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
商品資訊
系列名:VIEW
ISBN13:9789869278058
替代書名:Individualism & Collectivism
出版社:好優文化
作者:哈利 C•泰安迪斯
譯者:周宛青
出版日:2016/12/07
裝訂/頁數:平裝/352頁
規格:23cm*17cm*2cm (高/寬/厚)
版次:1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經典心理學,暢銷30多年!
國內大專院校心理學系指定必讀心理學讀本!
研究跨文化溝通者必讀的經典作品
本書對於跨文化議題有重大意義,內容與實用性跨及經濟、心理、文化、社會、政治、宗教學等領域,上述各領域學術研究及實務層面如相關文化政策制定、社會教育、國際非政府組織、特別是跨文化商務交流及人資管理上更有重要參考價值。
台灣是一個多元文化並存的所在,在當今全球多元文化轉變之下,跨文化溝通技巧已為必備技能,但國人對於此領域的資訊相對貧乏,面對國際社會競爭,跨文化議題不容小覷。
本書對於跨文化議題有重大意義,內容與實用性跨及經濟、心理、文化、社會、政治、宗教學等領域,上述各領域學術研究及實務層面如相關文化政策制定、社會教育、國際非政府組織、特別是跨文化商務交流及人資管理上更有重要參考價值。
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對於政治、社會、宗教與經濟生活層面的廣泛影響。集體主義者為緊密連結的個體,基本上視自我為群體的一部份,而群體可以是家庭、同事網絡、部落或是國家,此類人的行為主要受群體規範及責任驅使。個人主義者則受個人偏好、需求和權力驅使,置個人目標於群體之前。
本書從哲學、政治學、人類學、社會學與心理學相關文獻,印證文化如何形塑我們的思考方式,並引用日本、瑞典、中國大陸、希臘、俄羅斯、美國及其他國家的案例,提出強而有力的論述觀點。
作者挑戰心理學的普世觀點,提出證據證明思考與行為如何被文化特定因素影響,我們可以了解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的文化型態,以不同眼光觀看世界,進而對各國的生活情事有不同詮釋,有助於進一步理解犯罪率、離婚率、幸福感,在不同社會中,可以有不同的行為模式。
前共產主義國家趨向市場經濟的轉變,與世界各地集體主義至個人主義的轉變大同小異。工會力量的式微,全球性小型企業家的崛起,英國從工黨轉為保守黨,以及許多其他現象皆與這些構念相關。
國內大專院校心理學系指定必讀心理學讀本!
研究跨文化溝通者必讀的經典作品
本書對於跨文化議題有重大意義,內容與實用性跨及經濟、心理、文化、社會、政治、宗教學等領域,上述各領域學術研究及實務層面如相關文化政策制定、社會教育、國際非政府組織、特別是跨文化商務交流及人資管理上更有重要參考價值。
台灣是一個多元文化並存的所在,在當今全球多元文化轉變之下,跨文化溝通技巧已為必備技能,但國人對於此領域的資訊相對貧乏,面對國際社會競爭,跨文化議題不容小覷。
本書對於跨文化議題有重大意義,內容與實用性跨及經濟、心理、文化、社會、政治、宗教學等領域,上述各領域學術研究及實務層面如相關文化政策制定、社會教育、國際非政府組織、特別是跨文化商務交流及人資管理上更有重要參考價值。
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對於政治、社會、宗教與經濟生活層面的廣泛影響。集體主義者為緊密連結的個體,基本上視自我為群體的一部份,而群體可以是家庭、同事網絡、部落或是國家,此類人的行為主要受群體規範及責任驅使。個人主義者則受個人偏好、需求和權力驅使,置個人目標於群體之前。
本書從哲學、政治學、人類學、社會學與心理學相關文獻,印證文化如何形塑我們的思考方式,並引用日本、瑞典、中國大陸、希臘、俄羅斯、美國及其他國家的案例,提出強而有力的論述觀點。
作者挑戰心理學的普世觀點,提出證據證明思考與行為如何被文化特定因素影響,我們可以了解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的文化型態,以不同眼光觀看世界,進而對各國的生活情事有不同詮釋,有助於進一步理解犯罪率、離婚率、幸福感,在不同社會中,可以有不同的行為模式。
前共產主義國家趨向市場經濟的轉變,與世界各地集體主義至個人主義的轉變大同小異。工會力量的式微,全球性小型企業家的崛起,英國從工黨轉為保守黨,以及許多其他現象皆與這些構念相關。
作者簡介
哈利•C 泰安迪斯
被譽為「跨文化心理學之父」、「主觀文化之父」,現為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心理學系教授。其理論為研究跨文化溝通者的經典必讀作品。教授為希臘裔美國人,後移居加拿大攻讀學士與碩士,1958年得到美國康乃爾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因其雙文化背景及於世界各國研究、講學經驗,對文化差異有深度理解,並且有更細微的觀察。1997年退休後,仍然致力於跨文化研究,2009年著作(Fooling Ourselves: Self-Deception in Politics, Religion, and Terrorism)獲得美國心理學學會威廉詹姆士獎,其於跨文化領域的崇高地位及對學術的貢獻不言而喻。
泰安迪斯教授曾授邀至40個國家研究、演講,研究跨文化心理至今已長達60年。1981年得到美洲心理學學會心理發展學重大貢獻獎,2004年更由跨文跨研究學院在台灣頒發終身成就獎。
譯者簡介 周宛青
英國劍橋大學博士及碩士、美國哈佛大學及芝加哥大學碩士,現任銘傳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及外交學位學程助理教授。曾擔任大愛電視台「全球視野」節目主持人、考試院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口試委員、考選部題庫小組審查委員、銘傳大學國際教育交流處副處長、國際認證指導委員會審議委員等職。獲得中華民國私立教育事業協會「模範教師」、銘傳大學「教學傑出教師」等十餘種教學榮譽。於個人主義及集體主義國家求學及打工時期,深感了解全球文化及禮儀差異的重要性,多年來致力跨文化溝通及國際禮儀等課程的講座,已在政府機構、各大公私營企業及大專院校。
於培訓國際化人才,於各地演講希望譯注此經典著作,幫助華文世界跨越文化藩籬,增進文化間了解。
被譽為「跨文化心理學之父」、「主觀文化之父」,現為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心理學系教授。其理論為研究跨文化溝通者的經典必讀作品。教授為希臘裔美國人,後移居加拿大攻讀學士與碩士,1958年得到美國康乃爾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因其雙文化背景及於世界各國研究、講學經驗,對文化差異有深度理解,並且有更細微的觀察。1997年退休後,仍然致力於跨文化研究,2009年著作(Fooling Ourselves: Self-Deception in Politics, Religion, and Terrorism)獲得美國心理學學會威廉詹姆士獎,其於跨文化領域的崇高地位及對學術的貢獻不言而喻。
泰安迪斯教授曾授邀至40個國家研究、演講,研究跨文化心理至今已長達60年。1981年得到美洲心理學學會心理發展學重大貢獻獎,2004年更由跨文跨研究學院在台灣頒發終身成就獎。
譯者簡介 周宛青
英國劍橋大學博士及碩士、美國哈佛大學及芝加哥大學碩士,現任銘傳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及外交學位學程助理教授。曾擔任大愛電視台「全球視野」節目主持人、考試院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口試委員、考選部題庫小組審查委員、銘傳大學國際教育交流處副處長、國際認證指導委員會審議委員等職。獲得中華民國私立教育事業協會「模範教師」、銘傳大學「教學傑出教師」等十餘種教學榮譽。於個人主義及集體主義國家求學及打工時期,深感了解全球文化及禮儀差異的重要性,多年來致力跨文化溝通及國際禮儀等課程的講座,已在政府機構、各大公私營企業及大專院校。
於培訓國際化人才,於各地演講希望譯注此經典著作,幫助華文世界跨越文化藩籬,增進文化間了解。
目次
表與圖 iv
譯者序 v
導讀 vii
序言 xiii
導論:兩種構念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國家與文化 3
案例中的文化 3
個體差異 4
社會型態 5
文化群徵、處境與行為 7
我群與他群 8
布瑞爾最適區別理論 9
構念的定義屬性 9
文化撞擊 11
構念的效用 12
本書概要 14
哲學和社會科學中的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 1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科貢獻 17
社群主義 33
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的屬性 3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平和垂直 37
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之助因 44
嚴密度與複雜性構成要素 48
嚴密度,文化複雜性及個人-集體主義 49
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中的個體 51
影響個人傾向之因素 51
反映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之個人屬性 57
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的前因與地理分佈 6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團體生活的優點 67
由集體主義到個人主義的轉變 68
家庭結構及文化型態 69
選擇數作為個人主義的因素 71
引發個人主義或集體主義的處境 72
ㄧ些經典例證 74
大致發展序列 82
構念的地理分佈 85
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的影響 8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個體 88
人際關係 91
群際關係 100
社會制度 106
應用:成功共事訓練 1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要 121
培訓類型 122
培訓效果評量 125
訓練集體主義者與個人主義者彼此互動 127
給個人主義者與集體主義者的建議 131
訓練水平與垂直文化者成功共事 135
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評價 13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與政治的關係 137
地區差異 138
未來衝突 139
普遍論旨 140
集體主義的利與不利 141
個人主義的利與不利 146
綜論 151
給年輕人的建議 153
附錄: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測量法 15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測量層級 155
測量方法歷史概觀 157
其他關於態度的研究 157
多重方法測量 160
其他學者研究 165
構念測量方法 167
目前最佳測量方法推薦 169
工具一 173
工具二 180
參考文獻 185
關於本書與作者 218
索引
譯者序 v
導讀 vii
序言 xiii
導論:兩種構念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國家與文化 3
案例中的文化 3
個體差異 4
社會型態 5
文化群徵、處境與行為 7
我群與他群 8
布瑞爾最適區別理論 9
構念的定義屬性 9
文化撞擊 11
構念的效用 12
本書概要 14
哲學和社會科學中的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 1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科貢獻 17
社群主義 33
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的屬性 3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平和垂直 37
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之助因 44
嚴密度與複雜性構成要素 48
嚴密度,文化複雜性及個人-集體主義 49
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中的個體 51
影響個人傾向之因素 51
反映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之個人屬性 57
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的前因與地理分佈 6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團體生活的優點 67
由集體主義到個人主義的轉變 68
家庭結構及文化型態 69
選擇數作為個人主義的因素 71
引發個人主義或集體主義的處境 72
ㄧ些經典例證 74
大致發展序列 82
構念的地理分佈 85
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的影響 8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個體 88
人際關係 91
群際關係 100
社會制度 106
應用:成功共事訓練 1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要 121
培訓類型 122
培訓效果評量 125
訓練集體主義者與個人主義者彼此互動 127
給個人主義者與集體主義者的建議 131
訓練水平與垂直文化者成功共事 135
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評價 13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與政治的關係 137
地區差異 138
未來衝突 139
普遍論旨 140
集體主義的利與不利 141
個人主義的利與不利 146
綜論 151
給年輕人的建議 153
附錄: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測量法 15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測量層級 155
測量方法歷史概觀 157
其他關於態度的研究 157
多重方法測量 160
其他學者研究 165
構念測量方法 167
目前最佳測量方法推薦 169
工具一 173
工具二 180
參考文獻 185
關於本書與作者 218
索引
書摘/試閱
以下事件有什麼共通點?【譯註1】
在巴西,服務生將菜單遞給一桌四個人中年紀最長的人,此長者則幫所有人點了同樣的餐點。
在法國,餐廳中一組人每人都點了不同的主菜。
在印度,一位資深工程師獲邀去紐約工作,薪水比他原本在新德里的高出二十五倍,但是他拒絕了。
在加州,一位資深工程師獲邀去紐約工作,薪水比他原本在洛杉磯的高出百分之五十,他接受了。
在莫斯科街上,一位老太太訓斥著一位素昧平生的母親,因為他認為該母親未將孩子充分包暖。
在紐約,一位正被男友毆打的女士當街向路人求救,沒人理會他。
在日本,一位上司熟知每位下屬的私人生活,並幫其中一位安排與一位好女孩相親。
在英格蘭,一位正逢父喪的下屬並未向上司提及自己父親過世的事情。
在德國,一位男士在公園的草地上行走時被幾位路人訓斥。
在伊利諾州,一位男士與父母反對的對象結婚。
在分析這類情節時,我們發現可以兩個構念來解釋: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單數情節反映了集體主義的觀點;雙數則反映出個人主義觀點。以上十點如此不同的社會行為可單單以兩個構念解釋,足見這兩構念的實用及強大力度。
然而,它們的廣泛適用性也意味著一種危險。如同一個擁有槌子的人不放過任何使用槌子機會,如果不將構念意義精確化,我們有可能過度使用這兩構念。
「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二詞已被世界各地的人廣為使用,並賦予不同意義。也因它們定義模糊,故難以測量。伽利略•伽利萊【譯註2】 曾說:「科學即測量」。意即我們若要了解、分類及預測事件,皆須測量。近年社會心理學家不斷嘗試測量個人及集體主義兩傾向,在過程中,他們發現了構念中應含項目的極大複雜性。他們亦將人們表現出個人主義或集體主義的原因及後果理論化,更發現人類通常既是個人主義者也是集體主義者。個人及社會健康的最佳狀態與這兩種傾向的平衡習習相關。許多現代性的問題與過度的個人主義相關,然缺乏人權則可歸因於過度的集體主義。本書將會解釋導向上述結論的ㄧ些研究。
「集體主義」一開始可能被定義為一種社會型態,一群關係密切的人將自己視為一個或多個集體中的一員(家庭、同事、部落、國家)。這些人起先是被集體的常規所激發以及賦與義務;願意將集體目標置於個人目標之前;並強調他們與集體其他成員間的連結關係。「個人主義」初步的定義則是於集體中將自我視為獨立個體的一群人所鬆散連結成的一種社會型態,這些人視個人喜好、需求、權利以及與其他人建立的契約為主要動力,將自我目標看得比他人重要,並重視理性分析與他人連結的利與不利。
讀者們一定想知道為何上述的十項行為可以反映出這些構念。巴西、印度、俄羅斯及日本是集體主義國家,縱使程度有別。法國、美國、英國及德國是個人主義國家,同樣地,程度有別。然而,我們可以在所有的國家中都發現有以不同方式結合的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的成分。
在巴西,服務生假定最年長的人會決定大家要吃什麼,而最終大家吃一樣的食物會加強團體的情誼。然而在法國,服務生認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喜好,且都應該被尊重。
在印度,那位資深工程師感覺他應該留在父母親身邊,紐約就是太遠了。如果他的父親即將過世,隨侍在側與協助父親踏往往生的另一階段是他的義務。類似狀況若發生在美國,這父親通常會被送到養老院,父親與兒子為獨立個體,各自過著獨立生活。
在俄羅斯,子女養育被認為是社會整體的責任。若有父母做得不夠好,年長的人便有義務維護社會標準規範。「插手管別人的事情」完全是自然且為預期中的事。
在日本,上司通常就如同父親,有義務照顧每一位下屬的需求。幫下屬找合適的對象可能就是他的義務之一。在英國這個頗具高度個人主義的國家,父母的過世可能不是一件該告訴上司的私事。金(U. Kim, 1994b)在韓國做了一項公司代表的全國性調查,調查公司是否採行某些有關員工的特別行為。他發現,百分之四十七的韓國公司會對祖父母過世的員工致上哀悼之意;百分之七十九的公司會恭賀員工子女結婚;甚至員工子女考上學校也會予以祝賀(百分之十五的公司);百分之三十一的公司會在員工的公婆或岳父母生日時送上祝福;百分之四十的公司會在員工的公婆或岳父母過世時致上哀悼之意。而理所當然的,公司會在員工的孩子出生或類似事件送上恭賀之意。公司提供給員工的服務包括去郊遊(百分之八十九)以及去圖書館(百分之四十四)的機會。
德國雖然總體而言是個人主義的國家,在某些方面來說也是集體主義。之前所提的德國情節描繪出了德國的集體主義行為。在很難長出草的草地上行走是社區關心的事,而目睹此「偏差」行為的目擊者就可以採取行動。在大部分的文化裡,人們會試著與父母接受的配偶結婚。然在非常個人主義的國家如美國,人們被認為是獨立的個體,可以不顧父母的反對跟對象結婚。在個人主義國家,婚姻僅是結合兩個人而非結合他們個別家庭的制度。在集體主義文化中,婚姻結合兩個家庭,因此配偶必須是雙方家庭
在巴西,服務生將菜單遞給一桌四個人中年紀最長的人,此長者則幫所有人點了同樣的餐點。
在法國,餐廳中一組人每人都點了不同的主菜。
在印度,一位資深工程師獲邀去紐約工作,薪水比他原本在新德里的高出二十五倍,但是他拒絕了。
在加州,一位資深工程師獲邀去紐約工作,薪水比他原本在洛杉磯的高出百分之五十,他接受了。
在莫斯科街上,一位老太太訓斥著一位素昧平生的母親,因為他認為該母親未將孩子充分包暖。
在紐約,一位正被男友毆打的女士當街向路人求救,沒人理會他。
在日本,一位上司熟知每位下屬的私人生活,並幫其中一位安排與一位好女孩相親。
在英格蘭,一位正逢父喪的下屬並未向上司提及自己父親過世的事情。
在德國,一位男士在公園的草地上行走時被幾位路人訓斥。
在伊利諾州,一位男士與父母反對的對象結婚。
在分析這類情節時,我們發現可以兩個構念來解釋: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單數情節反映了集體主義的觀點;雙數則反映出個人主義觀點。以上十點如此不同的社會行為可單單以兩個構念解釋,足見這兩構念的實用及強大力度。
然而,它們的廣泛適用性也意味著一種危險。如同一個擁有槌子的人不放過任何使用槌子機會,如果不將構念意義精確化,我們有可能過度使用這兩構念。
「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二詞已被世界各地的人廣為使用,並賦予不同意義。也因它們定義模糊,故難以測量。伽利略•伽利萊【譯註2】 曾說:「科學即測量」。意即我們若要了解、分類及預測事件,皆須測量。近年社會心理學家不斷嘗試測量個人及集體主義兩傾向,在過程中,他們發現了構念中應含項目的極大複雜性。他們亦將人們表現出個人主義或集體主義的原因及後果理論化,更發現人類通常既是個人主義者也是集體主義者。個人及社會健康的最佳狀態與這兩種傾向的平衡習習相關。許多現代性的問題與過度的個人主義相關,然缺乏人權則可歸因於過度的集體主義。本書將會解釋導向上述結論的ㄧ些研究。
「集體主義」一開始可能被定義為一種社會型態,一群關係密切的人將自己視為一個或多個集體中的一員(家庭、同事、部落、國家)。這些人起先是被集體的常規所激發以及賦與義務;願意將集體目標置於個人目標之前;並強調他們與集體其他成員間的連結關係。「個人主義」初步的定義則是於集體中將自我視為獨立個體的一群人所鬆散連結成的一種社會型態,這些人視個人喜好、需求、權利以及與其他人建立的契約為主要動力,將自我目標看得比他人重要,並重視理性分析與他人連結的利與不利。
讀者們一定想知道為何上述的十項行為可以反映出這些構念。巴西、印度、俄羅斯及日本是集體主義國家,縱使程度有別。法國、美國、英國及德國是個人主義國家,同樣地,程度有別。然而,我們可以在所有的國家中都發現有以不同方式結合的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的成分。
在巴西,服務生假定最年長的人會決定大家要吃什麼,而最終大家吃一樣的食物會加強團體的情誼。然而在法國,服務生認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喜好,且都應該被尊重。
在印度,那位資深工程師感覺他應該留在父母親身邊,紐約就是太遠了。如果他的父親即將過世,隨侍在側與協助父親踏往往生的另一階段是他的義務。類似狀況若發生在美國,這父親通常會被送到養老院,父親與兒子為獨立個體,各自過著獨立生活。
在俄羅斯,子女養育被認為是社會整體的責任。若有父母做得不夠好,年長的人便有義務維護社會標準規範。「插手管別人的事情」完全是自然且為預期中的事。
在日本,上司通常就如同父親,有義務照顧每一位下屬的需求。幫下屬找合適的對象可能就是他的義務之一。在英國這個頗具高度個人主義的國家,父母的過世可能不是一件該告訴上司的私事。金(U. Kim, 1994b)在韓國做了一項公司代表的全國性調查,調查公司是否採行某些有關員工的特別行為。他發現,百分之四十七的韓國公司會對祖父母過世的員工致上哀悼之意;百分之七十九的公司會恭賀員工子女結婚;甚至員工子女考上學校也會予以祝賀(百分之十五的公司);百分之三十一的公司會在員工的公婆或岳父母生日時送上祝福;百分之四十的公司會在員工的公婆或岳父母過世時致上哀悼之意。而理所當然的,公司會在員工的孩子出生或類似事件送上恭賀之意。公司提供給員工的服務包括去郊遊(百分之八十九)以及去圖書館(百分之四十四)的機會。
德國雖然總體而言是個人主義的國家,在某些方面來說也是集體主義。之前所提的德國情節描繪出了德國的集體主義行為。在很難長出草的草地上行走是社區關心的事,而目睹此「偏差」行為的目擊者就可以採取行動。在大部分的文化裡,人們會試著與父母接受的配偶結婚。然在非常個人主義的國家如美國,人們被認為是獨立的個體,可以不顧父母的反對跟對象結婚。在個人主義國家,婚姻僅是結合兩個人而非結合他們個別家庭的制度。在集體主義文化中,婚姻結合兩個家庭,因此配偶必須是雙方家庭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