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025國際書展現場活動搶先看
決勝矽紀元:新亞洲供應鏈崛起,半導體八強國際新賽局與臺灣的不對稱關鍵優勢
滿額折

決勝矽紀元:新亞洲供應鏈崛起,半導體八強國際新賽局與臺灣的不對稱關鍵優勢

商品資訊

定價
:NT$ 450 元
優惠價
90405
庫存:10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從貿易戰到晶片戰,半導體已成為國家未來發展戰略,2030年將是決勝時刻!
40年科技產業資歷最強分析——從去全球化x亞洲新鏈的制高點
解析在半導體八強在國際新賽局中,科技產業版圖的重構與挑戰

人工智慧、萬物聯網、量子技術⋯⋯
科技演化正以幾何級數的速度,將我們推向一個以半導體為基調的新時代,
全球半導體產值將會從目前的5,200億美元, 在2030年倍增到1兆美元。
但是,當破壞性創新的壓力與機會並存,
未來並不是一個雨露均霑的時代,贏家不一定能全拿!

從貿易戰到晶片戰,美中對峙已揭示「得半導體得天下」的國家發展戰略;
從全球化到去全球化,也預示「新亞洲供應鏈」將取代中國世界工廠的位置。
身處在地緣政治角力、區域經濟興起的最前緣,臺灣科技業要如何運用自己的不對稱關鍵優勢,在合縱連橫的國際新局中,找到最有利的生機與商機?

作者黃欽勇為DIGITIMES創辦人,也是政府培養的第一批產業分析國際人才。
他以40年的科技產業分析資歷,一路見證全球科技業歷經個人電腦、行動通信到物聯網的時代變革。在這本書中,他以科技業為經、國際關係為緯,親自走訪全球半導體領導企業,提供從上游矽智財、IC設計,到中游晶圓製造、代工,以及下游封測、銷售的第一手產業資料和市場數據,探索半導體八強進入矽紀元之後——

.美國仍是|制訂遊戲規則|的世界強權?
.臺韓能以|技術領先優勢|留在前段班?
.日歐憑藉|汽車工業實力|可重返榮耀?
.中印運用|人口紅利優勢|將快速超前?

另外,擁有量產製造優勢的越南、墨西哥,希望以稀土能源參與角逐的澳洲、加拿大,以及現有十多座晶圓廠的新加坡、在封測產業中頗有基礎的馬來西亞,誰會搶佔八強最後一席?

正如500年前的大航海時代,在充滿未知的征途中,可能賺得盆滿缽滿,也可能勞而無功;
由半導體領軍的科技大航海時代已經揭開序幕,這本書將帶你預見偉大航道上的英雄之旅。

本書特色

1.提供第一手產業分析資料
作者親自走訪全球半導體企業領導人,呈現科技業人士對地緣政治和區域經濟競合的策略思考!

2.圖表輔助呈現半導體市場最新數據
以DIGITIMES資料庫為本,提供從上游矽智財、IC設計,到中游晶圓製造、代工,以及下游封測、銷售的市場數據。

3.深入解析最具代表的全球半導體八強
涵蓋美、臺、韓、日、歐、中、印,加上外卡角逐者,完整解析八強在國際新賽局的戰略優勢。

作者簡介

黃欽勇

DIGITIMES創辦人,科技產業分析資歷近40年,一路見證全球半導體產業從個人電腦、行動通信到物聯網的時代變革。

曾任資策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MIC)主任,並受邀擔任經濟部、臺北市政府、宜蘭縣政府等政策顧問,以及大聯大、桃園機場、航發會、外貿協會等機構董事,現為華航、全科董事,玉山科技協會理事、臺灣大學兼任教授、逢甲大學特約講座教授。

作者序

天選之島與昭昭天命

1985 年,我從韓國回到臺灣,以韓語專長成為MIC 團隊的一員,也是臺灣最早培養的區域研究專家。

那一年,也是個人電腦(PC)元年。

微軟推出了視窗軟體,艾凡斯向李國鼎建議,臺灣要擺脫Apple II 拷貝電腦的惡名,改以視窗軟體為基礎,再加上IBM 的專利授權,臺商開始以「IBM 相容電腦」之名銷售合法的個人電腦。隔年,英特爾(Intel)386 CPU(中央處理器)上市,宏碁很爭氣地在康柏(Compaq)之後成為全球第2 家推出386 個人電腦的廠商。從此,臺灣PC 產業進入長達40 年的黃金期。

我躬逢其盛, 在MIC 與DIGITIMES 的職涯中, 因為掌握了資訊的制高點,得以見證整個產業興盛的過程。

九○年代臺灣電子業的蓬勃發展,讓我眼界大開。我在1990 年代表資策會,在北京飯店演繹臺灣PC 產業從無到有的歷程;1992 年和1994 年,MIC 承接臺灣15 家顯示器廠商聯合委託案,我兩度奉派到華府與加州研究美國電腦通路的變革,也因為深入貼近第一線市場,從國家研究機構的神壇走進了產業與社會。

1995 年,我成為MIC 第四任的主任。

那一年我37 歲,經常在國際展會中擔任主講人,日子在忙碌中過得飛快。在那個沒有手機、網路的年代裡,有天難得得空,我坐在敦化南路二段的辦公室,望向窗外盛開的臺灣欒樹,在一整片燦爛金黃中,感覺這一切有如元宇宙般地夢幻。

沒想到,更奇幻的旅程展開。1998 年我在施振榮、苗豐強、張忠謀、邰中和等多位產業領袖的支持下,創辦了DIGITIMES《電子時報》——在華語世界中第一份專注於科技產業的報紙。

記錄世界的改變

我常說,亞馬遜(Amazon)是一家「假裝成零售通路商」的網路服務公司,DIGITIMES 是一家「假裝成報社」的專業資訊服務公司。我們的優勢在於利用報社與網站的運作系統,將科技產業訊息彙整成專業資料庫,提供產業資訊服務,其實本質做的還是產業研究工作。

忽忽,我從事產業研究工作也已經40 年了。

基於40 年的產業分析資歷,或許有讀者認為,我寫的是一本關於半導體發展大趨勢的書,其實在動筆行文前,我腦海中自動浮現出的畫面,卻是40 年前在冰天雪地中抵達韓國、30 年前派駐到美國馬里蘭州與加州、20 年前開始高頻率地走遍中國⋯⋯那些數十年來「旅讀」全球300 多個東西方城市的生命軌跡。

在DIGITIMES 的〈萬里路.萬卷書〉專欄,就是我自己的旅行及閱讀筆記,加上追蹤科技產業的時事分析。

以「文字」打造一個理解未來社會變遷,以及與朋友們對話的平臺,或許也是承襲了祖父的詞人DNA。祖父在家廟裡選的守護神是辛棄疾,他的風格激昂豪邁、風流豪放,是南宋豪放派詞人代表,與蘇軾合稱「蘇辛」。

一次,在前往黃土高原的旅途中,我試著讓自己的想像力回推到千年以前的兩宋時期。在北宋與遼夏,南宋與金對峙的300 年間,中國因民族大融合促使科技和人文出現了嶄新的面貌。

四大發明中的印刷術、指南針、火藥,以及堪稱文學巔峰的宋詞,皆在這個時期形成。我不禁揣想,身處在科技和人文轉捩點上的辛棄疾,是個什麼樣的人?他又會用什麼眼光看待當時的世界?或許「那人就在燈火闌珊處」。

那麼,我自己呢?我又要如何在65 歲拿到敬老卡時,重新定義自己的人生?

從工業時代進步到數位時代,人類正在往一個新世界邁進,那將會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現在的我們能推演歷史,找出通往未來的適當脈絡嗎?我試著「以科技業為經、以國際關係為緯」為這本書定位,希望在經緯之間編織以全球史觀為基礎的產業觀(圖1),探索自大航海時代以來,另一次人類命運的轉捩點——

人類文明從工業時代進步到數位時代、從PC、手機進階到物聯網,人工智慧(AI)及量子技術將如何演化?

我觀察科技產業的發展已經40 年了,我相信邁向矽紀元對半導體產業來說,一定會面臨許多前所未有的變革與挑戰。雖然我手邊並沒有一顆可以看見未來的魔法水晶球,可以準確預言半導體前八強最後誰勝出?但可以確定的是,臺灣一定置身其中。

在地緣政治的角力下,區域經濟之間的合縱連橫正在改變。或許以面積來看,臺灣僅是彈丸之地,但就重要性而言,臺灣卻是「天選之島」!我受到這方水土滋養得以走遍世界,也希望本書成為記錄世界改變的見證,這是一個40年產業分析師的昭昭天命。

目次

作者序|天選之島與昭昭天命
前 言|決戰2030,半導體八強經典賽開打

第一章 美國|霸主地位保衛戰
1.1 三大優勢掌握全球霸權
1.2 美商/臺廠的依存關係
1.3 G2對峙為全球經貿基調

第二章 臺韓|科技島鏈的兩難
2.1 天選之島的幸運或遠見?
2.2 過五關保臺灣的科技業
2.3 韓國機會與風險的抉擇
2.4 臺韓同床異夢,或同舟共濟?

第三章 日歐|第二種子拚逆襲
3.1 日本重回世界主流的決心
3.2 歐陸技術落後的集體焦慮

第四章 中印|大國捉對廝殺
4.1 中國龍築起紅色供應鏈
4.2 自主化半導體的危與機
4.3 印度象循微光大步前進
4.4 印度人的中國情結

第五章 外卡角逐者|會外賽晉級熱戰
5.1 去全球化的受益者
5.2 新加坡的前瞻與遠見
5.3 墨西哥實力不容忽視
5.4 越南不只地利之便

第六章 走在時代的鋼索上
6.1 臺灣為什麼重要?
6.2 定義、定位、定價

書摘/試閱

本文節錄自【前言】

決戰2030,半導體八強經典賽開打

如果以世界棒球錦標賽的八強經典賽來比喻,美國半導體業的實力毋庸置疑,而且是制訂遊戲規則的第一種子選手。臺灣則是以尖端製程與IC設計、封測產業的實力入圍,而韓國在記憶體與電子工業的實力也不在話下。緊接在美、臺、韓之後,日本、歐盟(德國)憑藉著長年積累的設備材料產業與汽車工業實力,在半導體這個策略性產業的競爭上,也不可能毫無作為。

另一方面, 既是世界霸權之爭,中國絕對不會缺席,或是放棄「中國製造」的產業政策。印度的IC設計人才、廣大的未來市場,也在激勵著它參與這場世界賽的角逐。事實上,印度已經宣告本土製晶片廠將在2024年底前量產。那麼,最後的第八席,會由哪個國家出線呢?

我估計這個國家將由「外卡賽」打上來。首先,可以關注因量產製造帶來半導體需求的墨西哥、越南,還有憑藉能源優勢而想參與角逐的澳洲、加拿大,當然也不能忘記現有十多座晶圓廠的新加坡,以及在封測產業中頗有基礎的馬來西亞。

如果小國寡民的臺灣可以名列八強,那麼臺灣能,新加坡、馬來西亞為何不能?

影響世界半導體前八強排名順序的兩大關鍵,一是地緣政治的影響,二是人類的生活即將進入物聯網時代。
關鍵1|地緣政治影響

《孫子兵法》說,「形之,敵必從之」。過去,美國是全球經貿遊戲規則的制訂者,自然希望在新世界裡,大家依然遵守它所制定的遊戲規則。然而中國偏偏不從,還試圖以龐大的人口優勢串聯手機和電動車,切入人工智慧、量子技術和衛星通信領域,挑戰美國經營了一整個世紀的世界霸權。

美國當然也不可能受制於對手,於是一套「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 Trap)的劇本就此上演。兩強爭霸的過程中,創新科技替代了傳統的船艦、飛機,成為不對稱戰力裡的關鍵環節。

事實上,無論從地緣政治或產業競合的角度來看,東亞地區的半導體與ICT(資訊與通信科技)產業供應鏈,戰略位置都是所謂的「海景第一排」!位於西太平洋的臺灣海峽,無疑是美中新冷戰時期的第一熱區(Hot Zone);朝鮮半島、南海、東海的爭端時起,也與臺灣的國際地位和地理位置高度連動。

在地緣政治的影響下,包括日本、韓國、臺灣在內的科技島鏈,不僅是G2決戰防線,其中的臺韓在半導體產業鏈中更是中介科技升級、轉換產業價值的樞紐。

另一方面,西方世界——包括美、加、澳與歐洲,對於掌握東亞地區的政經形勢變化,也出現了資訊焦慮。過去,他們只要緊盯著成長最快的中國市場,現在因為地緣政治影響,來自中國的信息可讀性與可信度開始出現了質變。

在新的政治氛圍下,半導體產業基礎深厚的臺灣、日本與南韓,隱諱地與美國形成晶片四方聯盟(Chip 4),與積極「去美化」的中國分庭抗禮,提前為半導體八強爭霸賽打開序幕。

關鍵2|進入物聯網時代

再從產業與市場角度觀察,以儲存數據、高速運算為基調的科技業,經歷半世紀的洗禮,也正在面對新的格局與挑戰。

西元2000年以前的PC時代,為亞太地區的半導體產業奠定深厚基礎,日、韓、臺各擅勝場,也串連成今日的東亞科技島鏈。2000年之後,網際網路、手機的普及改變了世界,而真正形成數據風暴的開端,始於2007年的iPhone上市。

有別於以往,智慧型手機可下載、上傳數據的特性,帶領3C消費商品跳脫了個人電腦為「白領專用」的市場框架,迅速成為人手一支的第二臺行動電腦。智慧型手機的跳躍式發展,對於擁有14億人口的中國經濟發展,更是深具意義。

回顧2008年舉辦北京奧運時,當時中國的GDP總量已超過日本,其後自2008至2018年,更堪稱中國的「黃金十年」,不僅國力如日中天,再加上善於利用國企吸引外資,並透過研發、市場需求等不同手段引進最新科技,創造了豐碩的經濟成果。然而同時間,美國卻在收拾次貸危機爆發後的爛攤子。

此外,中國也以龐大的內需市場為基礎,超前部署車用電池與電動車的生產。如果以2022年的數字來看,全球出廠的電動車中有59%來自於中國;全球前十大車用電池供應商中,有三家來自於中國;而比亞迪的電動車出廠數量,甚至超過了特斯拉。

顯然,電動車產業已成為中國面對西方世界封鎖的突破口,再加上擁有稀土與部分稀有金屬優勢,的確對美國造成莫大的壓力。當然,美國絕對不甘於受制於競爭對手國,這就是為什麼拜登政府要再三強調,半導體、電池、稀土等都是影響產業供應鏈的關鍵要素。

本文節錄自【第一章】

CHAPTER 1美國:霸主地位保衛戰

一直以來,美國都是一個以「市場、專利技術」為利器,「金融、國防軍事力量」為後盾,主導全球資源分配的霸權國家。自20世紀下半葉開始,美國以其獨佔地位維持世界秩序,結合其他西方工業大國制定遊戲規則,主導全球經濟運作,。

從IFRS到ESG,每件事言之成理,也都有利於先進大國的運作。但是對中國而言,這種作法非常「西方」,如果中國樣樣附隨,將永遠位居二線國家,這也是美中對抗時「修昔底德陷阱」的源頭!

早在2011年夏威夷APEC高峰會上,當時的美國總統歐巴馬就跟任中國主席的胡錦濤說:「上牌桌,請按牌桌的規矩打牌。」(China must play by the rules.)十多年過去了,中國依然奮力掙扎著,不落入美國設定的框架裡。

在國際事務上,美國以輸出民主與自由的老大哥自居;在科技技術上,它也以半導體產業和技術發源地為傲。美國AT&T貝爾實驗室在1947年發明了電晶體,到1950年代延伸發展出積體電路(IC),在政府和軍方的支持下,美國以加州矽谷為根據地發展半導體產業,成為技術規格的領先者。

一直到 1980年代,日本記憶體成長飛快,對美國產生了威脅。當時美、日兩國在記憶體全球佔有率上,一度是日本佔八成,美國跌至近二成。1986年,雙方協議簽訂《美日半導體協定》,限制了日本記憶體產業此後的發展,讓南韓趁勢而起。至於美國的記憶體產業也已無法回復往日榮景,因而轉向邏輯晶片領域。

對於長久居於領導地位的美國半導體業而言,這段慘遭日本「羞辱」的經驗是一段極不愉快的回憶,沒有一個美國可以容忍,矽谷的頂尖高手竟然輸給生產隨身聽的索尼(Sony)!

當年為了防堵日本所簽訂的《美日半導體協定》,如今也是美中對抗的藍本,只不過中國自許為大國,當然不甘於乖乖聽命行事,不時挺起胸膛跟美國叫板。然而,中國比日本更可敬、也更可怕的是,它不僅擁有龐大的人口和市場優勢,還是世界工廠。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曾說,「中國想把車子開快,就得繫上安全帶。」如果有人就是執意不繫安全帶呢?那就只好祭出緊箍咒了。

美中點兵叫陣,一路從貿易戰打到了晶片戰,在戰火未歇下,美中競逐已然是未來全球經貿、政治的主旋律,而半導體產業更是其中關鍵的戰略武器。如果一般讀者看到媒體報導,像是〈臺積電掌握2奈米先進製程〉、〈臺積電晶片內存在數十億電子設備產品中〉、〈全球最先進的晶片九成以上是由臺積電製造〉……可能會誤以為臺灣半導體的市佔率很高,反觀美國在全球晶片製造上的市佔率只有12%(1990年37%),就因此小看美國半導體的實力,那就大錯特錯了。
優勢1|主導產業供需結構

我們單純以「市場面」做為分析產業變化的基礎,2022年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總產值高達9,570億美元,IC設計業者產值為2,150億美元。其中,光是美系IC設計業者的貢獻度就超過60%。 此外。全球前十大半導體廠和季營收為4,000億元。其中。美系的英特爾、高通(Qualcomm)、美光、博通、應用材料、德儀等六家公司就佔了一半。

由IC設計業(fabless)和整合元件製造廠(IDM)共同創造的5,750億美元產值,僅代表了市場需求面,完整的半導體產業版圖還包括了 EDA設計工具(產值220億美元)、晶圓代工廠(產值1,390億美元)、封測廠(產值420億美元)、設備(產值1,080億美元)與材料業者(產值700億美元)等供給面,如此才算是完整的「兆美元產業」。

在這些技術環節中,除了晶圓代工、封測業是由臺灣企業主導,記憶體是被韓國所掌握之外,從EDA工具、IC設計、IDM廠到設備材料,美國業者都是最主要的供應商。再以更詳細的數字來看,臺灣三家IDM廠(南亞、華邦、旺宏)加上IC設計業者,產值約佔全球的8%,而美國業者的佔比則是50%!如果再加上臺灣最強的晶圓代工廠和封測廠,產值在全球佔比也不過是18%,但美國業者的貢獻度卻超過40%,而且是最尖端的40%!

換言之,美國才是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中,主導供需結構的話事人,它不僅主宰了全球半導體產業之間的競合關係,也掌握了整個產業發展最關鍵的技術環節。

而且美國還是獨角獸企業最多的經濟體(約700至800家),這些新創公司持續不斷地推出從物聯網到自駕車等各種用途的AI晶片,顯見美國半導體業的地位不只是執世界之牛耳,而且創新能量十足。

本文節錄自【第二章】

CHAPTER 2臺韓:科技島鏈的兩難

如果臺海風雲緊急,會對全世界造成什麼影響?
美國官員預估,至少影響全球經濟3 兆美元。
澳洲政府認為,經濟損失大概會是2.7 兆美元。
日本更加緊張,因為大半糧食仰賴進口,一旦臺海戰爭開打,日本將會陷入缺糧危機。

這是因為全世界有一半的海上運輸會路過臺灣,前5 大跨國空運機場也在西太平洋地區,為了確保臺灣海峽仍是可以自由航行的國際水域,不時可見西方陣營的各國軍艦穿梭臺灣兩側。因為地處關鍵,讓臺灣這個面積僅有3.6 萬平方公里的蕞爾小島, 向來都是地緣政治風險指數(Taiwan Geopolitical Risk Index TGR)最高的前幾名。

臺灣也被稱為「矽島」,因為島上擁有全球最大的12吋晶圓廠產能,更貢獻全球超過九成的尖端晶片生產。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在該公司全球研發中心的揭牌儀式上,除了以「台版貝爾實驗室」自許之外,也公開宣示,希望把「突破半導體物理極限的任務」交給台積電。這番話看得出台積電的技術實力,以及在全球半導體行業裡居於領導地位。

然而,臺灣在半導體行業的地位愈重要,工業國家就愈憂心兩岸對立下的臺海危機會影響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穩定性, 即便台積電一再強調臺灣半導體供應鏈的韌性(Resilience)。
世局變化海景第一排

由於臺灣獨特的角色與重要性,2022 年10 月我接受史丹佛大學的邀請, 到矽谷參加「臺灣論壇」(Taiwan Dialogue)。我與曾在1996 年臺海危機時擔任航母戰鬥群指揮官的美國海軍上將艾力斯(Jim O. Ellis Jr.)同臺,暢談中、韓半導體產業競合,以及臺灣半導體供應鏈在國際社會上的影響力。

1996 年的臺海危機是因為李登輝前總統的「兩國論」引起的,當時臺灣只能仰賴美國航母戰鬥群的保護,但現在保護臺灣的還有被稱為「護國神山」的台積電與臺灣ICT供應鏈。即便有產業屏障保護,但我在擔任台灣半導體協會(TSIA)年會的演講人時,還是跟與會的業界大老們說,「東亞亂局中,我們就坐在世局變化的海景第一排。」

為了探索世界的改變,2023 年下半年我在臺大國企所開設了「半導體與地緣政治」課程,透過教學的過程彙整各種資料,試著去回答米勒(Chris Miller)教授在《晶片戰爭》一書裡提到的各種疑問。

米勒以史學家的角度回顧半導體對世界造成的改變,而我身處臺灣,在東亞第一線實際參與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更希望能以產業知識瞄準2030 年矽紀元,追蹤主要國家迎接晶片世代的關鍵變革。

開課之前,三星總部記憶體事業群資深主管來訪,他們想從「客戶端」了解「產業端」對於記憶體產業前景的看法。一般人不知道的是,臺韓在半導體產業上早已不是對手。現在臺灣整個供應鏈與三星重疊競爭的僅剩下晶圓代工,或者更精確地說,只在5 奈米、3 奈米等最先進的製程上相互競爭而已。

而且三星除了和台積電在先進製程量產進度上的對決以外,大多數臺廠都是三星的供應商,甚至三星也利用聯電的生產線,生產感測器等半導體相關產品;此外,三星與樂金(LG)聯手發展新世代面板,友達是最大的LCD 面板供應商,而三星手機也大量採購聯發科的通訊晶片。

臺韓半導體產業的新劇本, 早已從2020 年之前的競爭模式,變成相互依存的合作模式,因為臺灣是一個「無害」的合作伙伴。

或許是塞翁失馬,臺灣品牌在國際上表現不強,但是產業結構非常完整。從新竹園區、桃園華亞園區,到臺北的南港、內湖園區,囊括了包括半導體、ICT 供應鏈,到人工智慧、低軌道衛星等各種專業的科技公司,演繹著與全球科技業同步的技術與應用。

還沒有一個國家能像臺灣一樣,擁有這麼完整的科技產業結構,韓國沒有、以色列沒有,臺灣也跟矽谷不一樣。我們尚未培育出頂尖的全球品牌,所以更可以與各國品牌商互補,所以明明是個小島,卻可以吸納亞馬遜、微軟、艾司摩爾(ASML)、Google、新思科技、戴爾(Dell)、惠普(HP)等跨國大企業在此設立研發與行銷團隊。

臺灣的成就也有很多幸運之處,1970 年代的兩次石油危機、退出聯合國、與美日斷交,幾乎都是致命的打擊,但臺灣選擇了發展半導體業,投資工研院、新竹科學園區,隨著個人電腦的興起,臺灣的新世代電子業成為串起全球供應鏈的重要基礎。

或者可以說是幸運, 又或者可以說是遠見, 臺灣憑藉著科技產業成為「天選之島」!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405
庫存:10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