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你想像的正義,在那個時代並不存在,
真實的歷史人物,總是和課本講的不一樣!
亂世中沒有大是大非,只有讓自己活下去的生存之道!
69位民初群雄,用他們的人生故事,寫下那段大時代的歷史!
孫中山:「我不擅長成功,而擅長失敗,愈失敗,我精神愈煥發!」
袁世凱:「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根本沒簽,你們都誤會我了!」
蔣介石:「曾經我也是革命熱血青年,率領敢死隊衝進浙江巡撫衙門……」
曹 錕:「我寧可喝粥,也不做漢奸!」
吳佩孚:「想不到吧,第一個登上《時代》雜誌封面的中國人是我!」
馮玉祥:「我曾手握二十萬雄兵,榮登全球擁有軍隊人數最多的第一名!」
孫傳芳:「孫文說:『做官要做人民的公僕』,呸,僕人沒有一個是好東西!」
戴 笠:「FBI認證的世界第一號間諜就是我!」
自古梟雄應勢而起,勢消而亡,民國梟雄也是如此。
這些人物,大家似乎都耳熟能詳,但細究起來,僅一位民國梟雄,立書作傳就不下百種,說法更是千奇百怪,甚至自相矛盾。作者滕征輝是中國社科院博士,在查閱大量資料的基礎之上,採取素描手法,勾勒人物,並取各人物生平一段子,從中窺見其人面貌。每篇故事篇幅不長,卻能從各種決斷與人生選擇中,見各人物在亂世中的面貌。
【民初第一梟雄袁世凱】
「我們一手拿著官和錢,一手拿著刀,服從就有官和錢,不從就吃刀。」
【護國大將軍蔡鍔】
「要救國單靠筆桿子是不夠的,還須有槍桿子才能成事。」
【世界頭號間諜戴笠】
「一個隱面人,總藏在房間的暗處,而其他人則處於他的一覽無餘之下。」
【山西王閻錫山】
「有權的人必須是該做什麼做什麼,不可想做什麼做什麼。」
【四川王劉湘】
「抗戰到底,始終不渝,敵軍一日不退出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
【北洋奉系老大張作霖】
「劉邦約法三章,我就一章,不聽話就槍斃。」
【新疆省主席楊增新】
「大丈夫擔當事業之會,至於成敗利鈍,均所不計。」
【飲冰室主人梁啟超】
「天下事業無所謂大小,只要在自己責任內,盡力去做,便是第一等人物。」
【上海灘老大杜月笙】
「錢財用得完,交情吃不光。所以,別人存錢,我存交情。」
【新文化運動領袖胡適】
「我挨了四十年的罵,從不生氣,因為這代表了言論自由和思想自由。」
【陸軍上將張發奎】
「當共產黨人下基層工作時,國民黨人忙於向上攀爬。」
【狀元實業家張謇】
「一個人辦一縣事,要有一省的眼光;辦一省事,要有一國的眼光;辦一國事,要有世界的眼光。」
【瘋狂泰斗蔡元培】
「凡是那些非常的議論,都是精神病才能說出來的;那些古往今來成大事的,必得有神經病才能做到。兄弟我承認自己有神經病,也願各位同志都有一兩分的神經病。」
在混亂的世代裡,能夠脫穎而出的人,一定有一套高明的處世之道。
仔細體會這些歷史人物的擔當、風骨與人生,他們將成為你一輩子的人生導師!
真實的歷史,就是人生最好的教科書!
中國社科院博士,以輕鬆詼諧的手法,勾勒出民初69位民國大人物的生平往事,
讓你知道那個紛亂的大時代,究竟長什麼樣子?
讓你了解那些大人物,是用什麼樣的態度,用他們的人生寫下歷史!
丟掉枯燥無聊的教科書,認識與你想像中不一樣的中國近代史吧!
作者簡介
遼寧蓋州人,中國社科院博士。
人生經歷十分豐富,先後涉足學界、政界、商界。讀書廣博,著作頗豐,自二○一一年起,陸續出版《段子》系列,其獨樹一幟的幽默好玩而有內涵的「段子體」寫法,深受讀者喜愛,被稱為段子體掌門人,影響遍及中港台。
作者尤喜民國歷史和人物,常年多有涉獵。近年來批閱史料,潛心製作《民國大人物》系列,意在用「段子體」手法為民國三百位大人物勾畫群像。
序
我從中國社科院博士畢業後,因為研究生院地址在望京西八間房,隨緣弄了家八間房聯盟,成員全是愛踢足球的同學。多年來活動不斷,每週踢球、喝酒、打牌什麼的,也辦過講座,繼而弄了「八間房叢書」,陸續出版了《三十年三十人》等著作。
社科院的學子歷來以鬼才偏才著稱,尤其是酒酣耳熱之時、你來我往之間,頗有些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的味道。其中有個文化系列,是以唐詩、宋詞、明清小說及民國故事為軸,可惜在出了前兩種《看花已是滿眼淚》、《可惜風流總閒卻》之後,預約的作者都去了外地工作,計畫只好擱淺。六七年過去,沒想到我所著的《段子》系列風行一時,於是萌生了以「段子」手法寫歷史的念頭。
以文明的維度來衡量,中國歷史上有三個時代很特殊:春秋戰國、魏晉南北朝及民國。它們的共同表像是,一方面改朝換代、生靈塗炭,一方面百家爭鳴、聖賢輩出,似乎兆示著:新文明的誕生,需要經過血與火的鳳凰涅槃。春秋是中國文明的軸心時代,代表人物為老子、孔子;魏晉迎來佛學東漸,最終形成儒釋道三足鼎立的格局;民國則是東西方文明的直接碰撞,中國人不得不接受了兩位新導師:德先生、賽先生。
民國時期,在民族內部,有主義之爭、地方割據及民不聊生;在外部,現代文明呼嘯而至,全方位顛覆信仰、體制、教育等幾乎所有領域。當其時,日本人已脫胎換骨,印度人則徹底沉淪,中國人則面臨著亡國、亡族、亡文明的極度危險。
當然,作為四大文明中唯一存續不絕的中華文明,其內在的生命力也是不可思議的。孫中山等革命人士,斷然接受西方政體,推翻帝制,建立了中華民國;閻錫山等地方強梁,留洋歸來,主政一方,推進本土現代化;蔡元培、胡適等文人,致力於洋為中用,推廣西方教育體制;還有無數仁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捍衛了民族獨立與領土完整。
在浩瀚的民國星河裡,我選擇了約三百人以記之,是為《民國大人物》一書。一方面借鑒太史公的《史記》筆法,為人物立傳;另一方面學習《世說新語》的活潑風格,用每個人身上最具特色的段子展現其一生,讓讀者輕鬆閱讀,捕捉到人物身上的一個個亮點,進而瞭解人物。
本卷可謂「梟雄卷」,所寫的近七十位人物都是在民國時期軍界、政界翻雲覆雨的梟雄。這些人物,雖然大家耳熟能詳,但細究起來,多數讀者卻常有霧裡看花的感覺。僅一位蔣介石,立書作傳的就不下萬種,說法更是千奇百怪,甚至自相矛盾。
於是我避實就虛,在查閱大量資料的基礎之上,採取素描手法,粗略勾勒人物。有朋友先睹為快後,認為雖然篇幅不長,卻能見人物之風骨,讀來印象深刻,另有一番領悟在心頭。譬如,以打油詩為線索,刻畫張宗昌;從刺客到被刺,描寫汪精衛;用統治術,解密蔣介石;圍繞悲情,介紹戴季陶。全書各個人物之間,雖有交集,卻無一個段子是重複的。其實,這正是本書的苦心孤詣所在。
與春秋、魏晉相比,民國不過短短數十年,卻是一個梟雄輩出的大時代。辛亥革命時,孫中山、袁世凱與清廷達成不流血協定,建立了共和制國家,這是十分了不起的。而袁世凱一旦大權在握,立刻變臉,一九一三年五月,他讓梁士詒給革命黨傳話:「我已經看透你們了,除了搗亂再無本事,爾等如敢再組織政府,當舉兵蕩平之。」袁世凱及北洋軍閥自恃武力,最終被革命潮流拍死在沙灘上,是不足為奇的一種結局。其後的蔣介石大搞獨裁,最終退居台灣一隅,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君有眼緣,何妨展卷一笑。是為序。
目次
第一章 梟雄應勢而起
袁世凱 民國第一梟雄
徐世昌 卻負黃花號菊人
段祺瑞 求人不如求己
馮國璋 平生志在溫飽
王士珍 仰不愧天、俯不愧地、內不愧心
段芝貴 民國第一皮條客
張 勳 你愛我嗎?
第二章 吾曹不出,如蒼生何
孫中山 民國國父
黃 興 投筆方為大丈夫
宋教仁 桃源何處尋漁父
陳其美 上海灘風流都督
蔡 鍔 流血救民吾輩事
廖仲愷 國民政府「財神爺」
胡漢民 書生意氣防腸斷
于右任 落落乾坤大布衣
李烈鈞 萬象眼中收
第三章 亂世掌國
蔣介石 掌握中國的祕密
宋美齡 權力的真正滋味
宋子文 民國國舅
孔祥熙 民國第一連襟
陳果夫 不學有術的奇人
戴季陶 中國的戈培爾
戴 笠 世界第一間諜
李宗仁 匹夫一人繫天下安危
白崇禧 桂系「小諸葛」
馮玉祥 總是換張兒,很難和得上大牌
閻錫山 在三顆雞蛋上跳舞
張學良 我的事情是到三十六歲
郭松齡 請視此血道而來
陳炯明 全憑一寸赤心知
李濟深 及身要見九州同
陳濟棠 得機失機「南天王」
唐繼堯 東大陸主人
龍 雲 武術家「雲南王」
傅作義 不說硬話,不做軟事
張發奎 一個香爐一個鬼
程 潛 幾起幾落數十年
楊 森 只恨歲月催人老
劉 湘 敵軍一日不退出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
劉文輝 如果縣政府的房子比學校好,縣長就地正法
唐生智 千萬別拜把子
何 鍵 人生能有幾何
第五章 浮沉幾度秋
黎元洪 被迫上任的首義都督
曹 錕 寧可喝粥也不做漢奸
吳佩孚 第一個登上《時代》雜誌的中國人
孫傳芳 僕人沒有好東西
張作霖 有土也不能給日本人
張宗昌 「三不知」將軍
徐樹錚 江聲澎湃恨誰知
楊增新 過河卒子
盛世才 民國「新疆王」
馬步芳 西北群馬一台戲
韓復榘 抗戰時死於軍法的最高級別將領
石友三 民國第一無恥軍閥
孫殿英 東陵大盜
第六章 時也?命也?
溥 儀 晚清兒皇帝
鄭孝胥 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
汪精衛 從刺殺到被刺
陳璧君 但願在牢房中送走最後的歲月
康有為 殘缺的「聖人」
梁啟超 善變的引路人
楊 度 萬變不離其宗
唐紹儀 中國第一任總理
張 謇 狀元實業家
張 瀾 百姓笑破不笑補
章太炎 瘋狂的泰斗
蔡元培 七辭北大校長
胡 適 自由平等的國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來的
杜月笙 別人存錢,我存交情
書摘/試閱
蔣介石:掌握中國的祕密(節錄)
《時代》雜誌歷來是世界風雲人物的舞台,近百年來,中國人屢有登臨,上封面最多的卻是蔣介石,從一九二七年四月四日起,先後露面十次。從赳赳的武夫到大國領袖,蔣介石繼承了孫中山的政治遺產,橫掃各路軍閥,名義上建立了統一的中國,還趕走了日本人。一九五六年,胡適在蔣介石七十壽誕之際,寫了篇讓他少管閒事的文章,台灣「中央日報」主編深感不妥,蔣倒是輕描淡寫地說了句:「可以照登,讓他去講好了。」
一八八七年十月三十一日,蔣中正生於浙江省寧波奉化縣,字介石。他的父親叫蔣肇聰,經營一家祖上傳下來的鹽鋪,在他八歲時病故。他的母親叫王采玉,非常堅強且有主見,艱辛地養育他長大,並把他送入私塾讀書。他十四歲時,娶了比他大五歲的毛福梅。
蔣介石十九歲時,因抗捐被抓進了監牢,蔣母由此深恨社會腐朽,支持兒子剪去髮辮,還為其籌款去日本留學。在東京,蔣介石結識了大哥陳其美,與黃郛一起,三人成了志同道合的結義兄弟。從日本振武學校畢業後,蔣介石進入日軍陸軍第十三師團第十九聯隊做士官候補生,雖然是炮兵部隊,卻被安排去照顧軍馬,幹些打掃馬房的雜活兒,感覺十分憋屈。
不久,辛亥革命爆發,陳其美圖謀大事,讓拜把弟火速回國相助。蔣給母親說明了情況,特寄了一張絕命照,蔣母回復:「死生一視於義,毋以家事為念。」蔣介石打了請假報告,只獲批四十八小時,但仍和張群等化裝成學生回國,後被日本陸軍省當作逃兵,給予了退隊處分。按照陳其美的指示,蔣介石掛槍攜刀,率一百多人的敢死隊,一馬當先地直接攻進了浙江巡撫衙門,生擒巡撫曾韞,一時名噪全國。
那時,革命黨與北洋之間暗殺成風,蔣介石曾對陳其美說:「……萬一不幸,而為袁氏所害,余當為兄之第二化身,以成未竟之志。」此話不幸言中,一九一六年五月十八日,陳在上海被刺身亡,一時竟無人敢來收屍。蔣介石聞訊從家鄉趕到,一個人拉一輛板車,為其下葬、拜祭、守靈,處理身後事。張靜江、戴季陶等眼見江浙勢力群龍無首,都把蔣介石視為陳其美的化身和接班人,他們安排蔣在證券物品交易所做經紀人,靜待南北局勢的變化。
孫中山革命多年,痛感沒有軍事力量,則一切等於畫餅充饑,於是下決心建立黃埔軍校,思忖再三,起用一直追隨在側的蔣介石做了校長。蔣不負所望,培養了大批青年革命軍人,尤其以江浙人士為多。在黃埔時期,蔣以身作則:喝白開水,不穿皮鞋,理士兵髮型,吃大食堂。
北伐戰爭中,北伐軍與吳佩孚部激戰於汀泗橋,反復拉鋸。蔣介石親赴第一線,見有人提議暫停進攻,大喝道:「成敗在此一舉,稍一洩氣,就再沒有取勝的機會了,比的就是最後一口氣。」吳佩孚戰敗,從此一蹶不振,日後曾評價蔣道:「其用兵之妙和堅定撐持,我自愧不是對手。」
等到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國民政府在一九二八年名義上統一了全國,但遠不是一個捏起來的拳頭。大謀士楊永泰為蔣介石獻上了十二字方針:「軍事化整為零,財政化零為整。」具體做法為:用政治方法安置閻錫山集團;用軍事方法解決桂系集團;用經濟方法瓦解馮玉祥集團;用外交方法對付奉系集團;最後是,用一切方法消滅共產黨。
在國民政府內部,蔣介石主要靠三支力量:黨務系統靠CC系,軍事集團靠黃埔系,政務人員靠政學系。同時,他手裡還掌握著一支祕密的效忠部隊──戴笠的軍統。
一九三四年,蔣介石發起新生活運動,宣揚禮義廉恥和忠孝仁愛,同時接受西方的生活方式,改變國內髒亂的生活環境。他還維護宗教信仰,後來成了一名虔誠的基督教徒,戒煙戒酒,每頓兩菜一湯,作息時間也極有規律。
在一九三六年年底的西安事變中,蔣介石的幾百侍從幾乎被殺光,多數都是其家鄉子弟和黃埔精銳,他本人也沒了當年披堅執銳的神勇,跑得很沒形象,從一個山洞裡被揪了出來,一度留下了遺囑。《蔣介石日記》中記載,蔣介石一直強調抗戰的準備工作還沒完成,中斷了甚為可惜。後來在台灣,他還對張學良說:「西安事變對國家的損失太大了!」
抗日戰爭時期,蔣介石作為當時的國家領袖,不失時機地穩固地位。一方面整合全國資源,打破地方主義的藩籬;另一方面站到了世界反法西斯陣營,與羅斯福、史達林、邱吉爾等平起平坐,藉以廢除了不少不平等條約,中國也成了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當然,這一切都是以中國人民的巨大犧牲為代價的。
內戰三年,對蔣介石來說是一場噩夢,如同下圍棋一樣,忽然連丟三塊陣地,迅速崩盤。失敗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打內戰不得民心;通貨膨脹;接收大員腐敗;輕視對手;蘇美同時停止了抗戰以來的援助行動等。蔣氏父子回到老家溪口,心情一片黯淡,可謂「極目四望,溪山無語」。
一九四九年年底,蔣介石父子在運走了大量的黃金儲備、技術人才以及古玩珍寶之後,搭機從成都飛去了台灣,在美國人的庇護下,割據小島數十年。
到了台灣,蔣介石把在大陸不能做的事,如土地改革、精兵簡政等都給做了,與大陸在國家主權上,如蒙古、印度、西沙等問題上聲氣相通,而沒有趁火打劫。最高權力交給了兒子蔣經國之後,一九七五年四月五日,蔣介石病逝於台北,享年八十八歲。
二十世紀的中國,狠人無數,蔣介石能夠脫穎而出,自有其一套不凡的手段。他與許多地方豪雄拜了把子,過後則很少認帳。
他一生東征西戰,在統治中國的問題上,有著獨到的看法。據馮玉祥回憶,有一回蔣介石請他去南京湯山洗澡,兩人談起了民國統一的問題,蔣說:「平、粵、滬、漢這四個拿到,全中國就在掌握之中了。」馮是蔣的老對手,當然聞弦歌而知雅意,蔣的成功路線是:起於廣州,進於武漢,成於上海,定於北京。其實,無論誰統治中國,都要把北京、廣州、上海、武漢這四個地方的軍政大權牢牢把握住。
宋美齡:權力的真正滋味(節錄)
西安事變發生後,「美齡」號專機從南京起飛,宋美齡交給同行的端納一把手槍,要求:「如果遇到無禮,請一定殺死我!」蔣介石被獨自拘押十多日,乍一見到夫人,驚訝得像見了鬼魂一般,忙拉起她看當天讀的一段話:「耶和華將會有新作為,將令女子護衛男子。」張學良釋放蔣介石後,賴與宋氏兄妹的友誼,得以保命。之後,蔣介石夫婦感情再度昇華,蔣介石放手讓宋美齡發展空軍。有人拿她與飛行員擁抱的照片說事,她甚至懶得解釋,那不過是西方禮儀而已。
淞滬會戰時,宋美齡車隊在越過陣地時,遭到日軍猛烈轟擊,座車被炸翻,宋美齡的肋骨及脊椎多處受傷,之後每逢變天,背部都會隱隱作痛。在武漢保衛戰中,宋美齡四次到前線,幾次差點兒送了命。堅守蘭封縣城的桂永清軍長、死戰河南富金山的沈芝生團長、死守被狂轟濫炸的九江萬家嶺的吳奇偉軍長,都見到了出現在眼前一身戎裝的蔣夫人。她帶來了補給品,有時還有蔣介石的親筆信。她在陣前說:「這是中華民族的生死存亡之戰,我正該上火線。」
有人說,宋美齡在美國的多次講演,頂得上二十個裝甲師。爭取美援只是一方面,更多的是打開了一扇大門,讓中國與歐美平等對話。邱吉爾對羅斯福說:「這位中國女人可不是弱者。」羅斯福夫人卻說她:「談起民主頭頭是道,其實根本不知何謂民主」。有一次白宮晚宴,談到工會罷工,有人問宋美齡:「在貴國將如何處理?」她一語不發,「一雙美麗、小巧的手輕輕劃過自己的喉嚨」。
一次,黃蕙蘭說起老公顧維鈞移情別戀的事,鬱悶難解,宋氏姐妹勸她虔誠祈禱,黃歎道:「這年頭,上帝也夠忙了,他是沒工夫聽我的祈禱了!」其實她不明白,信仰是宋氏家族的核心,孩子們從小就養成了祈禱和禮拜的習慣,開始可能勉強,漸漸地,就成了生命的一部分。某天,年輕的宋美齡問媽媽:「您的祈禱這麼有力量,為什麼不讓地震去懲罰日本呢?」媽媽扭臉看著她,嚴肅地說:「切不要拿這種要求侮辱上帝!」
宋美齡總結自己與宗教發生關係,有三個階段:一是因為極度地熱心和愛國;二是與憂患帶來的悲觀頹喪有關;三是覺悟後所做的一切,都是上帝的旨意。
宋美齡與蔣經國之間一直有距離,但大事上屢有默契,從無衝突。蔣介石去世後,她力挺蔣經國上位。及至小蔣身後,雖然各大勢力都對李登輝反感,但木已成舟。在此情形下,宋美齡飛回台灣,說了句:「就這樣吧。」
宋美齡膝下無子,在紐約公寓裡度過了自己的最後歲月。她擁有十八個房間、一櫃子金條,養了三條狗,雇了二十四個傭人,每天堅持灌腸、祈禱。二○○三年,美國當地時間十月二十三日晚,宋美齡跨越了三個世紀的一百零六年人生大劇,在睡夢中安靜地謝幕了。
戴笠:世界第一間諜(節錄)
一九一八年,戴笠投奔嵩山少林寺習武,學得了一身好本事,同時在少林習武的還有許世友、徐長卿等。三年後,他回浙江開了一家「春風武館」,曾獲得中南六省武術散打冠軍,他的絕活兒是徒手一招斃命,後被蔣介石稱為「中華武術的創舉」。一九二二年因軍閥混戰,武館關閉,戴笠投靠浙軍周鳳岐部,因不受重用遭排擠,很快脫離了部隊。江浙戰爭時,他在家鄉發起自衛團,憑藉仙霞山的險要地勢,力阻閩軍入浙,使江山縣免於塗炭。
二十世紀二○年代早期,戴笠混跡上海灘。有一次在杜月笙的賭場裡贏了好多錢,場子裡的人不認帳,就說他出老千,他一笑,說讓你們老闆來吧。杜月笙果然前來拜會,看到戴笠骰子擲得有如神助,知道遇上高人了,於是兩人訂了交情。他還與陳果夫、戴季陶,以及周恩來、葉挺等有所交集,也報考了黃埔軍校。第一次落榜後,好友徐亮為他雨中送了一頂斗笠,他感於晉代周處的《風土記》所述「卿雖乘車我戴笠,後日相逢下車揖;我步行,卿乘馬,後日相逢卿當下」,遂改名為戴笠,表達朋友之間貧賤不忘的冀望。就這樣,虛歲三十的戴笠考上了黃埔軍校第六期騎兵科,時來運轉。
一九二三年,蔣介石從蘇聯考察歸國後,堅定地認為,蘇維埃「乃是專制與恐怖的組織」,與三民主義是根本不相容的。這一點深得戴笠擁護。在四一二政變時,戴笠站出來揭發了二十餘名共產黨員同學。由於資歷尚淺,蔣介石先讓他做副官,說白了就是做保鏢。後來,蔣為了避免陳氏兄弟一家獨大,開始傾力栽培戴笠,由力行社到中華復興社,讓戴笠成了中國最大的特務頭子。戴笠為什麼甘願做蔣的耳目手足呢?他回答:「只是為了繼續三民主義革命。」
戴笠不負眾望,立刻出手不凡:刺殺張敬堯、楊杏佛、史量才、吉鴻昌等;策反陳濟棠的廣東空軍,化解兩廣事變於無形。本來戴笠極力推薦斧頭幫幫主王亞樵,但蔣介石說:「這種人絕不可用。」一九三六年,戴笠首先逮捕了王的部下,利用該部下的妻子在梧州約見王亞樵,最後,埋伏的軍統特務以石灰撒面,槍殺了王亞樵,除了蔣的心頭大患。
對另一位兄弟胡宗南,由於是同一戰壕的戰友,戴笠是有求必應。本來孔二小姐是想嫁給胡的,胡卻看上了戴笠的秘書葉霞翟,戴笠索性送葉去美國讀書「鍍金」,以淡化其「女特務」的身分,好配得上胡。八年後,葉與胡宗南完婚,可惜那時戴笠已死了一年多了。西安事變之前,戴笠一再向蔣介石彙報「西北軍心不穩」。待蔣被抓後,他冒死陪同宋氏兄妹趕赴西安,事後還自請處分,由此獲得了蔣家的徹底信任。
淞滬會戰之前,戴笠堅定地認為,這仗一定要打。吳稚暉覺得軍事、經濟都比日本差得遠,拿什麼打呢?戴笠說:「哀兵必勝。豬吃飽了等人家過年,是等不來獨立平等的。」這句話給國民黨高層震撼很大,成了軍統的座右銘。戴笠以「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針尖不能兩頭尖」為訓,規定戰時特工不許結婚。據沈醉回憶,抗戰中,軍統全部註冊人員僅為四萬五千人,犧牲者達一萬八千人。當時日本人對戴笠人頭的懸賞金額,遠在毛澤東之上。
根據公開資料,軍統屢建奇功:誘捕韓複榘,河內刺汪,刺殺張嘯林及日本天皇表弟,在全球建立情報網,提前獲取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情報等。一位外國記者這樣描寫戴笠:「一個隱面人,總是藏在房間的暗處,而其他人則處於他的一覽無餘之下。」還有的說:「從一方面看,二戰中沒有一個人形象要比他更黑;而從另一方面去看,又沒人比他更白。」「幾乎所有的人都被他銳利的目光所震懾。」抗戰結束時,他還掌握了百萬人的忠義救國軍,但他死後立即被蔣介石解散,這也是功高蓋主說法的來源。
吳佩孚:第一個登上《時代》雜誌的中國人(節錄)
第一次直奉大戰中,四十八歲的吳佩孚完勝張作霖父子,成為一時無兩的政壇明星。一九二四年九月八日,他登上美國《時代》週刊封面,為中國人開了個好頭。照片上的吳佩孚目若朗星、頭角崢嶸,文中形容為長著一嘴短短的紅鬍子,長臉高額,鼻相很好,是當時的中國最強者,認為他比其他任何人更有可能統一中國。然而外國人不懂得,在中國能成大事的多是隱忍之輩,如劉邦、劉秀、劉備,而不是關羽、岳飛這樣的忠勇大將。
北伐戰爭開始後,革命軍葉挺等部在鄂南汀泗橋、賀勝橋連續擊敗吳佩孚的部隊,很快攻占了武漢三鎮。吳佩孚與川系、奉系軍閥聯合對抗,終究還是回天無力,甚至跑去楊森那裡混了幾年。一九三二年,張學良把吳佩孚接到北平定居,每月給他四千元生活費。他整天種花、養鳥、研究佛學,算是安度晚年。
吳佩孚一生清廉,堅守三條信念:不斂財、不納妾、失意後不進租界。這在北洋軍閥中算是難能可貴。他十五歲娶了正室王氏,始終沒有子嗣,這也算是他的一種遺憾吧。五十大壽時,續弦張佩蘭做主,將胞弟文孚的兒子吳道時承繼為嗣。吳自己看得很開,晚年常對人說:「拿破崙字典裡沒有難字,我一生沒有悔字。」
一九三八年黃河花園口炸堤,吳佩孚聽說淹死了好多日本兵,顯得特別高興;後來看報上講,有一百四十萬老百姓無家可歸,又放聲大哭。有些與他熟的日本人,多次請他出來主持華北自治和臨時政府,吳佩孚斷然拒絕,毫不妥協,成了日偽的眼中釘、肉中刺。一九三九年十二月四日,吳佩孚因牙疾復發,高燒不退,請日本牙醫看病後猝死。雖無佐證,但人們普遍認為是日本人害死的,國民政府也追贈他為陸軍一級上將。在川時,有人曾請教「軍閥」二字如何解釋,吳佩孚說:「軍不成閥,何以稱尊,不尊何以治人、治家、治國、平天下?」
孫傳芳:僕人沒有好東西(節錄)
在中國,歷來有父母官的說法。民國時期,孫中山先生提出了「做官要做人民的公僕」,卻遭到了軍閥孫傳芳的嘲諷,他稱自己是「民之父母」,說道:「凡是做僕人的沒一個好東西,不是偷主人的錢,就是勾搭主人的姨太太。而天下的父母對子女都是真心的。父母官,父母官,愛民如子才能真正為老百姓辦事。」
讓他真正嶄露頭角的是湘鄂之戰,他率軍血戰了八天八夜,連湖南對手魯滌平都這樣評價他:「這傢伙簡直是孫猴子轉世,日後必成大事。」孫傳芳曾說過一句在北洋時期廣為流傳的話:「秋高馬肥,正宜作戰消遣。」
有次入浙作戰,孫搞了本手冊發放給全軍將士,讓全體官兵白天念,晚上背。其實這本手冊歸根到底就一個意思:打進杭州,大傢伙兒才有出路。
除了「僕人論」,孫還有好幾段妙論。比如,張繼奉蔣介石之命,找孫談合作,結果兩人話不投機,張繼說不過他,有點兒氣急敗壞,說道:「我看你不像一個軍人,而像一個政客。」孫傳芳馬上予以回擊:「我不是政客,我就是軍閥。政客算什麼東西,全是朝三暮四的妓女,我的兒子以後都不許當政客。」頓時把對方臊得滿臉通紅。孫傳芳手下有個負責採購的軍官,對回扣向來是拒絕的,有回孫卻跟他說:「這種回扣,你應該要。當官的一般分三種人:要錢又能辦事,是好官;要錢而不辦事,是壞官;所謂辦事不要錢的,連官都做不成。」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