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歸路
商品資訊
商品簡介
《不歸路》非常準確點出臺灣社會創造經濟奇蹟之後的文化震盪。這可能是第一部從第三者的立場,來看待世間婚姻的虛假與虛矯。這篇小說之所以得獎,主要是具體而微地描繪臺灣社會轉期的女性命運。──陳芳明.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講座教授
廖輝英的一枝筆具有商場的犀利簡潔,對於時代中職業婦女的感情出路尤其一針見血,就這一點看,她的路線偏向冷硬明快堅實,在當今女性小說作者中自是獨樹一幟。──康來新.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
《不歸路》奠定了她往後以都會女子遭遇的社會現象為主的創作路線,也引發八○年代一系列討論外遇、情欲等風潮。她不求高蹈,描寫凡夫俗女以及世故市會的嘴臉心機,可說貼近現實大眾生活群像,本本轟動暢銷。──范銘如.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所長
愛情如此多嬌,引無數女人盡折腰。
引領風騷數十年,廖輝英成名代表作。
做為純真的獵物,她只能卑微的求索與奉獻,掙扎不是沒有,卻愈陷愈深,眾人責她罵她,也哭她憐她。《不歸路》首開先河,讓第三者躍上小說舞臺,先以筆鋒描繪不堪的處境,刀刀見骨,再以幽微纖細的內心世界,一舉博得世人的同情。
三十寒暑匆匆已過,這位貌不驚人、性情癡頑的李芸兒,典型的第三者,仍在情與欲中載浮載浮,她們有千千萬萬不同的面貌與情人,卻逃不出廖輝英筆下的心情寫照,千迴百轉的內心曲折,足顯小說家細膩察照人心的功力,如今讀來依舊觸人心絃,光陰未使之失色,反映照出更多女人的心事。
廖輝英的小說取材於社會,抓緊都會潮流律動,勇於挑戰禁忌話題,兩大代表作《油蔴菜籽》、《不歸路》,使她成為家喻戶曉的明星小說家,也確立了她以臺灣女兒、都會寫實風格的兩條創作主線,「不歸路」一詞,成為專門用語,沿用至今。
作者簡介
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畢業,現專事寫作。曾獲《聯合報》、《中國時報》小說獎、吳三連文學獎、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獎章及金馬獎改編劇本獎。為傳統女性發聲,作品篇篇與時代脈搏息息相關,擊中社會要害。寫兩性情懷,最能撫平現代人的傷口,公認是社會性最強、共鳴最大、最具現代感的小說家。
她觀察兩性,文走社會各階層,成為最受信賴的「廖老師」。現更專注於青少年問題,關懷社會層面更深廣。著有小說《今夜微雨》、《盲點》、《油蔴菜籽》、《女人香》、《焰火情挑》、《相逢一笑宮前町》等;愛情散文集《先說愛的人,怎麼可以先放手》、《愛,不是單行道》、《戀愛,請設停損點》、《原諒,為什麼這麼痛?》、《雨,下在平原上》。作品多部被改拍為電影和電視劇。
目次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不歸路的漫漫長路
三十年後 編輯部
不歸路一走十餘年 廖輝英
書摘/試閱
三十年後(節錄) 編輯部
七十年代,正是女性主義風起雲湧的時代,當時任職廣告公司高級主管的廖輝英華麗轉身,因緣際會從廣告女強人成為傑出的小說家,研究她小說的人從未間斷,她對女性心靈情感的關注也仍舊持續著。時間的巨輪不斷運轉,書中的李芸兒依舊在這個大社會艱苦地獨行,《不歸路》陪著這些女人走過三十餘年,令人不禁好奇,她們在現代社會中,是否有了變化?今日的廖輝英又如何看待這些現代情感掠奪者?現在,由作者廖輝英(以下簡稱「廖」)與九歌出版社總編輯陳素芳(以下簡稱「陳」)來談談。
陳:妳在一九八二年正式進軍文壇,第二年又參加聯合文學小說獎,原本在廣告業工作,直到現在,我依然對妳為白金牌所寫的廣告詞「最後一筆始終完美」印象深刻,我編梁實秋的書時,腦海不由得想起這句,覺得與他的作品十分契合。
廖:寫《油?菜籽》、《不歸路》時,我不是專職的寫作者。懷兒子時胎不穩,辭職坐胎,兩個月後穩定了,恰巧白金牌廣告負責人請我復出,我們兩人順利取得廣告代理權。
當時只上半天班,一有空就寫小說,那位小三朋友常找我訴苦,《油?菜籽》得獎後,朋友要求我寫她的故事,因為那男的實在是太欺負人了。當時我社會經驗雖多,面對情感仍資質駑鈍,她的故事給我極大的衝擊,如此聰明的女孩,為何情關過不去?寫完《不歸路》恰巧看到聯合報的徵獎就投去了。得獎作品在《聯合報》連載後,我去咖啡廳、洗髮店,常聽到有人在討論方武男、李芸兒,去洛杉磯演講時有聽眾告訴我,李芸兒在各個時期所講的話,他的朋友也和他說過。
當時的社會風氣,沒人把小三放到檯面上討論,寫這本書的出發點雖是受朋友所託,但在創作過程中,我也想給這些女孩警示。這位女孩家裡開鐵工廠,雖父親早逝,但極受母親兄嫂的寵愛,她享有的資源比我厚實許多,工作能力極好,走上這條路雖和運氣有關,但她對愛情的辨識力太差,走到這一步注定一生落魄,可惜了。
陳:不論《油?菜籽》還是《不歸路》,皆下筆如刀,刀刀見骨,評論常說妳的小說寫實高於藝術,我認為這句話應是針對《不歸路》。《油?菜籽》是很詩意的。這兩本書,預示著妳日後的小說發展,一是書寫臺灣女兒,二是類似《不歸路》具都會性格的兩條主線。
廖:在我還沒寫作前就注意到,臺灣女人沒有自己的生活。我祖父其實很有錢,祖母卻一生悲慘,那輩女人的命運沒被講出來。直到我這輩,女性主義開始發展,那時的女性已走在社會的前面了,做廣告的人敏銳度很高,所以我之後的很多小說,發展根基源於此。
我的寫作其實是在展示我的態度、一種使命感。例如書中寫李芸兒這段關係維持六、七年,這段期間其實夠她醒悟,但現實中她撐了十五年,沉淪在肉欲中。女人其實有更多路可以選擇,要有堅決的人生態度,李芸兒在小說裡的覺醒,其實是我希望她有其他的出路。
陳:《不歸路》的李芸兒可說是小說界的小三始祖,她是被相中的獵物,當時的第三者是如此;但現在的第三者是獵人。他們的情欲掙扎,不論獵人獵物,終歸是不歸路,很少能修成正果的。
廖:不一定全部無法修成正果,但我對這樣的行為是予以譴責的。現在女性解決情欲的管道非常多元,且在這時代不結婚也是個選項,女人已無過去道德規範的不平等壓力了。但我們可以發現,女人總欺壓同性,只是單純的獵取獵物,有時比過去的女人還沒同理心慈悲心。經過三十年,現代女性與過去相比並無成長多少,人生定位不清,只有經濟能力變好,生活依然被男人搞得一團糟,這幾年回讀者的信回得有些灰心。
陳:還是繼續寫小說吧。現在的小三與過去相比,其實沒有差異,為男人付出所有,處境一模一樣,到最後仍要爭取名分。
廖:不要錢的女人,她們要的就是名分。小說裡方武男沒錢,卻不願意多陪芸兒幾晚,很多男人都不懂,女人要的是安慰,但聰明的男人還是會把資源,留給妻子小孩。兩性關係裡最重要的就是互惠平等,如果沒有,就不是令人愉悅的男女關係。如今是亂世,男女一搭一唱,充斥浮獵濫獵現象,我一直認為女性的素質比男人好,但我卻看到今日的女性毫無規範可言,失去了可愛氣質,我們看李芸兒,至少還覺得她可憐善良。我不希望女人是被可憐的,也不是要女人做男人,而是要展現女性良好正面的態度,例如書中的張少華。
陳:妳筆下的男人大都沒肩膀,遇事即閃,《輾轉紅蓮》第一個丈夫也是,只有少數像石頭比較可愛。
廖:還有《你是我的回憶》、《你是我今生的守候》裡入獄的初陽也是有肩膀的。
第一章(節錄)
她第一次覺得,一條路走到這裡,再也回不了頭時,是他帶她上賓館的那一天。
那是他們認識後的第三個月,不,大概是第二個月吧?她已經不記得兩人究竟是什麼時候才算是真正認識了。那時候,他的生意還挺風光,每天駕著橘紅色的福特車,在巷子裡出出進進;偶然巧遇,他總是放慢速度,響兩下喇叭,有意無意的向她露出一張笑臉。
起先,她渾渾噩噩的,對這初入中年的男人不甚經意,直到有一天,她站在站牌等公車,突然一部轎車停在跟前。
「李小姐,妳去哪裡?我送你一程。」
她望著半探出車窗的男人,嚇了一跳,好一會兒才會意過來,結結巴巴的說不出一句話。
「我正好要上臺北,反正順路,上來吧。」
她想拒絕,可是連怎麼稱呼他都不曉得。該死!只知他住同巷十五號,就在她家隔壁的隔壁,卻不知他姓什麼。
「上來吧,等下公車來了,擋人家的路。」
待要不上,只見等車的行列,一雙雙好奇的眼光盯著他們看;要上嘛,又覺得莫名其妙,冒冒失失的,不夠矜持。
「快上來,公車來了。」
他突然急迫的加了一句,被他一嚷,她心慌意亂的,忘了公車來,正好可以拒絕他。身子一矮,就坐進他旁邊的座位。
車子很快開動,男人熟練的抓著方向盤,把車開上往臺北的公路。李芸兒伸手扯了扯因坐下而縮得更短的迷你裙,心神未定,不知該怎麼打破僵局。
男人吐了一口菸圈,轉頭對她說:
「李小姐一個人上哪兒?和男朋友約會呀?」
李芸兒看他一眼,不知怎的,覺得男人既唐突,又帶點令人不快的油腔滑調,便悶著聲音反問:
「怎知我姓李?」
「哈!只要我想知道,不會沒有辦法。而且,」男人又轉頭看她一眼:「我們是鄰居,妳不知道吧?」
她突然想起,自家門口掛了一個大大的「李寓」門牌,難怪!
「我知道你住十五號。」
「對了!」他一笑,將菸灰彈在右前方的菸灰缸中:「我姓方,四四方方的方。」
車子在三月的天氣中,緩緩駛過一大片未經闢建的綠野,李芸兒看著遠遠的房舍,聞著濃濃的菸味,想著今天如此這般的冒失,要是讓母親知道,準會被罵太輕佻。其實,搭個便車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這種年紀,誰像她這樣老實?她的同學,有人大一時,就和男孩子住在一起了,當然,那並不是什麼好事。不過,至少她可以放鬆一點吧。放鬆,是的,如果她能在業務部的小郭到他們部門來時,表現得自然輕鬆一點,也許就不會笨拙得老出錯了。小郭該是那種有頭腦的男孩子,從他對女孩子的品味就可看出,服務臺的咪咪,不是號稱「千人迷」,千人迷自動向他表示好感,他還不是無動於衷?他不喜歡花瓶式的女孩子,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可惜自己太緊張了,沒辦法表現出「有內容」的應對,說不定他還以為她是個一無是處的傻大姊呢。
男人突然打斷她的思維:
「李小姐是跟父母一道住吧?我看還有幾個小弟弟,那是……」
「我跟母親和三哥三嫂住一起。小孩是我姪子。我父親逝世很多年了。」
「喔─」
「你們在這住多久了?」
「大概比你們早幾個月,這批房子剛蓋好我們就搬進來住了,反正這一帶都是新社區,大概都是新住戶。」
一路上,男人不斷的問她一些家庭和公司的事,李芸兒老老實實的有問必答,過了一陣子,才突然發現自己傻楞楞的活像被問案似的,因此,在車開上重慶北路之後,她便問他:
「方先生有幾個孩子?」
男人對她這個問題有些敏感,停了半晌才說:
「三個。」
李芸兒沒注意到他的神色,只是順理成章的應酬著又問了下去:
「多大了?」
男人看著前方,把菸一丟,說:
「最小的已經上初三了。」
「什麼?」她沒聽清楚,不,是沒辦法把他和有著上初三的孩子的父親聯想在一起,因此又追問了一句:「你說多大?」
「初三。」他回頭深深望她一眼,說:「我結婚很早。」
她吐了一口長氣,不可置信的朝他打量著,不錯,他的臉,他的微突的肚子,在在都說明了他的年紀,不過,最小的孩子上初三,他該幾歲生他?前面還有兩個孩子,他應該沒上五十吧?真不可思議,瞧他那種講究而花俏的修飾,真不像是上一代的骨董,怎會有那麼大的孩子?李芸兒暗自推算著,初三的孩子是十六、七歲,而且是最小的;現在這人最少該是四十了,那他結婚時到底多大年紀?搞不好還不上二十呢。可怕!自己都二十四了,卻還連個戀愛都沒談過……
「李小姐到哪裡?」男人打破沉默,很自然的轉了話題。李芸兒忙說:
「我到西門町。沒關係,看你方便,在最近的地方讓我下車就可以。」
「難得碰上,一路送妳吧。」
當時是淡淡的三月天,她的少女夢無邊無際,輕盈有如三月的飛絮,直要飛上輕盈盈的天空去。
再來的三、四個星期,她幾乎每個早晨都在公車站牌下遇到那姓方的男人,他熱情的、卻又若無其事的招呼她上車;她也樂得捨棄擠破頭的公車,舒舒服服的搭個冷氣開放的專車。一切似乎很好,她的公司就在他必經的路上,她方便,而他也有個說話的伴,各取所需。
另一個星期六早晨,在他送她上班途中,他若無其事的問她:
「妳家電話幾號?」
「幹麼?」
她有點警覺,到目前為止,她只想將彼此的關係停留在單純的搭便車上。但,即使是搭便車而已,她也莫名其妙的心虛,瞞著家人和同事,每次都在距家和公司有段距離時上下車。說不上為什麼,也許只是不願讓人家看到她竟和中年男人在一起罷了。
「有時想聽聽妳的聲音;星期假日,想帶妳出去爬爬山、透透氣,卻不知道怎麼聯絡。」
她一輩子都不曾聽過這樣滿是疼惜的話:「聽妳的聲音……帶妳出去爬爬山、透透氣。」她的心不自覺暖暖的動了一下,她喜歡這種感覺,喜歡這種口氣。父親逝世得早,哥哥們自小就自立出外當學徒,家中每個人都為生活灰頭土臉的拚著,誰有閒情逸致注意到這不起眼的,差一點送給人家當養女的女娃?二十多年來,她一直是乖巧的女兒和學生,深受長輩喜愛。但是,這種喜愛,完全根源於她的柔順聽話,就沒有人,打從心裡無條件的疼惜她,把她捧在手心裡。而現在,竟有人用如此溫存的語氣對她說話。她微溼著眼眶,在心裡自問:何以他對她這樣好?難道他喜歡她?不,不會的,也許他只是把她當做小妹妹,或只把她當做可以談心的好朋友罷了。他已年過四十,有妻有子,女兒甚至大得幾乎要跟她同齡,他們之間,還會有什麼搞頭?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