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第一個癌細胞(簡體書)
滿額折

第一個癌細胞(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68 元
定價
:NT$ 408 元
優惠價
87355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既有《眾病之王:癌症傳》的精彩學術知識,又有《當呼吸化為空氣》的深刻個人體驗。在《個癌細胞》中,拉扎博士從醫學、科學、文化和個人等多個角度,檢視了癌症研究發展的當下狀態,描述了她的患者朋友們面對和抗爭癌症時的種種經歷,以及當她同為腫瘤科專家的丈夫死於白血病時,她如何承受這些毀滅性的影響。

她認為:“人類治療晚期癌症的方法,就像是在使用棍棒毆打動物,希望用這種方式來殺死動物身上的寄生蟲。”而事實是對於晚期癌症,治療的意義並不大。她認為:“要對付癌症,就要從個癌細胞入手!預防癌細胞的惡化,把注意力放到癌症的初期診斷和治療上。”拉扎博士希望通過這本書提醒我們所有人,面對癌症,一定要做好早期篩查,通過早期檢測和預防來實現真正的治癒癌症。

《個癌細胞》絕不是一本普通的醫學書籍,它將在未來幾十年內改變人們對癌症的討論。

作者簡介

阿茲拉·拉扎(Azra Raza)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中心主任,世界著名腫瘤學家。拉扎博士曾在多家媒體上廣泛發表基礎和臨床癌症研究論文,她還是廣受好評的網站3夸克日報(3QuarksDaily.com)的聯合編輯。

從1984年開始,她為她的患者收集血液和骨髓樣本,現在她的數據庫是美國ZUIDA、久的,擁有60,000多個樣本,被認為是獨一無二的國寶。她也是科學界倍受歡迎的演說家,獲得過許多獎項,包括2012年癌症研究希望獎[與諾貝爾獎得主伊麗莎白·H.布萊克本(Elizabeth H. Blackburn)博士共享]。她被《巴基斯坦新聞周刊》評

名人/編輯推薦

★ 癌症早已不再是他人的疾病,我們大多數人離癌症僅一步之遙。2020年的《全球癌症統計報告》中指出,2020年中國新發癌症病例約457萬例,其中男性248萬例,女性209萬例,2020年中國癌症死亡病例約300萬例,其中男性182萬例,女性118萬例。

★ 既有《眾病之王:癌症傳》的精彩學術知識,又有《當呼吸化為空氣》的深刻個人體驗,一位世界著名的腫瘤學家檢視癌症研究發展的當下狀態,向人們展示癌症對個人(包括她自己)的毀滅性影響,提出“要對付癌症,就要從個癌細胞入手!”通過早期檢測和預防來實現真正的治癒癌症。

★ 《眾病之王》作者悉達多·穆克吉重磅推薦:“一本構思優雅、文筆有力、影響深遠的書,它將在未來幾十年內改變人們對癌症的討論。” 

★ 華大集團CEO尹燁、癌症生物學博士李治中(菠蘿)、中國科普研究所辦公室副主任鐘琦等,誠摯推薦!!!

★ 史密森學會年度十大好書之一;亞馬遜年度ZUIJIA科普書;《紐約時報》《出版人周刊》《柯克斯書評》、《自然》雜志、BookRiot、Literary Hub等上百家媒體,聯袂推薦!!!

★ 面對癌症,接受癌症,與癌症抗爭!我們從不屈服,也不能屈服!!“我每天起床都會歡呼,耶!我還活著!我要做想做的事,去想去的地方。” 熱愛命運,不外如是。

引 言 從終至始

我在30 歲時絕不可能寫出這本書,如今本書的問世,並不是因為我這些年完成的科研課題或學術論文,而是這幾十年來的經歷與體驗。我照顧了數千名癌症患者,陪伴他們中的許多人走向死亡。我治療的疾病多是絕症,說一些安慰的話語似乎有些做作,只談個人學術成就又顯得過分冷漠。周圍環境事物或許並無太大改變,而我的感受卻與以前大不相同。我學會了重新審視那些曾經以為理所當然之事,學會了在奇怪的地方尋求安慰。我對於一些曾自認為已經了解的事物,又有了新的認知,比如,生病與疾患的差異、治療和治癒的不同、“感覺不痛”和“感覺不錯”的差別;還認識到,許下從未實現的諾言是何等悲痛。在診所裡,在學術會議上,我都感覺自己像個騙子,一個裝腔作勢的知識騙子。他人疾病的複雜性讓我自己的生活顯得如此簡單,在走向死亡的旅途中,我開始記錄生存的悲劇。在這不停歇的記錄過程中,有時我甚至為之振奮,也從中獲得慰藉。

我治療和研究一種骨髓白血病前期症狀,醫學上稱之為“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1/3 的MDS 患者會發展成“急性髓細胞性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 AML)。與大多數常見的癌症類型一樣,AML 的治療方案50 年來都沒有太大變化。

其中只有些許細微的變化,手術、化療、放療方案——切割-毒害-灼燒的癌症治療程序依然沒有改變。這很尷尬,即使傲慢地否認這種尷尬也同樣令人難堪。科技進步與動物模型上的治癌成功被大肆宣傳,仿佛這跟治療人類癌症有關係似的。以星期為周期測量癌症患者存活率的提高,不過是靠所謂的“改變遊戲規則”來自欺欺人。盲目的樂觀聲明對病人極不公平,事實上,根本沒人贏得了這場抗癌的戰爭,大多只不過是炒作而已。半個世紀以來,同樣的夸夸其談來自同樣自以為是的聲音。

一個世紀前,癌症治療還處於原始階段。或許50年後,歷史學家也會如此評價我們。我們夸耀著偉大而神奇的技術進步,隨意開關基因,有效編輯基因圖譜—然而,癌症治療在很大程度上卻仍然停留在舊石器時代。問題不在於癌症研究沒有進展,而在於為何癌症的治療方式進步甚微。過去50年,人們在這一領域發表的論文數以百萬計,宣稱在對癌症的生物學理解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如果已取得巨大成功,那麼為什麼我們卻又無法運用這些研究結果?40年來,我一直聽到同樣樂觀的預言,說能治癒癌症的神奇療法即將出現,因為我們對致癌基因、腫瘤抑制基因、人類基因組和轉錄組、免疫系統或阻斷腫瘤的血液供應有了更好的理解。可大多數美好預期都在臨床階段功虧一簣,癌生物學知識與應用這些知識造福患者的能力之間存在的嚴重脫節令人吃驚。

我們談論癌症的方式同樣很原始。過去幾十年裡,我參加了數以千計的學術講座,在“油管”(YouTube)上聽了無數癌症研究者的公開演講,演說內容千篇一律:開頭都是說他們年輕時如何產生了研究癌症的熱情,接著是怎樣努力地工作,偶爾經受挫折,百折不撓之後終於取得個人成就,站上領獎臺。演講的後,每位腫瘤學家無一例外地都會講述至少一名患者康復的故事,他們積極樂觀地總結所取得的確切進展,聲稱盡管進展甚微,但仍在不斷進步,並以即將取得更大成功的許諾結束發言。“保持樂觀”是關鍵,仿佛說出癌症患者真正遭受的劇痛折磨是一種罪過。為什麼我們如此害怕講述大多數死亡患者的故事?為什麼要一直宣傳那些積極逸事?為什麼要把公眾當作小孩子般嬌慣?仿佛他們都脆弱敏感、緊張焦慮、容易受傷,認定他們需要保護,需要遠離那些沉重的細節。事實上,對於每個參與其中的人而言,這不僅不公平,還會導致他們目光短淺,從長遠來看,其效果只會適得其反。

我們的社會文化癡迷於勝利,將癌症患者的死亡視作失敗,而且好避而不談。但死亡並非失敗,否認死亡才是一敗塗地。西方思想——至少在古典文學的描繪中——並不總是否認死亡。比如,希臘悲劇中對苦難的描述是為喚起觀眾矛盾的精神宣泄。看到自己可怕的噩夢在舞臺上公開上演,將自身代入劇中角色,辯論行為的後果,都能驅散觀眾對痛苦和死亡的恐懼。不同於希臘悲劇以高度夸張的形式呈現現實生活圖景,強調內心焦慮和不安全感的深層根源,癌症故事中的痛苦和艱難抉擇,無須夸張地描繪。有些人確實能設身處地、感同身受地體會這些致命的艱險,對於他們而言,閱讀希臘悲劇和癌症故事同樣都能深受啟迪。

這些故事會引起我們深深的驚嘆,理清籠罩在複雜生活中的蜘蛛網,解鎖意想不到的美麗插曲,見證那些不可能情況下的小小的英雄主義,激發人們對一切美好事物更深刻的欣賞。“沒有對生活的絕望,就沒有對生活的熱愛。”阿爾貝·加繆曾如此寫道。清晰的認知來自換位思考。通過學習他人的經驗,我們能更好地詮釋自己的生活,選擇另一種死亡方式,提前記錄下自己的願望。詹姆斯·鮑德溫(James Baldwin)在《來自我腦海中某個區域的信》(Letter from a Region in My Mind )中,以驚人的口才闡述了我們的共同命運:

生命的悲劇如此簡單,地球運轉,日升日落,直到有一天,對於某個人而言,太陽後一次落下,不再升起。也許人類麻煩的根源,就在於我們會犧牲生活的一切美好,將自己禁錮於圖騰、禁忌、十字架、血祭、尖塔、清真寺、種族和軍隊、旗幟與國家,只為了否認死亡的事實,我們擁有的事實。在我看來,人類應該慶祝死亡的事實,應該下定決心,向死而生,滿懷激情地面對生活的難題,贏得個人注定的結局。一個人要對生命負責:它是那可怕黑暗中的一座小小燈塔,我們從黑暗中來,終歸去。為了後來者,我們必須勇敢而高貴地走過這條路。

事實上,我們中極少有人了解如何為死亡做準備,也不知道當它襲來時應怎樣面對。

……

把癌症當作一種疾病,無異於將整個非洲看作一個國家。即使在同一名患者身上,在不同部位或不同時間點,它都不是同一種疾病。癌症邪惡而囂張,隨著每一次的連續分裂,它都在不斷成長,變得更快、更強、更狡猾,也更危險。它簡直是分子層智能的完美模板,能感知周圍環境,並采取行動使自己的存活率化。它的行動看似有目的性,其基礎在於反饋環路,不斷運用過去的經驗提高效率。隨著時間的推移,它的分裂能力不斷增強,不斷入侵新空間,通過突變來關閉和開啟相關的基因表達,提高對環境的適應性,優化“種子與土壤”的合作關係。我們眼睜睜地看著它發生變異,當一個區域的腫瘤在治療中消退,另一個區域又出現新的病變,這種病變還帶著精心挑選的新基因型,對所給治療具有耐受性。仿佛迷你版的弗蘭肯斯坦,它們如幽靈般從機體中出現,決心要摧毀它們的創造者。

這種疾病驚人地複雜,而更驚人的是還原論者的自負,他們竟認為用一種藥物針對一種基因異常便可治癒它。由於一些早期的研究成果,這一 “神藥”概念深入人心。例如,在慢性髓細胞性白血病中,使用靶向藥物甲磺酸伊馬替尼,針對惡性細胞中染色體易位造成的異常雜合蛋白效果顯著。另一種非常致命的疾病——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也是由單一的染色體異常引起的,可用維生素 A 治療。這兩則成功故事似乎證實了一個範式:癌症由基因突變引起,可以用藥物治癒。

不幸的是,大多數癌症都更為複雜,由更多的生物畸變驅動著惡性表型,癌細胞的信息通路比倫敦地鐵還要錯綜曲折、頑固棘手。癌細胞不斷地變形,幾個小時就能更迭數代,它們以更換基因和整個染色體來取得新突變;它們使細胞器、蛋白質畸變,中和死亡信號;它們被無情的惡意驅使著,不斷瘋狂地進攻,在毫無防備的器官上炸裂開來,種下強力的惡性種子,然後繼續冷酷地行進。癌症以專橫的獨裁統治著宿主。

面對如此複雜沉重的疾病,試圖在組織培養細胞系或動物模型中復制其複雜性,並以此來開發治療策略,完全是一場災難。通過此類臨床前藥物檢測平臺,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的藥物失敗率高達 95%。剩下的 5% 後也失敗了,它們多只能延長患者幾個月的存活時間。過去 15 年,獲批藥物中有 70% 對患者的生存毫無幫助,且高達 70% 的藥物實際上都對患者有害。

這些錯誤觀念還將造成更大的傷害。根據現有數據,2018 年全球新確診癌症病例約 1 800 萬例,其中約半數死於癌症。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報告稱,隨著全球人口的增長和老齡化,到2030 年,全球癌症新增病例將增加到 2 170 萬例,癌症死亡人數將達到 1 300 萬。一項引用率很高的統計數據表明,1980—2014 年,美國癌症死亡率下降了 20%,1980 年 10 萬人中有 240 人死於癌症,2014 年 10 萬人中癌症死亡人數降至 192 人。然而,這一死亡率的下降並非得益於治療的改進,而主要是因為早期診斷和吸煙人數減少。在全美及劃定考察區域中,特定惡性腫瘤造成的癌症死亡人數都出現了令人不安的增長。1980—2014年,美國肝癌死亡人數增加了 88%。在社會經濟底層群體居住的或肥胖率較高的貧困地區,致命的女性乳腺癌、男性前列腺癌,以及胰腺癌、結腸癌和直腸癌的發病率增長迅速。盡管全美範圍內淋巴瘤的死亡率穩定在8?,但是在俄亥俄州、西弗吉尼亞州和肯塔基州等個別區域,其死亡率增長了 74%。

目次

序 癌症之傷 // I

引言

從終至始 // 001

奧馬爾——生命之高貴 // 017

第二章

沙堆與癌症 // 047

第三章

N.女士——上膛之槍 // 074

第四章

姬蒂·C.——什麼傷口需要永遠慢慢愈合? // 105

第五章

JC——接觸自然,世界親如一家 // 137

第六章

安德魯——誠實是一種選擇嗎? // 157

第七章

哈維——死亡凝視他,他亦凝視死亡 // 193

後記 告別之後,悲傷難言 // 228

結語 黎明已至 // 248

致謝 // 260

參考文獻 // 268

縮略詞對照表 // 296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5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