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我在門診行醫時,遇過一位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加上正值叛逆期的國中男生,他喜歡玩手機遊戲、時常不守規矩、不交作業,還曾翹課拒學。老師和家長多次責備不但沒用,還曾因此鬧脾氣離家出走數天,讓父母相當生氣又擔心,後來經校方推薦來我診所看診。
台灣許多家長都是利用「獎罰」雙極方式來教養孩童,殊不知有些自主性高或正值叛逆期的小朋友,越被責備越要跟你「唱反調」,懲罰只會讓狀況更壞,甚至會惡性循環。當時我教導了那位家長幾個教養的心理學技巧,告訴他們應該減少責備頻率、多稱讚好的行為,加上我也教導他們第三種應對方式「忽略」,對於不好的行為用「忽略」來冷處理。三個月後小朋友對父母親的態度開始慢慢轉變,開始不再板著臭臉、有說有笑,也開始去學校上課,甚至電玩也打了不錯的成績,是個家長和孩子「雙贏」的局面。
人性很複雜,但仍有一些脈絡可尋。我自幼就對很多事情充滿好奇,後來成為精神專科醫師,花費了多年整理和研究各種有趣的心理學和行為學,加上結合精神醫學知識編撰成這本書,書中知識如果運用適當,對於生活品質、教養兒女、人際關係和戒除惡習來說是好處多多,甚至可以用來提升工作效率和銷售業績,希望大家讀得有趣又有助益。本書若有可取之處,要感謝眾人的鼓勵與指導。內容如有缺失,則是本人才疏學淺所致,也希望諸位賢達不吝指正。
本書特色
以醫學專業角度講解各種有趣的精神醫學、心理學和行為學,閱讀過本書將會讓您對人性有更多瞭解,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本書有淺白文字、生動故事和趣味插圖,讓77則全彩內容深入淺出,容易吸收學習。
本書由精神專科林子堯醫師結合精神醫學、心理學和行為學的知識與經驗,花費心力編輯與撰寫的書籍,為大家解說人性的各種心理盲點,進而達到「減少認知謬誤、提升工作效率和改善生活品質」的效果。
作者簡介
簡歷:
精神專科醫師
十大傑出青年
雷亞診所院長
漫畫「金漫獎」首獎得主
文化部藝術新秀
著作:
漫畫:《醫院也瘋狂》1-8集
繪本:《好朋友愛地球》 (環保繪本)
書籍:《網開醫面:網路成癮遊戲成癮必讀書籍》
書籍:《向菸酒毒說NO!》
書籍:《你不可不知的安眠鎮定藥物》
書籍:《精神科臨床入門實用導引 》
書籍:《不焦不慮: 和醫師一起改善焦慮症》
書籍:《反菸酒毒攝影輯》
書籍:《不要按紅色按鈕!醫師教你透視人性盲點》
名人/編輯推薦
(前教育部部長、前中國醫藥大學校長、前臺大心理學系系主任)
隨著社會變遷,人們的生活壓力與日俱增,導致心理也受到不少負面影響。而當今世界充滿物質慾望的誘惑,許多人常會追尋財富而迷失自我,僅有少數人會有心理上的滿足和平靜。心理學雖然相當複雜,但是林醫師藉由趣味淺顯易懂的例子和故事來介紹各種心理學和行為學效應,實屬難得。很高興能看到這本書問世,希望這本書能夠讓大家對心理學與行為學更加了解,進而改善生活品質或提升工作效益。
子堯是中國醫藥大學畢業的優秀校友,不僅品學兼優,也是該屆醫學系模範生,後來更當選全國十大傑出青年,其於行醫濟世之餘仍筆耕不輟,撰寫了多本書籍,現在又看到這本新書問世,樂為之序。
目次
選擇性偏差
倖存者偏差
羅密歐與茱麗葉效應
羊群效應
樂隊花車效應
投射效應
超限效應
六度分隔理論
名片效應
帕金森定律
破窗效應
月暈效應
首因效應(先入為主效應)
近因效應
多看效應
皮格馬利翁效應(比馬龍效應)
霍布森選擇
恐怖谷理論
安慰劑效應
反安慰劑效應
霍桑效應
佛瑞效應
巴納姆效應(巴南效應)
三明治效應
名人效應(權威效應)
史丹佛監獄實驗
米爾格倫實驗
白熊效應(白象效應)
墨菲定律
貝勃定律
定勢效應
錯誤共識效應
熱爐法則(懲處法則)
蝴蝶效應
木桶理論
手錶定律(薩蓋定律)
零和遊戲
250定律
奧格爾維法則
曼德拉效應
登門檻效應
狄德羅效應(配套效應)
棘輪效應(制輪效應)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人質症候群)
旁觀者效應
詹森效應
賭徒謬誤(蒙地卡羅謬誤)
蒙地卡羅事件
熱手效應
延遲享樂
心理鐘擺效應
德西效應
邊際效應
習得無助
證人的記憶
尤里卡效應(阿基米德醞釀效應)
阿倫森效應(得失效應)
出醜效應(瑕不掩瑜效應)
彼得原理(向上爬原理)
蔡格尼克效應
二八法則(80/20法則)
長尾效應
透明天花板效應
凡勃倫效應
反饋效應(赫洛克效應)
黑暗效應
情境狀態效應
金魚缸法則
煮蛙效應
視網膜效應
武器效應
吊橋效應
情緒效應(野馬終局)
鱷魚法則
認知失調
前景理論(展望理論)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