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獨家公開11位礦物收藏家的夢幻逸品。
全彩印刷,不錯過任何璀璨繽紛的色彩。
本書由礦物收藏家介紹自己的私人收藏品,由他們來談談收集礦物的樂趣,解說採集重點和觀賞方式。藉由每個礦石的採集經過,讓讀者彷彿也能觸摸到屬於礦石本身悠久的歷史般,讓礦物世界的趣味更深一層。
作者簡介
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名譽研究員。地質標本館名譽館長。
1948年生,畢業於東京大學地球科學系,是名主修礦物學的理學博士。主要研究課題為溫泉與金礦床的關係。曾出版過許多關於礦物的書籍。並曾獲日本文部科學大臣頒發科學技術獎,表揚他對地質領域的貢獻。
序
前言
礦物時以美麗的色彩、時以精細的幾何學圖樣深深吸引我們,更以傳達地球物質循環的述說者身分,持續刺激我們的好奇心。人類誕生在由礦物形成的大地上,並在這種恩澤下發達肉體與精神,儘管沒有人出生時會握著石頭,但有不少人從開始懂事時起,就已經與石為友了。
有些人在進入大學就讀後,還刻意專攻地質學、礦物學,細心鑽研著礦物的性質與形成方式,或活用對地質礦物的知識從事教育,甚至在與地底資源有關的產業界裡做出貢獻。也有人雖然從事與地學沒有直接關係的工作,卻以收藏和觀察礦物為人生樂趣。或許我們會將這種以研究為職業的人稱為專家,其餘的人稱為業餘家,但這純粹是以能否從中得到收入,以及能否驅使高度的分析儀器來研究,甚至能否執筆寫學術論文來區分,是今日為了方便而做的區分。
若對礦物的熱愛情形來說,以及想從中讀取到任何資訊的熱忱來說,專業的研究家與業餘的礦物收藏家之間其實沒有界線。或許該說礦物學本來就擁有收藏與分類等各種不同的領域,因為礦物的世界非常深奧,而如同對礦物的研究課題永無止盡般,玩賞礦物的樂趣方式同樣無限。
只要將擁有無限可能性的礦物收藏在身邊,不論清晨還是深夜,興致來時都能隨時把玩,這也是業餘家厲害的地方。
本書請來長年深愛礦物並努力充實收藏的收藏家們,一一述說礦物的魅力,希望不只能為某種程度上已經在收藏的人,更能為幾百萬潛在的礦物迷們加油打氣。
青木正博
目次
前言 2
什麼是礦物 6
留下歷史並賦予生命 光川寬 16
甚至出現夢中的秩父礦山採集趣 16
邂逅石頭(礦物)並走向收藏之路 29
自我流派的礦物玩賞法 久野武 36
心靈歸處的崎濱——鋰電氣石與東先生 36
執著又健康的美 山田滋夫 46
美好回憶的礦物們 46
邂逅 54
深受礦物之美吸引 加藤邦明 56
夢想中的市川礦山的輝安礦 56
礦物與我 62
發現礦物的感動 興野喜宣 66
最愛的一品 66
我與礦物的關係 74
石頭是永無止盡的美麗泉源 橋本悅雄 76
美麗的銅鉛礬(Elyite) 76
石道變遷 83
礦物不會說謊 谷口徹 86
霰石假晶方解石(菊花石)與孔雀石 86
礦物的魅力 94
透過礦物結識人們 佐佐木望 96
收藏品第一號的黃鐵礦與出發點 96
礦物標本與收藏在於人 102
地質標本館 青柳礦物標本 106
邂逅礦物並走向收藏之路 106
關於礦物的收藏 123
標本取得法 124
標本的保存與保管 144
標本製作法 150
收藏有礦物的博物館一覽表 153
礦物名稱 索引 154
後記 158
書摘/試閱
P8
為什麼會被礦物吸引
“On some distant hilltop, perhaps half a million years ago, a man raised his eyes to the sky and wondered. In that moment mankind became human. Man began his ages-long search for truth, and left the other animals behind in the grand parade of life.”
這是我高中時英文課本(The Crown English Readers, 三省堂、1963年)裡所寫的一段話,我覺得很有道理,所以儘管過了50年,我仍牢牢記得。比起其他動物來,人類擁有莫大的好奇心,喜歡遭遇未知並享受解謎的樂趣,所以今日的我們才有辦法解明地球的歷史,進而論述未來。我從少年時起,就是自認與公認的礦物迷,朋友和大人們總是覺得我很不可思議,不明白礦物到底哪裡有趣,而我就是在那時讀到前述的文章,因此確定我會對礦物感興趣,甚至開始收藏,其實對人類來說是非常自然的事。
小學時的暑假作業裡有一項自由研究,許多人都會製作昆蟲或植物的標本,從來也沒有人覺得不可思議,但一將研究的對象改為礦物時,父母就開始擔心。或許是因為他們看穿了孩子們對昆蟲和植物的興趣都是暫時的,但對礦物的沉迷會是永久,尤其看我不斷將笨重的礦物帶回家,讓他們更擔心家裡的地板會因此塌陷。他們會如此杞人憂天,或許是因為從孩子眼裡看到了不曾有過的熱忱吧。不過這也不能怪我,我會被礦物如此吸引,是因為我感覺到這是通往新世界的入口,何況人類本來就擁有旺盛的好奇心,才會對未知的世界深深著迷到無法自拔。
到山野去尋找,或攀岩敲壁搜尋,甚至翻翻河床上的石頭,只要去到自己喜歡的地方,就會拿起鐵鎚敲敲打打,有時因此被落石砸中,甚至自己變成落石摔下,山野總是存在一定的危險性,而且敲打石頭時得用上全身的肌肉力量,何況想從渾沌的大自然中找到想要的礦物,更需要十足的專注力,也需要從以往經驗中所得來的”法則性”,以及不太有根據的傳聞等要素,全部動員起來才行。儘管沒有相當程度的認真,很難成功採集到礦物,但這些高難度的種種障礙,不但增添了達成目標時的成就感,也增加了礦物對人的吸引力。收藏礦物能帶給人們多方面的成長,創造出收藏品之外的無形價值。
P90
5 方錳礦
一般認為方錳礦很容易黑化,但仔細觀察這個方錳礦,並沒有黑化得多嚴重,其實是與方錳礦緊密共生的水錳石容易黑化,所以整體標本看起來才會這麼黑。為預防變色以利詳細觀察,我特地將這個標本貼上玻璃板,到目前已過了5年,並沒有出現太大的變化。
6 水砷鐵石
據說微生物對次生礦物的生成有很大的影響,我認為即使是毒性高的砷礦也一樣,因為分解砷黃鐵礦的是微生物,而將被分解的砷濃縮起來的也是微生物。當生物最初誕生在地球上時,微生物就是利用這種活性高的元素才得以繁榮,或許這純為我這種外行人的想法。這個標本是從廢石裡找到,我順著標本的方向做了底座,目的是希望從中找到有用的狀況證據。
7 水膽礬與孔雀石
針狀孔雀石與水膽礬很難用肉眼分辨,因此通常會使用鹽酸來測試,我則是將礦石放在玻璃板上,再滴入鹽酸浸泡,等孔雀石起泡而溶解後,常常就會留下針狀礦物。若呈現綠色就是水膽礬,若呈現藍色就是絨銅礬。我甚至用相同手法測試綠銅鋅礦,結果找到了鈣鋅銅礬。一般認為硫酸鹽礦物與碳酸鹽礦物不會共生,但從此例可以得知,兩者其實常常緊密共生。
8 印度石假晶絹雲母
櫻石最有力的說法是印度石的透入三連晶,但就礦物學的觀點來說,根本無法解釋這種構造。實際上觀察三方所產的這個櫻石標本就能知道,完全不是透入三連晶的構造,因此有關成因的論爭,恐怕又回到了原點。即使是其他產地,產出的櫻石形態也都不太像礦物,所以我始終認為這應該是某種生物的化石。
9 鉬鉛礦
孔雀石被認為是次生礦物,但我一直懷疑應該也有原生的孔雀石,因此鎖定目標在鉬鉛礦和銻華這二種稀有的次生礦物上,不斷在附近礦山裡尋找,最後終於在明延礦山的石英晶洞裡找到鉬鉛礦。由於石英晶洞是沒有受外部影響的封閉空間,我認為在這裡生成的礦物絕對是原生礦物。銻華當然也是在石英晶洞裡生成的。或許是因為次生礦物的定義太模糊,才會招來這種混亂吧。
10 橄欖石玄武岩
玄武岩等礦物的節理多為六角柱狀,但對於這一點卻沒有太多資料做出說明,於是我試著自行思考。
當靠近地表部分的岩漿冷卻固化時,幾乎都會均等地收縮,既然如此,收縮時的核心點應該會分布在均等的位置裡,而相鄰的核心點,彼此之間的距離應該也是等距。只要將相鄰的核心點聯結起來,就能形成正三角形,而若以該點為中心來思考收縮情形,就能算出分裂的位置是正三角形各邊的二等分線,所以只要將二等分線聯結起來,就能形成六角形。基於這個理由,礦石才會順著岩漿冷卻的方向龜裂而去。
11 花崗岩裡的高嶺石脈
據說花崗岩非常容易風化,成為風化土壤「真砂土」。由於風化是從地表開始進行,所以儘管努力尋找痕跡,還是沒能找到線索,反而受地下熱液影響的情形比較常見。就像這片露頭裡雖然出現花崗岩與沉積層的不整合面(照片右上方),但同樣幾乎沒有任何風化的痕跡。白色的礦脈是高嶺石,同樣不像是風化而來的產物,反而比較像是受熱液影響而形成的礦物。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