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一本尋找「安靜」的書,
以精準線條與優雅配色,栩栩描繪了日常中各種聲音的姿態,
也描繪了那些轉瞬間、細微而難察覺,屬於魔幻靜謐的吉光片羽。
聽到「寂靜」的聲音了嗎?它躲在哪裡?長什麼模樣?
這本書帶著孩子探索並認識「安靜」,
也為孩子帶來安然獨處、傾聽世界與心靈的珍貴能力。
一早起床睜開眼,祥生面對了一座充滿熱鬧與繁忙的城市。他仔細地用聽覺描繪出內心裡所見的每一幅風景:街頭是競相爭豔多彩的;竹林風聲是一片漸層且祥和的綠;古箏樂音是沉靜的紫;寺廟裡的聲響是安定的大地色系……其中,他尤其喜愛樂師雙手下創造出的生動旋律。
在一次機會裡,祥生問樂師,「最喜愛的,是什麼聲音呢?」,樂師回答,世上最美的聲音,就是「寂靜」了。
然而,「寂靜」是什麼模樣?「寂靜」會發出什麼聲響?「寂靜」會躲在哪裡?它的音頻應該是高或低?聲調是大或小?什麼時候出現?
祥生帶著滿腹的疑問,從學校到車站逐一尋找回家裡;當列車從月臺邊呼嘯而過時,當浴室的水滴從天花板落下,當打開空無一人的教室大門……祥生試圖用力地聆聽「寂靜」的存在,卻一次又一次的「空耳而歸」。
直到某個早晨,祥生聽見了──
───────────────────────────
幸好有卡崔娜‧金齊藤和郭香宜,我們在這本書裡,不僅以畫面、以想像的聲音去遊歷一次最真實的東京街頭,更在一個充滿生命力、活潑又好奇的孩子(如你我身邊的可愛孩子們)身上,發現最安定、最鏗鏘有力的聲響;並澈底體悟「無聲勝有聲」的境地是什麼風景。
聲音如果有長相,應該是什麼模樣?即使對許多人而言,因為「寂靜」似乎具有壓迫性的、生冷的、晦暗的,所以總習慣遁入熱鬧之中。然而熱鬧久了,難免疲倦與迷茫,這時候的我們就亟需清澈的「寂靜」帶來撫慰。
寂靜的聲音能將物理上的一瞬間,無限延長。透過與寂靜相處,我們能得到更多和自己對話的機會,能聽到我們的脆弱之處在呢喃,更能把被現實追逐的雜沓步伐好好整理一番,從而抓準行走在日常中的節奏。
藉由閱讀日常中的寂靜風景、閱讀關於寂靜聲響的這本書,我們將喜歡且更加擅長與「寂靜」安然共處,並從寂靜之中得到來自想像世界的美好迴響。
作者簡介
最喜歡的聲音,是光著腳丫踩在榻榻米上面的聲音。
曾在東京工作,幫 NHK 世界臺製作節目,也為美國公共廣播電臺、《基督科學箴言報》、《日本時報》、《國家地理雜誌》撰寫報導。目前跟丈夫和兒子住在舊金山的金門公園附近,過著吃吃酪梨,寫第一本青少年小說的日子。
繪/郭香宜 Julia Kuo
最喜歡的聲音是「咯喀、咯喀」 ,也就是松鼠生氣時發出的聲音。
臺裔畫家,目前在芝加哥工作,冬天時會回到臺北。曾為繪本《前進 ! 小綠卡車》( Go, Little Green Truck )繪製插圖,也為美國的公共圖書館、美國賀卡公司、紐約時報、國會音樂集團等創作了很多插畫。
譯/游佩芸
臺大外文系畢業,日本御茶水女子大學人文科學博士。
出生在臺北,住過東京、京都多年,旅行過世界二十多國,現在落腳臺東,任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所長。
Mini & Max 系列的企劃主編,翻譯系列中的《大海的朋友》、《孟納生的夢》、《我的漫畫人生》等,以及採訪撰寫《曹俊彥的私房畫》;著有《我聽見日出的聲音》、《日治時期臺灣的兒童文化》、《宮崎駿動畫的「文法」》,編著有《大家來談宮崎駿》,另譯有數十本各國繪本。
名人/編輯推薦
-School Library Connection雜誌
★「這本書應該會在瑜珈或冥想課程裡特別受歡迎;當然,它所訴說的訊息與飽含力道的畫面,將在任何喧囂占據的日常生活中,引起加倍廣泛的迴響。」
-學校圖書館期刊(School Library Journal)
★「引領孩子去欣賞,如黃金般絢麗且珍貴的──『安靜』之美好與價值。」
-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以建築般的精準線條,繪製出東京街頭、人群和日常家庭生活風貌的交錯瞬間,每一個畫面都如藝廊作品般可貴。」
-出版者周刊(publisher weekly)
★哈芬登郵報、華盛頓郵報讚譽;Goodreads、Amazon上百則逼近五顆星好評
序
日文的漢字「間」,指的是聲音與聲音之間的空檔──寂靜。那是樂手們一起停止演奏的瞬間,是日本傳統音樂的核心精神,同時也表現在日本的舞蹈、茶道、花道、故事說演,甚至在日本人的日常對話當中。
日本當代作曲家武滿徹,深愛「間」所表現的寂靜,他以電影配樂聞名,曾為名導演黑澤明、小林正樹等人的電影配樂。武滿徹曾說,「若是沒有寂靜,聲音就沒有意義」。這位作曲家兒時住在東京,也剛好是我父親的鄰居。我父親曾問他,「最喜歡的聲音是什麼?」他回答,自己喜歡兩種聲音,「風吹過竹林的聲音,以及寂靜。」
武滿徹的才能是被伊戈爾‧史特拉汶斯基所發掘的,他同時深受作曲家約翰‧凱吉的影響;凱吉也是一位喜歡寂靜的人。武滿徹在著作《與寂靜相遇》裡描述著,有一次,他在擁擠的東京地鐵中突然領悟到,他應該將這座城市的聲音放進他的樂曲中;他希望將表徵我們生活世界的這些「音流」賦予某種意義。本書裡的祥生,就生活在東京的「音流」裡。
當我還小的時候,我父親教我們一邊靜坐、一邊注意聆聽四周的聲響。每當靜坐結束時,父親會問:「你們覺得經過了多久時間?」我們通常無法回答。不知道是過了五分鐘?還是三十分鐘?這種時間感的不確定性,也出現在祥生沉浸在書本故事裡的時候,就像是「禪」所談的當下。
祥生一路尋找「間」的概念,最後,他終於找到了。你當然也可以找到「間」── 寂靜,在聲音與聲音之間。
插畫家的話
這本書的插畫,我先是用鉛筆描繪草圖,然後將草圖掃瞄進電腦後,再用繪圖軟體著色。
這個故事裡面,有一些畫面場景是在熱鬧的大街上。我也覺得如果讀者可以在背景中,找到自己熟悉的東京元素,應該會感到很有趣,所以我把自己在東京旅遊時的記憶、我所喜歡的日本公司、作家與藝術家等相關物件,都畫進了書裡。
在創作這本書的插畫過程,也讓我回想起自己從兒時到長大成人後,每次探訪住在臺北的家人,都會發現這一個城市總有不同的面貌,並且隨著時間改變。
我希望自己可以跟小祥生一樣,不管身在何處,都可以用觀察與聆聽的方式,發現這個世界中新鮮的事物。
得獎作品
★科克斯書評2016年最刺激孩子思考的圖畫書
★《時人》雜誌(People Magazine)2016年12本最佳圖書
★美國擁有百萬讀者、知名書摘網站Brain pickings 2016年最佳童書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