謊言回憶錄
商品資訊
系列名:木馬人文
ISBN13:9789863595496
替代書名:A Book of Untruths
出版社:木馬文化
作者:米蘭達‧道爾
譯者:郭寶蓮
出版日:2018/06/06
裝訂/頁數:平裝/304頁
規格:21cm*14.8cm*2.2cm (高/寬/厚)
版次:1
商品簡介
模稜兩可的記憶、迂迴反覆的說辭,善意的省略和遺忘,都是謊言的形貌。
我們活在謊言之中,甚至不得不用謊言抵禦崩壞、撫平傷痕。
有時候,支撐一個家庭、一段關係的,竟是謊言。
米蘭達的日記透露了許多事。
去沙烏地阿拉伯工作的爸爸,申請了護照和單身宿舍,遠走高飛。
媽媽瘋狂投入基督懷抱,為了粉飾殘破婚姻和支離破碎的家庭。
地毯燒焦事件沒人肯認錯,但只要小弟一哭,有人就得挨罰。
住宿學校規定參加的變態游泳課,多年之後,竟然沒有人記得……
72篇剪不斷、理還亂的回憶,模糊了虛構與真實的界線。
當那些關於愛與被愛、信任與背叛的家族故事隨著時間而褪色,
所留下的歷歷痕跡,是謊言,也是唯一的真實。
以主角第一人稱書寫的72篇日記,述說一個六口之家的家族史,字裡行間無所不在的謊言,成為作者理解複雜難懂的家人與自身成長經歷的憑藉。
除了挖掘真實性的蛛絲馬跡,更在探求人在婚姻、親情、手足與親子關係中為何說謊、如何說謊,以及透過遺忘、隱瞞等各種方式表述的「白色謊言」,是怎麼為每個角色定位,並最終成為這些角色存在的意義。
人類天生有「虛構」(講故事)的本能需求,本書援引心理學、神經科學、生物學、行為社會學等研究,深究謊言的本質和機制;更透過「回憶錄」這一充滿爭議性的文類,探討虛構與謊言的界線。謊言的背後是永恆弔詭的辯證,問題又衍生出問題,讓本書的閱讀充滿了懸疑趣味。透過這些「不確定」,我們對自身思維、習慣、邏輯、道德觀,甚至本能,也有了截然不同的看待與理解。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郭寶蓮
台大社會學碩士,輔大翻譯研究所肄。專職譯者,譯作包括小說和非小說,譯作八十餘本。
名人/編輯推薦
媒體好評
「經常有人問我,為什麼要書寫自己的家庭、成長與童年?又何必如此處心積慮地把自己的傷口血淋淋敞開,給別人恣意地觀賞?我往往無言以對,甚至偶爾也不禁懷疑起來。但如果不是面臨到生命不得不然的關口,否則我們將無從體會這種書寫的迫切,以及逼使自己這一回,非得要誠實傾吐不可的必要性。
直到讀到了這本《謊言回憶錄》,我才終於釋懷,就像米蘭達‧道爾所說:「我們的自我緊緊包含一連串的片刻,透過述說,我們把這些片刻加以凝聚整合。就跟說謊一樣,記憶也是一種(重新)建構的過程,當我們回憶時,我們把片刻集結起來,然後以預期的事物和假設來填補空隙。我們建構記憶的方式就跟編織謊言是一樣的。」所以凝視說謊,才是一種真正的誠實。在《謊言回憶錄》不斷用言語去填補縫隙,建構又拆解謊言,以及自我反覆辯證的過程之中,我們才看到了一個真實的人的成長,並從而照見了自己那些被淹沒在時間暗流,卻一直熠熠發光的心靈碎片。」——作家/ 郝譽翔
「精采絕倫……極其坦誠地陳述可怕的童年,怪的是此舉卻收穫良多。本書的寫作可說是對時間、回憶與認同的冥思,其中發人深省的提問與納博科夫(Nabokov)的《說吧,記憶》(Speak, Memory)或聖奧古斯汀的《告解》(Confessions),可說伯仲之間。」──蘇格蘭詩人暨小說家/ 約翰.布恩塞德(John Burnside)
「跟我以前讀過的任何一本家族回憶錄截然不同,令人沉醉其中。米蘭達.道爾的筆觸無所畏懼、自由奔放,卻溫暖而善感,讓你跟隨著她的敘述,沉浸在每一頁當中。」──知名英國作家/ 碧.威爾森(Bee Wilson)
「這是真正的作家聲音」──蘇格蘭作家、《猜火車》作者 /歐文.威爾許(Irvine Welsh)
書摘/試閱
第1個謊言 我沒做
第一個謊言是什麼?通常在敘述過程中會有許多謊言嫁接其中,以求瞞天過海,因此事後抽絲剝繭找出第一個謊言實屬困難,所以我們就從最直截了當的謊言開始吧。
省略不說的謊言:這種謊言最適合用來介紹我們這一家六口的故事。
這天一日將盡,我們家四個孩子排排站在鋪設著全新亞麻地毯的七○年代廚房裡,雙手緊揪著自己的屁股。廚房裡,除了煙燻和煤油味,我媽的新地板上還有一個難看的燒焦痕跡。上星期她才找人來鋪設地板,而且圖案是她精挑細選的─橘色花朵的四周環繞著假木框,圖案從我站立的地方,重複一大片延伸到後門。
爸爸在我們之間大步來回走動。
安德里是我大哥,已是少年的他,親生媽媽死了。他一頭金髮、滿臉雀斑、身材高瘦,跟石頭一樣冷漠。至於黑頭髮黑眼睛的尚恩是領養的,十二歲的他是那種會被老師們冠以「熱心助人」、「精力充沛」評語的孩子,不過我們認識的每個母親都認為他根本「完全失控」。
接下來是我,家裡唯一的女孩。我六歲,一頭紅髮,牙齒搖搖欲墜,一累眼神就會亂飄。最後是圓臉紅唇,現在才四歲的艾德。他就跟童書那隻柏靈頓熊一樣,能一口把湯匙中的橘子醬吃得乾乾淨淨,肚子白皙緊繃得跟鼓皮似的。
「誰幹的?」爸爸吼著問。
爸爸在愛丁堡赫瑞瓦特大學數學系擔任講師。貧窮背景出身的他,一路熬過偏見爬到今天的地位,但人生並沒因此一帆風順。他有四個孩子,第一任老婆死於敗血症,後來續絃。除了斷斷續續利用晚上在開放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在教養我們的過程中,他也沒缺席,比如現在這個時刻。
我試圖後退,但被餐桌擋住,而餐桌則被困在褐色方塊拼貼毯的區域內動彈不得。就是這張桌子讓我們小孩必須每天兩次待在餐桌上當人質,被迫親近一個怏怏不樂的父親。他那模樣總讓我想起釀酒展示會中被狗鍊拴著,狂吠不停怒氣沖沖的狗。
記憶中,我不確定那天是不是媽看到燒焦的地毯後驚慌失措,爸一回家剛好碰上這場面,或者,更有可能是爸把場面搞得大驚小怪。總之,一種悄悄的驚恐情緒在我內心如鼓聲咚咚敲起,敲得我思緒暫停。
多數的夜晚,我總會提心吊膽地留意大門開啟的方式,還有爸爸進了玄關後的安靜時間有多長。我知道洛錫安路的交通狀況、數學系系主任有多陰晴不定,還有附近街道有多難停車。有時快到六點時,我會從汙濁的窗戶望出去,看著港灣前方那十五個停車位,期待爸爸足夠好運。
然而,跟找不到停車位或工作上的麻煩相比,燒焦的亞麻地毯可糟得多了,糟到我的腦袋變成熊熊燃燒的地獄。
「誰幹的?」
答案明顯不過。爸爸火爆的問話方式,讓我永遠無法想像他以啞劇的方式來詢問。
總之,他又問了一次。
「誰幹的?」
在我的早期記憶中,我媽就像卡通片裡的那種媽媽,背對著全家人,被鍊子拴在冰箱電鍋等家電上不得脫身。她效忠另一個成人,可怕的那一個,吼聲大到滿街都聽得到的那個男人。
而我效忠的對象是我兩個哥哥,他們要求我非得如此不可。就是這種忠誠讓潮濕的廚房沉默了,也讓每扇窗戶上厚厚一層凝結的濕氣顯得無形,讓鍋子沸騰的咕嚕和嘎吱變得無聲。高麗菜和粗鹽醃牛肉的氣味混雜著刺鼻的煤油和焦灼味飄散著。
「誰幹的?」
爸爸知道是誰幹的。所有人都知道。因為亞麻地毯燒毀後,蒸汽機模型也一併不見了。蒸汽機模型對艾德來說是一個不適當的禮物,這禮物讓尚恩很垂涎,但後來我們就沒再看見過。
然而,這一次尚恩不是故意搞破壞,所以他才會顯得猶豫。那片焦黑是意外的無心之過。
沒人說話,直到艾德受不了。
他太脆弱了,而這種脆弱又太有力量了。總之,只要我們當中有一個屈服於恐懼,其他人就鬆了一口氣,慶幸自己熬過去。
可是,這種鬆了一口氣的感覺未能延續。艾德發出的噪音讓我整個人充滿焦慮。根據過往經驗,我知道小弟一哭只會雪上加霜,到時爸爸沒耐性等答案,會直接四個一起揍。
幸好,爸爸開始行動了,他抓起尚恩的耳朵,把他拽過廚房。而且等不及上樓拿「教鞭」,直接在走廊抽出褲頭的皮帶來抽打尚恩。那時,我一心只想著:這全都是艾德的錯。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