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書治要三六O 第一冊
商品資訊
ISBN13:9789570605655
出版社:世界
作者:唐魏徵; 褚遂良; 虞世南
譯者: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精選
出版日:2019/05/01
裝訂/頁數:平裝/252頁
規格:23cm*17cm*1.5cm (高/寬/厚)
版次:5
定價
:NT$ 300 元優惠價
:90 折 270 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8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景公問晏子曰:「古者離散其民而隕失其國者,其常行何如?」對曰:「國貧而好大,智薄而好專;尚讒諛而賤賢人,樂簡慢而輕百姓;國無常法,民無經紀;好辨以為智,刻民以為忠;流湎而忘國,好兵而忘民;肅於罪誅,而慢於慶賞;樂人之哀,利人之害;德不足以懷人,政不足以匡民;賞不足以勸善,刑不足以防非。此亡國之行也。今民聞公令如寇讎,此古之離其民隕其國常行也。」(卷三十三 晏子)
(註釋)常行:時常有的行為。簡慢:輕忽怠慢。經紀:綱常;條理。流湎:放縱而無節制。匡:輔助;糾正。寇讎:仇敵;敵人。
(白話)齊景公問晏子說:「古代離散百姓而喪失其國的君主,他常見的行為是怎樣的?」晏子回答說:「國家貧窮卻好大喜功,智慧淺薄卻獨斷專行;好聽信讒諛之言而輕視賢人,好輕慢而忽略百姓;國家沒有固定的法律,百姓沒有行為準則;把喜好爭辯當作智慧,把苛虐百姓當作忠誠;放縱無度而荒廢國事,喜好用兵而不顧人民;嚴於判罪誅殺,疏於賞賜有功;把別人的哀傷當作歡樂,靠損害別人謀取利益;道德微薄不足以安撫百姓,政令苛刻不足以教導百姓;賞賜不足以勸人行善,刑罰不足以防範違法行為。這就是亡國的做法。現在百姓聽了國家的政令如同見了仇敵,這就是古代造成離散百姓、喪失國家的常見行為。」
(註釋)常行:時常有的行為。簡慢:輕忽怠慢。經紀:綱常;條理。流湎:放縱而無節制。匡:輔助;糾正。寇讎:仇敵;敵人。
(白話)齊景公問晏子說:「古代離散百姓而喪失其國的君主,他常見的行為是怎樣的?」晏子回答說:「國家貧窮卻好大喜功,智慧淺薄卻獨斷專行;好聽信讒諛之言而輕視賢人,好輕慢而忽略百姓;國家沒有固定的法律,百姓沒有行為準則;把喜好爭辯當作智慧,把苛虐百姓當作忠誠;放縱無度而荒廢國事,喜好用兵而不顧人民;嚴於判罪誅殺,疏於賞賜有功;把別人的哀傷當作歡樂,靠損害別人謀取利益;道德微薄不足以安撫百姓,政令苛刻不足以教導百姓;賞賜不足以勸人行善,刑罰不足以防範違法行為。這就是亡國的做法。現在百姓聽了國家的政令如同見了仇敵,這就是古代造成離散百姓、喪失國家的常見行為。」
作者簡介
魏徵(580-643),唐朝政治家,以剛正敢言而聞名,著有〈諫太宗十思疏〉、《梁書》、《陳書》等總論,其語多見於《貞觀政要》。
褚遂良(596-658),唐朝政治家,博學多才,尤精書法,與虞世南等人並稱為「初唐四大家」。
虞世南(558-638),唐朝政治家、書法家,曾編著《北堂書鈔》,為現存最早的類書之一。
褚遂良(596-658),唐朝政治家,博學多才,尤精書法,與虞世南等人並稱為「初唐四大家」。
虞世南(558-638),唐朝政治家、書法家,曾編著《北堂書鈔》,為現存最早的類書之一。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