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病速效自療
商品資訊
系列名:健康全圖典
ISBN13:9789866055744
出版社:康鑑文化
作者:健康中國名家論壇編委會
出版日:2012/01/01
裝訂/頁數:平裝/256頁
規格:24cm*17cm (高/寬)
商品簡介
93種病症對症自療+400幅精美插圖詳解
常見病診療完全手冊
看圖說病,全面解析大病小病
●手法多樣
一種疾病,多種治法,總有一種適合你
●範圍全面
最常見疾病大全,精選發生率最高的病症
表證
發燒
惡寒
全身疼痛
舌苔變化細微
浮脈
近百種常見病診療大全
人體常見病症完全攻略
病症概述+深度詮釋+西藥治療+中醫方劑
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自主健康管理
●預警 揭示多種常見病早期警訊,防患於未然
●生動 圖文並茂看疾病,速效自療早知道
●豐富 西藥治療+中醫方劑+預防保健=一病多治
家庭必用診療術
NO.1 人工呼吸
人類的呼吸,停止4分鐘以上,生命就會危在旦夕,若超過10分鐘,生命就難以挽救。人工呼吸,是分秒必爭的急救措施。
NO.2 心臟按壓
對心臟停止的患者,應將其褲帶和領口解開,進行心臟按壓,以挽回急症患者的生命。
NO.3 測量呼吸
檢查呼吸道是否暢通,可以用自己的臉頰靠近患者的口鼻,以確認他是否還有呼吸。
NO.4 點眼藥水
醫生用手指將患者眼瞼向下牽引,將眼藥水滴入下窟窿部即可。
NO.5 脈搏測量
正常人的脈搏,每分鐘應跳動60~80次左右,常用的測量部位有:手腕、頸部和股動脈。
NO.6 檢測血壓
正常的血壓是血液循環流動的前提,血壓在多種因素調節下保持正常,提供各組織器官足夠的血量。
本書特色
適應現代家庭就醫特點,有豐富的中草藥圖解和醫學圖解,讓看似高深莫測的醫學知識,變得更加淺白易懂,幫助大家在第一時間內,掌握疾病訊號。用最少的投入,獲得最大的健康收益。
「常見病自我診療」彩頁
●人體主要器官&部位功能
●腦出血診斷法
●食道、肝臟、脾臟診斷法
●上消化道、大腸診斷法
●女性常見病症
序
健康靠自己 從現在開始
● 21世紀,人類的生命健康遭遇前所未有的威脅
健康是人類的第一財富,從古至今,健康長壽都是人們追求的終極目標。隨著科學技術不斷進步,我們的生活也進入快捷便利的時代。
21世紀,在享受高科技為我們帶來的便捷與享受的同時,人類所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壞,人與自然已不能再和諧相處。
於是,各種需要加強的健康狀態及急慢性疾病,開始慢慢吞噬我們的健康現代人罹患的各種疾病,包括頸椎病、心臟病、便祕、高血壓、皮膚過敏……等,處處威脅著我們的健康。而這些疾病,往往是因為不良的生活方式所引發的,而且各種疾病近年來都呈現出「患者年輕化」的傾向。
近兩年,我們熟知的一些名人陸續因病而離開我們,像梅艷芳,以及知名的國際巨星麥可傑克遜,他們都正值人生最強盛的時期——中壯年。正如人們經常用「年富力強」來形容中壯年的人,此時正是他們人生收穫的時期,也是最睿智的時期。
但現實中,中壯年者的健康狀況並不樂觀。近十年來,早衰早逝的現象很嚴重,尤其是中年知識份子的多病和早亡,已逐漸引起社會的重視。
以北京為例:經調查研究發現,北京中關村知識份子平均死亡年齡為53.34歲,而十年前的調查數據為58.52歲。可見,僅十年時間,中關村的知識份子死亡年齡提前了5.18歲,這的確讓人感到觸目驚心。
因此,我們一定要對自己的健康狀況加以重視,工作固然重要,但身體健康才是快樂人生的基本保障。我們要聰明的利用高科技為我們帶來的便利,讓科技為我們服務,而不是將生命作為科技發展的試驗品。
生活和工作要合理安排,平時有足夠睡眠,同時進行適度運動,注意飲食結構的調整,還要掌握好自己的情緒波動,以防罹患各種疾病,真正實現「工作與健康並重」的理想目標。
● 為一些家庭常見疾病輾轉出入醫院中,實屬不智
在職場工作的人們,常常有這種問題:一項工作來了,就加班拚命工作,不僅作息時間被打亂,吃飯也不能準時。工作一完成,緊張的神經一下子放鬆,人也病倒了。之後,只好請假,再奔走於醫院各科門診看病。這種現象並不特殊,可說是現今上班族常常遇到的事。
生病之後最痛苦的也許不是身體上的疼痛難耐,更多的是在醫院排隊掛號、看病的煎熬。高額的檢查費和醫藥費,都成了求醫路上的絆腳石。有的人在生病後,不到萬不得已,絕不跨進醫院半步。但是,也許簡單的小病也會釀成大病。所以對於一些常見疾病,不能太重視,也不能不重視。
為了一些常見疾病而輾轉出入醫院,真不是明智的選擇。如果我們知道一點基本醫療常識,擁有一些起碼的自我診斷和用藥知識,就能對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小病進行自我診斷與治療,不進醫院門,照樣能醫好病,這樣一來,既能減少患者身體上的痛苦,還能減少看病——這項高額的消費。
● 適合每個人的「人體疾病手冊」
本書就是能幫你自診疾病、自療病症的最佳選擇。書中羅列生活中最常見的疾病,以及這些疾病的治療方法。如果你相信西醫,掌握它「服藥後立即見效」的特點,身體不適時即可按圖索驥,到藥房向合格藥劑師買藥;如果你相信中醫,能從根本上治癒疾病,就可以多讀中醫治療的部分。
如果你每天上班太忙,根本沒時間熬中藥,書中還有簡單的穴位按摩,讓你可以在休息之餘,按照圖解,稍點一下相關穴位,持續去做,也能對疾病發揮緩解治療的作用。
所以,本書就像家庭常備的疾病大辭典,相信你一定會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擺脫疾病的煎熬。我們真誠希望:在您家裡可以收藏這本書!它並不需要你快速讀完,也不需要你完全讀懂,但是在生病時,只要翻開書,找出對應的病症進行治療,就一定能還你健康。
目次
【序 言】健康靠自己 從現在開始
如何使用本書
常用診療術
家庭急救處理
指壓穴位療法
第一章 常見疾病的診斷
01 頭痛
02 暈眩
03 咳嗽
04 嘔吐
05 胸痛
06 腹瀉
07 血尿
08 便血
09 黃疸
10 水腫
11 肝脾腫大
第二章 急症處理
12 腹痛
13 高燒
14 昏迷
15 休克
16 小兒驚厥
17 呼吸困難
18 異物
19 氣胸
20 咯血
21 嘔血與黑便
22 中暑
23 溺水
24 電擊傷
25 急性中毒
26 毒蛇咬傷
第三章 內科
27 上呼吸道感染
28 支氣管擴張
29 哮喘
30 大葉性肺炎
31 慢性胃炎
32 肝硬化
33 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
34 高血壓與高血壓性心臟病
35 慢性風濕性瓣膜炎
36 心律失常
37 心力衰竭
38 腎小球腎炎
39 慢性腎炎
40 泌尿系結石
41 貧血
42 紫癜
43 急性白血病
44 坐骨神經痛
45 顏面神經癱瘓
46 癲癇
47 腦血管意外
48 單純性甲狀腺腫
49 甲狀腺機能亢進
50 糖尿病
51 神經衰弱
52 類風濕性關節炎
第四章 外科
53 癰
54 急性淋巴管炎
55 急性淋巴結炎
56 乳腺炎
57 甲溝炎
58 化膿性腱鞘炎
59 胃、十二指腸潰瘍急性穿孔
60 腸梗阻
61 急性闌尾炎
62 急性膽囊炎、膽石症
63 內痔
64 外痔
65 肛裂
66 肛瘻
67 惡性腫瘤
68 燒傷
69 凍瘡
70 皸裂
71 濕疹
72 蕁麻疹
73 疝氣
第五章 傷科
74 鎖骨骨折
75 肱骨外科頸骨折
76 前臂雙骨折
77 下肢關節骨折
78 胸腰椎壓縮性骨折
79 下頜關節脫位
80 肩關節脫位
81 四肢關節脫位
82 五十肩
83 膝部扭挫傷
84 顱腦損傷
85 腰部急性扭傷和慢性勞損
86 腰椎間盤突出
第六章 兒科
87 支氣管肺炎
88 遺尿
89 百日咳
第七章 婦科
90 月經不順
91 痛經
92 骨盆腔炎
93 子宮脫垂
第八章 中醫推拿與新罐療法
94 推拿的作用及常用手法
95 小兒推拿
96 刺血拔罐法
97 水罐法
【附錄】常見中草藥
書摘/試閱
常用診療術
眼鼻耳用藥法
眼鼻耳感染有其一般途徑,亦有其特殊性。其抗菌藥物的應用,除了口服及注射為全身用藥外,尚有各種局部用藥,如滴耳、滴鼻、鼻腔噴霧、鼻內塗搽油膏、口腔含片及氣霧吸入等。
●眼部沖洗法
沖洗法用於結膜囊分泌增多或手術前的清潔。具體操作如下:
讓患者坐好,頭微向後仰,同時要求患者手拿受水器,緊貼在頰部和鼻下呈水平的部位。醫生面對患者,用右手拿洗眼壺沖洗眼瞼外部(注意:壺要適當抬高,不要碰到眼部),然後再用左手2指分開眼瞼,請患者轉動眼球,沖洗結膜囊各部。沖洗後,用棉球擦乾眼睛外部皮膚。
●眼藥用法
1 滴眼藥水:讓患者坐好,頭向後仰,眼向上看。醫生面對患者,用左手拇指將患者眼瞼輕輕向下牽引,並按上一顆棉球,另一手拿眼藥水滴管,將藥水滴入下窟窿部,每次1~2滴。(注意:滴管不要碰到眼瞼,以免污染。)然後請患者閉上眼睛,用棉球擦去溢出的藥水。
2 塗眼藥膏:讓患者坐好,頭向後仰,眼向上看。醫生面對患者,用左手拇指將患者眼瞼輕輕向下牽引,用玻璃棒的一端,蘸上少許眼藥膏,呈水平方向輕壓在下窟窿部,然後請患者閉上眼睛,同時輕輕轉動玻璃棒,並從水平方向抽出。然後用棉球按摩眼瞼數分鐘,使藥膏散布在結膜囊內。
●鼻腔滴藥法
滴藥前先讓患者排除鼻腔內的分泌物,仰臥、頭突出床緣、向後仰,使外耳部開口與頦尖部接觸並與地面垂直。或使患者側臥,頭部突出床緣,頭下垂靠近肩膀。每次滴藥3~5滴。為使藥液能均勻分布在鼻腔內,滴藥後可讓患者頭部向兩側輕輕擺動。藥液滴入後隔數分鐘再坐起。
●耳滴藥法
1 耳滴藥的溫度不宜過涼,以免因冷刺激鼓膜或內耳,引起暈眩、噁心等反應。滴耳藥的加溫很簡單,只需將藥液滴在耳廓腔,使其沿外耳道壁緩慢流入耳底,藥液自然會慢慢感到溫暖。切忌將滴藥直接滴到耳朵鼓膜上。
2 滴藥方法:請患者側臥或將頭倒向一側肩部,使患者外耳道口朝上,牽引耳廓,拉直外耳道,將藥液滴入耳廓耳甲腔內,使藥液由此進入外耳道,並沿外耳道壁流入耳道深部,再按壓耳屏數次即可。滴藥量每次2~4滴,每日4次。若患者自己滴藥,應以對側手指牽引耳廓,同側手指拿滴藥管,按上述滴藥方法操作。
傷口處理
●清創(擴創術)
1 術前準備:術前必須先改善休克、失血、脫水等全身情況。
2 麻醉:一般選用神經阻滯或局部浸潤麻醉;腰部麻醉和全身麻醉,要視情況而定。
3 皮膚清潔消毒:首先清除急救包紮的敷料及剃去毛髮。執行手術者,需洗手、戴上消毒手套後,於傷口內填塞消毒紗布,再用肥皂水及生理食鹽水,進行洗滌傷口周圍皮膚3遍。再以碘酒或硫柳汞酊消毒皮膚,鋪上消毒紗布。
4 傷口內處理:執行手術者要更換消毒手套、穿手術衣、進行傷口內清潔沖洗處理、修剪較無作用的組織及傷口邊緣皮膚2~3公分,然後縫合。如果有肌腱、神經、骨折等損傷時,應同時進行縫合和固定復位。
5 縫合和結紮:縫合、結紮都要打結。常用的結有4種:
(1) 單結:各種結的基本方法。
(2) 方結:最常用於結紮小血管或一般縫合。
(3) 三疊結:用於結紮較大的血管或重要組織。第一個結應較緩慢、輕輕地持續用力,不使結扭轉;第二個結交錯地緊貼在第一個結上,結紮時要使2線牽拉點與結紮點在同一直線上,才能使結打緊。剪線時,在切口內的應緊靠線結處剪斷;在皮膚表面的縫線則留1公分左右,以便在拆線時進行牽引。
(4)鉗子打結:擴創常用的打結方法,簡單方便,還能節省縫線。
6 術後處理:抬高肢體,注意血液循環,敷料可在3天後更換和查看傷口。全身使用破傷風抗毒素1500單位,肌肉注射必須先做過敏試驗。適當使用抗菌素,預防感染。
7 拆線:拆線時間,包括頭臉部5天、軀幹7天、手指活動處及關節部位10至14天。但若有感染,膿腫形成時應提早拆線,必要時可放置引流物。
家庭急救
家中有人心臟病發作
心臟是一個強壯、不知疲倦、努力工作的強力泵浦。心臟之於身體,如同發動機之於汽車。一個人的心臟若平均每分鐘跳70次、壽命70歲計算,一個人一生中,心臟就要跳動近26億次。一旦心臟停止跳動,且經由搶救仍不能恢復跳動,那就意味著生命終止。心臟病是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全世界1/3的人口死亡是因心臟病引起的。心臟病是可怕的殺手,若在5分鐘內沒有對患者施行急救,就可能成為植物人,甚至死亡。
1 高危險群
年齡大於45歲的男性、大於55歲的女性;吸煙者、高血壓患者、糖尿病患者、高膽固醇血症患者、有家族遺傳病史者、肥胖者、缺乏運動或工作緊張者等,都是高危險群。
2 早期症狀
(1) 呼吸:做一些輕微活動,或處於安靜狀態時,出現了呼吸短促現象,但不伴隨咳嗽、咳痰。這種情況很可能是心臟功能不健全的症狀。
(2) 如果臉色灰白而發紫、表情淡漠,這是心臟病末期的病危面容;如果臉色呈暗紅色,這是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的特徵;如果臉色蒼白,則有可能是二尖瓣關閉不全的徵象。
(3) 如果鼻子硬梆梆的,表示心臟脂肪累積太多;如果鼻子尖發腫,表示心臟脂肪可能也在腫大或心臟病變正在擴大。此外,紅鼻子也常預示心臟有病。
3 處理方式
(1) 若患者尚有知覺時,讓患者靠著枕頭坐著。
(2) 鬆開患者衣物。
(3) 用毛毯覆蓋患者,將硝化甘油片含於患者舌下。
(4) 打電話叫救護車,並告知是心臟病患者。
(5) 若患者心臟停止跳動時,要立即施行心臟按壓與人工呼吸。
(6) 設法暢通患者呼吸道。
(7) 做口對口人工呼吸2次。
(8) 人工呼吸2次後,再做心臟按壓15次,反覆地做。其方法如下:
①找到心臟按壓的部位,即乳頭連線和胸部中央的胸骨交叉的地方。
②將一隻手掌根放在按壓的部位,另一隻手掌貼在上面。
③保持手肘伸直的姿勢,垂直下壓3~5公分,其速率約為1分鐘60次。
④若患者瞳孔縮小,可以摸到頸動脈波動時,就表示有效。
⑤患者心臟恢復跳動後,繼續做人工呼吸,直到患者恢復自行呼吸。
家中有人腦溢血發作
腦溢血,又稱「腦出血」,發病急驟、病情凶險、死亡率非常高,是急性腦血管病中最嚴重的一種,為目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
中老年人是腦溢血發生的高危險群,以40~70歲為最主要的發病年齡。腦溢血的原因主要與腦血管的病變、硬化有關。血管的病變與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壓、血管的老化、吸煙等密切相關。通常所說的腦溢血,是指自發性原發性腦出血。患者往往由於情緒激動、費勁用力時突然發病,症狀為失語、偏癱,重者意識不清,半數以上患者伴有頭痛、嘔吐等症狀。
腦溢血發病的主要原因是長期高血壓、動脈硬化。絕大多數患者發病當時血壓明顯升高,導致血管破裂,引起腦出血。腦溢血,係指非外傷性腦實質內的出血。絕大多數是高血壓病伴隨引起的腦小動脈病變,在血壓驟升時破裂所致,稱為「高血壓性腦出血」。
●腦溢血較為典型的症狀
即血壓突然升高,致使腦內微血管破裂而引起的出血。在出血灶的部位,血液能直接壓迫腦組織,使其周圍發生腦水腫。肢體突然麻木、無力或癱瘓,這時患者常會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跌倒,或手中的物品突然掉地;同時,患者還會口角歪斜、流口水、語言含糊不清或失語,有的還有頭痛、嘔吐、視覺模糊、意識模糊、大小便失禁等現象。患者發生腦溢血後,家屬應進行緊急救護。
●處理方式
1 保持鎮定並立即將患者平臥。千萬不要急著將患者送往醫院,以免路途震盪。可將其頭偏向一側,以防痰液、嘔吐物等吸入氣管。
2 迅速鬆解患者衣領和腰帶,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天冷時要注意保暖,天熱時注意降溫。
3 如果患者昏迷並發出強烈鼾聲,表示其舌根已經下墜,可用手帕或紗布包住患者舌頭,輕輕向外拉出。
4 可用冷毛巾覆蓋患者頭部,因為血管在遇冷時會收縮,可減少出血量。
5 患者大小便失禁時,應就地處理,不可隨意移動患者身體,以防腦出血症狀加重。
6 在患者病情穩定送往醫院途中,車輛應盡量平穩行駛,以減少顛簸震動;同時,將患者頭部稍稍抬高,與地面保持20度角,並隨時注意病情變化。
●預防辦法
高血壓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控制血壓,並避免劇烈變動、飽餐、劇烈活動、用力排便、性交等可能誘發血壓升高的因素。如出現劇烈的後側頭痛或頸部痛、運動感覺障礙、暈眩或暈厥、鼻子出血、視線模糊等症狀,可能是腦溢血前兆,應及時到醫院檢查。
指壓穴位療法
慢性胃炎
1 主要症狀:輕微噁心感、食慾不振,胃部有持續性或陣發性的疼痛。飯後上腹部有微痛感或嘔吐等症狀。
2 最有療效的穴位:合谷和中脘。
3 注意事項:孕婦最好改壓足三里穴,不壓合谷穴,因為壓合谷穴容易導致流產。
胃潰瘍
1 主要症狀:臉色蒼白、唇淺黃,疲倦虛弱。伴有胃脹氣、嘔逆、噯氣或吐酸水等症狀。嚴重時會出現胃出血、吐血、胃穿孔和突發性昏迷等症狀。
2 最有療效的穴位:神門和足三里。
3 注意事項:神門穴不可用力壓過猛,要輕壓快揉,否則會傷及手腕骨膜,造成骨膜炎。
便祕
1 主要症狀:一週的排便次數少於3次。大便堅硬、不易排出,或糞便量少、排出困難;有時沒有便意,或是解不乾淨。
2 最有療效的穴位:支溝和天樞。
3 注意事項:支溝穴在手臂背部,指壓力道中度即可,治療孩童和患者應注意指壓力道。
痔瘡
1 主要症狀:大便時看到流血、滴血或糞便中帶有血液或膿血,多數是由痔瘡引起的;排便時有腫物脫出肛門,伴有肛門潮濕或有黏液,多數是由內痔脫出或直腸黏膜脫出;如果肛門有腫塊,疼痛激烈,腫塊表面色暗,呈圓形,可能是患了「血栓性外痔」;肛門腫塊伴有局部發熱疼痛,是肛門周圍膿腫的症狀。
2 最有療效的穴位:二白和承山。
3 注意事項:二白穴為經外奇穴,兩手共4穴,用指壓棒比較方便。承山穴指壓時會有強烈痠、麻、痛、脹感,可用較強的刺激。
第一章 常見疾病的診斷
頭痛
頭痛是臨床上常見的症狀之一。引起頭痛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些是嚴重的致命疾病。在進行病因診斷時,往往十分困難。
●頭痛的病因
1 腦部疾病:如腦瘤、腦震盪、流行性B型腦炎、腦出血、腦血管硬化、化膿性腦膜炎、結核性腦膜炎、腦瘤、顱內血腫等。
2 五官疾病:如散光、青光眼、中耳炎、乳突炎、鼻炎、咽喉炎、扁桃腺炎等。
3 全身性疾病:如瘧疾、血吸蟲病、高血壓、動脈硬化、神經衰弱、偏頭痛、歇斯底里病等。
●病症診斷
1 頭痛發生的時間:高血壓病往往在晨間;腦瘤和副鼻竇炎一般在上午較劇烈;眼部疾病多在下午、晚上或閱讀後發生。
2 疼痛的部位在前額:常見於眼、鼻、咽喉部位的疾病,及貧血和發燒性疾病;頂部頭痛,常見於神經衰弱等;側部頭痛,常見於耳部疾病、偏頭痛及歇斯底里病等;枕部頭痛,常見於腦膜炎、高血壓、尿毒症、癲癇和蛛網膜下腔出血等。
●治療方法
1 西醫治療
1 複方阿斯匹林或氨非咖片斯:每次1片,每日3次。用於一般性頭痛。
2 非那根:每次25毫克,每日3次,有輕微頭痛時可以選用。
2 中醫治療
川芎3錢、白芷3錢,煎服或研末吹鼻;全蠍1錢、蜈蚣3條、地龍3錢,焙乾,研末吞服,每日2次。
1 腎虛頭痛:目糊、耳鳴、頭暈、腰痠背痛、苔薄脈細無力,宜養陰補腎。熟地3錢、黨參3錢、山藥3錢、杜仲3錢、山茱萸2錢、枸杞3錢、當歸3錢,以水煎服,每日1劑。
2 肝陽頭痛:煩躁、易怒、頭痛、失眠、苔薄脈弦,宜平肝熄風。龍膽草3錢、黃芩3錢、鉤藤4錢(後下)、牡蠣1兩(先煎)、磁石1兩(先煎)、川芎1錢半、夏枯草4錢,以水煎服,每日1劑。
腹瀉
腹瀉是一種常見症狀,是指排便次數明顯超過平日習慣的頻率,糞質稀薄,水分增加。腹瀉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門不適、失禁等症狀。腹瀉分急性和慢性2類。
●腹瀉的病因
1 急性感染:急性胃腸炎、食物中毒、痢疾等。
2 慢性疾病:慢性結腸炎、血吸蟲病、腸結核、直腸癌或結腸癌等。
●病症診斷
1 有無腹痛:肚臍周圍絞痛,應是食物中毒;左下腹疼痛,應是細菌性痢疾;右下腹疼痛,應是阿米巴痢疾和腸結核;中上腹部疼痛,應是胃腸炎;腹瀉後腹痛未緩解者,應是痢疾;腹瀉後腹痛能緩解者,應是腸結核、腸炎等。
2 大便的性狀:膿血樣大便,常見於細菌性痢疾;豆瓣醬樣大便,常見於阿米巴痢疾;水樣大便,常見於急性胃腸炎;米泔水樣大便,常見於霍亂;白色黏凍樣大便,常見於食物中毒或慢性結腸炎。
●治療方法
1 西醫治療
在一般情況下,特別是在急性腹瀉時,不宜單獨服用止瀉藥物,而應根據其病因進行針對性的治療。
1.次碳酸鉍:用於治療一般性腹瀉。每次0.3~1.5克,每日3次。
2.矽炭銀:用於治療急性腸炎,或者因受冷而引起的腹瀉。每次1~3片,每日3次。
3.複方樟腦酊:用於治療劇烈的腹瀉,效果較好,但不宜長期連續服用。每次2~5c.c.。
2 中醫治療
1 濕熱:如果出現舌苔黃膩、發燒、腹瀉、大便膿血的症狀,宜清熱利濕。白頭翁5錢、秦皮5錢、黃芩3錢、黃柏4錢、白芍2錢、甘草1錢,以水煎服,每日1劑。
加減法:肛門下墜者,可加木香三錢。
2 傷食:如果出現腹瀉、腹脹痛、舌苔膩的症狀,宜消食導滯。枳實3錢、白朮3錢、黃芩3錢、黃連1錢、大黃1錢、六麯4錢、山楂3錢,以水煎服,每日1劑。
第二章 急症處理
高燒
發燒是多種疾病的常見症狀。高燒在臨床上屬於危重症範疇。引起高燒的原因有很多,下列幾種疾病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急性血吸蟲病、瘧疾、流行性感冒、流行性B型腦炎、麻疹、肺炎、急性扁桃腺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傷寒及副傷寒、腎盂腎炎、敗血症、細菌性痢疾、急性乳腺炎、產褥熱、丹毒等。
●病症診斷
了解發病的緩急、發病的季節,以及當地傳染病的流行情況;有無接觸史,還有發燒的高低、型態,發燒的長短和經過等。
伴隨的主要症狀:呼吸系統疾病,常有咳嗽、咯痰、胸痛等症狀;消化系統疾病,常有腹痛、腹瀉、噁心、嘔吐等症狀;泌尿系統疾病常有頻尿、尿急、尿痛、腰痠等症狀;風濕病,常有關節紅、腫、熱、痛等症狀。
●治療方法
1 西醫治療
臥床休息、大量飲水,必要時或不能口服者可給予靜脈吊點滴。吃易消化而富有營養的飲食,保持大便通暢。
1 物理降溫:用井水或冷毛巾敷頭部,或用50%酒精擦浴。
2 藥物降溫:用複方阿斯匹林口服,或用柴胡注射液2c.c.,立刻予以肌肉注射。幼兒還可用 50%安乃近滴液。重症患者用藥物降溫須慎重,一般先給小劑量,以免出大汗而導致虛脫。
3 鎮靜:高燒、煩躁不安(尤其是孩童)應給予鎮靜劑,如冬眠靈或非那根,25毫克口服或肌肉注射。
2 中醫治療
針灸:針刺曲池、外關、合谷、大椎,刺少商、十宣出血。
1 風寒:鼻塞流涕、怕冷、骨節痠痛、口淡等為主症;苔薄,舌質正常,宜祛風散寒。荊芥、羌活各3至5錢、柴胡1錢半至3錢、桔梗1至2錢,以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2 熱毒:高燒、咽痛、口乾或有皮疹為主症。苔薄,舌紅,宜清熱解毒。大青葉、板藍根、草河車各1至2兩、連翹3至5錢,每日1劑,以水煎,分2次服。
中暑
中暑俗稱「發痧」,是指在日光下曝晒、高溫和熱輻射的長時間作用下,人體體溫調節障礙,水、電解質代謝紊亂及神經系統功能損害等症狀的總稱。包括日射病、熱痙攣、熱衰竭、熱射病,四者可以單獨出現,亦可合併出現。顱腦疾病的患者,老弱及產婦耐熱能力差者,尤其容易中暑。
●中暑的病因
中暑的原因有很多,在高溫的車間工作,如果再加上通風差,就極易發生中暑;田間及露天工作時,受陽光直接曝晒,再加上大地受陽光的曝晒,使大氣溫度再度升高,使人的腦膜充血,大腦皮層缺血而引起中暑;在公共場所、家族中,人群擁擠集中,熱氣集中,散熱困難。
中暑是一種威脅生命的疾病,若不給予迅速有力的治療,會引起抽搐和死亡、永久性腦損害或腎臟衰竭。核心體溫達41℃是預後嚴重的症狀;體溫若再略為升高一點,常可致死。老年、衰弱和酒精中毒者,可加重預後處理。
●治療方法
1 西醫治療
首先要做的是:迅速離開易引起中暑的高溫環境,選擇陰涼通風的地方休息;解開衣釦和褲帶,把上身稍微墊高,然後先用溫水敷頭部及擦全身,然後用冰水或井水敷患者的頭部,或用酒精遍擦全身。同時,幫患者降溫,按摩四肢及皮膚,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加散熱能力。如果患者神志清醒,給予大量的冷茶或糖水、鹽水、蘇打水、西瓜汁等。
2 中醫治療
重按合谷、內關、人中穴,以患者醒著時按摩;然後按委中穴,按足三里穴1分鐘,待其清醒後,取坐姿,再按風池穴15至20次。
1 熱盛傷陰:發燒、口乾、舌質紅或絳、脈細數,宜清熱生津。鮮竹葉3至5錢、生石膏1兩(先煎)、麥冬2至3錢、石斛3至4錢、甘草2錢半,以水煎,每日分2次服。
2 氣分實熱:高燒、無汗、口乾而渴、脈洪大,宜清解氣熱。生石膏1至2兩(先煎)、知母3至5錢、甘草1錢半至3錢、香薷2錢,以水煎服。
第三章 內科
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俗稱「傷風」、「感冒」,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上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氣管,這些部位的病毒性或細菌性感染,即稱為「上呼吸道感染」。
●病症診斷
患者先是突然感到頭痛,然後出現喉嚨乾燥、喉嚨發癢、打噴嚏、流鼻涕、鼻塞等症狀,進而出現全身痠痛、畏寒、發燒(部分患者沒有發燒)、頭痛、咳嗽等症狀。診治時,除了鼻中有分泌物和咽部充血外,無其他特殊異常症狀。一般患者在3~7天內,可以自然痊癒。
●治療方法
1 西醫治療
1 發燒頭痛:用複方阿斯匹林,每次1片,每日3次,或加用非那根12.5毫克,每日3次。小兒患者選用扑熱息痛10~15毫克╱公斤╱日,4~6小時1次。
2 鼻塞:用1%麻黃素或鼻眼淨,滴鼻。
3 咽痛:用冷鹽開水漱口,或含服薄荷含片、含碘喉痛片等,每隔1~2小時含1片。
4 咳嗽:用複方甘草合劑,每日3次,每次10c.c.。
2 中醫治療
白英5錢至1兩、野菊花2至5錢、桑葉2至3錢,以水煎服。若有咳嗽,可加佛耳草3至5錢、枇杷葉3至5片(去毛);一枝黃花2至5錢、生薑2片、蔥白5根,以水煎服。若有鼻塞,可加鵝兒不食草1錢半;若胃口不好、舌苔白膩,可加藿香2至3錢。
1 風寒感冒:畏寒、發燒、無汗、頭痛、四肢痠痛、鼻流清涕、舌苔薄白,治宜辛溫發散。荊芥、防風各3至5錢、羌活3錢,煎服。若頭痛厲害,可加藁本2至3錢;若有咳嗽,加杏仁1錢半至3錢;若有痰,加陳皮1錢至1錢半。
2 風熱感冒:身熱畏風、咽喉充血作痛、口乾、舌苔薄白或微黃,治宜辛涼解表。銀花3至5錢、連翹3至5錢、薄荷1錢半至2錢(後下)、桔梗1錢半至3錢、鮮蘆根1至2兩,煎服。
坐骨神經痛
坐骨神經痛,是指坐骨神經通路及其分布區域內的疼痛。此病痛主要是由其他疾病所引發。
●坐骨神經痛的病因
如坐骨神經炎、腰椎間盤突出、椎管內腫瘤、子宮附件炎、糖尿病等。
●病症診斷
患者站立時,身體略向健康一側傾斜,患病側的下肢,在髖、膝關節處微屈而足跟不著地。睡時,向健側側臥,病側下肢髖、膝關節處呈微屈姿勢。仰臥坐起時,病側膝關節即彎曲。患病一側常有輕度的肌張力減弱,嚴重者會有肌肉消瘦、肌肉弛軟,並有壓痛現象,以腓腸肌最明顯。
另外,患者還會感到疼痛,一般多由臀部或髖部開始,向下延伸到大腿後側、膕窩、小腿外側、向足背外側擴散。為持續性鈍痛或發作性加劇。劇痛時呈刀刺樣,往往在夜間更甚;疼痛常在咳嗽、用力、彎腰、震動時加劇。
壓痛點通常為腰部脊椎旁點(第4、5腰椎棘突平面,離中線外1.5~2公分)、坐骨孔點(在坐骨孔上緣,相當於秩邊穴)、轉子點(約相當於環跳穴)、窩點(相當於委中穴)。小腿外側和外踝之後亦有壓痛。
●治療方法
1 西醫治療
如果是因其他疾病引起,應先治療原發病。然後即可服用解熱止痛和鎮靜劑藥物,如阿斯匹林、水楊酸鈉、魯米那、利眠寧等。
2 中醫治療
1 寒濕:疼痛處有寒冷感,遇熱則痛感稍緩。苔薄白膩,宜溫經化濕散寒。
藥方:當歸3錢、牛膝3錢、蒼朮3錢、鑽地風2兩、楊柳枝2兩、炒米仁4錢、木防己4錢;制川、草烏各1錢半(先煎)、川桂枝3錢(後入),以水煎服,每日1劑。
2 風熱:疼痛處有灼熱感,遇冷則痛感稍緩。苔薄黃質紅、脈數,宜祛風清熱。
藥方:牛膝3錢、黃芩3錢、當歸4錢、赤芍3錢、丹參3錢、忍冬藤5錢、大生地4錢、延胡索3錢、片薑黃3錢,以水煎服,每日1劑。
第四章 外科
胃、十二指腸潰瘍急性穿孔
本病是潰瘍病的危險併發症之一,大多是因為患者對潰瘍病沒有足夠認識和有效治療,導致潰瘍逐漸加深,最後引起「穿孔」。穿孔後,胃、十二指腸中的內容物,如胃酸、膽汁等,流入腹腔,就會併發「急性腹膜炎」。
●病症診斷
部分患者有潰瘍病史,穿孔前症狀常會加重。患者出現臉色蒼白、皮膚濕冷、焦急憂慮、呼吸短而淺、脈搏加快等現象。
多數穿孔,初起多在上腹正中或偏右,突然發生劇痛,持續性而陣發性加劇,很快就向全腹擴展,但仍以上腹部或右下腹為主。患者靜臥不動。兩髖微屈,則腹痛可顯著減輕。
腹肌僵直及壓痛:腹肌明顯緊張,硬如「木板」,以上腹部最為顯著。全腹均有壓痛及反跳痛,以上腹部及右下腹更嚴重。晚期由於腸麻痹引起腹脹,所以腹部聽診時,腸鳴音大多消失。
由於穿孔後空氣進入腹腔,檢查時可發現肝濁音界縮小或消失。如做X光透視或照片子時,可發現膈下與肝陰影之間,有半月形透明區。
●治療方法
診斷明確後,應爭取盡早施行手術。
1 術前準備:在手術前,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包括給予患者半臥位、禁食、胃腸減壓、抗菌素、補液等基本治療,以改善全身情況,準備進行手術。
2 手術方法:穿孔縫合修補術。在縫合有困難或不可能縫合時,用大網膜填塞穿孔處,並固定於穿孔周圍,將胃大部切除。
●其他注意事項
注重飲食規律、健康膳食。一旦身體不適,應早期診斷、及時治療潰瘍病,以預防併發穿孔。
濕疹
濕疹,是最常見的一種急性或慢性的炎性皮膚病,主要症狀為劇烈搔癢、皮損多形性、對稱分布、有滲出傾向、慢性病程、易反覆發作等,任何年齡、任何部位,都可能發生。濕疹的病因還不十分清楚,一般認為,與過敏或神經功能障礙等多種內外因素有關。
●病症診斷
根據病程及皮膚損害的不同,濕疹可分為急性和慢性2種。急性損害多形性,有復發和發展成慢性的傾向;慢性濕疹損害常為局限性,邊緣較清楚,皮膚有顯著浸潤和變厚;患者在洗澡、飲酒、被窩過暖及精神緊張後搔癢更嚴重。有時還會影響睡眠。
●治療方法
1 西醫治療
鎮靜劑,如利眠寧10毫克或冬眠靈12.5~25毫克,一日3次或睡前服。
皮損廣泛,急性發作,經其他治療無效者,可用靜脈封閉。用小劑量普魯卡因靜脈封閉:普魯卡因40~50毫克(或加維生素C 0.5克),加入生理食鹽水或25%葡萄糖水20c.c.,靜脈注射,宜緩注(約注10~15分鐘),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大劑量普魯卡因靜脈封閉:普魯卡因150~300毫克,維生素C 0.5克,加入生理食鹽水或5%葡萄糖水500c.c.作靜脈點滴,宜緩滴(滴前最好服苯巴比妥0.1克,可減少反應),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
2 中醫治療
1 急性濕疹:宜清熱利濕。忍冬藤1兩、連翹3錢、苦參片4錢、蒼朮2錢、車前子4錢(包)、黃柏3錢、茯苓皮4錢、制大黃3錢(若便祕,改生大黃2錢後下)、生甘草1錢。也可根據病情不同,選擇其他藥物組方。
2 慢性濕疹:養血為主。當歸養血丸3錢,分2次服,如為片劑,則每日服3次,每次10片。
3 外用方:高良薑1兩、生百部1兩,加水2000c.c.,煎至1500c.c.外洗,對陰囊濕疹較有效;苦參1兩、地膚子1兩、白鮮皮1兩、香樟木1兩,可加適量食鹽,煎湯外洗,或煎湯服2汁後,再煎第3汁作為外洗用(頭2汁煎服時,不用香樟木)。
第五章 傷科
五十肩
五十肩,又稱「凍結肩」,俗稱「漏肩風」。其病因是肩關節周圍軟組織,如肌腱、滑囊等多處同時發生病變。常見於50歲左右的中年人,患者女性多於男性。此病常與受寒、外傷、感染等有關,如未及時治療或注意功能鍛鍊,拖延日久,可使關節黏連、活動受限,甚至無法舉起手臂。
●病症診斷
多見50歲左右的中年人;無明顯外傷或僅有輕微外傷史;肩部痠痛病程較長,一般都在2~3個月以上;肩部有廣泛性疼痛,肩部上舉、外旋、後伸等,均受限制。病程較長者,肩部肌肉(三角肌為主)會出現萎縮。
●治療方法
1 推拿療法
患者仰臥,施滾法於肩前緣(三角肌前緣),並配合肩外展及上舉被動運動5分鐘。然後讓患者俯臥,同樣施滾法於患肩後緣(三角肌後緣),並配合患者上肢由外向前伸展被動運動,約5分鐘。
讓患者正坐,施拿法於患肢(以肩、臂、曲池、合谷等穴為主),並配合搖肩關節被動運動。
理筋手法:患者正坐,術者用右手的拇、食、中3指對握三角肌束,做垂直於肌纖維走行方向撥動5~6次,再撥動痛點附近的岡上肌、胸肌等各5~6次,然後按摩肩前、肩後及肩外側。接著,術者左手扶住肩部,右手握患者手,做牽拉、抖動和旋轉活動,最後幫助患肢做外展、內收、前屈、後伸等動作。
2 中醫治療
當歸4錢、赤芍4錢、牛蒡3錢、薑黃3錢、秦艽3錢、白芷3錢、蒼朮1錢半,以水煎服。
●其他注意事項
可在屋上裝一滑車懸繩索,患者牽繩左右上提,可幫助患臂鍛鍊。患臂可在早晚做內旋、外展動作,反覆鍛鍊。鍛鍊必須緩慢、持久,不可操之過急,否則有害無益。
膝部扭挫傷
膝關節是全身最大的關節,由股骨與脛骨組成。其前面為「髕骨」,關節囊包圍整個關節;內外側分別有內側和外側副韌帶,關節內有「十字韌帶」及內側和外側「半月軟骨板」,在髕骨下有「髕下脂肪墊」。膝部在受到扭挫後容易引起損傷。臨床常見的有側副韌帶撕裂傷、半月板破裂、髕上滑囊血腫等。
●病症診斷
1 患者有明確的扭挫傷史;側副韌帶撕裂傷,在股骨內外側髁上(即內側和外側副韌帶起點處)有壓痛點。醫生以一手抵在受傷的膝內側,一手握住踝上用力將膝內翻,若膝外側疼痛或能內翻,表示外側副韌帶有損傷或撕裂;反之,以一手抵在膝外側,用力將膝外翻,若膝內側有疼痛或能外翻,表示內側副韌帶有損傷或撕裂傷。
2 外側半月板破裂:在外側副韌帶的中點有壓痛點;一般沒有明顯的「交鎖」和「開鎖」病史(患者行走時,膝關節有突然「軋住」的現象,導致膝關節不能伸直繼續走路,這種現象叫「交鎖」。患者停下來稍加活動膝部後,又能恢復膝關節的活動,這種現象叫「開鎖」。)但有膝關節外側突然「乏力」的感覺。外側半月板破裂試驗陽性,即患者仰臥,醫生用一手握持患側的踝部,另一手掌按患膝,做屈膝並做小腿內旋、內收、伸直等連貫動作,此時可聽到膝外側半月板的破裂聲。
3 內側半月板破裂:脛骨關節面內緣和內側副韌帶中點有疼痛和壓痛;有「交鎖」和「開鎖」的病史;內側半月板破裂試驗陽性,即患者仰臥,醫生用一手握持患側的踝部,另一手掌按患膝,做屈膝及小腿外旋、外展、伸直等連貫動作,此時可聽到膝內側有半月板的破裂聲。
●治療方法
膝後用長腿夾板(上至大腿中部,下至小腿中部)托住,做膝關節伸直固定。如內側副韌帶完全斷裂,應進行手術修補。
後期也可用醋酸氫化可的松12.5~25毫克加0.5%利多卡因溶液,在壓痛點局封。半月板損傷病程較長,如用一般療法無效時,可進行手術治療。
第七章 婦科
痛經
痛經,是指經期前後或行經期間,出現下腹部痙攣性疼痛,噁心嘔吐、全身不適的現象。痛經分為「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2種。原發性痛經,又稱為「功能性痛經」,指生殖器官並沒有明顯異常,而出現痛經的現象。繼發性痛經,則是由於生殖器官的病變導致的痛經,如子宮內膜異位症、骨盆腔炎、腫瘤等。
●治療方法
1 西醫治療
1 止痛解痙劑:
(1)延胡索乙素片,每次2片,每日3次。
(2)優散痛,每日3次,每次1片;阿托品0.5毫克,肌肉注射。
2 內分泌治療:
(1)黃體酮10毫克。在月經前6天開始,每日注射1次,共5次,持續3個月。
(2)乙雌酚1毫克,月經第5天開始,每晚1次,共20天。
2 中醫治療
益母草1兩5錢,酌加紅糖,以水煎服;生薑3片、紅糖2兩,以水煎服;珍珠菜根5錢、艾葉1錢,以水煎服;澤蘭葉、苦楝子、香附、茺蔚子等各3錢,以水煎服。
除了腹痛之外,痛經還會出現經行不暢、顏色發紫、有血塊、怕冷等症狀,經常是由於氣滯、血瘀、寒凝造成的,應以「理氣活血溫中法」為主進行治療。
1 香附4錢、失笑散4錢、當歸3錢、玄胡索3錢、川芎1錢半、紅花1錢半、肉桂1錢(後下)。
加減法:如腹脹加莪朮4錢、烏藥3錢;嘔吐加薑半夏3錢、乾薑1錢;大便溏薄,加木香1錢半、炮薑1錢;怕冷,加吳茱萸1錢半、熟附塊1錢。
2 失笑散5錢、肉桂1錢,研成細末,分12包,在經前6天開始服,每日2次,每次1包,以開水沖服。
●其他注意事項
經過以上方法治療後仍未見效者,應進一步檢查。如為器質性病變引起者,應針對原發性疾病進行治療。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