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同步在下列平台販售
商品簡介
距今一千六百多年前,中國出現了一位才華洋溢、樂天知命的年輕人,他曾胸懷壯志想為人民盡一份心力,無奈當時的社會階級分明,不是出身名門便很難受到重用,不願逢迎拍馬的人更不會平步青雲。於是,他決定回歸田園,過起耕讀隱居的生活。他,就是有田園詩人之稱的陶淵明。
有人說陶淵明是「窮」死的,或許吧,但是他一輩子堅持生命的自由,活得比任何人更「富有」。他知道一個人的心靈若是被名利所拘束,就會日漸沉淪。因此他寧願向村人乞食,也不願接受貪官的施捨。
今日讀陶淵明其人其事其文,我們彷彿還能在空氣裡,聞到一縷野菊花的清香,自悠遠處冉冉飄來,久久不息……
作者簡介
廖炳焜
1961年生,臺南縣人。因為小時候喜歡聽大人講故事,現在特別喜歡講故事給小朋友聽。自認為是一個愛講故事的「中年兒童」。兒童文學研究所畢業後,更喜歡寫故事給兒童看。寫過小說、童話、兒歌,也得過不少文學獎。白天,是一個熱愛兒童文學的國小老師;晚上則教導一些家長怎麼帶孩子讀書。國中時讀到陶淵明的詩:「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好羨慕陶淵明有一個這麼美的住家環境;高中時,再讀到他的<桃花源記>,更深深為桃花源這個仙境著迷。一直到大學時讀了更多陶淵明的作品,才了解他是一個「不為五斗米折腰」,品格高尚、光明磊落的人。因為深愛陶淵明的詩,因為敬佩陶淵明的人格,我寫下了這一本《一朵孤芳的野菊花:陶淵明》。
序
讀陶淵明的詩文,最能觸動我心的,就是陶淵明堅毅不悔的個性,以及他那種樂天知命、幽默開朗的人生觀。
才氣洋溢的陶淵明,也曾經是一個想要為社會做一點事的年輕人,但是,他在江州「祭酒」(教育局長)任內,見識到了長官的昏庸與腐敗。無奈,生活的壓力(包括母親的期許),以及對社會的責任心讓他不能說放就放,想離開便離開。
陶淵明面對爾虞我詐、拍馬逢迎的官場,他必須以「虛假的陶淵明」應付那些官僚,過著身不由己的日子;而「真實的陶淵明」又對他日夜呼喚,要他回去過純真自然的日子,這樣的矛盾和困擾,讓他身心煎熬。歷經了多次的掙扎(幾度任官又辭職),陶淵明終於辭去「彭澤令」這個最後的官職,下定決心不再為了滿足生活所需而置身於不屬於自己的世界中(他在詩中形容自己是「池魚」,是困在「樊籠」的「羈鳥」)。
陶淵明捨棄物質生活比較優渥的官場,回到生活條件困乏的田園,雖然如己所願,找回了純真自然的自己,但是,他必須「開荒」來供應生活所需;必須放下讀書人的身段,成為「日出而做,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的農夫。躬耕生活相當辛苦,「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陶淵明不但毫不後悔,而且怡然自得。在〈歸園田居〉中他說:「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只要不違背返回「真實自我」的心願,就算再怎麼辛苦勞累,他還是無悔的肯定了自己的抉擇無誤,因為他知道,身體的勞累經過適當休息便可回復;而純真的心靈要是被名利所拘束,就會日漸沉淪。這就是陶淵明為什麼寧願向村人乞食,也不願接受貪官施捨的原因。
陶淵明不但有著堅毅的個性,他對於生命的樂觀態度,更是讓人激賞。
出生於書香世家的陶淵明,卻生了五個資質平庸又不喜歡讀書的孩子,如果是一般的父親早就氣炸了,但是陶淵明卻豁達的說:「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事實上,陶淵明五個兒子雖然平庸,卻都是肯勞動、非常孝順的孩子,陶淵明也就順其自然,不加強求了。對於生命的生滅,陶淵明一樣樂觀開朗的面對;他在寫給自己的祭文中提到:「余今斯化,可以無恨……從老得終,奚所復戀!」
陶淵明在貧病交迫中去世,有人說他是「窮」死的,但是,他過了他自己想要的一生──清清白白、不昧良知、光明磊落的活著。沒錯,陶淵明是貧病交迫而死,但是他一輩子堅持生命的自由,活得比任何人更「富有」。
我們要感謝陶淵明,他為後代留下的詩,給人一種力量,可以抗拒濁流,砥礪品格,猶如一朵孤傲的野菊花,永遠散發著清醒人心的芬芳。
目次
1 陶淵明的家世
2 從少年到青年——一個動盪的年代
3 家道中落的困境
4 應聘家教,娶到賢妻
5 首次當官,江州祭酒
6 上司昏庸,毅然辭官
7 喪妻之痛,傷心欲?
8 五柳先生再出仕
9 初遇桓玄,官場險惡
10母親病逝,傷心欲絕
11再度辭官,重返田園
12桓玄篡位,淵明避禍
13桓玄兵敗,淵明又出
14歸田五月,出掌彭澤
15親妹驟逝,辭官奔喪
16幽默娛子,自嘲自謔
17草盧失火,生活漸困
18政局再變,烽煙再起
19遷居南里,詩酒互通
20一場重病,幾乎喪命
21一生最好的朋友
22劉裕給官,淵明婉拒
23暗戀桃花源
24風中殘燭,淪落乞食
25野菊凋零,長留芬芳
評論 新增評論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