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縮小範圍


商品類型

繁體書 (36)
商品狀況

可訂購商品 (33)
無法訂購商品 (3)
庫存狀況

有庫存 (18)
無庫存 (18)
商品定價

$199以下 (2)
$200~$399 (9)
$400~$599 (20)
$600~$799 (5)
出版日期

2024年 (1)
2022~2023 (5)
2020~2021 (12)
2018~2019 (3)
2016~2017 (5)
2016年以前 (10)
裝訂方式

平裝 (34)
精裝 (2)
作者

張灝 (2)
鍾怡雯 (2)
顏崑陽 (2)
何寄澎 (1)
劉再復 (1)
包遵信 (1)
姜智恩 (1)
宋永毅 (1)
康正果 (1)
張藝曦 (1)
張誦聖 (1)
徐泓 (1)
施逢雨 (1)
曾國祥、劉佳昊、梁裕康、賴芸儀、陳禹仲、陳正國、陳嘉銘、陳建綱、周家瑜、沈明璁、葉浩、許家豪、蕭高彥、萬毓澤 (1)
李建民 (1)
李金銓 (1)
林幸謙-主編;李歐梵、王德威、馮晞乾、張英進、林幸謙、宋偉傑、姚玳玫、桑梓蘭、王曉珏、池上貞子、黃心村、金凱筠、何杏楓、林春城、金良守、張歡、蔡秀粧、葉雷、王迪-著 (1)
柯慶明 (1)
柳書琴-編;岡田英樹、金在湧、張泉-等作 (1)
楊儒賓 (1)
出版社/品牌

聯經 (36)

三民網路書店 / 搜尋結果

36筆商品,2/2頁
我們在創造傳統
作者:甘陽  出版社:聯經  出版日:1989/08/01 裝訂:平裝
絕版無法訂購
結社的藝術:16-18世紀東亞世界的文人社集
滿額折
作者:張藝曦  出版社:聯經  出版日:2020/12/21 裝訂:平裝
以16到18世紀的文人社集為題, 跨越中國、日本、越南, 從比較的角度 為東亞的結社文化提供嶄新的視野。 文人社集向來是引人注意而且令人著迷的主題,而過去二、三十年,文史領域得益於大量叢書及文獻的刊印出版,有了長足的進展,也讓社集這個主題得到被重新審視的可能。 《結社的藝術》這本論文集是團隊合作的成果,以歷史學與文學的取徑為主,並及於醫學與書畫鑑賞,以此探討不同人群結社的藝術。各篇作者傾向
定價:650 元, 優惠價:9 585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東亞文學的實像與虛像
作者:陳芳明; 吳佩珍  出版社:聯經  出版日:2013/11/08 裝訂:平裝
1930至40年代台灣、韓國籠罩於大東亞共榮圈的意識形態之下台灣的皇民文學和韓國的親日文學各自反照出東亞文學中的實像與虛像台灣與韓國兩國,在殖民地文學以及後殖民研究的起步時機以及歷史差異,長久以來兩者之間的對話與比較研究可說是延宕甚至是落後的。這兩個殖民地所受容於帝國的影響以及包括人流、物流、文學、文化的橫向流動,不但成為比較日本帝國統治下的台灣、韓國殖民地兩者之間異同的問題,也成為二者之間對話可
缺貨無法訂購
落地轉譯:臺灣外文研究的百年軌跡
滿額折
作者:王智明  出版社:聯經  出版日:2021/12/13 裝訂:平裝
檢視與分析百年來西方文學知識的引進、翻譯和探討, 如何從清末的「西學東漸」, 經殖民、冷戰與解嚴, 形塑了當前外文研究的建制與發展。 《落地轉譯:臺灣外文研究的百年軌跡》擷選重要的變化與論辯,以突出形塑外文研究的體制性力量;同時對幾個重要案例──奠基學人、重要機構、關鍵論辯與新興領域──進行分析,以掌握外文研究的知識生產與時代、社會與西方學術的互動,思考其流轉與變異,並藉此回顧,重新測定外文研究自身的價值與意義。究竟,西洋文學與思想如何在落地轉譯的跨國行旅中成為我們的「外文研究」?外文學者以文學思想的譯介來適應與超克殖民現代性的努力,又如何定義與突破外文「之外」的想像,挑戰自由人文主義的基本設定?
定價:580 元, 優惠價:9 522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永遠的搜索:台灣散文跨世紀觀省錄
滿額折
作者:何寄澎  出版社:聯經  出版日:2014/06/13 裝訂:平裝
《永遠的搜索:台灣散文跨世紀觀省錄》針對台灣當代散文,分就作者、體式、格調、現象,及文學教育等面向,進行細密觀察、深刻省思,提出獨特觀點與評騭。 何寄澎的論著《永遠的搜索:台灣散文跨世紀觀省錄》,對當今台灣散文,無論於作者之創作觀或學者之研究觀均有相當啟示意義。書中所論作者、所析變化,時間跨度逾一甲子,故所具「鑑照為鏡」之功能自非一般同類著作可比;本書收文十四篇雖各自獨立,唯俱以作者源於傳統之散文
定價:320 元, 優惠價:9 288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后土繪測:當代散文論II
滿額折
作者:鍾怡雯  出版社:聯經  出版日:2016/08/17 裝訂:平裝
鍾怡雯開拓當代漢語散文研究領域的學術論著 《后土繪測:當代散文論Ⅱ》率先探索了台灣學界最為陌生的新疆漢語散文,從人文地理學的角度尋找它的定位、並透過劉亮程的村莊敘事,深入多元民族文化混紡的腹地;其次,針對文革的苦難敘述、文學自傳與詮釋主體、台灣現代散文史發展,進行了重點討論;最後則鎖定馬華散文的史前史、跨國文學史的案例、散文史的美學繪圖、地誌書寫的理論與實踐,以及中國南遊(來)文人與馬華散文史的關
定價:350 元, 優惠價:9 315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雄辯風景:當代散文論I
滿額折
作者:鍾怡雯  出版社:聯經  出版日:2016/08/17 裝訂:平裝
鍾怡雯深入當代漢語散文研究領域的學術論著 從梁實秋的散文譜系與時代意義、林語堂的歷史定位、余光中的散文實驗、余秋雨對歷史文本的影像化、莫言的暴露與雄辯、董橋在帝國餘輝裡的拾荒、楊牧的無盡搜尋、三毛的分裂敘事主體、簡媜對美的追尋,民間的集體飢餓記憶、旅行中的書寫,到美食在散文的出沒方式。鍾怡雯在《雄辯風景:當代散文論Ⅰ》一書裡,論述範圍涵蓋了九位重量級散文大家,以及三個影響深遠的散文創作浪潮,由此建
定價:330 元, 優惠價:9 297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千迴萬轉:張愛玲學重探
滿額折
李歐梵:我覺得張愛玲最大的優點,就是她的作品──特別是早期的作品──對不管是菁英學者還是普通讀者都有一股特別的魔力。這股魔力從何而來?我認為多多少少和她從中國的通俗文學和西方中等的通俗文學之中吸取的養分,並內化在自己的作品裡有關。我認為這是最關鍵的聯繫。 王德威:張愛玲出生於天津的租界,成長於上海的租界,她生命的前半段基本是在一個所謂「治外法權」的生存情境——不論是歷史或政治的情境——裡進行教育。
定價:450 元, 優惠價:9 405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逍遙如鳥:高行健作品研究
滿額折
作者:楊煉 編  出版社:聯經  出版日:2012/06/06 裝訂:平裝
讀高行健的作品,在字裡行間,看出的兩個關鍵字是:真誠和純粹。 2000年高行健先生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遂引起海內外社群的廣泛討論。法國馬賽市2003年為他舉辦了大型藝術創作活動「高行健年」,法國駐香港及澳門總領事館和香港中文大學2008年為他舉辦了《高行健藝術節》,而在授獎的十年之後的2010年,法國文化部為促進全民閱讀所舉辦的《你來讀!》為期一週的活動中,更選擇以他的長篇小說《靈山》作為推廣
定價:290 元, 優惠價:9 261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批判與啟蒙
作者:包遵信  出版社:聯經  出版日:1989/08/01 裝訂:平裝
絕版無法訂購
被擺布的台灣文學:審查與抵抗的系譜
作者:河原功  出版社:聯經  出版日:2017/12/05 裝訂:平裝
日本知名台灣文學研究者河原功,投身台灣文學研究50年深具劃時代意義的台灣文學研究論集 《被擺布的台灣文學:審查與抵抗的系譜》所收錄的是繼「新文學運動」之後的研究成果。河原功教授將殖民地文化治理,從「審查」的角度具現化,描繪出作家所置身的,是一片必須無時不與之「抵抗」的環境,而台灣文學正是在這風雲擺布之中,展現挑戰、超越時代束縛的個人精神系譜。
絕版無法訂購
五四@100:文化,思想,歷史
滿額折
五四一百週年,回顧文學史和思想史上的五四!51位學者,從文學、思想、文體、人物等角度,重看五四及其影響。「五四」一百週年,從各種角度來解析「五四」及其影響,以小觀大,對「五四」以來的文學、歷史、思想有所回顧和反省。重新回到「五四」的現場,從容觀賞「五四」傳奇。「五四」未完,它的成敗到今天仍在刺痛生活於麻木、順從、不安、失落了理想的種種情境中的我們。「五四」未完,因爲那不是過去的歷史,更是未來的歷史
定價:390 元, 優惠價:9 351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東亞文學場:台灣、朝鮮、滿洲的殖民主義與文化交涉
滿額折
作者:柳書琴-編; 岡田英樹; 金在湧; 張泉-等作  出版社:聯經  出版日:2018/06/22 裝訂:平裝
探討日本殖民時期東亞文學與文化的跨境交流為深陷歐洲中心主義的西方人文學提供靈感,並建構批判性的亞際史觀 自甲午戰後到冷戰體系形成之前,殖民主義在東亞掀起大規模的人群流動與文化混雜,迫使我們至今猶須不斷回溯東亞現代文化生成的種種假設,挖掘東亞內部的文化傳承與變異形態,探討戰爭與變局、體制與資本、中心與邊陲、主體與他者、族群與帝國、語言與翻譯、藝術與互文,如何影響文藝的表現與傳播,又如何形成多維的文學
定價:580 元, 優惠價:9 522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詩比興系論
滿額折
作者:顏崑陽  出版社:聯經  出版日:2017/03/03 裝訂:平裝
完整展現中國古典詩歌的「比興」觀念 顏崑陽教授的《詩比興系論》創見有三點:一、漢儒箋釋詩騷以降,「比」與「興」即混同為一。自此,兩者涵義之別,始終未有學者能辨析明確。顏崑陽以「物性切類」釋「比」,而以「情境連類」釋「興」,乃有效辨識兩者之殊義。二、近現代學界之「詩比興」研究,不明動態歷史語境之視域,將「比興」抽離觀念史,而靜態化、簡化為形象思惟或修辭技法之義;《詩比興系論》力矯此弊,讓「比興」回歸
定價:580 元, 優惠價:9 522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百年中國的譜系敘述
作者:康正果  出版社:聯經  出版日:2011/06/17 裝訂:平裝
余英時(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講座教授):「今年中華民國建國百年,絕不可無一二真知灼見之作問世。此書由聯經推出,可謂奉獻了一部「紀念民國百年」的上乘作品。」 民族主義、民國世代、國共鬥爭、兩岸統獨一波波的政治狂瀾牽動著百年中國社會變遷的命脈本書詮釋了百年中國從傳統走向現代的議題也重審了中國現代史的意義 文化譜系是百年中國社會變遷的命脈,作者透過六大議題,對中國百年來的文化譜系作了初步
缺貨無法訂購
民國的痛苦:王國維與絕望的一九二七
滿額折
作者:李建民  出版社:聯經  出版日:2022/08/25 裝訂:平裝
「人是藉著痛苦認識智慧,而不是透過享樂。」──法國思想家西蒙・韋伊(Simone Weil)是什麼樣的時代,讓有思想的人不願活著?1927年,國學大師王國維在北京頤和園投湖自盡,留下遺言:「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事變,義無再辱。」身為民國初年最具聲望的學者,王國維突如其來的死亡,為當代中國知識界帶來極大震撼,對他的自殺動機,歷來更是爭論不絕、眾說紛紜。有人宣稱他是以遺老身份殉清、或為中國文化衰微而死,卻也有人認為他是經濟現實的因素而走上絕路。但人的死亡,能夠如此輕易歸結嗎?一位知識份子選擇告別人世,原因又真會如此單純?我們究竟該如何看待王國維之死?又該如何在歷史之中,理解人的痛苦?在《民國的痛苦》一書中,作者李建民重新探訪這個謎團,試圖理解王國維的生平、性格與他所處的時代,以詩意與富有情感的文筆,描繪王國維生前內心的幽憤、苦悶與哀傷,他所面臨的生活磨難、他與恩師羅振玉之間的矛盾糾結,還有對政治與外在環境日益增加的疏離與危亡之感。作者也指出,王氏死於一九二七年並非偶然,這是令許多人徬徨而無奈的時刻,在動盪不安、悲觀煩悶的氣氛中,知識份子一個又一個離去。絕望的一九二七,是集體自殺的年代,王國維不過是最具代表性之一人。痛苦的故事是人的故事,也是歷史研究的不朽課題。透過王國維的死亡抉擇,本書呈現人性的複雜與歷史的暴虐,也反覆對「我們到底為何而活」這樣的根本問題,發出最深層的哲學叩問。
定價:380 元, 優惠價:9 342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 1
  • 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