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本書詳細介紹巴菲特選擇股票的原則、評估企業的手段以及賣出股票的時機等等,
能讓你迅速領會一代股神的思想精華,
從而在股市中大放異彩,賺進滿盆滿缽的財富。
現在,股票投資已經成為投資獲利的主要管道之一。但由於股票投資的風險較大,不確定性較高,又使很多投資者望而卻步。因此,對於股票投資者來說,經常有這樣的困惑:我該怎樣進行投資,才能不致於虧錢?怎樣進行投資,才能保證獲得較好的收益,規避掉一定的風險?在什麼時機買入賣出……等等?這些問題不僅是初涉股市的投資者所面臨的問題,即使是那些涉足股市時間較長,甚至有著豐富投資經驗和理論知識的專業人士,也都非常的關注。
那麼,如何能夠將股市投資的風險降到最低,盡可能減少各種不確定給投資者帶來的負面影響呢?我想,在當今的投資市場上,華倫•巴菲特無疑是我們最好的學習榜樣了。
在當今的股票市場上,華倫•巴菲特可說是當之無愧的世紀股神。他以一百美元起家,靠著非凡的智慧和理智的頭腦,在短短的時間裏創造了四百多億美元的巨額財富,從而演繹了一段從平民到世界巨富的不朽傳奇。
在崇尚財富、成功、知識的美國,從二十世紀八○年代初期,人們就把巴菲特譽為「股神」、「奧馬哈聖賢」、「投資奇才」……不僅他在證券市場上的一舉一動,成為華爾街關注的焦點,就連他戴過的帽子,用過的錢包,在公益拍賣會上,都拍到天價,甚至連同巴菲特共進一次午餐的機會,也有人願意出近二百萬美元競陪……
巴菲特以其獨步天下的價值理論縱橫股市數十載,安然渡過了一九六九年、一九八七年、二○○○年、二○○八年這四次股災,不僅如此,他還在這些股災發生前夕大量出脫股票,賺進大筆財富,而在股災期間,他又運用價值評估手段在慘兮兮的股市中尋找並買進最有價值且價格低廉的優質股票,然後長期持有,靜待股災過去,股價回升後大賺一筆。這便是巴菲特,股市的天使與魔鬼,史上唯一靠投資成為世界首富的大亨。
古人云: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每一位股票投資人,要想取得較好的投資業績,最好的辦法是學習那些投資大師的投資策略。華倫•巴菲特正是值得每位投資人用心學習的最佳典範,巴菲特穩健紮實的投資方略,已被眾多的投資人,特別是中小投資者所青睞。
在一次專訪巴菲特投資心法的時候,巴菲特就告訴了現在所有的股票投資者說:「我必須指出,在投資理念問題上,最重要的問題在於錯誤的投資理念,將導致投資者產生錯覺,並最終使投資者形成難以改變的壞投資習慣。只有正確的股票投資理念能夠使投資者獲得長期的、可持續的盈利,並使投資風險控制到最佳狀態;反之,錯誤的股票投資理念將導致短期的盈利,且最終將導致長期的虧損,在風險的控制方面也達不到理想狀態。」
那什麼才是正確的投資理念呢?巴菲特說,投資不是簡單地購買股票的活動,而是一個理解企業商業模式和內在價值的過程。巴菲特並且說:「事實上,我不是投資股票,而是投資商業。」投資者要悟到這一點,或許得用十年,而悟透這一點,或許還要經歷很多波折,也許是一生。因為,簡潔的投資哲學背後是浩瀚的商業歷史,因此從基本原理上來說,投資股票就是分享到企業成長壯大帶來的收益,是完全可以賺到錢的。這是無數仁人志士和先鋒模範所走出的大道,也是股票的本質特性所決定的。而海格卓姆也成功地證明了,任何投資都可以因應用巴菲特的理論而獲得成功。
身為股民的我們,如何在變化多端的股市中賺取超高的投資回報率?如何像巴菲特那樣數十年如一日地保持著成功投資的紀錄,賺到最多最安全的股市收益?筆者認為,只有學會了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理念了。
然而世界上那麼多人都在學習價值投資理念,都在關注巴菲特買哪些股票,賣哪些股票,如此步步緊跟,但靠這種方式發財的卻鮮有所聞,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這是因為世人天天在學巴菲特而始終不得其要領、無法獲利的關鍵所在。
因此,要想學習巴菲特,成為像他那樣為世人景仰的股神,就必須像他一樣紮紮實實地坐下來,靜心鑽研價值投資理念,並將該理念不折不扣地應用到炒股過程中。
本書透過詳細介紹巴菲特選擇股票的原則、評估企業的手段以及賣出股票的時機等等,能讓你迅速領會一代股神的思想精華,從而在股市中大放異彩,賺進滿盆滿缽的財富。
作者簡介
目次
第一章 投資方向:如何準確選擇投資標的
一.經營分析:仔細的評估企業的經營者 016
二.盈餘分配:公司能否從股東角度考慮問題 024
三.投資標的:選擇熟悉的領域,不熟不做 031
四.市場消息:保持獨立的思考和判斷能力 038
五.設定目標:明確你期待的投資結果 046
六.保握準則:不做不符合你標準的投資 053
七.投資守則:保住資本永遠是第一位的 060
第二章 選股:如何評估選擇企業投資
一.壟斷性:值得長期投資的好公司 068
二.成長性:從公司的財務報表看端倪 075
三.價值性:分析實質價值和內在價值 082
四.盈利性:尋找能持續增長盈利的企業 091
五.回報率:評估投資回報的權益水準 099
六.簡易性:業務簡單明白易於瞭解 108
七.成本低:經營低成本有更多主動權 115
第三章 注入:正確的時機買入投資標的
一.如何尋找股票的最佳買點 122
二.把握安全邊際的投資本質 130
三.用分析走勢圖購買不是好方法 139
四.從低迷的股市中購入股票 145
五.要懂得投資明星企業 152
六.買入時機需審視成交量 159
七.抓住買股時機等於成功一半 165
第四章 持股:如何正確持有股票
一.盡量減少投資股票的數量 174
二.不要在意短期收益及漲跌變化 181
三.不被市場情緒而影響左右 187
四.不相信任何分析家及內幕消息 194
五.注意市場經濟週期的循環變動 199
六.洞悉行業發展的前瞻性 205
七.持股買進必須要量力而行 211
第五章 賣出:如何正確選擇拋股時機
一.不符合投資法則才賣出 220
二.當持股股票的本益比過高時 228
三.當持股股價已漲至預期時 236
四.為股票投資設立明確的止損點 243
五.當短期套利能夠獲得短差時 249
六.當企業經濟價值背離市場時 256
七.審視大盤走勢掌握賣出時機 262
書摘/試閱
Part 1
投資方向:如何準確選擇投資標的
巴菲特常說:一個人一生中不需要正確很多次,只要在極為緊要或關鍵的時候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就行了。在他四十年的投資生涯中,十二次正確的判斷決定了他的成功,為他帶來巨大的財富。
一.經營分析:仔細的評估企業的經營者
巴菲特認為,投資者購買的股票,其公司管理層一定要優秀。公司管理層的能力和品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該公司能否長期保持競爭優勢、能否進一步鞏固競爭優勢。他曾經在給生意上的夥伴F.C.斯科特的信中寫道:「隨著時間的流逝,我越發相信,把錢投資到你瞭解的企業和你能完全信任的經理人,這才是正確的投資方法。這是我在幾十年的商業投資經驗中得出的結論。」
著名管理學家吉姆•柯林斯經過調查研究發現,企業最高領導人最重大的決策不是解決「什麼」的問題,而是解決「誰」的問題。也就是說,企業如果要保持基業長青,最關鍵的角色不是「戰略」,而是「人」。這一觀點與巴菲特重視公司優秀管理層可謂不謀而合。
在二十世紀七○年代,當時的美國刮起一股銀行業取消管制的衝擊波。面對這股即將到來的衝擊波,人人都感到迷茫、不知所措。當時的富國銀行首席執行官迪克•庫利說,實際上他也不知道富國銀行要怎樣做才能度過解除管制的難關,因為可能出現的情況太多太多,誰都無法預料將來可能發生的所有情況,更不用說採取有效對策了。不過有一點他很清楚,那就是,只要他手下有一支最能幹的管理團隊,到時候就一定會船到橋頭自然直。也就是說,只要公司管理層精明能幹,到時候無論出現什麼情況他都能應付自如的。
最後的事實充分證明了這一點,這也是巴菲特後來之所以重點投資富國銀行的原因之一,因為它有一個非常優秀的管理團隊。
巴菲特多次提醒投資者,一定要重視投資企業的管理層品質。巴菲特說,很多投資者在投資的時候都有一個通病,那就是在買股票的時候只關心公司的財務報表和公司當前贏利情況以及未來的預期收益;大多數投資者都是將錢投入了某個企業,但是卻不知道這個企業的管理者是誰。在巴菲特看來,這是對自己極不負責的做法。
每年在伯克希爾公司年報致股東的一封信中,巴菲特都要刊登一小段收購企業的廣告,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項條件是具備優秀的管理階層,並且聲明,伯克希爾公司無法提供這樣的公司管理層,如果不具備這項條件,伯克希爾公司就不會考慮這項併購事宜。相反,如果具備這樣的優秀管理層,那麼伯克希爾公司將為他們及其優秀企業提供一個理想的歸屬。
巴菲特在購併企業時就特別注重原來的公司管理層是否非常優秀,或者說,企業收購下來後是不是有合適的管理層來負責經營。如果不具備這樣的條件,那麼這項收購他寧可放棄。應該說,巴菲特這樣做很明智。
∼∼∼∼∼∼∼∼∼∼∼∼∼
巴菲特對自己準備投資公司管理層的考察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
第一,管理者能否很好地運用資金。
這個運用資金指的是管理者用錢進行再投資。企業管理者能否很好地利用資金進行再投資,或者說再投資能否取得好的效果,是巴菲特對管理者進行能力衡量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而且這也是投資者能否取得高回報的關鍵性因素。
第二,管理者是否足夠理智。
巴菲特認為公司賺到的錢是有數的,但投資的方向卻是無數的,這個時候管理者是否足夠理智,能否將錢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就十分關鍵了,而這點也是巴菲特十分關注的。
每個公司的發展都會經歷不同的階段,從起步到發展再到成熟,巴菲特最看重的只是公司成熟階段管理者的做法。
當公司發展到成熟階段的時候,發展速度便開始開始減慢。由於擴大企業規模和維護企業日常經營的花銷逐步加大,以往的分配方式已經不起作用。這時候管理者是將利潤用於再投資公司現有業務、購買成長型企業還是分配給股東,就成了巴菲特考察管理者是否理智的重要依據。
在巴菲特看來,在公司已經發展成熟的情況下,只有將利潤分配給股東,然後讓股東自行選擇再投資專案才是最明智的。因為當公司已經發展成熟的時候再投入資金發展現有業務顯然是多此一舉,而剛剛進入成熟階段的企業去購買其他企業顯然也是不自量力的舉動,所以巴菲特認為將利潤下放給股東才是最合適的。而能夠這樣做的管理者自然也會得到巴菲特的讚賞,進而得到巴菲特的投資。
第三,管理者對股東是否足夠坦誠。
雖然巴菲特沒有很多時間和旗下的公司管理人員交流,但是他總能最先掌握公司的第一手資料。因為在巴菲特的公司有一條硬性規定,那就是公司管理者必須定時向股東發佈消息,而巴菲特從這些消息中就能夠得到足夠的資訊。雖然有些公司也會向股東發佈一些資訊,但往往都是只發佈對公司有利的資訊,完全封鎖對公司不利的消息。這樣的公司巴菲特會第一個淘汰掉。因為巴菲特認為,只有公司管理者敢於真實、全面地向股東公佈公司的經營情況,公司才能得到長足的發展。對於隱瞞公司真實業績,篡改資料報表的企業完全沒有投資價值可言,況且自己也不會放心將錢投在這樣的企業上。
在巴菲特的公司年報中,不僅有一整年的經營業績,還有目前公司面臨的問題,有時候還會有巴菲特的檢討自己投資的失誤。有人認為,巴菲特之所以敢將自己的錯誤公之於眾,是因為他有足夠的信心控制局面。然而,巴菲特真實的出發點是,他認為在公司內部公開這樣的資訊有利於各個股東及時地掌握公司的發展現狀,不僅能夠得到股東的信任,還有利於公司管理人員根據出現的問題及時地調整經營、管理策略,這是一個一舉兩得的措施。
第四,看企業管理者能否抵制行業潮流驅使。
所謂的行業潮流驅使,就是指管理人員盲目地跟風行為。巴菲特對行業潮流驅使的看法是:當慣例驅使發生作用時,理性是脆弱無力的。而且他還將慣例驅使的力量歸納為以下幾點:公司拒絕改變公司的經營方向;總是用光所有可支配的資金;在開展業務時,無論管理人員制定的計畫有多少漏洞,工作人員都能很快地做出內容翔實的關於利潤率、策略等方面的支持報告;盲目模仿、複製同行業其他公司的運行模式。
這些被慣例驅使的行為很容易使公司管理人員失去判斷力,從而導致公司發展停滯、產品失去競爭力,嚴重的甚至會導致公司破產。所以,巴菲特考察管理者是否稱職的重要標準之一就是他們能否克服慣例力量的驅使。
經營者是企業的帶頭人,理智的經營者能夠決定企業的命運。巴菲特在選擇投資對象的時候,十分重視考察企業的經營管理者的素質。而巴菲特所能夠接受的企業管理層首先是誠實而幹練的。
二.盈餘分配:公司能否從股東角度考慮問題
巴菲特在每次投資之前,都會特別關注企業領導層的能力。因為巴菲特認為一家企業創造利潤能力的百分之九十都取決於管理層的決策,只有百分之十是受軟體、硬體設備影響的。但是,公司贏利狀況良好並不是管理層能力強的表現,因為,也許換作別的管理者還能夠創造出更多的利潤。所以公司經營良好只能說明管理層的能力沒有很差,僅此而已。
因此,巴菲特認為,公司管理層是否優秀的表現之一,就是看他們能否從股東角度考慮問題,而不是局限於某種機構強制力的束縛。
∼∼∼∼∼∼∼∼∼∼∼∼∼
巴菲特說:「許多股東權益回報率和總體增量資產回報率持續表現良好的股份公司,實際上將大部份的留存收益投入了毫無吸引力的、甚至是災難性的項目之中。公司強大的核心業務年復一年地持續增長,隱瞞了其他資本配置領域裏一再重複的錯誤(通常是高價收購本質上平庸的企業)。犯下錯誤的經理們總是不斷報告他們從最新的失敗中吸取的教訓,然後,再去尋找下一個新的教訓。」
巴菲特說:資本配置是公司管理層最主要的工作。從某種意義上說,公司管理層的資本配置能力決定著公司的存亡。遺憾的是,大多數公司管理層的資本配置能力並不強,只是因為公司業務的不斷增長而掩蓋了資本配置的錯誤決策。相反,明星經理人就會避免犯這種錯誤。他說,最常見的這種錯誤決策是把業務增長所創造的一部份留存收益用於高價收購資產項目。這些資產項目表面上看還不錯,可實際上毫無吸引力,甚至是一種災難性的投資專案,誰投資誰倒楣。
正因為如此,投資者經常會看到這樣一種情形:前面一個專案還沒有從失敗的陰影中走出來,就緊接著投資另一個項目,準備總結下一次失敗的教訓。
相反,巴菲特投資股票最注重公司的內在價值。他認為,公司管理層只有充分發揮高超的資本配置能力,不斷把資金投入到回報率高的投資項目中去,才能從根本上提高長期盈利能力,進而顯著提高內在價值,促進股價長期上漲。
不難看出,巴菲特的這一觀點和目前資本市場上的普遍觀點並不相同。後者認為,股票市場會高估公司的短期收益、低估長期盈利能力。所以,上市公司如果削減資本支出和研究開發費用,會有助於實現短期利潤最大化,從而推動股價不斷上漲。
而實際上,這兩種觀點都有道理,關鍵是從長期看還是從短期看。
∼∼∼∼∼∼∼∼∼∼∼∼∼
巴菲特著眼於長期投資,當然要注重公司的內在價值和長期盈利能力的不斷增長。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在股價回歸到與其內在價值相符時,方便投資者獲取巨額回報。相反,如果從短期角度看,就會更在乎股價的一時波動。可是,如果削弱了資本支出尤其是研究開發費用,就很難保證公司具有長遠發展的強大動力,甚至連短期動力也保證不了。
研究表明,股市中存在著以下一種有趣的現象:一九八五年,麥康奈爾等人通過研究投資活動和股價變動規律發現,對於美國股市中的大多數工業類股票而言,每當上市公司發佈增加有計劃的資本性支出公告後,股價就會大幅度上漲。相反,每當上市公司發佈減少有計劃的資本性支出公告後,股價就會大幅度下跌。
這實際上表明,即使從短期角度看,通過減少資本支出和研究開發費用,增加短期利潤、推動股價上漲也是不成立的。
另一項針對幾百家上市公司的戰略性資本支出與投資決策的權威性調查發現,美國股市中凡是上市公司發佈兼併、增加研究開發費用、開發新產品、增加資本性支出的公告後,股價都會有顯著上漲。
實踐表明,真正能促使股價上漲並且保持這種長期趨勢的,就是巴菲特所說的正確資本配置。通過顯著提高公司的內在價值,為股東創造更高的價值回報,最終必然會導致股價反彈。
巴菲特說,許多上市公司的公司管理層也很正派、能幹、經驗豐富,可是卻無法進行理性的資本配置決策,這是為什麼呢?他在長期投資實踐中發現,一家公司的發展總是喜歡沿著目前的方向,拒絕任何有利的改變。公司管理層無論是否優秀,他們所作出的業務決策是否明智,下屬都會投其所好、推波助瀾。更不用說競爭對手的擴張、併購、管理層的激勵計畫以及其他任何舉動,都可能會被盲目照搬、模仿過來。所有這一切,都很容易把公司引入歧途。
巴菲特把這種現象和原因歸結為機構強制力。他說,過去在商學院讀書時,老師和教科書上從來就沒有提到過這種強制力,他在進入商界後的一段時間裏對這種現象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實際上,這有點像我們通常所說的「潛規則」——你在這個位置上就得這麼做,否則不是位子坐不牢就是別人不理解。
有鑒於此,巴菲特平時對伯克希爾公司所屬控股公司的管理層就非常注重減少他們受這種機構強制力的影響。他說,不僅如此,查理•芒格和他還盡力避免投資於那些公司管理層不夠優秀,或者公司管理層雖然優秀、卻無法擺脫機構強制力影響的上市公司。
總之,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公司管理層能夠從長遠的角度、從所有者的角度考慮問題,決不要因為一時一地的短期收益而殺雞取卵。
巴菲特認為,資本配置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公司的興衰存亡。為此,優秀的公司管理層應當具備兩點:一是高超的資本配置能力;二是要盡力從所有者角度考慮問題,盡力擺脫「潛規則」的影響。
三.投資標的:選擇熟悉的領域,不熟不做
對於剛剛進入股市的業餘投資者來說,一定會碰上這樣一個問題:上市公司太多了,我們現在股市場上有幾千支上市公司的股票,新股民一進股市首先感覺眼花繚亂:這麼多股票,選哪個好呢?
巴菲特投資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從不買自己不熟悉的股票。那些財務狀況、經營狀況、管理人員的基本情況等都不瞭解、不熟悉的公司即便是被人說得天花亂墜,巴菲特也從不感興趣,更不會去投資它,買它的股票。巴菲特常說:「投資必須堅持理性的原則,如果你不瞭解它,就不要行動。」
巴菲特認為,一個人的精力總是有限的,股市上的股票則數以千計,不同的企業從事著不相同的業務,這些業務不可能是我們都熟悉和瞭解的。不如將我們有限的精力集中在我們熟悉的企業上,盡可能多地瞭解這些企業的情況,這有利於我們的投資決策。
原因很簡單:越熟悉的公司,股票賺錢的可能性越大,虧錢的可能性越小。
與此相反,很多投資人將自己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用在投資上,他們對自己難懂甚至不懂的行業或公司最感興趣,對普普通通、容易瞭解的公司、行業沒有感覺。在這些充滿好奇心的投資者看來,普普通通的生意缺乏挑戰性和新奇感,令人提不起精神,而追求新鮮事物則讓人興奮刺激。殊不知這正犯了投資的大忌。將鉅額資金投到自己看不懂的東西上,其實懷著賭博的心態,妄想僥倖成功,這樣做風險巨大。稍有閃失,就會傾家蕩產、血本無歸。
那麼,什麼樣的公司才算得上熟悉的公司呢?我們應該把哪些我們熟悉的公司優先拉入我們的選股能力圈範圍呢?
在巴菲特看來,任何投資者只要花時間對某個行業或是某個公司切身地參與或是切實地做一些調查研究,都能夠獲得相關資料,從而熟悉瞭解某些行業或自己感興趣的公司企業,擴大自己的「能力範圍」。
當然,所謂熟悉的公司是相對的,而非絕對,即投資者應該根據自己的知識水準與閱歷,選擇自己熟悉的投資領域。巴菲特說:「你可以選擇一些儘管你對其財務狀況並非十分瞭解但你對其產品非常熟悉的公司。」
在巴菲特經營合夥公司時,經常有客戶打電話給巴菲特,提醒他要關注某些股票。巴菲特對這些人的回答總是一成不變:「我不懂這些股票,也不瞭解這些股票。我不會買我不瞭解的股票。」在巴菲特看來,對於那些不熟悉、不瞭解的上市公司,自己絕不會下注,而是堅決地把自己的投資目標限制在自身能夠理解的範圍內。他多次忠告投資者:「一定要在自己理解力允許的範圍內進行投資。」
與巴菲特有所雷同的是他的好朋友,世界首富比爾•蓋茲,他最成功的投資則是對他創建的微軟公司的長期關注。
那麼,巴菲特為什麼不投資微軟呢?比爾•蓋茲為什麼不投資可口可樂呢?答案很明顯——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圈。如果巴菲特投資高科技產業,而比爾•蓋茲投資傳統產業,那麼,這兩個在自己最擅長的能力圈外進行投資的人,可能會為世界增加兩個新的億萬富翁,但絕不會是百億富翁。巴菲特承認他對分析科技公司並不在行。
一九九八年,當股市正處於狂熱追捧高科技尤其是網路公司股票的高潮之時,在伯克希爾公司股東大會上,巴菲特被問及是否考慮過在未來的某個時候投資於科技公司。他的回答是:「這也許很不幸,但我的答案的確是『不』。我很崇拜安迪•格魯夫和比爾•蓋茲,但我不會買英特爾和微軟的股票。因為,當我分析微軟和英特爾股票時,我不知道十年後這兩家公司會是什麼樣子。也許很多人都會分析科技公司,但我不行。」
幾十年來,巴菲特逐漸養成了一套自己獨有的投資原則,這些原則使他成了股市中的常勝將軍。在股票市場上,不少人熱衷於趕時髦,喜歡炒題材股,誤認為隨隨便便就可以捉住黑馬。往往不分青紅皂白,股票品種選進十多支,結果在起起落落的行情面前,弄得眼花繚亂,顧此失彼。這些人恰恰背離了巴菲特所主張的「不熟不做」的投資原則。
∼∼∼∼∼∼∼∼∼∼∼∼∼
其實,按照「不熟不做」和「不懂不做」的原則,只要能做熟,做懂兩三支股票,並持續深入地做下去,就能取得不小的收穫。
巴菲特在對自己選的股票反思之後發現,他選擇的那些賺了大錢的超級明星股,都是自己從小就非常熟悉的,已經接觸、瞭解很多年的公司股票。巴菲特感歎:「我們在投資選股時必須特別重視內心的懷舊情結。」
老朋友,老同事,老師傅,值得我們珍惜。而那些我們從小到大都非常熟悉的老公司也同樣值得我們珍惜。其實公司也是老的好,越是熟悉越是錯不了。
巴菲特選股只選自己熟悉的公司,這是巴菲特選股的成功之道。很多朋友買股票,就是不買自己非常熟悉的公司股票,尤其是自己生活和工作中非常熟悉的公司股票,反而去買自己根本不知道、不瞭解的陌生公司的股票。巴菲特認為,鑽石就在你的後院,好公司就在你的身邊,為什麼非要冒險投資那些你根本不熟悉的公司股票呢?不熟不買,這正是巴菲特投資策略的另一條戒律。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