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本書於1948年首度出版時,《紐約時報》稱讚作者克勞斯‧曼(Klaus Mann)對於「情慾的描寫與歐洲音樂圈的八卦(內容提及:布拉姆斯、華格納、葛利格、魯賓斯坦、穆索斯基等人),以富有浪漫情調的莎翁式場景,演繹柴可夫斯基光彩奪目、溢於言表的感情主義最終樂章。 」
而克勞斯‧曼的朋友伊塞伍德(Christopher Isherwood)也如此談論過他的好友:「他從早年開始,就生活在傑出與名人圈子裡。他最好的時刻經歷成功與喜悅,並樂在其中。他不斷的周遊各國──以至於劇變中的遷徙(從納粹德國到荷蘭,然後再到美國)對他來說,似乎不過是日常生活中的某種延續。在他生命最後的十六年之中,克勞斯創作出令人激賞的作品──當然包括這本書在內──這樣的成就可能會讓大部分的作家瞠目結舌。」
提供本書豐富交響樂元素的是,與柴可夫斯基一生脫不了關係的人:梅克夫人──他從未見過面的神祕贊助者兼「心愛摯友」。法國歌手黛絲麗‧阿爾多──正處於痛苦中的年輕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相信自己瘋狂的愛上了她。安東尼娜‧米露可娃──柴可夫斯基短暫、極具悲劇性的婚姻生活中,可悲的另一半。外甥弗拉基米爾‧達維多夫,其青春與魅力牢牢抓住了老柴可夫斯基的心。
柴可夫斯基的磨難與勝利,冒險與詭異衝動,社會不適與神經質激發了克勞斯‧曼的景仰與同情。他們兩人都是四處漂泊,待在海外的時間多過於居住在本國的異鄉客;兩人也都曾在家鄉,遭到人們的懷疑和嫉妒。根據克勞斯‧曼的說法,柴可夫斯基是標準的無家無國對人。
在俄國,柴可夫斯基的作品被批評太過西方,德國人則為他扣上「不成熟的亞洲樂風」的帽子;但巴黎人卻認為他太過德國。基於對柴可夫斯基的認同,克勞斯‧曼從資料文獻中擷取素材,未曾扭曲史實或犧牲傳記的精確度,在本書中呈現出一位飽受磨難的音樂天才──彼德‧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及其深刻感人的故事。
作者簡介
克勞斯‧曼(Klaus Mann)
是歐洲作家中反對法西斯最活躍的一員,1937年,他搬至美國,開始用英文創作,並於1943年成為美國公民。1949年,他在法國坎城自殺。克勞斯‧曼的作品被翻譯成超過二十國的語言。最廣為人知的是《梅菲斯特》(Mephisto)、《轉捩點》(Turning Poing)、《安德烈‧紀德和現代思想的危機》(Andre's Gide and Crisis of Modern Thought)、《脫韁的生命》(Escapeto Life)。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