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楊錫坤
東海大學畜產與生物科技學系教授
目次
第1章 緒論 1
解剖學名詞的解釋 1
動物的基本組織 3
上皮組織 3
一、上皮組織的一般特徵 4
二、上皮組織的分類 4
三、上皮細胞的特化構造 5
四、腺體性上皮 7
五、外分泌腺的分類 8
結締組織 10
一、一般特徵 10
二、結締組織的細胞 10
三、結締組織的纖維 10
四、基底質 11
五、一般性結締組織的種類 11
肌肉組織 13
神經組織 13
動物體的一般設計 14
生命活動的基本特徵 15
一、新陳代謝 15
二、興奮性 15
三、適應性 15
四、生殖 15
動物的內部環境與持恆狀態 15
生理功能調節的途徑 15
一、神經調節 15
二、液遞調節 16
三、自體調節 16
生理作用的調節機制 16
生理學的基本研究方法 16
一、急性試驗 17
二、慢性試驗 17
第2章 細胞的構造與生理 19
細胞膜 19
一、脂質障壁 19
二、蛋白質 20
三、碳水化合物 20
細胞質及其胞器 21
一、細胞骨架 21
二、溶素體 22
三、粒線體 24
四、核糖體 24
五、內質網 24
六、高爾基氏器 25
七、中心粒 26
細胞核 26
一、核膜 27
二、染色質 27
三、核漿 27
四、核仁 28
細胞接合 28
一、緊密接合 28
二、固定接合 28
三、交流接合 30
細胞的運輸機制 31
一、擴散作用 31
二、細胞膜的主動運輸 34
與擴散通過細胞膜有關的現象 36
一、滲透 36
二、滲透壓 37
三、膜電位 38
細胞週期 39
有絲分裂 40
細胞死亡 40
第3章 骨骼的解剖與生理 43
骨的功能 43
骨的化學組成 43
骨學的一些術語 43
一、骨骼各部之名詞 43
二、骨骼突起與凹陷之名詞 44
依據外觀之骨骼分類 44
畜體全身骨骼的一般形態 45
一、頭顱的骨骼 45
二、脊柱 48
三、肋骨 50
四、胸骨 51
五、前肢的骨骼 52
六、後肢的骨骼 55
七、內臟骨 58
軟骨與硬骨之組織學 58
一、軟骨的組織學 58
二、硬骨的組織學 59
骨膜與內骨膜的組織學 61
軟骨的生長方式 61
骨的生成 62
一、膜內骨化作用 62
二、軟骨內骨化作用 63
骨折及其修補 65
一、骨折的種類 65
二、骨折的修補 65
第4章 關節學 67
關節的分類 67
一、不動關節 67
二、可動關節 67
三、半動關節 69
關節的運動方式 69
軸骨的關節 69
附肢骨骼的關節 70
一、前肢的關節 70
二、後肢的關節 71
第5章 肌肉系統的解剖學與生理學 73
肌肉的形狀 73
肌肉的起止點 74
肌肉的作用 74
肌肉的命名 74
肌肉的輔助構造 75
一、筋膜 75
二、黏液囊 75
三、腱鞘 75
四、滑車 75
肌肉的神經與血管 75
畜體全身肌肉的一般形態 75
一、皮肌 75
二、前肢的肌肉 77
三、後肢的肌肉 79
四、軀幹、頸部、與頭部的肌肉 81
肌肉的顯微解剖與生理學 83
一、骨骼肌 83
二、心肌 93
三、平滑肌 95
四、骨骼肌、心肌與平滑肌的比較 98
第6章 神經系統的解剖學 99
神經系統的結構 99
神經細胞的構造 101
一、細胞本體 101
二、軸突與樹突 102
神經細胞的類別 103
突觸 104
一、化學性突觸 104
二、電性突觸 105
神經膠細胞 106
神經系統的發生學 108
中樞神經系統 109
一、腦 109
二、脊髓 114
三、腦脊髓膜 116
外圍神經系統 117
一、脊神經 117
二、腦神經 119
三、交感神經系統 123
四、副交感神經系統 124
第7章 神經系統的生理學 127
神經纖維的電活動 127
在軸突中離子進出的限制 127
動作電位 128
全或無定律 129
強度-期間曲線 130
刺激強度的註記 130
乏興奮期 130
神經元的電纜特性 131
神經衝動的傳導 131
一、無髓鞘軸突的傳導 131
二、有髓鞘神經的傳導 133
突觸的傳遞 134
一、電突觸 135
二、化學性突觸 135
三、突觸的塑性 140
四、突觸的整合作用 141
五、突觸的抑制作用 141
收斂、發散與訊息整合基本方式 142
一、容易化作用與閉合作用 143
二、回歸抑制作用 144
三、回歸促進作用 145
四、側枝抑制作用 145
反射 145
神經系統對軀體運動的調節 146
一、肌緊張 146
二、骨骼肌的牽張反射 146
三、腦幹對牽張反射與姿勢反射的調節 146
四、高位腦中樞對軀體運動的調節 148
自律神經系統的功能 150
一、自律神經系統的神經傳導物 150
二、具有二元神經分佈的器官 152
三、非雙元神經分佈的器官 153
自律神經功能的中樞調節 153
一、脊髓 154
二、腦幹 154
三、下視丘 154
四、大腦的邊緣系統 155
第8章 感覺系統 157
感受器概述 157
皮膚感受器 158
味覺感受器 159
嗅覺感受器 160
視覺器官-眼睛 162
一、眼球壁 162
二、眼球內容物 164
聽覺與平衡覺感受器-耳 165
一、外耳 165
二、中耳 165
三、內耳 166
自體感受器 167
一、肌肉 167
二、肌腱 168
三、關節 169
內臟感受器 169
感覺的一般上行傳導系統 169
一、視丘在上行傳導系統中的作用 169
二、特異性投射系統 170
三、非特異性投射系統 171
大腦皮質的感覺功能 171
感覺的基本生理特性 171
一、感覺強度的影響因素 171
二、各種感覺之間的相互關係 172
三、調適作用 172
四、對比作用 172
五、後作用 172
各類感覺的傳導路徑 172
一、一般體軀感覺 172
二、內臟痛覺 175
三、味覺 175
四、嗅覺 175
五、視覺 177
六、聽覺 177
七、平衡覺 178
第9章 外皮系統的解剖學與生理學 179
皮膚的構造 179
一、表皮 179
二、真皮層 182
三、皮下組織 183
皮膚的顏色 184
皮膚附屬構造 184
一、毛髮與毛囊 184
二、汗腺 189
三、皮脂腺 190
四、豎毛肌 190
五、肛門囊腺 190
六、其他氣味腺體 190
七、爪、蹄與指甲 191
八、洞角與鹿角 193
皮膚的血管、淋巴管與神經分佈 194
皮膚的生理功能 195
一、保護作用 195
二、防水 196
三、感覺作用 196
四、調節體溫 196
五、合成與貯存脂肪 196
六、分泌及排泄作用 196
七、呼吸作用 196
八、合成維生素D 197
九、吸收作用 197
第10章 血液學 199
血液的功用 199
血液的總量 200
血液的理化特性 200
血液的組成 201
血漿 202
血液的緩衝系統 203
一、重碳酸鹽緩衝系統 203
二、磷酸鹽緩衝系統 204
三、蛋白質緩衝系統 204
紅血球 204
一、數目 204
二、形狀 205
三、大小 205
四、紅血球成分 206
五、溶血 206
六、血液凝集 206
七、血紅素及其衍生物 206
八、紅血球的命運 208
白血球 209
一、種類與功能 209
二、白血球數目 211
三、白血球的破壞 212
血小板 212
一、形態與數量 212
二、功能 212
止血 213
一、血管攣縮 213
二、形成血小板栓 213
三、血液凝固 214
四、生理抗凝系統與纖維蛋白水解 216
血球生成 218
一、紅血球生成 218
二、顆粒性白血球生成 219
三、淋巴球形成 219
四、單核球形成 220
五、血栓細胞形成 220
第11章 循環系統的解剖學與生理學 221
心臟 221
包心囊 221
心臟的構造 222
心臟的傳導系統 223
心臟的血管與神經分佈 223
血管 224
一、血管的種類 224
二、血管壁的血管分佈 228
三、血管壁的神經分佈 228
四、血管分佈的一般規律 229
循環系統 231
一、肺循環 231
二、體循環 232
胎兒循環 234
淋巴系統 235
一、淋巴管 235
二、淋巴的產生與淋巴循環 236
三、淋巴組織 236
四、淋巴器官 236
心動週期 238
心音 240
心臟的電活動 240
一、非節律點心肌的動作電位 240
二、節律點的電位變化 241
三、心動電流描記術 241
心輸出量及其調節 242
一、心跳速率的調節 242
二、每跳心輸出量的調節 244
血管阻力與血流 246
血流的內在調節 247
一、肌源性控制機制 247
二、代謝控制機制 247
三、組織與內皮釋放物質之調節 247
血管舒縮的外在調節 247
一、交感神經 247
二、副交感神經 248
三、內泌素作用 248
心血管中樞 248
一、脊髓 249
二、延腦 249
三、其他更高級腦區 249
血壓 249
動脈壓的調節 251
一、血壓的短期調節 251
二、血壓的長期調節 252
運動時的心血管調整機制 252
第12章 呼吸系統的解剖學與生理學 255
呼吸系統的構造 255
一、鼻孔 255
二、鼻腔 255
三、咽 256
四、喉 256
五、氣管及其分支 256
六、肺 258
七、肺臟的血管與神經分佈 261
八、骨性胸廓 261
九、胸膜 262
肺的通氣 262
一、肺通氣的動力 262
二、呼吸運動 262
三、呼吸類型 264
四、壓力關係 264
五、肺的容積 264
牽涉肺通氣的因子 265
氣體交換 266
一、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 266
二、血液與組織的氣體交換 266
三、影響氣體交換的因素 267
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 267
一、氧的結合與運輸 267
二、二氧化碳的結合與運輸 269
呼吸的調節 270
一、腦幹的呼吸中樞 271
二、調節呼吸的向中輸入 272
喘息 274
咳嗽 274
打噴嚏 275
打嗝 276
打哈欠 277
第13章 消化系統的解剖學 279
消化道的一般性構造 279
口腔 280
舌 282
唇、頰、頜、與鏷 282
扁桃腺 283
咽 283
食道 284
非反芻獸的胃 284
反芻獸的胃 286
一、蜂巢胃 286
二、瘤胃 286
三、重瓣胃 287
四、皺胃 287
小腸 287
大腸 289
一、馬的大腸 289
二、豬的大腸 290
三、狗的大腸 290
四、反芻獸的大腸 290
輔助消化器官 290
一、唾液腺 290
二、胰臟 291
三、肝臟 292
第14章 消化生理學 295
胃腸道的運動 295
一、採食與咀嚼 295
二、吞嚥 295
三、單胃動物胃的運動與胃排空 296
四、嘔吐 298
五、反芻胃的運動與反芻 299
六、食道溝關閉 300
七、重瓣胃的運動 300
八、皺胃的運動 300
九、小腸的運動 300
十、大腸的運動 300
十一、排糞 302
腸道反射 302
胃腸道的分泌 303
一、唾液 303
二、胃液 304
三、胰液 307
四、膽汁 309
五、腸的分泌 311
消化與吸收 311
一、碳水化合物 311
二、蛋白質 312
三、脂質 314
四、維生素的吸收 316
五、鹽類的吸收 317
六、水的吸收 322
七、水與電解質的腸道分泌作用 322
八、下痢 324
反芻胃的消化與吸收 324
一、消化 324
二、吸收 325
消化率 326
一、消化率的測定 326
二、影響消化率的因素 327
採食量的控制 327
一、採食控制中樞 328
二、饑餓感的產生與採食的開始 328
三、飽足感與採食的結束 329
四、營養分對飽足感的作用 329
第15章 泌尿系統的解剖學與生理學 331
腎臟的位置 331
腎臟的形狀 331
腎臟的解剖學 332
腎臟的血液與神經供應 332
輸尿管、膀胱、與尿道 333
腎元的顯微解剖 334
一、腎小球與包氏囊 335
二、腎小管 335
三、近腎小球器 336
四、集尿管 337
腎臟的泌尿機制 337
一、腎小球的過濾作用 337
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338
三、腎小管的分泌作用 341
影響尿液生成的因素 342
一、影響腎小球濾過速率的因素 342
二、影響腎小管重吸收的因素 343
三、影響腎臟血流的因素 344
排尿 344
腎清除率 345
物質在血漿中的濃度對清除率之
影響 346
腎臟對細胞外液容積與滲透壓的
調節 347
腎臟對細胞外液酸鹼度的調節 348
一、泌氫作用與鈉的重吸收 348
二、泌鉀作用與鉀-鈉交換 349
三、氨的分泌與銨鹽的生成 349
腎臟對血鉀濃度的調節 349
腎藏的其他功能 351
第16章 內分泌學 353
總論 353
一、分泌與作用方式 353
二、內泌素的分類 353
三、內泌素的釋放 356
四、內泌素分泌的調節 356
五、內泌素的運輸 357
六、內泌素的清除 358
七、內泌素作用的機制 358
八、內泌素的作用整合 362
下視丘與腦垂腺的內泌素 362
一、解剖學 363
二、腺體性腦垂腺的內泌素 365
三、腦垂腺後葉的內泌素 371
甲狀腺內泌素 373
一、化學 374
二、合成與釋放 375
三、作用 376
四、分泌的調節 377
腎上腺的內泌素 377
一、腎上腺皮質的內泌素 379
二、腎上腺髓質的內泌素 382
胰島腺內泌素 383
一、胰島素 383
二、升糖素 385
三、生長素禁釋素 387
四、胰多壖 387
調節鈣與磷的內泌素 387
一、骨骼生理學簡述 387
二、甲狀旁腺素 388
三、降鈣素 389
四、維生素 D 390
五、血漿中鈣與磷濃度的整合性調節 391
松果腺的內泌素 392
心臟的內泌素 393
脂肪組織的內泌素 394
一、瘦體素 394
二、脂聯素 395
三、阻抗素 396
胃腸的內泌素 396
一、饑餓素 397
二、膽囊收縮素 399
三、胃泌素 400
四、胰泌素 400
五、胃抑制壖 401
其他內分泌器官 401
第17章 雄畜生殖系統的解剖學 403
陰囊 403
一、陰囊皮膚 403
二、肉膜 404
三、精索筋膜 404
四、鞘膜層 404
睪丸 404
附睪 405
輸精管與精索 405
輔性腺 407
陰莖、相關肌肉與包皮 409
生殖器官的血液與神經供應 410
第18章 雄畜的生殖生理學 413
睪丸的內泌素 413
一、睪固酮 413
二、抑制素 414
三、其它內泌素或旁泌素 414
生精作用 415
一、精母細胞發生 415
二、精子形成 416
三、生精作用過程的期間 417
生精作用的內泌素控制 418
精子在附睪的成熟與儲存 418
一、運輸 418
二、濃縮 419
三、成熟 419
四、儲存 419
勃起 419
射精 421
精液 422
一、精子 422
二、精漿 423
第19章 雌性生殖系統的解剖學 425
卵巢 425
一、濾泡 426
二、血體、黃體、與白體 427
三、其他組織 428
生殖道 428
一、輸卵管 428
二、子宮 429
三、子宮頸 431
四、陰道 431
女陰 431
一、前庭 431
二、大陰唇與小陰唇 431
三、陰蒂 432
雌性生殖器官的血管、淋巴管、與神經
分佈 432
第20章 雌畜的生殖生理學 435
卵巢的功能 435
一、卵的形成 435
二、濾泡的生長 436
三、排卵 437
四、黃體的形成與維持 439
五、卵巢內泌素 440
動情週期 442
一、動情前期 442
二、發情期 443
三、動情後期 443
四、動情間期 443
靈長類的月經週期 444
非典型動情週期 445
乏情期 445
卵巢囊腫、黃體滯留、與隱情 446
發身 446
一、發身的定義與發生機制 446
二、影響發身的因素 446
生殖季節 448
受精作用 448
一、精子的準備 448
二、精子與卵母細胞的結合 450
胚的發育 451
埋植 452
胎盤形成 453
懷孕的母體承認 454
懷孕的維持 455
分娩 457
一、分娩前的徵候 457
二、分娩的過程 457
三、分娩發軔的機制 458
第21章 性別的分化 461
遺傳性別 461
性腺性別 463
內泌素性別 465
體表型性別 466
腦性別 467
行為性別 468
睪丸的下降 468
性別分化的總結 469
中間性別 469
一、真雌雄同體 469
二、龍鳳胎不育雌牛 470
三、偽雌雄同體 471
四、其他染色體或遺傳缺陷所致的性別
異常 472
第22章 生殖技術簡介 475
人工授精 475
精液保存 476
節育 476
發情同期化 476
超級排卵 477
季節外生殖 477
懷孕診斷 477
誘發分娩 478
胚移置 478
胚與卵母細胞的保存 478
性別分化的操縱 478
基因轉置 478
胚幹細胞的建立與應用 479
其他生殖技術 479
第23章 乳腺與泌乳 481
雌性乳腺的構造 481
一、母牛的乳腺 481
二、其他動物的乳腺 484
出生後的乳腺發育 484
乳腺發育的內泌素調節 485
泌乳的發軔 485
一、腺泡上皮細胞的分泌作用 485
二、泌乳發軔的內泌素控制 486
維持泌乳的內泌素控制 487
乳汁的移除 489
泌乳的停止 489
乳汁的成分與特性 490
一、初乳 490
二、常乳 492
泌乳的人工誘發 492
第24章 醣類、脂肪、與蛋白質的代謝 495
醣類的代謝 495
一、血糖的來源與命運 495
二、血糖濃度的調節 499
脂肪的代謝 501
一、脂肪的合成 501
二、脂肪酸的移動 501
三、脂肪酸的氧化作用 502
四、脂肪代謝的內泌素調節 503
五、脂肪肝 504
蛋白質的代謝 504
一、飼糧氮素的生物學分配 504
二、氮的平衡 505
三、蛋白質代謝的內泌素調節 506
體內主要營養分代謝關係的總結 506
第25章 能量代謝 507
飼糧能量的生物學分配 507
氧的熱價與呼吸商 508
一、氧的熱當量 508
二、呼吸商 508
基底代謝、休息代謝 509
影響代謝速率的因素 510
一、影響基底代謝速率的因素 510
二、其他影響代謝速率的因素 511
第26章 體溫與體溫的調節 513
家畜的體溫及其正常變異 513
熱的散失 514
一、蒸發性散熱 514
二、非蒸發性散熱 515
熱的獲得 516
體溫的神經與內泌素調節 516
一、外圍溫度感受器 517
二、體溫的調節中樞 517
三、神經與內泌素的作用 519
動物對熱的生理反應 520
一、行為上的改變 520
二、循環系統的調節 520
三、流汗 520
四、喘息 520
動物對冷的生理反應 520
一、行為的改變 520
二、豎毛 520
三、皮膚血管收縮 520
四、增加產熱 521
體溫調節的異常 521
一、發熱 521
二、熱衰竭 521
三、中暑 522
四、體溫過低 522
參考書籍 525
中文索引 527
英文索引 559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