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 蔡明亮的十三張臉、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鄒的植物書、 2021限量萌牛隨身碟、 臺灣百種海洋動物、 開口說英文、 粥的歷史、 焦慮不是你的錯、 靈活文化特展、 國家公園月曆、 2021年海洋生態戀月曆、 2021疾病擬人桌曆、 故宮裡的色彩美學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得獎作品
姬庫.阿達托(KIKU ADATTO)
哈佛大學的獲獎教授,也是著名的作家、學者,以及藝術、文化與公民生活的評論家。她的著作《完美圖像:Photo Op時代的生活》(Picture Perfect: Life in the Age of the Photo Op)已經被翻譯成多國語言。阿達托在兩個兒子還小的時候,每天晚上講故事,也讓孩子把最在意的主題編進去,最後這些故事發展成《巴巴洋與魔法星》童書。之後,阿達托更與丈夫、哈佛大學政治哲學系教授邁可.桑德爾,一同發起「巴巴洋故事計畫」,鼓勵更多家長帶領孩子從聽故事、說故事中,養成主動思考和參與討論的習慣。《巴巴洋與魔法星》適合7-12歲的孩子閱讀,透過插畫家羅傑.波曼(ROGER BOWMAN)栩栩如生的妙筆,讓故事角色活靈活現的躍然紙上,鼓勵所有的大人和小孩發現自我、勇於改變,並看見友誼的力量。
邁可.桑德爾(MICHAEL SANDEL)
國際知名的學者、哈佛大學政治哲學教授,他的劃時代鉅著《正義:一場思辨之旅》(JUSTICE: 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和《錢買不到的東西:金錢與正義的攻防》(What Money Can’t Buy: The Moral Limits of Markets),已經被翻譯為二十七種語言。他教授的「正義」課程,是哈佛大學第一個同時在電視與網路中播出的免費課程(www.JusticeHarvard.org),吸引了全世界有數百萬人收看。「巴巴洋故事計畫」也採用了「正義講堂」上著名的蘇格拉底式對話辯證,以開創性的方式幫助孩子練習倫理議題的推論與公民對話。
繪者簡介 羅傑.鮑曼(Roger Bowman)
美國知名藝術創作家,在美國阿肯色州立大學取得繪畫學士學位,之後又到愛荷華大學深造,並獲得版畫藝術創作碩士學位。鮑曼的藝術創作中,特別著重光線、構圖、色調、質地等要素的平衡與融合,他描繪的物體是自然的,卻又透露出神奇甚至魔幻的氛圍,作品常在知名博物館及美術館展出。
譯者簡介 劉清彥
和小朋友說了三十多年故事,並且因為說故事走進兒童文學領域,翻譯了三百多本童書,也創作了五十餘本。目前正努力將自己的傳播專業與兒童文學結合,在電視主持兒童閱讀節目,嘗試透過媒體為孩子帶來新的閱讀體驗,並擴展閱讀的影響力。作品有:《閱讀裡的生命教育:從繪本裡預見美麗人生》、《亞斯的國王新衣》、《弟弟的世界》等;譯作則有《一直一直往下挖》、《發現一頂帽子》、《這不是我的帽子》、《少年林肯-對樹說話的男孩(新版)、《我做得到!:為婦女爭取選舉權的以斯帖.墨里斯》、《巴巴洋與魔法星》等。
【推薦文一】從故事中培養孩子道德推論與公民對談的能力 文/邁可.桑德爾(哈佛大學政治哲學系教授)
《巴巴洋和魔法星》的故事,敘述一隻兇猛的野獸,橫渡海洋來到一個遙遠國度的旅程。他在那裡遇見許多迷人的動物,柔軟了他的心,也教會了他怎麼去過平靜和諧的生活。這個道德轉變的故事,不但能讓孩子們讀得興味盎然,也能激發他們將自己的故事和同學、朋友和父母分享。
對我而言,《巴巴洋和魔法星》還別具意義。這本書緣起於我的妻子姬庫為我們的兒子所說的床邊故事。亞當和亞倫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就非常喜歡聽故事,姬庫也是個說故事高手。有天晚上睡覺前,三歲的亞倫對姬庫說:「跟我們講一個怪獸的故事吧。」亞當和亞倫躺在自己的床上安靜聆聽,姬庫便開始說起這個故事:「有隻名叫巴巴洋的怪獸,來到遙遠的沙瑪貝瑪島,島上有許多神奇的生物……」
這個故事不只講了一個晚上。亞當和亞倫非常喜愛這個故事,每天晚上睡覺時,都要求聽更多有關巴巴洋的冒險故事。於是,姬庫只好每晚一直添油加醋的講下去,整整講了四年!
我剛剛提到,亞當和亞倫都很安靜的躺在自己的床上聽故事,但事實上也不盡然如此。他們常常為故事的發展提供意見,為他們最鍾愛的角色編出新的冒險經歷。他們最喜歡巴巴洋以智取勝擊退入侵者,解救其他動物的橋段。這個故事激發了他們的想像力,使他們參與在故事中,成為下一個章節的創作者與敘述者。
從床邊故事開始到如今編撰成書,《巴巴洋和魔法星》同時也成為國際性的說故事計畫。我和姬庫以自己和兩個兒子的經驗為基礎,希望能幫助各地的孩童、老師與家庭成員,發現閱讀、寫作和說故事的樂趣。為此,我和姬庫合力編寫了《巴巴洋與魔法星──思辨力學習親師手冊》,提供了許多想法,幫助教師與家長利用巴巴洋的故事鼓勵孩童書寫自己的故事,創作自己的圖畫,並且在學校和家庭中分享自己的想法和作品。
藉由說故事的樂趣來啟發孩子,這本手冊也提供了強化家庭與學校連結的方法,激發孩子的道德與藝術想像,並且培養他們道德推論與公民對談的能力。
這些課程目標,都來自於我和姬庫從亞當與亞倫聆聽巴巴洋故事中所習得的經驗,以及兩個孩子所提供的各樣意見。透過這樣的經驗,我們知道孩子們不僅喜歡聽故事;他們自己也是說故事的人。口語說故事的傳統,在當代世界中正大量流失,然而我們發現,我們可以和孩子在安靜的睡前時刻,調暗燈光,在這段親子共處的特別時光中,一起想像、思考和作夢,回復這樣的口語說故事傳統。
這種說故事的方式,也讓我們想到口語說故事與書寫故事間的連結關係。當姬庫在為孩子們說床邊故事的時候,她偶爾會停下來思考接下來的故事進展,兩個心急如焚的兒子就會大聲說:「快讀!」姬庫當然不是在「讀」書本的故事,而是邊說邊發想故事情節,孩子們卻因為沉浸在故事裡,常常忘了口語說故事與唸讀故事間的差異。或許,他們遺忘是對的。
因為沉浸在故事中,不管是讀或聽,都是生活中最有意義的一種享受。這同時也能幫助孩子們發展道德想像,使他們有能力反思自身經驗的意義。引人入勝的故事和栩栩如生的角色,都會激發我們思考怎麼做才是對的,什麼才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巴巴洋原本是一隻吼叫聲驚天動地的兇猛野獸,卻因為他在旅程中所遇見的各種生物幫助下,發現了自己叫聲中的喜悅,並且教導他過平靜和諧的生活。
姬庫和我希望全世界的孩子都能加入巴巴洋的改變之旅,並且和他們的老師、同學與家人共享說故事的樂趣。
【推薦文二】以最嚴謹的學理和方法帶領孩子深化閱讀 文/劉清彥(兒童文學作家、閱讀節目主持人)
「閱讀不是逐字念過而已,是從一個層次進入另一個層次的過程。」~羅蘭.巴特(法國符號學者)
英國童書作家艾登.錢伯斯在他談論兒童閱讀的著作《說來聽聽:兒童、閱讀與討論》中,曾清楚揭示完整的兒童閱讀概念:「小孩學會應付語言的複雜性之前,就已經透過圖畫接觸文學的複雜性,在說出自己的觀察所得,傾聽別人的意見,互相交換心得時,也學會如何對故事內容做精確的辨識,由此證明『討論』在閱讀過程中確實扮演核心角色。」
他特別指出,閱讀對小孩來說是一種身歷其境的全感官經驗。他們的耳朵在聆聽大人唸讀文字,眼睛注視著書頁上的圖像,心裡感受著故事角色的遭遇和情緒,腦中也會不斷將故事內容和自己過往的相關經驗做連結,並且漸漸凝聚自己對故事的觀點和想法。
小孩這樣的閱讀過程既複雜又深入,只是,如果他們沒有表達出來,大人根本無從得知,偏偏大人又不太給他們機會。讀書心得報告有其預設的立場和目標,小孩為了完成指定的作業,獲得好成績,往往會壓抑自己真實的感受與想法,迎合心得作業的預期目標。閱讀學習單更是一種僵化的格式評量,不但無法讓小孩在閱讀中獲得更深更寬廣的啟發,甚至僵化且狹隘了他們對書的思考和觀點。
那麼,該怎麼引導孩子進行完整而深入的閱讀呢?
這個由哈佛大學教授邁可.桑德爾和庫姬.阿達托夫婦聯手發起和主持的「巴巴洋故事計畫」,概念和作法雖不是最創新,卻是擁有最嚴謹的學理根據和最明確操作方式的範例。
計畫緣起於夫婦倆在孩子小時候為他們說床邊故事的經驗,阿達托擅於編講故事,桑德爾有深厚的理哲學思辨能力。於是,他們將「蘇格拉底對話模式」融入在說故事的過程,透過問題引導孩子思維和表達,使他們可以把自己在故事中所聽聞的一切融會貫通,釐清因果,並且與自身的經驗連結,將原本虛幻的故事投映在真實生活中,進而協助孩子思考他們在現實生活中所面對的處境和遭遇的問題,同時在彼此的分享和討論中表達出來,使問題能夠獲得解決。
藉由這樣的閱讀過程,孩子不僅會對故事的文本有更深切的認識、思考和領悟,他們從故事中同理感受角色的心理和行為轉變,學習道德推論,看見明確的示範和榜樣,也能從分享和討論的過程中擴展和延伸故事的意義,汲取他們的見解和生活經驗,使原本虛幻的故事真真實實的烙印在現實生活中,成為面對人生很重要的「參考值」。
《巴巴洋和魔法星》的故事只是一個範例,故事可以不斷替換,延伸的「親子手冊」卻是方向恆定的閱讀指南針。未必每本書都要如此鉅細靡遺,但整體的概念、方向和操作方式都非常值得參酌應用。若是能以這種蘇格拉底的對話模式帶孩子進行閱讀,不僅能加深故事對孩子的影響力,其他如書寫、思維、口語表達、藝術創作和團隊合作等各方面的能力,也可以一併獲得建造。
我跟小孩說了三十多年故事,每次說故事和共讀都在經歷這樣的過程。透過長期的觀察與記錄可以很清楚的發現,一個好故事或一本好書,不僅能為小孩帶來閱讀樂趣,也會引導他們思考各種與自己切身相關的議題,為他們建立閱讀能力、培養美好的品格,形成有意義的生命價值觀,這些對小孩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成長養分。
日本國際兒童文學評議會主席松居直先生說:「共讀過程中所建立的溫暖情感關係與發自內心的對話,會使得圖畫書上的語言和插畫,伴隨著喜悅,生動烙印在孩子的心中。如此一來,圖畫書就成了孩子自己的東西。同時,講圖畫書給孩子聽的人,也會深深烙印在他們的心版上。這就是圖畫書能豐富孩子內心世界的原因。」我相信,這也是桑德爾和阿達托透過「巴巴洋故事計畫」所要帶給孩子的生命禮物,父母或老師若是能參與、練習和實踐,必定能擴散這樣的影響力,讓每個孩子的人生都能因閱讀受益。
【內文試閱】
第四章 大論戰
在動物躲藏的洞穴中,大家正七嘴八舌的討論著巴巴洋。「海龍走了,可是我們卻有了另一個大麻煩,」鸚鵡媽媽說。「那隻野獸和一棵小棕櫚樹一樣高大。我的耳朵到現在還被他的吼叫聲震得嗡嗡響呢!」
「問題是,」猴子大爺說,「他到底是朋友還是敵人?」
「朋友!」紅毛猩猩大聲說。「事實上,我認為他可能是我的親戚。」
「胡說八道,」海熊反駁。「他應該是我的親戚才對。我有個住在椰子島的阿姨,前些年生了個非比尋常的巨嬰,他可能就是長大後的巨嬰。」
「你們都錯了,」蠑螈露出信心滿滿的笑容。「他既不是熊,也不是猩猩,而是一隻頭比月亮還大的怪獸。
這個消息來自我最可靠的朋友––住在水潭裡的魚,因為當怪獸看著水潭時,魚也瞧見他了。」
「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猴子大爺說,「不如找個自願者出去看個清楚。」
「我,我,我!」小鸚鵡酷卡圖挺起胸膛嘎嘎的說。
「絕對不行,」酷卡圖的媽媽說。
「酷卡圖,你太小了,不能執行這麼危險的任務,我和你爸爸去,你乖乖待在這裡幫忙看守洞穴。」
猴子大爺點頭同意。酷卡圖的爸媽從洞穴的裂縫開口飛了出去,但是,趁大家還來不及阻止時,酷卡圖也一溜煙的跟著爸媽飛出去了。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