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這本小書裡輯集的是一個二十世紀中國人的精神追求片斷。
趙復三先生鼎立於中國文化圈多年,並對西洋哲學思想也多有研究。本書為趙復三先生,對於傳統中國、現代中國以及自身學養的一種反思,內容除自身的反思筆記外,也有與友人通信的書簡,讓讀者能夠透過日常的語言,更加貼近當代大師的思想過程。
作者簡介
趙復三
祖籍甘肅天水,籍貫江蘇寶山,1926年3月生於上海。父趙師復早年就讀於南洋公學,曾參加辛亥革命,1914年成為中國第一批公費留美生,赴匹茲堡大學就讀。「五四」運動爆發後回國,曾出任中華職業學校校長。
移居國外後,先後在法國、美國、加拿大、比利時、新加坡等地大學執教,曾獲美國俄克荷馬市立大學榮譽神學博士學位。1997年退休,現旅居美國耶魯大學社區。去國後,秉持「捨身外、守身內」的做人原則,不計世事浮沉與榮辱得失,潛心學術,從事中外思想、文化、宗教史的研究,已出版學術專著和譯作多部。
書摘/試閱
文化就是分析批判地反思
早晨本打算早早出去採購食品,哪知西班牙語電視台星期六清早播送西班牙中世紀歷史文化節目,看得出神。出門晚了,一點半才回來做午飯。然後法國電視台播映羅馬帝國歷史文物影片,又看得不願睡午覺。新年前後這兩周,英國台還播映羅馬從共和國轉入帝國的關鍵人物朱里葉‧凱撒怎樣邀買人心,當選三個執政官之一;然後把另兩個執政官除掉,自己一人獨攬大權。有人稱他「國王」,他更正說,「我不是國王,我是凱撒!」(就是人間的統治者)最後於公元前44年,被他身邊的「朋友」、羅馬貴族出身的布魯特斯刺殺,這是他自己原先沒有想到的。英國電視還播映了反映資本主義初期英國的狄更斯的《塊肉餘生錄》。這一切都引我去想東想西。
「文化」這個詞,50年來在中文裡,幾乎被看作是教育程度的同義詞,履歷表上的「文化程度」一欄,含義就是教育程度。教育程度又通常被理解為知識程度,讀到哪一級學校。文化當然意味著知識,但知識是無涯的,通常所謂「有知識」,無非是指在知識這個汪洋大海裡的某個角落裡,有一點初步懂得的東西。這是不是就等於有文化呢?文化比知識,究竟多點什麼呢?馮友蘭先生在《中國哲學史新編》第一卷裡,介紹孔子思想時,標題都是:孔子對古代道德生活、宗教生活、文藝生活、學術生活等的「反思」。我想,人類的文化都是由反思中得來;能不能說,有文化的意思就是能去反思;或者反過來說,能去反思的人,不僅知道事物和自己的可能性,而且知道事物的局限性、和自己局限性的人,才進入了有文化的門檻。只能說是「跨進了門檻」,因為人進行反思,也有水準高下之分。這和讀了多少年書,有了多少知識,取得了什麼學位,可以有關係(如果教育真正起了它的作用,應該有關係),但也可以沒有關係。總結經驗也是一種反思,但通常總結的只是工作成績缺點、哪裡「做得不夠」(如現在時興講的「力度不夠」),今後如何改進,採取點什麼行動措施之類。這種反思,成了一種「套套」,我過去也每年都做,做了幾十年。現在對「做總結」也應進行一點反思。想起幾十年前,從恩格斯《反杜林論》前面幾章裡讀過一段話,大意是:重要的是抓住事物的根本,那就是人,而人的根本就是人自身。還依稀記得這段話,因為它似乎有點和人捉迷藏,又像說了很有實質意義的話,又有點捉摸不到。
人怎麼真正面對事物的根本──自己──呢?我想就是考慮任何問題,做任何決定,都把自己放進去,分析客觀時也認真分析其中的自己、反思自己的本質,也就是自己的思想。平常說,某人「有思想」,某人「沒思想」,人只要有腦袋,哪個沒有思想呢?那麼,通常說的「有思想」或「沒思想」是何所指呢?通常大概都是說人對外部世界的分析。可是恩格斯明明講,外部世界裡的問題,其根本在人自身。這話的要害在於,不容人在分析外部世界時,把自己──即自己的思想──滑過去。我想,真做人和假做人的界限,大概就在這裡。這是十二年來重新做人的一點體會。這十二年,對我來說,並不只是身在何處的問題,而是認真重新做人的問題。所謂重新做人,就是每件事都認真聯繫自己的本質思想來進行反思;要做什麼人,就走什麼路。曾被人看為「傻」,也有朋友評論我「太聰明」(話裡當然還有話),當然更多的是說「錯誤」。這些連同我自己,都交給歷史吧。
2001年1月13日夜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