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散文家徐國能,是臺灣戰後世代散文家典型的代表之一,下筆常帶有懷舊的情感、深邃的思考與執著的謹慎。董橋讚其文字「經營得又現代又古雅」,正是「現代人久違的人文素養」。作品《煮字為藥》為各級中學老師最常指定的課外讀物,從賞析開始,認識文字與文學的奧妙。例舉日常中俯拾皆是的中文應用,並從古今名篇中檢證其價值,呈現語文的活潑與可能的深度。深入淺出,筆淡情深,讓讀者發現中文的實用與樂趣,亦提供閱讀的趣味與驚喜。
年少時也雅愛寫詩的徐國能,不論是悠然度日,或者面對學生,都堅持以「詩」作為人生和學習的底蘊。他說:「面對世界,我們看見了什麼,那就是詩的境界;而透過閱讀逼使我們看見真正的自己,那就是詩的目的。」
最新散文集《寫在課本留白處》,處處見詩情,不但是寫給正走過人生風雨的你我,也是寫給初識愁滋味的青少年們。徐國能認為,從讀詩中培養譬喻的能力,是提升寫作能力的捷徑。此書旁徵博引的詩文,不拘泥於古今中外,然而古典文學佔了較大比重,只因「古典文學,無論在文字淬鍊、意象塑造或譬喻營構上,都是相當值得借鑑的,多讀古詩,極能涵養我們寫白話文的筆力,這就是古人說的『汲古潤今』之意。」
作者簡介
著有散文集《第九味》、《煮字為藥》、《綠櫻桃》、《詩人不在,去抽菸了》。
目次
《寫在課本留白處》
代序
輯一、談詩歲月
談詩歲月
但使願無違
有情
人生的話題
林書豪的沙發
一卷殘書自在看
平凡事.不凡心
聽取蛙聲一片
美的理由
時間之詩
何處是我的茉莉花叢
屈項向天歌
重聚
詩人與鬼
孤獨片刻
一人獨釣一江秋
運動詠歌
說「篩」
從軍行
寬恕
最是橙黃橘綠時
節氣與星座
燈火闌珊處
二十四番花信風
期待的心
讀書難字不放過
我也曾經追尋
無求
野蘭花
孟夏草木長
不學詩,無以言
火車與熱氣球
樹的故事
一對角章
柳花、牛與牧童的夢
無足珍貴的收藏
這句詩該怎麼畫
輯二、遙遠的歌
遙遠的歌
書馨
露珠
感覺,秋天
和諧
棒球夢
夏季之末,秋季之初
蔡倫的夢
只因素稔讀書趣
一張卡片
放手時刻
輯三、帶一首詩去旅行
童年的回憶
古典詩裡的田園
古情詩
歷史上的怪人
人窮志不窮
帶一首詩去旅行
《煮字為藥》
增訂版序 人生識字憂患始 李崇建
寫給徐國能的新書 董橋
書生徐國能 夏瑞紅
花鈿委地的中文
世說.新語
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文化的魚龍秋江
古今詞義大不同
校園文學的希望
文化是寫作的沃土
上一代的讀書人
遇見100%的作文老師
日暮聊為梁父吟
美好人生的起點
字的故事
何「德」何能
誰是那隻猴子
一字師
有趣的方塊字
子虛、烏有的政治家
人間清明四月天
迂曲隱密的藝術
姓名風雅
瓟斝、點犀與茄鯗
農業時代的情韻與智慧
「鶼鰈」與「鰜鰈」誰的情深?
說 俠
大人,冤枉啊!
鬼故事
獄中詩
建構式中文
文學裡的小聰明
我喜歡背詩
微光倒影
元曲可愛
月的聯想
不花腦筋的書
革命家的萬年江山
國文教師的黃昏
菊花從此不須開
文采風流今尚存
萬事萬物想起誰
值得珍藏的舊夢
來年計畫亦成詩
焚琴煮鶴猶說香
童年書緣
我有話要如何說
軟的,容易消化的,奶油的
感冒的詩
怕的是「分梨」
風格與人格
聯考作文,風雲再起
超越闈場裡的狀元夢
準確的辭語
「作對」藝術
清順的譯筆,暢達的中文
好好寫字
方圓大道,黑白藝境
後記
附錄 享樂年華 也談三本有趣的書
增訂版跋 文學小自由 范宜如
書摘/試閱
談詩歲月
「繞床饑鼠,蝙蝠翻燈舞。屋上松風吹急雨,破紙窗間自語。 平生塞北江南,歸來華髮蒼顏。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里江山。」──辛棄疾,〈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
任誰都必需羨慕我,我在學校裡的工作是教詩,和年輕的同學在欖仁葉的窗畔鎮日談詩,靄靄停雲,濛濛時雨,四季心情像葉隙的陽光因風而閃爍不定;語言在韻腳、節奏與行句之間來回,像蹀躞的步履,走在幽密的林叢——這樣的日子是何等的寧靜幸福。
談詩可以完全不涉實務,不必計較遠方的戰火,不必在意國際上日益緊張的金融情勢,不必介入社會上你爭我奪的紛擾,只需與那些喜愛藝術的年輕人,暢談從古到今,偉大詩人以靈魂淬鍊出的生命結晶,觀看他們從朝廷走入林泉的姿態;聆聽他們在松樹或飛瀑下奏琴的雅興;研究他們如何用文字捕捉白雲與幽石的互動,或是解釋夕陽中飛鳥的方向與自己的人生觀。
有時在清晨,有時在黃昏,夏日的早上雀鳥和鳴,世界與詩篇在晴朗中充滿朝氣;冬日傍晚的寒雲殘照,使那些字句也蒼古了起來,在夜幕低垂時深深領受了繁華與寂寞擦肩而過的況味。日復一日,流光似水,正所謂:「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看似平凡的詩,卻也因為不同的生命情境而產生了許多變化,有時我彷彿真正明白了詩人的語義,有時卻更加惘然,那在歲月中、書頁間處處誌下的筆記仍然讓我遂迷不復得路。
然而詩雖有若滾滾紅塵中的空谷幽蘭,不涉於當前現實的利害得失,但詩並未忘記這個世界。詩對人間的關心,不是那些號稱「社會詩人」、「寫實詩人」的專利;任何一個偉大詩人都是涉世而悲憫的,只是詩人不以憤恚的方式來面對挫折、不以謾罵來表現他對世界的失望,只是要求自我對芸芸眾生的貪、嗔、癡有更多的包容與承擔,並在靜觀中求得每一件事物背後的真義,讓自己從凡俗的人生,脫化為開闊而超然的心靈,這就是古人常説的「境界」。
南宋的辛棄疾有一篇:〈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繞床饑鼠,蝙蝠翻燈舞。屋上松風吹急雨,破紙窗間自語。 平生塞北江南,歸來華髮蒼顏。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里江山。」辛棄疾是愛國詩人,一生為國事奮鬥不休,然而最終卻也不免走上解甲歸田的隱退之路。在這篇作品中,詩人面對餓鼠、蝙蝠、風雨及破陋的環境,其實也就是他生命裡所遭遇的惡人和橫逆,以及老去而一無所有的人生處境。在這樣的時刻,詩人在黑暗中清醒,他不去怨懟人間對他滿腔熱血、一世豪情的辜負,仍然以有待收拾的壯闊河山作為自己不變的使命。於此,我們不禁肅然了,在詩人面前我感到自己的渺小,我不免回想自己總是推諉責任,總是怨天尤人,總是狡猾地享受別人的辛勤成果卻吝於付出……。
面對世界,我們看見了什麼,那就是詩的境界;而透過閱讀逼使我們看見真正的自己,那就是詩的目的。
在紅牆綠樹的校園裡,終日的視線,從教室的講臺到最後一排的同學,也只有幾公尺而已,但是詩裡的揭示的天地,卻是萬里無垠的。談詩的歲月,也曾耽美於枇杷釀成的旨酒,或櫻桃芭蕉的小院風情,但真正在我內心激起漣漪或形成風暴的,卻是那些在閒淡處把握真理,於平凡中顯盡人格的作品。我和年輕的同學終日聊著這些無關緊要的事,大家似懂非懂,但也就一起享受了人間的依約韶華。
但使願無違
「釣罷歸來不繫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縱然一夜風吹去,只在蘆花淺水邊。」──司空曙,〈江村即事〉
中學時老師教我們讀陶淵明的〈歸園田居〉:「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戴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詩很簡單,也不難記,當時也不覺有何特別。在後來的人生裡,許多好詩翩翩呈現在我眼前,我喜歡過「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李商隱〈暮秋獨遊曲江〉)這種深情纏綿的作品;也嚮往過「釣罷歸來不繫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縱然一夜風吹去,只在蘆花淺水邊。」(司空曙〈江村即事〉)的瀟灑不羈,更花了很多時間研究「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杜甫,我在當中得到了很多的快樂。
然近年每到歲末,我總不免想起兩個作品,一是現代詩人鄭愁予的〈除夕〉:「這時,我愛寫一些往事了……」,夜裡聽著十二鐘響與鞭炮聲,是的,一些往事的確湧上心頭。另一首便是陶淵明的〈歸園田居〉。
其實我是生長在都市的孩子,小時候家裡附近雖也有蓮塘與水田,還見過大水牛,但這些東西到我上小學就完全被樓房與柏油路所取代了。但是我似乎能從陶淵明的詩裡聞到泥土的氣味,感受到鋤頭的重量,還有夜露輕微的冰涼。
我們以前上課問過老師,為什麼種豆,不種大白菜呢?不然蘿蔔、花生或絲瓜也不錯呀!老師並沒有回答這些無理取鬧的發問。我近來慢慢明白,原來「豆苗」和雜草有點像,就像濟世之心和權力欲望並不容易簡單分辨,要在晨曦或夕暉中去蕪存菁,是需要一點經驗和耐心的。我不知道陶淵明一年到底收了多少斤的豆子,看樣子不會太多,但我近來感到他可愛可敬的,是詩的最後兩句:「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現在的我,幾乎忘了自己的「願」是什麼?
當年在學校讀書時,我最盼快快畢業,可以成為一個真正自由的人,自由地看想看的書,聽想聽的音樂,不必有考試與壓力,可以隨時到遠方去旅行。而我的「鴻願」是研究古典文學,穿透那時光的迷霧,理解歷代文學家所留下的傑作,解答文學藝術裡最幽微的問題。然這麼多年過去了,我離開學校,又回到學校,在教課之餘,青春正盛的同學與我擦肩而過,我在他們眼中看見夢想之光,看見奮鬥的決心與勇氣,因此也不免回首當年的自己,少年十五二十時,那些單純的嚮往、那些樸素的心願,這些年來到底被我丟到什麼地方去了呢?年少的心志如磐石一般粗獷樸拙,然世事的洪濤卻將那樣的心沖刷、拍打、粉碎而終至於隨波逐浪地不見蹤跡了。
原來要守住那最初的「願」,是那樣困難!
在發願之初,許多似苗之草必雜其中,我們要能明辨而一一刈除它們,讓自己心胸磊落純正;然後要花許多的工夫呵護這個微小的願望慢慢茁壯,讓它有一天終於開花結果——這畢竟是很辛苦的事,許多人半途而廢,一顆心遂為雜草掩沒,荒蕪了下去。
在使人疲憊的歲末,總不免自問當年的初心如今所賸多少?而去年立下的志向今載完成幾何?雖然答案總令我慚愧,不過我會因此想到陶淵明,想到這首詩,想到衣上的露水是何其奮鬥的輝光,一顆在掌心滾動的豆子有著多深遠的人生意涵——故而我便有勇氣再許下願望,並殷勤地自勉:「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有情
「鈿暈羅衫色似煙,幾回欲著即潸然。自從不舞霓裳曲,疊在空箱十一年。」──白居易,〈燕子樓〉
我有一組舊音響,跟隨我東奔西跑數十年了。它有一對高約40公分的大音箱,四層的主機體除了廣播與CD外,還有可播放錄音帶的雙卡匣以及十種播音模式,十幾年前能有這樣一組音響放在學生宿舍的床頭可是相當氣派的。當年我為了買這套音響,省吃儉用努力打工了一年多;有了音響以後,必須更加省吃儉用才能買新的CD片。深夜時分,音樂從那對大喇叭輕輕流洩而出,人生好像剎那豐富而美麗了起來。有時下午沒上課,我便常邀班上一個女生來「聽音樂」,寂靜的午後陽光從窗間撒入一室金黃,我們喝著茶包沖的紅茶,聽著「里斯本的故事」或是「歌劇魅影」,都覺得很開心。
班上的女生後來便成了女友、妻子,我早也搬離了小小的學生宿舍而有了自己的家,這麼多年來,那老音響仍然努力歌唱,中間輕微地故障過一兩次,也很簡易地便排除了。然而市面上新的機種不斷出現,各種時尚的設計與新穎的功能,輕巧的造型和更精緻的音質,似乎都暗示我應該換一臺更新更好的音響,這幾年大家都從網路上下載音樂,用手機聽看 You Tube,這種老舊的音響不僅大而無當,近來更因磁頭老化而有點挑片,像一個尊貴而悲傷的老人,有著難以捉摸的脾氣。
終於有一天,它吐出的唱盤無論如何也縮不回去了,我認定這是嚴重故障,力主藉此機會讓它正式除役,不料妻子卻說別的音響都沒有那麼沉厚的低音而覺得應該修好它,何況它是我們相識相戀的重要因素啊!我只好上網找出廠商電話,詳細詢問了狀況,在一個風和日麗的好日子送它到城市遙遠另一端的維修工廠。我把它固定在汽車前座,用安全帶繫好,它一路上安安靜靜,彷彿領受著命運無論如何的安排。回想往事歷歷,驚覺了人生裡最好的十五六年,竟是和這臺音響所唱出的所有美麗歌曲一起共度的,薄霧的清晨或細雨的黃昏,紅茶花盛放的時節與孩子天真的唱遊……它已然是我們生命無法割捨的一部份,雖然輕若雲煙,淡如流水。
白居易有詩云:「鈿暈羅衫色似煙,幾回欲著即潸然。自從不舞霓裳曲,疊在空箱十一年。」詩裡說的是一位女子關盼盼,在丈夫去世後獨守舊樓,她珍藏著一件美麗的舞衣,是當年為丈夫舞蹈時所穿著的,幾十年的流光逝去了,她不再穿它,亦不忍捨棄。我想這就和李清照一樣,國破家亡、流離失所時,仍努力保護一批她年輕時與丈夫一起收藏的古翫。一件舊衣,幾幅稱不上精品的字畫其實並不值錢,然而卻對個人有著非凡的意義,那就是因為「有情」的緣故吧。
情是快樂與煩惱的根源,有些平凡的小事物,是我們生命裡曾經輝煌的煙火,寄託了剎那的深情;他年相逢,所帶來的不僅是回憶,也是一種重省與玩味,它昭示了人生的悲歡離合,也使我們在紛亂倏忽的歲月中有了片刻的駐足,對人世與那所謂的滄桑有了不同的領會。「有情」雖常是心靈的負累,我們要為那樣的情付出許多心力,但那也許正是我們活著的見證,甚至是全部的意義。
晚上,音響工廠的技術人員來電,說音響已經修好,沒有問題。我和妻子將家中的櫃子重新整理,騰出了一個空位,電線都拭去灰塵,像等待一位契闊已久的家人,有情地,我們等待著那熟悉的歌聲再度充滿我們心中。
人生的話題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孟浩然,〈過故人莊〉
夜裡有點肚子餓,從冷凍庫裡拿出從超市買回來的蔥油餅打算解饞。這餅做法簡單,只要熱一下平底鍋,將現成的餅放在上面煎到兩面有點焦黃,傳出了蔥油香,就可以大快朵頤了。若要考究一點,可以先製一張薄薄的蛋皮,然後和餅捲在一起吃;要更享受一點的話,可以再配一片起司,這時不妨播張舒伯特的「阿貝鳩奈奏鳴曲」。可惜這種餅過油且澱粉多,常當宵夜吃容易發胖。
正準備將蔥油餅的包裝紙盒拿去做紙類回收,發現紙盒上除了一幅水墨畫,還題了一首我們大家都熟悉的詩〈過故人莊〉,設計這個冷凍食品的公司實在非常可愛,他想同時提供美味的食糧給我們的肚子和精神。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我記得國中的課本裡選有孟浩然的這篇名作,孟浩然這個人雖然一生沒有什麼大事業,但詩是大家都佩服的,李白對他尤其傾倒。記得國中老師講〈過故人莊〉時只強調了「郭」是外城、「軒」是窗戶、「就」是「親近」的意思,和《論語》裡「就有道而正焉」的用法一樣……。至於詩好在那裡,沒有特別的印象,而我也是這幾年來,才慢慢領會到這篇作品的可愛可敬。
人生到了一個階段,「吃飯」也常不得自由,所謂「飯局」,也就是一群不見得很熟的人為了一些特殊目的而邀集起來,邊吃邊談,有時問題嚴重,有時內情複雜,眼前雖是山珍海味,但吃得心事重重,食不下嚥。這樣一餐下來,精神壓力是很大的。
但〈過故人莊〉所描寫的卻不一樣。詩裡是寧適卻歡樂的聚會,主人準備了自己家本來就有的飯菜,詩人一路走走看看,隨興地來到美麗的莊園;老朋友見面可以不拘禮數,也沒有什麼嚴肅的話題,窗外窗內,同樣「自然」。所謂「自然」不僅是一個名詞,指孟浩然詩中的山光水色與田園生活;「自然」亦是一個形容詞,表現人在這樣環境中悠然的愜適狀態,古代詩人認為這是最理想的人生。
惟詩裡「把酒話桑麻」這句使我有了莫名的悵然。不同的年齡話題是截然不同的,記得我「少年十五二十時」,和朋友間的話題不外中華職棒、隔壁班漂亮的女生、灌籃高手或NBA,偶有幾位或許談一下文學電影。但現在大家重聚,聊的多是政治選舉、投資理財、工作升遷、房屋汽車以及各種慢慢出現的疾病。昨日的夢想、青春的追尋、櫻木花道與塔可夫斯基都像退潮後的浮浪離我們遠去了,我的心是一片荒涼的沙灘。「話桑麻」不涉於人生榮辱,無關乎你爭我奪,也不屬於物質享受的膚淺欲望,可說是人間最素樸清純的話題!就像賞菊一樣,純粹的審美是要擁有超脫的心靈才能領略的樂趣。
餅盒上的小詩也許暗示消費者,他們的食品有著詩中那樣純樸自然的風味,我們需用一種簡淡的心去品嘗。然而讀著它的剎那,我忽然懷念往日天真的友誼,以及當下人生瑣屑而可笑的煩惱。成長有時竟是一件那樣殘忍的事,它奪去了我們可以「話桑麻」的心境,讓我們變得世俗起來,再也無法擁有樸素卻美好的時光。咀嚼著熱呼呼的麵餅,一時竟也不知該如何形容其滋味了。
林書豪的沙發
「白頭蕭散滿霜風,小閣藤床寄病容。為報先生春睡足,道人輕打五更鐘。」──蘇軾,〈縱筆〉
林書豪在美國職業籃球賽中表現精彩,他的隊友費爾德斯 (Landry Fields)家裡那一張很普通的褐色沙發也跟著一起暴紅,費爾德斯將這張沙發的照片放在網路上,吸引了幾十萬人次的瞻仰摹拜。原來林書豪在沒有受到球隊重視前,在紐約連住的地方都沒有,上場前的晚上就窩在隊友家的沙發上睡了一宿,沒想到第二天表現有如神助,這張幸運的「魔力沙發」,也成了一個有趣的話題。
大家都知道林書豪的成就來自於苦練和永不放棄的毅力,和什麼沙發一點關係都沒有。但是人們還是喜歡這個話題,因為這張沙發隱然代表了一些什麼:一個默默無名的小伙子的奮鬥史、一種隨時準備離隊的冷落心情、一個同情與友誼的夜晚、一種不畏環境困厄的希望與等待,最後是一次自我證明——那張小小的沙發孵出的夢想洗刷了輕視與嘲笑、贏得了榮譽和理想的實踐。這些多重的內涵、複雜的情緒,一時很難以三言兩語講清楚,但是當林書豪笑著說他要感謝那張具有神奇魔力的沙發時,大家或也多多少少領略了語言背後所蘊藏的感受,一點辛酸,一點甜蜜,那不正是我們每個人都歷經過的人生嗎?因此我們也可以在心裡產生某種悠遠的低迴。
從詩的立場來說,這張沙發是一個「象徵」,也就是用一個具體而鮮明的「象」,來暗指某個意義、概念或情愫。這是文學,尤其是詩裡最常見的手法。
兒時讀《唐詩三百首》,編在書裡最後一篇作品是杜秋孃寫的〈金縷衣〉:「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詩寫得很平凡,所說的意境也就是父母師長經常訓誡我要愛惜光陰的那一套,詩裡唯一特別的是用了「金縷衣」這個特別的意象,「金縷衣」是古時以金絲銀線所織繡的衣裳,相當華貴。這樣的衣服不能每天穿在身上,必是「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的歡樂宴會時所著的華服。詩人勸那些浮浪子弟不必珍惜「金縷衣」,實際上是勸勉那些喜歡追逐歌舞歡樂、美食醇酒的年輕人,不要只顧著眼前的逸樂,而應把握青春,為自己的生命創造一些真正的理想價值。或許是因為有了「金縷衣」這個鮮明的象徵,這首平凡的詩才得以選入《唐詩三百首》吧!
所以大凡好的作品,都有一個好的「象徵」,所謂「好」,是指作品中具體的實象描寫,能夠切要地指陳作者企圖表述的概念,同時不流於怪異或冷僻。作品中的「好象徵」都是在日常情境中所自然流露的,當我們對自我內在的感受有所體會時,當下外在的一切都成了一個充滿暗示的存在,那時我們寫下的耳目聞見,也就可能是一個深致動人的象徵了。
昨夜讀到蘇軾的〈縱筆〉:「白頭蕭散滿霜風,小閣藤床寄病容。為報先生春睡足,道人輕打五更鐘。」詩的最後一句寫得真好,道人打鐘是盡寺觀工作的本分,但不要吵醒熟睡的大詩人,他有權力可以輕一點。而這一個動作,同時也是極有象徵趣味的,輕輕的鐘聲不擾幽夢,小道士對詩人的敬重和關愛溢於言表,半睡半醒的詩人當下想必是非常幸福的。我想蘇東坡的籐床、林書豪的沙發雖然都不甚舒適,但那是隨時都存在的生活;懂得了其中意趣,人生也就隨時盈溢著小小的詩情。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