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法蘭西特派週報【典藏劇本集】
滿額折

法蘭西特派週報【典藏劇本集】

定  價:NT$ 450 元
優惠價:90405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45元
庫存:2
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電影的藝術
始於劇本與影像之間的距離
讀大師的劇本原作
發掘從文字進化為電影的祕密

當代最具「導演印記」、舉世無雙的魏斯.安德森
超越《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
迄今內容最濃稠、結構最複雜的劇本
.《電影筆記》(Cahiers du Cinéma)2021年度十大佳片
.《紐約客》(The New Yorker)、《前進》(The Forward)2021年度最佳影片
.2021坎城影展競賽片,美國編劇工會(Writers Guild of America)暨各大影評人協會最佳原創劇本獎入圍
.英國電影協會(British Film Institute)、美國權威影評網站 IndieWire、Esquire、Vogue等雜誌2021「年度電影」榜單

靈感來自美國老牌文化雜誌《紐約客》,電影裡的《法蘭西特派週報》是一份於20世紀初外駐於法國虛構小鎮「安努伊」(法語「無聊」之意)的美國報刊。全片透過四篇刊登在雜誌上的專欄文章,講述報社員工與法國當地發生的趣聞軼事。比爾.墨瑞飾演《法蘭西特派週報》創辦人兼總編輯,某日因心臟病發、突然過世。根據他的遺囑,編輯部將當周預定發布的週報定為熄燈號,刊登一篇旅遊專欄、三篇獨立報導與訃聞……
本片以充滿安德森風格的影像模擬雜誌的型態,巧妙串聯了披著「報導」外衣的三個可愛又荒謬、令人拍案叫絕的精彩故事,也再度雲集跨世代金獎帝后跑龍套或尬演技,齊聚於魏斯.安德森旗下!

「魏斯安德森教徒」必收!

集編、導於一身+舉世聞名的細節控,
魏斯.安德森的劇本怎麼寫?

■他的劇本和電影的距離有多遠?
Story #1:〈具體藝術傑作〉
當囚犯畫家羅森塔爾(班尼西歐.戴托羅飾)和他的繆思女神、也就是獄卒西蒙(蕾雅.瑟杜飾)裸身躺在一堆床單和抹布之間,西蒙斷然拒絕他的求婚後,黑白影片中的羅森塔爾視角裡的天花板在劇本裡是怎樣的光景,竟讓他驀地開口要求席夢提供畫筆、畫布、顏料等工具,為了畫出他的「未來」(也就是席夢)?

■無數細節在電影裡被一個畫面帶過……
Story #2:〈政治宣言的修訂版〉
「不開玩笑」(Le Sans Blague)咖啡館裡不知天高地厚的大學生,魏斯.安德森不只為他們安排了誇張的髮型、滑稽的熱舞、假掰的手勢,還有彈珠台上裝飾著「現代物理學」字樣和原子╱分子符號、服務生手上端著疊了三層高的雙份濃縮咖啡、小黑板上本來寫著「今日特餐」被改成「法舌狗屎三明治」(French Tongue on Shit Sandwich),還有男孩子穿著羊毛長大衣、雙釦斜紋軟呢西裝、露腳踝的合身九分褲,女孩子穿著針織短洋裝、芭蕾平底便鞋和貼身連衣褲,以及每個大學生手上「都拿著一本艱澀難讀的平裝書」……

■連運鏡、場面調度(mise en scène)都不放過的劇本!
Story #3:〈警察局長的私人餐廳〉
劇本指示鏡頭由帶領記者羅巴克,切換到尾隨羅巴克,再以蒙太奇手法呈現警局內部配置。電影中,鏡頭由右向左推移從案件調度中心到健身房、靶場、變裝道具室,一路直到「一號雞舍」;到了故事後半,劇本介紹綁匪大本營的角色出場,鏡頭改為由左往右推移,一路直到歌舞女郎負責看守的衣櫃間……這兩段前、後對稱╱對立(警察vs.黑幫)的推軌鏡頭,在劇本中就寫定了嗎?

宛如雜誌翻頁動作的鏡頭、天外飛來一筆的手繪動畫……衛斯.安德森不只用電影工具創造了接近紙張的閱讀體驗,更雕琢出獨屬於魏斯.安德森的影像美學。

劇本,是理解大師思想與技藝的說明書

比電影更豐富、更幽默犀利
給你1000%的魏斯.安德森


1.收錄16張全彩劇照。
2.原版電影海版封面(Indiewire選出2020年最佳海報之一)


《爛番茄》(Rotten Tomatoes):「《法蘭西特派週報》是寫給紙媒精神的一封情書,也將是讓魏斯.安德森粉絲最享受、投入其一絲不苟美學的一部作品。」
《好萊塢報導》(The Hollywood Reporter):「雖然《法蘭西特快週報》看上去像一部沒有強大主題的小品文選集,但安德森對文字的真心摯愛,還有那些將生涯獻給寫作的古怪角色,都為這部片的每時每刻增添光彩。」
《衛報》(The Guardian):「這或許不是魏斯.安德森的登頂之作,但它每分每秒營造的歡樂與笑聲,是給我們所有觀眾的難得款待。」

作者簡介

魏斯.安德森Wes Anderson
美國導演,1969年生於德州休士頓。以獨立電影出道,因《天才一族》入圍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而一鳴驚人。他的作品以冷調幽默著稱,特殊的敘事與視覺風格讓世界各國明星演員願意不計代價參與其電影。2014年作品《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成為第64屆柏林影展開幕片,並贏得評審團大獎,也獲得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等九項提名,從此擄獲更多全世界觀眾成為其死忠粉絲。
《法蘭西特派週報》是魏斯.安德森的第十部長片,部分靈感來自真實故事與人物――編輯與作家的故事,包括《巴黎評論》(Paris Review)、《紐約書評》(New York Review of Books),尤其是美國歷史悠久的文化週刊《紐約客》( New Yorker)。有人說這份雜誌的譏諷色彩與智識上的嚴謹,「是他人生的明燈」。他的個人品味、價值觀和鑑賞力,都和這本文化聖經密切貼合。魏斯.安德森收藏的《紐約客》合訂本最早期數可以追溯到 1940 年代,外界也多將 《法蘭西特派週報》一片以魏斯.安德森「獻給紙媒的一封情書」視之。

葉中仁
自由譯者,曾任電視節目製作人、科技公司研究員,現居台北,譯有《視覺系天才魏斯.安德森【全彩精裝版】:憂鬱男孩與細節控的奇想美學》(合譯)。

關於《法蘭西特派週報》,我想知道的九(或十)件事

對談人:魏斯.安德森、華特.多諾修(Walter Donohue )


一、這部電影的構想,究竟是從何時何處萌芽?(我的意思是,怎麼會想到用文學期刊當電影的基礎?)
在德州,當我還是個少年。我在學校圖書館讀《紐約客》(New Yorker)雜誌,好奇他們到底都在說些什麼。
不過,這個構想束之高閣許多年,因為我沒真的想出來關於雜誌的電影該發生些什麼事。後來我開始想到,電影裡的雜誌也許可以像個容器,將其他主題的故事盛裝在一起。我猜想,或許雜誌就是這麼回事吧。

二、這場冒險(電影創作)是從何開始?
這部電影的故事是我和羅曼.柯波拉(Roman Coppola)、雨果.堅尼斯(Hugo Guinness)、傑森.薛茲曼(Jason Schwartzman)合作進行。雨果和我花比較多時間在畫家的故事上。羅曼、傑森和我在義大利一起寫了廚師的故事。我們都認識比爾.莫瑞,所以打從一開始就是以他來設想豪威瑟這個角色。我們(和歐文.威爾森)在羅德島一間美好的老飯店裡,構想出賽澤瑞克的故事,在一個冬日的海邊。

三、一開始構想時,你心目中有沒有這種多段式電影過去的例子?(拍一部實際上是由多部電影構成的電影,這還算是電影嗎?還是說,它最後比較像電視影集?)
最好的多段式電影(對我而言)是由同一位導演來負責。我喜歡六年代一些多段式電影中的某些個別短片――像是愛倫坡小說改編電影中的費里尼短片(《勾魂懾魄》〔Spirits of the Dead〕的〈托比.丹米特〉〔”Toby Dammit”〕),或是《六大導演看巴黎》(Paris vu par . . .)裡頭尚-丹尼爾.波萊(Jean-Daniel Pollet)的故事。不過,我真正的最愛是維托利歐.狄西嘉(Vittorio De Sica)的《拿坡里黃金》(The Gold of Naples)和麥克斯.歐夫斯(Max Ophüls)的《歡愉》(Le Plaisir)。
我不確定這樣做是否讓它們變得像電視影集,不過,如果你的影片夠好的話,也許不必然會有什麼差別?

四、我有個畫家朋友,我看過他把一個具象的物件逐步轉化為最終抽象作品。是否這是西蒙對於羅森塔爾的作品是如此重要的原因?
西蒙的角色在我們的故事裡算是關鍵人物。少了她,什麼事都不會發生。西蒙帶出了故事的智慧和方向。

五、能否描述你和桑德羅.柯普(Sandro Kopp)如何合作創造這些畫作?你如何找到適當的文字來闡述抽象的東西?
我想,我就是看著他怎麼做,然後試著幫助他繼續下去。一步一步來。有些時候,光是旁邊有人跟你說「試試看這個」,就已經管用了,因為它可能開展出任何新方向。我喜歡桑德羅為我們故事畫的作品。我認為他非常稱職。
他也扮演了演員東尼.雷佛羅利的右手。貨真價實的右手。因為所有年輕的摩西.羅森塔爾作畫的鏡頭,都是桑德羅的手代替東尼的手伸進了鏡頭的框裡。

六、如果這段故事是用彩色畫面呈現,畫作的衝擊力是否會有不同?
艾米爾.德.安東尼奧(Emile de Antonio)的《繪畫大師群像》(Painters Painting)――我很喜歡的片子――讓我想到拍攝時只讓畫作以彩色呈現,因為他是這樣做的。我想,以他而言,或許是為了多省一點電影膠卷,留給影片裡專訪的部分――但效果很美,而且它也是一部很有意思的電影。
此外:布萊恩.狄帕瑪(Brian De Palma)在六年代中期,為紐約現代美術館的歐普藝術展開幕所做的短紀錄片《感應之眼》(The Responsive Eye),我也很喜歡。

七、法國1968年的「五月革命」為何會被你選為第二個故事的時代背景?它算是你過去在法國種種生活點滴的產品嗎?是否有些個人的連結?
梅薇思.蓋倫特(Mavis Gallant)。她是靈感的來源。她在68年「五月學運」以外國人身分在蒙帕納斯(Montparnasse)的經驗,特別讓我有所感觸。我在巴黎的公寓離她住的地方相隔不到一個街區,我喜歡她對這周遭地區的描述。我喜歡她的筆調和整體的分析:清晰、敏銳、有時候甚至是直率的批判――但摻雜了深刻的情感和理解。她聆聽,並且有自己的觀點。她看待年輕人的方式不同於年輕人看待自己的方式,也不同於他們父母看待他們的方式。她覺得這些年輕人很有趣,也很煩人,會讓人想翻白眼。她是真心喜愛並欣賞他們。

八、綁匪晚餐的實際菜單是怎麼弄出來的?(我再也不吃小蘿蔔了。)
我想,也許是拿李伯齡(A. J. Liebling)的風格做文章――不過是為警察寫的。

九、你的菜單是如何設計,讓它跟涅斯卡菲的「頂級名廚」名聲相襯?
這部分其實是羅曼(柯波拉)負責的。他負責每個鏡頭、每一道菜,讓它活靈活現。我們的餐點算有點概念式的,廚藝部分則比較像一場煙火秀。

十、你最喜歡的新聞編輯室電影是哪一部?
《小報妙冤家》(His Girl Friday),它是我最喜歡的電影之一。
不過:我們也愛劉易斯.邁爾斯通(Lewis Milestone)的《犯罪的都市》(The Front Page)。你們也知道,它是更早之前的改編作品。

目次

目次
電影彩色劇照
關於《法蘭西特派週報》,我想知道的九(或十)件事
對談人:魏斯.安德森與華特.多諾修(Walter Donohue)

獻詞
主創團隊
演員與劇組

《法蘭西特派週報》電影劇本:
訃告
速記本
第一篇報導:〈具體藝術傑作〉
第二篇報導:〈政治宣言的修訂版〉
第三篇報導:〈警察局長的私人餐廳〉
後記

書摘/試閱

@插入:
週刊雜誌副刊,「訃聞版」上的一則訃告打樣(剛印好,上面有裁切和套印的十字標),線稿插圖是一罐翻倒的墨水瓶流出一灘墨水。

@標題:
紀念專刊
「總編輯,享壽七十五歲」
作者:編輯部同仁

@插入:
漫畫:畫中的男子高大、禿頭、略胖、戴著眼鏡,耳朵上夾著一支鉛筆。圖說:「小亞瑟.豪威瑟,報社發行人之子,本雜誌創辦人(生於1900年,卒於1975年)。」

@外景,街頭一角,白天
▲一棟磚石建築,看起來灰濛濛的(一如這座法國城市四處可見的建築物外觀),五層樓高,住家與辦公室雜處。建物微微往一邊歪斜,樓頂上有一排橫幅的鑄鐵招牌寫著「法蘭西特派週報(堪薩斯州自由城太陽晚報)」。建物的地面樓層是雜誌運送出入口,旁邊緊鄰一間狹小、繁忙的小酒館,條紋遮陽篷上方有一個霓虹招牌寫著「酒吧、香菸、報紙」。這裡的地鐵站名是:印刷工人區。
▲一個聲音開場(美國口音,帶學究氣的女性):

@@週報同仁(旁白)
一切是從一次度假開始的。

@卡接:
▲轉盤上的一個餐盤,在轉盤上不停被人轉動,並飛快放上下列物件:一個濃縮咖啡小杯子、一小壺咖啡、一小杯熱牛奶;半瓶冰白酒,瓶子上凝結著水氣;一杯一根指頭高的鮮紅色調酒;一杯用短腳杯盛裝的琥珀色開胃酒;一小杯淡墨色餐後酒(往裡頭打一個蛋、加兩匙辣味醬,再加入一顆從牡蠣殼上小心刮下的生蠔);小杯巧克力聖代、瓶裝可樂、一包香菸加一盒火柴;一小杯水,往裡頭丟入發泡錠,冒出氣泡。

@@週報同仁(旁白)
小亞瑟.豪威瑟,大學一年級新鮮人,亟欲逃離他在北美大平原上的光明未來,說服他的父親(《堪薩斯州自由城太陽晚報》老闆)資助他飛越大西洋,讓他這趟旅行成為他學習家族事業的機會,透過週日發行的《野餐》週刊為美國本地讀者提供一系列旅遊專欄。

▲餐盤被端起、送出,上頭的杯子微微顫動,但仍在一名穿著黑色背心、白色長圍裙的老練侍者以手掌與指尖托起的餐盤上,穩定、快速地遠離攝影鏡頭。

@外景,後院,白天
▲同一座建築的院子。一間塑合板搭蓋屋頂的小屋;一個煤箱;幾捆漿紙;一堆果皮、麵包屑、果殼;一群披斗篷、戴帽子、穿著短褲的小學生,吃著碎掉的泡芙,用綁氣球的細棍戳弄一個在睡覺的流浪漢。餐館的後門猛地被打開,孩子們四散跑開,侍者出現。在寬幅、垂直的景框中,他飛快地上樓(經過三道樓梯、兩條通道,爬上一個梯子)。同一時間,訃吿持續被唸出:

@@週報同仁(旁白)
接下來的十年間,他集結了當時最好的旅外記者,使《野餐》搖身一變為《法蘭西特派週報》:一本時事報導週刊,主題涵蓋全球政治、高尚與通俗藝術、時尚、美食╱美酒,以及發生在遙遠世界的角落、各色各樣的人情故事。他將全世界帶給堪薩斯。

@外景,職工專用樓梯,白天
▲最頂層的樓梯間過道,門板上一塊用釘子懸掛的紙板上寫著:「安靜!作家寫作中。」侍者拉動一條門鏈,用屁股把門推開,倒退著進了門,然後喝一口碳酸蘇打水,再抬腳一勾,把門關上。

@@週報同仁(旁白)
他旗下的作家群,作品盤據了美國所有優秀圖書館的架上。

@蒙太奇:
▲一間辦公室裡,書架上滿是藝術書籍和剪報,牆壁從上到下釘滿現代藝術的明信片。更衣屏風後頭,一個女人把睡衣掛到屏風上(沒露臉)。

@@週報同仁(旁白)
貝倫森。

▲另一間辦公室,井然有序堆著橡膠鞋套、健行手杖、帽子、雨衣、皮靴、照相機、雙筒望遠鏡、筆記本、地圖,以及一台倒著放的自行車,當中一只輪胎洩了氣。一名男子站在腳凳上,半個身子在畫面外,正在翻找置物櫃最上方的東西。

@@週報同仁(旁白)
賽澤瑞克。

▲一間極簡樸的白色辦公室,裡頭只有一張橡木書桌、一把橡木椅。一名女子背對鏡頭坐在桌前,抽著香菸。

@@週報同仁(旁白)
奎曼茲。

▲一間以鮮紅、淺紫、黃綠色調過度裝飾的辦公室,擺著阿多尼斯的大理石半身雕像。一張印花棉布沙發躺椅的床尾,一雙穿著帆布鞋的腳入鏡。

@@週報同仁(旁白)
羅巴克.萊特。

▲報社發稿間:一名魁梧男子(前美式足球四分衛)的襯衫袖子往上捲、帽子往後戴,在用右手修改手寫稿的同時,左手也以每分鐘四十字的速度在飛快打字。

@@週報同仁(旁白)
有記者以他每分鐘產出的高品質文句,被譽為當今世上最優秀作家。

▲報社檔案室,一個臉上長雀斑的瘦子閒閒沒事,一邊讀著同義詞詞典一邊吃餅乾,還笑出聲來。

@@週報同仁(旁白)
也有人三十年來沒寫完一篇文章,但不時開心地出沒在報社走廊上。

@@週報同仁(旁白)
一位世人不知道他失明的盲眼作家,透過他人的眼睛孜孜不倦地寫作。

▲黑板前,一名梳包包頭的校稿員正在解析一個句子的語法:「他們將不會注意到,在破舊地毯的某個角落底下有一張被人撕碎的帽子領取存根,而這頂帽子正孤零零躺在尼科森和他的同夥被逮捕的那個平凡小鎮的郊區公車總站衣帽間上層架子上。」

@@週報同仁(旁白)
一位專業無庸置疑的語法專家。

@插入:
▲一隻右手用細長的畫筆描出自己左手的輪廓線,然後飛快用它畫出一隻生動但風格獨特的火雞。

@@週報同仁(旁白)
赫米仕.瓊斯負責封面插畫。

@卡接:
▲一名身材矮小、鬈髮有如一顆菊苣的男子坐在製圖桌前,一臉滿意的樣子,深情地為他的畫添上羽毛。

@@週報同仁(旁白)
小亞瑟對他的作家們是出了名的寬宏大量,但對雜誌社的其他成員可沒那麼客氣。

▲腳步聲驟停,一根手指出現在鏡頭中:

@@豪威瑟(畫外音)
喔,不。這是什麼?我要的是火雞,有填餡,烤好的!跟所有配料一起上桌,還有那些清教徒移民先賢――

@卡接:
▲會計在用計算機整理報帳收據,一個沒對焦的人影在前景來回走動。

@@週報同仁(旁白)
他的財務管理系統錯綜複雜,卻能運作無誤。

@@豪威瑟
往後十五年,每星期付給她一百五十法郎,而且扣掉開銷後每個字給她五美分。

▲一扇嵌有毛玻璃的門,玻璃上寫著:總編輯辦公室。隔著窗,一個人影站著聽另一個坐著的人影說話。

@@週報同仁(旁白)
關於寫文章,他最常掛在嘴邊的建議很簡單(也許是穿鑿附會):

@@豪威瑟
試著讓它看起來像你是#刻意#這樣寫的。

@外景,獨棟豪宅,白天
▲一棟安妮女王風格的宅邸,座落在美國中西部某個古老城市最體面的一條大街上。宅邸前,一名穿著制服的司機站在一輛七年代中期風格的靈車旁等候。

@@週報同仁(旁白)
離開整整五十年後,他又回到了自由城,為了喪禮的緣故,此時雜誌在全球五十個國家的總發行量超過了五十萬份。

@卡接:
▲大廳裡一具敞開的棺柩,裡頭有:一個用繩子俐落綑綁的籃子,一台可攜式打字機,厚厚一疊白紙,還有一具屍體(年近八十,高大、禿頭、肥胖、戴眼鏡)。

@@週報同仁(旁白)
長方形藤編籃裡,放著許多的胸章、徽章、官方最高榮譽證明,被放在他的身旁陪葬,另外還有一部安德瑞提打字機(Andretti)和一令用三層纖維紙漿製成的高級埃及棉打字紙。

@外景,平原上的墓園,白天
▲冬日下午的偏僻墓園:蒼白的天空,蒼白的大地。一台二衝程挖土機催動油門,引擎發出爆響,忙著在凍結的大地上翻掘。

@@週報同仁(旁白)
他的葬禮符合總編輯規格:沒有人到場。

@卡接:
▲長長的走廊上,鏡頭跟著手捧點心盤的侍者。他一個房間一個房間尋找。每個位子上都沒人。

@@週報同仁(旁白)
他在遺囑中要求,從他死後的即刻起:

@插入:
▲一份標示為「遺囑」的法律文件,頁面空白處點綴著用藍筆寫的編輯評語、訂正、「保留」等修改意見,每一處都標有小亞瑟.豪威瑟的姓名縮寫A.H.Jr.(例如「用liquify 比用melt更好」)。這段畫面由豪威瑟自己口述:

@@豪威瑟(旁白)
銷毀印刷機,清空編輯部辦公室並出售;付給員工大筆獎金並解除聘雇合約;雜誌終止發行。

@卡接:
▲一整疊用麻繩捆綁的雜誌重重放在人行道上。一名報販拾起這疊雜誌,拿起這最後一期雜誌的其中一本,用夾子掛在報攤的遮棚上。封面插圖:傾倒墨水的圖案在這裡變成彩色印刷,底下的標題字:1925-1975。

@@週報同仁(旁白)
於是,發行人的訃聞也成了這本刊物的訃聞(當然,所有的訂閱戶,都會按照比例收到未出刊期數的退費)。

@室内,編輯室,白天
▲一面牆壁上貼著一張褪色的堪薩斯州地圖,另一面牆上是最新一期刊物的內容規畫,包括目次、用字卡標記的文章、作者名、文章頁數,以及完成進度等等。一張桌子前,校稿員皺著眉頭翻看手稿,(穿著長襪的)一條腿像鐘擺般擺動著。沙發上,編審和法律顧問兩人咕噥著,一邊搖頭一邊在校樣上做標注。角落裡,開心作家正在讀一本年鑑,一邊吃著蝴蝶脆餅。
▲豪威瑟坐在書桌後,雙手交叉陷入沉思,和我們前一次(在棺材裡)看到他的模樣非常相像,不過年輕了十歲,身材也比較輕盈,大約少了六、七公斤。
▲侍者在不打擾他們的狀況下機靈地送上飲料。

@@週報同仁(旁白)
他的墓誌銘會引用自他辦公室門上方的標語,一字不差。

▲優等成績畢業的女校友(穿著開襟羊毛衫,新英格蘭口音)讀著手上那本線圈筆記本上的紀錄,唸出這一期雜誌進度的總結報告:

@@女校友
貝倫森的文章〈具體藝術傑作〉。

@@校稿員
(語氣冷淡)
光是在第一句,就有三個虛懸分詞,兩個分離不定詞,還有九個拼錯字。

@@豪威瑟
(不以為然)
有一些是故意的。

▲一陣交頭接耳。女校友翻到了下一頁。

@@校友
奎曼茲的報導〈政治宣言的修訂版〉。

@@編審
(幽幽抱怨)
我們要求寫兩千五百字,她給了一萬四千字,還加了註腳、文末註釋、名詞對照表,還有兩篇後記。

@@豪威瑟
(不容置疑)
那是她最好的傑作之一。

▲另一陣交頭接耳。校友又翻到了下一頁。

@@女校友
賽澤瑞克?

@@法律顧問
(氣餒)
根本無法做事實查核。他把所有名字改掉了,而且寫的都是一些流浪漢、皮條客和毒蟲。

@@豪威瑟
(神情入迷)
他們都是「他的人」。

▲第三回交頭接耳。女校友再次翻頁,頓一下,用狐疑的口氣問:

@@女校友
羅巴克.萊特的情況如何?

@@開心作家
(鼓舞、安慰大家)
他的門鎖上了,但是我可以聽到敲打字機鍵盤的聲音。

@@豪威瑟
(堅定)
別催他。

▲房間裡鬧哄哄:喧嘩混亂中,各種不耐抱怨此起彼落。女校友對著可樂瓶啜了一口,切回正題:

@@校友
問題是:要把誰砍掉?內容爆掉了,就算出成兩期合刊本,也還是太多,而且不管我們用什麼方法都負擔不起。

▲屋裡嘆息抱怨聲不斷。豪威瑟端起巧克力聖代,分四口把它吃完,然後喝下餐後酒。兩聲敲門聲,門被推開一條縫,滿臉青春痘的送稿小弟從門縫探進頭來。

@@送稿小弟
豪威瑟先生。領班要傳話給您:
(拿著一個紙條)
一個小時內要送印。

@@豪威瑟
(立刻接話)
你被開除了。

@@送稿小弟
(嚇呆)
真的嗎?

▲送稿小弟漲紅的臉頰上淌下淚水。豪威瑟的臉一繃,低聲吼他:

@@豪威瑟
在我的辦公室裡不准哭。

▲豪威瑟伸出食指,斜指著上方:

@插入:
▲門板上方刻著一句標語,簡單幾個字:不許哭(No Crying.)
▲送稿小弟看看標語,強忍住眼淚,點點頭,離開。豪威瑟翻了翻桌上的稿件,手指頭敲著桌面,長達十秒鐘。
@@豪威瑟
把出版諮詢欄縮小,拿掉一些廣告,告訴領班再叫一些紙來印刷。我誰都不砍。

▲房內再次沸沸揚揚起來。豪威瑟走到牆邊,端詳這一期的內容規畫。他調整一下字卡(代表文章)的順序,然後又換回原本的順序,難以抉擇的樣子。鏡頭慢慢拉近到目次欄的那些作家名字上。

@@週報同仁(旁白)
優秀的作家,他疼惜他們,百般呵護,卯起來保護他們。

▲豪威瑟看著在身邊閒晃的侍者。

@@豪威瑟
你覺得怎麼樣?

▲侍者聳聳肩。對他而言,答案很明顯:

@@侍者
我嗎?我會把賽澤瑞克先生的擺最前面。

▲豪威瑟思索他的建議,訃吿也下了最後結語:

@@週報同仁(旁白)
他們都是「他的人」。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405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