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1、知名歷史學者張宏杰代表作,豆瓣評分8.7。新版新增萬字“曾國藩的遺產”。
2、持續暢銷,常年領跑京東、kindle、豆瓣等各大網站人物傳記圖書榜單前列,徐雷、盧偉冰、俞敏洪、馬伯庸、李尚龍等諸多企業家、作家高度讚譽。
3、全面复盤曾國藩的整個人生路徑及命運抉擇——與同類書最大的不同是,它更側重於描寫曾國藩的心路歷程和精神成長,一生都對個人進行嚴格的自我管理,從而完整講述曾國藩從笨人到聖人,經歷五次恥辱,如何不斷升級,脫胎換骨的升級之道。
4、人物塑造更符合當下潮流和年輕人閱讀口味——本書的曾國藩不是被神化的完人,形象更接地氣。他持續奮鬥的進階之路,就像當下社會轉型時期每一個平凡人的奮鬥史。
5、真正深入挖掘曾國藩蟄居在家兩年陷入人生低谷的故事——揭露了他在兩年的沉寂和思考中,如何修心、自我管理,最終性格大變,為人處世脫胎換骨,完成人生轉折。
6、以充分的史料為基礎,不主觀臆測,不是小說,卻和小說一樣生動、好讀。
7、買一贈一,隨書附贈作者精選的曾國藩家書典藏本。
8、雙封面設計,燙金+專色工藝,更典雅大氣。
曾國藩,沒有顯赫的家世,天賦堪稱晚清同時代大人物當中最差,卻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在復雜的時代變局中超越眾人,成就最大,被譽為大清“中興第—名臣”,且最後全身而退。他的人生經歷,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都給人以特別的啟示。
他出身平常,家族五六bai年沒出過秀才,可謂典型的小鎮青年。
他智商平常,考了7次才中秀才,卻以笨功夫成功打通了科舉之路,順利進入翰林院。他一生崇尚笨拙,以紮實而非機巧取勝。
他躊躇滿志進京,面對全國精英,發現自己見識狹隘、觀念鄙俗,陷入自卑和焦慮。三十而立,他立志學做聖人,研讀經典,廣交朋友,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在京期間飛速升遷。
他善於把握機會和創造機會,天下大亂之際,一介書生du創湘軍,統率群雄。對抗太平天國,屢戰屢敗,甚至兩次投江自盡,多次深陷絕境。47歲時更被皇帝棄用,陷入人生低谷。
蟄居老家兩年,他反思自我,最終大悔大悟。重新出山後,為人處世脫胎換骨,不僅清除了政治敵人,而且以“結硬寨、打呆仗”戰勝了軍事宿敵太平天國,位極人臣。
他眼光長遠,審時度勢,面對與洋人的差距,率先拋棄落後觀念,倡導洋務運動,師夷長技以製夷。
他走過的每一步都成為人生精進的基石,最終從笨人到聖人,成為大清王朝的最後領航者和儒家文化的最後一個偶像。
翻開本書,看曾國藩如何以一種笨拙的精神,詮釋一個持續奮鬥者的升級之道。
作者簡介
張宏杰,蒙古族,1972年生於遼寧。知名歷史學者,東北財經大學經濟學學士,復旦大學歷史學博士,清華大學博士後。著有暢銷書《曾國藩傳》《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中國國民性演變歷程》等。曾在《百家講壇》主講《成敗論乾隆》。大型紀錄片《楚國八百年》總撰稿。
名人/編輯推薦
如果讓推荐一本有關曾國藩的傳記和他的平生故事的話,那麼推薦張宏杰的這本《曾國藩傳》。張宏杰用簡單明了的語言,用講故事的方式,在尊重歷史的前提下,把曾國藩一生的奮鬥經歷和他的成功和失敗的體會,以及怎樣從一個笨人走向聖人的過程,清晰地描述了出來。
——俞敏洪
推薦讀一本書《曾國藩傳》。我推崇曾國藩,是從他身上學到了:勤奮、自省、守拙、成就他人。理解了“扎硬寨打呆仗”,會受益一生!
——盧偉冰
曾國藩這個人很有意思。他出身卑微,資質平平,剛出道時是個見到啥不平事都要嘰歪兩句的“小憤青”;30歲時立志做聖人,跟朋友喝酒要反省,見到美色要反省,夢到發財要反省。中年之後創立湘軍,隻手挽救了大清王朝,卻落下了“漢奸”“曾剃頭”的罵名。這就是張宏杰給我們呈現的曾國藩:一生都活在矛盾與衝突中,一個有靈魂有體溫有意思的“聖人”。
——羅振宇
張宏杰的新著《曾國藩傳》讀完,頗有收益。這是一本有相當專業水準的普及類讀物。作者對讀者比較熟悉的曾氏事功著墨不多,而著重寫曾國藩的精神成長,到死都對個人進行嚴格的自我管理,毫不懈怠,實現從凡夫到聖賢的自我超越。
——十年砍柴
花了幾乎一周,讀完了張宏杰老師的《曾國藩傳》,這是我看過zui hao的一本曾國藩傳,一個人的一生,竟可以如此立德、立功、立言。
——李尚龍
張宏杰老師的這本《曾國藩傳》,讀起來頗有埃米爾?路德維希《拿破崙傳》的味道,除去敘史,也側重於探尋傳主在各個階段的心理刻畫。這其中分寸很難掌握,稍微放飛一點,就成了腦補;稍微拘束一點,便又落回舊史傳窠臼。既要維持真實不虛,又要窺出傳主心路,非反复揣摩咀嚼者不能為之。
——馬伯庸
序
這本《曾國藩傳》的誕生,可以說是一個瓜熟蒂落的過程。
1997 年,我開始業餘寫作不久,就寫了一篇散文《解剖曾國藩》,後來收入我2000 年出版的第一本書中。我的博士論文和博士後論文寫的都是曾國藩的經濟生活,後來在中華書局出版時改名為《給曾國藩算算賬》。此外,我還寫了《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一)》和《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二):〈曾國藩家書〉與曾氏家風文化》(三也在寫作中)。現在回頭一看,在我二十年的寫作生涯中,我寫得最多的一個人物是曾國藩。不知不覺,已經寫下了一百多萬字,出版了四本關於曾國藩的書。
伴隨著這些寫作,二十年間,岳麓書社版三十冊的《曾國藩全集》一直擺在我書架上最方便取用的位置,其中的家書和日記更常年是我的枕邊書。我收集了大量關於曾國藩、湘軍及晚清政治、社會史的研究資料和成果,完成了對曾國藩多個側面的分塊式解讀。這些都是這本《曾國藩傳》的寫作基礎。
之所以對曾國藩如此感興趣,第一個原因,正如我在《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一)》的序中所說,對於中國這個文化體來說,曾國藩的更大意義是他展現的“中國式力量”。曾國藩全面展示了傳統文化的正面價值,證明了中國文化有活力、有彈性、有容納力的一面。在清代重臣中,他是第一個主張對洋人“以誠相待”的人。這一高度,今天許多中國人仍然沒有達到。當然,另一方面,他也證明了傳統文化無法突破的極限,這一證明意義也十分重大。總而言之,他讓我們對祖先五千年來積累的文化有了更全面的認識。任何建設都需要尋找堅實的地基,我們既然無法和傳統一刀兩斷,就必須尋找接口。
第二個原因,從個人精神成長角度看,曾國藩也能給我們提供力量。曾國藩這個人的一生,起點極低而抵達的高度很高。曾國藩的智商平常,一個秀才考了七次。身體禀賦很差,一生與多種嚴重疾病相伴。出身也很平常,祖上幾bai年間都是平頭百姓。年輕的時候,性格中還有很多毛病,比如自我管理能力比較差。他通過不懈的個人努力,完成了脫胎換骨、超凡入聖的變化,達到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境界,這個過程是非常富有啟發意義的。
因此,曾國藩是一個鑽之彌堅、仰之彌高的人物。從曾國藩出發,我們可以更深地了解中國傳統思想史,了解晚清政治史和社會史。從這個角度看,為讀者提供一本關於曾國藩的簡明傳記作為入門書也是必要的。
所以在閱讀、寫作曾國藩將近二十年之後,我將以前關於曾國藩的拼圖式寫作和研究整合起來,補足其中的空白部分,形成一本簡明全面的《曾國藩傳》。目的是使讀者花不太長的時間,就能完成對曾國藩一生功名事業和心路歷程的了解。
當然,因為這樣的寫作過程,這本《曾國藩傳》也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部分內容和以前的作品有重複。在寫作的過程中,我想避免這種重複,卻發現無法避免。因為關於同一個事件,材料並沒有新的發現,結論也沒有什麼變化,如果僅僅換一種寫法,也就是說,僅僅做一些語言的重新組合,意義並不是很大。
因此,這本書的部分內容與《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一)》等有重複,尚祈讀者諒解。我希望我的作品能以這樣的方式滿足不同讀者的需要:以《曾國藩傳》為骨,可以迅速全面了解曾國藩一生;以《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等為肉,可以深入細緻地研讀曾國藩的多個側面。
這本《曾國藩傳》,和以前出版的眾多曾國藩傳、大傳及評傳有所不同。一是側重呈現曾國藩個人心路歷程,而不是對其生平和事件的研究式複原。二是對曾國藩的一生突出重點,而不是均衡敘述。比如關於“剿”捻一筆帶過,而關於曾國藩對外觀念的轉變及天津教案,則花了比較多的筆墨,以試圖深入解讀曾國藩主動選擇做“賣guo賊”的原因。
這本書吸納了大量的前人研究成果。在曾國藩研究領域,有朱東安先生的《曾國藩傳》、林乾先生的《曾國藩大傳》、董蔡時先生的《曾國藩評傳》,以及蕭一山、梁紹輝、董叢林、劉憶江、宮玉振等先生的著作,還有唐浩明先生的系列作品。此外,翁飛先生關於曾國藩和李鴻章關係的研究,董叢林先生關於胡林翼的研究,都令我受益匪淺。還有一些參考過的論文無法在這裡一一列及。在成書的過程中,我的東財學長、書法家王家新通讀了書稿,並提出了非常寶貴的意見,在此均謹深致謝意。
這本《曾國藩傳》的誕生,可以說是一個瓜熟蒂落的過程。
1997 年,我開始業餘寫作不久,就寫了一篇散文《解剖曾國藩》,後來收入我2000 年出版的第一本書中。我的博士論文和博士後論文寫的都是曾國藩的經濟生活,後來在中華書局出版時改名為《給曾國藩算算賬》。此外,我還寫了《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一)》和《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二):〈曾國藩家書〉與曾氏家風文化》(三也在寫作中)。現在回頭一看,在我二十年的寫作生涯中,我寫得最多的一個人物是曾國藩。不知不覺,已經寫下了一百多萬字,出版了四本關於曾國藩的書。
伴隨著這些寫作,二十年間,岳麓書社版三十冊的《曾國藩全集》一直擺在我書架上最方便取用的位置,其中的家書和日記更常年是我的枕邊書。我收集了大量關於曾國藩、湘軍及晚清政治、社會史的研究資料和成果,完成了對曾國藩多個側面的分塊式解讀。這些都是這本《曾國藩傳》的寫作基礎。
之所以對曾國藩如此感興趣,第一個原因,正如我在《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一)》的序中所說,對於中國這個文化體來說,曾國藩的更大意義是他展現的“中國式力量”。曾國藩全面展示了傳統文化的正面價值,證明了中國文化有活力、有彈性、有容納力的一面。在清代重臣中,他是第一個主張對洋人“以誠相待”的人。這一高度,今天許多中國人仍然沒有達到。當然,另一方面,他也證明了傳統文化無法突破的極限,這一證明意義也十分重大。總而言之,他讓我們對祖先五千年來積累的文化有了更全面的認識。任何建設都需要尋找堅實的地基,我們既然無法和傳統一刀兩斷,就必須尋找接口。
第二個原因,從個人精神成長角度看,曾國藩也能給我們提供力量。曾國藩這個人的一生,起點極低而抵達的高度很高。曾國藩的智商平常,一個秀才考了七次。身體禀賦很差,一生與多種嚴重疾病相伴。出身也很平常,祖上幾bai年間都是平頭百姓。年輕的時候,性格中還有很多毛病,比如自我管理能力比較差。他通過不懈的個人努力,完成了脫胎換骨、超凡入聖的變化,達到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境界,這個過程是非常富有啟發意義的。
因此,曾國藩是一個鑽之彌堅、仰之彌高的人物。從曾國藩出發,我們可以更深地了解中國傳統思想史,了解晚清政治史和社會史。從這個角度看,為讀者提供一本關於曾國藩的簡明傳記作為入門書也是必要的。
所以在閱讀、寫作曾國藩將近二十年之後,我將以前關於曾國藩的拼圖式寫作和研究整合起來,補足其中的空白部分,形成一本簡明全面的《曾國藩傳》。目的是使讀者花不太長的時間,就能完成對曾國藩一生功名事業和心路歷程的了解。
當然,因為這樣的寫作過程,這本《曾國藩傳》也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部分內容和以前的作品有重複。在寫作的過程中,我想避免這種重複,卻發現無法避免。因為關於同一個事件,材料並沒有新的發現,結論也沒有什麼變化,如果僅僅換一種寫法,也就是說,僅僅做一些語言的重新組合,意義並不是很大。
因此,這本書的部分內容與《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一)》等有重複,尚祈讀者諒解。我希望我的作品能以這樣的方式滿足不同讀者的需要:以《曾國藩傳》為骨,可以迅速全面了解曾國藩一生;以《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等為肉,可以深入細緻地研讀曾國藩的多個側面。
這本《曾國藩傳》,和以前出版的眾多曾國藩傳、大傳及評傳有所不同。一是側重呈現曾國藩個人心路歷程,而不是對其生平和事件的研究式複原。二是對曾國藩的一生突出重點,而不是均衡敘述。比如關於“剿”捻一筆帶過,而關於曾國藩對外觀念的轉變及天津教案,則花了比較多的筆墨,以試圖深入解讀曾國藩主動選擇做“賣guo賊”的原因。
這本書吸納了大量的前人研究成果。在曾國藩研究領域,有朱東安先生的《曾國藩傳》、林乾先生的《曾國藩大傳》、董蔡時先生的《曾國藩評傳》,以及蕭一山、梁紹輝、董叢林、劉憶江、宮玉振等先生的著作,還有唐浩明先生的系列作品。此外,翁飛先生關於曾國藩和李鴻章關係的研究,董叢林先生關於胡林翼的研究,都令我受益匪淺。還有一些參考過的論文無法在這裡一一列及。在成書的過程中,我的東財學長、書法家王家新通讀了書稿,並提出了非常寶貴的意見,在此均謹深致謝意。
目次
第一章曾國藩的七次科舉之痛
1. 父子雙雙去“趕考”
2. 老曾家有個科舉夢
3. 生平第一大挫折
4. 越笨拙越努力
第二章為什麼要“學做聖人”
1. 京官曾國藩的自卑與焦慮
2. 三十而立,學做聖人
3. 脫胎換骨的開始:寫日記
第三章驚人的進階之道
1. 自我管理的十二條軍規
2. 把擇友當作人生第一大事
3. 深得道光皇帝欣賞
第四章從前的官場愣頭青
1. 鬱悶的“副部長”
2. 開罪咸豐皇帝
3. 北京,生命最艱難的時刻
第五章“曾剃頭”的長沙之辱
1. 赴任江西遭遇家庭變故
2. 為什麼出山?
3. 在長沙,成為眾矢之的
4. 遭遇真正挫折:差點兒被兵痞殺了
第六章湘軍為什麼牛氣
1. 創建湘軍的苦心與良心
2. 與咸豐帝的博弈
3. 曾國藩的第一次自殺和湘潭大捷
4. 湘軍團隊是這樣設計出來的
第七章得而復失的湖北巡撫
1. 把保衛長官當作一項製度
2. 這句話改變了曾國藩命運
3. 曾國藩的敵人
4. 湘軍的整體計劃為何被打亂?
第八章江西困境與“大悔大悟”
1. 九江大敗後差點兒自殺
2. 曾國藩與胡林翼
3. 被皇帝拿掉兵權
4. 蟄伏兩年,完成“脫胎換骨”
第九章安慶這塊難啃的骨頭
1. 曾國藩的二次出山
2. 和胡林翼聯手攻占安慶
3. 湘軍的戰術:“結硬寨、打呆仗”
4. 命運之戰
第十章與何桂清的恩怨糾葛
1. 成為大清帝國最有權勢的人
2. 慈禧與奕發動宮廷政變
3. 清除何桂清集團dang羽
第十一章太平天國最後的戰役
1. 著名的“天京”攻堅戰
2. 曾國藩人生最焦灼的四十六天
3. 恩將仇報的沈葆楨
第十二章“將權位二字,推讓少許”
1. 朝廷的兩記悶棍
2. 曾國荃的“經濟問題”
3. 自剪羽毛,讓曾老九離職
4. 與左宗棠的恩怨情仇
第十三章兩江總督的清與濁
1. 不准大排場,只收小禮物
2. 總督的“養廉銀”與“裁撤陋規”
3. 曾國藩的“小金庫”
第十四章洋人也是人
1. 蠻夷之人,居然也有信義
2. 師夷長技以製夷
3. 三個與眾不同的外交觀念
第十五章與接班人李鴻章共同“剿”捻
1. 妙手:裁湘留淮
2. 曾國藩的人才大計:塑造李鴻章
3. 將河牆戰法進行到底
第十六章天津教案:曾國藩是怎麼成為“賣guo賊”的
1. 升任直隸總督,對官場痛加整頓
2. 導火線:武蘭珍迷拐案
3. 曾國藩調查“挖眼剜心”事件
4. 疆臣新領袖李鴻章
第十七章大清王朝最後的領航者
1. 這個王朝已經不可挽救了
2. 為國家辦最後一件大事
3. 雖油盡燈枯,仍然勤奮有恆
4. 中國傳統文化的最後一個偶像
第十八章曾國藩的遺產
1.不給子孫留遺產
2.曾氏家風成就後人
3.辦洋務的後續
書摘/試閱
1. 京官曾國藩的自卑與焦慮
高中進士之後,曾國藩衣錦還鄉,在家裡休息了將近一年。道光十九年( 1839)底,曾國藩告別家人,從湖南起程前往北京當官。道光二十年(1840)春天,他參加了散館考試,被授予翰林院檢討一職,正式開始了京官生涯。
翰林院是一個比較特殊的衙門,因為它不只是一個政府機關,也是一個類似學院的機構。清代翰林院位於北京東長安街路南,與紫禁城只有一街之隔,以巨量藏書著稱於世,舉世罕見的《永樂大典》和《四庫全書》的底本就珍藏於此。西方人稱這里為“當時世界上最古老悠久、收藏最豐富的圖書館”,把它比作中國的牛津、劍橋和海德堡。
曾國藩任的翰林院檢討是從七品,而縣令是七品,用我們今天的級別衡量,大致相當於“副處級”。官品雖然不高,但因翰林“為天子文學侍從,故儀制同於大臣”。所以地位非常清要,被稱為“玉堂人物”。翰林們的工作任務,就是“讀書養望”,在這裡進一步深造,以備他日大用。因此齊如山說,翰林們“相當驕傲。他們不以官員自居,而以學者的身份自重。本來翰林院與其他衙門不同,所有翰林對於掌院的大學士,不稱堂官,而稱老師,原來本就是大學的性質”。
來到北京前,曾國藩是相當躊躇滿志的。曾國藩以前曾非常自卑,但是科舉的成功讓他找到了自信。二十四歲中了舉人後,曾國藩已經“銳意功名,意氣自豪”。二十八歲中進士、點翰林,讓曾國藩更是顧盼自雄,睥睨一世。他離家進京的時候,曾請求老祖父給他兩句囑咐,曾玉屏雖然不識字,但是對他說了這樣一句話:“爾的官是做不盡的,爾的才是好的……爾若不傲,更好全了”,就是說你是有才能的,做官肯定是有前途的,你要是把身上這個傲的毛病改了,就更好了。可見他言談舉止中已常露出飄飄然之概。
但是到了北京之後不久,曾國藩卻又一次陷入深深的自卑當中。翰林院集中了當時全國精英中的精英。在翰林院裡,曾國藩見到了很多氣質風度和他以前在湖南結識的完全不同的讀書人,在他們身上發現了一種新的風範、新的精神面貌、新的氣質。這種氣質,就叫作學者風範,大儒本色。和他們一比,曾國藩發現自己身上有很多嚴重缺陷。剛到北京的曾國藩是一個典型的湖南土包子,一口難懂的湘鄉土話,長得土頭土腦,穿得也土里土氣。這些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還沒怎麼讀過書。
已經中了進士,還沒有讀過書?
確實,曾國藩以前讀的,基本都是應試教材。
因為世代沒有讀書人,曾家以前根本沒有什麼藏書,只有幾本教材和考試範文。青年時代,曾國藩的全部精力都用在八股文上,除了四書五經之外沒讀過什麼書,也根本談不上什麼學術修養。考中進士後,曾國藩衣錦還鄉,道光十九年(1839)三月二十二日到湖南鄉間一個讀書人家拜訪,看到了很多沒讀過的書。曾國藩在日記中說:“大雨住蔣家。蔣頗有藏書。是日閱餘所未見書,有《堅瓠集》《歸震川古文》、鍾伯嚴選《漢魏叢書》及諸種雜書。”
《歸震川古文》等都是當時讀書人家常見的藏書,別說進士,很多秀才都讀過,曾國藩卻前所未見。對於一位翰林而言,這樣的學識未免顯得過於寡陋。
因為沒讀過什麼書,入京為官以前的曾國藩,從氣質到觀念都是非常庸俗的。出生在普通農家的他從小所聽聞的,不過是鼓吹變跡發家的地方戲;頭腦中所想的,不過是功名富貴。讀書是為了當官,在他頭腦中是天經地義的。好友劉蓉說他當時“銳意功名”,他自己也說當時最大的心事不過是“急於科舉”。當然這也是無可奈何之事,因為人畢竟是被環境決定的。在道光二十三年(1843)的一封家書中他說:“兄少時天分不甚低,厥後日與庸鄙者處,全無所聞,竅被茅塞久矣。”
然而,到了翰林院,他才知道什麼叫學術,什麼叫心性之學,才發現自己是多麼鄙陋。他認真研讀明代大儒王陽明的《傳習錄》。王陽明少年時曾問自己的私塾老師:“何為第一等事?”什麼是天下最重要的事?塾師回答說:“唯讀書登第耳!”那當然是讀書做官。王陽明卻不以為然,回答說:“登第恐未為第一等事,或(也許是)讀書學聖賢耳!”
科場上的勝利不是最重要的事,人生最重要的事是做聖賢!後來王陽明進士考試,也經過兩次落第。人人都以落第為恥,但王陽明卻說:“世以不得第為恥,吾以不得第動心為恥。”大家都以落第為恥,我卻以落第後不能保持平常心為恥!
讀了這些,曾國藩悚然一驚。他這才發現和這些聖賢人物比起來,自己的視野多麼狹窄,境界多麼低劣。和別人一聊天,說出的都是沒有什麼見識的話,身上的鄙俗之氣在衝了人家一個跟頭之後再折回來,自己也聞得清清楚楚。
如何洗刷自己身上的鄙俗之氣,成了曾國藩新的焦慮。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