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定  價:NT$ 180 元
優惠價:90162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18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4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編輯室報告】
動身
文│主編 簡義明

這幾年我在系上大一必修的文學課堂上,都會選入英國作家羅伯特・麥克法倫(Robert Macfarlane)的文本給同學閱讀,從《故道》到《大地之下》,這位以步行為方法,以身體的所有感官作為探測人類所處星球之認識路徑,揭示了一種古老但永不過時的書寫技藝,我們得將身體不斷位移,視角不斷轉移,心智才不會凝滯與萎縮。

本期刊物中,幾乎所有的作者,都在召喚讀者離開固著的位置,航向他者的世界。這裡的「他者」包含人與非人:Nakao帶我們認識了緬甸薩爾溫公園中的克倫人,如何在軍事政權的高壓統治中,堅守著與環境共存的生存智慧;林彥翔則是試著記錄在空城美夢的都市計畫中,已然殘破毀損,但不輕易棄守的家園記憶。「他者」的故事,也經常鑲嵌在物的世界裡,謝長富教授細膩考證出目前置放在臺灣大學生命科學館中世界爺樹木圓盤的遷移史,這是一圈又一圈蘊藏著戰爭、學術與文化軌跡的年輪密碼;高俊宏持續用他的步行,尋找、判讀淹沒在密林荒徑中,交織著殖民體制與原民記憶的隘勇線;汪彥君則是藉由「Ngaan」(布農語的「石菖蒲」)的民族植物意涵,讓我們看到內本鹿復振之路的內在風景。

「地方創生」是這幾年台灣社會常見的標語,面對城鄉差距、人口老化、青壯年人口的結構性問題,公部門提出各項政策,一時之間,各種為「生」而「創」之計畫與團隊,在沉寂的農漁山村中遍地開花,但地方真正的需求是什麼?出不去的人對地方的想法與情感究竟為何?能夠滿足計畫KPI需求,能說服掌握經費分配大權的審查委員之計畫,就是讓地方復振的好方法嗎?外部團隊與資源的導入,勢必會對在地社群帶來擾動與改變,只是,目前的喧囂與熱鬧,是否只是風潮與浪潮?時移事往,大概只有成果報告可以證明彼時曾有的煙火吧。

若有幸這樣復返「地方」的路徑是踏實走過,外部團隊是真切在意地方每一種身影,納受異音,我們就有機會看見思維從框架中脫困,語言翻轉起身,行動者真正歸來。這是《生態台灣》對現下世界另一個關注的開始,本期邀請了汪文豪與政治大學「龜(歸)鄉永安一碇紅」團隊用三篇文章,記錄了三個行動策略,交織出位居翡翠水庫集水區的山城永安之故事。此外,長期在六龜淺山地區進行生態調查與文化記錄的林文智,也讓我們看到在地耆老非常靈動的山林知識。當人與土地在漫長的時間尺度與特定的空間幅度中,緊密交織出勞動技藝、生活法則、生命智慧時,富有土地倫理意涵的地方知識就會不斷積累與傳承,但它也有可能面臨斷層,甚至死亡。因此之故,刊物開闢新的主題欄位,希望將臺灣各地深刻多樣的「地方知識」予以記錄,以書寫抵抗遺忘。

作者簡介

《第78期作者群》
政治大學「龜(歸)鄉永安一碇紅」團隊 由修習政治大學汪文豪教師開設的《地方創生:大文山茶產業與文化傳播》課程學生所組成。團隊基於飲水思源,選擇到翡翠水庫旁的偏遠山村–新北市石碇區永安里,從事社會實踐與協助地方創生,成員有:王若茵、邱海鳴、江俊緯、詹和臻、林昕璿、徐鈺婷、簡偉丞、張曉雲、朱珮妤。本系列專題是團隊駐村採訪的成果。

汪文豪 20年媒體工作經驗,曾任聯合報、天下雜誌記者、上下游新聞市集共同創辦人,任職豐年社長期間創辦農傳媒。目前為政治大學新聞系兼任助理教授級專業技術人員,並從事大學社會責任與地方創生工作。

謝長富 臺灣大學退休及兼任教授、「Taiwania」英文國際期刊主編、臺灣生物多樣性保育學會理事長、臺灣生態學會理事。曾任臺灣大學植物學系教授、生態學與演化學研究所所長、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委員等。專業領域:植物分類學、植物生態學。

高俊宏 1973年生於新北市,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與理論研究所博士,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助理教授。創作形式以計畫型藝術、錄像、非虛構書寫為主,主要關注議題:身體、社會、歷史。

林文智 因緣際會下接觸到山林自然與文化的山林工作者,很幸運的遇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組成荖濃溪環境藝術促進會,互相分享收集到的訊息,對於山林能有更深一層的了解,期待有機緣能讓更多人聽到曾經發生於山林的美好。

陳玉峯 臺灣自然保育、文化改造的代表性人物。畢業於臺灣大學植物系,臺灣大學碩士,東海大學理學博士。先後任教臺大、逢甲、東海、靜宜大學,曾任靜宜大學副校長、靜宜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主任,於2020年1月底退休,2021年重任台灣生態學會理事長,同時為「山林書院」負責人、台灣生態研究中心負責人。

黃瀚嶢 臺大森林所碩士。1988年生,成長於都市,但自小喜愛自然觀察。現從事生態圖文創作與環境教育,著有兒童生態繪本《圍籬上的小黑點》,環境教案集《野地之眼》以及生態解說手冊《霧林蛾書》。長期擔任永和社區大學生態課程講師,並為雜誌書《地味手帖》之專欄作者。小說作品〈搖樹〉曾獲時報文學獎。

姚若潔 生長於臺北,從小喜歡抓蟲釣魚與文學藝術。臺灣大學昆蟲學碩士,英國薩塞克斯大學認知科學的哲學研究所學程研讀,布萊頓大學視覺傳達博士候選人。現專事翻譯與寫作。翻譯作品以大眾科學類為主,近期譯作有《愛因斯坦終極語錄》、《解密黑洞與人類未來》、《科學詭案調查局》,中短篇譯作常見於《科學人》雜誌及《國家地理特刊》,2020年以《為什麼要睡覺?》獲吳大猷科普獎翻譯類佳作。著有長篇小說《發光白鳥的洞穴》。

Nakao Eki Pacidal 漢名那瓜,太巴塱部落阿美族人。臺大法學士,哈佛大學科學史碩士,荷蘭萊登大學歷史學博士研究。專職翻譯、寫作、原住民族運動。自2005 年起至今多部翻譯作品在臺灣出版,從大專教科書、學術專論,到科普、文學、臺灣史等,橫跨人文與自然科學領域。著有原住民小說《絕島之咒》。

汪彥君 景美人,1991年生。臺東大學華語文學系畢,專職侍茶數年。著有詩集《日子持續裸體》、《今天也沒有了》、《在飛的有蒼蠅跟神明》、《監視器的背後是彌勒佛》。

林彥翔 藝術創作者,現就讀於北藝大藝術跨領域研究所,創作類型主要擴及影像、行動及書寫,研究領域包含當代藝術、影像理論、田野民族誌。關注於人如何透過生態環境、地緣政治、宗教信仰等議題回應自身生命政治。近期相關實踐計畫,包含從泛靈信仰出發的土地公研究,在新北、桃園區域的《山若有神》系列作,以及自身家鄉大園所面臨徵收的《空城現場》。

古碧玲 字耕農,雜學雜讀,現為《上下游副刊》總編輯、「台灣全民食物銀行協會」理事長,投身於珍食、土地、永續循環等倡議。著有《不知道的都叫樹》、《請問里山怎麼走?:走讀從森林到海岸的四季生活》等書。

梁君慈 成功大學台灣文學所碩士、參三個囝仔綁作伙兮媽媽,認真經營公司兮查某囝、台語親子共學團兮成員,捌帶囝仔佇荒野親子團內底耍足濟年,提著碩士兮時捌an-ne下願,自此開始用台語寫文章、好好阿推sak台語,put-jî-ko做了無蓋好。

彭宇薰 音樂人,歡喜於以跨界的觀點看世界。著有專書若干:《約翰‧凱吉:一位酷兒的禪機藝語》、《藝術‧文化‧跨界觀點:史特拉汶斯基音樂啟示錄》、《逆境激流:林惺嶽傳》、《藝術跨界詮釋:德布西的象徵、印象與後印象》與《相互性的迴盪:表現主義繪畫、音樂與舞蹈》等,目前為靜宜大學資傳系教授兼圖書館館長、藝術中心主任。

目次

【封面專題:復返家園・龜鄉永安】
安護龜隊,在地居民的歸鄉創生路
文│政治大學「龜(歸)鄉永安一碇紅」團隊

找回被淹沒的記憶,烏來杜鵑種回來
文│汪文豪

碧水映照歲月茶金,活化廢校凝聚創生共識
文│政治大學「龜(歸)鄉永安一碇紅」團隊

【島嶼故事】
臺灣大學生命科學館世界爺樹木橫斷面圓盤來臺始末(上)
文│謝長富

內山地帶新竹淺山地區的殖民地景(二):加拉排山林記憶-前篇
文│高俊宏

【地方知識】
六龜耆老的山林知識與生活故事
文│林文智

【生態教室】
林鐵行腳系列˙站之旅(一)
文│陳玉峰

林間岔路
文│黃瀚嶢

城中野趣
文│姚若潔

【環境與生界議題:紀實與反思】
生存與保育:薩爾溫公園的戰爭與和平
文│Nakao Eki Pacidal

手腕上的期待―側記巴喜告部落走讀活動
文│汪彥君

起飛與降落:在家園成為空城之前,築一條長遠的回家路
文│林彥翔

【百工百業人物誌】
沒有理由的病痛 環境都知道――專訪錢建文醫師
採訪│廖心妤

從護樹開始重新認識一座城市――專訪張豐年醫師
採訪│廖心妤

【自然小徑:環境教育與生活美學】
一個藝術家與人為破壞的和解―試讀畫家洪天宇的各階段創作
文│古碧玲

我的田園我的夢―山內斗底的日子
文│梁君慈

聽察聲景:大自然的疊韻
文│彭宇薰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162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