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大藏經(圖文版)(簡體書)
滿額折

大藏經(圖文版)(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8.8 元
定價
:NT$ 173 元
優惠價
87151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4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萬卷樓國學經典:大藏經(圖文版)》選取了流傳甚廣、被修行者視為修心指南的《金剛經》:字數最少、含義最深、傳奇最多、影響最大的《心經》以及我國禪宗之源、國人所著的《六祖壇經》這三部經文。同時還配以清代以來流傳至今的佛教精品《釋迦如來應化事蹟》注譯。圖文並茂地介紹了釋迦牟尼佛誕生、修行、成道、說法、成佛的事蹟,極大地豐富了《大藏經(圖文版)》內容。
放眼浩瀚宇宙。縱觀古今。佛教文化蘊藏著無窮無盡的瑰寶。飽含著無量無邊、至高無上的智慧和文明。在此。我們用淺顯流暢易懂的語言。將浩瀚神秘、博大精深的佛理見解、佛家經典娓娓道來.使處於忙碌生活中的人們陶冶情操、淨化心靈、從而獲得智慧和通達的人生。

名人/編輯推薦

《大藏經》流淌著一種人生大智慧,淺顯流暢的文字、簡潔獨特的觀點,將佛家的經典娓娓道來。希望能幫您在俗世凡人的生活中,以澄明、透徹的心境對待生命,還原喜樂自在的人生。鳩摩羅什等編著的《大藏經(圖文版)》用色彩還原典籍。給讀者一種以時尚詮釋經典的享受;而其仿宋的線訂裝幀形式,更是讀者學習國學,兼及收藏的最佳選擇。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是中國古人“修身”的兩條基本途徑,晉代著名史學家陳壽給自己的書齋命名為“萬卷樓”。此后,歷代以“萬卷樓”命名的書齋,由宋至清有數十家,宋代有方略、石待旦等;元代有陳杰、汪惟正等;明代有項篤壽、楊儀、范欽等;清代有孫承澤、黃彭年等。可見,“讀萬卷書”的理想在中國傳統的知識分子當中是何等的根深蒂固。
讀“萬卷書”不僅是古人的理想,當我們懂得了讀書的意義,部會自然而然地產生強烈的“博覽群書”的愿望。然而,人類歷史悠久,書籍多如汪洋大海,時代發展到今天,科技與經濟的發展更使得人類的精神領域空前豐富。獲取信息與知識的途徑不斷增加。“萬卷書”早已不再是一個象征性的概念.如何從這“萬卷”之中,找到最值得細細品讀的作品,已經成為人們必須解決的問題。
愛因斯坦曾說過:“在閱讀的書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處的東西,把其他一切統統拋掉。”這正是在闡述讀書時選擇的重要性。而他所說的把我們“引到深處的”東西無疑就是我們所需要的深度閱度的作品,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經典作品。
卡爾維諾對經典作出的定義之一是:經典就是我們正在重讀的。的確,在對經典作品反反復復的品味中,人們思想得到了升華,從淺薄走向思考最后走到通達。我們都曾有這樣的感觸,面對海量的書籍和信息,一方面人們在向著功利性淺閱讀大張其道,另一方面,我們的精神深處又在不斷地呼喚能夠滋養自己內心的深度閱讀。因此,經典的價值不僅沒有因為淺閱讀時代的到來而有所損失,反而更顯示出其珍貴來。
在惜字如金的中國傳統典籍當中,從來不乏這種需要反復品味的經典。從先秦諸子到歷代的經史子集。這些經典為一代代的中國人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精神滋養,為中華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建立了基礎。我們把這種包蘊中國文化的學問稱為國學。國學的范圍非常廣泛。包羅萬象的國學經典為我們提供了廣泛的教育。閱讀國學經典,也就是在與我們的“先圣先賢”對話和交流,一步步地楔進我們的歷史和傳統。這個過程可以讓我們領會先賢的旨趣,把握他們的神髓,形成恢弘的歷史意識,可以讓我們通曉文義、熟習經史、學問通徹,讓我們成為博學之士。另一方面.國學經典所代表的傳統學問,更是具有極為厚重的倫理色彩。閱讀國學經典的過程,不僅是增進知識的過程,而且是一個熏陶氣質、改善性情、提高涵養的過程,這個過程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著行誼謹厚、品行端方、敦品勵行的謙謙君子。
當然,隨著時代的發展,國學早已不再是人們追求事功的唯一法典。我們也不贊成對國學的功能無限夸大。但毫無疑問。閱讀國學經典,必能促進我們對真、善、美的崇敬之心,喚起我們對偉大、深邃、美麗事物的敏感和驚奇,同時也讓我們了解到先賢們在探尋知識過程中思考的重大課題和運用的基本原則。這些作品體現著我們民族精神的精髓,如《周易》所闡述的“自強不息”的君子人格、《論語》所強調的“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詩經》所培養的溫柔敦厚的情感,《老子》所閃耀的思辨智慧,等等,它們共同構筑了中華民族傳統的精神范式。品讀先賢留下的經典.恰如與他們進行一次次心靈的直接觸碰,進而去審視我們自己的內心,見賢思齊,激濁揚清。
正是基于對國學經典的這種認識,我們精選了這套《萬卷樓國學經典》系列叢書,以期引導著步履匆匆的現代人走近國學經典、了解國學經典。在選編過程中,我們希望能夠體現這樣一些特點。
首先.我們希望這套叢書能夠最具代表性。在選目中,我們注重于最經典、最根源的作品,在有限的時問內,把那些最具影響力,最應該知道的作品提交給讀者。四書、五經、先秦諸子、唐詩宋詞等這些具有符號意義的作品無疑是最應該為我們所熟知的,因此,我們首先推出的30種作品都是這些經典中的經典。 其次,我們希望能夠做出好讀的經典。在面對國學作品時,佶屈的文言和生僻的字詞常讓普通讀者望而卻步。所以,我們試圖用簡潔易懂的形式呈現經典,使普通讀者可隨時隨地以自己的時問、自己的速度來進入閱讀。因此,我們為原著精心添加了大量的注音、注釋和譯文,使讀者能夠真正地“無障礙閱讀”。需要說明的是,我們對部分作品中做了一些刪減,將那些專業研究者更關注的內容略去,讓普通讀者能夠更快地了解經典概況。作為一名普通讀者,也許你會常常感慨,以前沒有花更多的時問去讀更多的經典,如今沒有機會或能力來細讀,但實際上,讀經典什么時間開始部不算晚,“萬卷樓”就是一個極好的途徑。重讀或是初讀這些經典,一樣可以塑造我們未來的生活。
第三.我們希望呈現一套富有美感的讀物。對于經典而言,內容的意義永遠排在第一位,但同時,我們也希望有精彩的形式與內容相匹配,因而.我們在編輯過程中選取了大量的古代優秀版畫作為本書的插圖,對圖片的說明也做了精心設計,此外,圖書的編排、版式等細節設計部凝聚了我們大量的思索。我們希望這套經典不只是精神的食糧,擁有文本意義上的價值,更能帶來無限美感,成為詩意的淵藪。
“經典作品是這樣一些書,我們越是道聽途說,以為我們懂了,當我們實際讀它們,我們就越是覺得它們獨特、意想不到和新穎。”卡爾唯諾經典的評論讓人擊節嘆賞,我們也希望這套叢書能夠彰顯經典的價值,使讀者在細細品讀中真正融化經典,真正做到“開茅塞、除鄙見、得新知、增學問、廣識見。”同時,經典,又是可以被享受的。當我們走進經典之時,不能只作為被動的接受者,也可用個人自我的方式進人經典,作精神的逍遙之游,對經典作貼近個體生命的詮釋和閱讀,在現實社會之上營造自由的人生意境和精神家同,獲取一種詩意盎然的人生。

目次

金剛經
法會因由分第一
善現啟請分第二
大乘正宗分第一
妙行無住分第四
如理實見分第五
正信希有分第六
無得無說分第七
依法出生分第八
一相無相分第九
莊嚴淨土分第十
無為福勝分第十一
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
離相寂滅分第十四
持經功德分第十五
能淨業障分第十六
究竟無我分第十七
一體同觀分第十八
法界通化分第蔔九
離色離相分第二十
非說所說分第二十一
無法可得分第二十二
淨心行善分第二十三
福智無比分第二十四
化無所化分第二十五
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無斷無滅分第二十七
不受不貪分第二十八
威儀寂淨分第二十九
一合理相分第三十
知見不生分第三十一
應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必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直說

六祖壇經
行由品第一
般若品第二
疑問品第
定慧品第四
坐禪品第五
懺悔品第六
機緣品第七
頓漸品第八
護法品第九
付囑品第十

書摘/試閱

題解
這一章的題目叫做“妙行無住”,意思就是說,實現那最奧妙的行為,卻又不加執著。提出了“無住”理論。
菩薩心中應該無牽無掛,才能去滅度無邊無量無數眾生。沒有了四相,才有可能去幫助那些四生六道的眾生脫離苦難。菩薩為了普度眾生要做的是六波羅蜜或者六度。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等五種波羅蜜,主要指的是自我的修行和完善。只有布施波羅蜜,才是菩薩普度眾生時所做的事情。也就是說,只有布施一法,才能夠普度眾生。
菩薩既然不能夠執著于我、人、眾生、壽者四相,那么在布施的時候,也就更不能用布施相了。一旦執著了相,則菩薩不是菩薩,眾生也不是眾生,所施物也就不是所施物了。必須去掉了這三個施相,也才能夠真正做到布施。
從我們能夠理解的角度講,布施能夠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財施,無畏施,法施。要想度化眾生,法施是至關重要的。而這法施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菩薩自己不能夠有施者的想法,而不能以施者自居;接受你布施的眾生也決不能夠有受施的想法,更不能以受施者自居;自然,也就不能把那個法當做是法了。也就是說,一旦在這施受的兩邊有了妄想和執著,就會生出煩惱和貪婪。對于涅桀境界的執著與貪婪,也照樣是更大的煩惱與痛苦。只要有一點點的痛苦與煩惱,也就無法到達那涅槃的境界。
菩薩的任務雖然是普度三界眾生,但卻沒有任何普度眾生的想法和念頭。菩薩不執著于布施的境相,才能夠真正地實行布施的計劃。他有利于一切眾生,但卻沒有讓眾生感到有什么利益,只是讓眾生去發現自己的本來面目,從而覺悟成佛。菩薩如果真要執著的話,那就應該像佛祖說的,執著于無相去進行布施。
原文
復次①:“須菩提!菩薩于法②,應無所住③行于布施④,所謂不住色布施⑤,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⑥。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于相⑦。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⑧。須菩提!于意云何⑨?東方虛空⑩可思量不⑩?”“不也,世尊。"“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⑾。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⑩。”
注釋
①復次:其次、再次。
②菩薩于法:意思是說菩薩如何施行佛法,菩薩與法的關系。
⑧應無所住:住,此指事物形成后相對穩定。“應無所住”,就是什么都不住。
④行于布施:行,施行。布,普遍之義;施,散發之義。“布施”,梵文音譯“檀”、“檀那”。意譯為“布施”,簡單說就是施舍,給予。布施的范圍相當廣泛,天上地下,人倫畜谷無所不施。“布施”是六波羅蜜(即菩薩成佛六法)之第一法。
⑤不住色布施:“不住色”就是“心”不存留所有色。要想不存留,首先是不起“色心”,菩薩行于布施,要除去一切色相,斷煩惱妄想取舍愛憎心。概而言之,不住色布施,謂然慧性照,見一切皆空。
⑥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聲、香、味、觸、法,加上色,佛教稱為“六境”。這里將“色”單獨說,則此為五境。因為這五境,具有污染人的情識作用,所以又稱“五塵”,“塵”就是污染、沾染的意思。“聲”,有惡聲、善聲、邪聲、雜聲等表現。這里全包括,指各種音聲,不住于聲,則心清凈無掛礙。“香”,香味,不住于得則見色清凈。“味”,各種氣味。不住于味,則不生習愛,不起分別心。“觸”,男女接觸,或對一切事物、身心境的接觸或感觸。不住于觸,就沒有所面對的境界,也就心無取舍了。“法”,指思想意識心里的推斷揣度等作用。也就是“心法”,心法起判斷分別作用,心法,就是心里的想法、法則。佛有六通,入色不被色迷,入聲不被聲惑,入香不被香惑,入味不被味惑,入身界不被觸感,入意界不被法惑,即智慧性照見一切皆空。這就是佛所說“不住”的基本意義。
⑦相:謂事物之形狀。表于外而想于心者,都是相。
⑧其福德不可思量:“福德”,佛教名詞,有兩種,一種是人世間的福德稱鴻福,一種是修行得來的稱為清福。這里的福德,是指做善事而得的福報功德。“不可思量”,佛教術語,就是沒有辦法測量,深不可知,廣而無邊。P13-15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51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