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台灣小妹,美國大姊
滿額折
台灣小妹,美國大姊
台灣小妹,美國大姊
台灣小妹,美國大姊

台灣小妹,美國大姊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80 元
優惠價
75285
促銷優惠
特殊書展B1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1元
庫存:8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百科全書超級銷售員,體會出人情百科
房產投資女大亨,抒寫家的多重意義
從台灣小妹到美國大姊
一段充滿故事的人生

「從父母親一九四九大江大海的故事,小兵王永貴對他們一家子的赤膽忠心,到一個傻裡傻氣的台灣小妹,如何用一顆良善的心,吸引各族群的貴人與她共事,最後成為手擁加州物業的美國大姊。千里山川煥綺,無一不是可記取的人間風景。」
──蔡淇華(作家)

「她的文章在氣魄上,跨越時空,縱橫情事,在風格中,厚道暢快又有器宇,這是她人生閲歴的造就,也是她身家質氣的天成。」
──石德華(作家)

大學剛畢業的女生,身上帶著借來的兩千五百美元,飛離松山機場。
美國,成為她的第二個家,然而這個家並不總是溫暖。
她在中餐廳打工,到職訓中心受訓,在艱困的職場遭受種族歧視的對待。但她的精明、幹勁,還有說不出的直覺,讓她創造出別開生面的華裔奮鬥故事。
她當了百科全書銷售員,第一年就成為全年銷售兩百套以上的「大英百科全書之后」。
她經營洗衣店,後來做起了房地產放貸的生意,又身兼包租婆和保險調查員。
現在她是一間房地產投資公司的老闆,在美國擁有三十六棟建築,一百個單位的房產。喔對了,還有兩個常春藤名校畢業的寶貝女兒。
//
在這金錢的世界裡,藏著一顆台灣小妹的初心。
小時候家境貧困。父親在戰亂中撤退來台,只能靠著一爿小麵攤維持家計。
那年代雖然拮据,卻不乏深重的人情。抗戰老兵、落難文人等時代雕刻出的人物,在她心中植下一生的感念。
因為如此,今日的美國大姊,彷彿與當年那個台灣小妹身影重疊,作為一位非典型的商界女強人,為她的員工、房客或合作夥伴帶來一股溫情,在商不一定言商,不免還偶發特殊意外事件。
//
在大學時就發表小說,現在是隱身在房地產界的老文青,邱瀟君在疫情中重拾起創作,將她充滿變化的人生濃縮在一篇篇文思慧黠且情韻綿長的散文中。
她訴說了移民生活的甘苦,商場上的情義,當老闆的一些奇思異想,美國的社會與教育實況,三代之間的親情,以及對親人故舊深刻的懷念。她的筆觸既流露生命歷練的真情,還有調侃自嘲的風趣。誰料得到房產老闆寫的文章如此有滋有味?

蔡淇華 作家
吳鈞堯 作家
蔚藍 蔚藍人文堂創辦人
────專文力捧

王小棣 導演
石德華 作家
李碧華 資深主編
林佳樺 作家
許榮哲 華語首席故事教練
盧美杏 中國時報副刊主編
嚴忠政 詩人
────眼亮推薦

文壇盛讚

走遍千山萬水,也依然愛戀家門前的山丘小河,這就是瀟君的人和文。
她的文章在氣魄上,跨越時空,縱橫情事,在風格中,厚道暢快又有器宇,這是她人生閲歴的造就,也是她身家質氣的天成。
她的文字,從個人的小歷史,疊映拉帶出五○年代戰後成長一代最真切的際遇,便宛若是一個大時代的小切面。
──石德華(作家)

越來越怕詞藻的堆砌,瀟君沒有,她寫的故事真實明朗,讓人記得很清楚,總一口氣讀到最後,再回頭看一遍……
──李碧華(資深主編)


本以為瀟君只是個退休閒來拾筆消磨時間的「大姊」,等到一篇篇好文在各報刊登,才知道她早已蹲好馬步,練好基本功,蓄勢待發。她的文字多情且充滿正義感,家人朋友社會議題無不關心,而她精彩的赴美奮鬥故事,尤耐人尋味;讀她的書,感受她的點滴善念,她唱出屬於自己的生命之歌,值得好好傾聽。
──盧美杏(中國時報副刊主編)

書中的離亂、親情,異鄉與它途,道義以及對世界的寬容,其實就是你的「前傳」――在過去的歷史,也在你的現在。這樣一個時代的人,雖然不是你,卻爲太平盛世留下條件。透過邱瀟君的書寫,我們有機會讀到昨日之死與美德,就有機會遇見更好的明天――如果我們思考過去,思考書中的那些人、那些事。
──嚴忠政(詩人)

作者簡介

邱瀟君
山東省壽光縣人,1955年出生於台北。
1978年政大新聞系畢業。在校時曾發表《追夢學語》、《故事》、《邂逅》三本小說。
來美後歷經各種工作,目前從事房地產投資事業。
近年積極寫作,作品刊登於中國時報、聯合報、人間福報、創世紀詩刊、美國世界日報各副刊。
2022年獲金門浯島文學獎新詩組首獎,2023年獲時報文學獎報導文學獎。

推薦序

桃花潭水深千尺

蔡淇華/作家

「就算不為自己,也要為王永貴,在這世間留一本書。」
書稿交給時報後,瀟君仍不斷天人交戰。懷疑在出版爆炸的年代,世界是否還需要她這本書。只好扮演教練的角色,鼓勵自己的明星球員:「上場吧,你是不可取代的。」
𤄙君能寫!
在出國前,已有懿采之華,出版小說三本。只是在異國土壤裡,血汗澆灌的故事,無暇長成後,收割文本。但吐納英華的文字大夢,已在事業穩定後,隱然胎動。
二○二二年六月六日,透過網路和𤄙君第一次隔海論文,被她靈動跌宕的生命故事深深吸引。從父母親一九四九大江大海的故事,小兵王永貴對他們一家子的赤膽忠心,到一個傻裡傻氣的台灣小妹,如何用一顆良善的心,吸引各族群的貴人與她共事,最後成為手擁加州物業的美國大姊。千里山川煥綺,無一不是可記取的人間風景。
在一年多的線上互動中,看著瀟君的巧思奇遇,長成一篇篇振采垂麗的文章,於海內外大報刊登五十餘次,知悉當年好筆又回來了。
日前瀟君告知拿到時報文學獎的好消息,一點都不意外,因為半世紀風雨,已積桃花潭水深千尺,每每行文,已旁通無滯,日用不匱。
《台灣小妹,美國大姊》是情志豐腴的散文集,是台灣小女孩在美國拚鬥有成的精采故事集,是作家邱瀟君情性得其環中,輻輳相成的文字再出發。敬邀世界華人讀者展讀,意實卓爾,情動言形,必有可觀。

目次

推薦序 桃花潭水深千尺──蔡淇華
推薦序 為彼此下一場及時雨──吳鈞堯
推薦序 寫作魂的綻放──蔚藍
自序

輯一 遠逝
王永貴
永遠的石樁
最珍貴的遺產
兩個饅頭
太陽雨

輯二 市街
那一場錢雨
洗衣店裡歲月長
My ice cream
敲敲門,你在不在?
一碗麵的情誼
大英百科全書之后

輯三 房「產」記
第一位員工
包租婆養成記
情緒勒索出的豪宅
房「產」記
意外的意外

輯四 商不言商
大衛破產了?
如果──凱文和瑪拉
夢中的疫苗
上帝的門和窗
貴人
投資人會議

輯五 老闆日
我錯了白板
我們的房子,你的家
殺豬記
老闆日
二百五抗通膨
不小的小米雪
你們在哪裡?
焚鈔記

輯六 身影
悲欣交集的暑假
黎明已過
圓和圓
咪咪姊的飯友團
絲巾秀

輯七 人自醉
我真的沒有醉
家鄉的外國人
音痴歲月長
哼著歌的下午
戶外樂團

輯八 三代
如果時間可以重來
照亮計畫
媽媽的故事
午夜四點的約會
謝謝
紅豆

本書選文原載報刊

書摘/試閱

王永貴

「小阿姨,你還記得家裡曾經有一個叫老公公的人嗎?」四十歲的外甥,突然問我:「我那時候大概四歲,記得外公在打罵一個蹲坐在地上的人,外公似乎還踢了他一腳。那是誰呀?」
外甥的話,像突來的時間激流,將我沖到記憶的上游,裡頭有一尾破碎的魚形,他叫王永貴。名姓藏著「王者之家,永生富貴」的符碼。但歷史的洪流,總把命運沖到祝福的相對面。
王永貴,是伯父的傳令兵。
爸爸出身鄉紳之家,十九歲就當上了家鄉的小學校長,出入有兩個護衞保護。時局開始不穩時,他想要投筆從戎,去找軍中的哥哥(我的伯父)。伯父拿出軍校畢業時校長頒發的短劍,指著上面的鐫刻:「不成功,便成仁」,對父親說:「邱家只剩我們兩個兄弟,有一個人為國家犧牲就好,你不要入伍了。」
盟約相訂,五弟保家,三哥衛國。但時代大浪潮打來,家、國,都沒能保住。
一九四九年國軍撤退台灣,伯父身任基隆要塞副司令,軍務倥傯,無暇照顧這文弱弟弟的一家。便把傳令兵王永貴撥給我們家。
這一聲將軍令,為王永貴的人生定格。
他從伏屍遍野的徐蚌會戰撿回一命,但這往後餘生,卻必須在倉皇滿屋的我家,洗衣做飯,把屎把尿,卑躬屈膝服侍一家三代。
落難校長,百無一用,只好開一爿小麵店。店面除了煮麵的爐頭、四張桌子及一張紗窗門,別無長物。紗窗門隔開住屋和外面小小的店面。
住屋裡面只有一張大床、一張桌子、一個鋁盆和一個痰盂。晚上我們一家六口睡的床,白天是我們四兄妹伏案做功課的桌子。鋁盆,是我們的洗澡缸,外面爐頭燒了熱水,提進來,倒在盆中,門窗關了,房間就成了浴室。痰盂,就是我們的馬桶了。
即使是這樣擁擠貧困的生活,家教嚴謹的媽媽,從不許我們出去和外面的「野孩子」玩,房門從外面鎖著。我們被關在小小的房裡,附近的孩子常常隔著窗子對我們嬉笑挑釁,王永貴就去把他們趕走。
晚上麵店打烊,清理完畢,店裡四張桌子拼起來,王永貴把被子鋪上,那就是他的睡床。想起來,我並不知道他在哪裡處理身邊的生活雜事。關上紗窗門,我們在裡面,他在外面。
紗窗破了一個洞,破舊的紗窗守著破舊的家,破舊的人。
一日下午,紗窗裡有哭聲和求饒聲。在旁掃地的王永貴猛然把手中的活兒一丟,反身推進紗門。
「心情不好就打孩子,你有沒有良心?孩子不痛嗎?」是王永貴又急又快的聲音。
爸爸的鄉音更急更快:「我打孩子關你什麼事,你再囉唆,我連你一起打!」
王永貴憤憤不平:「我去基隆報告副司令去。」
爸爸跟著吼:「你有本事,什麼都不許帶,你給我走路去。」那沒落貴族的聲音,有一絲絲驚恐和落寞。
生活如此龐大逼仄,妻病家貧子幼,更哪堪當年回首。除了打孩子和怪傭人,還有什麼其他出路呢?
媽媽的身體越來越糟,麵店撐不住。我六年級的時候,爸媽只好把麵店賣了,賣店的錢,在附近買了一個小房子,一個有小浴室、小廚房的違章建築,
不解事的我們,過了一段開心的日子。
爸媽不在家的晚上,我們幾個大小不一的孩子,就擠在王永貴房間。那個房間只放得下一張床、一個木桌。我們就搶著擠在床上,攤開他的薄被蓋在腿上。書桌上是王永貴不知哪裡弄來的小小的收音機,收音機裡中央廣播電台的廣播劇,是我們四兄妹對童年唯一共同的記憶。直到今天,我們還可以拼湊出當時廣播劇的內容;當年彼此相依的感覺,總在皮膚深層脈動,牽連著今天分散各地的兄弟姐妹。只是我們都不記得,我們四個人擠在床上,替我們開收音機的王永貴,當時是坐在哪裡?
王永貴坐在哪裡?
當時,一切似乎都安定了。但那鏤刻肌底的愚忠,仍不安靜……。
賣了麵店,買了安身的房子。在基隆,正直的伯父有志難伸,退役了。又為了替下屬做保,債務纏身,自身難保。
沒了麵店,王永貴出去找工作了。
在外工作的王永貴,仍牢牢地將自己微薄打零工的薪資,每個月交給這個羸弱的家。他心中有底,風雨飄搖的長官,失去舞台的校長、憂鬱的老闆娘,和嗷嗷待哺的童口,需要真正的梁柱去撐持。
挨打的哥哥,終於練硬了拳頭,混了幫派。失勢的老獅只能在老穴嘶吼,時不時拴緊全家人的神經。通常這樣的風暴,就在哥哥奪門而出,媽媽嚎啕大哭中,慢慢風平浪靜。但浪下,仍湧動我的暗潮。
身在父母雙全,有兄姊和弟弟的家裡,總覺自己是全家福照片中一個可有可無的身影。懂得彎曲著、蹲著、笑著配合別人。穿的衣服是姊姊穿舊的,沒有喜歡不喜歡,只是笑咪咪地接受。房間是和姊姊共用的,從來不會和大我七歲的姊姊起什麼衝突,委曲求全是從小要練的。
初二那年,愛美的荳蔻年華,突然很想要一條屬於自己的項鍊。有點不可思議。我要的,大概只是一個、我也可以擁有一樣自己東西的感覺。但媽媽多病,總坐著三輪車進出醫院;爸爸愁苦失據,總對著我嗟嘆。
王永貴當時在新莊輔仁大學餐飲部做工,每個週末「回家」來,他就是我能擁有一條項鍊的唯一希望了。
選了一個他回來的週末,告訴他我的想望。當時的我,是用一個小女孩的撒嬌口氣嗎?還是淚汪汪的可憐狀?十三歲的我,把這個從小看著我長大的恩人,看成傭人,有著予取予求、在家人前都不敢表現出來的放縱。
隔週週末,王永貴回來,神祕地對我笑著,我的心砰砰砰砰跳,知道自己的期望要成真了。王永貴從身後掏出一個袋子,粉紅色的袋子,鑲著紅邊,有銀亮的釦子,是我從來沒有見過的奢華。我拿在手中,有一瞬間不敢呼吸,覺得我握住了一朶粉紅色的雲,裡面有神祕的寶藏,我念想的寶貝。
「開開看啊,你要的項鍊」,王永貴催促著,嘴角都快扯到臉後了,他也開心啊。
鬆開鈕釦,拿出裡面的寶貝,我跳在胸口的心,突然壓到胃底。眼前是條一截一截編成的小魚項鍊,金光閃閃,庸俗不堪。
一個五十幾歲,從未讀書識字的中年男人,他哪裡懂少女情懷,怎麼可能挑到我想要的鍊子?我強顏歡笑,對這個想要讓我開懷一笑的人說聲謝謝。不記得那時的我,有沒有懂事到,明白眼前人已盡力了。
沒多久,一次和朋友鬧翻,心情惡劣,硬生生把那條小魚一截一截扳斷,覺得扳出了心中的憤怒,覺得扳出了自己的不得意和委屈。小魚一截一截地碎在眼前,被我一把丟到垃圾桶去了。丟得那麼義無反顧,好像生活中的不如意,父母忽視,兄姊欺負,同學霸凌,都是被這條項鍊害的。
要到很久以後,才懂得,五十多歲的王永貴,把我們家當作了他的家。不僅每個週末拿的薪水,全數交給爸爸媽媽「養家」,為了滿足我這個小女孩的願望,他還扣下自己零用錢,磕磕絆絆走在新莊的夜市,找到他心中最喜歡的、閃閃發光這一條鍊子,用對他而言很高的價錢,買了下來。滿懷雀躍地轉三趟公車回家,送給了我。
記憶,就像折疊的舊衣服,越疊越小,變成小小的一塊,已經沒有原來的樣子,卻仍然是原來的質料。這團團皺皺的,被擠壓得越來越深,很怕攤開來看,會害怕,自己也是壓痕的來處。
姊姊婚後,創業的姊夫,把我們家拉拔了起來,不用再靠王永貴那份微薄收入養家。他辭職,搬回家裡,回來養老。但真的是養老嗎?王永貴仍看顧著姊姊三歲的男孩和兩歲的女兒。孩子們喊他:「老公公」,我們也開始跟著孩子稱呼他老公公。
記憶中某一天,王永貴在簷下石槽中洗菜,兩歲的小外甥女拉著他的褲管哭鬧:「老公公,抱抱。老公公,抱抱。」王永貴無奈地丟下手中的菜,擦乾雙手,吃力地彎身抱起小囡囡。趕著去上課的我,隨口留下一句:「老公公,囡囡這麼愛你,將來不怕沒人為你養老了。」依稀看見王永貴親了親囡囡的臉頰,說:「誰知道呢?你們小時候也這樣黏著王永貴的,現在都沒人要理王永貴了。」小外甥女才不管這些,只吵著要看王永貴小腿上的那個傷口。
那個槍傷我知道,子彈穿過後,沒管它,自己長起來時,封住了一些空氣,傷口摸起來裡面還會轉來轉去,我們小時候也喜歡玩,覺得神奇。會痛嗎?不知道。
印象中,這是王永貴唯一一次在言語中提過自己的名字。從沒聽他說過,離家加入部隊那個早上,故鄉的娘對他說了什麼?從來不知道,除了子彈穿越他左腿的徐蚌會戰,他還經歷哪些九死一生的戰爭?胸口的傷又是哪裡來的?一個小兵,他只是跟著國家走,跟著長官的命令走,照著口令打殺,他哪有資格反問?反問他的一生,為何綿綿密密地和我們一家三代編織在一起。照顧第三代人時,卻被父親當成不需要的衣服毛邊,仍然隨意地撕扯打罵。
大二那年,我當家教存了一點錢,過年的時候,用紅包裝了兩百塊給王永貴,王永貴笑了。媽媽從教會回來,我得意地告訴她我做的事,以為媽媽會像上次一樣,知道我替伯母買了一套新衣,誇我懂事替爸媽掙面子。沒想到媽媽勃然變色,衝去指著王永貴開駡:「你這麼大年紀的人,怎麼好意思拿小孩子的錢?年紀都長到哪裡去了?」
深宅大院長大的媽媽,四位兄姊,在全國各處行醫。這個小么妹,享盡三千寵愛。到大學去讀書,就鬧著戀愛結婚。時局變色,綁了小腳的外婆,連爬帶跑趕到青島,叮囑剛成婚的爸爸媽媽,「快點走,千萬不要回家。」可是離家後的母親,千金氣勢仍存,對這日日照顧我們的人,仍視如家奴,凶悍以對。
王永貴最終把錢還給我,尷尬地笑著說:「我只是收下來逗你玩,讓你開心。我有紅包就好了,錢還給你。」
老兵不死沙場,但總會凋零,凋零在不給予養分的,我的家!
王永貴後來喉癌住院,再住進退除役官兵養老院。我當時已經來到美國,有一次回台灣,到養老院去看他,鄰床的病人告訴我,我寄給他的餅乾,和寫給他的信,是他在養老院的護身符。他每天會拿出來給大家看。告訴大家,有一個叫小君的女孩,是他從小帶大的,早晚要接他到美國養老享福。
後來,爸媽和弟弟都來到美國。再聽到王永貴的消息,他早已經去世了。沒有人知道他走在哪一天,就像沒有人知道他生日是哪天一樣。
而我,只知道他叫王永貴。沒有人記得他的籍貫,生辰,也沒有人知道他的喜好個性。瑣瑣碎碎的過去,都和那條被我惡意捏碎的小魚項鍊一樣,在時代的垃圾桶中安靜了。
我做了一個夢,夢中,我們幫王永貴成家了,壯年的他,有自己的家,有一個光頭的小男孩,開心地畫了一條小魚,拉著他叫「爸爸,看我畫的魚。」旁邊是正在替他洗衣服的太太,王永貴不用再洗我們家的衣服尿布了。小小的我,看得好開心,開心地哭了起來,彷彿成年的我,到養老院去,跟王永貴說:「我來接你回家了。」我和王永貴都好高興,要回家了,我脖子上還掛著那一條漂亮的金魚項錬。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5 285
庫存:8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