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麥田圈才是真科學
商品資訊
商品簡介
什麼是麥田圈?
麥田圈是怎麼來的?
麥田圈和外星人有什麼關係?
【關於麥田圈】
麥田圈(Crop circle)是在麥田或其他農田上,透過某種力量把農作物壓平而產生出的幾何圖案,主要出現在英國威爾特郡地區靠近巨石文明遺跡的大麥旱田上。自從1972年第一個麥田圈出現後,逐漸引起公眾注意。
進入21世紀以後,人造麥田圈愈來愈多,從英國逐漸流行到歐陸與美國,甚至在不產麥的日本與臺灣,也出現過小型的「稻田圈」。
【麥田圈形成原因】
目前世界上出現的各種麥田圈,其形成原因並不是原先所認知的二分法:人力形成,或者超自然力形成。
其實用人力踩踏製作麥田圈的方式已經落伍了,而超自然力量所形成的麥田圈由於鑑定上的困難,其數量相對較少;反而是另外二個主要成因:自然力與科技力,經常被忽略。
產生麥田圈的自然力包含三大效應:氣旋效應、地質效應與閃電效應;用科技力產生麥田圈的方法則包含雷射、微波與超音波。
【麥田圈與外星人】
有一些麥田圈被認為是高智慧生物所傳達的訊息,但大部分麥田圈事件被揭發是人為製造出來的,以取樂或者招攬遊客。
本書深入調查了各種自然形成及人為製造的麥田圈形成機制,以18個科學單元、10組科學實驗,一解麥田圈背後的秘密。
★人造飛碟的飛行原理:牛頓力學
就像外星飛碟一樣,人造飛碟不僅要能在地表飛行自如,也要能夠深入太空進行星際飛行。當人造飛碟在地表附近飛行時,必須利用圓盤產生的升力去克服重力,這牽涉到空氣動力學;當飛碟進行星際飛行時,必須克服數千光年的距離障礙,這牽涉到噴射推進及時空旅行的問題;地表附近的飛行因距離較短,飛行速度在聲速的等級,所以是牛頓力學的範圍。
利用牛頓力學的知識,我們將分析飛碟圓盤如何離地騰空而起,並透過簡單的壓力幫浦實驗,示範讓鋁箔圓盤騰空而起的康達效應,並教導讀者如何用簡單的材料DIY製作一架遙控飛碟。
★飛碟的起飛與傳統飛機、直昇機有何不同?其飛行性能的優越性在哪裡?
介紹結合飛碟圓盤與直升機旋翼片的新型遙控飛行器,讀者將看到從學理分析、CAD電腦輔助設計、CNC工具機加工成型到實際飛行測試的一系列遙控飛碟研發過程。
★時空旅行指南:《狹義相對論》與牛頓的絕對時空觀。
星際飛行的距離是以光年計算──距離100光年的星球,人造飛碟用光速飛行,也要100年才能到達。星際旅行時,時間與空間可以互相轉換,這使得飛碟可以用很短的時間飛越很長的星際距離……本書透過簡單的高中物理實驗,解說奇妙的相對論效應:時間膨脹與長度縮減。
★現行載人星際飛碟的研發狀況
在2012年,天文學家發現了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的外圍運行著一顆近似地球的行星,先遣部隊航海家1號無人探測船,早已啟程。除此之外,英國星際學會的伊卡洛斯星際航行計畫,美國的百年星艦宇宙航行計畫,目標都是抵達另一個恆星系統。
★星際飛碟的能源系統:核聚變
核聚變飛船的研發,不僅僅是星際航行成敗的關鍵,也關係到地球永續能源的建立。現在人類不再只是以外太空的陽光發電,而是直接在地球上建造人類專屬的太陽來發電。若將人造太陽配置在太空船上,數十甚至數百光年的星際航行都將被實現。
★未來星際飛碟的能源系統:反物質
當正物質與反物質相互接觸時,會發生湮滅並以伽馬射線的形式釋放出大量能量,也就是所謂的反物質。
太空中存在著許多反物質粒子,如果飛碟在飛行途中能夠持續收集並加以利用,飛碟將能永續飛行。為了揭開反物質的神秘面紗,丁肇中博士的反物質偵測器已於2011年安裝在國際太空站上,而偵測器的監控中心正設在中山科學研究院的龍園院區內。
★百年內,地球人即將變成外星人的外星人
本書以假想反物質動力星艦模擬一趟宇宙之旅,為讀者介紹星際旅行途中會遇到的各種狀況。
作者簡介
台南市人
學養精湛、悟性超強。民國七十六年榮獲第一位國家航太博士學位,
並至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及法國馬特拉公司太空部門研究,迭獲國際最佳論文獎、國科會傑出研究獎、教育部大學教學特優教師獎。
現任教於國立成功大學航太系專任教授暨特聘教授。
權威著作有《大破譯:科學破解輪迴、死亡、飛碟、易經、佛經之謎》、《異次元空間講義:解讀靈異現象》、《後現代控制理論》、
《工程分析》、《自動飛行控制》、《複數力學》等多種。他是國內第一位將科學與宗教一以貫之、成就斐然的傑出科學研究者。
序
真正的科學研究強調實驗的可重複性,並且所得實驗結果不因人、時、地、物的改變而有所變化。顯然地,對於飛碟的研究,由於缺乏可資實驗的本體,自然也無所謂可重複性的實驗結果。
由於飛碟研究不滿足傳統的學術標準,所以被稱之為偽科學。這種「真飛碟是假科學」的論點其實反映了目前飛碟研究的困境與無奈:真正的外星飛碟縱使存在的話,如何能在公開的環境下,讓我們重複進行科學的檢測與實驗?
當真飛碟還被鎖在機密檔案裡時,飛碟世界的主場卻已經悄悄來到「假飛碟」身上了。半世紀以來,許許多多不明飛行物的目擊事件,扣除造假與誤判者外,剩下的不明飛行物的確都是飛碟,只不過它們是假飛碟:人造飛碟。事實顯示,一連串不同年代的不明飛行物的目擊事件,正是見證了一系列的人造飛碟發展史。
對於一般民眾將人造飛碟渲染成外星飛碟,官方單位其實樂觀其成,因為這樣有助於掩護機密計畫的執行,不會讓新型飛行器提早曝光。二十世紀的後半期就在「外星飛碟」煙幕彈的掩護下,各國暗地裡進行著各種人造飛碟的研發。時至今日,美國最先進的三角形飛碟飛行器TR-3B,其實跟真飛碟已快沒有兩樣了。
外星飛碟的飛行原理超越目前人類科學可以理解的範圍,但人造飛碟的飛行原理卻是已知物理定律的應用,它是看得到、可以理解的實際科學,所以我們說「假飛碟才是真科學」。本書的科學單元設計即是在為讀者整理分析人造飛碟背後的科普知識。至於「真飛碟」的飛行知識,就留給真正的飛碟專家去介紹了。
就像外星飛碟一樣,人造飛碟不僅要能在地表飛行自如,也要能夠深入太空,進行星際飛行,所以它的設計與製造牽涉到從地球到太空的多樣性知識學科。當人造飛碟在地表附近飛行時,必須利用圓盤產生的升力去克服重力,這牽涉到的是空氣動力學的問題;當飛碟進入太空進行星際飛行時,必須克服數百、數千光年的距離障礙,這牽涉到噴射推進及時空旅行的問題。
為了涵蓋人造飛碟跨越天地的廣泛科學知識,本書引入21個科學單元,配合10個科學實驗,並透過103個科學插圖,精彩解說飛碟飛天入地的原理。其中前9個單元介紹人造飛碟在地表飛行時,所需要用到的航空科學知識,後12單元則介紹星際飛行所牽涉到的天文及太空科學知識。
地表附近的飛行因距離較短,飛行速度在聲速的等級,所以是屬於牛頓力學的範圍。利用牛頓力學的知識,我們將分析飛碟圓盤如何離地騰空而起,並透過簡單的壓力幫浦實驗,示範讓鋁箔圓盤騰空而起的康達效應。
用看的,不如自己動手做一架!第3單元將教讀者如何DIY製作一架遙控飛碟,而且保證所用的材料在一般的遙控飛機模型店都買得到。
飛碟的起飛與傳統飛機、直昇機有何不同?其飛行性能的優越性在哪裡?這些是本書第4單元所要探討的主題。這一單元同時介紹一款結合飛碟圓盤與直升機旋翼片的新型遙控飛行器,它是由作者主持的飛行控制與模擬實驗室所研發。
讀者將看到從學理分析、CAD電腦輔助設計、CNC工具機加工成型,到實際飛行測試的一系列遙控飛碟的研發過程。講解了飛碟飛行的基本原理之後,第5單元到第9單元將介紹各國載人飛碟的發展過程及現況。如果與一甲子前的納粹德國別隆采飛碟比越來,今日的人造飛碟無非就是外星飛碟的翻版。
在本書的後半段,人造飛碟將離開太陽系進入星際太空。星際飛行所跨越的距離是以光年計算,速度則提升至光速的等級,所以是屬於相對論力學的範圍。一般的常識告訴我們,距離100光年的星球,人造飛碟縱使用光速飛行,也要100年才能到達。這樣的觀念稱為牛頓的絕對時空觀,在地球上適用,在外太空就不能用了。
星際旅行時,時間與空間可以互相轉換,這使得飛碟可以用很短的時間飛越很長的星際距離。所以對時空轉換不熟悉的讀者,在體驗星際飛行之前得先翻閱一下本書第15到第18單元中所介紹的時空旅行指南-《狹義相對論》。這些單元將透過簡單的高中物理實驗,解說奇妙的相對論效應:時間膨脹與長度縮減。
人類星際旅行的第一停靠站:半人馬座阿爾法星(南門二),它是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星際旅行冒險小說經常出現這樣的劇情,當地球人口爆炸以致資源耗盡,或是遭到小行星撞擊而毀滅時,人類必須針對半人馬座的阿爾法星進行開發與殖民活動。
這樣的情節可能成真,因為就在2012年,天文學家發現了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的外圍,真的運行著一顆像地球的行星。雖然載人的飛碟還未出發前往,但人類的先遣部隊-航海家1號無人探測船,卻早已啟程了(第11單元)。
關於載人星際飛碟的研發(第12、13單元),英國星際學會的伊卡洛斯星際航行計畫,以及美國的「百年星艦」宇宙航行計畫,繼承了20世紀代達羅斯計畫的理念,企圖製造一艘5萬噸級的巨型核聚變(核融合)飛船,能以12%光速飛行,預計花100年的時間抵達另一個恆星系統。
核聚變飛船的研發不僅是星際航行成敗的關鍵,也關係到地球永續能源的建立。如今雷射核聚變在實驗室裡創造了以前只有在恆星內部深處才存在的情況。現在人類不再只是被動地接收來自外太空的太陽光來發電,而是直接在地球上建造人類專屬的太陽來發電。若將這人造太陽配置在太空船上,則數十光年甚至數百光年的星際航行都終將被實現。
核聚變飛碟僅能達到光速的12%,但若要進行時空跳躍,飛碟的速度必需要能接近光速,這唯有啟動反物質火箭才能辦得到。本書第12單元介紹以反物質為燃料的星際飛碟。當正物質與反物質相互接觸時,會發生湮滅並以伽馬射線的形式釋放出大量的能量。
太空中存在著許多反物質粒子,如果飛碟在飛行途中能夠持續收集並加以利用,飛碟將能永續飛行。為了揭開反物質的神秘面紗,丁肇中博士的反物質偵測器已於2011年安裝在國際太空站上,而偵測器的監控中心正設在中山科學研究院的龍園院區內。
以目前科技發展的速度,地球上的人類不出百年即可開發出星際旅行的人造飛碟,能夠到達太陽系以外的星球。當地球上的外星人還在虛無飄渺之中時,地球人反倒先成了他方星球的外星人;此時人造飛碟到了他方,則變成了名符其實的外星飛碟了。
在本書的第19單元,我們將乘坐企業號星艦進行一趟宇宙之旅。聯邦企業號星艦安裝有反物質動力系統,可實現曲速飛行、以光速抵達宇宙中任何一個地方。星艦內的電腦將按照《相對論》的公式,一一算出星艦每年可飛行的距離,並預測在星艦第23年時,飛抵100億光年遠的宇宙邊緣。雖然這一星際奇航只是模擬飛行,但可別忘了此時此刻,我們每一個人確實都位於一艘巨無霸星艦之內:地球。
地球號星艦跟隨著太陽以每秒250公里的高速繞著銀河系中心旋轉,還好有大氣層當防護罩,幫我們擋去了高速粒子、宇宙射線與隕石的撞擊。
前面介紹的人造飛碟充其量只是地球號星艦的小型偵察機,所有的後勤補給都要由地球母船提供。母船內同時搭載著70億太空人,其內部有限的資源正被快速消耗著。身為太空人的我們應當好好珍惜,節省使用,多留一些資源給我們下一代的太空人吧!
目次
1. 外星訪客
2. 假飛碟才是真科學
3. 遙控飛碟DIY
4. 飛碟與直升機的結合
5. 飛碟的誤判:隱形戰機
6. 納粹德國的人造飛碟
7. 美國的人造飛碟研製
8. 俄羅斯的埃基皮飛碟計畫
9. 商業化的飛碟交通工具
10. 宇宙時空路迢遙
11. 星際旅行的第一停靠站:半人馬座阿爾法星
12. 星際航行計畫的實現:核聚變火箭
13. 百年星艦宇宙航行計畫:人造太陽
14. 逼近光速:反物質火箭
15. 時空旅行指南:狹義相對論
16. 飛碟的飛行原理1:時間擴張
17. 飛碟的飛行原理2:長度縮減
18. 飛碟的飛行原理3:空間扭曲
19. 企業號星艦的宇宙之旅
20. 星際超級航艦:地球
21. 外星人與現代人類的起源
書摘/試閱
UFO:不明飛行物
UFO(Unidentified Flying Object)是不明飛行物的簡稱,譯成幽浮。
在一般人的觀念裡,幽浮就是外星訪客所搭乘的飛行器,幽浮現在似乎變成了外星人的代名詞。其實幽浮的本意就像其原來的英文字義,只是用來表達無法識別的飛行物,與外星人沒有直接的關聯。
一般大眾用肉眼目擊或用照相機、攝影機所拍攝到的所謂不明飛行物,當透過精密儀器解析影像後,大部分都變成了可識別的飛行物,例如民航機、戰鬥機、飛船、發光氣球、人造衛星、隕石、遙控飛機等等。
那些連科學儀器都無法判別的「不明飛行物」又可以分成二大類:
1. 碟形飛行器:
亦即俗稱的飛碟,20世紀中葉前的飛碟事件似乎都能和外星人扯上關係。那個時代沒有電子媒體、沒有網路,資訊只能透過報紙與廣播電台傳播,導致事件的真假經常變成是一場羅生門。
倒是希望飛碟墜落事件發生在今天,那麼在全球現場直播以及各種電子媒體在不同角度、不同解析度的監視之下,飛碟與外星人的真真假假即無所遁形了。如果是真的,則可透過高解析度的畫面以杜悠悠之口;如果是假的,就該讓飛碟與外星人事件儘早塵埃落定,不要三不五時就重播一次半世紀前的戲碼。
在缺乏具體新事證之下,目前爭辯飛碟的真假實在沒有意義。然而當真飛碟還在虛無縹緲之處時,飛碟世界的主場卻已經悄悄來到「假飛碟」身上了。這裡所說的假飛碟就是人造飛碟,20世紀中葉以後出現的飛碟,幾乎都是人造飛碟。美國最先進的三角形飛碟飛行器TR-3B,其實跟真飛碟已沒有兩樣了,其飛行性能也遠遠超越德國早期的別隆采圓盤。
2. 隱形戰機:
幽浮是很好的煙幕彈,可以掩護一些軍事大國正在進行的新一代飛行器的研發,以免技術機密提早曝光,被競爭國趕上。例如美國洛克希德公司於1950年代製造的U-2偵察機,直到1960年遭蘇聯擊落而曝光,在此之前已飛行了8年,常被當作是不明飛行物。另外還有一些常被誤判為不明飛行器的最新隱形戰機。
關於UFO與外星人的最新資料是2012年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公布的一份探員備忘錄,證實1947年的確有三架UFO墜落,每架裡面更有三具外星人屍體。但如所預期的,這份個人證詞及相關的模糊照片還是無法說服那些不相信飛碟的人。
以下我們整理了歷年來關於UFO與外星人的文獻報告,但是要注意的是,這些報告所描述的內容都是基於目擊者的個人說法,我們很難再進一步確認它們的真實性。
●目擊者所見的飛碟形狀
1.超小型無人探測機:直徑三十公分左右,會飛進房屋內,通常為球型或圓盤型。
2.小型偵察機:直徑在一到五公尺左右,有人目擊此型飛碟降落,並走出外星人,在周圍進行調查。
3.標準型聯絡船:為最常見的UFO,可能是外太空與地面間的聯絡船,地球人被拐架到飛碟的事件,幾乎都是此型飛碟。
4.大型母船:直徑由幾百公尺到數千公尺,以圓筒型及圓盤型居多,出現的高度在一至二萬公尺,沒有降落在地面的目擊案例。
●各國官方幽浮機密文件
1.2001年3月美國中央情報局(CIA)首次大規模解密UFO檔案,包括1947年美國本土首個目擊UFO檔案,在華盛頓州上空看到9個碟狀飛行物超高速飛過,一直到1991年的檔案。
2.2008年2月英國國防部公開首批UFO檔案,其中一宗被認為最可信的UFO事件,是1977年皇家空軍多名軍官在諾桑伯蘭看見一個巨型發光圓形UFO懸浮在海上,之後更分開變形,其中一部分變得像身體,有手有腳,雷達也偵測到這神秘物體。
3.2009年3月法國國家航天研究中心公開近半世紀UFO檔案,其中1981年普羅旺斯有農民看見直徑2.5米銀灰色飛碟降落田後飛走,留下燒灼痕跡。
4.2011年3月英國公開1997年至2005年UFO檔案,其中有目擊者稱1989年在倫敦看見外星人,外形像條有手有腳的藍色香蕉。
商業化的飛碟交通工具
1961年美國與加拿大合作研發的AVROCAR飛碟飛行器試飛失敗後,AVROCAR飛碟的設計理念其實並未完全消失。美國一家稱為Moller的航太公司接收了這個飛碟構想,並持續不斷地加以改良。
其首款改良機型稱為XM-2,早在1962~1964年間便已生產完畢,係針對AVROCAR動力不足的問題加以改進,將發動機數目從一台增加為二台,分別置於圓盤的兩側(原先只有一台,安裝在圓盤的中心)。不過當時的XM-2還是僅上升了一點點高度,未達預期的設計目標。
令人意外的是,Moller公司並未因改良失敗而退縮,反而持續地改良下去。這一做,就做了40餘年。可想而知,這中間過程遇到許多資金不足以及飛碟性能無法提升的問題,但如同所有飛碟迷一樣,一切只為了實現一個飛碟夢。
2007年7月6日,美國Moller公司發表了他們最新改良款的飛碟機,並命名為「M200GVolantor」,其中發動機的數目已經從2個增加到8個。此機型的功能定位在貼地飛行的新型交通工具,一次可容納兩人。
藉助氣墊(cushioneffect)效應,它可以在距離地面3米的高度上平穩飛行。M200GVolantor的售價訂在9萬美元,約為一部高級轎車的價格。目前Moller公司已完成了所有相關試驗,正在生產所需的零件。據悉,現在已經有6台飛碟機體生產完畢。Moller公司宣稱,可以在一天內完成一台飛碟的組裝工作。
M200GVolantor的直徑為3米,高約1米,最大飛行速度約160公里/小時,與普通汽車相當,續航力同樣為160公里,也就是1小時的飛行時間。 M200GVolantor可在各種類型的地表上方飛行,其中除了普通的地面,還包括水面、沙漠、雪地、沼澤和草地。
M200GVolantor上面安裝有數台飛行控制電腦(flightcontrolcomputer)以及飛行感測元件,如陀螺儀、加速儀及GPS等等,它們會監控飛碟的飛行高度與速度,同時自動保持飛碟橫向與縱向的平衡。所以透過自動控制系統的協助,對於M200G的操控並不需要接受複雜的訓練和特別許可。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