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12/26年度盤點作業,門市店休一天,網路書店將暫停出貨,12/27將恢復正常營業,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自己的志氣最可靠:12個修練成功的故事
滿額折

自己的志氣最可靠:12個修練成功的故事

商品資訊

定價
:NT$ 450 元
優惠價
90405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成功的第一條件:先有志氣!
無論出身,不管順境或逆境,
有了志氣,就沒什麼可以阻礙你前進!

 華人知識界的先行者:高希均(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
 台灣綠金企業標竿:陳定川(永光集團創辦人)
 國家卓越建設獎年度建築人物:林長勳(將捷集團總裁)
 台灣最大專業諮詢服務團隊:賴三郎(KPMG安侯建業資深副總經理)、游萬淵(KPMG安侯建業副執行長)、許志文(KPMG安侯建業稅務投資部營運長)
 開創電子架橋領導品牌:尤利春(良瑋集團創辦人)
 打造全球龍頭運動品牌:林盛文(複成企業董事長)
 催生台灣技職教育專法:賴振昌(臺北商業大學前校長)
 領軍台灣第一個自創頂級飯店管理品牌:王定乾(寒舍艾麗酒店董事長)
 數位新故宮推手:林國平(國立故宮博物院文創行銷處處長)
 物流運輸業隱形冠軍:紀炎華(漢龍集團創辦人)
 打造第一茶葉品牌:李家麟(天福集團總裁)
 台灣景氣預測權威:孫明德(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

這些成績的打造者,或歷經成長的匱乏,或面臨挫折的挑戰,原本的人生選項看似單一,但是,憑著一股「人生不只能這樣」的意志,他們最後創造出超越預期的可能,證明了成功不是遙不可及的神話,而是掌握在自己手中。
志氣是一種心態,修練是一種選擇,非關背景與機運。做好準備,你就能擘劃成功藍圖!

作者簡介

採訪整理──
王冠珉

台藝大廣電系畢,從公關產業展開職業生涯,進而投入媒體工作近十餘年,歷任行銷企劃、記者、主編、品牌公關副主任及研發主任等角色。作品曾獲得台中市創作影片大賽及亞洲卓越新聞獎SOPA「卓越專題特寫獎」等獎項肯定,現從事內容策展相關工作,在科技、創意、品牌與商業的交叉路口,從採集故事的媒體人轉身成為點亮創意的策展人。


吳錦勳
台灣桃園人,台大哲學碩士,擔任記者十餘年,曾以「翻山越嶺,一堂一百二十公里的英文課」獲2007年亞洲出版業協會(SOPA)之「卓越專題特寫獎」、以「一家公司,幹掉一個王國」獲2008年吳舜文新聞獎之「深度報導獎」。現職為天下文化主筆,作品有《台灣,請聽我說》《你可以不一樣:嚴長壽和亞都的故事》《女兒,我的鍋鏟呢:大提琴頑童張正傑的親子生活誌》。年逾不惑,願以文字鑄一葉扁舟,渡人生渺渺汪洋。


林孟儀
政大外交系及新聞系雙主修畢業,政大IMBA肄業,從事新聞媒體工作十年,跨界轉任百貨零售幕僚、跨境電商業務主管、企業公共事務主管。


胡秀珠
擔任財經記者逾20年,曾任《創新發現誌》副總編輯、《天下雜誌》資深撰述、《理財周刊》主筆等,涉獵領域含括金融、投資理財、經營管理、科技、房地產等。


黃玉禎
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國際管理碩士,曾任財經雜誌記者多年,喜愛接觸不同的主題與文化,樂於在採訪與寫作的過程中不斷充實、成長。


謝其濬
政大新聞系畢業,英國蘇格蘭史特靈大學出版碩士,曼徹斯特都會大學視覺傳播碩士,現從事文字相關工作。

【序文】產學攜手,創造產業前景 / 潘文忠(教育部部長)
教育部相當看重國內技職教育的發展,從預算編列、政策執行及師資培育上持續支持並強化,近年來更著重於技職教育與社會產業發展的結合,培育技職體系學生務實致用的專業技術能力。
除了藉由相關政策鼓勵各技專校院培育優秀學生出國參加國際性技藝能競賽,以強化學生實務能力及國際觀外,教育部也進一步提出優化技職校院實作環境計畫進行改革,並推動產業學院、產學攜手等方案,使技職體系學生畢業後能夠與職場無縫接軌,為業界所用。
國立臺北商業大學有悠久的歷史,從最早的高職、五專到現在於高教的經營,數十年來扮演起開創台灣商業前景的重要推手,畢業校友散布服務於全台各商業、金融機構及政府財經部門,個人期勉國立臺北商業大學持續引領台灣商業教育,也勉勵全校師生與校友為台灣產業未來發展共同奮鬥。

【序文】培育多元自由的專業人才 / 謝長廷(中華民國駐日代表)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百年來不論在哪個時期,不論以什麼樣的校制,北商為台灣培育了各式各樣傑出的專業人才,在各領域為台灣貢獻所學。而我自己回顧在北商求學的點滴,我認為在北商習得商學、經濟等基本的概念,以及多元自由的校風,應該是到目前為止影響我最深的部分。
在北商習得商學、經濟方面的概念,讓我往後不論是擔任議員、立委、市長甚至行政院長時,對於政府預算、財政經濟等各方面的問題,不會有生疏感,就算有不了解的地方,只要多做功課或請教專家,也比較容易上手,這都要感謝北商時期所受的教育。
是北商多元自由的風氣讓我有空間可以追求夢想,也讓我思考自己的未來,包括後來到具批判性的京都大學留學,求學時期在校園感受到的多元自由的校風,確實深深影響我的一生。
北商與天下文化合作出版的《自己的志氣最可靠》,內容訪問台灣各界的傑出人士,拜讀過後發現,不論哪個時期畢業的校友,在北商受到良好扎實的技能訓練,以及北商多元自由的校風,是許多校友共同的回憶,我也相信這是北商人一輩子最珍貴的資產。

【序文】技職教育不是第二選擇 / 楊玉惠(教育部技職司司長)
從這本書中,可以看見北商大的校友們,在各行各業都有傑出表現,舉凡出版、製造、財務金融、文化以及服務業等,不一而足。更重要的是,仔細觀察校友們的表現,不難發現,他們有一項共同的特質,就是既順勢而為又逆勢向上,認命不服命!
長期以來,社會各界對台灣技職教育的評論,不外乎是隨著產業結構快速變遷,學校與產業界缺乏互動,學、用之間的落差愈來愈大。然而,過去對於技職教育的反思,往往集中在理工科的實作精神,對商業管理領域的著墨相對較少。
所幸,這些年來,北商大在此一領域持續深耕,像是二○一七年時,與龍華科技大學攜手合作的北北基桃八所高職策略聯盟,成立「2+8商管菁英策略聯盟」,一方面這是台灣首次針對商業管理專業成立的校際聯盟,銜接大學端與高職端,讓技職教育向下扎根,二方面也是商管與理工科系的跨界合作,為台灣培養多元人才。
在台灣經濟發展過程中,技職體系出身的人才扮演關鍵的中堅力量。如何讓高職與技職能夠緊密結合,讓學術界的人才培育未來企業發展所需可以無縫接軌,將是技職體系重生的契機。很高興成立百年的北商大也能在這樣的方向上積極前行,相信未來將培育出更多優秀人才,成為社會發展的中流砥柱,重新成為台灣社會進步的力量。

【序文】北商大不一樣就是不一樣 / 王建煊(監察院前院長、愛心第二春文教基金會創辦人)
民國四十年我進台北商職初商,繼續高商,那時聽說學校要改制為五專,大家期待又興奮,但並未如願,可是現在北商不但改制為專科、技術學院,且已成為著名的大學,成千上萬的校友都與有榮焉。
台北商職歷史悠久,現在大學林立,一個商業職業學校,似乎不在大家眼裡,可是當年的台北商職卻赫赫有名,學生品學兼優,甚為工商界,尤其為金融界所喜愛。我大學畢業後,考進中央銀行,遇到很多單位主管及同事,都是台北商職畢業的,那時才真正瞭解北商人在社會上多麼受人歡迎,心中的榮幸與喜悅自不在話下。
現在北商大已是著名大學,百年來,這所學校在師長們的辛勤教學下,為國家社會培育了無數人才。這本《自己的志氣最可靠》訪問了十四位傑出校友,他們的奮鬥與成就,當然是我們北商之光,但北商之光絕不止於這十四位。

【序文】培養創新人才,面對未來挑戰 / 陳飛龍(南僑集團會長)
人才是企業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資源,也是企業能否成功的關鍵。南僑集團六十多年來,從水晶肥皂起家,到烘焙油脂產業,再跨足餐飲事業,發展的事業能夠愈來愈多,布局版圖能夠愈來愈廣,倚靠的就是我們擁有好的人才。
閱讀《自己的志氣最可靠》,讓我想到在創業初期與南僑一起走過篳路藍縷歲月的重要財務左右手,他們除了有著和故事裡十四位主人翁一樣,務實、不怕苦、拚勁強、堅持不懈、精益求精的志氣之外,也同樣都是來自曾獲得企業愛用第四名的臺北商業大學。
這幾年我在公務繁忙之餘,也特別擔任臺北商業大學榮譽企業講座教授,在學校裡的國際商務講座、EMBA企業個案診斷課程、EMBA策略管理課程等授課,分享南僑經營布局的創意與實務概念。目的除了感謝臺北商業大學培育優秀的人才為企業所用之外,也著眼於台灣社會、企業需要有好的人才。
而早在二○○四年,臺北商業大學的學生就在南僑集團各部門裡實習。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年,幾位在泰國泰南僑實習的北商國際商務系學生,實習後還特別針對泰南僑產品的社群行銷提出深入的建議,他們的創意讓泰南僑的同仁們印象深刻,也讓我們對台灣年輕世代充滿希望。
南僑的事業版圖現在也前進日本,搶攻餐飲、旅館及美妝市場,我們用「不做唯一,也要做第一」的態度,不斷的轉型、創新、突破,希望在競爭激烈的全球化市場中保持領先優勢,未來南僑集團也需要具備如《自己的志氣最可靠》這些成功人物特質的人才加入,與我們一同打贏這場國際級的賽局。

【序文】看見教育的無限可能 / 張瑞雄(國立臺北商業大學校長)
國立臺北商業大學建立於一九一七年,一百年來培育了無數的優秀人才,為國家所用,所有校友都在某個社會的角落默默付出,每個人都有他們非常動人的人生故事。為了彰顯校友們的精采事蹟,台北市校友會特地與天下文化合作,挑選十四位傑出校友,透過口述記錄的方式,讓他們娓娓道來人生的歷練和起伏,希望這些經驗能夠讓年輕學子有所啟發。
這十四位校友分布在文化、化學、建築、會計、材料、運動器材、教育、文物、文創、流通、茶葉、經濟等事業,可見本校雖然是商業大學,但學校所給予的教育是全方面的,不僅限於商業方面的知識,學生可以觸類旁通,畢業之後從事各種行業,在各領域發光發熱。
很少人的一生是一帆風順、沒有挫折的,本書闡述了每位校友的奮鬥歷程,很值得後來的學子學習。
摘自《自己的志氣最可靠:12個修練成功的故事》序文

 

目次


產學攜手,創造產業前景/潘文忠(教育部部長)
培育多元自由的專業人才/謝長廷(中華民國駐日代表)
技職教育不是第二選擇/楊玉惠(教育部技職司司長)
北商大不一樣就是不一樣/王建煊(監察院前院長、愛心第二春文教基金會創辦人)
培養創新人才,面對未來挑戰/陳飛龍(南僑集團會長)
看見教育的無限可能/張瑞雄(國立臺北商業大學校長)
前言
為未來的自己爭氣

修練1:格局
一本初心 傳播進步觀念
華人知識界的先行者:高希均(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

修練2:品格
超越業績的競爭力
台灣綠金企業標竿:陳定川(永光集團創辦人)

修練3:理念
能捨敢衝 不怕理想不實踐
國家卓越建設獎年度建築人物:林長勳(將捷集團總裁)

修練4:精進
持續進化 要比專業更專業
台灣最大專業諮詢服務團隊:賴三郎(KPMG安侯建業資深副總經理)、游萬淵(KPMG安侯建業副執行長)、許志文(KPMG安侯建業稅務投資部營運長)

修練5:擔當
因為承擔,所以強大
開創電子架橋泡棉領導品牌:尤利春(良瑋集團創辦人)

修練6:眼光
瞄準潮流 做全世界的生意
打造全球龍頭運動品牌:林盛文(複成企業董事長)

修練7:盡份
實踐人生的更高價值
催生台灣技職教育專法:賴振昌(臺北商業大學前校長)

修練8:扎根
把大師本事學到家
領軍台灣第一個自創頂級飯店管理品牌:王定乾(寒舍艾麗酒店董事長)

修練9:開放
做獻給未來的事
數位新故宮推手:林國平(國立故宮博物院文創行銷處處長)

修練10:意志
決心,化不可能為可能
打造第一茶葉品牌:李家麟(天福集團總裁)

修練10:膽識
勇闖藍海 開創跨國運輸網
物流運輸業隱形冠軍:紀炎華(漢龍集團創辦人)

修練12:拚勁
不認輸,就不會輸
台灣景氣預測權威:孫明德(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

書摘/試閱

【內文試閱】一本初心 傳播進步觀念 / 高希均(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
人生如河,涓滴成流。每一個人,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意義非凡。
高希均被譽為華人世界倡導及傳播進步觀念的先行者,五十多年來,他以身作則,持續出版五十多種著作,而其所創立及帶領的「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 三十多年來致力於傳播進步觀念,成為華人知識界最具影響力的品牌之一。
雖年逾八十,但身體硬朗,笑聲依舊宏亮,每天他總比大多數同事都早到辦公室工作、讀書、寫文章,實踐「讀一流書、做一流人、建一流社會」的理念, 不改其志。
顛沛困苦的年少時光
高希均出生在中國最動盪的年代,一九三六年,就在日軍南京大屠殺前一年,出生於南京將軍巷。高家幸運的是,正好在大屠殺前三個月,舉家搬遷到蘇州,全家才得以逃過一劫。
但這苦難從來沒有過去,他的父母常提及大屠殺中受難親友鄰居們的不幸遭遇,他在心理上也變成了「半個」受難人。苦難是一種烙印,這也是他終生痛惡戰爭,鼓吹理解對話、追求人類和平最深切的遠因。
動盪的時局,影響一整個世代的中國人,高希均在蘇州念小學,接著考入上海復旦中學,但中學還沒念完,歷史的巨輪急急輾轉而來,一九四九年三月,高家坐著輪船,又由上海撤退到台灣。
那一年,他才十三歲,很早便品嘗到顛沛流離的滋味。
他的父親是一名文職的軍人,早年在大陸曾任對日抗戰游擊隊隊長,身為三個縣區的負責人,畢生忠黨愛國。撤退來台的高家被安排住在南港眷村,高希均便在竹籬笆內開始他與台灣的因緣。
那是一個舉國清寒及克難的時代,眷村沒有瓦斯、電扇、電視機與冰箱,父親微薄的薪餉不足以維持家用,他的母親每到下半月就必須到處張羅,甚至以當年流行的「標會」,解決燃眉之急。
高希均身為高家五個孩子中的獨子,很早就感受到肩頭的責任與強烈使命感。
在不安的日子,高希均斷斷續續完成初中學業。面臨升學的抉擇,此時大他兩歲的姊姊,早一年考入台北商職。當年南港仍極為僻遠,交通不便,父母希望他能跟姊姊結伴同行,同時也思考將來或可及早就業,於是,孝順的高希均仿效姊姊,考入台北商職就讀。
人生最重要的黃金三年
姊弟兩人每天清晨從眷村出發到學校,每天總要花去一個小時的通勤時間。
台北商職在高希均就讀期間(一九五二到一九五四年),如同今天與成功中學、台大法商學院隔路相鄰,校園原本不大,沒有今天聳立的高樓,也沒想到日後會升格改制為「國立臺北商業大學」,各項設施一樣不缺。
當年全校不過兩、三千位同學,商業類課程以簿記、會計、審計、珠算與心算等課程為主。尤其北商「珠算」與「心算」課程,皆為全省商職之最,經常蟬聯全省比賽前三名。
高希均少年亦手巧敏捷,早年珠算也打得很好,撥起黑黑油亮的大算盤,頗為有聲有色。但是受父親啟發引導,他私下更喜歡國文、英文、歷史、地理、三民主義等人文學科。從小,他的父親教他讀古文,小學四年級開始便要他謄寫家書或信件,雖有部分文字古雅,艱澀難懂,但是在謄寫過程中,高希均無形中也打下很好的寫作根基。
北商三年,高希均幸運的遇到幾位終生難忘的好老師,如國文老師胡致與方璇輝,在他們的教導與鼓勵下,他參加多次作文、英語演講比賽,都有很好的成績,增添了很多信心。
尤其,胡致影響他很深。胡致曾擔任江西省教育廳廳長、國大代表,說話帶一點江西口音,但教學非常認真。至今老校友們緬懷的北商校歌「峨峨北商/教澤孔長/陶鑄英才/躋躋傖傖……」作曲者為創作〈綠島小夜曲〉的名音樂家周藍萍,填詞者即為胡致。
胡致每週要學生寫作文,班上四十多位同學,每一次發回作文,他總習慣按分數次序由高分往下發回,每次第一個喊到的名字都是「高希均」。有了老師有形無形的鼓勵,他對國文、寫作,興趣就更大了。
在多元環境中迅速成長
辦學認真勤勉的校長吳仕漢,也讓高希均至今不忘。吳仕漢早年在江西,年方二十九歲就擔任江西廬山管理局局長,經歷在廬山舉行的國共會談,也認識老總統蔣公,極有能力才幹。來台後,擔任北商校長長達二十六年,他苦心孤詣,一手塑造了北商人勤奮精實、「公能弘毅」 的校風,奠定北商弘遠的教育格局。
尤其他對商科以外的國文、英文、作文同等重視,校內舉辦各種作文、英文、英語演講、辯論等比賽,公開表揚成績優異的學生,走廊榮譽榜上總寫有高希均的名字。當年比賽前三名操行成績可獲得加分,有一學期,高希均的操行分數竟加到一○六分!創歷史新高,可能至今無人可破。
北商三年,高希均功課好、興趣廣,擔任班代表、文藝股長,編刊物、畫壁報、參加各項比賽,深獲老師同學喜愛。課內外活動豐富緊湊,多采多姿,他迅速成長、成熟,甚至在學校有點灰濁的游泳池裡學會了游泳。
五○年代,台灣經濟還沒有起飛,高希均求知若渴,常到學校圖書館借書,或到衡陽路的書店,站著分幾天將一本書看完。因為書店空間不大,過道狹窄,有時店員不耐煩會把他趕走。這個趕人的小動作,對店家或許情有可原, 但對高希均卻是另一種啟示。
六十多年後的這一天,他坐在93巷人文空間受訪,眼睛發亮說:「後來我心想,將來如果我開書店,絕對不要趕人家走,就像93 巷人文空間或誠品一樣,空間舒服,書本任人翻閱,沒有買書也絕不趕人, 讓書香與咖啡香,相得益彰。」
少年的心,對世界總是沒有設限,充滿好奇。高希均也經常到當時位於南海路建國中學附近的美國領事館,翻閱館內中英對照的雜誌《今日世界》,看不過癮,又到衡陽路地攤買過期的《讀者文摘》,一本五塊錢,可以細看一個月,很早就胸懷天下。此外因為父親關心國家大事,他也常看《新聞天地》、《新希望》 等時事雜誌,瞭解國際要聞、大陸現勢,回家又向父親一一報告。
課餘閒暇,他偏好人物傳記如《居禮夫人》、《林肯傳》、《約翰.克利斯朵夫》(以貝多芬為故事藍本的文學小說)等,點燃他人生的無窮想像。
高三時,他讀到那時甫出版的沈宗瀚之《克難苦學記》,感到極大震撼。沈宗瀚是清華大學前校長沈君山之父,美國康乃爾大學農學博士,歷任南京金陵大學作物育種學教授兼系主任、中央農業實驗所所長、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主委,也是前總統李登輝的老師。書中描寫他在浙江成長,在艱辛的環境中奮發苦學,突破作物遺傳育種的困境。
這本書被胡適喻為「近二十年來出版的許多自傳之中,最有趣味,最能說老實話,最可以鼓勵青年人立志向上的一本自傳」。沒有想到,克難苦學亦成為高希均日後留美的寫照。這也是日後他創立天下文化,窮編輯、作家、翻譯家之力, 大力出版科學家、企業家、政治家傳記的原因。
摘自《自己的志氣最可靠:12個修練成功的故事》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405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