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天,都是全新的時刻?用創造預想畫面探索內在的自己,得到生命中所真心渴望的
商品資訊
系列名:綠蠹魚Read It
ISBN13:9789573273165
出版社:遠流
作者:夏克蒂‧高文
譯者:陳韋儒
出版日:2013/12/01
裝訂/頁數:平裝/240頁
規格:21cm*14.8cm*1.5cm (高/寬/厚)
版次:1
商品簡介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你必須先「是」真實的自己,
接著「做」你應該做的事,
最後才能「擁有」你想要的東西。
超過一千萬的讀者認為此書改變了他們的生命
亞馬遜網路書店、圖書館週刊書評推薦
美國媒體天后歐普拉特別推薦:
我真的相信,而且我也在我的生命中親自驗證。
光是靠正面思考是無法改變我們的人生,
還必須發現與找出是哪些恐懼心理與潛在的負面信念,
阻礙了我們前進去追求生命中的滿足和成就。
當我們讓這些問題的癥結與狹隘的心態逐一消失,就能釋出更多空間,
追尋與活出更快樂、更美好的生命。
用「渴望」、「相信」、「接受」,
幫我們找出自己是什麼樣的存在,
讓我們專注並順利做好每一件事,
使我們鞏固、拓展和導正自己擁有的東西。
本書分五個部分,告訴讀者如何運用自身內在的能量,認識真正的自己,來改變與改善我們的人生,包括健康、財務、人際關係等各個層面。
作者以平實易懂的文字,告訴讀者,我們內在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傷害或阻礙自己,唯一會絆住自己的,就是那股不敢正視內心感受的恐懼而已。
生命可以分成三個面向來看:「是」、「做」和「擁有」。一般人都試圖倒著過他們的人生:先試著擁有更多東西或更多錢,然後才能做更多想做的事,最後才會是更快樂的人。
事實上,生命真正的運作方式恰好相反。你必須先是真實的自己,接著做你應該做的事,最後才能擁有你想要的東西。
書中介紹了簡單易行的練習、冥想、正面宣告、粉紅泡泡、筆記本清單、清理練習、藏寶圖等方法,引導讀者創造圓滿富足的人生,將正面意念與概念具體化為真實。
數以千萬計的讀者已經藉由本書探索與發現內在的自我,生命從此巨幅改變。所以現在傾聽你的內在聲音,創造出你希望自己人生樣貌的心靈圖像,讓生命中的奇蹟發生。
周介偉(光中心主持人)、陳藹玲(富邦文教基金會董事)、莊凱?(中華民國生命教練協會理事長)、張德芬(暢銷作家)、楊聰財(楊聰才身心診所院長、財團法人天主教耕莘醫院精神科主任級醫師)、趙雅麗(前公廣集團董事長,現任淡江大學教授)、賴佩霞(魅麗雜誌發行人/身心靈導師) 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列)
本書特色
★銷售超過1000萬本
★名列五十大心理勵志類經典
★露易絲‧賀(Louise L. Hay)推薦書單
★文字淺顯易懂,步驟清楚,容易實踐
★紐約時報暢銷書、美國亞馬遜書店心理健康類排行榜第三名、健康養生類第四名
★英國、德國、加拿大、西班牙、中國大陸亞馬遜書店心靈勵志類暢銷書、韓國銷售超過十萬本
★法國亞馬遜書店心靈勵志類第二名
接著「做」你應該做的事,
最後才能「擁有」你想要的東西。
超過一千萬的讀者認為此書改變了他們的生命
亞馬遜網路書店、圖書館週刊書評推薦
美國媒體天后歐普拉特別推薦:
我真的相信,而且我也在我的生命中親自驗證。
光是靠正面思考是無法改變我們的人生,
還必須發現與找出是哪些恐懼心理與潛在的負面信念,
阻礙了我們前進去追求生命中的滿足和成就。
當我們讓這些問題的癥結與狹隘的心態逐一消失,就能釋出更多空間,
追尋與活出更快樂、更美好的生命。
用「渴望」、「相信」、「接受」,
幫我們找出自己是什麼樣的存在,
讓我們專注並順利做好每一件事,
使我們鞏固、拓展和導正自己擁有的東西。
本書分五個部分,告訴讀者如何運用自身內在的能量,認識真正的自己,來改變與改善我們的人生,包括健康、財務、人際關係等各個層面。
作者以平實易懂的文字,告訴讀者,我們內在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傷害或阻礙自己,唯一會絆住自己的,就是那股不敢正視內心感受的恐懼而已。
生命可以分成三個面向來看:「是」、「做」和「擁有」。一般人都試圖倒著過他們的人生:先試著擁有更多東西或更多錢,然後才能做更多想做的事,最後才會是更快樂的人。
事實上,生命真正的運作方式恰好相反。你必須先是真實的自己,接著做你應該做的事,最後才能擁有你想要的東西。
書中介紹了簡單易行的練習、冥想、正面宣告、粉紅泡泡、筆記本清單、清理練習、藏寶圖等方法,引導讀者創造圓滿富足的人生,將正面意念與概念具體化為真實。
數以千萬計的讀者已經藉由本書探索與發現內在的自我,生命從此巨幅改變。所以現在傾聽你的內在聲音,創造出你希望自己人生樣貌的心靈圖像,讓生命中的奇蹟發生。
周介偉(光中心主持人)、陳藹玲(富邦文教基金會董事)、莊凱?(中華民國生命教練協會理事長)、張德芬(暢銷作家)、楊聰財(楊聰才身心診所院長、財團法人天主教耕莘醫院精神科主任級醫師)、趙雅麗(前公廣集團董事長,現任淡江大學教授)、賴佩霞(魅麗雜誌發行人/身心靈導師) 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列)
本書特色
★銷售超過1000萬本
★名列五十大心理勵志類經典
★露易絲‧賀(Louise L. Hay)推薦書單
★文字淺顯易懂,步驟清楚,容易實踐
★紐約時報暢銷書、美國亞馬遜書店心理健康類排行榜第三名、健康養生類第四名
★英國、德國、加拿大、西班牙、中國大陸亞馬遜書店心靈勵志類暢銷書、韓國銷售超過十萬本
★法國亞馬遜書店心靈勵志類第二名
書摘/試閱
我是,我做,我擁有
你必須先「是」真實的自己,接著「做」你應該做的事,最後才能「擁有」你想要的東西
我們可以將生命分成三個面向來看,並將它們稱之為「是」、「做」和「擁有」。
「是」就是人活著、意識清醒的基本狀態。當我們完全專注於當下這一刻的時候,就是在經歷這種經驗,這時我們的內心圓滿完整且靜如止水。
「做」代表移動和活動。它發自於每一種生物與生俱來的創造能量,同時也是我們活力的泉源。
「擁有」就是和宇宙中其他人事物存在關係的狀態。這是一種能力,也就是我們能夠容許且接納其他人事物走進自己的生命,並舒服地共處於同一個空間。
是、做和擁有就像是一個三角形,每條邊之間彼此依存。
三個角彼此不衝突。
三個角同時存在。
往往一般人都試圖倒著過他們的人生:先試著擁有更多東西或更多錢,然後才能做更多想做的事,最後才會是更快樂的人。
事實上,生命真正的運作方式恰好相反。你必須先「是」真實的自己,接著「做」你應該做的事,最後才能「擁有」你想要的東西。
自我療癒
生病或「意外」往往是在向我們釋放訊息,即我們的內心有一些問題尚待解決
有時候我們生病,是因為我們內心相信在面對某些情況或環境時,生病是一種適合或必然的對應方式,因為它在某些方面似乎能為我們解決問題,或滿足我們的需求,或化解一些無法解套且難以承受的內心衝突。
舉例來說:有人生病是因為他「暴露」在某種傳染病的環境中(並因此相信生病無可厚非且機率很高);有人死於與父母相同或家族病史中的疾病(因為她不自覺地安排自己遵循相同的模式);有人生病或發生意外是為了逃避工作(可能是工作上出現他無法面對的困難,或是除非生病了,否則他不容許自己有喘口氣或安靜下來的時間);有人生病是為了得到愛和關注(這是她小時候獲得父母親關愛的方式);有人一生壓抑自己的感受,最後被癌症帶走了生命(情緒累積造成自己的壓力,卻又認為自己不該將情緒表達出來,兩者之間的衝突無法解決)。
我舉這些例子的意思,並非我相信所有疾病都是簡單又巧合地一個蘿蔔配一個坑。所有問題的背後都藏有許多複雜的因素。我想強調的是,疾病除了生理因素外,其實情感、心理或精神因素也會導致自己生病,而生病可能是因為我們內心或生活中遇到了難題,想要藉此找出解決之道。如果我們願意正視並仔細檢視我們的情感和信仰,不論是哪個層面我們往往都能痊癒。
抱持這種這種觀念,我們自然會以更有建設性的心態去面對疾病。我們不把自己視為「受害者」,也不認為疾病是無處可躲的災難或不可避免的厄運,我們把它視為強大且有用的訊息。當我們正為身體上的病痛所苦,它就是一種訊號,說明我們的意識中有東西需要被檢視,被自己正視、承認和療癒。
通常生病傳達的訊息就是要我們沉澱下來,多花些時間與內在的自己相處。疾病通常會強迫我們放鬆,放下手邊一切繁忙的事務和「努力」,進入深沉、寧靜的意識層次,從中獲得我們需要的滋養能量。
最根本的療癒永遠源自內心,即使我們可能也需要輔以外在的治療。當我們允許自己每隔一段時間就靜下心來,與內在的自己好好相處,我們就不再需要透過生病,才能讓內在的自己得到關注。
生病或「意外」往往是在向我們釋放訊息,即我們的內心有一些問題尚待解決。可能是有一些被壓抑的感受需要釋放,或是在某些方面需要自己更多的關心。盡可能讓自己沉澱下來,傾聽內心的聲音,弄清楚這個訊息是什麼,或在這個情況中你必須瞭解什麼。你或許能夠獨自完成,或有時候可能需要諮詢師、治療師、朋友或醫生的輔助和支持。
很重要的一點,你不用因為生病或身體出問題,而感到「罪惡」或「應該受責怪」。生病不代表自己是一個沒有自覺的人。反之,你不妨將它視為自我成長旅程中重要的一步,視為一份幫助你學習和成長的禮物。
創造預想畫面可說是很有效的治療途徑,因為它可以直探問題本源──你自己內心的想法和圖像。現在開始想像自己的樣子,並肯定自己現在很健康;想像你的問題已經完全撫平且癒合。針對不同層面都有很多不同的對應方法;你必須找出哪些特定類型的肯定宣言和圖像對自己最有效。我在本書第三部分提供了一些建議,你也可以在推薦參考資源的部分找到其他方法。
當然,「預防勝於治療」永遠都是最好的……。如果你沒有健康上的問題,那再好也不過了,你只要肯定並想像自己永遠保持健康活力,就永遠不必擔心療癒的問題。如果你的健康有些狀況,值得欣慰的是,疾病「奇蹟」般痊癒的例子每天都在發生,甚至像癌症、關節炎和心臟病等重大病症也不例外,這都是利用各種形式的創造預想畫面辦到的。
自從本書出版後好幾年,已經有上百位讀者與我分享他們的故事,告訴我書中的觀念和技巧如何幫助他們治癒嚴重的疾病和傷痛。舉例來說,一位參加我工作坊的女子,曾經歷一場嚴重的車禍,且有段時間陷入昏迷,醫生告訴她在身體機能完全恢復正常之前,復健需要花上好幾年,如果可能痊癒的話。她在身體治療的期間輔以創造預想畫面,三個月之內就完全康復並回到工作崗位上。
一位男性寫信告訴我他的故事:他曾經被診斷罹患無法動刀的腦瘤。這個消息帶來的震撼使他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並發現讓自己感到困厄與挫折的癥結。他利用書中的技巧(配合定期去醫院治療)解決了自己某些人生議題,最後腦瘤也就消失了,好幾年後也未曾再出現。
很多人都告訴我,他們被診斷出罹患末期癌症後,便開始使用創造預想畫面。好幾年過去了,他們還是活蹦亂跳且健康無虞。我自己的母親利用創造預想畫面,她的膽結石沒有經過手術就治好了。當醫生拿「最初」的X光照片(看得見膽結石),對照我母親創造預想畫面一段時間後的X光照(沒有任何膽結石),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當然,這些疾病能夠痊癒可能還包括許多原因。只是,這麼多人的故事加上我自己的親身經歷,讓我相信創造預想畫面一定是一種有效的工具。
有些時候,創造預想畫面本身就可能一個非常有效的療程;其他時候,則還需要配合其他形式的治療。只要你對某些治療方法感到有信心,無論如何去嘗試就對了!當你真心希望且相信它真的有效,它就很有可能為你締造奇蹟。如果有適合自己的醫院治療,也不要拖延!但是,不論是哪種形式的治療,從傳統醫藥或手術到靈養治療,例如針灸、瑜珈、按摩、飲食療法等,創造預想畫面永遠都是有力的輔佐,可以搭配自己選擇的治療一起進行。有意識地使用創造預想畫面,可以加速正常治療的過程,且使之運作更加順暢,效果令人驚艷。
記住,不是所有的身體問題都會以好轉或消失的形式被「治癒」。有一些病痛在我們的生命中或心靈成長旅途上,肩負著很重要的目的。它們可能會伴隨我們很長一段時間,或者是一輩子。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能就需要利用創造預想畫面和肯定宣言,幫助我們接受自己的條件限制,並盡己所能活出最快樂或最值回票價的人生。
也要記住,我們每一個人到了某個時刻,一定會脫離自己的軀殼轉化到另一個世界。這個時候大多數人都是透過疾病而離開。如果一個人已經在內心深處下定決心(通常是無意識的)該是時候離開這個世界,自己再去嘗試「自我療癒」或由最親近的人再去嘗試為他療癒,可能就不是很適合也不會有效。如果試圖療癒卻似乎沒有效果,這時候就應該專注於預想一個安詳和平、無所缺憾的圓滿人生,以及擁抱即將來臨的死亡。
更多清理練習
原諒這個人的一切,以及化解和釋放你們之間所有受到壓抑的能量
這個練習是關於原諒和放下。
拿出一張紙,針對每一個在你人生中曾經苛待、傷害過你、對你做出不正義的行為、或是曾經或現在讓你感到厭惡、受傷或憤怒的人,在紙上寫下他們的名字。在每個名字旁邊,寫出她或他曾對你做過什麼事,或是你討厭這個人什麼地方。
然後閉上眼睛,放輕鬆,分別預想或想像每個人的樣子。和每個人簡短說幾句話,向他或她解釋,過去你曾經對他們感到憤怒或受傷,但現在你會盡自己所能原諒這個人的一切,以及化解和釋放你們之間所有受到壓抑的能量。給這個人一些祝福,並告訴他:「我現在原諒你,也將你放下了。我們各走各的路,祝你幸福。」
已經完成這個過程後,在紙上寫著:「我現在完全原諒你,也將你完全放下了,然後丟掉這張紙,象徵自己已經不再執著於這些過去的經歷。
很多人都發現這個原諒和放手的方法,可以奇蹟般地立刻減輕自己長期承受的負擔以及累積的憎恨和敵意。更棒的是,即使你再也沒有見過這個人,對方也還是能在精神層面上收到你的原諒,他們的人生也會因此變得更加清爽。
如果你是第一次使用這個方法,可能會在面對某些特定對象時,無法真正感到寬慰和釋懷(尤其當對方是你的父母、配偶,或任何你生命中舉足輕重的人)。如果其中有很強烈的情感糾葛或許多銘心刻骨的感受,你可能需要找一位治療師或諮詢師來談談,或是找一個安全的地方盡情宣洩自己的憤怒和傷痛。在我們做到真正接納並表達自己其他的感受之前,我們都不應該勉強自己去原諒。哪天我們真的做到了,通常也就會自然而然地原諒了對方。持續偶爾就做做這個練習,最後一定都能獲得解決。(記住,你這麼做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健康和快樂。)
很多人在完成這個過程後,也奇蹟般地治癒了身體上的疾病。這是因為很多身體問題,像是癌症或關節炎等,都與日積月累的憤怒與憎恨有很直接的關連。
現在寫下你能想到人生中每一個你覺得自己傷害過或苛待過的人,並寫下你對這些人做過哪些事。
再次閉上你的眼睛,放輕鬆,然後輪流想像每一個人的樣子。告訴他或她你對他們做過些什麼,並請求對方的原諒和對自己的祝福。然後想像對方依照你的話這麼做。
在你完成這個過程後,在紙張最下方寫著:「我原諒自己,也寬恕自己一切的罪惡,從此時此刻開始,且直到永遠!」然後撕掉這張紙把它丟掉。
你必須先「是」真實的自己,接著「做」你應該做的事,最後才能「擁有」你想要的東西
我們可以將生命分成三個面向來看,並將它們稱之為「是」、「做」和「擁有」。
「是」就是人活著、意識清醒的基本狀態。當我們完全專注於當下這一刻的時候,就是在經歷這種經驗,這時我們的內心圓滿完整且靜如止水。
「做」代表移動和活動。它發自於每一種生物與生俱來的創造能量,同時也是我們活力的泉源。
「擁有」就是和宇宙中其他人事物存在關係的狀態。這是一種能力,也就是我們能夠容許且接納其他人事物走進自己的生命,並舒服地共處於同一個空間。
是、做和擁有就像是一個三角形,每條邊之間彼此依存。
三個角彼此不衝突。
三個角同時存在。
往往一般人都試圖倒著過他們的人生:先試著擁有更多東西或更多錢,然後才能做更多想做的事,最後才會是更快樂的人。
事實上,生命真正的運作方式恰好相反。你必須先「是」真實的自己,接著「做」你應該做的事,最後才能「擁有」你想要的東西。
自我療癒
生病或「意外」往往是在向我們釋放訊息,即我們的內心有一些問題尚待解決
有時候我們生病,是因為我們內心相信在面對某些情況或環境時,生病是一種適合或必然的對應方式,因為它在某些方面似乎能為我們解決問題,或滿足我們的需求,或化解一些無法解套且難以承受的內心衝突。
舉例來說:有人生病是因為他「暴露」在某種傳染病的環境中(並因此相信生病無可厚非且機率很高);有人死於與父母相同或家族病史中的疾病(因為她不自覺地安排自己遵循相同的模式);有人生病或發生意外是為了逃避工作(可能是工作上出現他無法面對的困難,或是除非生病了,否則他不容許自己有喘口氣或安靜下來的時間);有人生病是為了得到愛和關注(這是她小時候獲得父母親關愛的方式);有人一生壓抑自己的感受,最後被癌症帶走了生命(情緒累積造成自己的壓力,卻又認為自己不該將情緒表達出來,兩者之間的衝突無法解決)。
我舉這些例子的意思,並非我相信所有疾病都是簡單又巧合地一個蘿蔔配一個坑。所有問題的背後都藏有許多複雜的因素。我想強調的是,疾病除了生理因素外,其實情感、心理或精神因素也會導致自己生病,而生病可能是因為我們內心或生活中遇到了難題,想要藉此找出解決之道。如果我們願意正視並仔細檢視我們的情感和信仰,不論是哪個層面我們往往都能痊癒。
抱持這種這種觀念,我們自然會以更有建設性的心態去面對疾病。我們不把自己視為「受害者」,也不認為疾病是無處可躲的災難或不可避免的厄運,我們把它視為強大且有用的訊息。當我們正為身體上的病痛所苦,它就是一種訊號,說明我們的意識中有東西需要被檢視,被自己正視、承認和療癒。
通常生病傳達的訊息就是要我們沉澱下來,多花些時間與內在的自己相處。疾病通常會強迫我們放鬆,放下手邊一切繁忙的事務和「努力」,進入深沉、寧靜的意識層次,從中獲得我們需要的滋養能量。
最根本的療癒永遠源自內心,即使我們可能也需要輔以外在的治療。當我們允許自己每隔一段時間就靜下心來,與內在的自己好好相處,我們就不再需要透過生病,才能讓內在的自己得到關注。
生病或「意外」往往是在向我們釋放訊息,即我們的內心有一些問題尚待解決。可能是有一些被壓抑的感受需要釋放,或是在某些方面需要自己更多的關心。盡可能讓自己沉澱下來,傾聽內心的聲音,弄清楚這個訊息是什麼,或在這個情況中你必須瞭解什麼。你或許能夠獨自完成,或有時候可能需要諮詢師、治療師、朋友或醫生的輔助和支持。
很重要的一點,你不用因為生病或身體出問題,而感到「罪惡」或「應該受責怪」。生病不代表自己是一個沒有自覺的人。反之,你不妨將它視為自我成長旅程中重要的一步,視為一份幫助你學習和成長的禮物。
創造預想畫面可說是很有效的治療途徑,因為它可以直探問題本源──你自己內心的想法和圖像。現在開始想像自己的樣子,並肯定自己現在很健康;想像你的問題已經完全撫平且癒合。針對不同層面都有很多不同的對應方法;你必須找出哪些特定類型的肯定宣言和圖像對自己最有效。我在本書第三部分提供了一些建議,你也可以在推薦參考資源的部分找到其他方法。
當然,「預防勝於治療」永遠都是最好的……。如果你沒有健康上的問題,那再好也不過了,你只要肯定並想像自己永遠保持健康活力,就永遠不必擔心療癒的問題。如果你的健康有些狀況,值得欣慰的是,疾病「奇蹟」般痊癒的例子每天都在發生,甚至像癌症、關節炎和心臟病等重大病症也不例外,這都是利用各種形式的創造預想畫面辦到的。
自從本書出版後好幾年,已經有上百位讀者與我分享他們的故事,告訴我書中的觀念和技巧如何幫助他們治癒嚴重的疾病和傷痛。舉例來說,一位參加我工作坊的女子,曾經歷一場嚴重的車禍,且有段時間陷入昏迷,醫生告訴她在身體機能完全恢復正常之前,復健需要花上好幾年,如果可能痊癒的話。她在身體治療的期間輔以創造預想畫面,三個月之內就完全康復並回到工作崗位上。
一位男性寫信告訴我他的故事:他曾經被診斷罹患無法動刀的腦瘤。這個消息帶來的震撼使他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並發現讓自己感到困厄與挫折的癥結。他利用書中的技巧(配合定期去醫院治療)解決了自己某些人生議題,最後腦瘤也就消失了,好幾年後也未曾再出現。
很多人都告訴我,他們被診斷出罹患末期癌症後,便開始使用創造預想畫面。好幾年過去了,他們還是活蹦亂跳且健康無虞。我自己的母親利用創造預想畫面,她的膽結石沒有經過手術就治好了。當醫生拿「最初」的X光照片(看得見膽結石),對照我母親創造預想畫面一段時間後的X光照(沒有任何膽結石),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當然,這些疾病能夠痊癒可能還包括許多原因。只是,這麼多人的故事加上我自己的親身經歷,讓我相信創造預想畫面一定是一種有效的工具。
有些時候,創造預想畫面本身就可能一個非常有效的療程;其他時候,則還需要配合其他形式的治療。只要你對某些治療方法感到有信心,無論如何去嘗試就對了!當你真心希望且相信它真的有效,它就很有可能為你締造奇蹟。如果有適合自己的醫院治療,也不要拖延!但是,不論是哪種形式的治療,從傳統醫藥或手術到靈養治療,例如針灸、瑜珈、按摩、飲食療法等,創造預想畫面永遠都是有力的輔佐,可以搭配自己選擇的治療一起進行。有意識地使用創造預想畫面,可以加速正常治療的過程,且使之運作更加順暢,效果令人驚艷。
記住,不是所有的身體問題都會以好轉或消失的形式被「治癒」。有一些病痛在我們的生命中或心靈成長旅途上,肩負著很重要的目的。它們可能會伴隨我們很長一段時間,或者是一輩子。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能就需要利用創造預想畫面和肯定宣言,幫助我們接受自己的條件限制,並盡己所能活出最快樂或最值回票價的人生。
也要記住,我們每一個人到了某個時刻,一定會脫離自己的軀殼轉化到另一個世界。這個時候大多數人都是透過疾病而離開。如果一個人已經在內心深處下定決心(通常是無意識的)該是時候離開這個世界,自己再去嘗試「自我療癒」或由最親近的人再去嘗試為他療癒,可能就不是很適合也不會有效。如果試圖療癒卻似乎沒有效果,這時候就應該專注於預想一個安詳和平、無所缺憾的圓滿人生,以及擁抱即將來臨的死亡。
更多清理練習
原諒這個人的一切,以及化解和釋放你們之間所有受到壓抑的能量
這個練習是關於原諒和放下。
拿出一張紙,針對每一個在你人生中曾經苛待、傷害過你、對你做出不正義的行為、或是曾經或現在讓你感到厭惡、受傷或憤怒的人,在紙上寫下他們的名字。在每個名字旁邊,寫出她或他曾對你做過什麼事,或是你討厭這個人什麼地方。
然後閉上眼睛,放輕鬆,分別預想或想像每個人的樣子。和每個人簡短說幾句話,向他或她解釋,過去你曾經對他們感到憤怒或受傷,但現在你會盡自己所能原諒這個人的一切,以及化解和釋放你們之間所有受到壓抑的能量。給這個人一些祝福,並告訴他:「我現在原諒你,也將你放下了。我們各走各的路,祝你幸福。」
已經完成這個過程後,在紙上寫著:「我現在完全原諒你,也將你完全放下了,然後丟掉這張紙,象徵自己已經不再執著於這些過去的經歷。
很多人都發現這個原諒和放手的方法,可以奇蹟般地立刻減輕自己長期承受的負擔以及累積的憎恨和敵意。更棒的是,即使你再也沒有見過這個人,對方也還是能在精神層面上收到你的原諒,他們的人生也會因此變得更加清爽。
如果你是第一次使用這個方法,可能會在面對某些特定對象時,無法真正感到寬慰和釋懷(尤其當對方是你的父母、配偶,或任何你生命中舉足輕重的人)。如果其中有很強烈的情感糾葛或許多銘心刻骨的感受,你可能需要找一位治療師或諮詢師來談談,或是找一個安全的地方盡情宣洩自己的憤怒和傷痛。在我們做到真正接納並表達自己其他的感受之前,我們都不應該勉強自己去原諒。哪天我們真的做到了,通常也就會自然而然地原諒了對方。持續偶爾就做做這個練習,最後一定都能獲得解決。(記住,你這麼做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健康和快樂。)
很多人在完成這個過程後,也奇蹟般地治癒了身體上的疾病。這是因為很多身體問題,像是癌症或關節炎等,都與日積月累的憤怒與憎恨有很直接的關連。
現在寫下你能想到人生中每一個你覺得自己傷害過或苛待過的人,並寫下你對這些人做過哪些事。
再次閉上你的眼睛,放輕鬆,然後輪流想像每一個人的樣子。告訴他或她你對他們做過些什麼,並請求對方的原諒和對自己的祝福。然後想像對方依照你的話這麼做。
在你完成這個過程後,在紙張最下方寫著:「我原諒自己,也寬恕自己一切的罪惡,從此時此刻開始,且直到永遠!」然後撕掉這張紙把它丟掉。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