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12/26年度盤點作業,門市店休一天,網路書店將暫停出貨,12/27將恢復正常營業,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茶21席
滿額折

茶21席

商品資訊

定價
:NT$ 420 元
優惠價
79332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9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茶的心情水知道,水的心情……
21位各領域茶人 21種品茶氛圍 21款生活姿態
您是第 貳拾貳 席

本書由文史工作者古武南主編,以21位事茶人習茶、戀茶、事茶、生活茶的歷程分享,全書包含豐富多元圖片,加上精辟簡潔文字解說,完整呈現茶人習茶歷程與對茶事美學的體會。21位作者職業包含蓋設計師、製茶師、廚師、建築師、傳統音樂師、商品設計師、金雕工藝師、攝影師及慈濟師姊、導演,策展人和文學家。編者本身則在北埔從事地方文化保存導覽工作。

本書特色

★臺灣商務繼《茶味的麁相》深受好評後,另一本延續佳作。
★「人澹如菊茶書院」21位事茶人的感動分享。
★製茶師、廚師、建築師、室內設計師、傳統音樂師等各頂尖領域的習茶人生感動。

作者簡介

古武南

北埔工作室主持人,人澹如菊茶書院學員,《新竹文獻─新竹好茶》主編。
出生於臺灣新竹最盛名的客家小鎮北埔。孩童時期在優渥的人文環境與茶葉盛事中成長,鍾愛北埔客家老聚落,目前致力於北埔古蹟、傳統民居研究與北埔特產─福爾摩沙烏龍茶(膨風茶)推廣。著作《北埔民居》獲第一屆國家出版品佳作獎,於2009年國立故宮博物院-茶室展演空間擔任設計師兼茶藝示範講師;
並為2011年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雙年展「春德的盛宴」事茶人。

影像紀錄專輯:
Discovery旅遊生活頻道─「玩美女人窩:愛上古蹟的古武南」
公共電視─「維修古蹟的古武南」

【21位作者簡介】
--------------------------------------------------------
陳麗珍/翫茶齋創辦人
陳麗英/國家音樂廳 二胡演奏家
呂宜家/真淳雅茶苑
邵淑芬/國家音樂廳 傳統音樂演奏家
賴郡竹/愛茶人士
李如華/愛茶人士
郭國文/山堂夜座負責人
廖素金/惠特設計負責人
林筱如/慈濟志工
程婉儀/時尚精品行銷企畫
章蕙蘭/台灣事茶人紀錄片導演
黃珍梅/水井茶堂創辦人
林千弘/雅朵義大利餐廳負責人空間設計師
溫萍英/愛茶人士
謝瑞隆/優秀青年
史浩霖/(Scott Writer)澳洲蒙納士大學博士候選人
吳玲禎/愛茶人士
任政林/愛茶人士
郭永信/名茶 名壺收藏家
陳玉琳/自由工作者
古武南/北埔工作室主持人

本書的緣起,乃複製於茶書院老師對茶十六席的延續。當時老師對十六位同學的期許,希望每位同學都能夠以習茶的心得互相流通書寫,表達習學茶的感想,內容以茶人、茶器、茶湯、茶等等為主軸完成後,老師將十六封同學的書信發表刊登在《不只是茶》刊物上面。

個人覺得這是很有意義的習茶內容,有別於一般學茶的刻板與制式。在經過老師的同意,把原來的十六席增加到二十一席,同時請老師推薦首次徵稿的同學芳名,以便延續茶書院的習茶特質。老師推薦同學的當下給了我們一個很有意思的想法:每個人都有自己生活中的強項,也就是專業素養。有的同學或許很想跟大家分享,只是還沒有遇到適當的機緣與方式。

只是不知道本書的完成對於同學來說,算不是算是一種機緣或方式。

目次

緣起 茶書院
導讀 茶侶
穀雨 閒情 ─陳麗珍
茶與樂的交融 ─陳麗英
每次茶湯的美好都會在心裡 ─呂宜家
好茶名器 ─邵淑芬
我們因此相遇 ─賴俊竹
感謝茶一路走來對我的守護 ─李如華
茶盞的千年孤寂 ─郭國文
心甘情願地留級一百年 ─廖素金
常常覺得茶書院像一個道場 ─林筱如
整個世界只剩我和茶 ─程婉儀
點點滴滴的記憶 勾勒出習茶的我 ─蔣蕙蘭
跟隨 ─黃珍梅
茶把許久未見的同學又聚在一起 ─林千弘
專注 放鬆 轉壺蓋 ─溫萍英
一位茶農的有機路 ─謝瑞隆
習茶的強迫症 ─史浩霖
白毫烏龍的相遇 ─吳玲禎
記憶中幸福的味道 ─任政林
千把壺、萬片茶、貝勒爺 ─郭永信
初識茶的旅途 ─陳玉琳
潔淨的山茶 ─古武南

書摘/試閱

茶盞的千年孤寂 郭國文

這是一件宋代建陽窯的茶盞。此盞圈足修坯率性而手感十足,雖不規整,但很有匠師,胸有成竹,一氣呵成的俐落感。胎土含鐵量高,就手沉沉甸甸的,頗有份量感。很有老陶的生命力與親和力。此盞整體造型線條流暢,挺拔而軒昂,氣質雄渾而略帶滄桑感。像是一位飽經風霜歷練的雲遊高僧,年華老去,但仍神采奕奕,而智慧更加圓融透徹。

以骨董陶瓷觀點看來,此茶盞明顯燒結不足,致有部分灰白的風化現象。釉面幾乎布滿葉脈狀縮釉,釉色褐灰而乾癟,根本是窯燒時燒壞的瑕疵品。但是這茶盞並不只是老窯陶瓷或骨董文物,茶盞更是唐宋茶道具的主角,是唐宋茶文化的載體,是當時茶人最貼身親近的茶道具。其鑑賞自然有別於同時期其他古陶瓷的骨董鑑賞角度,所以這茶盞本質上是「茶盞」,附帶價值才是「骨董文物」。

常見唐宋時期諸文豪學仕與愛茶人所歌詠讚嘆的兔絲毫盞與鷓鴣斑等;雖為骨董藏家與博物館重視,珍若拱璧。品相完美無缺的老窯茶盞,只要願意付代價,往往可在文物市場上取得,但是具有「茶氣」、「禪味」或是「以醜為美」或是「不完美的恰如其分」的老窯茶盞,則非常少見。為深具慧眼者所寶愛。所以這茶盞就超越了「骨董文物」的範疇,而是更具藝術性,甚至哲學性的「茶道具」了。

像是蘇東坡〈水調歌頭〉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以及老子《道德經》中: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是故虛勝實,「不足勝有餘」;或是: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以上先哲所言,似乎是對此茶盞的不完美作了最好的註解。所以個人常常覺得──凡事禍福相倚,往往缺點就是優點,事情是一體兩面,端看我們從哪個角度看待事物了。

一般老窯產品要燒壞了,通常直接丟棄。且經過近千年時間的灰飛湮滅,窯址發現的瑕疵品,通常非破即裂或與匣缽嚴重沾黏。綜使偶有完整器,經過多年風化土蝕,都不堪作茶盞使用。一般只剩玩賞比對及學術研究價值。或是有小傷小磕者,常被以化學膠劑等不當方式修補;或因釉相不佳,被以非食用級油蠟塗抹。以求品相完美,迎合骨董文物市場的喜愛。除此以外,可堪泡茶使用者,實屬少數,而其中具有「茶氣」、「禪味」,而入「茶道具」品位者,更屬鳳毛麟爪了。

此盞歷經近千年歲月洗禮,幸運地無磕無裂,只因沉睡地底多時,釉面土蝕風化嚴重。原本葉脈狀縮釉處的紋理,看起來很像將腐未腐的落葉。偶以此盞撮茶泡飲,看茶葉在煙氣瀰漫的盞中舒展,每每有不同的感受體會:白葉種的安吉白茶似含苞初放的芽尖,纖毫閃閃動人;嚇煞人香的碧螺春像初展的嫩葉,伸展開懷;蜜香橙黃的東方美人,最是五色斑斕;毫香清逸的北埔六月白,總令人心曠神怡;而白茶系的壽眉好比飽經風霜的秋葉;每次泡飲不同的茶,都有不同的感受與聯想。古物今用,自然會因應時空背景不同,而創建新意,也才有使用者的逸趣巧思與個人獨特體悟見解。

此盞歷經近千年的土沁風化,部分釉面仍有釉光,經過泡養使用後,釉相由原本乾澀枯槁,因茶湯滋潤與上手摩娑把玩,而越顯光澤瑩潤,這就是茶盞迷人之處。而建陽窯系的茶盞,因胎土含鐵量多,叩之多聲音暗啞,且為了煨熱難冷而多胎釉厚重,外型古拙而較似陶器,但建盞燒結溫度竟達一千兩百多度,已達瓷化效果。物理性質似瓷而非瓷,且其使用玩賞均較類似陶器,就像紫砂茶器一樣,經過長時間泡茶使用,因茶湯滋養與擦拭使用,慢慢會有皮殼包漿產生,而變得寶光內含而益顯潤澤光亮,好像埋藏近千年的茶盞又有了新生命。

而此新生命是愛茶人珍愛它使用它,所重新賦予創造的。而茶器的包漿狀況,則反應了茶人的飲茶偏愛與習慣;茶人與茶盞日久相濡以沫,常飲高山茶則包漿油亮金黃;愛喝鐵觀音陳年烏龍者則包漿紅褐赤赭;嗜飲遠年普洱者則包漿深沉紫黑。除了茶類偏愛,若再加上茶人選擇茶器的眼光與品味,則常是見器物如見主人,茶人與茶道具幾乎是合而一體的。

茶人選用茶道具的品味與偏愛,則很像是收音機與收聽廣播頻道的關係,我們的審美頻率必須與茶器的頻率相應了才會有共鳴。所以蕙質蘭心的人,常喜歡細緻幽雅的茶具;個性開朗不拘小節的人,則愛極簡況味的茶器;氣質文質彬彬的人,多賞愛文氣的茶道具;以生活為道場而道心深篤的人,則獨沽「道氣」蘊含的「道器」。茶人各有所好,而茶道具各有所歸,茶人們尋尋覓覓搜尋心愛的茶道具,而茶道具也靜靜地等待頻率相近會欣賞它的茶主人,於是共譜出生動感人的茶藝術樂章。

而這只近千年前出窯燒壞的建陽茶盞,也許曾經身歷燈火闌珊處,而今落盡凡塵,脫落自然,是我審美頻率相近的茶道具,是我心愛的茶盞;不論它落寞也好,孤寂也罷,它就是我,我就是它。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332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