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12/26年度盤點作業,門市店休一天,網路書店將暫停出貨,12/27將恢復正常營業,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陌生的美麗:突破日常的人文力量
滿額折

陌生的美麗:突破日常的人文力量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80 元
優惠價
90342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面對過於熟悉的事物,容易變得僵化而沒有感覺;
面對多元且變動的世界,更需對未知保持包容與開放。

張錯、劉克襄、林正盛、黃尹青、李清志、林強 、雷光夏、鍾文音、吳佳璇、鄭穎、黃麗群

11位作者,來自藝術、歷史、電影、珠寶、美學、音樂、文學、醫學等領域的不同角度和生命故事,讓我們重新思索: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以「人文精神」為原動力,放下對於陌生的恐懼,突破既有的視野與限制?

●擁抱陌生,是一種探索,讓人學會獨處,甚至找到生活的勇氣。
他們獨自旅行、壯遊,抽離原先的心理狀態及生活慣性,重新定位自我。

●擁抱陌生,是一種同理,讓人學會接納他人,尊重不同的族群。
他們走進泛自閉症兒童、精神病人等不同生命樣貌的世界,重新思索「正常」與「異常」的分界。

●擁抱陌生,是一種眼光,讓人學會擴大視角,重新看見不同的意義和美好。
生死如何書寫?古物和珠寶背後有何故事?無論面對內在的生命,或是外在的知識,有時只要多一點的「熟中求生、生中求熟」,就會有嶄新的感受或發現。

從看見陌生的美麗開始,探索生活的多方可能。日常也能擺脫重複,處處都是獨特的驚喜與滋味。

作者簡介

張錯/作者
詩人、美國南加州大學東亞系及比較文學系退休教授,現任臺北醫學大學講座教授。

劉克襄/作者
作家、生態保育工作者。常於港台各地駐校訪問,走訪當地風土。代表作品如《十五顆小行星》、《11元的鐵道旅行》、《男人的菜市場》和《裡臺灣》。

林正盛/作者
導演,代表作有《美麗在唱歌》、《春花夢露》、《天馬茶房》、《愛你愛我》等。二○○一年獲柏林影展最佳導演獎並開始文學創作,2018年出版《轉彎的人生更美麗》。

黃尹青/作者
曾任報社記者,主跑珠寶專業新聞長達十五年,參與近二十年台灣與國際珠寶界諸多重大事件。目前從事珠寶主題寫作,並持續關心珠寶領域動態。

李清志/作者
建築學者、專欄作家、廣播主持人。現任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 專任副教授。以都市偵探自許,喜歡遊走不同城市、觀察並探討建築空間文化。

林強/作者
歌手、電影演員、DJ、作詞家、作曲家、電影配樂製作人。以台語歌曲〈向前走〉一曲成名,後轉居幕後,2016年以電影《刺客聶隱娘》獲第10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原創音樂。

雷光夏/作者
音樂創作者,作品帶著獨特的詩意與畫面感,被稱為「音樂詩人」。2010年,以電影《第36個故事》獲得台灣金馬獎最佳電影原創歌曲、台北電影節最佳配樂,2011年獲得金曲獎演奏類最佳專輯製作人。

鍾文音/作者
專職創作,以小說和散文為主,兼擅攝影,並以繪畫修身。曾獲中時、聯合報、世界華文小說獎、林榮三文學獎、吳三連文學獎等多項文學獎。

吳佳璇/作者
曾專職都會區醫學中心服務十餘年,2008年3月起成為後山「浪人醫師」,支援台東監獄、榮家、校園與社區精神醫療,足跡遍及山地部落與離島。

鄭穎/作者
現任教於臺北醫學大學,並任臺北醫學大學人文藝術中心主任。著有《野翰林──高陽研究》、《鬱的容顏──李渝小說研究》、《物志:從古典到現代的文學「物」語》。

黃麗群/作者
作家,小說創作曾獲時報文學獎短篇小說評審獎、《聯合報》文學獎短篇小說評審獎、短篇小說首獎、林榮三文學獎短篇小說二獎(首獎從缺)等,並出版散文集如《背後歌》、《感覺有點奢侈的事》。

 【序】人文藝術與醫學的美麗交織 / 林建煌(臺北醫學大學校長)
從《給未來醫生的六堂人文課》、《跟著大師品人文》、《在人文路上遇見生命導師》、《向世界出發,走回真實人生》,到如今這本《陌生的美麗》面世,這一系列的出版,象徵臺北醫學大學在醫學人文藝術領域的用心,從播種、耕耘、灌溉到開花結果的歷程,呈現在社會大眾眼前,讓更多愛書的朋友,享受閱讀的樂趣。

臺北醫學大學自二○一五年開始,將「人文與藝術講座」集結成冊出版,至今已付印第五本。這幾年來,北醫校園在醫學專業之外,充滿了藝術人文與社會關懷的氣氛,形成獨特人文修養及生活美學的深厚底蘊。因此,今年北醫以「陌生的美麗」為主題,將過去一年與多位藝術人文大師的美麗邂逅,共譜閱讀的浪漫與心靈饗宴。

回顧從一○二學年度開始,開設人文與藝術講座,北醫師生展開人文藝術之旅,探索人性與生命之美。七年多來,這堂講座課程在數十位國內外藝文大師的加持下,如今綠樹成蔭。

人文與藝術講座課程內容豐富而多元,涵蓋文學、歷史、美學、戲劇、小說、攝影、旅遊、繪畫、美食、舞蹈、電影、音樂等等,讓北醫師生都能親炙藝文大師的風采,汲取他們畢生鑽研的心血結晶,累積藝文美學的深度與廣度,成為兼具醫學專業與人文社會關懷素養的優秀人才。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醫學更要具有人文關懷。二○二○年臺北醫學大學將邁入一甲子,為了歡慶六十年的艱辛成長歲月,北醫將一本初衷,繼續致力深耕人文藝術教育並帶動風潮,喚起醫學界及社會大眾對人文藝術的重視與喜愛,共同營造和諧共好的美麗境界。

【序】如何在一所醫學大學建立人文素養 / 張錯(臺北醫學大學人文藝術中心資深主任)
臺北醫學大學,顧名思義,是一所醫學大學,畢業出來的博士是MD.(醫學博士),不是Ph.D.(哲學博士),專業就是醫生。雖校歌中提到「學好做人方做醫」,但「做醫」仍然是醫事專業人才的抱負與初衷。但是如何要他們先學做人,就要自人文教育做起。

人文學科及社會科學組成的博雅教育,英文為Liberal arts education,原是拉丁文artes liberales,是西方最早訓練全人的通識教育,包括人文學科與社會科學的文理課程。北醫通識教育中心與它附屬的人文藝術中心所負擔起的任務,尤其是後者強調的人文與藝術,主要功能就是培養臺北醫學大學學生的「人文素養」,也可廣泛稱為「文化素養」(cultural literacy)。

中文素養一詞,蘊含平素修養之意,《漢書・李尋傳》:「馬不伏櫪,不可以趨道;士不素養,不可以重國。」那就是說,除了專業訓練以外,平日有恆的修養是不可或缺之事。

文化素養一詞,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美國學者赫許(E.D. Hirsch Jr.)名著《文化素養》(Cultural Literacy: What every American needs to know, 1987)一書而成為家曉戶傳的名詞。赫許的literacy(素養),是指一個國家或社會中,每人所共有或共享的知識,藉著人們共知事物,社會成員得以相互溝通、彼此認同。

每個社會都有其文化傳承,有些是為全人類所共有,有些則是自己社會所獨享。中華文化在古代先秦六藝教育和漢朝以後通常的儒家教育,都是一種必需的文化傳承。六藝教育注重綜合知識和技能,儒家教育偏重人格和人文質素,就像當初希臘時代前三藝後四藝組成的七藝。

中世紀聖奧古斯丁(St. Augustine)曾在其《懺悔錄》內記載,年輕時在一個深夜𥚃,和一批孩童走到他家葡萄園附近的一棵梨樹下,雖然樹上結的青澀果實色香並不誘人,他們還是全部搖下來,只吃了一些,把其餘的拿回去餵豬。奧古斯丁說,他們這樣做,是因為知道這是犯罪的,他也並不是真的要吃那些梨子,而是欣賞自己的偷竊行為與罪惡。自基督教義而言,他認為這就是世人失樂園後原罪的「惡」,需要聖子的聖血來洗滌。

人性無知的惡,還要加上漢娜.鄂蘭(Hannah Arent)人類盲從的「平庸之惡」(the banality of evil)。從渾沌無知到被意識形態操縱的社會裡,人類藉教育與知識傳授,控制人的成長成熟。德國國家社會主義產生的納粹黨,日本軍隊侵略的大屠殺,中國紅衛兵的狂熱暴行,背後就是知識的操縱,也就是傅柯說的:「知識產生權力,權力操縱控制。」(knowledge generates power, power manipulates)。

所以赫許在《文化素養》的最後一章,列出數百個美國文化素養必須學習的關鍵詞,後來更寫有兩本專著,《我們需要的學校:為何付諸闕如》(The School We Need: And Why We Don’t Have Them, 1996),以啟蒙運動及浪漫主義闡明人的價值與人文求索,另一本則是《為何知識那麼要緊:自失敗的教育理論拯救孩子》(Why Knowledge Matters: Rescuing Our Children From Failed Educational Theories, 2018)。

臺北醫學大學與天下文化合作出版醫學人文叢書,已屆第五本《陌生的美麗:突破日常的人文力量》。突破日常的人文力量,正是北醫大「人文藝術中心」數年來孜孜不倦的努力方向,利用專家作者們在「人文與藝術講座」課程不同領域的公開演講,彙集成書。堅信今天陌生的美麗,將成為眾人熟悉的願景。

 

目次

序 人文藝術與醫學的美麗交織/林建煌(臺北醫學大學校長)
序 如何在一所醫學大學建立人文素養/張錯(臺北醫學大學人文藝術中心資深主任)

張錯
一杯一碗裡的世界史
--解構遠洋貿易瓷

劉克襄
做人生的探險家
--少年壯遊,寫下歷史

林正盛
世界因差異而美麗
--自閉兒給我的生命教育

黃尹青
放閃的人生
--珠寶裡的生離死別、愛恨情仇

李清志
創造你的美感京都
--以腳行走,用心感受

林強、雷光夏
從專注找回自在
--進入電影配樂的世界

鍾文音
捨不得不見妳
--生命與書寫的漫漫長夜

吳佳璇
接住每一段破碎的生命
--精神科「浪人醫師」的人文追尋

鄭穎
戀上細節裡的絕美
--從實用到風雅

黃麗群
一個人走路,走一個人的路
--一位作家的旅行獨白

書摘/試閱

世界因差異而美麗 / 林正盛
我們二○一七年在松菸舉辦了「簡單就好,簡單美」的活動,與設計師蕭青陽合作,以及服裝設計師李倍、齊振涵、邱美玲、王舜民、彭韻芯,將一位大孩子陳樹緯的畫作元素設計成布,蕭青陽將布設計成寢具組、抱枕,服裝設計師們則將這些美麗的布設計剪裁,變成一件件美麗的時尚服飾。

尊重不同面對世界的方式
樹緯三十三歲才來跟韓老師畫畫,是韓老師最年長的學生。他進到韓老師工作室第一句話便問「這裡是學校嗎?」接著問「我的同學在哪?」可見他們雖然不擅溝通,卻十分需要、亦重視友伴關係。有些孩子會以碰觸的方式建立關係,久而久之同學不願理會,他便會更使勁的拍打對方,最後常被認定有暴力傾向,殊不知他的出發點是為了交朋友。
此外,我們的孩子需要某種固有的生活秩序,對我們而言也許僅是些微的改變,他們卻可能如臨大敵般慌張不安。
舉例而言,有位小女孩某天進教室之後,不斷的說「燈不亮了」,檢查了教室中所有的燈皆未發現問題。持續詢問才發現,是她來教室途中的某盞路燈故障了,但她習慣的秩序感被打亂後,當天便無法專心上課,始終惦記著那盞路燈不亮。
樹緯現在因為經常舉辦活動,需要互相配合時間,這會引起他的焦慮。有時改為隔天上課,他會在半夜一再打電話確認;有時他明知我們的要求出於善意,但為了提醒自己去配合生活的改變,會將自己捏至瘀青,令人十分心疼。
這些事例值得我們去思考,既然他們面對這個世界的方式如此不同,那麼是否仍應以社會長久建構下來,我們認為「對」的人際互動方式去要求他們?

真情流露,非關語言
認識樹緯多年後,有次我們到台東寫生旅行,那天除了學員還有許多大學生加入,氣氛相當融洽歡樂。行程即將結束時,北藝大志工學生在台上感性的話別,台下的樹緯聽得哭了。我回頭看見他滿臉淚水,卻不知怎的開心而笑,這份喜悅來自終於得見他敞開心扉的一面。
樹緯十分木訥,並無豐富的語言及表情呈現他的內心世界,但他的繪畫作品充滿燦爛的顏色,這是他表現情感的方式。
他也喜愛音樂,我們曾尋求一位台北藝術大學的研究生協助,那位學生告訴我,樹緯彈奏鋼琴時,右手按照樂譜,左手卻是他自行和弦,完全與琴譜無關。而雙手能夠和諧的演奏,表示這是經過思考的操作,儘管我們並無從理解他的思考方式與過程。
認識這些孩子這麼多年,我內心時常有著澎湃的感受。我非常珍惜這些孩子,假如我們願意同理他們,給他們機會,慢慢的引導他們走進現實世界共同生活,他們會發展出獨特的生命樣態,為這個世界增添不同的美好。但倘若我們不願調整出空間,他們便會永遠被擋在門外,不僅無法施展出才華,更可能導致生活上的問題,造成社會資源的耗損。

單純是如此有力量
我嘗試著以一種人與人之間生命互動的感動,想告訴大家:這些孩子不是我們的負擔,他們經常提醒我們許多重要的事。
身為一名電影導演,過往我經常必須處於複雜的人際關係中,既要能夠創作,亦要能夠與許多人、許多企業「連結串連」。在創作之前,導演首先是業務員,必須將故事推銷出去,有了資金才能拍攝,因此經營人際關係是重要的。
這些孩子的生命卻使我反省,我們真的需要如此蔓延人際關係,絲毫不需加以節制嗎?憑藉多數人建構起來的遊戲規則相互傾軋、無限制的擴張勢力,這真的是我們需要的嗎?如同台灣的政治現狀,政治人物之間為了利益結黨成群,彼此勾結、鬥爭,不就是因為太會「攪和」了?若能節制在人際關係上的汲汲營營,這個社會必定會更加美好。

找回最初的感動
藝術創作者經常面對一些考驗,最初發自內心的創作動能逐漸與世界接觸之後,難免會野心勃勃,創作背後開始產生複雜的動機:如作品要賣多少錢、希望以後被知名的美術館收藏等等。
我拍第一部電影《春花夢露》時,也想著要進東京影展,也許有機會贏得高額獎金。這樣求進、希望成名的盼望亦非不好,但創作是一步一步前行的過程,總會遇見瓶頸,這時便需要找回創作最初的感動。
我們的孩子由第一幅畫開始,一路走來,繪畫便是為了呈現自己的內在,從來不懂得、或許也是無能力去思索作品的價錢或者成名的意義,只是好好的透過每一處顏色及線條的塗抹,表露內心的感觸。在他們身上,我看見了自己創作多年後努力想再找回的初衷,這是我非常珍惜的地方。
這些孩子提醒我,單純可以如此美麗,專注做著喜愛的事,便會逐漸引發出正面的能量。我們的孩子由於先天缺乏與外界溝通的能力,當遇見喜愛的事物,譬如繪畫,他們可以持續不輟的畫上八個小時,這種固著行為模式看似缺點,這份專注卻成為他們感動人心的力量。
摘自《陌生的美麗:突破日常的人文力量》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42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