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評論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飄流年代,以投稿維生;任教時期,以撰述相輔;退休以後,以寫作自娛;同時與並世學人互通音信,論學抒懷。如此馳騁翰墨數十年,杜維運教授於此《翰墨生涯》一書中,備述其詳。書後所附當代老中青六十五位學人論學信翰八十四封,則保存了最珍貴的無意史料。
書中透露了患難時代學術界奮發淬礪的景象。流亡學子所受到的愛護,積學大師所抒發的論學精見,處處可見。陳訓慈、楊聯陞、何炳棣、左景權、嚴耕望、許冠三諸先生之翰,尤精闢無倫。錢思亮、張其昀、沈剛伯、劉崇鋐、姚從吾、牟潤孫、屈萬里、鄭德坤諸師長的寬容愛人,則盡現人間的溫暖。
作者簡介
杜維運
山東省嘉祥縣人,民國十七年生。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及歷史研究所畢業,英國劍橋大學進修。曾任台灣大學歷史系教授、香港大學中文系教授、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教授及客座教授。著有《中國史學史》、《變動世界中的史學》、《中西古代史學比較》、《清代史學與史家》、《趙翼傳》、《與西方史家論中國史學》等。先後獲教育部學術獎、國家文藝獎與中國歷史學會金簡獎。生平與著述並載入第十版《世界學人傳》。
目次
前 言
輯一 生涯紀實
第一章 從少年時代說起
——一九二八年至一九四三年
第二章 流亡時代
——一九四四年至一九五○年
第三章 大學時代
——一九五○年至一九五九年
第四章 任教大學以後(上)
——台灣大學時代(一九五九年至一九七六年)
第一節 研究清代史學與其後輯成《清代史學與史家》一書
第二節 初執教鞭的喜悅
第三節 負笈英國劍橋
第四節 結婚、寫作與出版《與西方史家論中國史學》
第五節 優游、陶醉於人文學術之中
第六節 再訪劍橋
第五章 任教大學以後(中)
——香港大學時代(一九七七年至一九八八年)
第一節 《史學方法論》寫成的經緯
第二節 趙翼研究與撰寫《趙翼傳》
第三節 新寫《與西方史家論中國史學》
第四節 僕僕風塵於港、台之間
第六章 任教大學以後(下)
——政治大學時代(一九八八年至二○○一年)
第一節 側身政治大學的愉快
第二節 傾力撰寫《中國史學史》
第三節 講授中國通史四十年與撰寫四十萬字的《中國通史》
第七章 完全退休以後
——二○○二年以來
第一節 溫哥華之美與隱居其間的生活
第二節 撰寫《中國史學史》第三冊
第三節 中國大陸學術之旅
第四節 重估中國史學的世界地位
——出版《中國史學與世界史學》
第五節 感想與展望
輯二 附 翰
寫在附翰前
附翰1 錢鍾書 翰
附翰2 曾約農 翰
附翰3 陳立夫 翰
附翰4 秦孝儀 翰
附翰5 徐復觀 翰
附翰6 徐復觀 翰
附翰7 曹聖芬 翰
附翰8 張芝聯 翰
附翰9 張芝聯 翰
附翰10 陳訓慈 翰
附翰11 楊翼驤 翰
附翰12 楊聯陞 翰
附翰13 楊聯陞 翰
附翰14 杜維運覆楊聯陞教授 翰
附翰15 左景權 翰
附翰16 左景權 翰
附翰17 左景權 翰
附翰18 何炳棣 翰
附翰19 何炳棣 翰
附翰20 牟潤孫 翰
附翰21 牟潤孫 翰
附翰22 沈剛伯 翰
附翰23 劉崇鋐 翰
附翰24 姚從吾 翰
附翰25 姚從吾 翰
附翰26 姚從吾 翰
附翰27 夏德儀 翰
附翰28 勞 榦 翰
附翰29 楊紹震 翰
附翰30 王叔岷 翰
附翰31 屈萬里 翰
附翰32 屈萬里 翰
附翰33 屈萬里 翰
附翰34 鄭德坤 翰
附翰35 于希武 翰
附翰36 于希武 翰
附翰37 劉子健 翰
附翰38 梁嘉彬 翰
附翰39 嚴耕望 翰
附翰40 許冠三 翰
附翰41 陳之藩 翰
附翰42 余英時 翰
附翰43 洛 夫 翰
附翰44 朱仲玉 翰
附翰45 張 越 翰
附翰46 羅仲輝 翰
附翰47 劉紹唐 翰
附翰48 劉振強 翰
附翰49 劉振強 翰
附翰50 易君博 翰
附翰51 黃振華 翰
附翰52 羅聯添 翰
附翰53 羅聯添 翰
附翰54 章 群 翰
附翰55 張伯淵 翰
附翰56 張朋園 翰
附翰57 梅漢仰 翰
附翰58 顧立三 翰
附翰59 閻沁恆˙林瑞炳 翰
附翰60 張存武 翰
附翰61 袁定宣 翰
附翰62 黃 培 翰
附翰63 張春樹 翰
附翰64 張春樹 翰
附翰65 蕭啟慶˙王國瓔 翰
附翰66 毛漢光 翰
附翰67 汪榮祖 翰
附翰68 汪榮祖 翰
附翰69 胡昌智 翰
附翰70 邢義田 翰
附翰71 邢義田 翰
附翰72 黃俊傑 翰
附翰73 尹章義 翰
附翰74 周樑楷 翰
附翰75 黃進興 翰
附翰76 文 光 翰
附翰77 張榮芳 翰
附翰78 戴晉新˙馮明珠 翰
附翰79 吳翎君 翰
附翰80 劉龍心 翰
附翰81 宋秉仁 翰
附翰82 牟復禮 翰
附翰83 牟復禮 翰
附翰84 牟復禮 翰
輯一 生涯紀實
第一章 從少年時代說起
——一九二八年至一九四三年
第二章 流亡時代
——一九四四年至一九五○年
第三章 大學時代
——一九五○年至一九五九年
第四章 任教大學以後(上)
——台灣大學時代(一九五九年至一九七六年)
第一節 研究清代史學與其後輯成《清代史學與史家》一書
第二節 初執教鞭的喜悅
第三節 負笈英國劍橋
第四節 結婚、寫作與出版《與西方史家論中國史學》
第五節 優游、陶醉於人文學術之中
第六節 再訪劍橋
第五章 任教大學以後(中)
——香港大學時代(一九七七年至一九八八年)
第一節 《史學方法論》寫成的經緯
第二節 趙翼研究與撰寫《趙翼傳》
第三節 新寫《與西方史家論中國史學》
第四節 僕僕風塵於港、台之間
第六章 任教大學以後(下)
——政治大學時代(一九八八年至二○○一年)
第一節 側身政治大學的愉快
第二節 傾力撰寫《中國史學史》
第三節 講授中國通史四十年與撰寫四十萬字的《中國通史》
第七章 完全退休以後
——二○○二年以來
第一節 溫哥華之美與隱居其間的生活
第二節 撰寫《中國史學史》第三冊
第三節 中國大陸學術之旅
第四節 重估中國史學的世界地位
——出版《中國史學與世界史學》
第五節 感想與展望
輯二 附 翰
寫在附翰前
附翰1 錢鍾書 翰
附翰2 曾約農 翰
附翰3 陳立夫 翰
附翰4 秦孝儀 翰
附翰5 徐復觀 翰
附翰6 徐復觀 翰
附翰7 曹聖芬 翰
附翰8 張芝聯 翰
附翰9 張芝聯 翰
附翰10 陳訓慈 翰
附翰11 楊翼驤 翰
附翰12 楊聯陞 翰
附翰13 楊聯陞 翰
附翰14 杜維運覆楊聯陞教授 翰
附翰15 左景權 翰
附翰16 左景權 翰
附翰17 左景權 翰
附翰18 何炳棣 翰
附翰19 何炳棣 翰
附翰20 牟潤孫 翰
附翰21 牟潤孫 翰
附翰22 沈剛伯 翰
附翰23 劉崇鋐 翰
附翰24 姚從吾 翰
附翰25 姚從吾 翰
附翰26 姚從吾 翰
附翰27 夏德儀 翰
附翰28 勞 榦 翰
附翰29 楊紹震 翰
附翰30 王叔岷 翰
附翰31 屈萬里 翰
附翰32 屈萬里 翰
附翰33 屈萬里 翰
附翰34 鄭德坤 翰
附翰35 于希武 翰
附翰36 于希武 翰
附翰37 劉子健 翰
附翰38 梁嘉彬 翰
附翰39 嚴耕望 翰
附翰40 許冠三 翰
附翰41 陳之藩 翰
附翰42 余英時 翰
附翰43 洛 夫 翰
附翰44 朱仲玉 翰
附翰45 張 越 翰
附翰46 羅仲輝 翰
附翰47 劉紹唐 翰
附翰48 劉振強 翰
附翰49 劉振強 翰
附翰50 易君博 翰
附翰51 黃振華 翰
附翰52 羅聯添 翰
附翰53 羅聯添 翰
附翰54 章 群 翰
附翰55 張伯淵 翰
附翰56 張朋園 翰
附翰57 梅漢仰 翰
附翰58 顧立三 翰
附翰59 閻沁恆˙林瑞炳 翰
附翰60 張存武 翰
附翰61 袁定宣 翰
附翰62 黃 培 翰
附翰63 張春樹 翰
附翰64 張春樹 翰
附翰65 蕭啟慶˙王國瓔 翰
附翰66 毛漢光 翰
附翰67 汪榮祖 翰
附翰68 汪榮祖 翰
附翰69 胡昌智 翰
附翰70 邢義田 翰
附翰71 邢義田 翰
附翰72 黃俊傑 翰
附翰73 尹章義 翰
附翰74 周樑楷 翰
附翰75 黃進興 翰
附翰76 文 光 翰
附翰77 張榮芳 翰
附翰78 戴晉新˙馮明珠 翰
附翰79 吳翎君 翰
附翰80 劉龍心 翰
附翰81 宋秉仁 翰
附翰82 牟復禮 翰
附翰83 牟復禮 翰
附翰84 牟復禮 翰
評論 新增評論
聞書 【2010/10/21 發表】
這本書是杜維運老師的自傳,不僅使人了解這位史學界著名學者平實的一面(如他在生活上的窘迫、對妻子的追求、與其他知名學者的往來等),從其生涯經驗中,我們也學習到了為學處世的方法。書後另附84封與其他學者,如楊聯陞、左景權、錢鍾書、沈剛伯等人的往來信函,則具有高度的歷史價值,也可從中窺見這些知名學者的為人。讀此書,真是獲益匪淺。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