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從依附理論的角度來看,在不安或受到威脅時,跟伴侶的親近依賴、希望被保護支持、相信自己在對方心中是重要有價值的,以及求助時不會被拒絕和遺棄,都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
當伴侶未能及時回應、滿足對方的依附期待,長此以往,累積的不滿、失望甚至怨懟,會讓兩人卡在惡性循環中無法跳脫,此時僅只改變對方或自己的想法和行為,已無法解決兩人關係中的問題根源。
情緒取向伴侶治療的精髓在於,協助處於關係中痛苦的伴侶重新整理情緒反應,打破負向情緒造成的惡性循環,幫助伴侶們找到新的、建設性的互動方式,重塑新的「情緒經驗」,以滿足雙方的依附需求,重啟親密情感連結的可能。
【誠摯推薦】(謹依姓氏筆劃排序)
蘇珊.強森(Susan Johnson),情緒取向治療(EFT)學派創始人
趙淑珠(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教授)
謝文宜(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副教授)
作者簡介
劉婷
國際情緒取向治療中心(ICEEFT)在亞洲第一位督導與訓練師、美國婚姻與家族治療協會(AAMFT) 認證臨床督導。
專長於婚姻治療、青少年問題、情緒調節。
徐君楓
芯耕圓心理諮商所心理師兼所長。
專長為伴侶與家族諮商、親子諮商。
李明慧
全職於雙和醫院心希望關懷中心、臺北市立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兼任講師。
專注於自殺防治與EFT領域。
張元瑾
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心理師、美國婚姻與家族治療協會(AAMFT)臨床會員,以及國際情緒取向治療中心(ICEEFT)認證伴侶治療師與督導。
擅長伴侶關係、親子關係、性侵害與家庭暴力議題。
卓佳敏
新加坡關懷輔導中心資深心理師。
專業興趣伴侶諮商、外遇自我療傷與關係修復。
洪詩婷
服務於台北旭立諮商中心、張老師基金會台中分事務所、勵馨基金會台中分事務所。
專長為情緒困擾、感情困擾、人際困擾。
陳靜怡
杏語心靈診所副院長。
專長於家庭治療、伴侶治療、親子關係諮商。
黃可欣
服務於格瑞思心理諮商所、勵馨基金會蒲公英諮商中心、新北市中小學駐區心理師及專任輔導教師。
從事伴侶諮商及親子教育工作。
目次
【目錄】
推薦序 感受 EFT 火力全開的魅力 蘇珊.強森
作者序 我教的就是我做的,我做的就是我活的 劉婷
引 言 EFT 跨文化的治療優勢和應用 劉婷、徐君楓
PART 1 EFT 的理論基礎
第 1 章 在 EFT 中重建情感連結並找到安全感
第 2 章 想依靠對方原來是本能:從依附的角度看親密關係
第 3 章 EFT 的三階段九步驟:關係改變必經的歷程
第 4 章 EFT 的核心技術
PART 2 EFT 案例精選
第 5 章 怨懟與掙扎:我們真的回不去了嗎?(李明慧、劉婷)
第 6 章 我們的婚姻好擁擠(張元瑾、劉婷)
第 7 章 我真的可以一直愛你到老嗎?(卓佳敏、劉婷)
第 8 章 當我們身處孤單黑暗中,你卻選擇握住她的手(徐君楓、劉婷)
第 9 章 憂鬱像霧霾,遮住了陽光和所有的藍(洪詩婷、劉婷)
第 10 章 孩子出問題是誰的責任(陳靜怡、劉婷)
第 11 章 治療師的考驗:好難同理的個案(黃可欣、劉婷)
附錄一 哪裡可以找到EFT伴侶治療師?
附錄二 國際情緒取向治療中心的認證說明
【推薦序】
感受 EFT 火力全開的魅力
蘇珊.強森
我在此很榮幸地跟大家推薦這本情緒取向治療(EFT)的案例書,本書是劉婷博士十年來在亞洲致力推廣訓練 EFT 的成果。從三十多年前我在北美創立 EFT 至今,EFT 目前在亞洲和世界上很多國家都蓬勃發展,來自各個不同文化的治療師和伴侶們發現,因為EFT 以人類共通的依附需求為治療重點,EFT 對亞洲伴侶的療效與在北美洲是類似的。
本書的前四章,劉婷博士用完整清晰的方式介紹了 EFT 的理論架構、步驟階段,以及治療師常用的臨床技術,後七章則是呈現 EFT 在台灣社會常見的伴侶議題之應用,包括婆媳問題、外遇、性別議題、自殺、憂鬱症與不孕症。劉博士及其團隊成員透過案例精彩呈現如何用 EFT 來做個案問題概念化,以及對台灣治療師在類似問題上的臨床處遇與建議。
劉博士的這本書融合了科學知識、臨床經驗,以及對台灣文化深刻的個人體會,讓更廣大的亞洲讀者有機會目睹 EFT 火力全開的魅力!
(本文作者為 EFT 創始人,加拿大渥太華大學〔University of Ottawa〕臨床心理學系教授、國際情緒取向治療中心〔ICEEFT〕主任)
書摘/試閱
【內文試閱】 (節錄)
引言
EFT 跨文化的治療優勢和應用
劉婷、徐君楓
有些人認為,幸福快樂的伴侶關係像是冰淇淋聖代上的櫻桃,看起來鮮豔漂亮,但是不會影響冰淇淋的美味,可有可無。然而,一個長達八十年的追蹤研究證明,上述的觀點並不正確。美國哈佛大學從 1938 年開始,追蹤 268 位校友成年後的發展與老化過程,他們發現:關係的滿足和快樂是影響健康與長壽最重要的關鍵,其重要性遠遠超過其他因素,包括財富、事業成功、基因、運動、飲食習慣等等。約翰.高特曼(John Gottman) 是美國研究婚姻與離婚因素的專家,他研究結婚超過二十五年以上的夫妻發現,關係中的親密(或稱情感連結)是預測關係滿意度最重要的因素。這裡所謂的親密並不是指臉書上朋友的數目,也不是社交活動的頻繁程度,而是指重要關係的品質與情感連結程度;換句話說,關係中的親密讓人們在關係中滿足快樂,維持大腦功能的敏銳度,進而影響人類的健康與壽命。
情緒取向伴侶治療的目標完全符合這個重大的研究發現,EFT 治療師致力於幫助個案重建與重要他人的情感連結,讓關係變成一個安全基地與庇護天堂,而不只是降低衝突或學習新的溝通技巧而已。令人憂心的是,一些婚姻治療幫助個案的方法是降低對伴侶的期望、增加關係中的獨立與疏離,從人類情感的觀點而言,更是破壞情感連結的毒藥。如果這變成伴侶互動的主要模式,則會增加關係中的孤獨與不快樂,進而影響健康與壽命,絕非長久之計。
我們在學習伴侶治療工作時會聽到一些質疑的聲音,像是擔心上述西方的研究或情緒取向伴侶治療是西方個人主義文化的產物,跟亞洲合作性文化所認可和重視的內涵相當不同。像是重視個體化、分離與獨立等概念,跟華人文化中強調「大我」、「群體」、「融合」都不相同,因此會懷疑 EFT「不夠本土化」或「不符合華人文化」。以下將從理論與臨床實務兩個層面,分述EFT 在亞洲婚姻伴侶治療上的應用,以及其高度文化相融性與適切性。
理論層面
EFT 重要基礎理論之一的依附理論,在心理學上已被公認是「所有人類」都會有的需求和本能反應。依附理論相信,依附是人類生存必備的能力,同時也是與生俱來的需求;而發展心理學的長期研究更證明,幼年時期的依附經驗能有效預測二十一歲成年人處理親密關係困擾的能力。在東、西方社會中,不管是嬰幼兒與主要照顧者,或是成人的親密關係方面,都得到相同的研究結果。只要是人類,在危急與不安全狀態中依附系統都會被啟動,透過與依附對象的親近得到照顧、保護與安慰,以恢復原來的安全狀態。也就是說,每個人都需要在重要關係中覺得被喜愛、被欣賞、被接納、被支持、被保護、不被拒絕或遺棄,並得到回應。
除了跨文化研究已經支持依附需求的普遍性之外,針對華人夫妻的本土研究也提供了支持依附理論的證據。舉例來說,利翠珊(1997)研究華人社會的長期婚姻關係發現,夫妻之間的親密情感是建立在感激、欣賞、親近與契合之上,個人的付出、對婚姻的承諾、溝通表達的有效程度、共同經驗的分享與衝突的效應,都會影響夫妻間的親密。另外,台灣夫妻的感恩感受高於感恩表達,呈現「感謝對方卻未說出口」的現象。但是,不論男性或女性,感恩表達及感受均能顯著提高婚姻滿意度(利翠珊、蕭英玲,2016)。這些本土研究結果顯示,華人夫妻影響關係間親密的因素與依附需求有很多重疊的部分,台灣夫妻對彼此的感受、表達和分享的需求,與 EFT 分享脆弱無助並增加可親性與回應性,也有異曲同工之意。因此,EFT 中幫助伴侶重建情感連結、滿足彼此的依附需求,對於提高華人婚姻關係的滿意度是有助益的。
EFT 的系統觀點兼重個人內在經驗與人際互動,非常適用於華人婚姻觀中重視親屬關係,以至於造成個人對婚姻的感受與家庭系統無法切割(吳明燁、伊慶春,2003)的現象。EFT 不強調與原生家庭建立界線,也不將治療重點放在提高個人分化的程度,EFT 的系統觀將「在關係中與家人互動」視為個人情緒反應的重要刺激源,不會因為要求自己「不要在乎」、「不需理會」就可以隔絕家人關係對個人的影響。在乎親屬關係(尤其是與父母之類的重要他人)是人類正常的依附需求,因此當親屬關係受到破壞或威脅時,個人產生負面情緒是正常的反應。EFT 將親屬關係對個人與婚姻的影響帶入伴侶的互動循環中,無法處理親屬關係成為婚姻中的衝突點,將婚姻中無法解決的困境界定為:伴侶雙方無法理解對方在親屬關係上的處理方式與態度、沒有得到對方的同理與支持、視對方為敵人而非並肩作戰的夥伴、兩人間的親密與信任受到破壞、合作性與安全感顯著降低、親屬關係與婚姻關係都變得惡劣。EFT 的治療目標在於幫助伴侶重建情感連結,以增加兩人間的親密、合作、信任與安全感,視親屬關係為兩人共同的難題,需要兩人透過合作、互助、溝通、協調、妥協、犧牲、互利等各種方法一起來解決,而在共同改善親屬關係的過程中,伴侶情感更親近,個人情緒更穩定安全,自我觀感更正向有價值,與親屬間的互動滿意度也更高。
簡單來說,EFT 視個人、婚姻與親屬關係皆為家庭系統的一部分,彼此間是雙向影響的。EFT 以夫妻這個次系統為介入點,透過處理家庭每個次系統(夫妻、親子、婆媳)的關係狀態,來降低惡性循環中的衝突,加深次系統間的情感連結,讓次系統的關係變得更安全穩固,進而讓個人更獨立自信。
EFT 在治療過程中對情緒調節的應用同時具有跨文化的優勢。情緒調節理論從神經生理學的角度,幫助我們了解情緒的本能生理反應與社會文化的影響。從人類的動物本能生理反應來看,關係中的威脅(批評、指責、拒絕)、不確定對方的心意(關係冷淡變質),或是改變(家庭生活週期不同、工作調整、家庭成員出生及死亡)都會引發負面情緒,倘若負面情緒的強度超過個人的承受力,腦神經迴路系統會自動切斷神經傳導通路,造成腦部認知功能暫時失調。
在此危急狀態中,人類的生存本能接管,出現「戰―逃」的自動化反應,而且大部分的自動化反應都未經完善的訊息處理、邏輯分析,也無法先判斷後再做決定,因此很容易在激動的情況下做出傷害自己或關係中他人的反應。上述這一系列的生理―認知反應是人類共同的本能反應,因此,EFT 在治療中增加個人的情緒承受力、改善情緒調節功能、提供被安撫照顧的修正過經驗(corrective experience),以避免情緒過激、認知失調等等,是針對人類共同的情緒反應所設計,因此不論個案的文化背景,只要是人類都適用。
至於社會文化對情緒的影響,則可以透過 EFT 人本、以案主為中心的治療歷程和治療技術來增加其跨文化適用性。研究情緒的學者發現,在不同的社會文化中,相同刺激源所造成個人的原始情緒反應就很類似,但是透過認知解讀歸因後產生的續發情緒反應以及表達情緒的方式,則會因為文化價值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一般而言,在合作性社會中的人們會壓抑個人情緒表達,以維持團體和諧,避免造成衝突或他人不舒服的感受。情緒的表達與否不是以追求個人快樂為最大動機,因此,與個人主義的社會比較,華人不是不表達情緒,也不是較少情緒感受,而是表達方式較含蓄,而且表達時可能會面臨社會後果(social consequence),像是被評斷、誤解、看低、厭惡等等。
在安全的治療環境中,治療師肯定同理個案的情緒經驗,用合作的態度貼近個案的心情與需求,以 RISSSC(見 80頁)為使用所有治療技術的原則,讓個案覺得被了解、支持、接納與溫暖。治療師隨時保持好奇與學習的心態,不斷探索澄清個案的情緒經驗與情緒表達方式,並且跟隨個案的帶領,讓個案決定進行的速度與方向,以個案的福祉為治療的最重要考量,陪伴個案慢慢拓展和接觸自己的情緒經驗,將社會價值的影響帶入個案的互動模式中,從個案的角度來澄清不同模式的意義及後果,以降低惡性循環的僵化與破壞程度。換句話說,EFT 的個案中心處遇方式,是治療師有效協助來自不同文化背景個案的萬靈丹。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