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以書寫闢徑,創造文學的嶄新棲地
字母N到S探討文學的原創性,以當代小說形變社會與時空的既有疆域,讓人把自己從常俗的認知裡分裂出來,以便能在一切熟悉事物中,重新辨認重複與差異。文學的思考可以起自任意一個出發點,並將筆直的路途全新摺曲;以作品啟動無數的開始,小說家逐文學而居,引領讀者前往文學所生的棲地。
字母O作品
「每一真實字詞都對文學純粹、空白、空洞與聖潔的本質越界。」傅柯
作品是直面永恆的「不知道」。胡淑雯以女作家面對時尚雜誌邀稿的遭遇,描述寫作在價值與價格上同樣殘酷不堪;陳雪透過不斷書寫同一舊情人的作家,袒露作品永遠是外於作家且不會實現的事;童偉格臆想看守名人故居的守衛人生,反思作品武斷敘事的形成;顏忠賢藉由一生光采的表姊突然出家,說明人生才是最越界的作品;黃崇凱想像一個沒有新作品的時代,唯一的寫作衝動是重寫自己的作品;駱以軍在謄抄與逸失間捕捉夢中龐然巨作,以此說明虛構作品的殘缺本質。
本書特色:
◎ 《字母會》將分四季出版,裝幀分別由四位設計師操刀。第三季G到M,設計者林小乙。
作者簡介
小說作者[依姓名筆畫]――
胡淑雯
一九七○年生,臺北人。著有長篇小說《太陽的血是黑的》;短篇小說《哀豔是童年》;歷史書寫《無法送達的遺書:記那些在恐怖年代失落的人》(主編、合著)。
陳雪
一九七○年生,臺中人。著有長篇小說《摩天大樓》、《迷宮中的戀人》、《附魔者》、《無人知曉的我》、《陳春天》、《橋上的孩子》、《愛情酒店》、《惡魔的女兒》;短篇小說《她睡著時他最愛她》、《蝴蝶》、《鬼手》、《夢遊1994》、《惡女書》;散文《像我這樣的一個拉子》、《我們都是千瘡百孔的戀人》、《戀愛課:戀人的五十道習題》、《臺妹時光》、《人妻日記》(合著)、《天使熱愛的生活》、《只愛陌生人:峇里島》。
童偉格
一九七七年生,萬里人。著有長篇小說《西北雨》、《無傷時代》;短篇小說《王考》;散文《童話故事》;舞臺劇本《小事》。
黃崇凱
一九八一年生,雲林人。著有長篇小說《文藝春秋》、《黃色小說》、《壞掉的人》、《比冥王星更遠的地方》;短篇小說《靴子腿》。
駱以軍
一九六七年生,臺北人,祖籍安徽無為。著有長篇小說《匡超人》、《女兒》、《西夏旅館》、《我未來次子關於我的回憶》、《遠方》、《遣悲懷》、《月球姓氏》、《第三個舞者》;短篇小說《降生十二星座》、《我們》、《妻夢狗》、《我們自夜闇的酒館離開》、《紅字團》;詩集《棄的故事》;散文《胡人說書》、《肥瘦對寫》(合著)、《願我們的歡樂長留:小兒子2》、《小兒子》、《臉之書》、《經濟大蕭條時期的夢遊街》、《我愛羅》;童話《和小星說童話》等。
顏忠賢
一九六五年生,彰化人。著有長篇小說《三寶西洋鑑》、《寶島大旅社》、《殘念》、《老天使俱樂部》;詩集《世界盡頭》,散文《壞設計達人》、《穿著Vivienne Westwood馬甲的灰姑娘》、《明信片旅行主義》、《時髦讀書機器》、《巴黎與臺北的密談》、《軟城市》、《無深度旅遊指南》、《電影妄想症》;論文集《影像地誌學》、《不在場──顏忠賢空間學論文集》;藝術作品集:《軟建築》、《偷偷混亂:一個不前衛藝術家在紐約的一年》、《鬼畫符》、《雲,及其不明飛行物》、《刺身》、《阿賢》、《J-SHOT:我的耶路撒冷陰影》、《J-WALK:我的耶路撒冷症候群》、《遊――一種建築的說書術,或是五回城市的奧德塞》等。
策畫――
楊凱麟
一九六八年生,嘉義人。巴黎第八大學哲學場域與轉型研究所博士,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教授。研究當代法國哲學、美學與文學。著有《虛構集:哲學工作筆記》、《書寫與影像:法國思想,在地實踐》、《分裂分析福柯》、《分裂分析德勒茲》與《祖父的六抽小櫃》;譯有《消失的美學》、《德勒茲論傅柯》、《德勒茲,存有的喧囂》等。
評論――
潘怡帆
一九七八年生,高雄人。巴黎第十大學哲學博士。專業領域為法國當代哲學及文學理論。著有《論書寫:莫里斯.布朗肖思想中那不可言明的問題》、〈重複或差異的「寫作」:論郭松棻的〈寫作〉與〈論寫作〉〉等;譯有《論幸福》、《從卡夫卡到卡夫卡》,二○一七年以《論幸福》獲得臺灣法語譯者協會第一屆人文社會科學類翻譯獎。
目次
O如同「作品」――楊凱麟
作品――胡淑雯
陳雪
童偉格
顏忠賢
黃崇凱
駱以軍
評論――潘怡帆
書摘/試閱
O如同「作品」
O comme Œuvre
楊凱麟
作家想要創作作品,但寫出來的永遠只是書,書並不等同作品,因為作品完全以不同於任何已知事物的方式存在,它只能無比怪異、無比拗口與「無能」地被表達為「不如同任何存在事物發生之物」,純粹的創造與純粹的虛構。傅柯說:
打從被謄寫到這個仍潔白的表面起,每一字詞與文學的關係都是令人絕對失望的,因為毫無任何字詞從本質與自然法則上屬於文學。實際上,字詞被書寫到必須是文學頁面的白紙起便已不再是文學,因為每一真實字詞都對文學純粹、空白、空洞與聖潔的本質越界,致使所有作品絕不是文學的完成,而是其斷裂、崩塌與圍籬破裂。
作品從不是確定與清晰之物,因為它不屬於已知,即使是其盡頭與終局。它不是問題的閉鎖與取消,相反的,作品必然指向「開始的暴力」,在作品中的每一時刻都重置一切,都對文學的已知元素重新質疑,都意圖重新啟動「開始」,並且在這個「開始的開始」的無盡迴圈中,有著特屬於書寫的孤獨。
《追憶逝水年華》以數千頁篇幅所欲迫出的,不是書寫的終點與封筆,而是在無盡語言中電光火石的「雷擊般開始」,小說敘述者念茲在茲但卻始終未曾給予的「作品」!敘述者最後說,「該是著手撰寫這部作品的時候了」,但幾頁之後小說旋即結束。作品因此從未真正在場,或者它即將開始於書中最後一行,在最後的句點之後,而一切字句同時在此被點燃,並如同鏡像折返般映照著「將臨的作品」。
(節錄)
作品Œuvre
胡淑雯
那個在大學教書的傢伙,指著小覓的鼻子說:妳竟然以女作家的身分去走秀。大學教授是以「女性主義」的立場譴責小覓的。她將自己視為小覓的同路人,一旦發現小覓有失責或自失立場的嫌疑,就自認有資格舉發或批判。問題是,小覓幾乎不認識她,也不曾在過去親歷的那些艱困的戰役裡見過她。她是這樣的一種典型:出國留學見了世面,領著換掉的腦袋回國教書,久而久之,就成了某些場域的先進。明明是個滯後的人,卻以為自己擁有先見之明。小覓與她在朋友家裡聚過一次,看了電影《齊瓦哥醫生》,她記得這位教授對拉娜的評論:不過是個被男人左右的女人。這種簡化事物的能力,在小覓看來,帶著令人驚心的暴力。但拉娜會原諒她的。大小姐見過的世面畢竟有限,僅限於明亮尊貴的那一面。
關於「走秀」,小覓知道她指的是哪一件事。幾個月前,小覓確實穿上一件不屬於自己的衣服,在攝影棚裡讓人梳了頭,打了光,拍了照片。小覓試圖解釋原委,卻一再被打斷。
「這就是走秀。」對方很堅持。
「我沒有為任何一個品牌走秀,」小覓說,「那是一張作者照片,妳有聽進去嗎?」
但教授並不想聽小覓的故事,她對細節沒有興趣。
「我在洗頭的時候,翻到了那本雜誌,一看就是走秀。」
小覓很想回她,我很少上髮廊洗髮,因為那很貴,但是小覓只說了,「那是一張靜止的照片,現場沒有伸展臺,編輯告訴我,那是在拍攝作者的肖像。」
「這就是走秀。」
好啦,隨便妳啦。小覓簡直要笑出來了。笑她一再重覆,重覆得好嚴肅,倘若她曾經體會生存與荒謬,或許就能懂得,嚴肅並不會讓人更靠近真實。一個大學教授把一個賣字的女人當作監督的對象,恨恨地說,妳不准賣色,不可自甘墮落。彷彿小覓是她的誰,欠她一只婚約或獎章什麼的。
那是去年底的邀約。一份女性雜誌打算製作一輯「女性與閱讀」專題,向小覓預約了一篇稿子,五千至七千字。對小覓來說,這是一個面向大眾的發表機會,也是一份優渥的稿費。截稿前,負責連繫的編輯寫信來,要小覓排出時段進棚拍照。小覓說不必麻煩了,自己可以寄一張照片過去,但是對方說,「我們很看重視覺,怕照片不合用,已安排了專業的攝影師……」進棚前幾日,對方再來一信,「請給我妳的尺寸,要跟廠商借衣服。」小覓說,可以穿自己的衣服。對方說,「我們邀了五個作家,五篇稿子,這是年度特刊,文字作者的肖像,要建立統一的視覺風格。」
到了現場,衣架上果然一排色調優雅的灰,各種層次的灰。走近一看,是大名鼎鼎的Christian Dior以及,現場工作人員向小覓解釋的,同一個代理商進口的Chlo é 。雜誌出刊後,好朋友黔南打電話來,調侃著,「妳身上那件Dior好貴。」想也知道,小覓反問,「快告訴我那件多少錢?」黔南回了一個精確的數字。
「妳怎麼會知道價錢?」小覓問。
「這些資訊就直接打在照片上啊。」
「少來了,」小覓說,「證明給我看。」
「妳沒收到雜誌嗎?」
「還沒啊。」
黔南拍了照片,把檔案丟給小覓。
「幹!」
「難道妳不知情?」
是的。小覓並不知情。
「妳被人當成展示架了,」黔南大笑,「果然是個賠錢貨。」
「那不是作者肖像嗎?」
「那確實是作者肖像,只不過順便展示了衣服,而且這衣服未免太大,」黔南說,「事情或許要反過來看,是那件衣服在穿妳,使用妳的身體,妳的臉,與妳的名字。」
一件昂貴無比的毛料大衣,竟還要附身於一個買不起這種衣服的寫作者,來擺脫流行,擺脫金錢崇拜的負擔?難道,再怎麼美麗貴重的物質也不夠自信,需要「靈魂」的妝點,無法單單倚靠無上的物質力量獨立於世?如果缺少靈魂,那就去找一個,愈高貴的愈好,而免費的更好,畢竟,一旦涉及金錢就不高貴了。難怪黛西要哭。──《大亨小傳》的女主角黛西,面對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華麗絲綢,落下的是眼淚而不是歡笑。笑就貪了,就淺了。她啜泣著說太美了,我好感動。可以在貴重的物質面前表達審美之感傷,卻不好為物質本身所體現的金錢力量,表達最單純膚淺的雀躍。高級時尚販售的是美感與記憶,不是金錢與享樂,也許作家的時尚功能就在這裡。
「妳想太多了啦,」黔南說,「人家怕你們不會穿,或穿得不好,跟廠商借衣服以確保雜誌的品味。人家可是時尚雜誌吶。」
「我要去抗議,」小覓說,「在我身上標價,事先卻不告訴我。」
「已經來不及了,」黔南笑小覓,「不如跟他們要求演出費……」
「那我可以告他們嗎?」小覓問。
「可以啊,」黔南說,「但是整個編輯部,包括他們的讀者,都會笑妳分明沾了那件衣服的光,卻自以為比那件衣服高尚。」
問題是,他們真的欺瞞了小覓。他們沒有事先讓小覓知道,編輯臺會這樣處理。
「他們不說,是因為沒有必要,」黔南問,「喂,妳到底有沒有讀過《ELLE》啊?」
「只有在剪頭髮的時候翻過幾次,」小覓說,「我很少上髮廊啊,《ELLE》、《VOGUE》、《BAZAAR》、《美麗佳人》……都一樣,這種雜誌太重了,誰會花錢去買一本可以把手折斷的大型商品目錄啊?我還寧願讀《壹週刊》呢,又輕又好看,而且很髒……」
「既然妳說沒人讀,那妳寫什麼呢?」
為錢寫呀。小覓說,「為錢寫,為作品寫,對我來說是同一回事,做的是同樣的事。」一樣盡可能將自己給出去,只要給得夠深夠遠,就能認識自己的局限。
「這種類型的雜誌,都是這樣做事的,妳不知道嗎?」
向廠商借衣服,在攝影棚裡打光、拍照,標示衣物的品牌與價格,做為回饋。
「這是他們的標準作業,」黔南說,「在他們的認知裡,所有正常的女人都應該具備這種常識。」
可見,那位大學教授比小覓更有常識。因為她不需要自己洗頭。
那篇小說刊登了,刊登在那本時尚雜誌的年度別冊裡面,標題是,〈沒有人知道〉。編輯沒有主動將這本別冊寄給小覓,事實上,小覓連雜誌的本體也沒有收到。當小覓主動索取一份拷貝時,得到的回應竟然是,沒有存貨了。據說,小覓那篇七千多字的文章裡,穿插了一系列女性保養品的簡介,有商品照片,有品牌標識,不確定是否也標了價格。但是小覓沒有收到任何廣告費或演出費。不過這樣也對,畢竟,小覓從來不曾為那些商品工作過哪怕是一分一秒啊。問題是,小覓始終沒有收到自己癡心期盼的那筆稿費,就連一塊錢也沒有收到。
昨天,存款降到四位數了。小覓自報社辭職,投入寫作至今,算來已整整三年。像這樣窩在咖啡廳裡讀書、做筆記,看著幾張熟面孔日復一日在相同的幾個座位,將昨天的日子從頭到尾複製一遍,有時會感到一陣恐慌。眼看時光就這麼伸出爪子,爬過成片的皮膚,留下斑痕、黑影、慢性疼痛、與膨脹的虛空,此外就沒有什麼可說的了。
(未完,《字母會O作品》)
得獎作品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