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古典詩詞的女兒-葉嘉瑩
阿德勒談心理04:賦予勇氣的方法
滿額折

阿德勒談心理04:賦予勇氣的方法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80 元
優惠價
90252
缺貨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吵架、叛逆、不良行為及精神疾病會發生,
全是因為失去積極生活的勇氣。」

日本阿德勒心理學權威野田俊作,用口語化的實踐講座,
逐步教你「賦予勇氣」的訣竅。

【名人推薦】
◎大人學、專案管理生活思維 創辦人 姚詩豪、張國洋
◎快樂大學創辦人 熊仁謙

【本書特色】
◎「日本知名精神科醫師」名越康文特別撰文,分享與恩師野田俊作深刻的晤談經驗。
◎日本亞馬遜讀者5星至高好評,1987年暢銷書經典重現。
◎日本阿德勒心理學學會第一屆會長執筆,以通俗的語言讓理論更具實踐性!

【讀者好評】
◎想高明地傳達自我主張又不破壞關係,可以看這本!
◎將阿德勒心理學實踐的方法具體描述,一步步跟著做,感覺真的能改善人際關係!
◎說到如何「賦予勇氣」的方式令人信服,舉出生活中的實例,對初學者來說很容易理解。
◎對我來說,第4卷作為日常的練習是最多的,有很多貼近生活的例子可以運用!
◎一般人可能會誤解「賦予勇氣」就是鼓勵,到底如何正確學習阿德勒心理學「賦予勇氣」的真義,這本書是很好的選擇。
◎其中「不適切的行為與解決法」一章我特別推薦,關於孩子喪失勇氣的狀況和解決方法都逐步陳述,我認為家庭和學校都要用「賦予勇氣」來幫助那些受挫的孩子。

Q:為何好好相處這麼難?
A:阿德勒認為「失去勇氣」是人類行為失當的根本原因。
每個人都需要學會「賦予他人和自我勇氣」的能力,
才能建構出團結且和諧的社會。

用阿德勒心理學充分發揮自我主張與個性,
不使自我或他人的勇氣受挫。

良好的人際關係奠基於「橫向關係」,
共同體之間要有相互賦予勇氣的能力。
無論職場、團體、家庭,
只要出現喪失勇氣的結構,
裡頭的成員不但無法坦然接受自己,
也會開始否定他人,
陷入競爭性的關係。

不論大人或小孩,
想過健康而積極的生活,
就必須要有「賦予他人和自我勇氣」的能力。

要做到這一點,必須每天從稀鬆平常、理所當然的相處上練習。
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擅用「我很開心」或「謝謝」等話語,
在適合賦予勇氣的時機,傳達自身感受的「我的訊息」,
就能建立良好互助的人際關係。

野田俊作以具體的例子解說「賦予勇氣」的技巧,
從自我、夫婦、親子間相處出發,著重日常生活的應用,
整理出「賦予勇氣的方式」:
① 留意貢獻
② 重視過程
③ 指出成果
④ 接受失敗
⑤ 重視成長
⑥ 交由對方判斷
⑦ 肯定對方的表現
⑧ 表達自身意見代替為對方下評論
⑨ 任何意見,都強調是「我個人的主觀意識」

除此之外,如何堅定地傳達自我要求,
在拒絕對方的同時,
又不致使對方感到受挫,也是賦予勇氣的關鍵。

不僅大人需要勇氣,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也亟需賦予信心。
野田俊作探討不同年齡層的孩子會發生的「喪失勇氣」之情況,
從大人至小孩,提出「四個法則」:尊敬、責任、社會性、生活力的理念,
建議所能採取的應對措施。

練習「賦予勇氣」的過程中,請謹記以下原則:
不論對他人或自己,
都不要過度在意自我能力的優劣和他人之間的勝負,
即便自身行為造成不理想的結果,也不要難過自責。
因為接納自我,是賦予自我勇氣的首要要素,
先賦予自我勇氣,才有能力賦予他人勇氣。

作者簡介

野田俊作
一九四八年生,大阪大學醫學系畢業,曾於芝加哥阿德勒研究所留學、擔任神戶家庭裁判所醫務室技官,之後於新大阪車站前開設心理諮商處(阿德勒協會)。為日本阿德勒心理學會認證指導者,也是日本阿德勒心理學會首任會長。著有《阿德勒談心理1:性格是可以改變的》、《阿德勒談心理2:團體治療與冥想》、《阿德勒談心理3:自卑感與人際關係》、《阿德勒談心理4:賦予勇氣的方法》(以上由楓書坊出版),以及《喚醒班級意識》(暫譯)等多部心理學相關書籍。

目次

.前言
.第1章 賦予勇氣的方法
.Q 1.何謂賦予勇氣
.賦予勇氣的技巧
.賦予自己勇氣
.夫婦之間的賦予勇氣方法
.Q 2.賦予勇氣的訣竅──實際範例篇
.Q&A

.第2章 高明的自我主張
.Q 3.主張性──影響對方的行動
.何謂主張性的自我主張
.高明的自我主張實例
.Q&A

.第3章 不適當的行為及其解決之道
.Q 4.勇氣受挫的情況
.不適當行為的五大目的
.不適當行為一定有其對手
.觀察對手情緒,就能明白孩子的目的
.不適當行為的應對方式
.Q&A

.第4章 讓孩子的個性多元發展
.Q 5. 各年齡層孩子的賦予勇氣方法
.用適當的話語詢問孩子
.避免爭奪主導權
.孩子結交朋友後,育兒的責任就結束了
.試著尊敬孩子
.如何讓孩子打開心扉

.Q 6.育兒與教育所必備的「四個法則」
.〈第一個法則〉尊敬
.〈第二個法則〉責任
.〈第三個法則〉社會性
.〈第四個法則〉生活力
.幸運與快樂的差別
.學習堅強

.結語
.推薦文:致恩師──野田俊作醫師(名越康文)
.索引

書摘/試閱

──人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會喪失勇氣?
良好的人際關係為橫向關係,換另一種方式來形容,就是同儕之間相互賦予勇氣的關係。提到賦予勇氣,很多人腦海中第一個浮現的就是「稱讚他人」,但並不是這樣的,稱讚的方式反而會讓他人喪失勇氣,而責備當然也是造成喪失勇氣的原因。
先來探討責備吧,責備必定會讓對方感到氣餒、喪失勇氣,因為受到他人的責備,就是代表他人在指責自身的缺點,難道被別人指責缺點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嗎?當然不是。如果被指責的缺點是事實,就令人感到更不開心了,若他人的指責並非事實,那還有緩頰的餘地。
因此,被他人責備並不是快樂的事,自己不開心,別人也不會高興,心理不開心,便失去生活的動力,簡單來說就是感到氣餒。大多數人即使不斷反省,反而變得意志消沈,成為無用之人,失去積極生活的勇氣,只能每天嚴厲地反省自我,過著悲慘的生活。
再者,責備會破壞人際關係,責備愈發嚴重,會使人產生隔閡,人與人的情感更顯疏離。
前陣子我造訪了某間阿德勒相關機構,看到該機構掛著在某間寺院索取的日曆,通常這類日曆上頭都會寫一些名言佳句,我看到日曆上寫著「父母親的耳提面命,不管經過幾年都受用」,我覺得實在太過愚蠢,於是把它重寫改成「父母親的耳提面命,不管經過幾年,依舊是謊言」。像我本身就是過來人,十分了解爸媽曾對我說過多少謊言。
我們總是裝作以完美無缺的姿態,對著孩子說教,但這種做法遲早會被他們看穿,現在的孩子遠比從前時代的小孩聰明,他們也會暗中觀察父母親的另一面,因此不能一味責備孩子,如此只會造成反效果,使親子關係惡化。
若想要幫助他人,給予適度協助,但如果與對方交惡,對方當然不會接受幫助,畢竟被他人視為敵人,要如何給予協助呢?
父母跟學校的老師往往都有同樣的誤解,他們認為要教育孩子,就必須要有具體作為,因此透過責備讓關係交惡,但這種做法是絕對行不通的,一開始得站在朋友般的對等立場才行,因為孩子們都十分聽信朋友的話,如果遇到討厭的人,即便對方的想法再正確,聽者的內心也不會接受,對方所說的大道理越正確,內心便越發抗拒;如果被對方當成討厭的人,我們便會失去賦予勇氣的力量,因此要賦予對方勇氣,就得先作為對方的同伴才行。
好天氣的時候,要約朋友出來並不難,但如果因為遇到壞天氣,朋友因而拒絕邀約,這樣的朋友便不能算是摯友,我認為無論是朋友或夫妻都是同樣的道理。某一天任職於一流企業的先生突然被解僱,頓時失去收入來源,這時候妻子便跟先生說:「我要回娘家。」我想這樣的妻子自始至終並沒有付出過真愛,她不是跟先生結婚,而是跟先生的公司結婚。遇到艱難的時刻更應該夫婦同心,一同努力工作過生活,如果做不到,就不能算是真正的夫妻。
親子關係也一樣,當孩子有不良行為或不去上課的時候,家長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作為孩子的同伴,不要嚴厲地責備,如果無法給予孩子生活下去的勇氣,便不能算是真正的親子。

◎家族中喪失勇氣的結構
製造問題的孩子或大人,無論遇到任何場合,他們都失去「正常的勇氣」,他們認為自己屬於卓爾不群之人,如果自己無法成為出眾之人,那麼寧可讓自己成為特別差的一方,當家族中產生這類型的成員時,家族的結構與牽動家族的法則,將變成喪失勇氣的結構。無論是職場或團體都一樣,只要出現喪失勇氣的結構,結構裡的成員便無法賦予他人勇氣。
當集團內部的某位成員製造問題時,整個集團就會染病,即使想要努力抓出製造問題之人加以治療,集團的病情並不會因此好轉,就像是肝臟惡化後產生黃疸症狀,當發現皮膚變黃時,即使治療黃皮膚也於事無補,因為根源在於肝臟的毛病,要治好肝臟疾病,不能只靠吃藥,而是得徹底改善自身生活習慣。
若體內某一個臟器異常,全身運作會因此失調;同樣道理,當集團產生某種症狀後,整個集團會失去平衡,喪失勇氣正是代表失去平衡,宛如體內的毒素,存在於集團或家族之中。
請虛懷若谷地反省自己平日的所作所為,我們是否能給予對方勇氣,或是讓對方感覺受挫;相同地,當他人對我們說出同樣的話語,我們是否因此湧現莫大的勇氣、或是失去動力產生絕望念頭呢?請仔細思考是哪一種。
大概會有8至9成的人都會說出讓他人喪失勇氣的話,也許說者無心,只是想好好鼓勵對方,但聽者有意,他們往往會感覺對方話中字字帶刺。
首先從身旁的人,也就是家人開始做起,試著賦予家人勇氣。賦予勇氣的方式絕非責備,也不是稱讚,稱讚會造成反效果。當孩子帶著一張成績不錯的考卷回家時,父母絕對不能對他說:「你真了不起!這次考試很努力了呢。」因為父母親絕對沒有判斷孩子了不起與否的權利,如果有這樣的權利,親子就等同處在上下的縱向關係。
仔細思考一下,太太辛苦地煮好菜等先生回家,先生到家後對太太說:「妳真是了不起!努力煮了這些菜,原來妳也辦得到呢。」被先生如此一說,太太心中作何感想呢?當孩子考試有好成績回到家後,被父母一說:「你真了不起!原來你也辦得到呢。」相信孩子心中也會有同樣的想法,感覺喪失了勇氣,因此絕對不能稱讚他人。
只有阿德勒心理學提倡「不稱讚」的理論,大多數的心理學家都強調不能責備,而是要用稱讚來取代責備,但這個方式是行不通的,因為稱讚是基於上下的關係。

◎以賦予勇氣來取代稱讚
以賦予勇氣的方式來取代稱讚,兩者存在微妙性差異。
今天是先生的生日,太太親手製作許多美味的料理,等著先生回家,當先生回家後,聽到他說了什麼話會覺得高興呢?會感到高興的話應該不是「妳真是了不起!努力煮了這些菜」,也不是什麼話都不說,而是「妳煮的菜真好吃」吧?或者是「老婆謝謝妳」、「今天真開心」等話語,相信太太聽到這些話,能從中獲得勇氣,自然而然產生動力,下次繼續煮好吃的料理給先生吃。
為何聽到「謝謝」或「我真開心」等話語,可以得到勇氣,而「了不起」、「妳很努力了」則是無法產生勇氣呢?因為「了不起」屬於「你的訊息」,用來判斷「你的好或壞」。
而「我真開心」或「謝謝」,則是屬於自身感受的「我的訊息」,使用判斷對方好壞的話語,往往會讓人喪失勇氣。
身為判斷他人好壞的人,當然覺得比對方更了不起,就像是評分者往往比受評者更為優秀,兩者是處於上下關係。
若要消除上下關係並賦予勇氣,一開始不妨試著尋找說出「謝謝」或「我真開心」等話語的時機,但若是遇到發生特別事件的場合,並無法賦予他人勇氣,如果在特殊的場合,我認為除非是與眾不同之人,否則還是很難產生受到家人接納的感受。
如果只有在先生買伴手禮回家時才會他表達「好開心,謝謝」之意,他一定會心想,如果下次沒買伴手禮,就是代表我不對嗎?在學校考試考得不錯,即使爸媽表示「好開心啊」,孩子可能會有「只有在考試成績好的時候,才會受到家人重視,考不好的時候便不受重視」的感受,下次如果考不好,乾脆不要回家直接自殺算了,如此並無法獲得勇氣。
因此,請留心於每日稀鬆平常而看似理所當然的事情上頭,而非特殊場合。
例如,孩子在一大早準時起床了,太棒了,是值得鼓勵且令人開心的事,也值得跟他說聲謝謝;若睡過頭了,也要感到開心跟感謝,因為還能活著度過新的一天,本來以為孩子睡死了,居然能清醒起床,孩子不用別人叫他起床,也是一件很棒的事;就算上課遲到,也不會給別人添太多麻煩,好好地吃完一頓早餐,值得開心,畢竟是媽媽努力完成的早餐,值得對孩子說聲謝謝,若早餐沒吃完也沒關係,這樣不會花費太多時間,也是值得開心。孩子很早就回家了,太開心了,一定是他覺得待在家裡比較舒適的關係;若晚回家也令人開心,家長可以省下在家照料孩子的時間,孩子可以利用課餘時間做各種事情,在外頭開心玩耍,因此不管他們怎麼做都沒關係。

◎在這些場合下也具備賦予勇氣的材料
無論是孩子或配偶,他們的所作所為,只要沒有破壞整個家庭、或是造成父母本人受害,其實都沒關係。孩子若是打算放火燒掉整個家,這就不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了;偷拿家裡的錢在外面花光光、或是作勢要打爸媽,這些都是不對的事情,沒有必要賦予勇氣。
然而,父母往往會在這個時候,賦予孩子勇氣。如果發現家中小孩拿了父母的錢,這時候父母就會斥責一頓:「你在做什麼!」但如果孩子沒拿錢,父母就不會教訓孩子,這時候孩子就會學習到,若擅自拿家裡的錢就會被爸媽念一頓,這也是賦予勇氣的一種方式。
發現對方行為偏差或是產生破壞性行為時,盡可能不要過度說教,若是因此大發雷霆、失去理性地說教,自身就會變成製造上下關係的專家,想要從中證明「你是錯的,我才是對的」,這樣人際關係會更加惡化。
這時候盡可能保持低調,只要說出心中的底限即可,例如「你拿了1萬塊啊,還好不是10萬塊」,必須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建立許多連結,只要有所認知即可。
畢竟去拿家裡的錢,代表已經失去作為正常孩子的勇氣,他們深信只有在做壞事的時候,父母才會關心自己。
會做壞事的人,並不代表他們欠缺道德觀念,而是明知是壞事,還是刻意去做,即使義正詞嚴地教訓他:「你的行為不對」,也是毫無用處。如果在路上看到國中生正在抽菸,而對他說:「同學,你不能抽菸喔!」國中生絕對不可能回說:「啊,抱歉,我不知道我不能抽菸,那就熄掉吧。」之所以明知是不對的事情,還是刻意選擇去做,因為他們深知,這樣的行為會對他人造成影響。
與其完全不受他人關心,倒不如去做一些不好的事情藉此吸引他人注意,因此公司或家庭若能時常賦予對方去做正常事情的勇氣,就不會產生問題。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52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