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設計與開發(原書第6版)(簡體書)
商品資訊
系列名:華章教育
ISBN13:9787111595502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作者:(美)卡爾‧T.烏利齊
譯者:楊青;楊娜
出版日:2018/05/01
裝訂/頁數:平裝/419頁
規格:24cm*18.6cm (高/寬)
版次:一版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全面介紹產品的設計與開發方法,涉及顧客需求識別、功能設計、原型化設計、工業設計等一系列過程,將市場營銷、設計和製造融合為一套結構化產品開發方法,從真實工業實踐的視角幫助讀者瞭解產品開發的工作內容、方法、工具以及團隊中的不同角色。書中每章都使用不同的產品實例進行方法闡釋,同時附有練習和參考資源。本書既可作為從事產品設計與開發的工程設計人員和項目管理人員的實踐指南,也適合作為產品設計和項目管理等相關專業的輔助教材。
作者簡介
卡爾‧T. 烏利齊,現為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創新領域副院長和機械工程學院教授,以及加拿大帝國銀行(CIBC)教授。
目次
目 錄
譯者序
前言
致謝
第1章 概論 1
1.1 成功的產品開發的特點2
1.2 誰來設計和開發產品3
1.3 產品開發的週期和成本4
1.4 產品開發的挑戰5
1.5 本書思路6
1.5.1 結構化方法6
1.5.2 工業實例6
1.5.3 組織表現7
1.5.4 本書路線圖7
參考文獻9
練習9
思考題9
第2章 開發流程和組織 10
2.1 產品開發流程11
2.2 概念開發:前端過程14
2.3 採用基本的產品開發流程16
2.3.1 技術推動型產品16
2.3.2 平臺型產品18
2.3.3 流程密集型產品18
2.3.4 定制型產品18
2.3.5 高風險產品19
2.3.6 快速構建產品19
2.3.7 產品服務系統19
2.3.8 複雜系統20
2.4 產品開發流程圖20
2.5 Tyco公司產品開發流程20
2.6 產品開發組織24
2.6.1 通過建立個人之間的聯繫形成組織24
2.6.2 依據職能和項目之間的聯繫形成組織24
2.6.3 選擇組織結構26
2.6.4 分散的產品開發團隊27
2.7 Tyco 公司產品開發組織28
2.8 小結28
參考文獻29
練習31
思考題31
第3章 機會識別32
3.1 什麼是機會33
3.2 機會識別的評比結構35
3.3 機會識別過程37
3.4 步驟1:確立章程37
3.5 步驟2:挖掘並探索大量機會方案38
3.6 步驟3:篩選機會方案43
3.7 步驟4:開發有前景的機會方案44
3.8 步驟5:選出最佳機會方案45
3.9 步驟6:對結果和過程進行反思46
3.10 小結47
參考文獻47
練習48
思考題48
第4章 產品規劃49
4.1 產品規劃流程50
4.1.1 產品開發項目的四種類型51
4.1.2 流程52
4.2 步驟1:識別市場機會53
4.3 步驟2:項目評價和優先級排序53
4.3.1 競爭策略53
4.3.2 市場細分54
4.3.3 技術曲線54
4.3.4 產品平臺規劃55
4.3.5 評價全新產品的機會56
4.3.6 權衡項目組合58
4.4 步驟3:資源分配和時間安排59
4.4.1 資源分配59
4.4.2 項目時間安排60
4.4.3 產品規劃61
4.5 步驟4:完成項目前期規劃61
4.5.1 任務書62
4.5.2 假定條件和限制62
4.5.3 人員配備和其他項目前期規劃活動63
4.6 步驟5:對結果和過程進行反思64
4.7小結64
參考文獻65
練習67
思考題67
第5章 識別顧客需求68
5.1 潛在需求的重要性70
5.2 識別顧客需求的流程70
5.3 步驟1:從顧客那裡收集原始數據71
5.3.1 選擇顧客73
5.3.2 清晰表達顧客需求的藝術74
5.3.3 歸檔整理與顧客互動75
5.4 步驟2: 從顧客需求角度理解原始數據77
5.5 步驟3:組織需求的層級78
5.6 步驟4:建立需求的相對重要性80
5.7 步驟5:對結果和過程進行反思82
5.8 小結82
參考文獻83
練習84
思考題85
第6章 產品規格86
6.1 何為規格87
6.2 何時建立規格88
6.3 建立目標規格89
6.3.1 步驟1:準備度量指標清單90
6.3.2 步驟2:收集競爭性標杆信息94
6.3.3 步驟3:為每個度量指標設置理想值和臨界可接受值97
6.3.4 步驟4:對結果和過程進行反思99
6.4 確定最終規格99
6.4.1 步驟1:開發產品的技術模型100
6.4.2 步驟2:開發產品的成本模型101
6.4.3 步驟3:修正規格,必要時進行權衡分析103
6.4.4 步驟4:確立合理的規格105
6.4.5 步驟5:對結果和過程進行反思106
6.5 小結106
參考文獻107
練習108
思考題108
附錄 設定目標成本109
第7章 概念生成111
7.1 概念生成概述112
7.1.1 採用結構化方法避免出現代價過高的問題113
7.1.2 五步法113
7.2 步驟1:厘清問題114
7.2.1 把一個複雜問題分解成幾個簡單子問題115
7.2.2 在最初階段將精力集中於關鍵子問題117
7.3 步驟2:外部搜索117
7.3.1 領先用戶調查118
7.3.2 專家諮詢118
7.3.3 專利檢索118
7.3.4 文獻檢索119
7.3.5 將相關產品設為基準120
7.4 步驟3:內部搜索120
7.4.1 舉行個人會議和團隊會議至關重要121
7.4.2 生成解決方案概念的線索122
7.5 步驟4:系統搜索124
7.5.1 概念分類樹124
7.5.2 概念組合表126
7.5.3 管理探索過程128
7.6 步驟5:對結果和過程進行反思129
7.7 小結130
參考文獻131
練習133
思考題133
第8章 概念選擇 135
8.1 概念選擇是產品開發過程的重要部分137
8.2 概念選擇方法139
8.3 結構化方法的優點140
8.4 方法概述140
8.5 概念篩選141
8.5.1 步驟1:準備選擇矩陣141
8.5.2 步驟2:對概念評級143
8.5.3 步驟3:對概念排序143
8.5.4 步驟4:對概念進行整合和改進144
8.5.5 步驟5:選擇一個或多個概念145
8.5.6 步驟6:對結果和過程進行反思145
8.6 概念評分145
8.6.1 步驟1:準備選擇矩陣146
8.6.2 步驟2:對概念評級147
8.6.3 步驟3:對概念排序147
8.6.4 步驟4:對概念進行整合和改進148
8.6.5 步驟5:選擇一個或多個概念148
8.6.6 步驟6:對結果和過程進行反思148
8.7 附加說明149
8.8 小結150
參考文獻151
練習152
思考題152
附錄A 概念篩選矩陣示例153
附錄B 概念評分矩陣示例154
第9章 概念測試156
9.1 步驟1:確定概念測試的目的158
9.2 步驟2:選擇調查人群158
9.3 步驟3:選擇調查方式159
9.4 步驟4:
譯者序
前言
致謝
第1章 概論 1
1.1 成功的產品開發的特點2
1.2 誰來設計和開發產品3
1.3 產品開發的週期和成本4
1.4 產品開發的挑戰5
1.5 本書思路6
1.5.1 結構化方法6
1.5.2 工業實例6
1.5.3 組織表現7
1.5.4 本書路線圖7
參考文獻9
練習9
思考題9
第2章 開發流程和組織 10
2.1 產品開發流程11
2.2 概念開發:前端過程14
2.3 採用基本的產品開發流程16
2.3.1 技術推動型產品16
2.3.2 平臺型產品18
2.3.3 流程密集型產品18
2.3.4 定制型產品18
2.3.5 高風險產品19
2.3.6 快速構建產品19
2.3.7 產品服務系統19
2.3.8 複雜系統20
2.4 產品開發流程圖20
2.5 Tyco公司產品開發流程20
2.6 產品開發組織24
2.6.1 通過建立個人之間的聯繫形成組織24
2.6.2 依據職能和項目之間的聯繫形成組織24
2.6.3 選擇組織結構26
2.6.4 分散的產品開發團隊27
2.7 Tyco 公司產品開發組織28
2.8 小結28
參考文獻29
練習31
思考題31
第3章 機會識別32
3.1 什麼是機會33
3.2 機會識別的評比結構35
3.3 機會識別過程37
3.4 步驟1:確立章程37
3.5 步驟2:挖掘並探索大量機會方案38
3.6 步驟3:篩選機會方案43
3.7 步驟4:開發有前景的機會方案44
3.8 步驟5:選出最佳機會方案45
3.9 步驟6:對結果和過程進行反思46
3.10 小結47
參考文獻47
練習48
思考題48
第4章 產品規劃49
4.1 產品規劃流程50
4.1.1 產品開發項目的四種類型51
4.1.2 流程52
4.2 步驟1:識別市場機會53
4.3 步驟2:項目評價和優先級排序53
4.3.1 競爭策略53
4.3.2 市場細分54
4.3.3 技術曲線54
4.3.4 產品平臺規劃55
4.3.5 評價全新產品的機會56
4.3.6 權衡項目組合58
4.4 步驟3:資源分配和時間安排59
4.4.1 資源分配59
4.4.2 項目時間安排60
4.4.3 產品規劃61
4.5 步驟4:完成項目前期規劃61
4.5.1 任務書62
4.5.2 假定條件和限制62
4.5.3 人員配備和其他項目前期規劃活動63
4.6 步驟5:對結果和過程進行反思64
4.7小結64
參考文獻65
練習67
思考題67
第5章 識別顧客需求68
5.1 潛在需求的重要性70
5.2 識別顧客需求的流程70
5.3 步驟1:從顧客那裡收集原始數據71
5.3.1 選擇顧客73
5.3.2 清晰表達顧客需求的藝術74
5.3.3 歸檔整理與顧客互動75
5.4 步驟2: 從顧客需求角度理解原始數據77
5.5 步驟3:組織需求的層級78
5.6 步驟4:建立需求的相對重要性80
5.7 步驟5:對結果和過程進行反思82
5.8 小結82
參考文獻83
練習84
思考題85
第6章 產品規格86
6.1 何為規格87
6.2 何時建立規格88
6.3 建立目標規格89
6.3.1 步驟1:準備度量指標清單90
6.3.2 步驟2:收集競爭性標杆信息94
6.3.3 步驟3:為每個度量指標設置理想值和臨界可接受值97
6.3.4 步驟4:對結果和過程進行反思99
6.4 確定最終規格99
6.4.1 步驟1:開發產品的技術模型100
6.4.2 步驟2:開發產品的成本模型101
6.4.3 步驟3:修正規格,必要時進行權衡分析103
6.4.4 步驟4:確立合理的規格105
6.4.5 步驟5:對結果和過程進行反思106
6.5 小結106
參考文獻107
練習108
思考題108
附錄 設定目標成本109
第7章 概念生成111
7.1 概念生成概述112
7.1.1 採用結構化方法避免出現代價過高的問題113
7.1.2 五步法113
7.2 步驟1:厘清問題114
7.2.1 把一個複雜問題分解成幾個簡單子問題115
7.2.2 在最初階段將精力集中於關鍵子問題117
7.3 步驟2:外部搜索117
7.3.1 領先用戶調查118
7.3.2 專家諮詢118
7.3.3 專利檢索118
7.3.4 文獻檢索119
7.3.5 將相關產品設為基準120
7.4 步驟3:內部搜索120
7.4.1 舉行個人會議和團隊會議至關重要121
7.4.2 生成解決方案概念的線索122
7.5 步驟4:系統搜索124
7.5.1 概念分類樹124
7.5.2 概念組合表126
7.5.3 管理探索過程128
7.6 步驟5:對結果和過程進行反思129
7.7 小結130
參考文獻131
練習133
思考題133
第8章 概念選擇 135
8.1 概念選擇是產品開發過程的重要部分137
8.2 概念選擇方法139
8.3 結構化方法的優點140
8.4 方法概述140
8.5 概念篩選141
8.5.1 步驟1:準備選擇矩陣141
8.5.2 步驟2:對概念評級143
8.5.3 步驟3:對概念排序143
8.5.4 步驟4:對概念進行整合和改進144
8.5.5 步驟5:選擇一個或多個概念145
8.5.6 步驟6:對結果和過程進行反思145
8.6 概念評分145
8.6.1 步驟1:準備選擇矩陣146
8.6.2 步驟2:對概念評級147
8.6.3 步驟3:對概念排序147
8.6.4 步驟4:對概念進行整合和改進148
8.6.5 步驟5:選擇一個或多個概念148
8.6.6 步驟6:對結果和過程進行反思148
8.7 附加說明149
8.8 小結150
參考文獻151
練習152
思考題152
附錄A 概念篩選矩陣示例153
附錄B 概念評分矩陣示例154
第9章 概念測試156
9.1 步驟1:確定概念測試的目的158
9.2 步驟2:選擇調查人群158
9.3 步驟3:選擇調查方式159
9.4 步驟4: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