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2020年新版!新增作譯者序及彩色插頁,精美漫畫圖示稻盛經營學內容體系。學經營,讀稻盛和夫!“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在中國盛和塾10場報告會演講實錄,集稻盛和夫思想之大成,濃縮六十餘年企業經營實踐之精髓。
本書有五大亮點:
集大成之作,系統全面:集稻盛和夫思想之大成,濃縮稻盛先生一生六十餘年企業經營實踐之精髓。內容提綱挈領,系統地傳遞了稻盛先生在企業經營中體會到的經驗和方法,全麵包含了經營哲學、經營手法、領導論、經營戰略等企業經營的要義。
演講實錄,原汁原味:彙編稻盛先生近年來華10場盛和塾報告會演講實錄。稻盛和夫專門講給中國企業家的經營大課,每一位企業經營者的必讀之作。
精美彩插,為內容加分:2020新版新增了彩色插頁,以精美的漫畫圖闡釋稻盛經營學內容體系,分析稻盛先生來華演講邏輯,幫助讀者、企業家更好地理解學習。
應時之作,實操性強:在市場環境充滿不確定性的當下,能夠及時回答經營中的若干疑惑,幫助企業管理者重新思考、發現機會,形成企業應對危機的健康穩定的經營體質。
中國盛和塾內部學習必備。內容價值被嚴重低估,適合企業經營者、高管,創業者和準備創業者,進行諮詢管理相關研究的人士通讀。堪稱學習企業經營的一本書、讀稻盛和夫的第一本書。
本書是稻盛和夫先生前後八次來中國,專門針對中國企業家所作的講演合集。內容主要為:經營為什麼需要哲學,經營十二條,阿米巴經營帶來企業持續發展,會計七原則,領導人的資質,企業統治的要訣,幹法:經營者應該怎麼工作,為什麼企業一定要實現高收益,把蕭條看作再發展的飛躍平臺。這八次講演是稻盛和夫先生一生經營的智慧精華。稻盛和夫先生創建京瓷、第二電電兩家世界五百強企業,拯救日航的所有經營法寶都體現在這本書中。本書是中國盛和塾塾生學習稻盛經營學的讀物。
作者簡介
稻盛和夫
1932年出生於日本鹿兒島。畢業於鹿兒島大學工學部。1959年創辦京都陶瓷株式會社(現日本京瓷株式會社)。1984年創辦第二電電株式會社(現名KDDI)。這兩家企業都進入過世界500強。2010年出任日本航空株式會社會長,僅僅一年就讓破產重建的日航大幅度扭虧為盈,並創造了日航歷史上最*的利潤。這個利潤率也是當年全世界航空企業中的最*利潤率。現任京瓷和日航名譽會長,KDDI最*顧問。1983年創辦盛和塾,向企業家塾生義務傳授經營哲學。目前全世界的盛和塾塾生已超過9000人。1984年創立“稻盛財團”,並創設“京都獎”,被譽為“亞洲諾貝爾獎”。
譯者簡介
曹岫雲
江蘇無錫人,1969年畢業於無錫輕工業學院(現江南大學),後在企業和政府機關工作。企業經營者,從1992年起創辦企業(6家)。現任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
著作《稻盛和夫成功方程式》以中日兩種文字出版。稻盛親自推薦此書時說:“正因為是透徹理解京瓷哲學的非京瓷人所著,所以很值得參考。”另著有《稻盛和夫記》一書。翻譯了稻盛和夫《活法》《干法》《心法:稻盛和夫的哲學》《阿米巴經營》等16部著作,編譯出版了《六項精進》《在蕭條中飛躍的大智慧》等6本書,並為各書寫了推薦序言。翻譯最近8年來稻盛先生來華和在盛和塾世界大會上講演的所有文稿。在2013年稻盛和夫經營哲學(成都)報告會上,曹岫雲老師發表了《有關稻盛哲學的11個問題》。稻盛先生聽後稱讚說:“衷心感謝曹先生。像您這樣理解和解讀我的哲學的人,全世界恐怕再也沒有了吧。”
名人/編輯推薦
《稻盛和夫經營學》是稻盛先生向中國盛和塾塾生系統傳授他的經營學的在華演講合集,十次演講分別重點講述了經營哲學、經營實學的核心理論,以及如何把握稻盛經營學的原點,如何將經營哲學、實學徹底的在企業經營中落地的方法。稻盛先生通過講述經營者的干法,如何提升心性落到具體的工作中,如何面對企業經營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危機。在中國瀋陽的講演,稻盛先生以“把蕭條看作企業再發展的飛躍平台”為題將稻盛經營學的綜合應用作出了完美的總結。
—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君豪
稻盛先生先後創立兩家上市公司並把它們帶入世界500強,他還在78歲高齡時再度出山,讓整合破產後的日航重新上市。在漫長的管理歲月中,他對如何創建企業、管理和治理企業以及提升企業的利潤率等形成了自己獨到的見解,這些見解都濃縮於《稻盛和夫經營學》一書中。企業家尤其是上市公司的企業家,在經濟景氣時,一定要像稻盛先生那樣追求穩健經營,把打造高收益、低負債作為自己的首要任務和第一責任;在經濟不景氣時,也要像稻盛先生那樣激發全體員工的智慧和能力,從而實現彎道超車。希望更多的企業家在不斷學習和磨練中成為更好的自己,讓企業經營逐漸走向成熟。
—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會長宋志平博士
我認識稻盛和夫先生近20年。2002年5月正逢南京大學百年校慶之際,我邀請他來我們商學院在我校舉辦的“企業跨國經營國際學術研討會”會上作主旨演講,南京大學授予他“客座教授”稱號。
《稻盛和夫經營學》一書是享譽中日的企業家—稻盛和夫先生在六十多年的企業經營過程中的經驗精華。稻盛先生認為企業家要有自己的經營哲學,作為領導者要努力提升自己,要注重技術創新,要追求高收益等。這與德魯克先生在企業管理中重視知識和技術進步、注重成果、追求卓有成效,有異曲同工之妙。
—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商學院名譽院長、博士生導師趙曙明博士
稻盛和夫和其他的哲學家不一樣,也不同於管理大師德魯克。因為他是一個實踐中的哲學家、哲學家裡面的實踐者。
我特別希望對稻盛和夫理念不是很清楚的人,去聽一聽稻盛和夫在中國盛和塾的十次講演,我對每一次講演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本書的內容非常綜合全面,從哲學理念,到阿米巴經營手法,到自我的修煉。他談到了人生成功方程式、六項精進、領導力等。讓我發現真正的領導者,一定要有自己的品行和品德。我們要做企業做好,首先要把人做好。
這一點可能是當下一些企業家特別缺失的。當下的企業,存在一個核心的問題,很多企業雖然賺了很多錢,但是違背了基本規律或是人生的價值觀,從而給社會造成了很大的傷害。
今天的中國面對一個世界性的挑戰—新冠疫情。除此之外,中國成了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在未來我們遇到的挑戰將更多。在世界舞台上展現中國形象的最關鍵的載體就是中國的企業,外國人怎麼看中國,有時候並不取決於中國政府怎麼說,或者中國某個人怎麼說,而是看中國企業家怎麼做!
—北京大學國發院管理學教授楊壯
稻盛和夫先生是令人敬仰的企業家,可望而不可及。以企業家和管理學家的眼光看,他是經營之神。以經濟學家的眼光看,他在日本經濟最繁榮的時代締造了兩家世界500強企業,也在日本經濟蕭條的時期帶領日本航空鳳凰涅槃。以哲學家的眼光看,他的生活、經營和處世方式近乎完美。他的思想一直閃光,他的作品經久不衰。在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正在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經濟發展新格局之際,我們尤其應該學習稻盛和夫先生的經營學,或在思想層面,或在哲學層面,或在管理層面,或在處世層面。
—經濟學家管清友
稻盛和夫先生既推崇阿米巴經營,又關注組織的長遠發展,是一位腳踏實地又富有愛心的優秀企業家,他極度關注組織的願景設計,引領員工發現內心的願景,並運用日本哲學家的思想,注重“敬天愛人”的管理思想,積極促進組織的協同和知識的共享,他的企業管理實踐昭示著哲學的重要價值,體現了東方文化對企業管理的獨特貢獻。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清華管理評論》執行主編陳勁
創業是一場修行。這些年,中國有越來越多的創業者,按照概率來看,這裡面會成長出一批優秀的企業家。在創業早期尤其是互聯網文化催生下快速長大的一批創業者,把“快”當做突破成長的秘籍。當從創業者成長為企業家,越來越多生存下來的創業者發現,必須要思考“不快不破”這些快刀法背後的心法,如何有質量的增長,如何在企業內部形成凝聚人心的價值觀愈發重要,這些方法在稻盛和夫先生多年的經營思考中都有思考、探索和答案。有質量的增長需要哲思領導力,需要底層思考,這些東西是時間的玫瑰。靜心讀稻盛,吸收他的經營智慧,讓我們中國長出一批偉大的企業家!
—連界資本董事長王玥
這是一本“企業家”應該看的書。
記得有人說過這麼一句話:判斷一個“生意人”能否成長為一個“企業家”的重要依據是他是否開始看稻盛和夫的書了!對於此話的對與錯,我不想做任何的評論,但我知道,身邊做企業的人很多,而我會把他們分為“套利”和“創新”兩類,前者或許可以成為“成功的商人”,而後者才是真正的“企業家”。恰恰,稻盛和夫的書彷彿是“披著經營的外衣”的哲學著作。也就是說,在他的書裡,最有價值的分享,也恰恰是那些“如何從套利邁向創新”的內容,前者強調做事,後者強調做人。但在我看來,這彷彿是硬幣的兩面,沒有高下之分,但需要實現跨越與融合。因為企業家精神,就是把事情做成事業,同時,讓新的思維成為一種新的行為。
—智囊機構董事長傅強
這個世界上,到底有沒有“西方管理思想”?或者說,相對的,有沒有“中國式管理”?再或者“日本式管理”?我認為是沒有的。這個世界上,只有匹配自己、適合當下的“現代化管理”。稻盛和夫的“利他”“敬天愛人”“阿米巴”,都是“現代化管理”對當下日本商業環境,充滿智慧的“適配”。我們要學習稻盛和夫的適配成果,更要學習他的這種適配能力。
—潤米諮詢創始人,“5分鐘商學院”主理人劉潤
學習和踐行稻盛經營學九年,我個人*大的收穫就是相信向上向善的力量;相信“作為人,何謂正確”作為判斷基準的巨大價值;相信“付出不亞於任何人努力”是通往成功之路;相信人生"工作的結果=思維方式x熱情x能力。稻盛先生經營學思想對我有很大的幫助,所以我推薦這本《稻盛和夫經營學》。感恩一路走來盛和塾企業家朋友們相互砥礪和加持!心有所信,方能行遠。
—成都盛和塾理事長、貝殼找房COO 徐萬剛
稻盛先生白手起家創辦了京瓷、KDDI兩家世界500強企業,同時挽救了瀕臨破產的日航。《稻盛和夫經營學》這本書濃縮了稻盛先生一生的經營思想,從企業經營哲學的必要性,經營的原理原則,企業經營與核算體系,以及作為領導者應具備的資質和領導的要決,稻盛先生都一一給予了指導。特別是在面對經濟蕭條時企業應採取的5大對策和企業的自我革新戰略,給了我很大的觸動。我要把這本書隨身攜帶,讓自己可以隨時隨地在書中找到經營企業的智慧。
—MBA智庫創始人&CEO 倪其孔
稻盛哲學為什麼會長盛不衰、常學常新?在我看來,中國企業和企業家對稻盛哲學的更大需求才剛剛開始,還會不斷攀上新的高峰。這是因為,中國企業整體的意義升級、管理升級才剛剛開始,而稻盛哲學的邏輯起點、價值原點,本身就是從“作為人何為正確”,亦即一家企業所承載的人生意義、價值主張到底是什麼開始的,然後稻盛先生又現身說法,把“作為人何為正確”全面落實在企業如何提升管理、拓展經營的方法和路徑之中,為企業找到了一條真正的基業長青之道。你想不斷升級企業乃至自己的生命意義,持續延伸自己事業或企業的生命週期嗎?《稻盛和夫經營學》是值得長期陪伴我們的法寶。
—正和島創始人兼首席架構師劉東華
序
經營為什麼需要哲學
-在稻盛和夫經營哲學北京報告會上的講話
有這麼多人來參加稻盛和夫(北京)經營哲學報告會,請允許我表示誠摯的感謝。
這個會議有許多日本和中國無錫的盛和塾塾生趕來參加,同時還有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組織的稻盛和夫經營研究中心的成員參加。
新成員中大部分人是第一次聽我講話,所以,我想就企業經營中最基本的問題-經營哲學的必要性談談我的看法,講演題目就叫"經營為什麼需要哲學"。
在座日本塾生中有人參加過此前"盛和塾"夏威夷的開塾儀式,聽過我類似的講話。但這個話題在企業經營中非常重要,希望再次傾聽以便加深理解。
稻盛經營哲學誕生的過程
我在27歲時,在幾位朋友的援助下創立了京瓷公司。公司創業時的產品是電視機顯像管裡用的絕緣零件,這是用我在此前工作過的松風工業-一家製造電力絕緣瓷瓶的企業-開發的精密陶瓷材料製作的產品。
當時我還很年輕,剛從大學畢業不久,在松風工業我負責從產品的研究開發、生產製造到銷售的一系列工作。也就是說,不僅是研究新材料,而且從使用這種材料開發產品到製定生產工藝,設計生產設備,從日常的生產活動到與客戶打交道的營業活動,有關這個產品的幾乎全部工作都由我來承擔。
但是,就公司經營而言,我沒有任何經驗和知識。因此,在京瓷公司成立之初,300萬日元資本金的籌措,為購置設備等從銀行借貸1000萬日元等事情,即創建公司的準備工作應該如何進行,我都不懂。甚至,創業第一個月,連28名員工工資、獎金支付,資金周轉應該如何運作,我都摸不著頭腦。
當時,產品唯一的客戶是松下電子工業,我忙於去交貨,忙於收取貨款,努力工作,但作為經營者,到底應該怎樣經營企業,從一開始,我就煩惱不安。"經營企業到底該怎麼辦才好?"從理念到方法,我每天都認真思考。在這個過程中,孕育出了我的經營哲學的原型。
其實,時時從根本上思考事物應有的理想狀態,這種思考的習慣,從松風工業時期就開始了。
松風工業連續虧本,到發工資時付不出工資,常常要拖延一兩個星期,獎金就更談不上了。企業與工會總是紛爭不斷,公司內紅旗招展,一年到頭罷工不停。情況非常糟糕。
我想離開這個公司卻不能如意,公司分配給我的工作是開發新型陶瓷材料,我不得不投入這項研究。工資待遇低,缺乏像樣的研究設備,條件惡劣,在這種情況下,要想做出出色的研究成果,該抱一種怎樣的心態來投入工作?這個問題,我每天都思考,煩惱不已。
從這時起,"為了做好工作,必須有這樣的思維方式,必須抱這樣的心態。"每當我有所感悟時,我就把自己的想法記在研究實驗用的筆記本上。
當我開始經營京瓷公司的時候,我常常把記錄了我工作要訣的筆記本拿出來,再添加上在經營中新的體悟,將這些工作和經營中的要點重新整理,這就是所謂的"經營哲學"。
我自己投身於工作,埋頭於經營,在實踐中不斷思索"究竟該怎麼做,工作和經營才能順利進展"。在這個過程中,終於領悟的有關工作和經營的理念、思維方式以及具體的方法模式,歸納起來就是"經營哲學"。
這種"經營哲學",我不僅親身實踐,而且認真地給員工們講解。但是,將這種經營哲學灌輸給員工,讓整個團隊共同擁有的時候,往往受到抵制。有的人說,擁有什麼思維方式,難道不是個人的自由嗎?
但是,企業這樣的集團,為了其中的員工們的幸福,需要揭示高目標,需要不斷發展成長,這就要求有正確的哲學、正確的思維方式作為共同的基準,在此基礎上把全體員工的力量凝聚起來。
特別是領導眾多員工的公司幹部,必須是充分理解公司的思維方式、從內心與公司的哲學產生共鳴的人。"那樣的哲學同我的想法不合,我無法接受。"如果有這樣的干部,公司的力量就無法聚集起來。
當然,不光是乾部,一般員工也要與公司一條心,一起朝著相同的方向努力奮鬥。為此,他們必須加深理解公司的哲學、思維方式,大家共同擁有這種哲學。
但是,前面提到,這樣強調,一定會有人抵觸。儘管如此,但首先大家必須理解一個道理:企業是一個集團,為了實現高目標,大家在工作中必須配合協調,不管個人好惡,全體人員都需要擁有共同的思維方式,需要理解並贊同這樣的思維方式,這是做好工作、實現企業目標的前提。
"我很討厭將企業哲學強加於人"。對於持這種觀點的人,應該很明確地告訴他:"你抱這種觀點,在這個公司我們就無法共事。你既然討厭我們用這種哲學來經營企業,那麼你就應該辭職,去找一家適合你想法的公司。"
不理解、不贊同公司的哲學,而表面上又裝出理解贊同的樣子,彼此都不愉快,既然如此,你就應該去尋找與你的思想哲學一致的企業。我認為這一點必須明確,沒有任何妥協的餘地。
那麼,經營為什麼需要哲學呢?我認為有以下三個理由,可以說明在經營企業時,經營哲學不可或缺。
第一個理由:所謂哲學,首先是經營公司的規範、規則,或者說必須遵守的事項。
經營公司無論如何都必須有全體員工共同遵守的規範、規則或事項,這些作為"哲學",必須在企業內部明確地確立起來。
但是,事實上,規範、規則,或者說必須遵守的事項並不明確的企業比比皆是。就是由於這個原因,無論古今東西,各色各樣的企業醜聞不斷發生,歷史上一些有名的大企業甚至因為這類醜聞而遭到無情的淘汰。
稍稍回顧一下過去。在日本,因食品作假的雪印乳業公司、因做假賬粉飾財務數據的鐘紡公司,這類歷史上的名門大企業都消失了。在美國,大型能源企業安然公司、美國第二的世界通信公司,都因財務做假而崩潰了。在中國,大型乳製品企業三鹿集團,因為對三聚氰胺事件負有責任,導致資不抵債而破產,這件事在日本也有報導。
以上的例子,起因都是企業忽視了經營企業必須遵守的規範、規則。企業舞弊醜聞之所以發生,都是因為企業沒有明確確立自己的"哲學",或者說這種"哲學"沒有在企業裡面滲透。
在多數企業裡,沒有經營者會向員工提出"作為人,何謂正確"這個問題。而我思考的所謂"哲學"正是針對這個問題的解答。
同時,這也是孩童時代父母、老師所教導的做人最樸實的原則。例如,要正直,不要騙人,不能撒謊,等等。
"這麼起碼的東西還需要在企業裡講嗎?"或許有人感到驚奇。但是正因為不遵守上述基本的做人原則,才產生了各種各樣的企業醜聞。
例如,為了獲利,"這種程度的違規沒有關係吧",將公司內的規範、規則稍稍扭曲,結果行通了。於是,"稍進一步的違規也沒問題吧",規範、規則更拋在一邊。這樣,企業或者產品就會發生問題,如果將問題公開,企業可能蒙受巨大損失。於是,採取"不如實公佈,沉默以對"的態度。而內部告發、問題暴露時,企業又出面掩飾、做假報告等。結果輿論譴責企業說謊騙人、掩蓋真相,事態愈加複雜,最終導致企業崩潰。
這就是出身於一流大學、躋身於一流企業領導人崗位的經營幹部做出的事情。與這些企業精英們講什麼"要正直,不要騙人,不能撒謊",似乎太幼稚太愚蠢了,他們會一笑了之。然而,這麼簡單的道理他們卻不能實行,這就是導致企業崩潰的根本原因。
這麼單純的哲學,企業的干部們卻沒有將它變成日常生活中的規範、規則和必須遵守的事項。
換句話說,沒有將依據哲學的規範、規則和必須遵守的事項當作自己日常生活的指針,當作經營判斷的基準。
我認為,正因為缺乏這種樸實哲學的人成了大企業的領導者,才招致今天世界上許多大企業醜聞頻發。而其結果是整個社會陷入極度的混亂。
慶幸的是,我缺乏經營的經驗和知識,有關企業經營的規範、規則和必須遵守的事項,僅僅從"作為人,何謂正確"這一句話中引申出來,並用它來說服員工。
"作為人應該做的正確的事情以正確的方式貫徹到底",雖然是極為簡樸的判斷基準,但正因為遵循由此得出的結論去做,京瓷從創立以來長達半個世紀,經營之舵從未偏離正確的方向。
後來京瓷進軍海外,這樣的判斷基準更成為全世界普遍適用的哲學。
目次
讚譽
推薦序
自序
經營為什麼需要哲學┆001
稻盛經營哲學誕生的過程┆001
如何與員工實現“哲學”共有┆016
如何提升領導者的人格┆019
經營十二條┆025
第一條:明確事業的目的和意義—樹立光明正大的、符合大義名分的、崇高的事業目的┆027
第二條:設立具體的目標—所設目標隨時與員工共有┆030
第三條:胸中懷有強烈的願望—要懷有滲透到潛意識的強烈而持久的願望┆032
第四條: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一步一步、紮紮實實、堅持不懈地做好具體的工作┆035
第五條:銷售最大化、經費最小化—利潤無須強求,量入為出,利潤隨之而來┆038
第六條:定價即經營—定價是領導的職責┆040
第七條:經營取決於堅強的意志—經營需要洞穿岩石般的堅強意志┆043
第八條:燃燒的鬥魂—經營需要強烈的鬥爭心,其程度不亞於任何格鬥┆046
第九條:臨事有勇—不能有卑怯的舉止┆047
第十條:不斷從事創造性的工作—明天勝過今天,後天勝過明天,不斷琢磨,不斷改進,精益求精┆049
第十一條:以關懷之心、誠實處事—買賣是雙方的,生意各方都得利,皆大歡喜┆051
第十二條:保持樂觀向上的態度—抱著夢想和希望,以坦誠之心處世┆054
阿米巴經營帶來企業持續發展┆057
阿米巴經營的由來┆058
阿米巴經營的三個目的┆060
阿米巴組織劃分的三個要點┆069
阿米巴之間的定價┆072
阿米巴經營從哲學共有開始┆076
會計七原則┆081
京瓷會計學的產生┆082
第一條原則:以現金為基礎的經營原則┆085
第二條原則:一一對應原則┆087
第三條原則:筋肉堅實的經營原則┆092
第四條原則:完美主義的經營原則┆095
第五條原則:雙重確認的經營原則┆097
第六條原則:提高核算效益的原則┆099
第七條原則:玻璃般透明經營的原則┆102
領導人的資質┆105
第一項資質:具備使命感┆107
第二項資質:明確地描述目標並實現目標┆110
第三項資質:不斷地挑戰新事物┆114
第四項資質:獲取眾人的信任和尊敬┆120
第五項資質:抱有關愛之心┆125
企業統治的要訣┆129
作為經營者,要讓員工愛戴你,甚至迷戀你┆130
領導者要向全體員工闡述工作的意義┆135
領導者要向員工揭示企業的願景目標┆138
明確公司的使命,並與全體員工共有┆140
領導者要向員工講述哲學,通過學習提高心性,共有哲學┆148
小結┆151
書摘/試閱
企業創建不久,就轉變並明確了事業的目的、意義,明確了公司的經營理念,這真是幸事。爾後40年,企業的一切發展,都不過是貫徹這一正確經營理念的必然結果。
第二條:設立具體的目標——所設目標隨時與員工共有
用具體的數字明確地表述目標。比如,企業今年的年銷售額是1億日元,明年要達到2億日元。不光是銷售額,包括利潤,都要建立明確的目標,並用數字具體地表示,而且這種目標在空間和時間上都必須明確。
所謂空間上明確,即目標不是全公司的一個抽像數字,而是分解到各個部門的詳細資料,現場最小的組織單位也必須有明確的數字目標。再進一步,每一個基層員工都要有明確的指針和具體的目標。
所謂時間上明確,即不僅設定年度目標,而且要設定月度目標。月度目標明確了,每個人就能看出自己每一天的目標。員工們明白自己每一天的任務,完成這些任務,就必須設定明確的目標。
每位員工努力完成任務,各個部門就能達成目標,公司整體目標也自然達成;每天的目標達成,積累起來,月度、年度的經營目標也自然達成了。另外,目標明確,就可與員工共有。如果目標不明,即經營者不能指明公司的前進方向,員工就會無所適從,或各行其是,行動方向混亂,結果力量分散,組織的合力就無從發揮。
但是,我並不主張建立長期的經營計劃。在經營這個領域,不少人主張必須依據企業經營戰略,建立5年計劃甚至10年的中長期計劃。但是我卻從不建立長期計劃。因為長期計劃即使建立,要達成也幾乎不可能。其間必有超出預想的市場變動,甚至不測事態發生,計劃本身失去意義,或向下修正,或不得不放棄,這類事司空見慣。不嚴肅的、無把握兌現的所謂計劃,以不建為好。員工見多了這樣的計劃,會產生“反正完不成也沒關係”的想法,甚至漠視計劃。一旦經營者再次揭示經營目標,員工反倒失去向高目標挑戰的熱情。更壞的是,銷售目標沒達成,費用和人員倒按計劃增加了,即銷售減,費用增,經營吃緊,日子變得難過。
……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