡,母親正用力推我的門,想進來,而我則在門的另一側踢她的肚子。她看上去非常強大。這讓我想到了“大母神”的原型,其中那種控制欲極強的母親,她們會“吞噬”自己的孩子,“咬碎”子女的骨頭,而不是給予孩子自由和獨立。我想到,有一次,母親看著我六歲時拍的一張照片——照片中的我滿頭鬈發,就像童星秀蘭·鄧波兒那樣——說:“要是你一直這樣就好了!”(母親原本希望生個女兒的)。事實上,在她去世的前幾天,臥床多日的她特意坐直了身子,對我說:“親愛的,謝謝你所做的一切。哪怕你是個姑娘,也不可能做得比這更好了。”聽到這些話,我回答道:“你怎麼可以對一個五十歲的中年男人說這種話!”


11月13日


受了風寒,臥床休息。


11月14日


我的家庭醫生喬納森來上門問診。針對我腰部左側的慢性疼痛,他將安排 X 光檢查——疼痛可能與結腸有關。


11月15日


依舊臥床休息,風寒感冒讓我腦袋昏昏沉沉的,鼻涕直流。昨天下午,一個朋友發現我的VISA卡被盜刷了近五千英鎊,這讓我非常痛苦。我感到震驚和困惑。由於我們當地的銀行分行已暫停營業,所以在打了一個小時的客服電話後,我們乘出租車去了最近的網點——芬奇利路上的國民西敏寺銀行。然後,朋友又花了兩個小時才把這件事搞定。沒有他,這事我可辦不成。但是,我的錢包又丟了!!脆弱的老年人!


11月16日


病愈,去給我的美國學生上課。


11月18日


與豎琴演奏家弗朗西斯·凱利合作舉辦朗誦音樂會時,我將名字定為“迄今為止的旅程”,因為演出中的文本素材(包括詩歌和散文)都來自我人生旅程中那些對我產生了重要影響的經歷。但關於變老,我總是會澄清一個要點:當有人說“我老了”時,我會反駁道:“不,應該是你年齡更大了!”“old”這個詞的最後一個字母“d”,聽上去就像關門時“砰”的一聲——仿佛生命終結。我們的年齡更大了,這沒錯,但我們仍在學習、仍在成長,直到最後一刻。


11月19日


近些天,我重讀了一位音樂家朋友的來信。她結了婚,子女也已成年。她在信中寫道:“我有幾個月極為忙碌,所有的工作都一窩蜂地涌來,我有時候覺得太累了,擔心自己無法盡力而為,做到最好。

“步入六十歲後的人生完全是一種陌生的處境。隨著年青一代的聚集,新的團體正在形成,而你手頭的工作卻開始慢慢減少。我很高興看到,我教過的學生在專業領域取得成功,但與此同時,要我放手這一切並不容易,畢竟還有謀生的壓力(和必要性)!年齡歧視,以及某種程度上的性別歧視(雖然我討厭談論這一點)仍然存在……但也有兩個不可否認的事實:首先,我不再擁有幾年前的那種精力、專注力和耐力,另外,我一向很好的音樂記憶力,也不那麼敏捷和可靠了;其次,我確實覺得讓年輕人參與進來很重要——他們需要機會,我們不應該死守著不放。

“可是,親愛的!如果我是運動員、舞者甚至歌手,那我可能很久以前就不得不正視這一問題……不過,你仍然能給後來者提供一些啟發。總的來說,我接受了這種改變。我意識到,有時我會想放下樂器,舉手投降,我不是天生的斗士……但創作音樂是我整個生命中如此重要的一部分。我依然相信正確的解決方法會出現。”

這裡的重點是,人生每十年就會要求你做出微妙、有時是重大的改變。因此,我們必須學會如何接受變化。不僅如此,我們生命的真正使命或意義往往要到人生中途才能顯現出來——這樣的情況常有發生。正如布賴恩·羅伯的妻子芭芭拉·羅伯的故事一樣——她為我的童書《奧德與艾斯維爾歷險記》系列(共七本)畫了插圖。

芭芭拉年輕時一直接受芭蕾舞演員的專業訓練,直至她的一只腳受傷,不得不放棄了剛剛起步的職業生涯。之後,她接受了藝術培訓;再後來,經過職業分析,她成了一名藝術治療師。不過,直到五十多歲,她真正的人生志業才浮出水面:當時她年邁的祖母住院了,她發現,在一間塞滿了四十張床位的病房裡,老年病患們的眼鏡、假牙、助聽器及其他提供便利的生活必需品全都被剝奪了,老人們的生活陷入了一種極度孤獨和無所事事的乏味狀態。不僅精神病院如此,許多其他醫院也是如此。當時,數以萬計的老人生活在精神病院裡,而這種狄更斯式的故事竟發生在富足的 20 世紀 60 年代!她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才把祖母轉到一家私人療養院。之後,她前往英國各地,與老年醫院裡的醫生和護士們交流,並出版了一本名為《什麼都沒有》的書。該書一經出版,即銷售一空,《觀察家報》還推出了獨家連載。1965 年 10 月,在斯特拉博吉勛爵的幫助下,她創立了“AEGIS”。該組織有三個目標:一是讓公眾認識到老年患者在公立機構接受的護理存在某些非常嚴重的缺陷;二是設計和宣傳針對這些缺陷的補救措施;三是鼓勵使用老年病護理的現代方法,呼吁人們重視康復治療。作為結果,議會通過了提案,並對相關行業進行了重大整改,以確保這類惡劣狀況不再出現。


11月20日


約瑟夫·坎貝爾的著作對我的人生產生了很大影響。他最著名的一句話也許是“追隨你的極樂至福”,這並不是說一個人應該自我放縱,無視他人,而是要弄清楚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向前,向前,進入超驗的世界!”他在一次演講中說,“擺脫你原本計劃好的生活,才能擁有等待著你的生活。”每年給我的美國學生上課時,我都會講瑪麗·奧利弗的詩歌《旅程》,我知道這首詩對他們來說意義重大的原因。他們意識到來自父母、老師和社會的壓力(或許在美國那種外向型文化中更是如此),認定了必須成功,必須掙到大把錢。

奧利弗那首詩的開頭是這樣寫的:

有一天,你終於知道

何為你必做之事,然後著手去做……

在擺脫一切時,詩人聽到了一個新的聲音:她慢慢意識到那是她自己的聲音。隨著她越來越深入這個世界,這聲音始終陪伴在她左右,讓她“決心做你唯一能做之事——決心救贖你唯一能挽救的生命”。

這讓我想起了我認識的活得最知足的人之一——內維爾·杜伊斯。20 世紀 70 年代,他是索爾茲伯裡劇院的常駐舞臺設計師。有一天,他坐在一座小山的山頂上,自問道:“往後余生,我是否真心願意每三周鼓搗一次舞臺設計?”也正是在那個時候,“泥土”這個詞進入了他的腦海。隨後他放棄了劇院的工作,買了一輛單車,成為一名兼職園藝師,打理著大約十四所住宅的花園。他租住在布雷瑟頓的一棟鄉間別墅,那是一排別墅中的一棟,位於教區長(喬治·赫伯特曾擔任過這一神職)住宅對面。杜伊斯自己種菜,還將其中一間房出租給那些來索爾茲伯裡劇院演出的演員和導演,正因為此,我在 1981年執導《查令十字街84號》舞臺劇的全球首演時才認識了他。當時他的收入相當微薄,平均每周大約一百英鎊。許多人,尤其是男性,在四十多歲時,會經歷一場中年危機,意識到他們的生活缺少了一些非常重要的東西。但改變方向永遠都不晚。


11月21日


一整天都在清理舊物。我把所有的檔案材料都堆在了房間中央,包括我五十年來的日記,它們將被送往得克薩斯州奧斯汀的哈裡·蘭瑟姆檔案館……我一生都在收集、記錄、存檔,而如今,在最後的歲月裡,我很高興自己能放下這一切,徹底擺脫它們。隨著年事漸高,這是另一個重要的教益,就是願意放手人與物……就像那些已逝的朋友。真的,也許可以說,我們沒有給這個世界帶來任何東西,也沒有從中拿走任何東西!我們的目的是輕裝旅行,清醒地知道我們在這世間只作短暫停留,隨後又將繼續前行。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5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