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
:NT$ 380 元優惠價
:90 折 342 元
絕版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深入北埔的「民」與「居」,一趟客鄉與老建築的深度之旅。
知名在地文化工作者古武南的溫暖活潑導覽,品味好茶,好屋,好生活。
深獲好評的得獎出版品《北埔民、居》大幅¬修訂,全新彙整,全彩珍藏版。
新竹縣北埔鄉曾被文建會的「社區總體營造」評比為全台灣最適合人居住的鄉鎮,是客家聚落中保存最好、古蹟最多,人與商業也最興旺的一處聚落;北埔老街數十年來都是著名的景點。
北埔聚落開墾至今已近兩百年。原先為原住民與平埔族居住地,後來是客家人姜秀鑾家族與閩人周邦正等人合力拓墾,成立了今日的一級古蹟金廣福公館(商號),鄰近的天水堂(也是一級古蹟)。
開墾之初,先民為了防範外來侵擾,便以集居的模式生活,耕種、鑿井、築屋;早在一八五○年就已發展成一完整的聚落,加上日治前後當地紅茶產業的興盛蓬勃,因此北埔鄉是客家聚落中保存最好、古蹟最多,人與商業也最興旺的一處聚落;北埔老街數十年來都是著名的景點。
作者古武南為當地知名文化工作者,家族三代世居北埔,多年來返鄉,除了自費出版地方報、加入導覽,也積極以攝影、文史、推動古蹟維護工作保留當地原貌。本書以數年的心血完成,詳述了北埔的人文薈萃,也對十餘棟北埔最著名的百年建築作了圖文並茂的深入介紹,此外更穿插了許多作者自幼到大,穿街走巷、豐富活潑的童年記憶,瞭若指掌的人物,鄉親的生活情境、軼事,有第一手的精彩與趣味生動的陳述,人文風情躍然紙上。
「過家即是鄉下人生活中的串門子。住在北埔,以前過家就好比吃三餐,是必須也是平常的,北埔自觀光經濟化,生活科技化,觀念國際化,這世界時尚的三大化侵入善良老聚落之後,向來家家戶戶大門敞開的街坊,突然間變得緊閉了起來。古樸的老街上除了作生意的店家外,很多鄉親開始深居簡出,日子過得不堪其擾。假日的北埔,人多、車多、噪音及垃圾多,儼然成了老聚落裡的另一款新景象,過家在北埔好像也將從以前的動詞,慢慢轉化成名詞了。
北埔是個集諸多人文資產於一身,生活純樸的小山城,更是我們家族世代居的所在。返回能夠安頓身心的家鄉,能把家鄉所發生的趣事,傳遞給他人共享,是一件既快樂又幸福的大事。藉由本書的發行,寄望能為生活匆忙的人,留下些許我們曾經擁有,又即將失去的有趣事物。」
――北埔文化工作室 古武南
推薦人
小蟲(華人音樂教父)
吳東昇(金廣福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薛琴(中原大學建築系教授、建築師)
知名在地文化工作者古武南的溫暖活潑導覽,品味好茶,好屋,好生活。
深獲好評的得獎出版品《北埔民、居》大幅¬修訂,全新彙整,全彩珍藏版。
新竹縣北埔鄉曾被文建會的「社區總體營造」評比為全台灣最適合人居住的鄉鎮,是客家聚落中保存最好、古蹟最多,人與商業也最興旺的一處聚落;北埔老街數十年來都是著名的景點。
北埔聚落開墾至今已近兩百年。原先為原住民與平埔族居住地,後來是客家人姜秀鑾家族與閩人周邦正等人合力拓墾,成立了今日的一級古蹟金廣福公館(商號),鄰近的天水堂(也是一級古蹟)。
開墾之初,先民為了防範外來侵擾,便以集居的模式生活,耕種、鑿井、築屋;早在一八五○年就已發展成一完整的聚落,加上日治前後當地紅茶產業的興盛蓬勃,因此北埔鄉是客家聚落中保存最好、古蹟最多,人與商業也最興旺的一處聚落;北埔老街數十年來都是著名的景點。
作者古武南為當地知名文化工作者,家族三代世居北埔,多年來返鄉,除了自費出版地方報、加入導覽,也積極以攝影、文史、推動古蹟維護工作保留當地原貌。本書以數年的心血完成,詳述了北埔的人文薈萃,也對十餘棟北埔最著名的百年建築作了圖文並茂的深入介紹,此外更穿插了許多作者自幼到大,穿街走巷、豐富活潑的童年記憶,瞭若指掌的人物,鄉親的生活情境、軼事,有第一手的精彩與趣味生動的陳述,人文風情躍然紙上。
「過家即是鄉下人生活中的串門子。住在北埔,以前過家就好比吃三餐,是必須也是平常的,北埔自觀光經濟化,生活科技化,觀念國際化,這世界時尚的三大化侵入善良老聚落之後,向來家家戶戶大門敞開的街坊,突然間變得緊閉了起來。古樸的老街上除了作生意的店家外,很多鄉親開始深居簡出,日子過得不堪其擾。假日的北埔,人多、車多、噪音及垃圾多,儼然成了老聚落裡的另一款新景象,過家在北埔好像也將從以前的動詞,慢慢轉化成名詞了。
北埔是個集諸多人文資產於一身,生活純樸的小山城,更是我們家族世代居的所在。返回能夠安頓身心的家鄉,能把家鄉所發生的趣事,傳遞給他人共享,是一件既快樂又幸福的大事。藉由本書的發行,寄望能為生活匆忙的人,留下些許我們曾經擁有,又即將失去的有趣事物。」
――北埔文化工作室 古武南
推薦人
小蟲(華人音樂教父)
吳東昇(金廣福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薛琴(中原大學建築系教授、建築師)
作者簡介
古武南
北埔文化工作室主持人、導覽者,水井茶堂負責人,《新竹文獻─新竹好茶》主編。
出生於臺灣新竹縣最盛名的客家小鎮北埔。孩童時期在優渥的人文環境與茶葉盛世中成長,鍾愛北埔客家老聚落,目前致力於北埔古蹟、傳統民居研究與北埔特產――福爾摩沙烏龍茶(膨風茶,也就是白毫烏龍茶)推廣。於1997年促成「北埔關懷鄉土促進協會」,著作《北埔民居》獲第一屆國家出版品佳作獎,於2009年國立故宮博物院茶室展演空間擔任設計師兼茶藝示範講師;並為2011年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雙年展「春德的盛宴」事茶人;並主導修復老屋 「水井」、「水堂」。
影像紀錄專輯:Discovery旅遊生活頻道─「玩美女人窩:愛上古蹟的古武南」
公共電視:「維修古蹟的古武南」、《天下雜誌》與諸多平面媒體報導。
著作:《北埔民、居》、《茶二十一席》(主編並與其他人合著)。
北埔文化工作室主持人、導覽者,水井茶堂負責人,《新竹文獻─新竹好茶》主編。
出生於臺灣新竹縣最盛名的客家小鎮北埔。孩童時期在優渥的人文環境與茶葉盛世中成長,鍾愛北埔客家老聚落,目前致力於北埔古蹟、傳統民居研究與北埔特產――福爾摩沙烏龍茶(膨風茶,也就是白毫烏龍茶)推廣。於1997年促成「北埔關懷鄉土促進協會」,著作《北埔民居》獲第一屆國家出版品佳作獎,於2009年國立故宮博物院茶室展演空間擔任設計師兼茶藝示範講師;並為2011年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雙年展「春德的盛宴」事茶人;並主導修復老屋 「水井」、「水堂」。
影像紀錄專輯:Discovery旅遊生活頻道─「玩美女人窩:愛上古蹟的古武南」
公共電視:「維修古蹟的古武南」、《天下雜誌》與諸多平面媒體報導。
著作:《北埔民、居》、《茶二十一席》(主編並與其他人合著)。
名人/編輯推薦
編輯小語
新竹縣的北埔聚落開墾至今已近兩百年。原先為原住民與平埔族居住地,後來是客家人姜姜秀鑾姓家族與閩人周邦正合力拓墾,並成立了今日的一級古蹟金廣福公館(商號),鄰近的天水堂,被當地人稱為姜屋(也是一級古蹟),目前仍由北埔姜家後人居住維護。
開墾之初,先民為了防範外來侵擾,便以集居的模式生活。像是耕種、鑿井、築屋等工作;早在一八五○年就已發展成一完整的聚落。北埔可說具體而微地,具備一個聚落的各種條件。
信仰中心-慈天宮,辦理墾務及隘務之公共事務所-金廣福公館、公共空間-廟前後廣場、墾首姜家大宅-天水堂等,主要是以慈天宮為中心,向外圍延伸的民居與商街建築,漸漸形成北埔聚落的面貌。在北埔,仍相當完整地保留了傳統中式與日治時期洋樓的「豪宅」面貌。
本書對十餘座主要的老屋有深入豐富的圖文介紹,更特別的是作者本人的童年就是在這些老屋中,穿街走巷地成長,對那些傳說中的老屋主、名人富戶之後也都有鄰近互動的經驗與了解,因此讓他的文史敘述引人入勝。
作者在外地經商有成後也擔負起傳承原鄉文化的工作,回歸北埔定居與推廣茶文化。並主導參與老屋水井、水堂的修復工作,自費出報刊、帶導覽等,盡一己之力,推廣古蹟修復的正確概念。同時作者也希望喚起注意的是:近年北埔老街因時代變遷,老建築紛紛頹杞,走向過度觀光化,也讓老街趣味漸漸喪失,而引來另一種憂心之情。
這樣一本書,出自真摯的愛鄉之情,讓它具備了所有旅遊書都不能給予的第一手美好體驗。
新竹縣的北埔聚落開墾至今已近兩百年。原先為原住民與平埔族居住地,後來是客家人姜姜秀鑾姓家族與閩人周邦正合力拓墾,並成立了今日的一級古蹟金廣福公館(商號),鄰近的天水堂,被當地人稱為姜屋(也是一級古蹟),目前仍由北埔姜家後人居住維護。
開墾之初,先民為了防範外來侵擾,便以集居的模式生活。像是耕種、鑿井、築屋等工作;早在一八五○年就已發展成一完整的聚落。北埔可說具體而微地,具備一個聚落的各種條件。
信仰中心-慈天宮,辦理墾務及隘務之公共事務所-金廣福公館、公共空間-廟前後廣場、墾首姜家大宅-天水堂等,主要是以慈天宮為中心,向外圍延伸的民居與商街建築,漸漸形成北埔聚落的面貌。在北埔,仍相當完整地保留了傳統中式與日治時期洋樓的「豪宅」面貌。
本書對十餘座主要的老屋有深入豐富的圖文介紹,更特別的是作者本人的童年就是在這些老屋中,穿街走巷地成長,對那些傳說中的老屋主、名人富戶之後也都有鄰近互動的經驗與了解,因此讓他的文史敘述引人入勝。
作者在外地經商有成後也擔負起傳承原鄉文化的工作,回歸北埔定居與推廣茶文化。並主導參與老屋水井、水堂的修復工作,自費出報刊、帶導覽等,盡一己之力,推廣古蹟修復的正確概念。同時作者也希望喚起注意的是:近年北埔老街因時代變遷,老建築紛紛頹杞,走向過度觀光化,也讓老街趣味漸漸喪失,而引來另一種憂心之情。
這樣一本書,出自真摯的愛鄉之情,讓它具備了所有旅遊書都不能給予的第一手美好體驗。
書摘/試閱
4、百年穿瓦屋 水堂修復記
因為我們整理水井成功的案例,連帶引起了一些人的關注,也進而延伸我另一 處老屋整修後的作品「水堂」,它又是另一樁新故事的開始。
父親最近患口腔疾病之故,幾次進出醫院狀況並不是很好,家人也都非常擔心。住院的期間,有一回父親的堂弟煥壎叔,搭我的車一同到台北榮總探病,煥壎叔小時候住北埔老家,十五歲就讀初中後便隨著榮土叔公的事業,舉家搬遷到竹南,從此在外地發展,就沒有再回到老家居住的機會。
煥壎叔現居住於桃園的龍潭鄉,當兵退伍後便入公僕一行,是位標準奉公守法的公務人員,將其一輩子的青春歲月奉獻於龍潭鄉,升遷到龍潭鄉公所的農業經濟課長光榮身退。
我們叔侄二人在開車往台北的車程中,談及北埔的點點滴滴,憶起了故里的過去,煥壎叔及其父親我的叔公、還有叔公太及住院中的父親,他們過去都曾經是姜阿新先生經營「永光茶工場」的同事,由於此故讓煥壎叔對於老家北埔過去的點點滴滴及人情世故,有更多懷念及記憶。煥壎叔看見我們將「新竹女中校長的故居」,維修之後的感動,不甘離開故里三十多年來,北埔如同媒體報章雜誌上所述,許多古宅老屋破敗殆盡,尤其看到北埔老街的拆除,讓身為北埔鄉民的一份子痛心萬分。他說老街的拆除,對於北埔文化的保留猶如走倒退路,自己極不願讓祖上留下來的家宅,如此荒廢毀損。
聽到煥壎叔發自內心感慨之言後,我們在車程中討論著,重建北埔家園的種種可行性,打消將祖厝拆除改建五層樓洋房的想法,於是決定開始整頓這間百年老祖厝。棟穿瓦衫牆是北埔老聚落裡,碩果僅存的幾棟歷史建築之一,煥壎叔整理老屋的理念是希望我們家族的後代子孫,也能夠有親眼目睹祖厝重現的樣貌,至此我們叔侄二人算是有了維護祖厝的共識。
我們上古蹟解說訓練課程時,姚老師就把這棟建築列入北埔古蹟解說的範圍內,在傳統建築上水堂建築的牆面,被稱為穿瓦衫牆,我們客家人稱其為吊瓦或掛瓦牆,雖然大家對古牆的稱呼截然不同,但我們都是用動詞來形容它。為了要保護這面北埔僅存的特殊衫牆,我勉勵自許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煥壎叔才會將如此重大的任務交付給我。一方面希望舊家從此得以從新整修,再則也完成我自己畢生的志願,在自己的家鄉北埔,於有生之年維護整理十處老宅院,這次是我第二次有機會接觸到老宅院的整修,自然歡喜不在話下。
穿瓦立面
首先最值得修復、最珍貴的,便是房屋正面擁有台灣已罕見的穿瓦立面,以竹節製成粗釘固定在牆上的這些穿瓦,其實可以把穿瓦其形容成早年的磁磚,穿瓦衫最終的目的,其實是要用來保護牆裡內層最脆弱的土埆墻。早期穿瓦的設計比起現在氾濫俗氣的瓷磚或二丁掛貼壁磚更雅。穿瓦在外觀與防水性上決不亞於現代建材,何況此牆面一百多年來就具備了防風吹、防雨水沖刷、防日曬風化強調美觀裝飾的保護功能。
一般穿瓦出現最多的地方,便是在傳統宅院正廰與次間的落差處,該處最容易於下雨天受雨水的波及,故此處使用穿瓦以保護泥磚牆面的角落。當時興建祖厝房子的匠師,將穿瓦施作於老宅的立面,由於修復得當,大面積的穿瓦看起來很壯觀,自然的也就成為當下北埔老聚落裡,最有歷史身價的建築。
目前全台灣保留最完整最高級的穿瓦牆,是出現在台灣十大民宅之首的「台中潭子摘星山莊」。摘星山莊的穿瓦造型仿造魚鱗片形狀,故有「魚鱗穿瓦牆」的雅稱,原本在台灣早期隨處還可見到的穿瓦屋,但現今完全已不復可見,也只有在湖口老街、三峽老街一帶的舊建築當中,或許還能勉強散見一些。
據友人說:台北縣三峽的客家園區,餐廳大門入口的設計靈感,正源自我們祖厝的穿瓦衫牆。為此我們還全家北上,參訪台北客家園區,準備體驗一下全新現代化穿瓦屋的精神與發揚理念。誰知到達現場,猛一見用塑膠合成再黏貼上去的穿瓦山牆,一時間連六歲的兒子看了,都說會昏倒。對於這樣粗糙的客家文化,身為客家子弟的我們無言以對,也實在不敢恭維。決定火速的離開此地,以免長期在北埔薰陶出來的平靜心靈文化受到不良的污染。
古宅修繕
修繕古宅說來容易,實質上必須克服的困難很多。老建築除了穿瓦山牆的立面之外,房屋結構也是一項很大的考驗。原本在日據時代因應都市計畫未實行前,我們的老屋是兩層樓的建物,但是後來因土地徵收而被削去一大半,只好活生生的將二層樓的老屋,改變成一層樓的狹矮小屋子,故水堂整修後的樣貌便產生了一個很有趣的景象。整棟房子從正面往上欣賞,像是一棟二層樓的建築,但如果走到秀巒街看這間老屋,會發現它其實只有一層樓,所以我們就在室內以原木做出穿透感的夾層閣樓,象徵性的恢復了原來的樣貌。
我們修繕完成正廳後才發現,橫屋無法匹配整理修繕好的空間,於是老宅所有的空間包括橫屋內外層的鋪面、衛浴設備等,一切都要納入修繕的規劃中,這個新的變更將原本計劃幾十萬的修繕預算,竟然追加到了原來預計的六倍。煥壎叔辛苦了將近三十年的公務員退休金,沒想到被我十個月就花完了!想起來其實很殘酷,由於煥壎叔對我完全授權以及百分百的信任,我也不負眾望的堅持到最完美的竣工狀態。
家族中許多長輩對於我們叔侄二人,花大錢合作修繕祖厝不以為然。她們認為我們的投資經費過高,可以直接買下北埔的新房子或小店面,作小生意遠比修老家划得來些。還好煥壎叔從年輕時就是一位攝影愛好者,常出國拍照旅遊,足跡走遍世界各地,帶回台灣的攝影作品得過國內攝影比賽無數的大小獎項。甚至曾經在副總統呂秀蓮女士,當桃園縣長時訪問美國,桃園縣政府特聘的專責攝影師。現在煥壎叔的身份是桃園攝影協會的理事長,踏遍千山萬水的煥壎叔,對於人文與藝術,都堅持著自己的一套見解,所以我們仍能將頹廢數十年的老祖厝,修繕成為時尚的建築水堂,這應該算是煥壎叔慧眼識英雄,藝術生涯中培養出長遠的見解與獨特的思維。
水堂維修的成功案例不但得到文化媒體的親睞肯定,同時為文建會即將推動的北埔老聚落文化資產登錄作業,保留住一處歷史的見證屋。
開始動工
民國九十一年四月,我與同名的武楠兄(北埔木匠工作室的設計師)討論修繕古宅的事宜,他爽快的答應願意幫我,同時接受這個挑戰,沒想到我們急著開工,忽略了當時是梅雨季節。開工當天,才拜完伯公便下起了傾盆大雨,讓我們幾位:武楠、偉傑,武盛,與其父親老水泥匠師不知所措。屋瓦才開始拆卸,大伙望著屋簷滴下來的雨水沉默許久,我極為勉強無奈的說:今天開工順利,我們一起去餐廳慶祝喝酒吧 !
在搶修北埔老聚落裡唯一的歷史建築穿瓦屋進行到一個月左右的時候,盛夏某天的一大清早,還沒七點鐘,我們全家被大聲作響的電話嚇醒。當下的直覺告訴我,一直擔憂的事情終於還是發生了。老屋鄰舍的阿姐非常緊張地在電話中告訴我:「你們今天一定要小心,二十分鐘前陳某長到你們的老家拍照,他平日就仗著這一點民意的基礎,到處喜歡檢舉村民,光是南興村被檢舉過的居民,就不知道有幾家了,我找不到你的電話,又不敢到你家敲門,怕被人家發現說是我跟你偷講的,最後我只好到你媽媽家去,要了你的電話趕快跟你說。」
我在電話中當面禮謝阿姐,並告訴她其實我早就料到會有此事的發生。這個老陳某長意圖不軌已經很久了,這個老人吃飽閒閒一天到晚偷偷摸摸,遊手好閒,不是聳著肩膀,就是手插腰,從遠方觀察我們,不敢直接走近正在整修的老屋,最後他忍不住時鐵定會去檢舉我們。
七點半我將此事告訴武楠及其他的幾位來修繕古厝的師傅;記得開工第五天我跟你們講的沒錯吧,老陳某長一定不會放過我的。年輕的師傅認為:我們在保護老宅,理論上他應該提計畫補助我們才對,結果沒想到反而去檢舉我們?他們堅持要去找老陳某長理論,我說人家都已經七八十歲了,你們還去欺負他,萬一傳出去會被人家笑死。
八點半北埔鄉公所建設課的人員準時到老屋現場,我美其名被鄉民譽稱為北埔文化工作的一份子,因此公所的人見了我,仍用幾分同理心,無奈的為我們解說本人被檢舉的事由。最後他們關心的問了我這下該甚麼辦。我不想為難他們,就說:「那就公事公辦吧!」
時值「新竹縣政府召開北埔鄉(傳統老聚落專用區)及其鄰近地區都市計劃」規劃委託案簡報會,我有幸被以地方文化者的身分,受邀參加多次的說明會。在會議中我還邀及縣府應該把說明會,移駕到北埔鄉公所,讓村民有機會了解此計劃未來要執行的內容,自己還自告奮勇的在居民前面,播放拍攝北埔老聚落的幻燈片,解說老聚落的保存對於北埔未來發展的重要性。演說中,忽然發現岳父大人就坐在台下,專注的聆聽傻女婿的說明會,他內心的感受我是不得而知,然而當下岳父的出現對我來說,是有幾許意外跟惶恐的。
當本人還沉醉在自以為是,自詡為保護北埔傳統老聚落的守護者時,星期五早上,郵差何一修兄便送來一封公函。打開一看,是「縣政府(傳統老聚落專用區)的開會通知函」。收到開會的通知函,感覺到政府如此重視「北埔老聚落」的問題,我感動萬分,我們的努力總算收到些許的肯定!我的快樂還沒過完,下午另外一位郵差先生又送來了一封公函。這次是一封「新竹縣政府工務局的公文」,上面說明我們整修的歷史建築穿瓦屋,違反了民國六十四年起實行的建築法規,再過五天工務局的拆除大隊就要來勘驗,拆除違建的執行公法了。我手上拿了這二封公文,在生命的道路上第一次體會到,所謂五味雜陳的感受,真的是哭笑不得。早上縣政府還邀請我出席有關「北埔老聚落」的會議,下午卻來了公文說,我們正在保護老聚落裡的歷史建築是違法的。
我們請教過好幾位建築與維護古蹟的學者專家老師們,一致認為,要維護歷史建築,又要我們比照三十幾年前的建築法律來遵守,其實很多地方是很不合時宜,而且相互矛盾的。還好我的老闆煥壎叔曾經服務過龍潭鄉公所的建設課,對於此事他便寫了「申覆書」到縣政工務局,加上北埔鄉民選出來的文化縣議員黃光洲先生的主動協助,最後總算得到文化的正義,縣政府英明的平反與肯定,這也是我在人生中第一次,平安地在北埔躲過了小人難防的暗箭。
追加六倍的維修預算
維修古厝不像蓋一般水泥洋房,可以在未興建前事先編列預照著其進行,我們原本預估的費用在六十萬左右,由於自己沒有實際整合工時及運用建材的經驗,我們在工程進行中不斷的再追加預算,最後結算下來我們一共,投資九個月的工程時數維修祖宅,花費總額超過我們當時預算的六倍。在不斷的追加費用中帶給煥壎叔許多的負擔,讓旁觀的人以為我們叔侄二人是不是瘋了。想起每次向煥壎叔要錢時,內心的感受其實是很惶恐的,因為成就我個人的理想,很可能揮霍掉人家一輩子辛苦的退休金!還好煥壎叔聽了我在施工中,所拍攝數百張幻燈片的解釋說明後,便照帳全部買單。
我們的老家,歷經了自然天候的風吹雨打,以及人情的是是非非,總算圓滿完工。認識我們的親朋好友們,他們在報章媒體上得知我們維修「北埔百年穿瓦屋」即將落成,紛紛來北埔共襄盛舉。我們為了配合眾親朋好友,便把剛整修好的老屋,當作招待所供大伙休閒玩樂住宿使用。在此期間,有一回煥壎叔,邀請他們全家族回老家度假,他的母親也就是我的叔婆、煥民叔、煥賢叔、素珍姑姑、煥能叔,以及他們所有的小孩,那天通通都回來了,那年的中秋節,給老屋帶來了四十年來不曾出現的熱鬧場面。他們全家老小在老家,擁抱闊別了四十年的童年時光,一樣的庭院月光,故鄉熟悉的空氣。這樣的畫面好像一部懷念的電影,在時光歲月的流轉中,四十年後又在相同的地點,在相同人的前面,又上演一次一樣的畫面,如果叔公還在人間,看見我們把老屋從廢墟中搶救回來,他一定也能夠感受到與我們內心一樣的幸福感吧。
在玩樂中,一年的光陰很快的就過去了。我們花了大筆經費維修的祖厝,還是要歸於現實面。煥壎叔同意我們將老屋做為賣茶空間,民宿當作商業空間使用,將賺來的錢做為維修老屋的費用。原本規劃用來專賣咖啡的庭院,我在這裡種植了滿屋子漂亮又美麗的花花草草。後來發現洋化的咖啡,跟我跟北埔跟老聚落裡的氣質是無法匹配的,於是我回頭選擇了風行世界百餘年,北埔人文茶庄的白毫烏龍茶(膨風茶),同時傳承發揚我們族的茶葉家聲。曾祖父於日據時期開設「寶記茶行」,如今我將昔日栽種的花花草草,翻改植成九十八株膨風茶,此舉也為能記念北埔作為膨風茶之鄉的延續,更有為這棟百年古厝重新定位的目的。
不管是水井還是水堂,它們的背後都有一篇關於時間與空間交錯綿延的故事,北埔其實還有許多這樣的房舍與古厝,我想把這詩篇一般的生命脈動採擷起來,讓每一個造訪北埔的人們心中都能讀到這些詩句,並且把它愉悅地留在記憶中,進而滲入並且溫暖每個旅行在生命河流者的心房。
因為我們整理水井成功的案例,連帶引起了一些人的關注,也進而延伸我另一 處老屋整修後的作品「水堂」,它又是另一樁新故事的開始。
父親最近患口腔疾病之故,幾次進出醫院狀況並不是很好,家人也都非常擔心。住院的期間,有一回父親的堂弟煥壎叔,搭我的車一同到台北榮總探病,煥壎叔小時候住北埔老家,十五歲就讀初中後便隨著榮土叔公的事業,舉家搬遷到竹南,從此在外地發展,就沒有再回到老家居住的機會。
煥壎叔現居住於桃園的龍潭鄉,當兵退伍後便入公僕一行,是位標準奉公守法的公務人員,將其一輩子的青春歲月奉獻於龍潭鄉,升遷到龍潭鄉公所的農業經濟課長光榮身退。
我們叔侄二人在開車往台北的車程中,談及北埔的點點滴滴,憶起了故里的過去,煥壎叔及其父親我的叔公、還有叔公太及住院中的父親,他們過去都曾經是姜阿新先生經營「永光茶工場」的同事,由於此故讓煥壎叔對於老家北埔過去的點點滴滴及人情世故,有更多懷念及記憶。煥壎叔看見我們將「新竹女中校長的故居」,維修之後的感動,不甘離開故里三十多年來,北埔如同媒體報章雜誌上所述,許多古宅老屋破敗殆盡,尤其看到北埔老街的拆除,讓身為北埔鄉民的一份子痛心萬分。他說老街的拆除,對於北埔文化的保留猶如走倒退路,自己極不願讓祖上留下來的家宅,如此荒廢毀損。
聽到煥壎叔發自內心感慨之言後,我們在車程中討論著,重建北埔家園的種種可行性,打消將祖厝拆除改建五層樓洋房的想法,於是決定開始整頓這間百年老祖厝。棟穿瓦衫牆是北埔老聚落裡,碩果僅存的幾棟歷史建築之一,煥壎叔整理老屋的理念是希望我們家族的後代子孫,也能夠有親眼目睹祖厝重現的樣貌,至此我們叔侄二人算是有了維護祖厝的共識。
我們上古蹟解說訓練課程時,姚老師就把這棟建築列入北埔古蹟解說的範圍內,在傳統建築上水堂建築的牆面,被稱為穿瓦衫牆,我們客家人稱其為吊瓦或掛瓦牆,雖然大家對古牆的稱呼截然不同,但我們都是用動詞來形容它。為了要保護這面北埔僅存的特殊衫牆,我勉勵自許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煥壎叔才會將如此重大的任務交付給我。一方面希望舊家從此得以從新整修,再則也完成我自己畢生的志願,在自己的家鄉北埔,於有生之年維護整理十處老宅院,這次是我第二次有機會接觸到老宅院的整修,自然歡喜不在話下。
穿瓦立面
首先最值得修復、最珍貴的,便是房屋正面擁有台灣已罕見的穿瓦立面,以竹節製成粗釘固定在牆上的這些穿瓦,其實可以把穿瓦其形容成早年的磁磚,穿瓦衫最終的目的,其實是要用來保護牆裡內層最脆弱的土埆墻。早期穿瓦的設計比起現在氾濫俗氣的瓷磚或二丁掛貼壁磚更雅。穿瓦在外觀與防水性上決不亞於現代建材,何況此牆面一百多年來就具備了防風吹、防雨水沖刷、防日曬風化強調美觀裝飾的保護功能。
一般穿瓦出現最多的地方,便是在傳統宅院正廰與次間的落差處,該處最容易於下雨天受雨水的波及,故此處使用穿瓦以保護泥磚牆面的角落。當時興建祖厝房子的匠師,將穿瓦施作於老宅的立面,由於修復得當,大面積的穿瓦看起來很壯觀,自然的也就成為當下北埔老聚落裡,最有歷史身價的建築。
目前全台灣保留最完整最高級的穿瓦牆,是出現在台灣十大民宅之首的「台中潭子摘星山莊」。摘星山莊的穿瓦造型仿造魚鱗片形狀,故有「魚鱗穿瓦牆」的雅稱,原本在台灣早期隨處還可見到的穿瓦屋,但現今完全已不復可見,也只有在湖口老街、三峽老街一帶的舊建築當中,或許還能勉強散見一些。
據友人說:台北縣三峽的客家園區,餐廳大門入口的設計靈感,正源自我們祖厝的穿瓦衫牆。為此我們還全家北上,參訪台北客家園區,準備體驗一下全新現代化穿瓦屋的精神與發揚理念。誰知到達現場,猛一見用塑膠合成再黏貼上去的穿瓦山牆,一時間連六歲的兒子看了,都說會昏倒。對於這樣粗糙的客家文化,身為客家子弟的我們無言以對,也實在不敢恭維。決定火速的離開此地,以免長期在北埔薰陶出來的平靜心靈文化受到不良的污染。
古宅修繕
修繕古宅說來容易,實質上必須克服的困難很多。老建築除了穿瓦山牆的立面之外,房屋結構也是一項很大的考驗。原本在日據時代因應都市計畫未實行前,我們的老屋是兩層樓的建物,但是後來因土地徵收而被削去一大半,只好活生生的將二層樓的老屋,改變成一層樓的狹矮小屋子,故水堂整修後的樣貌便產生了一個很有趣的景象。整棟房子從正面往上欣賞,像是一棟二層樓的建築,但如果走到秀巒街看這間老屋,會發現它其實只有一層樓,所以我們就在室內以原木做出穿透感的夾層閣樓,象徵性的恢復了原來的樣貌。
我們修繕完成正廳後才發現,橫屋無法匹配整理修繕好的空間,於是老宅所有的空間包括橫屋內外層的鋪面、衛浴設備等,一切都要納入修繕的規劃中,這個新的變更將原本計劃幾十萬的修繕預算,竟然追加到了原來預計的六倍。煥壎叔辛苦了將近三十年的公務員退休金,沒想到被我十個月就花完了!想起來其實很殘酷,由於煥壎叔對我完全授權以及百分百的信任,我也不負眾望的堅持到最完美的竣工狀態。
家族中許多長輩對於我們叔侄二人,花大錢合作修繕祖厝不以為然。她們認為我們的投資經費過高,可以直接買下北埔的新房子或小店面,作小生意遠比修老家划得來些。還好煥壎叔從年輕時就是一位攝影愛好者,常出國拍照旅遊,足跡走遍世界各地,帶回台灣的攝影作品得過國內攝影比賽無數的大小獎項。甚至曾經在副總統呂秀蓮女士,當桃園縣長時訪問美國,桃園縣政府特聘的專責攝影師。現在煥壎叔的身份是桃園攝影協會的理事長,踏遍千山萬水的煥壎叔,對於人文與藝術,都堅持著自己的一套見解,所以我們仍能將頹廢數十年的老祖厝,修繕成為時尚的建築水堂,這應該算是煥壎叔慧眼識英雄,藝術生涯中培養出長遠的見解與獨特的思維。
水堂維修的成功案例不但得到文化媒體的親睞肯定,同時為文建會即將推動的北埔老聚落文化資產登錄作業,保留住一處歷史的見證屋。
開始動工
民國九十一年四月,我與同名的武楠兄(北埔木匠工作室的設計師)討論修繕古宅的事宜,他爽快的答應願意幫我,同時接受這個挑戰,沒想到我們急著開工,忽略了當時是梅雨季節。開工當天,才拜完伯公便下起了傾盆大雨,讓我們幾位:武楠、偉傑,武盛,與其父親老水泥匠師不知所措。屋瓦才開始拆卸,大伙望著屋簷滴下來的雨水沉默許久,我極為勉強無奈的說:今天開工順利,我們一起去餐廳慶祝喝酒吧 !
在搶修北埔老聚落裡唯一的歷史建築穿瓦屋進行到一個月左右的時候,盛夏某天的一大清早,還沒七點鐘,我們全家被大聲作響的電話嚇醒。當下的直覺告訴我,一直擔憂的事情終於還是發生了。老屋鄰舍的阿姐非常緊張地在電話中告訴我:「你們今天一定要小心,二十分鐘前陳某長到你們的老家拍照,他平日就仗著這一點民意的基礎,到處喜歡檢舉村民,光是南興村被檢舉過的居民,就不知道有幾家了,我找不到你的電話,又不敢到你家敲門,怕被人家發現說是我跟你偷講的,最後我只好到你媽媽家去,要了你的電話趕快跟你說。」
我在電話中當面禮謝阿姐,並告訴她其實我早就料到會有此事的發生。這個老陳某長意圖不軌已經很久了,這個老人吃飽閒閒一天到晚偷偷摸摸,遊手好閒,不是聳著肩膀,就是手插腰,從遠方觀察我們,不敢直接走近正在整修的老屋,最後他忍不住時鐵定會去檢舉我們。
七點半我將此事告訴武楠及其他的幾位來修繕古厝的師傅;記得開工第五天我跟你們講的沒錯吧,老陳某長一定不會放過我的。年輕的師傅認為:我們在保護老宅,理論上他應該提計畫補助我們才對,結果沒想到反而去檢舉我們?他們堅持要去找老陳某長理論,我說人家都已經七八十歲了,你們還去欺負他,萬一傳出去會被人家笑死。
八點半北埔鄉公所建設課的人員準時到老屋現場,我美其名被鄉民譽稱為北埔文化工作的一份子,因此公所的人見了我,仍用幾分同理心,無奈的為我們解說本人被檢舉的事由。最後他們關心的問了我這下該甚麼辦。我不想為難他們,就說:「那就公事公辦吧!」
時值「新竹縣政府召開北埔鄉(傳統老聚落專用區)及其鄰近地區都市計劃」規劃委託案簡報會,我有幸被以地方文化者的身分,受邀參加多次的說明會。在會議中我還邀及縣府應該把說明會,移駕到北埔鄉公所,讓村民有機會了解此計劃未來要執行的內容,自己還自告奮勇的在居民前面,播放拍攝北埔老聚落的幻燈片,解說老聚落的保存對於北埔未來發展的重要性。演說中,忽然發現岳父大人就坐在台下,專注的聆聽傻女婿的說明會,他內心的感受我是不得而知,然而當下岳父的出現對我來說,是有幾許意外跟惶恐的。
當本人還沉醉在自以為是,自詡為保護北埔傳統老聚落的守護者時,星期五早上,郵差何一修兄便送來一封公函。打開一看,是「縣政府(傳統老聚落專用區)的開會通知函」。收到開會的通知函,感覺到政府如此重視「北埔老聚落」的問題,我感動萬分,我們的努力總算收到些許的肯定!我的快樂還沒過完,下午另外一位郵差先生又送來了一封公函。這次是一封「新竹縣政府工務局的公文」,上面說明我們整修的歷史建築穿瓦屋,違反了民國六十四年起實行的建築法規,再過五天工務局的拆除大隊就要來勘驗,拆除違建的執行公法了。我手上拿了這二封公文,在生命的道路上第一次體會到,所謂五味雜陳的感受,真的是哭笑不得。早上縣政府還邀請我出席有關「北埔老聚落」的會議,下午卻來了公文說,我們正在保護老聚落裡的歷史建築是違法的。
我們請教過好幾位建築與維護古蹟的學者專家老師們,一致認為,要維護歷史建築,又要我們比照三十幾年前的建築法律來遵守,其實很多地方是很不合時宜,而且相互矛盾的。還好我的老闆煥壎叔曾經服務過龍潭鄉公所的建設課,對於此事他便寫了「申覆書」到縣政工務局,加上北埔鄉民選出來的文化縣議員黃光洲先生的主動協助,最後總算得到文化的正義,縣政府英明的平反與肯定,這也是我在人生中第一次,平安地在北埔躲過了小人難防的暗箭。
追加六倍的維修預算
維修古厝不像蓋一般水泥洋房,可以在未興建前事先編列預照著其進行,我們原本預估的費用在六十萬左右,由於自己沒有實際整合工時及運用建材的經驗,我們在工程進行中不斷的再追加預算,最後結算下來我們一共,投資九個月的工程時數維修祖宅,花費總額超過我們當時預算的六倍。在不斷的追加費用中帶給煥壎叔許多的負擔,讓旁觀的人以為我們叔侄二人是不是瘋了。想起每次向煥壎叔要錢時,內心的感受其實是很惶恐的,因為成就我個人的理想,很可能揮霍掉人家一輩子辛苦的退休金!還好煥壎叔聽了我在施工中,所拍攝數百張幻燈片的解釋說明後,便照帳全部買單。
我們的老家,歷經了自然天候的風吹雨打,以及人情的是是非非,總算圓滿完工。認識我們的親朋好友們,他們在報章媒體上得知我們維修「北埔百年穿瓦屋」即將落成,紛紛來北埔共襄盛舉。我們為了配合眾親朋好友,便把剛整修好的老屋,當作招待所供大伙休閒玩樂住宿使用。在此期間,有一回煥壎叔,邀請他們全家族回老家度假,他的母親也就是我的叔婆、煥民叔、煥賢叔、素珍姑姑、煥能叔,以及他們所有的小孩,那天通通都回來了,那年的中秋節,給老屋帶來了四十年來不曾出現的熱鬧場面。他們全家老小在老家,擁抱闊別了四十年的童年時光,一樣的庭院月光,故鄉熟悉的空氣。這樣的畫面好像一部懷念的電影,在時光歲月的流轉中,四十年後又在相同的地點,在相同人的前面,又上演一次一樣的畫面,如果叔公還在人間,看見我們把老屋從廢墟中搶救回來,他一定也能夠感受到與我們內心一樣的幸福感吧。
在玩樂中,一年的光陰很快的就過去了。我們花了大筆經費維修的祖厝,還是要歸於現實面。煥壎叔同意我們將老屋做為賣茶空間,民宿當作商業空間使用,將賺來的錢做為維修老屋的費用。原本規劃用來專賣咖啡的庭院,我在這裡種植了滿屋子漂亮又美麗的花花草草。後來發現洋化的咖啡,跟我跟北埔跟老聚落裡的氣質是無法匹配的,於是我回頭選擇了風行世界百餘年,北埔人文茶庄的白毫烏龍茶(膨風茶),同時傳承發揚我們族的茶葉家聲。曾祖父於日據時期開設「寶記茶行」,如今我將昔日栽種的花花草草,翻改植成九十八株膨風茶,此舉也為能記念北埔作為膨風茶之鄉的延續,更有為這棟百年古厝重新定位的目的。
不管是水井還是水堂,它們的背後都有一篇關於時間與空間交錯綿延的故事,北埔其實還有許多這樣的房舍與古厝,我想把這詩篇一般的生命脈動採擷起來,讓每一個造訪北埔的人們心中都能讀到這些詩句,並且把它愉悅地留在記憶中,進而滲入並且溫暖每個旅行在生命河流者的心房。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