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熱心社會服務,所獲榮譽包括:加拿大國家勛章、世界和平獎、耶路撒冷十字爵士、優卓公民獎、英女皇金禧獎、俄羅斯社會科學院院士、國際多元宗教研究院名譽院長、英女皇鑽石禧紀念獎及九項榮譽博士。著作包括以中文或英文出版的學術論文二百餘篇,專書七十八部,博客上載文章二百餘篇。
名人/編輯推薦
──麥唐納 教授
哈佛大學心理語言博士
多倫多大學教育學院原院長
序
作者登上「莊子號」列車,飛越太虛與大地,不計時空,靜觀窗外景物,時而閉目冥思;時而在車間走動,與同遊人聊天,暢談古今中外人事;夢幻奇影,全在逍遙遊中。
本書二十二篇的陳述,就是旅中所見、所聞、所想、所悟、所感的語絲花絮,邀讀者分享,以博共鳴。
約三百年前,儒、道、釋智慧傳到歐洲,配合當時西人渴求自主、自足、自由、平等及和諧生息而進步的意願,啟發了劃時代的思想轉變和創造,以及政治和社會革命,把人類歷史推向現代。
近七十年間,人們從大戰的殘虐狂瀾中發現自己的獸性表現,在悲傷中不知所措、迷失所歸。原子彈殺害了數十萬日本平民,好戰者不反思自己為何失去人性,反而本着瘋狂的好勝心理,掀起更大更狠的經濟和權力戰爭,陷全人類於長期的不安、矛盾和分裂之中,方便他們實施無止境的掠奪和暴行。同時他們更肆意破壞地球生態,使人類唯一的美好家園傷痕累累,進入無可挽救的極限。
先進國家在節節「勝利」中,陷自己的人民於無可奈何的煩惱和困惑之境。長期以來,統治勢力動用大量人力和資源,進行兩項最大的研究和教育活動:第一是製造殺傷力益強的各種武器,第二是培養日益增多的臨牀心理學家和精神病醫生,外加心理輔導員和社會工作者。這兩股動力一物一人,一殺一救,皆與增進人類福祉背道而馳。
西方有知族群,在無奈與懊喪中苦求自救救人之道,近三十年來,再次挖掘起東方「祕術」中的莊子智慧,熱心研習,殷切寄望獲得心靈安泰、社區和諧、回歸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規範,為自己和後代開闢生路。今天,在各著名大學,在跨學科的尖端學者群中,大家都以不同的方法,搭上「莊子號」列車,企圖翻越殺機四伏的「一個地球」境域,馳向不定的未來。
在中國,人們走出驚心動魄的穴洞,在歷史轉折中求知求達,夢想蔚成風氣。大家奮力復興古老輝煌文化的福祥秩序,打造平和充足而圓滿的人生。
中國人今天的夢,不該參照在歷史中破滅的「美國之夢」。該夢為了興物和征服天地,結果給四、五代美國人造成了違反祥和福祉的「進步」和「勝力」。先是家庭普遍破碎、變形,陷老者於孤獨,令幼者不知如何成長,在失愛、失意中自虐和暴力互對。近年,不少青年在無聊中走上「尼特行列」(NEET, not employed, in education or training),成為當前「先進」社會的嚴重包袱。
莊子有大夢——蝴蝶夢。他秉承五千年中華文化「夢想成真」的經驗,參照歷來的詩、畫和民間故事,展現充滿智慧的寓言。他不言夢境,任由讀者填入自己的志願和奪鬥,在依服大自然的規律中開花結果。中國民間流傳的「梁祝」故事就是一個例子。中國人愛夢、敢夢、勇於圓夢的特性,寫在每個人的 DNA 上。
本書不同於一般談莊子的作品,有以下特點:
(一)把莊子智慧放在今天世界的平台上,闡釋它啟發心靈、情感和意向的價值與應用。
(二)用白話散文體裁講述《莊子》原文,輔以英文對現代專有名詞的對照,使意涵更為豐厚。
(三)莊子和老子的思想影響西方思想和社會至深。本書多數文章在記述這些事跡的同時,亦講解西方人士怎樣吸收莊子之言,善加應用。
(四)本書不是學術書或教科書,而是「文化讀本」。作者不是國學專家,而是「興趣讀者」,八十年的人生歷程,大半時間在外國大學教學和生活,歷盡世界變化,經驗寬廣深入。
(五)莊子論說宇宙人生的「心」和「心遊」,而作者的專長是心理學,所以行文以心理學作基礎,闡述人性和心智潛能,以及怎樣在心遊中知達生命的幸福圓滿。
(六)在組織上,本書各篇是獨立的,無邏輯次序。就是說,讀者可以任意選讀一篇,隨意搭上「莊子號」列車。
(七)作者相信,不論讀者是「半路下車」,或者到了終點又「多乘數回」,都一定能得到收益,充實自己的文化素養,或者認識自我和完成自我,滿懷信心地「與天地同遊」。
最後提醒一句,我們在自覺中熟悉和了解《莊子》,負起傳承中華文化不可推卸的責任,不但是為了提高自我修養,更是為了教育子孫後代。
江紹倫
2014年秋於香港
目次
■ 世界透視
喜見莊子 〇〇三
恕心存同和異 〇一三
真知化落後為進步 〇二二
驀然回首見莊子 〇三七
■ 認知透視
認知與通達 〇五四
寓言新讀法 〇六四
物理學家群中遇莊子 〇七〇
解讀及陶醉於《莊子》 〇八二
■ 品德透視
透脫自適的人格 〇九二
真人生命圓滿 一〇二
和諧共相生息的修養 一一〇
生死創造與成化 一一八
自足自成的修為 一二九
■ 關愛人生
愛己及大自然 一三八
友誼高情遠趣 一五三
情心可感魚樂 一六〇
治理與領導風範 一七一
■ 審美人生
美的真與善 一八二
知覺與蝴蝶夢 一九二
庖丁技藝成道 二〇一
擬自然為藝術 二一〇
莊子的文字魅力 二二二
書摘/試閱
世界透視
喜見莊子
■ 無求無待
莊子(約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年)名周,生活在戰國前期的宋國(今河南東北地區),當過地方小官,其他就記載不詳了。當時中國諸侯紛爭,社會動盪不安,民不聊生。生活在那種環境中,莊子憎惡昏君奸相,對人民寄予無限關愛及同情。
我們今天所見的《莊子》一書,大部分源於晉代郭象(約252-312年)的注本,不是原著。
《莊子》最早的著錄見於《漢書》,據說有五十二篇。郭象的注本有三十二篇,分內篇七,外篇十五,雜篇十一。一般學者認為,內篇是莊子親著,外篇是他和後學的作品,雜篇的作者則有多種說法。
今天,《莊子》流傳遍及全世界,因為內容豐富,所以讀者皆有獨特的得益和感悟。
大體上,莊子貫通儒、道兩家智慧,他說老子「空虛以不毁萬物為實」,一方面接受現實中的萬物,同時又於空虛中超越萬物的干擾,讓精神與道冥合,逍遙自在。他視人為宇宙主體,而且肯定每個人的價值,認為個人不由人類集體確定他的貴或賤。人的「真我」可以超脫一切有形或無形的拘束,不論身處何種環境或者人事狀況中,都可以達到與道齊合的妙樂境界,因為只要無「求」便無所「待」,自然自在。
■ 偶遇莊生
到外國讀大學研究院前,我嘗聽過莊子的名字,卻止於聽過,沒有機會深入。許多中國青年一樣,這反映我們教育的缺失。
我第一次見到的《莊子》(英文版)是屬於美國同學賓尼•斯帕爾(Benne Spahr)的。我們同上「高級統計學」的課,這是心理學博士生的必修科。班裏有十一人,由
開學三個星期後,我感到有點失落,自覺與同學格格不入。十位同學有七人來自美國,其中四人是神甫和修女,五十多歲,都是大學教授或教區的主管;另外三人三十多歲,是從韓戰歸家的退伍軍人,享受着「軍人教育津貼」(G.I. Bill)的無限量升學補貼。
他們都是虔誠的天主教徒,所以置身以心理學聞名的渥太華大學讀書。另外三位加拿大人有一位修女、兩位教育行政人員。我年齡最小,不是天主教徒,而且是華人。
有一天,我在小息時看見坐在後排的一位同學默默坐着繪畫,桌上放着一本英文版的《莊子》,而且書頁給翻舊了。當時驟見中華古籍,我心中掀起一種「他鄉遇故知」的奇異感覺。
小息後,經我自我介紹,我坐在他身旁,與他一同聽課。我發現他沒有聽課,只是在繪綫條畫,而且畫得十分傳神。他繪一隻貓在追捕一隻老鼠,兩者都是跛腳的,都有一隻腳用綳帶纏着。室內的桌椅亦一樣,盡是跛腳的,都紥着綳帶。
我們迅速成了朋友。他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詩畫都不錯,鋼琴亦彈得飄逸。當時,他尤其喜歡隨身帶着細小的尤克里里琴(ukulele),因為它「小而聲大、聲美」,他說,反映出他對道家「大音希聲」和「冷風小和、飄風大和」的體悟。的確,我聽他用小琴彈奏古典樂曲,悠揚圓轉,音韻與地籟人籟和鳴,美極了。
賓尼生長在紐約長島的一個小康之家,父親來自意大利,在旺市中經營一家著名餐館,育有五個子女,他排行第三。1950 年,他剛剛讀完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考入了哈佛大學的研究生院,即被徵兵入伍,前赴朝鮮半島打扙。結果身心兩傷。
「那是怎麼樣一回事呢?」我故意問。
■ 史略最慘之戰
「朝鮮衝突(Korean Conflict)在史書中不以戰爭見稱。」他麻木地答,「但是它牽涉了冷戰中的兩大超級霸國,和兩個無辜的軟弱國家。結果,美軍有四萬人死亡,十萬人受傷,不計心靈創傷的二十萬人。朝鮮更慘,共有四百五十萬人死亡,平民佔半數,是全國人口的一成。史家計算,該場戰爭殺死的平民人數,要比二次世界大戰加越南戰爭的還要多。然而,歷史只把它簡略帶過。」
「為甚麼呢?」我好奇地問。
「因為它是一樁糊塗的事。我們的國務卿阿治遜(Dean Acheson)說:『假如世上最卓越的才智要為美國找着一個最壞的地方打仗,那就是這個被詛咒的戰場。』事實是,朝鮮半島在戰前是日本的殖民地。日本投降以後,沒有人要它,所以美國和蘇聯便把它分為兩半,以『三八綫』為界,由兩霸分管。」
「那就不糊塗了。」
「你說得對。
「你當時大學畢業,應該頭腦清醒,為何要參軍呢?」
「不是參軍,是被徵入伍。我們美國人從讀幼稚園開始,每天上課之前,必定手撫心房,高唱國歌,誓言保衛國家。所以,聽國家號召服役,是無尚光榮的事,沒有選擇。」
「聽你的口氣,好像你現在有不同的見解?」
「經驗是最好的老師。」
「我曾聽過那種經驗。我有一位堂兄參加了『抗美援朝』,幸好安全歸來,得到『光榮之家』的譽稱。不過,對於戰爭的詳情,他則守口如瓶。也許你會明白他的原因?」
「也許。請你跟我來,我給你看看我經驗的痕跡,你會明白的。」
■ 慘痛經驗
他開車載我到他住的寬闊公寓。進屋以後,他扭開一盞座燈,然後脫去上衣,對着燈光,叫我看他寬大的背脊。我驚叫了一聲,看見的是燒傷後留下的不規則的紅色、綠色和棕色的凹凸不平的一片,後背沒有一寸完好的皮膚。
良久,他穿上衣服,平靜地問我:「這能對人說嗎?我的傷不是敵人炮火造成的,是一次在攻擊的時候,被我自己的戰友在慌亂中用汽油槍燒成的。你以為打仗是一件可以敍述的事嗎?在生死場上,沒有人可以理智地行動,都給嚇壞了,唯一可做的事是向你周圍開槍。」
他給我沖了咖啡。我坐在舒服的大沙發上張望四圍。牆上貼滿了他的繪畫,都是那個主題。不論是平原上的狼群追殺一隻龐大的野牛,或者長鷹追捕一隻驚兔,捕殺和被捕的一方都有一隻腳用綳帶紥住,周圍的草木亦然。不過,最多的主題仍是貓捉老鼠,千形百態,充滿幽默感,因為老鼠總佔上風,有時跳上高台,有時躲入洞裏向老貓回頭一笑,有時把一大塊乳酪拋給貓仔。
在他的書桌上,我看見那本《莊子》,旁邊放着一本《老子》、一本阿倫•瓦特斯的《東西方的心理治療》(Alan Watts,Psychotherapy East and West),以及一大叠樂譜。他的廚房亦很有趣,牆上和雪櫃門上都釘着標語。最打眼的是古印度斯瓦米拉瑪(Ishapanishad)的詩句:「智慧,愛,服務。」然後是《莊子‧逍遙遊》的兩句英譯:「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
在睡房的牀頭牆上,他用彩色粉筆寫着:「當個體同時認識自己及別人給他的生命意義,他即是既獨特又普化。」我看了覺得有點熟悉:這難道不是出於「知乎己,又知天」嗎?
我想,他一定受着很大的心靈衝擊,正在尋求解脫。所以,我試探地問:「你的公寓好比一部心靈百科全書,難道天主教的信仰沒有令你安心?」
他聽了放下手中的杯子,緊皺雙眉,好像被刺痛了甚麼,然後回答:
「我家世代是天主教徒,誠心信奉天主。我從仁川上岸以後,帶着一個小隊,經過兩個星期,熟習戰鬥環境之後,便坐了十小時車前赴江原道的戰場。那是一個青山葱翠的美麗地方,民眾見軍隊來了,都躲在家裏,所以變成無人之地。翌日清早,戰爭開始了,我們的飛機向前綫轟炸,天空出現一叢又一叢的炸彈,地上響起連續的轟隆聲,沙石夾着火光衝天。
「半個小時以後,我們起步進攻之前,軍牧神甫領我們祈禱:萬能的天主,祢恩寵人類,不惜犧牲祢的親子拯救世人。祢視惡如仇,對於那些殺害他人的惡人,那些侵佔他人土地的罪犯,那些背負祢的邪徒,一致重罰無遺。萬能的天主,我們即將本祢之名,前往殺敵,祈求祢保護我軍每一個人,幫他們安全凱旋,是所敬禱,阿門。
「祈禱還未完,我聽見有團友輕聲表意:『這不是我們的土地。』
不過,軍令如山,我們迅速衝向那炸廢了的戰地,不停地開槍。」
「那不像書本上描寫的戰爭嘛。」我說:「連敵人都不見就開槍;或者當敵人都給炸死了,還要開槍。」
「那不重要。」賓尼顯得有點煩躁地說,隨即又發覺自己失態,悠悠地補充,「我是說,我想說清,那一次祈禱一下子抹掉了我二十多年的信仰,把我拋入一個矛盾又黑暗的精神深淵,叫我迷惘,不知所措。
「那一經驗叫我認識到,不但我的祖國的正義平等理念藏着雙重標準,竟連我深愛的上帝,亦鼓勵我們去殺不相干的『敵人』。我感到天掉下來一般的失望和憤怒,就衝前扣緊手中的『卡賓』,直至我感到一陣劇痛,失去知覺。」
說到後來,他十分激動,哭了。我上前抱住他,手觸他的背脊,竟感到一陣發熱。我深深感到他的痛苦,儘管他平常看起來甚麼都比我優越:個子高大,擁有羅馬人特有的方臉和美貌,經濟充裕,才華橫溢……
在日後的一年中,我從他口裏得知,他受傷後被直升機送去首爾,一星期後送去日本的廣島,兩個月後送去美國加州的「高樹(Palo Alto)軍人醫院」,在那裏住了十三個多月,方獲康復。
康復過程漫長而痛苦,有好幾處燒傷很深的皮膚需要修補,由身體其他地方的皮膚作為材料。進步的醫學科技可以把人體當作一個器具修理,對於不可見的心靈創傷,卻無能為力。
賓尼告訴我:「每當我清醒的時候,即被幾十個『為甚麼』(Why?)所困擾,從『為甚麼是我』,到『為甚麼我會遠去陌生的山坡』,到『為甚麼要繼續生存』,都沒有答案,亦無人了解個中苦楚。」
他告訴我曾經多次想自殺,直至有一天,一位來自附近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精神科的實習生來見他,勸他放棄邏輯思維,了解下東方「大合生息」的智慧,並向圖書館借了一本《莊子》給他看。他看到一個新的思維世界,就堅持下來,尋求生的意義和快樂。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