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媲美經典金融商戰電影「華爾街」,
劇情更勝李奧納多主演的「華爾街之狼」!
在投機、權力與欲望的金錢遊戲裡,
爾虞我詐,誰能瞞天過海?
/長據最大網路書店「噹噹網」銷售榜
/榮登「金書網」超級暢銷書榜
貪婪萬歲!?巨大的財富帶來了什麼?
一場滅門血案揭開了金融業陰謀的序幕……
王雨航是華爾街第三大投資銀行——洛克證券的頂尖人物,他那睿智的頭腦,儼然就是為華爾街而生的。綠卡、高薪、成就感、社會地位……華爾街實現了他寤寐以求的「美國夢」。
不斷更新代換的衍生性金融產品,是華爾街炙手可熱的印鈔機,金融大鱷藉此呼風喚雨,投資銀行的操作者則趁機中飽私囊。看似歌舞昇平的華爾街,卻潛藏著性命交關的暗潮,上司因為衍生性金融產品而自殺滅門,紅顏知己則飽受黑暗勢力的無情摧殘,王雨航知道,也許更可怕的事情,很快就會降臨……
這一年,九月十一日,世貿雙子大樓北棟八十五樓,成了生命的分界線……
故事中的人物讓我愛恨交加,華爾街資本市場的真相使我震撼不已。讓我這樣一個「金融盲」第一次感受到,原來華爾街離我們如此之近。
——鄧海燕,中國資深影視策劃監製
作者以一個曾經的留學生、在華爾街闖蕩多年的金融機構高階主管的經歷和視角,帶我們開始了一次跌宕起伏的「旅程」。
——張笑陽,《讀者.原創版》雜誌社主編
作者簡介
雪城小玲(戴玉梅、小玲)
紐約市立大學企業會計學學士,曾任中國建設銀行助理會計師、加拿大某會計事務所會計師。目前定居多倫多,專職寫作。和先生陳思進合著長篇傳記文學《闖蕩北美》、《獨闖華爾街》等;另有多篇短篇小說、散文、報導文學、電影文學故事及隨筆,在《讀者》、《江南》、《青年文學》、《青年作家》、《家庭》、《青年文摘》、《海外文摘》及《知音》等雜誌上發表。
陳思進
曾任瑞信(Credit Suisse)證券投資部助理副總裁、美銀證券公司(BofA Securities)副總裁、宏利金融財團(Manulife Financial Corp.)資深顧問等職務。目前定居多倫多,任皇家金融財團全球投資部風險管理資深顧問。《讀者》簽約作家,《海外文摘》2007年最佳作者,《週末畫報》、《中國經營報》、《錢經》、《東方早報》、《中國證券報》、《經濟參考報》、《北京青年報》和《世界周刊》多家媒體的專欄作家,2008年出版長篇傳記文學《獨闖華爾街》,2009年出版金融時評隨筆集《華爾街這些事》,2010年出版財經專著《金融讓誰富有》。
序
【代序】華爾街之虎 沈敏特
這幾年,有一個詞常常光顧人類,它叫「突發事件」。我細想,為什麼稱之為「突發」?就是說,這是一些沒有預料到、難以預料,甚至不可能預料到的事情,而它卻發生了,並以生死攸關的狀態呈現在你面前;你不能回避,必須面對,否則難以生存,更談不上發展。我因此強烈意識到,相對於大千世界、茫茫宇宙,人類的認識能力依然如此貧乏、薄弱,誰也不能「洞觀三世,明察秋毫」,只有在付出巨大的代價後,才能艱難的把認識向前推進一步。
也許是因為進入了後工業時代、資訊時代、全球化時代,人類社會加快了發展的步伐,「突發事件」變得更加頻繁,往往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從二十一世紀初的九一一恐怖分子攻擊事件,到今天的襲擊不斷,那個神出鬼沒的賓拉登還不時發出威脅之聲,恐怖主義仍然是未了而難了,我們卻又遭遇空前的金融海嘯,人類處於緊急又束手無策、需要重新認識的狀態中。
本書就是在這樣一個緊急又緊張的時刻,應運而生。借用金融界的一個時尚術語——槓桿,我想這部長篇小說就擔當起了一個槓桿的任務,撬動起我們認識金融海嘯的期待和欲求。
翻開這本書,我馬上想起的是恩格斯。也不是想起一八四八年他和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宣導的暴力革命,不是想起一八九五年在《法蘭西階級鬥爭.導言》中關於鬥爭形式的修正,指出了和平發展的可能性,而是想起他在給哈格奈斯的信中,對於法國文豪巴爾扎克評價的一段重要言論。他說,他從巴爾扎克所彙集的法國社會歷史中,「甚至在經濟細節方面(如革命以後動產和不動產的重新分配)所學到的東西,也比從當時所有的職業歷史學家、經濟學家和統計學家那裡學到的東西還要多。」
這裡強調了文學作品巨大的認識功能,包括對社會經濟的認識功能。我於是聯想到上個世紀三○年代中國的一部著名長篇小說,茅盾的《子夜》。這部小說反映了在世界經濟危機中,中國的社會經濟狀況,以及由此而來的政治發展趨勢,其中也涉及到了金融。和巴爾扎克的作品相似,它以其可觀的認識功能,獲得了崇高的評價,奠定了它在文學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
正是有了這樣無可置疑的參照,我更有信心的肯定了本書。肯定它在廣大讀者必須認識這場金融海嘯來龍去脈的重要時刻,及時發揮了文學的認識功能。我暫時還難以準確判斷這種認識功能的發揮,在準確性、深刻性上,究竟達到了一個怎樣的高度,但有一點我卻堅信不移,它給廣大讀者開闢了認識這場金融海嘯的思維空間,提供了認識這場金融海嘯的獨特視角,和具有參考價值的思路。
在翻開這部小說之前,我有一點擔心。作者撰寫過《闖蕩北美》、《獨闖華爾街》、《華爾街這些事》等作品,這是一些夾議夾敘的隨筆式文本,獲得了可喜的成功;但小說不是隨筆,更不是論說文,其認識功能的發揮,需要一個獨特的審美框架。它不能赤裸裸的論說,它需要好聽的故事、曲折的情節、鮮活的細節、生動的場景,而更為核心的是,它需要人物的命運、人物的性格;它需要能使讀者沉浸於其中的生活情節。也是恩格斯,他說過,作家的傾向性(按:當然包含作家的認識)要從細節和場景中流露出來。兩位作者能駕馭這樣的審美框架嗎?
令人欣慰的是,兩位作者在這方面作了非常自覺的努力。在閱讀的過程中,我深深感覺到,他們的努力建立在一個十分堅實的基礎之上,那就是自己的經歷和自己的命運。我絕不是說,這是一部自傳體的小說;據我對作者生平的了解,小說中的人物、故事和他們的生平,是絕不能畫上等號的;最多只能是,略有相似之處。但我仍要強調作者自己的經歷、命運在藝術創造中的重要性。文學虛構,需要聯想、想像,甚至幻想,需要將把握的生活打成碎片,再加以延伸、整合與重構,而作家自己的經歷和命運,是所有這些創作元素的基礎和出發點。值得深思的是,兩位作者都沒有文學專業的學歷,一位是學理工、學軟體、學金融的,一位是學會計的,但由於經歷和命運,他們具備了文學創作最重要的前提條件。當然,前提條件並非唯一的條件;從小到大,他們對文學的愛好和文學閱讀的積累,是前提條件轉化為有效的創作實踐之不可或缺的又一個條件。
於是,我翻開作品,就逐漸進入了一個有視有聽、可感可想的境界。在這個境界中,我和雨航、紫苓、彼得.李、芸芸、志高等主角面對面、交往,在他們的升沉起伏中,喜怒哀樂、恨愛交加。開場是彼得之死,後部是芸芸之傷,令我在震撼之餘,陷入深深的思考。一種新的認識在我的心中升騰而起,它的關鍵字語是:金融海嘯是人禍而不是天災,這人禍之根是貪婪加上愚蠢。
每個時代都有其各自不同的境況、災難和困惑,有各自不同的需要去重新認識和解決的問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人性要在所有這些境況、災難、困惑、問題中經受考驗和詰問:是真是假,是善是惡,是美是醜?這恰是文學的永恆主題。本書所呈現的「絕情」,當然不是那條街的街面、房屋、設施,不是華爾街所從事的金融事業,而是導源於華爾街的金融海嘯中那些人性之假、之惡、之醜。而絕情是為了續情,這就是人性之真、之善、之美。
是的,這是一部呼喚真、善、美,值得一讀的小說,尤其在今天!
※本文作者為著名文學評論家、作家,現任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兼任中國藝術研究院影視製作中心創作室主任,及多家大學客座教授。
目次
引子
第一章 天堂失火了
第二章 初生之犢不畏虎
第三章 成王敗寇的現實世界
第四章 擋不住的金錢誘惑
第五章 揭開投資銀行的真面目
第六章 糾葛不清的利益掛勾
第七章 金錢遊戲大夢初醒
尾聲
書摘/試閱
第一章 天堂失火了
自殺滅門案
我拿起電話想告訴妻子紫苓關於彼得自殺的消息,卻發現電話裡有一個留言,我按下聽留言的按鈕,傳來的竟然是彼得熟悉的聲音:「雨航,非常抱歉,我走了。謝謝你教孩子們學中文,現在,我想他們再也不需要了。相信我們會再見的。」彼得的語氣沉著冷靜,很像他發號施令時的語調。
短短幾句話,令我驚詫不已。他的話一說完,錄音機便準確報出留言時間──昨天夜裡十一點半。而昨晚我早早就上床睡覺了,經過一個禮拜不停的奔走面試,疲憊不堪的我很快便進入夢鄉了。
而彼得卻在月光明亮的秋夜,為自己倒了一杯威士忌,不加冰,深夜十一點起,靠在客廳的沙發上,一邊喝酒,一邊不停的打電話。他並不直接與親友交談,而是打到公司,在電話中留言。他的話不多,給每個人的留言都像給我的那樣簡短扼要。
大約十二點半,他上樓走到主臥室,見妻子艾瑪臉朝臥室的門側身躺著,應該是等了他太久,睏得睡著了。他又到兒子奧利弗的房間,九歲的兒子沉浸在夢鄉。他關上房門,來到對面的房間,七歲的路薏絲和五歲的愛蜜莉睡在各自的小床上,他走過去親吻了他們的額頭,之後便關上房門下樓去了。
他到廚房拿了一個塑膠袋,是能裝進五十磅垃圾的那種,又拿了一卷透明膠帶,上樓後折回主臥房。他緩緩走到艾瑪的床頭,深情凝視了她片刻,突然,他將艾瑪的頭套進塑膠袋裡,用透明膠帶迅速封住袋口,緊抓不放。艾瑪的雙手不斷上下揮舞,身體劇烈扭動了起來,漸漸的,漸漸的,掙扎慢了下來,最後,艾瑪終於不動了。
彼得鬆開雙手,將艾瑪柔軟的身體擺正,蓋上床單。然後,他走進奧利弗的房間,來到他的床頭,從兒子的頭底下輕輕抽起枕頭,在親吻了奧利弗的額頭後,閉起眼睛用枕頭猛地蓋住兒子的小臉蛋,不一會兒,孩子便沒有動靜了。
彼得再次抱著枕頭站到路薏絲的床邊,月光下,他看見路薏絲的嘴角動了動,不由得身子一抖,連人帶枕頭撲到女兒頭上。不知過了多久,他站起來,把路薏絲抱到奧利弗的床上。
他又來到愛蜜莉的床邊,靠窗的小床完全浸潤在月光裡,愛蜜莉彷彿是月光下的小天使。她的確是全家的小天使,因為她怕黑,艾瑪每晚都會把窗簾打開,讓月光跟愛蜜莉做伴。
看見愛蜜莉睡得正甜,彼得舉起枕頭的手僵在了半空,腦海中浮現出幾個月前的一幕:那天晚上,愛蜜莉撒嬌的賴在他和艾瑪的床上,三個人玩累便睡著了。第二天早上醒來,愛蜜莉橫在他和艾瑪中間,三個人搭成一個H,令他和艾瑪覺得好笑不已。
此時,月光下的愛蜜莉睡得甜美,彼得的內心萬般掙扎,他頹然放下枕頭,癱坐在床頭啜泣了起來。
過了一會兒,彼得回到廚房,在餐桌上寫下長達五頁的信,鉅細靡遺的描述了他殺人的過程。然後,他拿出手機打通家裡的電話,留言道:「我殺死了艾瑪和孩子們……這起聯邦訴訟帶給我和我的家庭極大的困窘……你們知道我為什麼這樣……這是我們最好的選擇……其實,天堂離我們並不遠……」
凌晨四點零一分,彼得把一切都安排好之後,衝出家門,開車漫無目的行駛在冷清的街道上。忽然,他掉轉車頭朝展望公園開去,由於轉彎時車速過快,導致車身有些傾斜。進入公園,彼得不顧一切直奔小河而去,這是他經常帶奧利弗來釣魚的地方。他在河道附近下車,爬過小土丘,撥開樹叢,一根樹枝鈎住了他的褲袋,他用力一扯,口袋就破了。抵達河岸後,他毫不猶豫的縱身一躍,身體便迅速的下沉,下沉……
可是一會兒之後,他的身體便不由自主的浮上了水面。他無法淹死自己,只好爬上堤岸,跌跌撞撞回到車上,抓起留在車上的手機,習慣性的撥通家裡的電話,再次留言:「我無法將自己沉入河底,不得不保持飄浮的姿勢。」
清晨六點三十分,他開車回到家裡,上樓看了看愛蜜莉,愛蜜莉依然在酣睡。他到臥室換下濕透了的衣褲,下樓打電話報警,說家中出了人命,希望警察快點來。
很快的,一輛警車停在彼得家門口。兩個警察拔出手槍,一前一後推開虛掩的大門,弓著腰、背對背搜尋了客廳,只發現沙發前的茶几上有瓶喝剩的威士忌和一個杯子。他們又走進廚房,餐桌上留有彼得的信,信中提到洛克偷竊案,以及艾瑪和孩子們的死。兩個警察對望了一眼,其中一個拿起對講機聯絡警局。正當他們準備上樓搜索時,擡頭看見愛蜜莉獨自坐在二樓的樓梯口,手裡抱著芭比娃娃,睡眼惺忪、童言童語的對警察說:「啊,是警察啊!我爸爸不在,我叫不醒媽咪……奇怪,奧利弗和路薏絲怎麼會睡在同一張床上……」
兩個警察快步上樓,其中一個抱起愛蜜莉說:「不要擔心,我們先下樓吃早餐吧!」另一個警察則開始搜索臥室。這時門外又來了一輛警車,新聞採訪車、救護車也接踵而至,驚動了鄰居,有的撥開窗簾窺視,有的開門探頭張望,有幾個乾脆站在自家門口觀看。
聯邦調查員凱爾賽.沃特也到了,他從警察手裡接過彼得的信。這時,搜索二樓的警察臉色沉重,跟凱爾賽嘀咕了幾句,凱爾賽聽了,皺了皺眉頭抱起愛蜜莉,一邊往門外走,一邊對她說:「我們來玩遊戲好嗎?你喜歡跟誰玩?」愛蜜莉指了指隔壁穿著睡衣的謝莉。謝莉的女兒四歲,兩個女孩常常玩在一起。凱爾賽把愛蜜莉交給謝莉,叮囑了幾句之後就進去房間。
聯邦調查局立刻發出通緝令,緝捕犯案在逃的嫌疑犯彼得。凱爾賽對現場的警察說:「彼得.李開的是一輛黑色寶馬,車牌號碼是……」話還沒說完,一位警員就向他報告總部接到一位女士的報警電話,說看見有人駕著黑色小車,在布魯克林大橋上衝過電纜警戒線,加速衝向水泥護欄,油箱爆炸,車子立刻起火燃燒。
當警車、消防車、救護車趕到現場時,彼得的車已經燒得只剩下焦殼。經過警察的調查和法醫的鑑定,證實車內的死者就是彼得。今天在彼得辦公室門口看見的兩個人,就是由凱爾賽帶來調查這件案子的。
彼得家的不幸,讓我和紫苓寢食難安。我們在半夜驚醒,緊緊相擁在一起,以此證明自己還生活在真實中。三年來,在彼得的庇護下,我才能在公司如魚得水。倘若沒有彼得的提攜,我就無法實現夢想,更不可能在華爾街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這麼說一點也不為過。與彼得第一次見面的情景,這幾天時常縈繞在我的腦海。
怪異的面試
我清楚記得,十幾年前的那天,空氣中彌漫著潮濕悶熱的氣息,似乎醞釀著一場夏日雷雨。我走出地鐵,只見曼哈頓蔚藍的天空布滿了魚鱗般的雲朵,陽光倔強的從摩天大樓的縫隙之間穿過,撒落在我身上。
我加快腳步。早上八點三十分,正是上班族蜂擁進城的時刻。百老匯大道的公共汽車、轎車和計程車,爭先恐後的從我身邊咻咻的馳過。街上的男人、女人、白人、黑人、棕色人,間或夾雜著一些黃色的面孔,每個人都提著公事包,行色匆忙的閃進不同的高樓和店鋪。而我也將要跨進一棟大樓的大廳──洛克證券。
昨天獵頭約翰打電話通知我,前兩次的面試非常成功,所以洛克風險管理部經理彼得.李要親自面試我。如果過了這一關,我便大功告成。掛斷電話後我心想,那個部門經理姓李(Lee),會不會是中國人呢?走進洛克大樓時,我還在想這個問題,希望同宗同源能為我帶來好運。
我一邊等電梯,一邊向電梯口的鏡子望了望:我的頭髮梳得一絲不亂,精紡棉質白襯衫相當硬挺,精緻的袖扣扣住襯衫袖口,義大利真絲紅領帶將白襯衫和黑西裝襯托得恰如其分,顯得我越發神采奕奕,鬥志昂揚。領帶是紫苓為我挑選的,是一種豔中偏暗的紅,不像鮮紅色般俗氣。紫苓還把我的黑皮鞋擦得發亮,故意弄出幾條皺褶,說弄舊一些看起來更體面。我的公事包也是義大利的品牌,因為是真正的羊皮,摸起來柔軟無比,裡面裝了幾張重要的紙──我的履歷。
我的履歷可不是用普通紙列印出來的,而是用高級象牙色的亞麻紙,價格是普通信紙的好幾十倍。亞麻紙的內襯紋理就像亞麻台布,印出來的文件字跡清晰,典雅高貴,再套上與之搭配的象牙色信封,「分量」十足。無論是寄給公司的人事經理,還是當面呈交面試我的主管,我都相信好運一定會隨之降臨。
並不是我喜歡裝闊,而是華爾街有一則經典語錄,源自《孫子兵法》裡的智慧結晶:贏在開戰前。這也是我的座右銘。華爾街的大鱷們(註一)全都研讀《孫子兵法》,任何一個小細節都不會錯過。
電梯停在一樓,我被擠進電梯,動彈不得,男人和女人的香水味混雜在一起,一陣陣向我襲來。我竭力屏住呼吸,突然想起沒辦法按我要的樓層,而我前面的女士似乎沒有讓開的意思,我只好輕輕說了聲:「對不起,我要到十八樓。」沒錯,是十八樓,面試我的彼得就在十八樓。十八對我是吉是凶?我的心裡不禁忐忑了起來。
我在十八樓下了電梯,左右兩側的法式玻璃門全都敞開著,我猶豫了一下才向右邊走去,一位金髮女性禮貌性的問:「我能幫你嗎?」我報上我的名字,說明了來意。她請我稍坐一下,便去忙自己的事了。一會兒之後,從左面的門裡走出來一位膚色黝黑的女性,她向我走來並自我介紹說:「我叫蘇珊,是彼得.李的祕書。請跟我來,李先生已經在等你了。」
我跟在她後面,下意識的調整了一下領帶,在心裡對自己說:「這是攸關我一生成敗的關鍵時刻之一,一定要好好把握!」為了克服緊張,我默默哼著莫札特的《魔笛》。蘇珊停在一間辦公室門前,敲了敲門,聽見裡面說「請進」,她才轉動門把,開門請我進去。
我不疾不徐的上前與彼得握手,並作了自我介紹。這時我意識到先前的揣測是錯誤的,他並不是中國人,而是個徹徹底底的白人。彼得比我高出大半個頭,金褐色的稀疏頭髮全部梳向腦後,一雙蔚藍的眼睛銳利有神。他穿著一件藍色襯衫,領子卻是全白的,領帶上的花紋很典雅,顏色與藍色襯衫、褐色西褲搭配得剛剛好。他靠在高背椅子裡,與我之間隔著辦公桌,彬彬有禮的請我坐在他對面。他問我住在哪裡、坐幾號地鐵來辦公室、交通是不是方便……
寒暄過後,我正想拿出履歷,突然,彼得站起來一拍桌子,拿起面前的咖啡杯往地上一摔,失態的對著我怒吼:「我有要你坐下嗎?你!你這個蠢貨!滾!怎麼還不滾?」
我完全被嚇到了,但隨即假裝鎮靜,微笑看著彼得,腦海中卻飛快轉動了起來,回憶約翰教我的面試技巧。可是約翰並沒有提到這一幕,他只是說華爾街每個人的壓力大到常人無法想像,交易員的口頭禪是「你他媽的」,電話不離手,生氣時朝你丟過來更是家常便飯。
面對發飆的彼得,我該怎麼應對?就這樣坐著不動?還是轉身離開?他那雙銳利的眼睛正盯著我,迫使我必須馬上作出反應。我下意識掃了一眼辦公桌,留意到桌上的相框裡有幾張燦爛的笑臉,便指著相片脫口而出:「這是你的孩子嗎?他們真可愛,多大了?」
彼得的眼神似乎柔和了許多,不過依然對我怒吼著:「我請你來幹什麼,是跟你談孩子的嗎?」
我立刻抓住這個可以表達的大好機會:「我非常仰慕洛克證券,在過去幾年間,洛克的衍生性商品(註二)獲利頗豐。我的專長是金融分析及撰寫電腦程式,而且我對數字極為敏感,擁有金融學和計算機專業的雙學位。除此之外,我也是一位擁有豐富實戰經驗的專業人士,這裡正是可以讓我發揮專長的理想之地……」
良好的教育背景以及豐富的工作經驗,是華爾街大公司用人時所考慮的重要條件,所以我必須先說明這兩點。不要怕吹捧自己──這也是約翰教我的。只要我說自己是專業人士,慢慢的,我就能成為這方面的專業人士;只要我開始工作,就可以邊做邊學,而且在洛克證券這樣的公司一定能學到更多。
我一口氣把該說的全部說完,接著準備回答彼得出給我的難題,比如什麼是選擇權(註三)、期貨和衍生證券、完整的處理方法、蒙地卡羅模型(註四)之類的。我應徵的風險管理部,專門研究衍生性商品的風險,對於這些問題我都有備而來。
「如果給你一萬,你會如何投資?」彼得突然問道。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其實不然。華爾街有各類金融商品,投資報酬率與風險成正比,也就是高回報高風險。譬如,債券每年有百分之五左右的固定報酬率,而購買普通股票大約有百分之十的收益,但也有可能虧損;如果做期貨則可以以小博大,利用槓桿原理獲得暴利,但萬一失敗就可能一敗塗地,傾家蕩產……我得仔細揣摩彼得想要的答案。
我靈光一閃,忽然想起電影《華爾街》中的一句話:“Greed is Good!”對呀,貪婪是好事!要貪婪!我豁出去了,決定賭一把。
我堅定的說:「我會投資期貨,以爭取最大的報酬!」
這時,彼得笑了,露出雪白整齊的牙齒,與先前發怒的他判若兩人。他的笑容很迷人,似乎意味深長。他倚著辦公桌,隨手拿起相框,深情的看了一眼,然後對我說:「剛才的事請你別介意,沒辦法,那是工作需要。你覺得我的孩子們可愛嗎?你有孩子嗎?」
彼得看我搖頭,便指著相片笑說:「孩子實在太令人驚奇了,來認識他們一下吧!我們的大男孩奧利弗已經六歲,大女兒路薏絲四歲,小天使愛蜜莉才剛滿兩歲。」
這時我才有心情仔細端詳相片。令我驚訝的是,相片中的這些孩子分明跟我是同文同種──黑眼睛、黑頭髮。如果我沒猜錯,應是從中國領養的。
先前我提到孩子時,只見彼得面露慍色,讓我覺得很不安,還以為他不喜歡別人提到孩子。此時見他眉開眼笑的介紹他的孩子,我終於鬆了一口氣,便說道:「有你這樣的父親,他們很幸運。」
彼得放下相框,搖搖手說:「不,不,能擁有這些孩子,才是我的幸運!好了,我們今天就談到這兒。對了,還有個問題:兩根水管,一根半徑三釐米,另一根半徑四釐米,要是只能用一根水管來取代,並保持相同的水流量,那根新水管的半徑應該是多少?」
我一聽心中暗笑,這個問題太簡單了──畢氏定理嘛,便脫口而出:「五釐米。」
「美國哪個城市的房價最高?」
「舊金山。」
「全世界哪裡的生活水平最高?」
「日本東京。」
「日本人開私家車的人多,還是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的人多?」
「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的人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