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以蝙蝠傘為杖,足穿木屐,漫遊鍾愛的東京巷弄
透過隨心所欲的市中慢行與感悟
或寫懷古、或寫花柳風情
或描繪都會中的斷壁殘垣、市井陋巷
追尋著昔日江戶時代的影子
總是特意改變路徑、或是繞遠路,不為探訪名勝、不為求成果,單純只為了享受散步樂趣,陶醉在眼前景物裡。永井荷風曾說:「我多方考量的結果,能夠日復一日,不在世間露臉、不花費金錢、不需有人相伴,又能隨心之所欲,悠哉度日的方法之一,那便是在市中漫步。」
到有樂座、帝國劇場與歌舞伎座觀賞戲曲表演;
在銀座的啤酒屋歇腳;
往位於築地本願寺附近的書店買文學雜誌;
搭船行渡隅田川如詩作般優美的路程;
月夜下的月島、燈火通明的吉原遊廓、
深川空氣中的木材香……
「青春少年時代的種種體驗讓我這輩子就算承受多少激烈新思潮的衝擊,恐怕也無法拋離江戶文學,忘懷隅田川的自然美景。」
永井荷風筆下的老派東京,讀來讓人格外思慕東京,儘管舊日風貌很難再現,然而淺草寺遊客不絕,附近神田川兩岸邊屋形船緩緩駛過,彷彿江戶時代的情景不曾未遠去。
翻開本書,讓東京散步達人做你的導遊,開啟一趟時光倒流的市中小旅行,再一次為東京心動,這是一本寫給大家的非典型東京說明書。
本書特色
◎不特意書寫美景或名勝
寫的是隨心所欲漫步時的所見所聞。書寫方式宛如攤開城市地圖、拿著放大鏡窺看一般,將他當下眼界所及的每個角落,毫不遺漏地一網打盡。
◎退而當一名觀察家,隱於市
在眾人追求西洋風和所謂文明的時代轉折之際,執著於詳實記載老東京曾有的樣貌。街景不斷變化更迭的銀座、充滿庶民人情的淺草、曾以私娼寮而鼎盛一時的玉之井……。
◎「輕知日」專欄和作者年表
隨文附上作者和足跡所到之處的景點小軼事,以及生平重要年表&本書收錄文章寫作年代。
●名人推薦
李清志──建築作家、都市偵探
胡川安──「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主編
新井一二三──日本作家、明治大學教授
謝宗哲──東京大學建築學博士、前亞洲大學助理教授、Atelier SHARE/享工房主持人
(按姓氏筆劃排列)
●寫在前面:〈遊蕩老東京:日本巨匠作家筆下的慢活物語〉
/王文萱(作家、日本京都大學博士)
作者簡介
小說家,本名壯吉,號金阜山人、斷腸亭主人。生於東京小石川,父親為藩士出身,任政府官僚,因此他擁有深厚漢學修養,又受母親影響,熟習歌舞伎及日本傳統音樂。荷風二十多歲赴歐美,吸收許多歐美新知,歸國後任慶應大學教授,任職期間編輯雜誌《三田文學》。其後辭任,發表許多小說及隨筆,晚年獲政府頒發文化勳章。他喜愛散步東京,鍾情江戶時代文化,留下許多描繪城市景致的散步隨筆。代表作有《濹東綺譚》、《美利堅物語》、《法蘭西物語》、《日和下駄》等。另有作品《斷腸亭日乘》,是他四十多年來的日記。
譯者
楊明綺
東吳大學日文系畢業,赴日本上智大學新聞學研究所進修。
譯作有《蜜蜂與遠雷》、《接受不完美的勇氣──阿德勒100句人生革命》、《超譯尼采》、《殘酷:不能說的人性真相》、《孤獨的價值》等。
序
〈遊蕩老東京:日本巨匠作家筆下的慢活物語〉/王文萱(日本京都大學博士)
「散步」類型的電視節目,近年來在日本頗為流行。幾位外景主持人或來賓,漫無目的地在某個區域「散步」,大眾化一點的,是探尋當地不為人知的美食或店舖,更深入一點的,則是由無意間所見的地形或遺跡,進而探究當地歷史、地理、文化。雖然「散步」蔚為風潮是近期的事,但若要說到日本「散步」界的先驅─那便非永井荷風(ながい かふう,Nagai Kafu,一八七九──一九五九)莫屬了。
荷風除了寫小說,還留下了許多散步紀實文章。他的散步隨筆,不特意書寫美景或名勝,寫的是他隨心所欲漫步時的所見所聞,內容盡是近代化都會中的斷壁殘垣、市井陋巷、私娼、女侍、舞女等等。他的書寫方式,是宛如攤開城市地圖、拿著放大鏡窺看一般,將他當下眼界所及的每個角落,毫不遺漏地一網打盡。
鍾情江戶、憧憬法國
一八七九(明治十二)年,荷風生於東京市小石川區(現今的東京都文京區西部)。父親久一郎是留美菁英,同時也是漢詩詩人,任官職,因此荷風自小不愁吃穿,學日本畫、漢學、書法,又受喜愛戲劇的母親影響,熟悉歌舞伎及日本傳統音樂。少年時期他沉溺於江戶時代的戲作文學(「戲作」指江戶時代的通俗小說)、傳奇小說等,書讀得差強人意,卻鍾情於文學寫作。其後甚至修習法文,醉心於法國自然主義代表作家左拉(Émile Zola,一八四○—一九○二)的作品,這也大大影響了他的寫作風格。
二十四歲(一九○三年)時父親安排他赴美工作進修,他卻一心惦著法國,總算於一九○七年在父親安排之下實現願望,在法國停留了十個月。四年的歐美經驗,他當然沒正經地工作,卻開拓了視野,持續寫作,回國後甚至被推薦到慶應義塾大學講授法國文學。此時期他還創辦文藝雜誌《三田文學》(一九一○),並於一九一四(大正三)年起在上面連載《日和下駄》,約一年後集結成書。「下駄」指的是「木屐」,荷風外出時,總是喜愛帶著一支黑傘、腳著木屐,隨興之所致遊走四方。《日和下駄》正是他在東京這個以高速邁向近代化的都市當中,探尋昔時江戶時代面影的散步隨筆,此時值日本大正時代(一九一二—一九二六)初期。
從〈日和下駄〉到〈斷腸亭日乘〉
荷風在《日和下駄》當中,表明了自己有多麼喜愛散步,而這份興趣,從他年少時代就開始了。荷風十三、四歲時,由於家裡短暫搬遷,當時沒有電車,必須走上一段路通學。他卻不覺得累,總是特意改變路徑、或是繞遠路,不為探訪名勝、不為求成果,單純只為了享受散步樂趣,陶醉在眼前景物裡。執筆此書時他正值三十多歲,至於他為什麼執著於在近代都市東京追求江戶面影,這就不得不提到一九一○(明治四十三)年發生的「大逆事件」了。
一九一○、一九一一年,政府以社會主義者幸德秋水等人計畫暗殺明治天皇為由,逮捕、起訴全國的社會主義者及無政府主義者,最後多人被判死刑。此事件直到後世被研究者們翻案,認為有部分是政府捏造的罪名。荷風當時對政府極為灰心,他在〈花火〉(一九一九)一文當中表示,高官們一昧求取西化的同時,另一面卻迫害市民,他沒有勇氣糾彈政府,只得當個「戲作文學」的作家。大逆事件發生後,對政府心灰意冷的荷風,不斷在東京追尋著昔日江戶時代的影子,或寫懷古、或寫花柳風情,退而當一名觀察家,隱於市。
於私,荷風也過得糜爛又逍遙。他原本就喜出入花街柳巷,一九一二年奉父命娶妻,隔年父親病逝後便離婚。一年後更娶了名為八重次的藝妓,甚至因此與親戚斷絕關係,但不到一年卻又離婚。之後雖然未曾再婚,但身旁卻不乏女性,其中大部分是藝妓、私娼等等。一九一六(大正五)年他辭去慶應的教職,一九一七(大正六)年開始寫作《斷腸亭日乘》,這是他四十多年來的日記,一直持續記錄到一九五九(昭和三十四)年他去世前一天為止。一九二○(大正九)年,他搬進了位於麻布的新居「偏奇館」,過著獨居自在的創作生活。
創作顛峰至晚年孤寂
荷風在文學上的成果越來越豐碩,描寫的對象也由藝妓轉向私娼、Café女侍等。隨著生活越來越有餘裕,他更熱愛四處散步遊走,發表許多觀察紀實文章,並且於一九三七(昭和十二)年發表小說《濹東綺譚》,描寫的是位於現今東京都墨田區的私娼窟「玉之井」。他還嘗試書寫歌劇劇本《葛飾情話》,一九三八(昭和十三)年於淺草歌劇館上演,由於這是日本人所創作的正式歌劇先驅作品,引起很大迴響。其後卻因戰爭越演越烈,給他的生活帶來很大影響。
二戰的東京大空襲,讓荷風失去了偏奇館,以及許多藏書。顛沛流離、四處寄居避難的生活,讓他身體及精神狀況逐漸惡化。直到一九四八(昭和二十三)年,荷風入住位於現今千葉縣市川市東菅野的家,總算讓他身心安定下來,繼續漫步城市並且創作。一九五二(昭和二十七)年,七十三歲的荷風獲日本政府頒發「文化勳章」,認可他的創作,以及對江戶文學的研究業績、翻譯外國文學的貢獻。
隔年還被日本藝術院推選為會員,這是向功績顯著的藝術家們提供優厚待遇的榮譽機構。一九五七(昭和三十二)年他搬遷到最後的居住地市川市八幡,一九五九(昭和三十四)年,七十九歲的荷風,因胃潰瘍發作吐血身亡。
隨心之所欲漫步在世間
據說,荷風的遺體被發現時,身旁有個提包,裡面擺著土地權利書、存摺、以及文化勳章等所有財產,存款超過兩千多萬,換算成現今通貨的價值,可以數億元計。晚年的荷風過得簡單又孤寂,他並非無財可用,而是如同他在《日和下駄》中所說的:「我並沒有任何應盡的義務或責任,如同隱居之身。我多方考量的結果,能夠日復一日,不在世間露臉、不花費金錢、不需有人相伴,又能隨心之所欲,悠哉度日的方法之一,那便是在市中漫步。」荷風生為富家子弟,死後又留下億金。雖然自小不愁吃穿的環境,的確支撐了他的寫作,但他不為物質所束縛,終究願做個局外人、當個觀察者,一輩子隨心之所欲,漫步在世間。
街景不斷變化更迭的銀座、充滿庶民人情的淺草、曾以私娼寮而鼎盛一時的玉之井……。荷風詳實地記載了這些地方曾有的樣貌,數十年、百年後的今日,踏上這些土地的旅人們,又是否能透過荷風的文章,在現代繁華的東京,感受到昔日風情呢。
目次
遊蕩老東京:日本巨匠作家筆下的慢活物語/王文萱 (京都大學博士)
【隨筆】
輯一 逍遙漫步,大隱於市
銀座/輕知日:銀座與 Café
寺島之記/輕知日:玉之井
帝國劇場的歌劇/輕知日:荷風與歌劇
草紅葉/輕知日:荷風與淺草「歌劇館」
深川散步趣/輕知日:荷風與深川
輯二 念念不忘,舊時回憶
傳通院/輕知日:荷風故鄉小石川
夏之町
下雪天
向島
鐘聲/輕知日:偏奇館
【小說】
飯糰
羊羹
附錄:荷風重要年表及本書文章寫作年代
書摘/試閱
輯一 逍遙漫步,大隱於市
〈銀座〉
近一、兩年來,我因事頻繁前往銀座,不知不覺竟成為觀察銀座周遭種種的專家。
唯一覺得遺憾的是,因為沒和當前的政治家往來,所以沒有一享松本樓雅座的機會。但人生在世,難免需要交際應酬,所以我也曾一身大禮服,頂著炎夏烈日,登上爬下帝國大飯店、精養軒與交詢社的樓梯。每每前往有樂座、帝國劇場與歌舞伎座觀賞戲曲表演後,必定順道前往銀座的啤酒屋歇腳,和同樣賞完戲的友人針對演出內容唇槍舌戰、高談闊論,絲毫不在意末班車時間。
眾所周知的銀座大街上,有兩家西洋樂器店專門販售於上野音樂學校舉行的演奏會門票;專門展出新美術品的藝廊「吾樂」,位於八官町大街;販售雜誌《三田文學》的書店則是位於築地本願寺附近。三十間堀的河岸大街上有間供奉地藏菩薩的小廟,每逢地薩菩薩結緣日,尤其將近深夜十二時,便能瞧見成群身穿華美浴衣的婦女出外買花。
每次和某位我所敬愛的下町俳人之子見面時,都會讓我不禁想起藏前那些一派悠然的貴族氣質,行事有著洗練江戶之子風格的仕紳,這位友人的宅邸與團十郎的廣闊庭園比鄰而居。高聳圍牆、蒼鬱樹木,促使電車聲響猶如遠處的暴風雨般聽來疲軟。此宅邸的茶室讓我甘願忍受雙腳跪坐時的痠疼,一邊聆聽茶釜煮水的沸騰聲,一邊和緩對於現代人無禮行徑的反感。
此處有一條被建於大街上的民宅遮蔽,連聳立於正前方,巍峨的本願寺屋頂都望不見的僻靜後街,還有幾條正經人士絕對不會知道的小巷。某個放晴的夏日夜晚,我曾從小巷的樓房二樓欄杆,叫住打這兒經過的新內 藝人,歡喜聆賞他隨口唱的醉月情話;或是梅花散落,春寒料峭的午後,掩上毛玻璃窗門,屋內猶如傍晚時分般昏暗,在幾位老藝妓合唱一中節的聚會上,我從那失了光澤的古樸音調,吟味疲憊不堪的哀傷。
然而,自覺別人和我一樣不幸的世界主義,促使我難以忘懷從首都飯店的餐廳露台外那排植栽縫隙間望去,那夜晚的河水、月夜下的月島、月夜下的船影在水氣迷濛的溫暖冬夜裡,更顯美麗。在一群以世界各地為家,愉快談笑的外國人當中,唯獨自己寂寞獨酌一瓶吉安地酒,追憶逐年淡忘的遙遠國度往事。
銀座一帶可說新舊皆備,無所不有;一國的首善之都以其權勢與財富蒐集而來的物品,皆陳列於此。我們要買一頂流行新帽,要買從遙遠國度進口的葡萄酒,自然得來銀座一趟。同時,若想在有樂座等飄散「舊時」氛圍的地方,吟味過時的「老歌」,果然還是必須選擇只有這一帶才有的特殊場所。
我時常登上「天下堂」的三樓屋頂,享受眺望都市景致的樂趣。既非「山崎洋服店」的裁縫師,也不是「天賞堂」店員的我們,若想登上俯瞰銀座一帶的景致,登上「天下堂」的樓梯,這絕對是最簡便的方法。登上此處遠眺,東京市街看起來倒也不髒亂。十月晴空下,磚瓦屋頂猶如大海般一望無際,又圓又粗的電線桿雜亂矗立,雖然醜陋得令人瞠目,卻也讓人感受到東京終究是個大都市。
【專欄】輕知日/銀座與Café
荷風與銀座的緣分極深。〈銀座〉這篇散文寫於一九一一(明治四十四)年,此時他已從海外歸國、擔任教職,但其實早在一九○○年,二十歲出頭的荷風,就曾入劇作家門下學習,而到銀座的歌舞伎座,從在舞台旁邊敲打木板、製造效果音的工作做起。
一九二六年,荷風開始頻繁出入銀座的新興店家「Café Tiger」。大正初期店名稱作「カフェー(Café)」的,原本是仿巴黎的社交場所。一九二三年關東大地震之後,從前的銀座逝去,新型態的「Café」陸續開業,請了許多美人女侍,反倒讓人醉翁之意不在酒了,「Café」成了風化場所。這當然吸引了荷風的注意,而這些女侍也成了他筆下許多小說的女主角。
對於銀座的迅速變化,總是在都市中緬懷昔日風情的荷風,並不因此排斥,反倒對銀座的新舊融合抱持肯定。依據《斷腸亭日乘》的紀錄,荷風最後拜訪銀座,是在一九五八年,也就是他去世前八個月。
正如〈銀座〉這篇散文最後所說的:「今後,銀座與銀座一帶也會日復一日,不斷改變吧。猶如盯著影片的孩子般,我想凝視不停變化的時事繪卷,直到眼睛痠疼。」年輕時的劇作見習生、歸國後的教授身分、「Café」的常客,不同階段的荷風,帶著不同的心境,探尋不斷進化的銀座,並且用他的筆,為銀座留下了不同時期、不同風貌的痕跡。──王文萱 撰稿
輯二 念念不忘,舊時回憶
〈向島〉
某個週日午後,我坐在紐約中央公園的長椅上看報時,有位紳士瞥見我,停下腳步喚我的名字,這人是誰呢?正是當年在淺草橋場岸邊棧橋上垂釣的那名學生。少年時期的回憶,不知帶給當時的我們多少幸福。
因為隅田川的水愈來愈混濁、惡臭撲鼻,所以後來我再也不想搭船遊河。回想起來,明治、大正時代的隅田川最是美麗。
那時,兩國下游並排著四、五間用竹簾圍起來的水練場;將近傍晚時分,柳橋一帶的藝妓會來游泳,顯得這裡熱鬧喧騰。想起四、五十年前,我們也是在這一帶的水練場學游泳;那時,尚未掀起在鎌倉一帶建造別墅,作為孩子玩樂場所的社會風氣。約莫是我就讀一般中學,過了一、兩年後的事;季節稍微轉冷時,無法下水游泳的我們便去淺草橋一帶的釣船屋租船,然後從兩國划經向嶋、永代,來到品川的砲台一帶。然而隨著兩、三年的歲月流逝,這項興趣逐漸被其他事物取代,我也與同划一艘船的學校朋友漸行漸遠,其中也有人病故。隨著時光飛逝,我甚至連他們的名字都不記得,也想不起來。那時,舉家從我的出生地小石川搬遷至飯田町。我因為什麼緣故,路過那一帶時,不禁想起陳年往事,猶如憶起昨夜夢境。
今戶、橋場一帶也屬淺草,從浮在河面的小船望去,岸上並排著好幾棟如同別墅般氣派的宅邸,每一棟都有一道從布滿石子的岸邊朝河川伸展的棧橋。我們將小船繫在這樣的棧橋,開始吃起便當、讓痠疼的手臂得以歇息。某日,瞧見有個學生在某棟宅邸的棧橋上垂釣,因為看上去與我們年歲相仿,也就一回生,二回熟,打過幾次照面後,自然互相出聲招呼。某天發生了一件事,學生釣起一尾看似鯽魚的大魚,魚卻飛進我們的小船。學生朝我們大喊,於是由我壓住魚,眾人將小船划向他站著的棧橋,彼此就這樣熟稔起來。後來他瞧見我們停船吃便當時,還用土瓶泡些暖茶,帶給我們喝。
歲月流轉飛逝,不知不覺間我們厭倦划船遊河一事,也不再跑去借船。再過些時候,我告別了在中學學習的日子,也從專門學校畢業,受雇於某間公司,飛往美國工作。某個週日午後,我坐在紐約中央公園的長椅上看報時,有位紳士瞥見我,停下腳步喚我的名字,這人是誰呢?正是當年在淺草橋場岸邊棧橋上垂釣的那名學生。少年時期的回憶,不知帶給當時的我們多少幸福。
從橋場岸邊眺望對岸時,可瞧見漆上「帝國大學」字樣的艇庫。每年河堤花開時,就會舉行學生的划艇比賽,不僅艇庫附近,那一帶總是擠滿來看划艇比賽的人,可說熱鬧非凡。我記得應該是在這一帶,河堤上有間賣言問糰子的小店,還立了個記載堤上櫻花由來的高聳石碑。走過糰子屋前,下了河堤往右走,便來到民宅聚集的寧靜街區。
這是我從西方留學回來後不久時的事。突然收到一封我出國前,在柳橋結識的女人寄來的信,於是詢問地址後前去探訪,來到河堤下方一處從以前就多是小妾住家的寧靜街區。
那時約莫三十出頭的我,遂邀約這名女子一起去淺草公園吃頓晚餐。後來每次從高台前往下町,搭船行渡隅田川,前去與暫時遷居曳舟通的她相會時,總覺得這段路程如詩作般優美。因為隅田川的水變得清澄,不再混濁惡臭,所以有些搭船渡河的人甚至會站在船邊,將手伸進河裡洗手。
來到曳舟這處郊區,百花園就在不遠處,從百花園也可行至堀切附近的菖蒲園。堀切這一帶尚未建造渠道時,是一片小河蜿蜒,有著茂密樹林的田園景致,還有四、五處栽植菖蒲的庭園,每一處都是風雅之士熟悉之地,如今卻成了被田地埋沒的城鎮,只剩下一、兩處菖蒲園,還必須買張頗為昂貴的門票才能入園遊賞。
時至今日,向嶋不再是風雅人士腰間繫著葫蘆,拄杖遊逛之地,而是成了開車前往參觀工廠製作物品的地方吧。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