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12/26年度盤點作業,門市店休一天,網路書店將暫停出貨,12/27將恢復正常營業,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定價
:NT$ 800 元
優惠價
90720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30個工作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21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如果《陳世驤文存》讓你重新認識中國古典詩歌的抒情詮釋;如果你曾經錯過了高友工的精闢演說所吹起的「高友工旋風」;如果你喜愛這一片學術天地的開闊, 邀請您來閱讀——《中國抒情傳統的再發現》陳世驤、高友工、鄭毓瑜、蕭馳、柯慶明、張淑香、顏崑陽、龔鵬程、蔡英俊、呂正惠,十位中國文學學者的論文選集,參與後續的思維。
本書承陳世驤、高友工的學術思路而來,自中國思想文化的大歷史脈絡或比較文化的背景,去對以抒情詩為主體的中國文學藝術傳統進行的具理論意義的探討。本書編者以此標準,每位作者入選兩篇,意圖概括這個已綿延近四十年的學術探索的主要視野,將此一學術型態的視野劃為八個方面。
原論篇的思想文化淵源部分以陳世驤的〈原興:兼論中國文學特質〉開篇,該文自古文字學去追溯作為詩三百「機樞」的「興」所暗藏的歷史民俗信息,以此詮釋抒情傳統的一些特質。鄭毓瑜的〈從病體到個體——「體氣」與早期抒情說〉和〈身體時氣與漢魏抒情詩——漢魏文學與《楚辭》、〈月令〉的關係〉,則分别自中國傳統思想的身體觀和氣論、互應論去探討抒情傳統的淵源。
語文問題是作為抒情傳統主體的抒情詩的另一本原問題。蔡英俊的〈「詩」與「藝」:中西詩學議題析論〉,以西方詩學為對照以發現中國詩學關於詩之觀念的獨特性,指出中國傳統強調語言對於情感或心境的直接揭露。龔鵬程的〈說「文」解「字」——中國文學藝術發展的結構〉,跨越文學去探討中國文化的「主文」傳統。
第三輯是抒情傳統文本之原的討論,堪為此一學術型態的一個特色,卻也可能最具爭議。高友工的〈《古詩十九首》與自省美典〉一文第一次譯成中文,他將《古詩十九首》界定為中國詩歌自公共表演轉向「內化」、「內省」的里程碑,是抒情傳統的真正開始。柯慶明的〈從「現實反應」到「抒情表現」——略論《古詩十九首》與中國詩歌的發展〉則提供了另一種詮釋。該文將「抒情表現」作為「現實反應」的對峙,進而提出消解惱人的「現實」性。
本論篇分三輯討論抒情傳統展開後的自我、時間和形式三個主要問題。
張淑香的〈抒情自我的原型——屈原與〈離騷〉〉和陳世驤的〈論時:屈賦發微〉分別討論自我和時間,卻皆追溯至屈原。蔡英俊的〈「抒情自我」的發現與情景要素的確立〉,從魏晉以後知識分子的生活型態與思維方式等方面,追溯了抒情自我如何擺落兩漢的「社會羣體共同意志」之拘限。呂正惠〈「内斂」的生命形態與「孤絕」的生命境界——從古典詩詞看傳統文士的内心世界〉,著意探討中國詩歌中抒情自我的一個特徵,是一個自「靜態人生觀」的自我觀照。
特定時觀是抒情文類形成的另一要素。陳世驤的〈論時:屈賦發微〉提出屈原以〈離騷〉和〈天問〉「始創了詩的時間」。蕭馳的〈論阮籍《詠懷》對抒情傳統時觀之再造〉以阮籍為屈原之後,再一次深刻地創造了「詩的時間」的詩人。
「抒情傳統與文學形式」一輯所選的兩篇文章,呂正惠的〈中國文學形式與抒情傳統——從比較的觀點看中國文學〉力圖純粹從文類研究的立場來探討中國每一種詩體所表現的特殊內涵。柯慶明的〈中國古典詩的美學性格——一些類型的探討〉在「言志詩」、「神韻詩」、「格律詩」和「格調詩」四個範疇下討論中國古典詩的美學性格。
廣論篇的「抒情傳統的跨文類版圖」,高友工的〈中國抒情美學〉一開始即表示中國美學傳統儘管有其文類的多樣性和詮釋中的種種爭議,卻揭示出某些恆常不變的特徵,本人謂之抒情美學。蕭馳的〈從才子佳人到《紅樓夢》:文人小說與抒情傳統的一段情結〉則是基於對清代才子佳人小說和《紅樓夢》的比較分析,追尋抒情詩傳統在文人小說中的播散以及被哀輓和反諷。
「抒情理論的建構與再構」一輯,龔鹏程的〈從呂氏春秋到文心雕龍——自然氣感與抒情自我〉,追溯了展開在《文心雕龍》和《詩品》的抒情傳統與漢代思想文本的三方面聯繫。張淑香的〈抒情傳統的本體意識——從理論的「演出」解讀〈蘭亭集序〉〉,從思辨中西文化的差異提出中國抒情傳統是源自本身文化中一種強固的集體共同存在的感通意識。
顏崑陽的〈從反思中國文學「抒情傳統」之建構以論「詩美典」多面向變遷與叢聚狀結構〉,該文是對此學術思潮之一次嚴肅總結、反思和批判。

作者簡介

柯慶明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曾任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副院長、臺灣文學研究所所長、出版中心主任,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學社協同研究員,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系訪問研究員,日本京都大學文學部招聘教授,《現代文學》雜誌主編,《文學評論》雜誌編輯委員兼執行編輯。現任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暨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著有《一些文學觀點及其考察》、《萌芽的觸鬚》、《分析與同情──中國古典文學的批評與其理論》、《境界的再生》、《境界的探求》、《文學美綜論》、《現代中國文學批評述論》、《中國文學的美感》、《臺灣現代文學的視野》等文學評論專書,以及詩集《清唱》、散文集《出發》、《靜思手札》、《省思札記》、《昔往的輝光》。

蕭馳
曾在中國大陸研修中國古代文學批評史,獲碩士學位。1987年負笈北美,先後在印第安那大學和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攻讀中西比較文學,1993年獲華盛頓大學比較文學博士學位。同年入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任教,歷任講師、高級講師、副教授。研究中國古典詩學凡三十年,主要著作有《中國抒情傳統》(1999),The Chinese Garden as Lyric Enclave: A Generic Study of The Story of the Stone (2001), 以及探討中國詩學與思想史關聯的三部著作:《抒情傳統與中國思想:王夫之詩學發微》(2003),《佛法與詩境》(2005),《玄智與詩興》(即出)。

目次


導言
【原論篇】
壹、抒情傳統的文化淵源
陳世驤〈原興:兼論中國文學特質〉
鄭毓瑜〈從病體到個體—「體氣」與早期抒情說〉
鄭毓瑜〈身體時氣感與漢魏「抒情」詩—漢魏文學與《楚辭》、〈月令〉的關係〉
貳、抒情傳統的語文問題
蔡英俊〈「詩」與「藝」:中西詩學議題析論〉
龔鵬程〈說「文」解「字」—中國文學藝術發展的結構〉
參、抒情傳統的開啟
高友工〈《古詩十九首》與自省美典〉
柯慶明〈從「現實反應」到「抒情表現」—略論〈古詩十九首〉與中國詩歌的發展〉
【本論篇】
肆、抒情傳統中的自我
張淑香〈抒情自我的原型—屈原與〈離騷〉〉
蔡英俊〈「抒情自我」的發現與情景要素的確立〉
呂正惠〈「內斂」的生命形態與「孤絕」的生命境界— 從古典詩詞看傳統文士的內心世界〉
伍、抒情傳統與「詩的時間」
陳世驤〈論時:屈賦發微〉
蕭馳 〈論阮籍《詠懷》對抒情傳統時觀之再造〉
陸、抒情傳統與文學形式
呂正惠〈中國文學形式與抒情傳統—從比較的觀點看中國文學〉
柯慶明〈中國古典詩的美學性格—一些類型的探討〉
【廣論篇】
柒、抒情傳統的跨文類版圖
高友工〈中國抒情美學〉
蕭馳 〈從才子佳人到《紅樓夢》:文人小說與抒情傳統的一段情結〉
捌、抒情理論的建構與再構
龔鵬程〈從《呂氏春秋》到《文心雕龍》—自然氣感與抒情自我〉
張淑香〈抒情傳統的本體意識—從理論的「演出」解讀〈蘭亭集序〉〉
玖、抒情傳統學術思潮的反思
顏崑陽〈從反思中國文學「抒情傳統」之建構以論「詩美典」多面向變遷與叢聚狀結構〉
編後記
版權頁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720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3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