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台灣之光100:超越自我的夢想家
商品資訊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99個台灣人,放膽挑戰別人口中的不可能
用熱血燃燒意志力,為自己的世界冠軍鋪路!
近年來,媒體上不斷出現「新台灣之光」的名詞及他們在世界舞台上獲得一項又一項的榮譽。從運動、表演、藝術、到教育、餐飲、財經、發明領域,從學生、上班族、研究員、教授到企業老闆。這些令人振奮的人物及故事不斷湧現,激發《遠見》編輯團隊撰述這本深具啟發性的書。內容描述每一個站上世界舞台上的台灣人,他們所展現實踐夢想的精采人生,與超越自己的奮鬥故事。
這本書,是《遠見》雜誌的「建國百年」獻禮;特別盼望台灣的年輕一代,看到這些奮鬥故事,激發力爭上游的志向。
在台灣傳統價值觀常被批評失落的年代,其實在許多角落,我們還是發現了奉獻、付出、認真、與吃苦耐勞、不向命運低頭等傳統台灣精神。
原來這些價值不是不見了,只是沒有被彰顯。
本書報導99個台灣人(或團隊)奮鬥的故事。他們的共同特色是:都成功登上國際大舞台,在各自專業領域中得到國際認可或國際大獎,而揚名海外的事蹟。
透過這些台灣之光,已讓全世界看到台灣。
2017增訂版重新收錄包含陽岱鋼、劉定榮、劉安婷、黃翊等超過20位新台灣之光的精彩故事。在他們成功的背後有個人的成長奮鬥,也有台灣大環境與這塊土地提供的養分,更彰顯了台灣的新生命力與新價值。
這些令人期盼的新台灣人,以新自信、新視野、新願景,凝聚起台灣每一個角落的民間力量,終於在二十一世紀初,在台灣本土、在世界舞台、在各個領域像火山一樣地迸發。
——遠見.天下文化創辦人 高希均
台灣民主政治的發展,讓社會發展多元化,也讓許多新一代的「新台灣之光」在各領域百花齊放,不僅在國際上嶄露頭角,展現台灣在世界上的價值,更帶給國人信心,也讓未來推動「品牌台灣」的道路更寬廣!
——智融集團董事長 施振榮
這九十九位新台灣之光,在自己的專業領域精益求精、奮鬥不懈,以自己的能力為台灣增添實力,不僅活出生命的光與熱,更同時樹立了典範、照亮他人,讓世界因他們而有所不同,讓台灣因他們而驕傲,他們是這塊土地的希望創造者,真正的時代英雄。
——台積電董事長 張忠謀
他們真誠執著於所關注事物,並一點一滴豐富、改變著我們所身處的世界;這些故事也勾勒出台灣眾聲喧嘩、流光溢彩的文化底色,只要專注堅持,任何領域都擁有對世界發聲及綻放能量的機會!
——前行政院文建會主委 盛治仁
他們努力實踐夢想的人生歷程,交織成充滿汗水、淚水與歡笑的勵志故事。細細品味書中每篇故事,感受字裡行間真情流露,若與自己的人生體悟產生共鳴,將會激盪出鼓舞人心的美妙樂章。
——玉山金控總經理 黃男州
用熱血燃燒意志力,為自己的世界冠軍鋪路!
近年來,媒體上不斷出現「新台灣之光」的名詞及他們在世界舞台上獲得一項又一項的榮譽。從運動、表演、藝術、到教育、餐飲、財經、發明領域,從學生、上班族、研究員、教授到企業老闆。這些令人振奮的人物及故事不斷湧現,激發《遠見》編輯團隊撰述這本深具啟發性的書。內容描述每一個站上世界舞台上的台灣人,他們所展現實踐夢想的精采人生,與超越自己的奮鬥故事。
這本書,是《遠見》雜誌的「建國百年」獻禮;特別盼望台灣的年輕一代,看到這些奮鬥故事,激發力爭上游的志向。
在台灣傳統價值觀常被批評失落的年代,其實在許多角落,我們還是發現了奉獻、付出、認真、與吃苦耐勞、不向命運低頭等傳統台灣精神。
原來這些價值不是不見了,只是沒有被彰顯。
本書報導99個台灣人(或團隊)奮鬥的故事。他們的共同特色是:都成功登上國際大舞台,在各自專業領域中得到國際認可或國際大獎,而揚名海外的事蹟。
透過這些台灣之光,已讓全世界看到台灣。
2017增訂版重新收錄包含陽岱鋼、劉定榮、劉安婷、黃翊等超過20位新台灣之光的精彩故事。在他們成功的背後有個人的成長奮鬥,也有台灣大環境與這塊土地提供的養分,更彰顯了台灣的新生命力與新價值。
這些令人期盼的新台灣人,以新自信、新視野、新願景,凝聚起台灣每一個角落的民間力量,終於在二十一世紀初,在台灣本土、在世界舞台、在各個領域像火山一樣地迸發。
——遠見.天下文化創辦人 高希均
台灣民主政治的發展,讓社會發展多元化,也讓許多新一代的「新台灣之光」在各領域百花齊放,不僅在國際上嶄露頭角,展現台灣在世界上的價值,更帶給國人信心,也讓未來推動「品牌台灣」的道路更寬廣!
——智融集團董事長 施振榮
這九十九位新台灣之光,在自己的專業領域精益求精、奮鬥不懈,以自己的能力為台灣增添實力,不僅活出生命的光與熱,更同時樹立了典範、照亮他人,讓世界因他們而有所不同,讓台灣因他們而驕傲,他們是這塊土地的希望創造者,真正的時代英雄。
——台積電董事長 張忠謀
他們真誠執著於所關注事物,並一點一滴豐富、改變著我們所身處的世界;這些故事也勾勒出台灣眾聲喧嘩、流光溢彩的文化底色,只要專注堅持,任何領域都擁有對世界發聲及綻放能量的機會!
——前行政院文建會主委 盛治仁
他們努力實踐夢想的人生歷程,交織成充滿汗水、淚水與歡笑的勵志故事。細細品味書中每篇故事,感受字裡行間真情流露,若與自己的人生體悟產生共鳴,將會激盪出鼓舞人心的美妙樂章。
——玉山金控總經理 黃男州
作者簡介
遠見雜誌編輯部
1986年,兩岸關係仍然嚴峻,世界趨勢變化愈形複雜且快速。就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各方面都迅速變化的環境下,《遠見》於7月正式創刊。
《遠見》雜誌始終以「傳播進步觀念」為己任,為讀者洞察趨勢,探索未來方向。透過嚴謹專業精神和流暢生動的文字,致力於普及國際知識,提升進取的世界觀。
內容方面,以國際及兩岸間重大的趨勢、重要人物、重大事件為主要取材方向。經過專業編輯採訪、分析、比較出來的國際趨勢,是知識性的、觀念性的,更是啟發性的,提供讀者掌握世界趨勢、了解自身處境和借鏡他人所長的世界觀。
關心世界之外,《遠見》同樣關心台灣的現在與未來。藉由觀察、採訪、民意調查,深入分析報導台灣社會的大脈動,提供與世界趨勢互相映照、反思的平台,希望能夠用財經知識拓展前瞻視野,以人文養分積累素質品味,成為台灣以及整個華人社會中「前進的動力」。
1986年,兩岸關係仍然嚴峻,世界趨勢變化愈形複雜且快速。就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各方面都迅速變化的環境下,《遠見》於7月正式創刊。
《遠見》雜誌始終以「傳播進步觀念」為己任,為讀者洞察趨勢,探索未來方向。透過嚴謹專業精神和流暢生動的文字,致力於普及國際知識,提升進取的世界觀。
內容方面,以國際及兩岸間重大的趨勢、重要人物、重大事件為主要取材方向。經過專業編輯採訪、分析、比較出來的國際趨勢,是知識性的、觀念性的,更是啟發性的,提供讀者掌握世界趨勢、了解自身處境和借鏡他人所長的世界觀。
關心世界之外,《遠見》同樣關心台灣的現在與未來。藉由觀察、採訪、民意調查,深入分析報導台灣社會的大脈動,提供與世界趨勢互相映照、反思的平台,希望能夠用財經知識拓展前瞻視野,以人文養分積累素質品味,成為台灣以及整個華人社會中「前進的動力」。
目次
序 建國百年獻禮:新台灣之光 高希均
推薦序 張忠謀、施振榮、盛治仁 聯合推薦
推薦序 勇敢追尋夢想,讓世界看見台灣 黃男州
緣 起 尋找全國一起向上的力量 楊瑪利
運動類
01陽岱鋼 球場當戰場,勇敢衝出舒適圈
02許淑淨 練習也很執著,要成功也要美感
03郭婞淳 不完美的旅程,督促下次的完美
04曾俊欣 專注第一,場上視角永遠只有方格
05李智凱 憑過人毅力翻進奧運
06盧彥勳 盡情享受每場比賽
07景美女中 想贏,就先幫助最弱的
08陳彥博 堅持不懈就能達成卓越
09江秀真 靠著謙卑登上聖母峰
10黃士峰 三十二年後再為台灣漂亮一擲
11江宏傑 練到腳起水泡還是繼續練
表演類
12楊元慶 三分鐘表演,台下苦練三年
13蘇仲太 平凡中的不凡,展現泡泡之美
14林育群 準備十年,台灣好聲音驚豔全球
15莊明達 一沙一世界,巧手勾勒動人線條
16劉 謙 世界期待你和別人不一樣
17李佳峰 大膽做夢,就愛挑戰不可能
18林韋良 把傷疤變榮耀,扯出一片天
19周允斌 翻轉次文化,跳出街舞新火花
20何欣茹 用自身故事照亮他人
技藝類
21李萬進 一八○道工序,裁出男人好品味
22林振宇 鑽研新知,技術磨到國際頂尖
23陳政雄 把心練正,拿針的手不會歪
24程薇穎 她用畫筆,開啟魔幻獵奇世界
25張 栩 從一○%累積勝利,稱霸日本棋壇
26謝依旻 什麼棋都敢下,後盤逆轉勝
27張兆富 造型逼真,放送氣球幸福魔力
28顏怡辰 塗裝如金屬,稱霸台港美模型賽
29陳俊杰 愛取代打罵,教出奧運級常勝軍
藝術類
30黃 翊 舞蹈融入科技,跨界驚豔世界
31劉經瑋 一張作業扭轉人生,畫出自我精采
32鄒駿昇 想像力飛躍,賦予插畫新生命
33莊東杰 盡情揮灑難以超越的天分
34席時斌 精雕結構美,創作永恆逸品
35李屏賓 打破常規,他讓鏡頭會說話
36陳美安 戰勝性別國籍,寫人生交響曲
37曾宇謙 與家人打地鋪的冠軍手
38林家瑋 可以餓肚子,但不能不彈吉他
39江村雄 把拍照變藝術,用影像說故事
40陳致元 化困頓為靈感,用繪本傳遞愛
設計類
41潘貝寧 一件抵三件,讓時尚又綠又美
42朱志康 找出核心問題,用直覺做好設計
43蕭青陽 挖掘傳統,讓文化成為設計養分
44謝榮雅 推動台灣科技文創的國寶
45胡茵菲 設計如作曲,譜出珠寶交響樂
46古又文 窮人家裡出狀元設計師
47吳季剛 付出二○○%努力,咬牙堅持
48蔡慧貞 超越競賽者,躍升國際評審角色
49台科大設計學院 做出原型,實踐創造力
餐飲類
50吳則霖 捨電機本行,精算數據沖好咖啡
51林言謙 烘出台灣味,打響國姓咖啡品牌
52陳永信 學徒拚成職人,傳承愛的麵包魂
53陳柏壬 道地披薩征服義大利人味蕾
54鄭添福 以匠心精神,發揚製茶工藝
55陳立喆 讓全球吃到專屬台灣的甜點
56吳寶春 冠軍只是當下,學習才是永遠
57賴昱權 烘出咖啡的千百風情
58江振誠 用八角哲學讓食材「說話」
59張志騰 華人做西餐,功力更勝老外
60謝美美 國際調酒界,她就是Taiwan
61 楊勝凱 雕出蜥蜴皮膚的粗糙感
教育與公益類
62劉安婷 當偏鄉志工比領高薪快樂
63陳樹菊 賣菜捐款,用一輩子的力氣還願
64劉啟群 號召醫護志工,持續義診二十年
65莊明祥 送愛不嫌累,連老本都拿來助人
66馬彼得 讓世界聽見台灣的原聲
67蔡彥欣 領軍參賽,激發學生創新能量
68陳玉崗 從創意找潛能,改變後段班人生
69侯世光 傳授一身武藝,帶學子出國征戰
70詹家龍 攀岩走壁,為百萬隻紫斑蝶開道
財經類
71葉冠廷 蹲酒廠練功,精釀啤酒反攻歐洲
72葛士豪 智慧養殖,用科技追求漁業永續
73歐陽志宏 從零起步,拚出迪士尼級設備
74陳安穠 打造教育投資平台,幫貧童興學
75潘思亮 輕資產、重管理,才能國際化
76李添財 證明台灣也有釀製威士忌的能力
學術類
77陳建德 催生「科學神燈」,照亮生技路
78林育禾 悉心培育,讓水中世界更繽紛
79 江安世 小資源大志氣,揚名國際
80 吳俊傑 直搗颱風眼,追求預報準確度
81翁金輅 專利天線設計,再掀手機革命
82李文雄 用數學模型動搖達爾文遺傳學說
83葉永烜 探索土星奧妙,讓冰冷科學發熱
84余淑美 提高水稻產量,為糧食未來打拚
85林政鞍 追根究柢做實驗,找到驚人發現
86戴 謙 養鴨博士,讓育鴨技術綻放國際
87裴家騏 洗刷台灣生態惡名
發明類
88鄧鴻吉 從生活找創意的「台灣愛迪生」
89劉定榮 培育蘭花一甲子,堅持根留台灣
90邱毓英 堅持追求兩點間的完美直線
91吳珮瑄 熱當化妝品科學界的傳教士
92邱秉楓 綠能點子王,讓壓馬路也能發電
93陳宏基 研發神奇手術,扶助癌友重生
94陳適安 用「台北方法」改寫心臟醫療史
95葉哲維 養出鮮美台灣鯛,征服全球饕客
96曾鉦元 一把傘撐起台灣傳產未來
97劉大潭 用科技濟世的身障發明家
98魏福全 創新顯微手術,改寫整形外科史
99工研院團隊 讓台灣的科技創新揚名國際
100 第一○○個新台灣之光就是你
推薦序 張忠謀、施振榮、盛治仁 聯合推薦
推薦序 勇敢追尋夢想,讓世界看見台灣 黃男州
緣 起 尋找全國一起向上的力量 楊瑪利
運動類
01陽岱鋼 球場當戰場,勇敢衝出舒適圈
02許淑淨 練習也很執著,要成功也要美感
03郭婞淳 不完美的旅程,督促下次的完美
04曾俊欣 專注第一,場上視角永遠只有方格
05李智凱 憑過人毅力翻進奧運
06盧彥勳 盡情享受每場比賽
07景美女中 想贏,就先幫助最弱的
08陳彥博 堅持不懈就能達成卓越
09江秀真 靠著謙卑登上聖母峰
10黃士峰 三十二年後再為台灣漂亮一擲
11江宏傑 練到腳起水泡還是繼續練
表演類
12楊元慶 三分鐘表演,台下苦練三年
13蘇仲太 平凡中的不凡,展現泡泡之美
14林育群 準備十年,台灣好聲音驚豔全球
15莊明達 一沙一世界,巧手勾勒動人線條
16劉 謙 世界期待你和別人不一樣
17李佳峰 大膽做夢,就愛挑戰不可能
18林韋良 把傷疤變榮耀,扯出一片天
19周允斌 翻轉次文化,跳出街舞新火花
20何欣茹 用自身故事照亮他人
技藝類
21李萬進 一八○道工序,裁出男人好品味
22林振宇 鑽研新知,技術磨到國際頂尖
23陳政雄 把心練正,拿針的手不會歪
24程薇穎 她用畫筆,開啟魔幻獵奇世界
25張 栩 從一○%累積勝利,稱霸日本棋壇
26謝依旻 什麼棋都敢下,後盤逆轉勝
27張兆富 造型逼真,放送氣球幸福魔力
28顏怡辰 塗裝如金屬,稱霸台港美模型賽
29陳俊杰 愛取代打罵,教出奧運級常勝軍
藝術類
30黃 翊 舞蹈融入科技,跨界驚豔世界
31劉經瑋 一張作業扭轉人生,畫出自我精采
32鄒駿昇 想像力飛躍,賦予插畫新生命
33莊東杰 盡情揮灑難以超越的天分
34席時斌 精雕結構美,創作永恆逸品
35李屏賓 打破常規,他讓鏡頭會說話
36陳美安 戰勝性別國籍,寫人生交響曲
37曾宇謙 與家人打地鋪的冠軍手
38林家瑋 可以餓肚子,但不能不彈吉他
39江村雄 把拍照變藝術,用影像說故事
40陳致元 化困頓為靈感,用繪本傳遞愛
設計類
41潘貝寧 一件抵三件,讓時尚又綠又美
42朱志康 找出核心問題,用直覺做好設計
43蕭青陽 挖掘傳統,讓文化成為設計養分
44謝榮雅 推動台灣科技文創的國寶
45胡茵菲 設計如作曲,譜出珠寶交響樂
46古又文 窮人家裡出狀元設計師
47吳季剛 付出二○○%努力,咬牙堅持
48蔡慧貞 超越競賽者,躍升國際評審角色
49台科大設計學院 做出原型,實踐創造力
餐飲類
50吳則霖 捨電機本行,精算數據沖好咖啡
51林言謙 烘出台灣味,打響國姓咖啡品牌
52陳永信 學徒拚成職人,傳承愛的麵包魂
53陳柏壬 道地披薩征服義大利人味蕾
54鄭添福 以匠心精神,發揚製茶工藝
55陳立喆 讓全球吃到專屬台灣的甜點
56吳寶春 冠軍只是當下,學習才是永遠
57賴昱權 烘出咖啡的千百風情
58江振誠 用八角哲學讓食材「說話」
59張志騰 華人做西餐,功力更勝老外
60謝美美 國際調酒界,她就是Taiwan
61 楊勝凱 雕出蜥蜴皮膚的粗糙感
教育與公益類
62劉安婷 當偏鄉志工比領高薪快樂
63陳樹菊 賣菜捐款,用一輩子的力氣還願
64劉啟群 號召醫護志工,持續義診二十年
65莊明祥 送愛不嫌累,連老本都拿來助人
66馬彼得 讓世界聽見台灣的原聲
67蔡彥欣 領軍參賽,激發學生創新能量
68陳玉崗 從創意找潛能,改變後段班人生
69侯世光 傳授一身武藝,帶學子出國征戰
70詹家龍 攀岩走壁,為百萬隻紫斑蝶開道
財經類
71葉冠廷 蹲酒廠練功,精釀啤酒反攻歐洲
72葛士豪 智慧養殖,用科技追求漁業永續
73歐陽志宏 從零起步,拚出迪士尼級設備
74陳安穠 打造教育投資平台,幫貧童興學
75潘思亮 輕資產、重管理,才能國際化
76李添財 證明台灣也有釀製威士忌的能力
學術類
77陳建德 催生「科學神燈」,照亮生技路
78林育禾 悉心培育,讓水中世界更繽紛
79 江安世 小資源大志氣,揚名國際
80 吳俊傑 直搗颱風眼,追求預報準確度
81翁金輅 專利天線設計,再掀手機革命
82李文雄 用數學模型動搖達爾文遺傳學說
83葉永烜 探索土星奧妙,讓冰冷科學發熱
84余淑美 提高水稻產量,為糧食未來打拚
85林政鞍 追根究柢做實驗,找到驚人發現
86戴 謙 養鴨博士,讓育鴨技術綻放國際
87裴家騏 洗刷台灣生態惡名
發明類
88鄧鴻吉 從生活找創意的「台灣愛迪生」
89劉定榮 培育蘭花一甲子,堅持根留台灣
90邱毓英 堅持追求兩點間的完美直線
91吳珮瑄 熱當化妝品科學界的傳教士
92邱秉楓 綠能點子王,讓壓馬路也能發電
93陳宏基 研發神奇手術,扶助癌友重生
94陳適安 用「台北方法」改寫心臟醫療史
95葉哲維 養出鮮美台灣鯛,征服全球饕客
96曾鉦元 一把傘撐起台灣傳產未來
97劉大潭 用科技濟世的身障發明家
98魏福全 創新顯微手術,改寫整形外科史
99工研院團隊 讓台灣的科技創新揚名國際
100 第一○○個新台灣之光就是你
書摘/試閱
楊瑪利(《遠見》雜誌社長兼總編輯)
緣起
《新台灣之光一○○》
尋找全國一起向上的力量
回首二○一○年時,台灣舉國上下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準備迎接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倒數計時。
當時,《遠見》做為一個媒體,到底該選擇什麼角度來紀錄這個關鍵時刻呢?
開始研究這個專題時,一度碰到撞牆期,不知道該如何著手,就在這個時候,我陸續注意到報紙上報導台灣設計師古又文,得到美國服裝設計大獎、85度C得到亞洲服務業T O P一○○品牌獎、麵包師傅吳寶春得到國際麵包冠軍、曾雅妮在女子高爾夫球奪冠、魔術師劉謙在大陸暴紅、ACER在當年第一季首度超過HP,成為世界第一大筆記型電腦品牌等。社會紛紛用「台灣之光」形容這些在海外得到肯定的台灣人。
你是否也注意到,像這樣不同領域的台灣人得到海外殊榮的消息,幾乎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在各大媒體。
從台灣生命力到新台灣之光
近年來我有在手機記錄筆記與瞬間靈感的習慣。正當我苦思要如何製作中華民國建國一○○年專題時,因為累積看了一系列台灣之光報導後,瞬間得到一個靈感,我在手機備忘錄上寫下: 這是新台灣人生命力、新台灣之光,何不用台灣人為主角,談台灣為何可以孕育出世界級的人才與品牌?儘管台灣是國際政治孤兒,但是各行各業的台灣人,從財經、運動、設計、再到餐飲、研究發明等領域,都有很多在國際上發光發亮的人才。何不尋找一○○個新台灣之光來彰顯新台灣生命力,成為下一個百年前進的動力,這不就是給中華民國建國一○○年最好的禮物?
當下我覺得很興奮,好像找到了一個很棒的題材。
回想一九八九年,當時《遠見》雜誌總編輯王力行(現任《遠見》雜誌發行人)曾主導一個特刊、並與著名的作家小野合作,製作《尋找台灣生命力》專輯與紀錄片。當時的台灣處在苦悶與衝撞的年代,不知道該如何尋找生命力出口。那時候我剛大學畢業不久,從安靜的校園成為媒體記者,當時的心情也是:這是最亂的年代、也是新聞工作者最精采的年代。一九八七年台灣剛解嚴,接著解除報禁、開放黨禁,股市與房地產狂飆,社會陷入投機心態,民主化、自由化與國際化的三股新勢力,讓當時的台灣陷入二戰後從未見過的陣痛期。
社會自由了,卻也脫序了;政治民主了,卻也混亂了;人民富裕了,傳統價值卻失落了……,反省、檢討、懷舊聲音四起,到底自由與民主給台灣帶來的是好或壞?許多學者專家紛紛論述,也紛紛強調:這只是陣痛期。如今將近三十年過去了,所謂「陣痛期」似乎永遠沒有真正過去。
在民主化、自由化與國際化多年後,這個社會在吵吵鬧鬧中也似乎蛻變了,很多創意、包容與自由的空間。過去不受重視的領域,在家庭、社會、與教育的開放包容下,都紛紛冒出人才來,讓台灣的人才百花齊放。
因此台灣曾有二十二歲的高爾夫球后曾雅妮、二十八歲的亞洲網球天王盧彥勳、二十八歲得到世界魔術傑出貢獻獎梅林獎的李佳峰、有世界上第一位女性登上世界七大高峰的江秀真、有土生土長的古又文得到世界設計新秀、有世界最會扯鈴的林韋良、一唱成名的小胖林育群……。
台灣還有善的、好的那一面
而在台灣傳統價值觀常被批評失落的年代裡,其實在許多角落,我們還是發現了奉獻、付出、認真、與吃苦耐勞、不向命運低頭等傳統台灣精神,在許多角落被許多台灣人徹底發揮實踐了。原來這些價值不是不見了,只是沒有被彰顯。
因此當美國《TIME》雜誌把台東菜市場裡的阿嬤陳樹菊找出來時,大家才會深受感動。從國小學歷的陳樹菊累計捐出兩千多萬幫助貧困小孩、再到國中學歷的吳寶春不向命運低頭,能精益求精,做到世界麵包冠軍,南投原住民校長馬彼得為了讓原住民小孩有未來,帶起原聲合唱團,獲得菲律賓頒發的古西和平獎……。
因此,就在慶祝中華民國建國一○○年的關鍵時刻,《遠見》率先推出了《新台灣之光 一○○》專輯,希望彰顯新台灣生命力,給台灣打氣。台灣不是只有亂的這一面,台灣還有善的、好的、激勵人心、也就是擁有厚實軟實力的那一面。
當時,《遠見雜誌》報導九十九個台灣人(或團隊)奮鬥的故事。他們的共同特色是:都成功登上國際大舞台,在各自專業領域中 得到國際認可或國際大獎,而揚名海外的事蹟。由於台灣在政治上被孤立,透過這些台灣之光,已讓全世界看到台灣。在他們成功的背後有個人的成長奮鬥,也有台灣大環境與這塊土地提供的養分,更彰顯了台灣的新生命力與新價值。
綜合分析這些人又彰顯了哪些台灣人的軟實力呢?包括多元、開放、創新、國際、彈性靈活、吃苦耐勞、堅持與毅力、冒險、奉獻回饋與熱情。《遠見》編輯部透過各種管道蒐集與篩選過濾後,共選出九十九位新台灣之光的代表人物。
不過這份名單不包括早已經是國人熟悉的國際級台灣人才,例如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ACER創辦人施振榮、大導演李安、侯孝賢或是棒球選手王建民等等,主要是他們的故事早已是國人耳熟能詳。因此,二○一○年報導時,著重在那幾年內崛起的新秀、或是比較被忽略的台灣之光。
如今六年過去了,又有新的台灣之光出現。例如二○一六年被日本巨人隊簽下合約的棒球選手陽岱鋼、新崛起的服裝設計師潘貝寧等人。本書全面更新、增訂,並增加共二十幾位新人選。
再逐一分析這九十九個新台灣之光,從八十多歲到年紀輕的都有。例如小提琴手曾宇謙,一九九四年出生,六歲就上台比賽;九歲拿到全國學生音樂比賽第一名;十一歲參加國際賽,得到曼紐因國際青少年小提琴大賽第三名,二○○九年還在西班牙拿下薩拉薩德大賽首獎,是台灣第一位在這兩項比賽獲獎的音樂家。但他並不是只有天分而已,他練琴比誰都認真。
除了這本專刊,《遠見》還選擇四位新台灣之光代表,包括馬彼得校長、遠東科大陳玉崗主任、景美女中拔河隊、麵包師傅吳寶春,深入拍攝一小時紀實片,紀錄他們的故事。
這本書收錄九十九人的故事,為什麼不是一○○人呢?因為第一○○個,可能就是你。
《遠見》希望能影響下一代,讓這本書走進全國每一個國中、高中與大學的教室或圖書館,讓台灣的年輕世代對未來充滿希望與想像,鼓勵他們追求夢想,將來他們也會是新台灣之光。
【內文試閱】
陽岱鋼──四度榮獲日職太平洋聯盟外野手金手套獎 球場當戰場,勇敢衝出舒適圈
如果二○一三年世界棒球經典賽預賽,中華對荷蘭那一役的兩分全壘打,以及對韓國奮不顧身,用頭部滑出一支安打的表現,是陽岱鋼在台灣走紅的起點;那麼二○一六年他在台灣的聲勢,幾乎到達頂點,體育版每天忙著報導他的合約與動向,直到他確定加入東京讀賣巨人隊,熱潮仍無停歇跡象。
事實上,陽岱鋼是台東人,國中畢業後,便追隨二哥陽品華的腳步,進入福岡第一高校就學。
談起剛到日本的高中三年,瘋狂與刺激,是能下的註解,「那是我人生第一次這麼瘋狂,酸甜苦辣都有了。」他緩緩述說。高中教練平松正宏曾和他約定,想進職棒,就必須遵守不能放假、不能打手機、不能交女友的規定。這三個要求,對年僅十六歲的男孩來說,恐怕有些困難,但陽岱鋼給出意外答案,「我覺得還滿容易的耶!」他一心認為,約定就是約定,這三年不能給教練找麻煩;但日本傳統的學長、學弟制風氣重,陽岱鋼也被欺負過。可他滿腦子只想著,既然來到日本,就得闖出一番名堂,「如果贏了(挫折),那些都會是另外一種『恩』,」他說,自己是正面思考的人。
千錘百鍊,練出陽岱鋼的萬眾矚目。高中三年,他總計擊出三十九支全壘打,衝刺速度快、臂力強,被日本媒體《日刊體育》喻為「高中第一游擊手」,閃亮封號讓福岡軟銀鷹和北海道日本火腿鬥士隊,都搶著要他。最後,在二○○五年,他加入火腿隊,成為台灣史上首位以第一指名進入日本職棒的球員。
「但沒有一個棒球選手,會說自己的生涯順利,」陽岱鋼強調。即使以第一指名身分加入火腿隊,日子卻不如想像中如意,二○○六到二○○九年間,陽岱鋼在一、二軍間載浮載沉,遲遲繳不出好成績。甚至某天,他還收到教練要求從游擊手轉練外野手的消息。
要曾獲高中第一游擊手美譽的他,改練外野手,不啻是一種屈辱,「但我沒有時間考慮,第二天就決定了。」陽岱鋼比較,游擊手和外野手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位置。游擊手失誤有外野手補位,但外野手後面沒人能補位,等於沒有退路。加上跑動距離更遠,還必須清楚投手配球、想像守備位置,要做的事比內野手多。其中,他擔任的中外野手,還是外野的指揮官。
為此,陽岱鋼花費許多時間記資料、熟悉戰術和打者習性。也為了將守備練到零失誤,他天天纏著教練,一天練習十幾個小時是家常便飯,「二軍教練應該非常討厭我,畢竟他也有家人,」他難得搞笑,實際上是不想讓教練丟臉,「我一定要表現好,才能報答教練。」
半路出家的外野手 實力獲肯定
原有的天賦加上鋼鐵般的意志,怎能不讓一個選手發光發熱?
二○一○年球季末,陽岱鋼逐漸在隊上站穩腳步,慢慢成為固定先發,二○一三年獲得太平洋聯盟盜壘王,二○一四全年更打出二十五支全壘打,火腿隊並為他舉辦「岱鋼日」活動。他成為實力與人氣兼具的球星。
但他更在意的,可能是半路出家的外野手獎項。在日職打拚至今,他四度拿下太平洋聯盟外野手金手套獎;火腿隊監督栗山英樹曾盛讚他是「日本第一的中外野手」,日職現今最受期待的火腿隊投手大谷翔平也曾說,有些球,只有岱桑的美技才接得到。
球場如戰場,陽岱鋼總能將事物看得透澈。如果當初他不決定換位置,就沒有上場機會;無法上場,遑論在球迷前有好表現。「我很喜歡現在這個位置,讓我更了解自己需要什麼。」他指的是,外野手那種沒有退路的感覺,更能激發他勇往直前的慾望。
從二○○五年起,陽岱鋼長達十一年的火腿隊生涯,在二○一六年以奪得「日本一」(日本職棒年度總冠軍)劃下美好句點。二○一七年球季,球迷將看到他穿上巨人隊的球衣,在球場奔馳。
季後休息期間,照理說應該要讓身體休息,陽岱鋼卻絲毫不鬆懈,每日三至四小時的體能練習,從不間斷。「這段時間反而最重要,要儲存能量,」對於練習,陽岱鋼不准有迂迴空間。為了精準控制體重,陽岱鋼早也量、晚也量,比女性還在意,小至零點五公斤的差距,都要斤斤計較,「不注意細節,小小的洞就會慢慢變大,之後要補會很困難,」他一本正經地說。就像二○一三年徹底戒酒,是要在場上有更好的表現,雖然有人說,喝一杯沒關係,他仍不給自己餘地;喝完最愛的珍珠奶茶,勢必不忘多跑步一個小時,消耗罪惡的熱量。唯有一件事,陽岱鋼坦承,直到現在,仍然不太習慣被注目,「第一次被叫台灣之光,會有『咦,他在叫誰』的疑惑,」他頓了頓,「生活還是簡單就好。」
那打了一輩子的棒球,之於他是什麼?
「棒球是我生命中的第二名,家人第一。」他說,太太、小孩永遠被安在人生最重要的位置。「時間到了去上班、打球,結束就回家和家人在一起,沒有外務、不應酬,有這兩個就可以了,很簡單。」陽岱鋼一臉滿足。
陽岱鋼一直把「簡單」「容易」掛在嘴邊,這往往讓人忽略,「簡單」只是最終結果。因為他為這些成果付出的努力與堅持,從來都不簡單。
陽岱鋼小檔案
一九八七年生 【光榮成就】
.二○一二、二○一三、二○一四和二○一六年,四次榮獲日本職棒太平洋聯盟外野手金手套獎 .二○一二至二○一四年,入選日本職棒全明星賽,並拿下二○一二年的MVP .二○一三、二○一四年札幌巨蛋年度MVP .二○一三年獲得日本職棒太平洋聯盟盜壘王 .二○○五年,高校生選秀第一指名,為日本職棒史上台灣人最高指名 【勵志格言】感謝の気持。(感恩的心) 【想對台灣說的話】鼓勵對棒球有夢的選手們,活在自滿中,就沒辦法突破;把別人的批評當成進步的動力,把挫折當成另一種貴人。
緣起
《新台灣之光一○○》
尋找全國一起向上的力量
回首二○一○年時,台灣舉國上下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準備迎接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倒數計時。
當時,《遠見》做為一個媒體,到底該選擇什麼角度來紀錄這個關鍵時刻呢?
開始研究這個專題時,一度碰到撞牆期,不知道該如何著手,就在這個時候,我陸續注意到報紙上報導台灣設計師古又文,得到美國服裝設計大獎、85度C得到亞洲服務業T O P一○○品牌獎、麵包師傅吳寶春得到國際麵包冠軍、曾雅妮在女子高爾夫球奪冠、魔術師劉謙在大陸暴紅、ACER在當年第一季首度超過HP,成為世界第一大筆記型電腦品牌等。社會紛紛用「台灣之光」形容這些在海外得到肯定的台灣人。
你是否也注意到,像這樣不同領域的台灣人得到海外殊榮的消息,幾乎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在各大媒體。
從台灣生命力到新台灣之光
近年來我有在手機記錄筆記與瞬間靈感的習慣。正當我苦思要如何製作中華民國建國一○○年專題時,因為累積看了一系列台灣之光報導後,瞬間得到一個靈感,我在手機備忘錄上寫下: 這是新台灣人生命力、新台灣之光,何不用台灣人為主角,談台灣為何可以孕育出世界級的人才與品牌?儘管台灣是國際政治孤兒,但是各行各業的台灣人,從財經、運動、設計、再到餐飲、研究發明等領域,都有很多在國際上發光發亮的人才。何不尋找一○○個新台灣之光來彰顯新台灣生命力,成為下一個百年前進的動力,這不就是給中華民國建國一○○年最好的禮物?
當下我覺得很興奮,好像找到了一個很棒的題材。
回想一九八九年,當時《遠見》雜誌總編輯王力行(現任《遠見》雜誌發行人)曾主導一個特刊、並與著名的作家小野合作,製作《尋找台灣生命力》專輯與紀錄片。當時的台灣處在苦悶與衝撞的年代,不知道該如何尋找生命力出口。那時候我剛大學畢業不久,從安靜的校園成為媒體記者,當時的心情也是:這是最亂的年代、也是新聞工作者最精采的年代。一九八七年台灣剛解嚴,接著解除報禁、開放黨禁,股市與房地產狂飆,社會陷入投機心態,民主化、自由化與國際化的三股新勢力,讓當時的台灣陷入二戰後從未見過的陣痛期。
社會自由了,卻也脫序了;政治民主了,卻也混亂了;人民富裕了,傳統價值卻失落了……,反省、檢討、懷舊聲音四起,到底自由與民主給台灣帶來的是好或壞?許多學者專家紛紛論述,也紛紛強調:這只是陣痛期。如今將近三十年過去了,所謂「陣痛期」似乎永遠沒有真正過去。
在民主化、自由化與國際化多年後,這個社會在吵吵鬧鬧中也似乎蛻變了,很多創意、包容與自由的空間。過去不受重視的領域,在家庭、社會、與教育的開放包容下,都紛紛冒出人才來,讓台灣的人才百花齊放。
因此台灣曾有二十二歲的高爾夫球后曾雅妮、二十八歲的亞洲網球天王盧彥勳、二十八歲得到世界魔術傑出貢獻獎梅林獎的李佳峰、有世界上第一位女性登上世界七大高峰的江秀真、有土生土長的古又文得到世界設計新秀、有世界最會扯鈴的林韋良、一唱成名的小胖林育群……。
台灣還有善的、好的那一面
而在台灣傳統價值觀常被批評失落的年代裡,其實在許多角落,我們還是發現了奉獻、付出、認真、與吃苦耐勞、不向命運低頭等傳統台灣精神,在許多角落被許多台灣人徹底發揮實踐了。原來這些價值不是不見了,只是沒有被彰顯。
因此當美國《TIME》雜誌把台東菜市場裡的阿嬤陳樹菊找出來時,大家才會深受感動。從國小學歷的陳樹菊累計捐出兩千多萬幫助貧困小孩、再到國中學歷的吳寶春不向命運低頭,能精益求精,做到世界麵包冠軍,南投原住民校長馬彼得為了讓原住民小孩有未來,帶起原聲合唱團,獲得菲律賓頒發的古西和平獎……。
因此,就在慶祝中華民國建國一○○年的關鍵時刻,《遠見》率先推出了《新台灣之光 一○○》專輯,希望彰顯新台灣生命力,給台灣打氣。台灣不是只有亂的這一面,台灣還有善的、好的、激勵人心、也就是擁有厚實軟實力的那一面。
當時,《遠見雜誌》報導九十九個台灣人(或團隊)奮鬥的故事。他們的共同特色是:都成功登上國際大舞台,在各自專業領域中 得到國際認可或國際大獎,而揚名海外的事蹟。由於台灣在政治上被孤立,透過這些台灣之光,已讓全世界看到台灣。在他們成功的背後有個人的成長奮鬥,也有台灣大環境與這塊土地提供的養分,更彰顯了台灣的新生命力與新價值。
綜合分析這些人又彰顯了哪些台灣人的軟實力呢?包括多元、開放、創新、國際、彈性靈活、吃苦耐勞、堅持與毅力、冒險、奉獻回饋與熱情。《遠見》編輯部透過各種管道蒐集與篩選過濾後,共選出九十九位新台灣之光的代表人物。
不過這份名單不包括早已經是國人熟悉的國際級台灣人才,例如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ACER創辦人施振榮、大導演李安、侯孝賢或是棒球選手王建民等等,主要是他們的故事早已是國人耳熟能詳。因此,二○一○年報導時,著重在那幾年內崛起的新秀、或是比較被忽略的台灣之光。
如今六年過去了,又有新的台灣之光出現。例如二○一六年被日本巨人隊簽下合約的棒球選手陽岱鋼、新崛起的服裝設計師潘貝寧等人。本書全面更新、增訂,並增加共二十幾位新人選。
再逐一分析這九十九個新台灣之光,從八十多歲到年紀輕的都有。例如小提琴手曾宇謙,一九九四年出生,六歲就上台比賽;九歲拿到全國學生音樂比賽第一名;十一歲參加國際賽,得到曼紐因國際青少年小提琴大賽第三名,二○○九年還在西班牙拿下薩拉薩德大賽首獎,是台灣第一位在這兩項比賽獲獎的音樂家。但他並不是只有天分而已,他練琴比誰都認真。
除了這本專刊,《遠見》還選擇四位新台灣之光代表,包括馬彼得校長、遠東科大陳玉崗主任、景美女中拔河隊、麵包師傅吳寶春,深入拍攝一小時紀實片,紀錄他們的故事。
這本書收錄九十九人的故事,為什麼不是一○○人呢?因為第一○○個,可能就是你。
《遠見》希望能影響下一代,讓這本書走進全國每一個國中、高中與大學的教室或圖書館,讓台灣的年輕世代對未來充滿希望與想像,鼓勵他們追求夢想,將來他們也會是新台灣之光。
【內文試閱】
陽岱鋼──四度榮獲日職太平洋聯盟外野手金手套獎 球場當戰場,勇敢衝出舒適圈
如果二○一三年世界棒球經典賽預賽,中華對荷蘭那一役的兩分全壘打,以及對韓國奮不顧身,用頭部滑出一支安打的表現,是陽岱鋼在台灣走紅的起點;那麼二○一六年他在台灣的聲勢,幾乎到達頂點,體育版每天忙著報導他的合約與動向,直到他確定加入東京讀賣巨人隊,熱潮仍無停歇跡象。
事實上,陽岱鋼是台東人,國中畢業後,便追隨二哥陽品華的腳步,進入福岡第一高校就學。
談起剛到日本的高中三年,瘋狂與刺激,是能下的註解,「那是我人生第一次這麼瘋狂,酸甜苦辣都有了。」他緩緩述說。高中教練平松正宏曾和他約定,想進職棒,就必須遵守不能放假、不能打手機、不能交女友的規定。這三個要求,對年僅十六歲的男孩來說,恐怕有些困難,但陽岱鋼給出意外答案,「我覺得還滿容易的耶!」他一心認為,約定就是約定,這三年不能給教練找麻煩;但日本傳統的學長、學弟制風氣重,陽岱鋼也被欺負過。可他滿腦子只想著,既然來到日本,就得闖出一番名堂,「如果贏了(挫折),那些都會是另外一種『恩』,」他說,自己是正面思考的人。
千錘百鍊,練出陽岱鋼的萬眾矚目。高中三年,他總計擊出三十九支全壘打,衝刺速度快、臂力強,被日本媒體《日刊體育》喻為「高中第一游擊手」,閃亮封號讓福岡軟銀鷹和北海道日本火腿鬥士隊,都搶著要他。最後,在二○○五年,他加入火腿隊,成為台灣史上首位以第一指名進入日本職棒的球員。
「但沒有一個棒球選手,會說自己的生涯順利,」陽岱鋼強調。即使以第一指名身分加入火腿隊,日子卻不如想像中如意,二○○六到二○○九年間,陽岱鋼在一、二軍間載浮載沉,遲遲繳不出好成績。甚至某天,他還收到教練要求從游擊手轉練外野手的消息。
要曾獲高中第一游擊手美譽的他,改練外野手,不啻是一種屈辱,「但我沒有時間考慮,第二天就決定了。」陽岱鋼比較,游擊手和外野手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位置。游擊手失誤有外野手補位,但外野手後面沒人能補位,等於沒有退路。加上跑動距離更遠,還必須清楚投手配球、想像守備位置,要做的事比內野手多。其中,他擔任的中外野手,還是外野的指揮官。
為此,陽岱鋼花費許多時間記資料、熟悉戰術和打者習性。也為了將守備練到零失誤,他天天纏著教練,一天練習十幾個小時是家常便飯,「二軍教練應該非常討厭我,畢竟他也有家人,」他難得搞笑,實際上是不想讓教練丟臉,「我一定要表現好,才能報答教練。」
半路出家的外野手 實力獲肯定
原有的天賦加上鋼鐵般的意志,怎能不讓一個選手發光發熱?
二○一○年球季末,陽岱鋼逐漸在隊上站穩腳步,慢慢成為固定先發,二○一三年獲得太平洋聯盟盜壘王,二○一四全年更打出二十五支全壘打,火腿隊並為他舉辦「岱鋼日」活動。他成為實力與人氣兼具的球星。
但他更在意的,可能是半路出家的外野手獎項。在日職打拚至今,他四度拿下太平洋聯盟外野手金手套獎;火腿隊監督栗山英樹曾盛讚他是「日本第一的中外野手」,日職現今最受期待的火腿隊投手大谷翔平也曾說,有些球,只有岱桑的美技才接得到。
球場如戰場,陽岱鋼總能將事物看得透澈。如果當初他不決定換位置,就沒有上場機會;無法上場,遑論在球迷前有好表現。「我很喜歡現在這個位置,讓我更了解自己需要什麼。」他指的是,外野手那種沒有退路的感覺,更能激發他勇往直前的慾望。
從二○○五年起,陽岱鋼長達十一年的火腿隊生涯,在二○一六年以奪得「日本一」(日本職棒年度總冠軍)劃下美好句點。二○一七年球季,球迷將看到他穿上巨人隊的球衣,在球場奔馳。
季後休息期間,照理說應該要讓身體休息,陽岱鋼卻絲毫不鬆懈,每日三至四小時的體能練習,從不間斷。「這段時間反而最重要,要儲存能量,」對於練習,陽岱鋼不准有迂迴空間。為了精準控制體重,陽岱鋼早也量、晚也量,比女性還在意,小至零點五公斤的差距,都要斤斤計較,「不注意細節,小小的洞就會慢慢變大,之後要補會很困難,」他一本正經地說。就像二○一三年徹底戒酒,是要在場上有更好的表現,雖然有人說,喝一杯沒關係,他仍不給自己餘地;喝完最愛的珍珠奶茶,勢必不忘多跑步一個小時,消耗罪惡的熱量。唯有一件事,陽岱鋼坦承,直到現在,仍然不太習慣被注目,「第一次被叫台灣之光,會有『咦,他在叫誰』的疑惑,」他頓了頓,「生活還是簡單就好。」
那打了一輩子的棒球,之於他是什麼?
「棒球是我生命中的第二名,家人第一。」他說,太太、小孩永遠被安在人生最重要的位置。「時間到了去上班、打球,結束就回家和家人在一起,沒有外務、不應酬,有這兩個就可以了,很簡單。」陽岱鋼一臉滿足。
陽岱鋼一直把「簡單」「容易」掛在嘴邊,這往往讓人忽略,「簡單」只是最終結果。因為他為這些成果付出的努力與堅持,從來都不簡單。
陽岱鋼小檔案
一九八七年生 【光榮成就】
.二○一二、二○一三、二○一四和二○一六年,四次榮獲日本職棒太平洋聯盟外野手金手套獎 .二○一二至二○一四年,入選日本職棒全明星賽,並拿下二○一二年的MVP .二○一三、二○一四年札幌巨蛋年度MVP .二○一三年獲得日本職棒太平洋聯盟盜壘王 .二○○五年,高校生選秀第一指名,為日本職棒史上台灣人最高指名 【勵志格言】感謝の気持。(感恩的心) 【想對台灣說的話】鼓勵對棒球有夢的選手們,活在自滿中,就沒辦法突破;把別人的批評當成進步的動力,把挫折當成另一種貴人。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