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025新年快樂!買書領券省荷包
心學:和王陽明一起修心成事
滿額折

心學:和王陽明一起修心成事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60 元
優惠價
90234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7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人生最大的毛病——傲慢

王陽明曾說:「人生最大的毛病就是傲慢,子女傲慢必然會不孝,臣子們傲慢必然會不忠誠,父母傲慢必然會不慈愛,朋友傲慢必然會不守信。所以,象與丹朱都不賢明,並因為傲慢斷送了自己的一生,你們各位要常常體會這個。人心原本就是天然的理,精明純淨的,沒有纖毫沾染,只是有一個『無我』罷了。心裡萬萬不能『有我』,有了便是傲慢了。古代聖賢有許多長處,也只是『無我』罷了。『無我』自然能做到謙謹,謙謹是眾善的基礎,傲慢則是眾惡的源泉。」

自古以來,聖人都反對傲慢,聖人孔子曾說:「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意思是說,一個君主即使有周公那樣美好的才能,如果驕傲自大而又吝嗇小氣,其他方面也就不值得一看了。孔子反對驕傲的態度顯而易見。

人們常說:「牛一毫莫自誇,驕傲自滿必翻車。曆覽古今多少事,成由謙遜敗由奢。」這句話意在告誡人們:一個人無論取得了多大的成就都不應該驕傲,你能做到的,別人也能做到,甚至做得更好;你能想到的,一定也有人想到了,甚至比你考慮得更周到。俗話說「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你的見解有時候不過是大眾心照不宣的共識,你做成的事情對別人來說不過是舉手之勞。

許多時候,人們因為取得一些成績就變得傲慢,認為自己是如此出類拔萃,不禁飄飄然起來;做到一件事情就認為全世界只有他能做到,想到一個什麼事情就認為全世界只有他能想到。得了「傲慢病」的人們,輕則暈頭轉向,忘乎所以,重則感情、事業受挫,乃至性命堪憂。

用寂寞催生心靈的成長

王陽明被遠貶官初期,不能適應當地生活的艱苦以及精神上的寂寞,心情十分悲涼。為了排遣心中的鬱悶,他日夜端居默坐,澄心靜慮,希望通過靜坐來理清自己的思緒。這是耐得住寂寞的表現,他也因此悟出了一個道理:聖人處世,在於自足七性,而不在向外求理。從此,王陽明就開始了用寂寞催生自己心靈成長的龍場悟道之旅。

在成功之前,大多數人必然要經歷一段被自己埋沒也被他人埋沒的過程,在這段時間內,如果因一時的不被賞識而暴躁不安,很可能會前功盡棄;而如果暫時安下心來,耐心等待,於寂寞中養精蓄銳,甚至享受寂寞,這種經歷往往會令整個人生受益匪淺。

寂寞固然令人痛苦,但也能讓人變得更加堅強、更加成熟。安靜的環境能夠讓一個人獲得心靈的寧靜,不容易受到外界雜務瑣事的干擾。每個想要突破目前困境的人首先要耐得住寂寞,只有在寂寞中才能促使人心靈的成長。正如一位西方哲學家所說:「世界上最強的人,也是最孤獨的人。只有最偉大的人,才能在孤獨寂寞中完成他的使命。」

王陽明在貶謫期間飽嘗各種人生摧殘與折磨。為了擺脫寂寞和苦楚,他興辦書院、傳遞文化;還經常和當地人交流,深刻感受到當地民眾質樸人性的可貴。譬如彝族首領安貴榮知道他在龍場的艱難處境後,便主動給予他生活上的照顧,使他通過與少數民族「禮益隆、情益至」的密切交往,激發他悟道傳道的熱情。王陽明用他的親身經歷鑒證了一個真理:只要能耐得住寂寞,不斷充實、完善自己,當際遇向你招手時,你就能很好地把握,獲得成功。

聖賢不是以功業氣節而聞名的

王陽明曾說:「聖賢不是沒有功業氣節,他們只是遵循天理,這就是道,聖賢不是以功業氣節而聞名的。」在他看來,真才實學的人是用不著用所謂的「功業氣節」等虛名來證明自己的學問或者優秀之處的。放眼那些有真才實學的名人、偉人,他們都是對虛名持不屑一顧的態度。恩格斯極其反感別人稱他為「導師」,他在給普列漢諾夫的回信中,第一句話便是:「請您不要稱我為導師,我的名字叫恩格斯。」曾兩次榮獲諾貝爾獎的居里夫人,把金質獎章給孩子當做玩具,且語出驚人:「我是想讓孩子們從小就知道榮譽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

王陽明也是一個不重視虛名的人,儘管他也曾幾次參加科舉考試,並最終獲得了功名。但他參加科舉的目的不在於功名,而在於功名背後的實際意義。正如他在第一次參加科舉考試落榜時所說:「我的確有點兒難受,但不是因為沒有考中,而是因為不能考中為國家效力。」縱觀王陽明的政治生涯,他也確實在全心全意地為國家效力,為百姓謀福。也正是因為這樣,他才成為備受後人推崇的名臣、聖賢。

然而,儘管人們明知不該追求虛名,卻仍舊甘心為虛名所迷惑。古人有雲:「聲名,謗之媒也。」意思是說人們常常為聲名所累,這個聲名也即是人們常常說的虛名。虛名者,有名無實,或要其名而不要其實之謂也。生活中,有很多人對此貪戀不已。

本書特色

■人生處處皆心戰,只有修煉內心,才能尋獲正強大的自我。

修煉內心強大的自己,首先要讓心靈達到一定的高度,即人們需要以一顆虛靜清明的心去認真思考人生,正如儒家經典《大學》說:「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只有心靈達到寧靜、安穩的境界後,人才能夠洞察萬物之規律,這時考慮問題才能周詳,處理事情才能完善。也正如王陽明所勸誡的:「放鬆你的心,使你充盈的『天理』立刻就會出現在眼前」。

■從「自省」、「靜心」到「用人」、「實踐」,從裡到外改變自己吧!

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難免有理性和感性的鬥爭和爭訟,這種「心、意、識」自訟的狀態就叫做「心兵」。普通人心中隨時都在打內戰,如果妄念不生,止水澄波,心兵永息,自然天下太平,這就是王陽明所推崇的不動心的境界。

自省,就是自我反省、自我檢查,以能「自知己短」,從而彌補短處,糾正過失。自古以來的許多聖人、哲人正是通過自省使自己的人格不斷趨於完善,走向成熟。王陽明也很看重自我省察,他說省察是有事的時候存養天理,存養天理是無事的時候省察。通過省察看清自己成功的基礎,不能因為境況的不如意而渾渾噩噩,混了天日。

知與行就是一個理論和實踐的問題:有人認為知易行難,懂得理論是容易的,實踐是很難的;有人認為知難行易,領悟道理很難,實踐很容易。王陽明則提出「知行合一」,認為懂得道理是重要的,但實際運用也是重要的,也就是說,一個人不僅要有崇高偉大的志向,也要掌握符合實際、腳踏實地的方法,並努力實踐,才能真正獲得聖人的智慧。

管理需要智慧,因為管理的物件是人,是各種複雜的關係,是對組織發展現實和未來的判斷。有藝術地處理好人與人的關係,恩威並施,敏銳地把握正確的發展方向,是每個管理者必須具備的智慧。王陽明身處官場多年,深諳管理的智慧,通過選拔良將、以德服人、任賢使能、賞罰分明,帶領團隊獲取了一個又一個勝利。

作者簡介

廖春紅

中文系畢業,曾任出版社企劃與編輯,編著多部暢銷書,目前為自由撰稿作家。多年來徜徉於浩瀚的中國歷史文化,長期對於王陽明思想有著深入研究。

目次

第 一 章 挖掘人心一點「靈明」——談心力
第 二 章 難能可貴的狂者胸次——談格局
第 三 章 心之所向,終能抵達——談立志
第 四 章 行勝於言,知行合一——談實踐
第 五 章 針對聲、色、貨、利下工夫——談克己
第 六 章 吾日三省吾身——談自省
第 七 章 能容能恕大人物——談包容
第 八 章 心兵永息,自然天下太平——談靜心
第 九 章 人生唯「苦」是進步之階——談逆境
第 十 章 做一位將心比心的仁者——談仁愛
第十一章 學習,需從心上下工夫——談讀書
第十二章 管理的學問——談用人
第十三章 游於藝的功夫——談藝術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34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