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未來的鋼鐵人:伊隆.馬斯克傳(PayPal╳特斯拉電動車╳移民火星的創業家)
商品資訊
系列名:People
ISBN13:9789571359939
替代書名:The Ambition of Elon Musk
出版社:時報文化
作者:竹內一正
譯者:連宜萍
出版日:2014/08/01
裝訂/頁數:平裝/240頁
附件:全彩年表
規格:21cm*14.8cm*1.5cm (高/寬/厚)
商品簡介
————伊隆.馬斯克————
全球首部完整傳記・多國版權完售・日韓好評熱銷中!
本世紀第一的發明家╳超越賈伯斯的男人
電影《鋼鐵人》主角東尼.史塔克的原型
以宇宙為中心的跨領域創業天才!
25歲首次創業,即以第三方支付服務先驅PayPal一戰成名。
正當所有人都認為伊隆・馬斯克的下一步也不出矽谷IT界的範疇時,
他的眼光卻已望向無邊無際的宇宙,牽動了全人類的命運──
■ 和NASA平起平坐的太空運輸企業SpaceX
■ 速度外型超越保時捷的特斯拉(Tesla)環保電動車
■ 太陽能發電計畫
■ 超級高鐵Hyperloop
終極目標是:讓人類移民火星!
年僅43歲的伊隆・馬斯克,如何做到這一切?
這是本世紀你絕對不可錯過的夢想實踐之旅,而這段瞬息萬變的旅程,也正在決定你的未來。
——————伊隆・馬斯克的夢想實踐之旅——————
1971年生於南非。
12歲|獨立開發電腦軟體Blaster,以500美元出售。
17歲|離開南非,隻身赴加拿大、美國求學。靠著在農場打工賺取生活費。
24歲|史丹佛研究所入學,但兩天後即休學。
25歲|創辦第三方支付的先驅PayPal,後以15億美元賣給eBay。
31歲|創辦太空運輸公司SpaceX,擁有足以和NASA平起平坐的實力。
33歲|開發速度超越保時捷的Tesla電動車。
35歲|投資太陽能發電,擔任太陽城(Solar City)公司董事長。
37歲|「獵鷹1號」火箭發射成功,是私人火箭首度成功繞行地球軌道。
39歲|「飛龍號」太空船順利環繞地球一周後平安返回地球,亦為私人企業首例。
41歲|「飛龍號」太空船成功接軌國際太空站,再度締造私人企業史無前例的創舉。
42歲|宣布在全美各地拓展超級充電站,以及時速1,220公里的超級高鐵(Hyperloop)計畫。
43歲|發表最新一代太空艙「飛龍2號」。是全球第一艘由私人企業設計的載人太空船,也是第一艘使用3D列印引擎的太空船。
作者簡介
竹內一正 Takeuchi Kazumasa
日本知名的矽谷高科技產業趨勢分析家。
德島大學研究所工學研究科結業、美國西北大學客座研究員。
曾任職松下電器(現Panasonic)與Apple行銷部門。
歷任日本Gateway、MEDIA RINGS董事長。
2002年成立企管顧問公司Office-Kei。
著有《被蘋果開除是人生最棒的事:賈伯斯的失敗學》、《史帝夫.賈伯斯vs比爾.蓋茲:兩大天才CEO的事業領導能力》等暢銷著作。
譯者簡介
連宜萍
日本麗澤大學經濟學博士。曾任銘傳大學應用日語系助理教授,現任麗澤大學經濟系助理教授。譯有《假如杜拉克是店長》、《遊戲化的時代》、《立貼拼出大創意》等書(以上皆為時報出版)。
名人/編輯推薦
台灣創意中心執行長|陳文龍
INSIDE創辦人|蕭上農
好評推薦
序
★前言————無所畏懼的天才
亨利.福特(Henry Ford)打造了汽車王國、約翰.洛克菲勒(John Davison Rockefeller)建立了石油的世紀、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以個人電腦創造了未來⋯⋯數不清的偉人和天才企業家們一一嶄露頭角。
但還有一個人,他的獨特見解遠遠超過任何人,行動力更是令人驚嘆,甚至比美國總統更受到世人的矚目—他,就是伊隆.馬斯克(Elon Musk)。
這位獨特的企業家挑起了三大尖端產業的革命—太空火箭、電動車與太陽能發電。不僅又高又帥,舉止言談更是靦腆溫柔,從外表很難想像他背後的事業如此龐大。但伊隆.馬斯克的獨特之處不只是外表,其所懷抱的使命感更讓人望塵莫及,因為他創辦企業並不是為了錢,而是為了全人類。
伊隆.馬斯克於1971年出生於南非共和國。12歲時,他獨立開發了一套遊戲軟體並以500美元出售。17歲離開祖國南非,遠赴加拿大求學,最後移民美國,開始探索未來。他始終認為,在美國沒有什麼事是不可能的。
伊隆.馬斯克在美國賓州大學攻讀物理學和商學。大學畢業後,進入史丹佛大學研究所,但第二天就休學了。他先是創辦了軟體開發公司Zip2,日後被PC界巨頭康柏電腦(Compaq)以3億美元收購。有了這筆資金之後,伊隆.馬斯克又以2,200萬美元的資本分別成立網路付費服務公司X.com,以及另一家線上付費機制公司PayPal。2002年,全球最大拍賣網站eBay以15億美元的天價收購了PayPal,在全美造成相當大的話題。
賣掉了PayPal之後,伊隆.馬斯克個人得到大約1.7億美元,接著他又想做什麼?不只是矽谷的菁英們想知道他的下一個計畫,全美都在關注他的下一步。然而,接下來他做的事卻與電腦網路無關,他想挑戰的竟然是宇宙太空。
伊隆.馬斯克在31歲那年成立開發火箭的SpaceX(太空探索公司),開始挑戰只有NASA(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才做的火箭事業。但宇宙開發的專家們並不看好,甚至表示「新手企業是不可能辦得到的」。
SpaceX僅花了六年時間就獨立開發出太空火箭「獵鷹1號」(Falcon 1),並成功地發射。兩年後,SpaceX又將太空船「飛龍號」(Dragon)送到國際太空站(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簡稱ISS)對接,並安全地讓太空船返回地球。SpaceX創下的壯舉讓所有人為之驚嘆與瘋狂,更厲害的是,他們並非模仿NASA的技術,而是大膽採用已經大眾化、商品化的家電及電腦開發的創意,僅以一般火箭十分之一的低成本完成開發。光是這些就已讓人嘆為觀止,但伊隆.馬斯克的眼光聚焦在更遠的地方。
「我要讓人類移民到火星。」—這才是他的終極目標。
「火星?」聽起來像科幻片似的,通常愈是說大話的傢伙,愈是搞不清楚狀況吧?但伊隆.馬斯克不一樣。正因為清楚所有細節,知道製作火箭該用什麼材料、該如何焊接,他才敢誇下海口,挑戰火箭的開發事業。
儘管如此,在火星生活聽起來多麼匪夷所思啊。他為什麼想把人類送到火星呢?地球的人口已經超過70億,也許在本世紀中葉就會衝破100億人口。不斷排放二氧化碳,導致地球持續暖化;天氣異常引發糧食和水愈趨不足,我們的地球真的住得下那麼多人嗎?
伊隆.馬斯克認為,總有一天,人類將不得不移民到地球以外的星球。放眼望去,適合生存的星球就屬火星了,於是將人類移民到火星的念頭便油然而生。因此,他才立志開發能發射到火星的火箭,並毫不猶豫地挑戰這項遙不可及的任務。
火星火箭的開發事實上很耗時,並非一年半載就能完成。而若要延長地球的生命,並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不該使用會排放廢氣的汽油車。伊隆.馬斯克因而決定投入電動車,並誓言要讓電動車普及化。
在經營太空火箭開發企業SpaceX的同時,伊隆.馬斯克也在2004年投資電動車開發公司「特斯拉汽車」(Tesla Motors, Inc.),並擔任執行董事。他隨即推出一款設計新穎、售價高達10萬美元的高檔電動跑車「Roadstar」,讓李奧納多.狄卡皮歐(Leonardo DiCaprio)等好萊塢名人爭相搶購,話題也因此炒得沸沸揚揚。Roadstar跑得比保時捷更快,充足一次電可駕駛大約700公里,所有愛車人都為之瘋狂。此外,更特別的是,這款車子放置了約7,000個筆記型電腦用的鋰離子電池,充電後跑得更是飛快。
伊隆.馬斯克的電動車戰略,和GM等汽車大廠大不相同。其它汽車大廠的車款大多是短短肥肥的設計,而Roadstar卻怎麼看都帥氣十足,每個人都會嚮往一台這樣的車。眾望所歸的電動車甫推出就成為媒體的新寵兒。此後,特斯拉汽車將觸角延伸至向金字塔的底端,開發出約50,000美元的一般房車和20,000美元的國民車,讓電動車更普及化。特斯拉汽車在創辦後第七年(2010年),就讓股票成功上市。此次股票上市距福特汽車上市以來,竟已相隔五十四年之久。
伊隆.馬斯克的過人之處,在於他的成功模式並非「點」的計畫,而是「線」的思考。無論開發的電動車性能有多麼好,需要充電時若無法即時充電,那麼成功也不過是一個「點」罷了。若要達成一條「線」的成功,關鍵在於充電站的擴增。
於是伊隆.馬斯克開始在全美各地增設能快速充電的「超級充電站」(Super Charger Station),如此一來,要從西岸的洛杉磯一路開到東岸的紐約,電力的補給也不是問題了。
更令人驚嘆的是,充電站的電力並非由電力公司提供,而是在各個充電站架設太陽能面板,建立由各充電站自給自足的充電架構。太陽能面板的安裝事業是由美國太陽城公司(Solar City)執行,伊隆.馬斯克擔任該公司的董事長,負責提供資金和事業構想,由他的表弟接管公司。太陽城的股票於2012年正式上市,是全美關注的綠色能源企業。
電動車、太陽能發電、太空火箭—任何一個事業,都是國家級的巨型事業,也都十分棘手。伊隆.馬斯克卻能獨力挑戰這一切。
回顧大學時代的伊隆.馬斯克,他經常思考的問題是—「影響人類未來最大的問題究竟是什麼?」他得到的三個結論是:「網路、永續能源和宇宙開發」。這些話往往被當作大學生不切實際的夢想,但伊隆.馬斯克不一樣,他正在將這三個夢想付諸實現。
他在矽谷成功獲得的資金,不惜投入太空火箭、電動車和太陽能發電這三個事業,創業的過程中也不斷遭遇困難、阻礙,甚至幾度陷入想要放棄的困境。
舉例來說,特斯拉在開發Roadstar電動車時曾一度失敗,公司的資金甚至見底,媒體毫不留情地評判特斯拉汽車已面臨倒閉危機。此時伊隆.馬斯克卻表示:「即使所有投資者都放棄,我一樣會守護特斯拉汽車公司!」是的,他投入所有的個人資產,衝破了危機。
此外,SpaceX在發射火箭「獵鷹1號」時也遭遇失敗,最大的屈辱莫過於在發射前發現火箭本身有問題,而不得不將火箭從發射台上卸下。但伊隆.馬斯克無論在任何時候都不曾放棄,他只是全力向前邁進,堅持到底。
據估伊隆.馬斯克現今的資產約有80億美元。2010年上映的電影《鋼鐵人 2》(Iron Man 2),主角東尼.史塔克(Tony Stark)的人物原型正是伊隆.馬斯克—既是風流倜儻的天才發明家,也是億萬富翁,披上鋼鐵人的戰袍鏟奸除惡。電影在全球上映後造成轟動。
鋼鐵人對抗強敵,總是經歷一番苦戰才能獲勝;而伊隆.馬斯克同樣也在殘酷的現實世界裡,不斷地挑戰著經常事與願違的每一項任務。
本書將詳述伊隆.馬斯克的偉大奮鬥歷程,以及諸多改變人類未來的冒險。
★活用物理學,縱橫商業界————回歸原理
伊隆.馬斯克在賓州大學主修物理學,因此他以物理學的思考邏輯縱橫商業界,可說是無人能出其右。在物理學的領域,講求的是不模仿也不推論,回歸「原理」,重新思考。
但無論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人們都喜歡以經驗來推論。例如身邊的長輩、主管們怎麼做,我們就跟著看、跟著學,然後再比他們更效率,做得更好。小孩子的成長過程,也大多是依照這個模式。
可是當我們要進行的是一項全新的挑戰時,模仿根本毫無助益。例如真空管曾經是所有電器產品的核心技術,但無論如何鑽研真空管技術,終究沒辦法發明原理全然不同的電晶體。因此,飛利浦等真空管大廠要將事業轉型到電晶體才會晚了一大步。伊隆.馬斯克很清楚,要做一個無先例可循的新產品時,最重要的就是回歸原理,重新審視所有一切。
他的第一步—「火箭是用什麼材料做的?」
就從這個最根本的問題開始。答案是:航空太空使用的鋁合金、鈦、銅和碳纖維。
第二步—「這些材料的市價大約多少錢?」
最後得到的答案是,火箭的材料成本只不過佔開發總成本的2%,而這個數字遠比其它機器類產品的材料成本比例來得低。以各行各業的材料成本來說,特斯拉的汽車材料成本大約20%至25%,電腦產品的材料成本甚至高達90%。這都是業界的常識,任何一項跟火箭相比之下,都相差了一位數以上。
這意謂著什麼呢?沒錯,伊隆.馬斯克從這件事導出一個最根本也最鼓舞人心的結論—「火箭的總成本可以大幅壓低」。他有自信,可以用更低的成本製作火箭。
美國製作的「三角洲4號」(delta IV)火箭,開發費用高達25億美元,發射成本更耗費1.5億美元。有了這些數字,伊隆.馬斯克發下狂語,立定他的目標:「我要用過去十分之一的成本發射火箭。」SpaceX就因此而成立了。
大家都知道,在美國許多人都能輕鬆創業,一間又一間的新創公司,絲毫不足為奇。賈伯斯當時也只用了一千多美元就創立了蘋果,Google和Facebook也都是典型的例子。
但是太空火箭事業不一樣,無論再怎麼壓低成本,不變的是這個事業終究需要龐大資金;更無庸置疑的是,剛創業的公司不但資金不足,也缺乏人才。所有人都在質疑,一家新創公司真的能開發火箭嗎?火箭開發的專家們也都斷定,這個耗費龐大資金且需要花上數十年歲月開發的事業,沒有政府的全面援助是不可能辦得到的。
伊隆.馬斯克和SpaceX的員工,並沒有因為這些批評和刻意中傷而感到挫折。他們開始著手開發SpaceX的第一架太空火箭「獵鷹1號」,並在這架火箭上寄托了他們偉大的夢想―將人類送上火星。
而大約在SpaceX成立快兩年的時候,伊隆.馬斯克又被牽引到另一個命運了—電動車。
★走廊上的快閃行動————SpaceX的超高速決策力
不同於NASA的龐大組織,SpaceX屬於矽谷作風,組織結構簡單,決策也不拖泥帶水。
丹.拉斯基(Dan Lasky)曾經在NASA負責開發PICA隔熱板 ,他在SpaceX開發「飛龍號」太空船的隔熱板時,整個2008年幾乎都在公司的開發部門度過。開發部門裡,有桌子、有電話,他和SpaceX的技術人員成立一個隔熱板開發團隊,挑戰隔熱板開發的問題。然而,最讓丹.拉斯基驚訝的,是SpaceX的決策速度。
丹.拉斯基的第一個工作是在一家小型航空太空公司,而他在NASA也有二十年的工作經驗。進入SpaceX工作之後,他開始回想過去工作的感覺,SpaceX的決策速度深具革命性,超乎想像的快。
某天在某一個會議上,伊隆.馬斯克召集了大批開發人員開會。正熱烈討論新型隔熱板的製作時,伊隆.馬斯克突然問丹.拉斯基:「你怎麼認為呢?」於是丹.拉斯基表達了自己的專業看法,當然也說明了理由。伊隆.馬斯克聽了之後說:「好。就這麼辦吧!」 就這麼一句話,拍板定案。
在NASA,針對一個提案必須經過數次分析與探討,要花很長的時間才會有結論。像NASA那樣的政府機關,根本不可能速戰速決。
然而想東想西想太多,與其在會議室裡冠冕堂皇的討論,SpaceX會把時間拿來製作樣品,馬上進行測試。資料程序不完整就無法進行下一步的官僚作風,根本無法有任何進度。製成樣品後馬上實驗,若實驗結果不如預期,也不會就此止步;而是思考這次的經驗,如何作為下次改良時的重要參考。
就這樣成功開發了「飛龍號」太空船所使用的新型隔熱板PICA-X。
PICA-X是以NASA開發的PICA隔熱板為基礎,重新改良。太空船再次衝入大氣層時,機身與空氣間會產生很嚴重的熱摩擦,而摩擦的高溫也會因此侵入機身。燒蝕板的防熱原理是隔熱材料自行吸收並轉換摩擦的高溫,以防止高溫進入機身裡。NASA開發的「星塵號」(Stardust)太空船就是使用PICA隔熱板,創下了驚人的卓越成果。
伊隆.馬斯克拍胸脯保證:「這個隔熱盾牌在低軌道來回一千次也沒有問題。」並且從月球或火星回來,以更高的能量再次衝入大氣層也不是問題。最厲害的是,花費的成本只有過往的十分之一。
人員少、機動性高,技術性的問題一個一個迎刃而解。有人曾經開玩笑地表示,SpaceX「只要有問題發生,走廊上的『快閃行動』就會馬上開始。」
什麼是「快閃行動」呢?透過網路,事先約定集合地點和即興的表演內容。即興表演結束後,大家又好像什麼事都沒發生似的各自離開。這類快閃行動正如同SpaceX的新興組織形態,敏捷地應對變化萬千的所有問題。
目次
前言————無所畏懼的天才
第1章︱原點————來自南非的美國夢
■ 不再怕黑的孩子
■ 短暫的史丹佛生涯
■ 幸運的致富之路
■ 雷夫欽的故事—逃離車諾比核災的家族
■ 被PayPal開除的伊隆.馬斯克
■ PayPal的關鍵戰役
■ NASA不做,我來做
■ 活用物理學,縱橫商業界—回歸原理
■ 全心投入電動車
■ 投資家的手腕
■ 兩種「故障」截然不同
第2章︱難關————人生最黑暗的時期
■ 陌生的國度—南非
■ 發射「獵鷹1號」
■ 突如而來的失敗
■ 遙不可及的宇宙
■ 「獵鷹1號」的隕落
■ 眾所矚目的特斯拉汽車
■ Roadstar的交期一再延宕
■ 以樂觀的天性,挑戰未知的宇宙
■ 伊隆.馬斯克的度量和遠見
■ 誰來當特斯拉汽車的CEO?
■ 特斯拉汽車會倒閉嗎?
■ 有二就有三——「獵鷹1號」再次發射失敗
■ 婚姻危機
■ 事業或家庭的抉擇
■ 銀行帳戶見底
■ 永不放棄!
第3章︱前進————發明未來
■ Roadstar的衝擊
■ 比保時捷更快
■ Roadstar的超高速關鍵—電池
■ 電動車的效能是汽油車的兩倍
■ 破天荒的蓄電池搭載量
■ 有如雲霄飛車的乘坐感
■ 行駛間的極致靜謐—聽見林間的鳥鳴聲
■ 衝越黑暗的2008年
■ 沒電的高級電動車
■ 把未來放進手心
第4章︱信念————通往宇宙之道
■ 走出網路的世界
■ 直上雲霄的「獵鷹9號」
■ 宇宙開發史的新頁—太空船「飛龍號」
■ 美蘇冷戰與火箭競爭
■ 從甘迺迪到布希
■ 兼具技術力與交涉力的伊隆.馬斯克
■ NASA的超大財庫
■ 毫無成本控管意識的產業
■ 大型宇宙開發企業的官僚作風
■ 挑戰全地球、全世界和全人類的未來
第5章︱獨創————以電腦專用蓄電池開車
■ Model S的誕生
■ 降低空氣阻力
■ 無噪音的電動車
■ 賈伯斯也會滿意的高規格
■ 特斯拉與豐田的策略聯盟
■ 善用資金
■ 未來的美國工廠
■ 力拼股票上市
第6章︱異端————火箭開發革命
■ 史上第一架與國際太空站接軌的太空船
■ SpaceX低成本的祕密——大量發射火箭
■ SpaceX低成本的祕密——不申請專利
■ SpaceX低成本的祕密——設計簡單
■ SpaceX低成本的祕密——組織單純
■ 走廊上的快閃行動——SpaceX的超高速決策力
■ 縮小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 降低成本不具革命性嗎?
■ 死腦筋的供應商
■ 亞馬遜創辦人理想中的太空
■ 可回收型的火箭
■ 朝向更高的目標
第7章︱野心————將人類送上火星
■ 「重型獵鷹號」上火星
■ 中國的弊病與困境
■ NASA的加持
■ 伊隆.馬斯克與亨利.福特的共通點
■ 一般人也能搭乘的太空火箭
■ 對抗強敵
■ 在宇宙也能購物——跨行星支付系統
■ 伊隆.馬斯克的「金錢使用說明書」
■ 提供高速充電的「超級充電站」
■ 成功的法則——方便與實用
■ 充電時間越短越好
■ GM的盛衰
■ 21世紀的加油站
■ 對太陽的信仰
■ 住家屋頂就是發電廠
第8章︱願景————拯救地球
■ 特斯拉終於轉虧為盈
■ 提早還清國家貸款
■ 暢銷的性能,暢銷的設計
■ 《紐約時報》的惡意報導
■ 事實不是這樣!
■ 抗拒改變的人們
■ 特斯拉的關鍵時刻
■ 頁岩革命—是能源革命,還是走回頭路?
■ 改寫歷史,拯救地球
結語————全人類的革命時代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