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12/26年度盤點作業,門市店休一天,網路書店將暫停出貨,12/27將恢復正常營業,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琉球沖繩的光和影:海域亞洲的視野
滿額折

琉球沖繩的光和影:海域亞洲的視野

商品資訊

定價
:NT$ 520 元
優惠價
95494
庫存:1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4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美麗的自然風光與絕妙的古城遺跡,從沖繩表面的樣貌來看,好像和日本本土無異,但當人們對琉球、沖繩一路走來的歷史與文化有了充分的了解後,任誰都會發現其中多有不同之處。
本書最大的特點即除了琉球王國時代的歷史以外,也收錄了近現代史的論著,堪稱為「通史」之作。此外,對戰後展開的日本復歸運動亦有詳載,可說是第一本縱貫古代、近世到近現代的琉球沖繩通史。
全書力圖由多視域出發,對琉球沖繩史的變動過程進行範圍廣泛、有深度、有厚度的反思。

作者簡介

朱德蘭
日本國立九州大學國史學博士。歷任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兼副主任、臺灣史研究所合聘研究員,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兼任教授、中華民國海外華人研究學會副理事長。
現任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中琉文化
經濟協會監事會召集人兼學術研究委員會主任委員。

劉序楓
日本國立九州大學東洋史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前田舟子
日本國立琉球大學學術博士。現任日本沖繩大學法經學部講師。

赤嶺守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日本國立琉球大學法文學部教授。

金城ひろみ
日本大東文化大學中國語學碩士。現任日本國立琉球大學法文學部准教授。

上里賢一
日本國立東北大學中國文學碩士。現任日本國立琉球大學名譽教授。

廖肇亨
日本國立東京大學文學博士。歷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日本東京大學文學部客座教授。
現任中央研究院文哲所研究員、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兼任教授、法鼓山中華佛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譯者簡介

沈玉慧
日本國立九州大學東洋史學博士。現任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童宏民
日本國立琉球大學大學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科博士。現任國立勤益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學院副教授。

目次

序言一/朱德蘭
序言二/赤嶺守
序言三/趙文瑜

壹 通史篇
第一章 古代琉球
第二章 近世琉球
第三章 近代沖繩
第四章 現代沖繩
貳 專題研究篇
第五章 琉球船的漂流事件
第六章 琉球勤學人程順則與其師傅陳元輔
第七章 中國冊封使的琉球意象
第八章 琉球王國的滅亡
第九章 戰後沖繩臺灣經貿關係
第十章 戰後沖繩臺灣文化交流

大事年表
徵引文獻
索 引
主編、著者及譯者簡介

書摘/試閱

一、從史前到三山統一

(一)史前時代的琉球
據2016年沖繩縣立埋藏文化財中心洞穴遺跡調查報告記載,位於沖繩本島南邊的石垣島,因建設新機場發現了「白保竿根田原洞穴遺跡」,並發掘出幾乎完整的全身人骨。在此之前,沖繩發掘出最早的人骨是距今約2萬2,000年前的港川人,這次新發掘出的人骨比港川人骨更早,推測距今約2萬6,000年前,這表示琉球最早的人類文明源起八重山群島。「白保竿根田原洞穴遺跡」除有人骨外,也出土了土器、石器、貝製品、野豬骨等,這和城寨時代的特色類似,顯示當時已有人類往來與交易活動。(見圖1-1)
又,透過近年發掘的白保竿根田原洞人,使原本估計約始於4,000年前八重山群島最早的貝塚文化,可以再往前追溯到距今約2萬6,000年以前,擴大了沖繩群島人類文明的範圍。
表1-1為目前在沖繩發掘出的史前時代化石人骨,其中,在那霸發掘出的山下町第一洞人推測是距今約3萬6,000年前的人骨,不過,這是根據出土炭化物進行的年代鑒定,相較於直接用人骨的蛋白質進行檢測的白保竿根田原洞人,年代的可信度較低。

(二)三個史前文化圈
分布於琉球列島的史前文化圈分為三大區塊,一是北部圈,由北邊的種子島、屋久島、吐噶喇群島組成,稱為「北琉球地區」,其中也包含日本的九州文化圈。
二是中部圈,由奄美群島與沖繩群島(包含本島附近的離島)組成,稱為「中琉球地區」。歷經貝塚時代,從11-12世紀左右開始確立農耕社會,再經城寨時代發展成琉球王國。
三是南部圈,由宮古、八重山群島組成,稱為「南琉球地區」。一般認為,南部圈主要是受臺灣、菲律賓、印尼等南方文化的影響發展而成的文化圈。11-12世紀左右開始與中部圈往來,16世紀被琉球王國所統治。(見圖1-2)

(三)從貝塚時代到城寨(Gusuku)時代
歷經漫長的貝塚時代後,農作物的栽種方法、燒製高品質陶器的技術也傳入了琉球列島。這段以農耕為主的生產經濟時代稱為城寨時代(11世紀末至15世紀左右)。本期九州與中國之間的貿易(日宋貿易)興盛,日本商人與中國商人也將交易範圍擴展到琉球列島,由九州到琉球群島的物品流通發達,成為孕育城寨時代的起源。商人們的貿易船串連起受海洋分隔的沖繩群島與宮古、八重山群島,促成琉球文化圈的形成。
此時人們設立祭祀村落守護神的聖地「御嶽」,過著以稻米和小麥、粟為主的耕作,以及飼養牛隻的複合式農耕生活。農具主要使用鐵製的鐮刀、鏟子,不過,據近年考古發掘成果發現,當時已有使用鋤頭、鐵鍬等工具。土器方面,除了沖繩自有的土器外,還有奄美列島南邊德之島製造的龜燒(Kamui yaki)、中國製的陶磁器,以及九州長崎製造的石鍋。在農耕社會以定居型態為前提下,人們開始儲備自己耕作的糧食,生活逐漸穩定,人口也急速地增加。
城寨時代與其他地區之間的交易活動逐漸興盛,被稱為「按司」的首長們紛紛投入貿易活動。到了13世紀,擁有財富與權勢的有力按司開始建設作為要塞用的城寨,以武力支配各地。本期沖繩群島與宮古、八重山群島也開始往來,各地按司陸續出現。從奄美群島到宮古、八重山群島的琉球列島各個島嶼,共出現300多座被稱為城寨的要塞聚落。

(四)三山時代
城寨的按司們不斷地競爭,最後形成三大勢力,分別是位於沖繩本島北部的山北(北山)、中部的中山,以及南部的山南(南山)。這三股勢力併存的時代,史稱「三山時代」。
13世紀,在各個聚落相互對立的背景下,有力首長開始統合其他聚落。在此過程中所誕生的支配者,也就是所謂的按司(Aji或Anji)。有力按司先後建築堅固的城塞,並以武力擴張勢力,進而發展成小型國家。
按司們為使統轄地富饒,企圖取得大量鐵器、龜燒、陶磁器等,因此積極地與其他地區進行交易活動。最後,擁有良港的浦添、讀谷、中城、勝連、佐敷、今歸仁等地的按司勢力一一興起。
進入14世紀,出現統率這些地區被稱為世之主的有力按司,他們分別在以今歸仁為中心的山北、以浦添為中心的中山,以及以大里為中心的山南建設大型城寨,形成三強分立的三山時代。(圖1-3)

(五)三山向明朝朝貢
當琉球出現三大勢力圈(三山)之際,中國正逢元朝滅亡,明朝肇建,統治權回到漢民族手中的王朝交替期。
1372年,明朝使者楊載來琉,促請中山王遣使進貢。其實,明朝成立以前,已有中國商人居住琉球,中國商人以琉球為據點,從事聯繫東南亞與日本、朝鮮間的貿易活動。而明朝使節前往琉球進行招諭,應與中國商人居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有關。中山王為回應明朝使者的要求,即遣其弟泰期入貢,第二代中山王武寧成為最早獲得明朝冊封的地方頭領。1380年山南(南山)的承察度,1383年山北(北山)的怕尼芝也相繼向明朝入貢,三山被納入中國的朝貢冊封體制中。當時三山地名是中國所賜,山具有島、國之意。
所謂朝貢,是指朝貢國要向中國皇帝進獻貢物並宣誓服從,冊封是指皇帝承認各國首長(國王等)之職。朝貢和接受冊封,不僅能獲准與明朝進行貿易,同時也能獲得許多回禮。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國皇帝不侵犯屬國的領土與主權,也不干涉其內政、宗教及習慣,三山因而競相進貢以獲取所需文物。此後到中山的最後一任國王──尚泰時代為止,琉球持續向中國進貢近500年。
琉球進貢品主要有馬、硫磺、貝製品等,相對的,可獲得明朝回賜的絲綢、鐵器、陶磁器等。三山之中的中山,不僅多次進貢,同時也派遣留學生學習中國的政治、藝能、社會制度。此外,本期迎來擁有各種技術,被稱為閩人三十六姓的中國移民,中山也因此超越其他二山,成為統一三山的強大勢力。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5 494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