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裝傻是種境界,
看浪子楚莊王隱藏實力,
轉身擊敗「狼子野心」的老臣,
率軍問鼎中原。
--
《裝傻浪子霸王路》聚焦名列春秋五霸的「楚莊王」,他在野心人物環伺的日子裡求生存,裝傻度日,扮演享樂浪子角色。待時機一成熟,他由小搏大,擊敗若敖族。在「楚莊絕纓」中,站在他人立場想事情;在「蹊田奪牛」裡,聽從勸諫;「肉袒牽羊」裡,寬恕鄭國;「止戈為武」裡,感受人民對和平的期待……。
他讓原本瞧不起南方楚國的北方諸國改變看法,認清楚國已無法小看,真正讓人心服的,不是外在的物質力量與強大的武裝,而是來自文化。
【成語一千零一夜】
專為中學生書寫,第一套融入文學、歷史與哲學討論的「成語歷史書」。作為進入文言文的初步,蒐錄數百個成語,敘述數百多個故事,時間縱軸為商、周信史以降,地理橫軸由黃河寫到長江。書之整體具歷史脈絡,故事個別富完整性,考據翔實,書寫架構結合成語、歷史與臺灣/現代觀點,擴大了成語閱讀的格局。
作者簡介
臺南出生,臺中長大,臺北茁壯的宜蘭女婿。歪仔歪詩社成員。
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主題為一到十二年級華語文課程建構與教學反思。經歷小學、中學到高中,歷任體制內外教師近二十年。
現為宜蘭慈心華德福高中資深教師。曾於北市自主學習實驗計畫、和平高中國中部與青少年共同體驗自然、讀寫文學並思考人生與世間種種。
亦為漸老的樂迷與小有成績的唱片文案。
名人/編輯推薦
聯名推薦
唐光華 自主學習促進會理事長、樂觀書院主持人
林淇瀁(向陽) 知名詩人、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教授
彭明輝(吳鳴) 散文名家、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教授
徐國能 散文名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
李崇建 親職專家、小說家
許榮哲 知名作家
郭朝清 宜蘭慈心華德福中學校長
溫美玉 臺南大學附設實驗小學教師
宋怡慧 新北市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推薦序
乘著成語的翅膀飛向英雄世界
唐光華 自主學習促進會理事長、樂觀書院主持人
謝易霖老師繼《重返英雄爭霸的故事現場》、《落難公子成功記》、《進擊吧!楚鳳凰!》等深受讀者喜愛的三本書之後,又完成《成語一千零一夜4:裝傻浪子霸王路》
一如前三本書一樣,易霖老師以其專研與沉浸多年的文史哲功力,豪邁、熱情與浪漫的詩人特質,在另類實驗學校近二十年的教學經驗,加上承接的鄉土底氣,使得【成語一千零一夜系列】中每則成語與承載的歷史故事,都顯得飽滿、生動與回味無窮。尤其是筆端充滿感情,讀其所寫故事,時而如穿越時空隧道,到春秋歷史現場看英雄征戰或浪子奮起,時而如在臺灣鄉間廟口,聽老祖母教做人之道,偶而,彷彿在書齋裡聽到詩經作者傳來的千古喟嘆。
關於中小學生學成語,一向有兩種主張:一是否定說,認為中小學生學太多成語,說話與寫作動輒引用成語,反成陳腔濫調,毫無創意,被成語壓垮。二是肯定說,認為成語是中文的瑰寶,內涵重要歷史與人生哲理,且文字精煉,因而,多學成語不僅有助寫作,更有助了解歷史,提升人格境界與人生智慧。
我認為以上兩種說法都成立,關鍵在如何學成語──如果只背大量成語,對成語所產生的歷史故事與來龍去脈一無所知,也沒興趣了解,寫作的創意的確會被成語綑綁或窒息。反之,若能對成語背後承載的歷史故事高度好奇,深入了解,每一則成語就不只是單薄的四個漢字(或更多字),而是包羅:明君昏君、英雄美人、君子小人、興衰成敗、戰爭和平、愛恨情仇、刻薄仁厚、血淚交織的動人故事。此時成語就不單是成語,而是歷史智慧與文化素養,有此素養,無論是寫作或講話,使用成語,皆不至淪為陳腔濫調、言語乏味,反能畫龍點睛、添增文采,甚至賦予古老成語新的生命。
多年來,華文世界有心邀請傑出作者創作不少向中小學生介紹成語故事的書籍,這些書各有丰姿,在引領讀者進入豐富的成語世界頗有貢獻。在這些成語故事導航書中,易霖老師的【成語一千零一夜系列】頗具特色。他以時間為經,空間為緯,人物為核心,把所有成語串成有相互關聯、彼此呼應的語言與歷史網絡。讀【成語一千零一夜系列】,不只是讀語言之書,享受成語之美、之奇、之智,更有談笑聲中讀史書的趣味與莊嚴。
我認識易霖老師十八年了,十八年來曾同在北市自主學系中學實驗班任教,易霖老師是專任國文教師,我是兼任經典導讀教師。自主學習實驗班結束後,易霖老師先在北市和平高中任教一年,之後應邀到宜蘭慈心華德福中小學任教至今,期間並讀得政大教育學博士,我則繼續在全臺推動青少年哲學運動。
基於對易霖老師懷抱的教育熱情與中華文化情懷的多年認識,我樂於向讀者推薦本書。特別是在諸如魯蛇、遜咖、厭世代、憤青等時髦詞彙充斥世界的灰色時代,鼓勵讀者坐擁本書,化身為裝傻浪子楚莊王,進入有無數英雄典範的成語世界,體會人如何因美德與智慧,及賢人的相助,得以由逆轉勝,由弱轉強,戰勝命運,成為命運的主人。
從而起念:有為者亦若是!
序
作者序
裝傻本是種境界,浪子讀的是人生 謝易霖
《成語一千零一夜》這系列書籍是以成語為核心所交織的故事世界,每則故事都可獨自閱讀,每本書也自成一格。繼第三冊著重描寫於祟拜鳳凰的楚國,敘說楚國由南方的「小咖」,成為諸國不得不正視的「大咖」,這段楚部族的發展史,相當振奮人心。第四冊《裝傻浪子霸王路》聚焦於名列春秋五霸的「楚莊王」是真性情的漢子,我心儀的人物。
楚莊王年幼即位,為了在許多具有野心人物環伺的日子裡求生存,他讓自己沉浸在享樂中,甚至扮演著浪子的角色。他裝傻度日,隨性生活,暗地裡正冷靜觀察時勢,等待時機並尋找可靠的助手,一切就等時機成熟,不但他的人生起飛,楚國也在他的帶領下蛻變。他「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忍功非常人可及,等待時機的智慧也非尋常,他將裝傻的日子活出人生境界。
第四冊以楚莊王的發達史為主軸,也對他的對手做更進一步的描述。登場的人物也有很有意思,像是「食指」特別的鄭國公子、兩個神箭手鬬越椒與養由基的對戰、莊王與優孟、孫叔敖的故事、夏姬的迷魅誘惑、鄭國、宋國強國夾縫中求生存的意志和作為、晉國君臣間的精彩互動,正直過人的史官和真情真義的刺客……他們一一登場,好戲連臺,每則成語都可寫成一齣戲。
為了重建故事脈絡與考證出處,我成為更好的讀者,除了線上資料,期間我不斷翻閱紙本原作,特別是陪我二十多年的楊伯峻《春秋左傳注》,《史記》(宋慶元黃善夫刊本)、《國語》(易中天版)、《韓詩外傳》、《說苑》以及《東周列國志》。我願意由上百本讀物中為你推薦:高中生想進一步接觸這本書提到的故事世界,孫鐵剛《左傳:諸侯爭盟記》、李永熾《史記:歷史的長城》、賈志剛《說春秋》以及易中天、公孫策的相關著作都可使你獲益;如果你是家長想為中學以下的孩子尋找相關閱讀,令人佩服的教育家與推廣者林漢達已寫就數種版本的相關著作,著名的吳姐姐講歷史故事也都值得購入,張嘉驊的少年讀史記也開卷有益。更老練的讀者不妨試試唐諾讀《左傳》的心得與新得:《眼前》,當然,別忘了鄭問大師的畫作,按讚不夠,還要細品。
裝傻的人要閱讀,不然就真傻了,比自作聰明好一點而已。讀什麼?讀書,讀人生,讀自己。楚莊王無疑是「大咖」人物,他也是「玩咖」,讀他的故事,他的人生,他一路走來享受遊戲,卻也自遊戲中學習,在遊戲中觀察人,閱讀人;因此他有格局,有見識,他的故事,有血有肉,有光有熱力。我覺得他是和青少年很可共鳴的人物,而對於渴望轉變的人,應該也可以在他的故事裡讀到自己的生命轉機。
開讀吧!讓靈魂飛,上路!
後記:人生道上,問、找與聽 謝易霖
年輕時學習空手道,後來接觸柔道和國術,這事影響我很大。國術博大精深,只學過一點點長拳、螳螂和詠春等,那時我已有了年歲,不像練空手道那麼投入,但功夫裡面的道理讓我成為更好的人;習武也讓我在賞讀武俠小說或是功夫電影時,多讀出些味道與門道。早年港臺的功夫電影不說,這幾年《一代宗師》《一個人的武林》《師父》等電影藏著很多故事,都有歷史根據,不是隨便演演,每個段落我都看得津津有味。
《葉問》系列電影到了第二集,有個特別的場景。葉問、金山找和葉問的徒弟黃梁因故關進囚牢。黃梁年輕,全身滿是幹勁,時時刻刻想找人打架,說話也不客氣。金山找對葉問說了幾句話,大意是,我年輕時也是這樣,給你徒弟找個老婆,有人管,就踏實多了。
葉問是武術大師,那金山找是誰?電影裡,他是厲害的北方高手。第一集他角色頗重,橫衝直撞,四處踢館,為爭第一不擇手段,希望揚名天下,是個十足的江湖浪子;他敗給葉問,迷失在人生路上,仗著一身功夫四處作亂,淪落為賊。
到了第二集,金山找變成顧家大叔,成了葉問好友。我想這可能因為他有了家,當然也因為他成熟。想想,葉問和金了找的名字很有趣,在人生路上,在「問」與「找」之間,世界會給我們人生的答案。如果能留心聽,一定能發現回應。就像楚莊王。
他曾是沉迷酒色的浪蕩子,也許,在他小小年紀就任大位時,龐大的壓力讓他不能做自己,他面對的許多厲害的「大人」;然而他一步一步成長茁壯,留心觀察周圍,他骨子裡有著英雄豪氣,最後他帶領楚國達至前所未有的境地。在許多故事裡,他都是個勇於反省,善於「聆聽」的人。
他看似荒誕的日子裡,他終於聽到真誠無畏的諫言,所以「一鳴驚人」;雖有「問鼎中原」的霸氣,但他能聽入王孫滿所說的「在德不在鼎」;他雖難免有健忘疏漏的時刻,但是「聽」得懂「優孟衣冠」的深意,能有「莊王葬馬」的故事;他也喜愛美人夏姬,但聽得進巫臣所說的「明德慎罰」。也因為他能「聽」,所以能懂「蹊田奪牛」,所以能找到孫叔敖。
怎麼說呢?據說莊王能找到孫叔敖這樣的賢才,就像金山找有了老婆管顧,他是聽了他太太樊姬的話。樊姬曾說過很多話,故事都美麗。《韓詩外傳》裡有這麼個故事,大概是:
這日,楚莊王晚歸,樊姬上前迎接說:「今天怎麼這麼晚,餓嗎累嗎?」莊王答:「聽忠心且賢能的臣子說話,不會。」樊姬問:「哪位呢?」「沈令尹呀。」樊姬聽後笑了。莊王問樊姬為何笑,樊姬說:「我跟您十一年了,還找別的姐妹來侍奉您,就是不希望您只專寵於我,這樣家裡才能和諧,您才能用心國事。沈令尹跟隨您也好久了,真的忠心於您,怎麼沒聽說他為您推薦賢人,斥退劣材?」莊王聽了有感觸,第二天早上將對沈令尹說這些,沈令尹覺得愧疚,於是將孫叔敖推薦給楚莊王。
孫叔敖的事,讀者你也知道不少了,有他之助,楚國這南方鳳凰展翅高飛。楚國史官記錄說:「楚國霸業,是樊姬的協助呀。」而這協助,如果不是楚莊王「善聽」,聽得進別人的話,又怎麼能發生作用?
楚莊王像齊桓公、晉文公有寬大氣度,甚至猶有過之,所以他有「楚莊絕纓」、「止戈為武」的故事。他能欣賞鄭襄公寬待鄭國,也能對硬脾氣的宋國寬厚。因為他表現出來的「人性品質」,使得中原諸國不得不承認楚國的文化力量,他不只是以力服人,他真的能體會「在德不在鼎」的真意。明理的他聽得進有理的話,成為他成長的動力。
有人說,武術的學習後來就在學一個「聽」,用全身去聽見世界,做出回應,我覺得這境界真是高。想想,「問」、「找」、「聽」都是學習的好方法,可以讓一個人在人生路上成熟、茁壯。楚莊王的浪子霸王路,一路走來,應該就在體會這些。我喜歡他「投袂而起」的真性情,也喜歡他那種不斷成長的生命動力。
生命路上他問,他找,因為他好好的聽,所以能他聽見了有用的意見,沒有迷失;也因此他有了愈見深厚的自信,一種讓人信服的力量。這應該就是他得到認同的原因。
目次
名人檔案
推薦序 乘著成語的翅膀飛向英雄世界 唐光華
作者序 裝傻本是種境界,浪子讀的是人生 謝易霖
名人檔案
1問鼎中原:有分量的,才敢對天下指指點點
2食指大動:與生俱來的美食雷達
3若敖鬼餒:鬬家的列祖列宗就要沒飯吃
4百發百中:第一百零一發應該也不會有意外
5百步穿楊:專注力能讓目標變得很大很大
6楚莊絕纓:「大王」想的和你不一樣
7明德慎罰:成大功立大業的秘訣
8蹊田奪牛:把你的錯誤變成我的提款卡
9肉袒牽羊:賠罪脫衣秀
10不毛之地:只能期待底下有石油不然很難活
11言猶在耳:一句話沒有放心上放哪兒都沒用
12危如累卵:不知道、沒看見就不知道危險
13畏首畏尾:想藏起來過著「抖抖的」人生
14鋌而走險:狗急都跳牆何況是人
15華而不實:中看不中用還怕被騙到
16過而能改:人不怕犯錯,怕的是不能記取教訓
17董狐之筆:智慧與公正的話閃閃發光
18剛愎自用:以為自己是包青天加無敵鐵金剛
19舟指可掬:河裡的浮屍都沒有手指
20刻舟求劍:看看眼前不停流動的河吧
21先聲奪人:誰勝誰負競賽前往往就知道
22止戈為武:為和平努力的霸主文字學新解
23優孟衣冠:演戲不是萬能,但不會演戲你會有很多不能
24無立錐之地:地價再高下去就會變這樣
25莊王葬馬:一件昏庸的事變成一件英明的事
26鄭昭宋聾:秀才遇到兵還好,遇到白目不得了
27投袂而起:激動的像大鳥撲向前去
28劍及屨及:現在、立刻、馬上!
29藏汙納垢:什麼都有什麼都不奇怪
30義無二信,信無二命:說一是一,一意到底
31大器晚成:長得慢常長得好──大隻雞慢啼
32有鳳來儀:聽說你家來了英雄豪傑好事情
後記 人生道上,問、找與聽 謝易霖
書摘/試閱
後記:人生道上,問、找與聽 謝易霖
年輕時學習空手道,後來接觸柔道和國術,這事影響我很大。國術博大精深,只學過一點點長拳、螳螂和詠春等,那時我已有了年歲,不像練空手道那麼投入,但功夫裡面的道理讓我成為更好的人;習武也讓我在賞讀武俠小說或是功夫電影時,多讀出些味道與門道。早年港臺的功夫電影不說,這幾年《一代宗師》《一個人的武林》《師父》等電影藏著很多故事,都有歷史根據,不是隨便演演,每個段落我都看得津津有味。
《葉問》系列電影到了第二集,有個特別的場景。葉問、金山找和葉問的徒弟黃梁因故關進囚牢。黃梁年輕,全身滿是幹勁,時時刻刻想找人打架,說話也不客氣。金山找對葉問說了幾句話,大意是,我年輕時也是這樣,給你徒弟找個老婆,有人管,就踏實多了。
葉問是武術大師,那金山找是誰?電影裡,他是厲害的北方高手。第一集他角色頗重,橫衝直撞,四處踢館,為爭第一不擇手段,希望揚名天下,是個十足的江湖浪子;他敗給葉問,迷失在人生路上,仗著一身功夫四處作亂,淪落為賊。
到了第二集,金山找變成顧家大叔,成了葉問好友。我想這可能因為他有了家,當然也因為他成熟。想想,「葉問」和「金山找」的名字很有趣,在人生路上,在「問」與「找」之間,世界會給我們人生的答案。如果能留心聽,一定能發現回應。就像楚莊王。
他曾是沉迷酒色的浪蕩子,也許,在他小小年紀就任大位時,龐大的壓力讓他不能做自己,他面對許多厲害的「大人」;然而他一步一步成長茁壯,留心觀察周圍,他骨子裡有著英雄豪氣,最後他帶領楚國達至前所未有的境地。在許多故事裡,他都是個勇於反省,善於「聆聽」的人。
他看似荒誕的日子裡,他終於聽到真誠無畏的諫言,所以「一鳴驚人」;雖有「問鼎中原」的霸氣,但他能聽入王孫滿所說的「在德不在鼎」;他雖難免有健忘疏漏的時刻,但是「聽」得懂「優孟衣冠」的深意,能有「莊王葬馬」的故事;他也喜愛美人夏姬,但聽得進巫臣所說的「明德慎罰」。也因為他能「聽」,所以能懂「蹊田奪牛」。
所以能找到孫叔敖。
怎麼說呢?據說莊王能找到孫叔敖這樣的賢才,就像金山找有了老婆管顧,他是聽了他太太樊姬的話。樊姬曾說過很多話,故事都美麗。《韓詩外傳》裡有這麼個故事,大概是──
這日,楚莊王晚歸,樊姬上前迎接說:「今天怎麼這麼晚,餓嗎累嗎?」莊王答:「聽忠心且賢能的臣子說話,不會。」
樊姬問:「哪位呢?」
「沈令尹呀。」樊姬聽後笑了。
莊王問樊姬為何笑,樊姬說:「我跟您十一年了,還找別的姐妹來侍奉您,就是不希望您只專寵於我,這樣家裡才能和諧,您才能用心國事。沈令尹跟隨您也好久了,真的忠心於您,怎麼沒聽說他為您推薦賢人,斥退劣材?」
莊王聽了有感觸,第二天早上將對沈令尹說這些,沈令尹覺得愧疚,於是將孫叔敖推薦給楚莊王。
孫叔敖的事,讀者你也知道不少了,有他之助,楚國這南方鳳凰展翅高飛。楚國史官記錄說:「楚國霸業,是樊姬的協助呀。」而這協助,如果不是楚莊王「善聽」,聽得進別人的話,又怎麼能發生作用?
楚莊王像齊桓公、晉文公有寬大氣度,甚至猶有過之,所以他有「楚莊絕纓」、「止戈為武」的故事。他能欣賞鄭襄公寬待鄭國,也能對硬脾氣的宋國寬厚。因為他表現出來的「人性品質」,使得中原諸國不得不承認楚國的文化力量,他不只是以力服人,他真的能體會「在德不在鼎」的真意。明理的他聽得進有理的話,成為他成長的動力。
有人說,武術的學習後來就在學一個「聽」,用全身去聽見世界,做出回應,我覺得這境界真是高。想想,「問」、「找」、「聽」都是學習的好方法,可以讓一個人在人生路上成熟、茁壯。楚莊王的浪子霸王路,一路走來,應該就在體會這些。我喜歡他「投袂而起」的真性情,也喜歡他那種不斷成長的生命動力。
生命路上他問,他找,因為他好好的聽,所以能他聽見了有用的意見,沒有迷失;也因此他有了愈見深厚的自信,一種讓人信服的力量。這應該就是他得到認同的原因。
內文
試閱 01問鼎中原:有分量的,才敢對天下指指點點
歷史漫長而悠遠,到了春秋時代,位於權力中心地帶的周、鄭附近正上演許多好戲,晉、齊、秦等大國接著一一現身,各有各的姿態,它們的互動產生許多故事,摩擦出許多火花,這在前幾冊已訴說一二,我們將會繼續說下去;至此,歷史的舞臺可以說是愈來愈大,登場人物也愈來愈多。
但,到底什麼是舞臺?我們常說:「人需要舞臺。」那是有佈景,設計好的地方?還是觀眾聚集的地方?還是可以這麼說:有戲唱的地方,就是舞臺?楚國,位於中國南方,崇拜火與鳳凰,相對於位在黃河流域的北方各國,它在歷史的舞臺上是以落後、邊遠且遭人藐視的「小咖」登場。但別忘了,「小咖」總有變「大咖」的時候。楚國,這南方的火鳳凰終將以不同的姿態登上歷史舞臺,這隻火鳳凰「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它渾身是戲,讓人不得不注目它。這裡的關鍵人物就是兼具政治與軍事實力的--楚莊王。
楚莊王是中國春秋時期重要國君,他是本書的主角,因為他,楚國國勢登上高點。他是個有個性、有特色的君主,他能等待時機也能奮進向前,他勇於戰鬥卻也不炫耀戰功,更難得的是,他是個能反省的人。他的人生精采正如一場好戲,他演什麼像什麼,做什麼是什麼。我很佩服他。這本書有很多關於他的故事,我們且慢慢看下去。
話說回來,作為本書開場,「問鼎中原」就像這則成語故事的主角,也就是本書主角--楚莊王--一樣,相當有氣勢!這則成語有兩個重點,一是「問」,二是「鼎」。先說「鼎」,再說「問」。
「鼎」是種古代器具,歷史相當悠久,它的「長相」是三足二耳(也有四足二耳的),意思是:三隻腳,兩隻耳,所以後世才說「三國鼎立」或「鼎足而三」,總之,長得很像廟前的大香爐。早先是陶做的,後來到了商、周時代更有青銅鼎的出現。它可用來煮食,也用來放食物、佐料,更有祭祀的用途。它給人古意、隆重與盛大的感覺。鼎的使用在周代可說是很講究的,周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則是三鼎或一鼎。鼎,可以說是等級與權力的象徵。有意思的是,在中國福建、臺灣等閩語流行的地方,也將鍋具稱為「鼎」。
「問」呢?大多時刻,我總覺得「問」是好的,大凡人能「問」,他多半是主動的,有所參與的,感興趣的,至少看來不是死氣沉沉的。可是「問」,可以說是門藝術,其中也有學問,而且更涉及禮貌。通常一個人能問出「好問題」,代表他有好腦筋,或者能為彼此的談話帶來新的進展,可以說:好問題,是思考的開始。有些問題很笨,不如不問,像有時我們看到新聞報導著悲傷難過的事,記者問哭泣不已的家屬:「你很難過嗎?」你看,這不是廢話嗎!而且常讓人更傷心。
更需要注意的,就是問題是否「得體」,是不是符合禮節。好比說,懂事的成年人不太會去問人:「收入多少?」,或者問女性朋友年齡、體重等這類問題,原因很多,其中主要的原因是涉及隱私。
「問鼎」,由楚莊王來問是不得體的;然而與其說是不得體,不如說是「挑釁」。為什麼「問鼎」不得體?為什麼是挑釁?因為鼎是天子王權的象徵,古代關於天子的一切是不能隨便過問的。只不過,當時中原諸國視為南方野蠻部族的楚國,實力已不容小看,曾經高高在上的周王,充其量實力不過中等,要和楚國比誰的拳頭大,大概只能先喊投降。楚國資歷不夠,實力卻超過。那麼,故事是怎麼發生的呢?
話說,楚莊王六年,西元前六○八年,晉靈公十三年。楚國在城濮戰後休養生息很久了,新王漸漸站穩腳步,這陣子,楚國試探著晉國虛實。但兩大國不便直接開打,於是夾在中間的小國遭殃。為什麼?兩國都是大國,不方便直接衝突,但只有要機會,就會攻打對方手下,打對方的跟班,試對方的力,亂對方的心。
這陣子,晉國大權不在晉君手上,誰掌大權?執政趙盾。晉國雖然強大,但臣子的權勢過大是隱憂,終於在西元前六○七年,執政大夫趙盾的親族趙穿,弒殺晉靈公。晉國一向是華夏諸國老大哥,晉國內亂,就是南方楚國的機會。
隔年,楚莊王率大軍攻打「陸渾之戎」,這些戎人居住之地並沒有和楚國相接。但他們住家的地段很好──就在周天子都城雒邑(洛邑)附近,楚國要攻打戎人得和周王「借路」,如果用臺灣地理打比方就是:花蓮打臺北,那就非得經過宜蘭不可,花蓮要和宜蘭「借路」。用當時的話說,「借路」就是「假道」;春秋時代,國與國之間爭戰,很愛「假道」,不時有假道「某國」攻打「他國」的事,打完「他國」回程時,順道滅了「某國」。別忘了,晉國就是向「虞」借路滅「虢」(音同「國」),留下「假道滅虢」這句成語。
楚莊王要向周王借路,他親率大軍到周天子的都城「順便」「閱兵」,這好像把軍隊開到別人家門口,做什麼?示威呀!對北方諸國而言,強大的楚國好像「烙人」到別班上堵人的小流氓,或者說,跑到教師辦公室對老師「嗆聲」(可真不對呀)。這時周定王在位,惶恐不安,表面上周仍是天下共主,實際上只是二流國家,拳頭沒人家大,只得派大夫王孫滿到楚營「慰勞」,同時打探口風,探探情報。
一鳴驚人的楚莊王不改「驚人」作風,見到王孫滿就問:「聽說大禹鑄有九鼎,夏朝傳商朝,商朝傳周朝,鼎有多大?有多重?」
對當場的人來說,這是嚇人的問題,之前沒人敢這樣問。「九鼎」如前所言是王權的象徵。傳說大禹用各地進貢的鐵鑄成九鼎,象徵九州,夏、商、周三朝,都把它當傳家的國寶,今天有人問起鼎來,擺明了是要來問王權如何?問周鼎有多大,大有取周室而代之的意思。太挑釁了啦。
王孫滿很有名氣。他不簡單,也不是被嚇大的,他小時候觀察秦軍的行軍態度,斷言秦軍偷襲鄭國不會成功(不久後,還有鄭國商人弦高也看見,此事見成語「厲兵秣馬」,收於第二冊《落難公子成功記》)。王孫滿長大後仍然是厲害人物,也許,不能說厲害,而要說沉著、冷靜。他說了一番道理,讓人折服,開頭就是:「在德不在鼎。」整篇文章大概說,有德,鼎再輕也會重;無德,鼎再重也會輕。鼎由夏朝傳至商朝,由商朝傳至周朝,曾經過卜算,周會有三十王,歷時七百年,這是天命。雖然現在周王朝衰微,但天命未變,要問鼎的輕重,還是省省吧。結尾有力一句:「未可問也。」
楚莊王也是明理懂事的人,覺得自討沒趣。據歷史記載,楚國果真移動軍隊,攻打戎人去了。我想楚莊王心裡一定佩服王孫滿的回應。
「問鼎」事件留下了「問鼎中原」,也衍生出「問鼎天下」這些成語。後世用法已不是誰做老大這種「爭霸」層級,而常常是要爭唯一,爭第一,爭天下大位!古書上凡是要當帝王的,做大事的,都可應用這句成語。當然,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若你胸懷壯志,對某個領域想競爭個主宰地位,也可說,我來「問鼎中原」,我會說你:「好樣的!有膽識!」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