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秋末獻禮,精選書展75折起
仿佛若有光〈簡體書〉
滿額折

仿佛若有光〈簡體書〉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50 元
優惠價
90315
庫存 > 10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9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這本文集收錄錦偉近四十篇散文隨筆,他從觀察城市文化的角度切入,對藝術設計、時尚隱喻、銀幕光影、行腳滋味,種種世態人情交疊成細緻觀照和個人感悟。讀者從中可感受到他對時尚、電影、小說、音樂、繪畫、美學等領域的知識廣博。
每篇文章作者皆精心配上圖片,以互通的意象而產生微妙的連結,讓閱讀過程變得更有趣味。
書中四輯:
“品味”——對藝術設計與時尚美學的解讀;
“觀照”——以心眼檢閱世態人情;
“影想”——以電影或明星為靈感的隨筆;
“行腳”——身在異鄉的感懷而觸動的思緒。
但願你我在未來的道路上,有光指引,一路向前……

這本書裡的文章,或許本來只是錦偉在“生活”和“職業”這些所謂“正事”之餘,留下的“絮語”,但我相信它們對作者和我們這些讀者來說,反而特別有心靈方面的意義。
——梁文福
新加坡知名寫作人、音樂人

作者簡介

胡錦偉,馬來西亞工藝大學電腦理科教育系榮譽學士。大學時代活躍於文學與音樂創作,1992年參加首屆全國校園創作歌曲比賽“海螺新韻獎”,翌年參與制紀念專輯。1994年起,課餘時到新加坡首家民歌餐廳“木船”兼職駐唱達三年,是獅城第一代民歌手。
1996年進入職場,先後在新加坡933醉心頻道和馬來西亞麗的FM988當電臺DJ。1999年加入新傳媒電視擔任新聞主播及時事節目製作人,主持特備紀錄片集《萬變千禧》、早晨新聞資訊節目《早安,您好!》、現場叩應節目《前線開講》等。2005年轉戰雜誌圈,加入新加坡報業控股期刊出版的獅城第一本中文奢華雜誌《風華》,目前是副主編,主攻藝術、設計、電影、品酒、旅遊、名人專訪和封面特寫,並負責審閱文章。2011年至2018年初,兼任新航機艙雜誌《銀刃》(SilverKris)中文文字編輯。本書是他的第一本個人文集。

序一 幸好,還有光
梁文福

要開始寫這篇文字時,想起了電影《羅馬假期》(RomanHoliday) 中的這句話:“身體和靈魂,總得有一個在路上。”
兩個月前的一個深夜裡,我停了車,走在回家的路上,收到了錦偉發來的簡訊。錦偉希望我能為他的第一本書寫一篇“序”。當時,還在路上的我,停步回覆:“因為是你,我很願意。”
走在忙碌的生活道路上,我們的身體都停不下來,已經很少人能真正把靈魂留給文字,留給有品味的閱讀和寫作。在我認真細讀錦偉將收錄在這本書裡的一篇又一篇文稿後,我很想通過文字對錦偉說:“幸好有你,讓我願意。”
在我心目中,文人應該是相信文字、敬重文字和愛戀文字的人。那些在現實生活中沒有機會好好說出來的心靈絮語,文人會在文字裡說給自己聽。一直沒有機會告訴錦偉:好幾年前,某個機緣,讓我翻閱起一本雜誌,隨意讀到後來收錄在這本書中的那篇《寂寞電話亭》。當時沒有先看作者的姓名,卻被文中作者敘述在大學時期從宿舍打電話給父親的片段觸動了。多年以後的某一天,我在忙碌日程中因為臨時取消了某個會議,坐在一個熱鬧的食閣裡,開始閱讀錦偉準備出書的文稿;我隨意抽出了一篇,正是《寂寞電話亭》。
“ 這個人 ——文字裡的這個人,我見過。”我們或可由此聯想到《一代宗師》、《紅樓夢》、辛波斯卡;不過,在當時,我就只是這樣簡單地想。在那三個小時裡,我坐在食閣的角落,讓靈魂出發,走在閱讀錦偉心靈旅程的路上,越讀越是投入;漸漸地,我已經聽不到周圍的任何聲音,只聽到作者從那遙遠的“寂寞電話亭”所傾訴的種種人生滋味。
閱讀錦偉的文章, 我們可以感受到他對時尚、電影、小說、音樂、繪畫、美學等領域的知識廣博;由於職業和愛好的關係,他接觸各界名人、到各處工作或旅遊的經歷也比一般人來得豐富精彩。然而,文字中的錦偉最難得的部分,是他穿透商業產品、世俗行為、娛樂話題、生活瑣事的細緻觀照和個人感悟。或許錦偉從來沒有在意自己的文章是否具有“文學性”?我卻在他的文字裡讀到一份文人內心深處的寂寞。
因為還有對人生和心靈品質的認真追求,所以寂寞。因為寂寞,所以美麗。
這篇文字只能稱之為文友真心之“敘”;答應要寫,其實還有一個簡單的理由:書名《仿佛若有光》,我一看就喜歡。
在陶淵明留下的文字中,世人最愛的,應該是《桃花源記》。雖只是詩的序,這篇短文後來比詩本身更能留在人們的心中。我們也可以這樣想:這本書裡的文章,或許本來只是錦偉在“生活”和“職業”這些所謂“正事”之餘,留下的“絮語”,但我相信它們對作者和我們這些讀者來說,反而特別有心靈方面的意義。
現實人生,應該沒有所謂的“桃花源”。文字裡,走在路上的心靈,卻相信會有。錦偉在簡訊中說,他想寫一本關於生活的書。在文人眼中,自己的文章,以及現實生活,都不盡完美,都難免有所缺失。“仿佛若有光”,這恰好是《桃花源記》中我極愛的句子。謝謝錦偉在文字裡的堅持,讓我也看到了在人生的寂寞中仍有溫暖的光源,因為“仿佛”,因為“若”,反而更加美麗起來。
寫完這篇絮語時,我又想起兩個月前,走在深夜的回家路上,收到錦偉的來訊。那一瞬間,我的手機螢幕亮了
起來。
2017年12月12日
(作者是新加坡知名寫作人、音樂人)


序二 素心錦繡
何華

2016年9月,在楊君偉新書《揚聲堂》發佈會上,遇到胡錦偉,我對他說:“一向喜歡你的文字,‘八方’很希望也能為你出一本書。”隨後,這事就逐步展開並得以落實。一年多後,眼看錦偉的新書《仿佛若有光》就要付梓,真為他高興。錦偉說我是這本書出版的主要推手,並問我可否寫個序。我沒有理由不寫。此刻,我正在老家合肥度一個“悠長假期”,隔著如此遙遠的距離,面朝南洋,寫這篇序文,應該是冷靜客觀的。
和錦偉認識有些年頭,但幾乎沒什麼交往,偶爾在某個公共場合(音樂會、畫展、發佈會之類)碰上,客客氣氣打個招呼。但對於他的文字,我是熟悉的,我不止一次對別人說我欣賞錦偉的文章。如果說“文如其人”這話有一定道理,那麼,反過來推測,我也是“熟悉”錦偉這個人的。
錦偉曾先後在新馬兩地擔任過電臺廣播員和電視新聞主播,目前是本地奢華時尚雜誌編輯,他的職業使得他有機會接觸世界各地的名流,他訪問過的藝術家不計其數。本書的文章涉及時裝、繪畫、設計、美酒、雜誌、旅遊等領域,寫這一類“金粉文章”,弄不好就讓人覺得珠光寶氣、炫人耳目甚至華而不實。當然,這樣去寫也無不可,照樣有讀者,不少跑時尚圈的媒體人就這麼寫呀,一寫就是很多年,沾沾自喜,沒有長進。但錦偉不同,他不滿足這般浮光掠影的寫法,他總能在時尚裡找到“感動點”,把時尚與人生、世情、甚至政治結合起來,讓時尚昇華。他懷抱一顆樸素的初心,去寫錦繡文章,用冷眼去旁觀燈紅酒綠、衣香鬢影,進而挖掘繁華背後的無奈與傷痛。
他在《血色柔情》一文裡,寫了甘迺迪總統夫人賈桂琳那件著名的血衣。甘迺迪遇刺時,鮮血染紅了身邊第一夫人賈桂琳的粉紅外套。慘禍發生後,她拒絕清洗外套上的血跡,並且穿著它出席丈夫的副手詹森在空軍一號機艙裡舉行的總統就職儀式。“她以柔情的粉紅混搭殘忍的血色記憶,對冷血暴行提出嚴厲控訴,同時以這套觸目驚心的‘血衣’提醒人們莫忘前任總統。一襲典雅的套裙,蘊藏著政治智慧與立場;穿衣不僅僅是為了美感,更是一種政治的表態。”
另外,錦偉在《來不及開瓶的醇香》裡,寫了生命的無常。餐飲界名人克裡斯琴瓦納克 (Christian Vanneque),巴黎米其林三星級餐廳 La Tour d’Argent 前任首席侍酒師,他以11萬 7000 美元買下一瓶 1811 年份、波爾多滴金酒莊釀制的甜白酒,打算 2017 年 8 月開瓶——慶祝他入行 50 周年。可老天不成全,2016 年1月他就病逝,未能喝到這瓶珍貴的美酒。令人興起“今朝有酒今朝醉,莫使金樽空對月”的感慨。
僅舉上面兩篇例子,讀者就可領會到錦偉是如何寫霓裳羽衣和杯酒人生的,他寫出了上流社會暗藏的危機與遺憾。
錦偉在馬來西亞麻坡小鎮度過了人生的前20年,這為他的華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為他的人生樂章“定了調”。麻坡,我去過好幾次,喜歡這裡的安靜與淳樸。慢,是麻坡的生活節拍,錦偉也是一個懂得“慢生活”的人。麻坡人,雖然簡淨,但懂得享受一日三餐的家常美食,這樣的日子是可以天長地久過下去的。骨子裡,錦偉也在追求天長地久的“素淨時光”。小鎮歲月,讓他變得深邃。
書裡收有一篇《傷逝曼哈頓》,紀念他的大學學長兼好友曾志偉——英年早逝的詩人路加。錦偉在飛往紐約的前夕得知好友離世的噩耗,紐約之行儘管“笙簫管笛、歌舞升平”,音樂劇也好,服裝秀也罷,都失去了意義。他一個人漫遊曼哈頓,滿腦子都是逝者的點點滴滴,他穿梭於當下和回憶之間,燈火輝煌的曼哈頓成了“南洋傷逝”的背景,有了這一襯托,也就更加傷痛了。
錦偉的文字不鋪張,不累贅,沒有文藝腔,他懂得控制。他在《垃圾》一文裡,談到侯孝賢的電影《戀戀風塵》的男女主角原本有一段感情充沛的對話,很煽情,最後被侯孝賢剪掉了,因為侯導不想讓這場戲破壞電影整體上的含蓄風格。這個例子啟發了錦偉,他接著寫道:“懂得節制,才能減少垃圾。每次寫完一篇長文,總會來回讀幾遍,看哪些部分不夠精煉,需要刪減,又或者哪些環節描繪得過火,太過天花龍鳳,然後把這些畫蛇添足的繁雜枝葉修剪整齊,直接傳達文章的核心精神。經驗告訴我,越是苦心經營的細節,因為下手過重,往往導致整體失去平衡。”我非常認同錦偉的這段話,他道出了作文的真諦。
好的文字令人舒服,讓人回味。錦偉的文字做到了這一點。我現在開始變得任性了,不舒服的人,我不理;不舒服的文字,我不讀;不舒服的音樂,我不聽;不舒服的衣服,我不穿。徒有虛表的好看或賣弄,沒用。錦偉大概也是這麼想的,他對設計的看法就是如此,好的建築設計,應該是住得舒服的;好的傢俱設計不僅僅是個擺設,應該有實用功能。
本書有一篇《一起變老》開頭,錦偉這樣下筆:“終於買下盼了好久的蛋椅 (Egg Chair) ,擺在客廳臨窗靠牆的角落,每天回到家裡,坐上這張丹麥設計師雅各森 (ArneJacobsen)在1958年為哥本哈根皇家酒店定制的休閒椅,讓蛋殼般弧度完美的椅背輕輕擁抱,在英國設計師湯姆迪克森 (Tom Dixon)的Void Lamp幽浮造型金屬吊燈的溫暖光線籠罩下,心裡充塞著被孵育的滿足與溫暖。”
上面這段描述也是我讀這本《仿佛若有光》的感受:非常舒服。恍恍惚惚中,我就躺在這把令人愜意的蛋椅裡,在這樣溫暖的光線下。是的,仿佛若有光。
2017年初冬
(作者是新加坡作家)

 

目次

006 序一 幸好,還有光 梁文福
012 序二 素心錦繡 何華

品 味
020 一起變老
024 遇
030 借東風
036 騷在骨子裡
041 戀戀青花
046 穿戴藝術
051 垃圾
056 來不及開瓶的醇香
062 無關炫富
066 說與不說的秘密
070 末世的風流

觀 照
078 要不要面子
082 服務至上
087 學會放手
092 做自己的主人
097 簽名
102 沒有彩排的謝幕
106 創刊號
110 時光竊賊
114 押錯寶
119 守得雲開

影 想
126 平淡如水
132 光年之愛
136 寂寞電話亭
141 棋逢敵手
146 戲說城市
152 致親情
157 給從前的愛
162 一夜無話
166 天梯
171 變形記

行 腳
178 城市混血兒
183 傷逝曼哈頓
190 心靈熄燈
194 浪漫告別式
199 血色柔情
203 快樂有時
207 書途同歸
212 仿佛若有光
218 跋 光合作用

書摘/試閱

光合作用

2007年,我的編輯同行黃和棟出版文集,找我寫推介語。老友開口,我當然義不容辭,寫了幾行吹捧他的話之後,一時頑皮加了句“不如在40歲前也寫本書來玩玩”。說這話時,其實有點心虛,擔心玩不起。
離開主播台轉戰雜誌業之後,工作上的文字量突然增加幾十倍,寫稿、審稿、改稿,簡直成了文字的奴隸——當然是心甘情願的,就連跑步、旅行、看電影、跟可愛或無趣的人說話時,腦海裡不時會蹦出未完成的訪問稿,或專題文章應該打什麼標題、如何切入或收尾等字幕。當文字變成了工作,寫書就不再是浪漫的事。
另一方面,從事媒體工作22年,習慣了仔細聆聽和客觀提問。寫散文是另一回事,貴在視角獨特,表達對人對事的個人觀點,而非通篇皆是“我我我”的自我陶醉。如果做不到,那我寧願老老實實做個讀者也不想枉擔作家的虛名。
十年過去了,偶爾玩心又起,但基於上述理由,很快就打消念頭,繼續開開心心地寫名人專訪、品酒賞藝和周
游列國的文章。直到八方文化創作室的何華找上我,才認真考慮是否該出版文集,為近年來的生活經驗和個人體悟進行整理。做了決定後,跟著就得構思書的內容,尋找屬於我的發聲點。我想,不如就漫遊自己熟悉的藝文和時尚領域,扮演城市文化觀察者的角色,發掘都會生活方式的多種面向。
這本文集分為四輯:“品味”是對藝術設計與時尚美學的解讀;“觀照”是以心眼檢閱世態人情;“影想”是以電影或明星為靈感的隨筆;“行腳”是身在異鄉一時感懷而觸動的思緒。每篇文章都配上我自己拍攝的照片,但並非圖文對照,兩者可以是毫不相干,卻擁有互通的意象而產生微妙的連結,希望借此讓閱讀過程變得更有趣味。當中有些隨筆已刊登過,經改寫和增刪後更能反映出當下的心境。
感謝每個參與編印這本書的人,我們的合作過程就好比植物的光合作用,集合多方面的光源,將我有限的才華轉化為能量。
謝謝文福抽空寫序,他感性的“絮語”為這本書起著點題的作用。何華是這本文集的催生者,沒有他的賞識和督促,我應該會繼續閒散下去,感謝他從遠方捎來溫馨的序文。謝謝婉明的耐心,我一再拖遲交稿,難得她連催稿都那麼溫和。謝謝張伶在選擇圖片和字型的過程中給了許多寶貴意見,以及婉欣在申請贊助金和宣傳方面的給力。
不能漏了感謝“御用”修圖師利民,沒有他化腐朽為神奇的技術,我是不敢讓封面照片出街的。說到照片,君偉貢獻了封面照片和這篇後記的配圖,以及用火眼金睛幫忙校對,謝謝他的好眼光,哈哈,是好眼力,還有這些年來對我的扶持和打氣。此外,感謝《風華》讓我走出狹小的個人空間,面向豐富多元的世界,使我在寫作方面累積更多資產。
這本集子裡的散文隨筆,似乎可歸納出一個共同點:世事不盡美好,生命必有所失,像皓月當空飄來烏雲,雖然掃興,那隱約若現的光芒還是能傳送一絲希望。這就是書名《仿佛若有光》的由來。但願你我在未來的道路上,有光指引。
2018年1月1日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15
庫存 > 10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